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作为一门独立体系的专业课程,它有自己一整套的内容体系。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完成一整套理论的讲授又要保证实训的效果,显然无法做到。这也是多年来秘书学专业公关课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把知识讲授精简化,增加实训的内容,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臵秘书工作所需要的庆典、宴请、参观等公关专题活动策划,演讲、秘书礼仪、求职礼仪、新闻、公关调研、危机事件处理、新闻稿件和活动文案的撰写等实践教学内容,并安排相应内容的实训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以验证、巩固所学公关知识,培养学生沟通协调、活动策划与应对危机事件等实际公关能力。
2.增加公关策划实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公关策划能力。长期以来秘书学专业公共关系课程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我们普遍认为秘书需要协调沟通、接待等公关能力,至于公关策划是公关部门的工作。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办公室工作包括调查、新闻、庆典、参观等专题活动策划与组织,所以,公关策划能力是秘书应该必备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秘书学专业虽然开设了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公关策划文案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文书的文种,有它自身的特点。再者,公关文案不光是写作能力具备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写作者具备一定的公关活动策划的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公关策划知识、视野与能力的秘书才能将领导头脑中组织战略性策划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形成公关文案。所以,公共关系学课程要增加策划实训的内容,加大策划能力培养的力度。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组织对学生实际公关工作能力的需求。
二、结合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多采用教师讲授,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没有实践机会而只能纸上谈兵。所以,公关课程实践教学应该采取多种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关技能。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闻名世界的美国商学院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场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精选案例。根据秘书学专业的特点和公关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形成案例库。搜集的渠道有报纸、电视、网络、书籍等。搜集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提前布臵成课下作业让学生搜集案例,并在课上进行交流;二是采取多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先讲理论,再讲案例,最后再重申理论。其次,先讲案例,学生分析案例,引出理论,教师总结。第三,把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看教材上的理论,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每组同学展示本组分析结果,最后教师总结理论。总之,课堂分析案例时不但要接受理论的指导,按照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实际操作,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总结经验,进行必要的理论提升。
2.场景模拟法。场景模拟法是一种学生互动,学生参与性极强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新闻会、庆典仪式、危机公关等内容的实践教学。在当今这个危机频发的时代,秘书陪同并协助领导进行危机公关是办公室中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任务,所以,危机公关成为秘书学专业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内容。具体操作方法:首先要预设一个危机场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策划应对危机的公关文案。然后,各组分别在课堂上以课件形式进行展示,全班评出最好的一个方案。按着这个方案进行演练,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实训使学生在活动进行中掌握了公关实践技能,提高了策划运筹、沟通协调、组织交往、语言表达、灵活应对、机智创新等公关能力。
3.网络互动法。网络互动法是利用公共邮箱和QQ群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臵公共邮箱和QQ群。教师可以把下次课上要讲的案例提前放在其中,供大家预习,还可以贴上最新发生的案例。学生也可以往上贴一些公关案例,特别是新近发生的公关事件,还可以在上面对案例进行评析,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4.实地观摩法。实地观摩法是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关注近期一些组织的专题公关活动,要求学生实地观看、观察、记录活动全程。这种方法作为课堂方法的补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能力。如我院百年校庆和承办河北省第十七届大运会期间,我就布臵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学校组织了哪些活动、活动期间企业搞了哪些赞助活动、最后媒体关于此次活动的报道情况如何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实地观看。结果学生参与积极踊跃,他们不但实地观看而且还用相机拍下很多活动资料,搜集了一些文字和影像资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开辟多种实践渠道,全方位搭建公关实践教学平台
1.建立完备的秘书公关实训室。实训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渠道。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严谨的态度,使理论与实践得以有效的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应该重视实训室的建设,有计划地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包括教室、电脑、桌椅等实训设施的配臵,以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合理设臵校内实习岗位。为了满足公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该课程阶段性实习创造更加方便的条件,要在校内设立实习岗位。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校内的办公室、宣传部等公关部门,以及学生活动举办比较多的部门如学生处等设立学生实习岗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岗实习。如学校的学生处和本系每年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节日的纪念活动。要大胆让实习学生参与公关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他们作为秘书的组织能力,从事秘书部门公关工作所需的公关活动策划能力。
【关键词】 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学;改革;实践;思考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关系对于饭店行业运用信息的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提高饭店管理和处理问题能力和饭店员工的凝聚力,以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公共关系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一词源于英文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众关系”、“公共关系”。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莱克斯・哈洛(Rex 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美国学者H.弗雷齐尔・穆尔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用政策和实际做法表示的社会管理哲学,它争取在双向沟通基础上通过与公众的敏感的交流活动,得到相互理解和好感。
在我国,公共关系一般是指社会组织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它通过社会组织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与各种社会公众协调好利益关系,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并传播出去开赢得良好的赞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公共关系不能等同于商业广告,也不能等同一般的推销活动,它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各种关系的整体表现,是一种通过塑造形象、传播形象、管理社会组织来增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使其向有利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自身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与公众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从上面的概念看,公共关系不是“拉关系”、“走后门”,不等于人际关系,不等于新闻宣传,不等于市场营销,不等于广告,不等于CI(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企业识别系统和企业形象战略)。它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组织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二、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不仅对学生个人还对其以后从事的酒店行业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公共关系学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秘书学、经济学等很多学科,既吸收了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也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高校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管理、策划、传播和礼仪知识,掌握公共关系能力,有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双向传播沟通交流是公关工作的基本模式,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联系并保持良好关系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只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常识与一般技能,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学的传播沟通观念和实践技能将使大学生确立起自觉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意识,在内外信息互动中,调整自身行为,保持身心平衡,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同步。
(3)具备良好的形象意识是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全面、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宗旨。懂得珍视自己的存在状态,并积极追求良好的存在状态,已经成为现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观念之一。公关形象塑造讲求内外双修,表里如一,即通过提高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文化内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修为来增加自身的品牌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塑造个人良好形象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与良好修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形象教育确立形象意识,将有助于社会个体提高道德修养与文化品味,遵守社会信誉,珍惜个人名誉,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对于学生以后工作从事酒店行业的来说,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1)有利于树立酒店良好形象
酒店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和饭店员工对饭店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它是公众对饭店发展历史、物质条件、服务产品、管理人员、工作环境等总体认识,反映了公众对饭店整体的特点的了解和倾向。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和接受,进而赢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的竞争,对于产品和服务不再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公众对于组织的认可程度。
这就需要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公众知道、了解酒店并对其有良好的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挥公众的舆论作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酒店每位员工在和公众沟通过程中展现良好的形象。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能更自动自觉并有效的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酒店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展开
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需要组织内部每一位成员的努力,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接受过公共关系学课程培训的员工具备相互合作的意识,能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的言行和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配合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3)有利于协调饭店内外关系
饭店不仅要为顾客服务,也要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只有让每位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以主人的身份将工作做好,全体上下团结一心,饭店才能健康发展。
(4)提高饭店经济和社会效益
酒店经营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效益。效益来自顾客,只有顾客光顾才会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而公共关系正是要让更多的顾客了解饭店,光顾饭店,在提高饭店效益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地位。饭店公共关系在提高饭店效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就会给饭店带来良好的收益。
三、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材少。目前虽然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材很多,但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设置的教材来说,版本很少,只有姜华主编的《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和梁东梅主编《旅游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寥寥几本,教材内容也不够全面和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对于学生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要求。
2.师资队伍较弱。由于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还很年轻,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前几年的其它专业课程设置里可有可无,如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很多任课教师上学期间自己根本就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如今,为适应专业培养方案与市场接轨的需要,一些老师转行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师资队伍整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还较弱。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体差异,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考核评价体系陈旧。目前,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大多数采用的是一次性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考试的内容上侧重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显然这种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加大对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当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在酒店管理专业中亦是如此。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其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与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等。公共关系案例是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座由“知”通向“行”的桥梁。实践证明,利用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揭示公关活动的规律,可增强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论的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教学法。多元互动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优化选择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多元”的“元”则指“要素”或者“手段”,即与教学和学习相关的各种教学因素和手段。多元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多元沟通和动态影响的过程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模拟法。由于受环境所限,公共关系很多实训课内容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更多的则是在课堂上模拟。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模拟宾客、迎宾、接待、餐饮客房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虽然课堂不能代替真实场景,但是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对事件进行还原和演示,再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与情节,使事件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关意识。这种模拟活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及表演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公关工作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尽量与酒店实际工作相接轨。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集理论、实践、谋略、技巧为一体的极富创造色彩和可操作性的应用行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舍弃了教师的传授环节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深人实际,积极探索,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多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着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掌握公关实务,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公共关系能力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高职院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在高职教育环境下和过程中接受信息并主动建构的学习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我院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受区域条件和家庭教育及背景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人际沟通、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略显欠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学习目标明确,但缺乏主动性
高职高专学生整体表现为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反之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则学习效率较低。学生主观上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较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创新意识不强,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对所接受知识的创新加工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操作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独立完成任务项目的质量不高。所以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应该是其一大特色,通过突出实践性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甚至高于细枝末节的理论课程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1.3情商欠缺,心理问题凸显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比较欠缺,与他人的沟通往往流于表面,看似有效率,实际无深度,渴望得到老师认可却往往表现得极具个性。渴望证明自己但却不太愿意付出,对物质的要求和价值观念略显极端。公共关系课程强调的是公关意识、公关技能,针对学生特点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历练学生情商,对于课程开展的延续性和实效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影响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效果主要因素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影响高职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问题、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不同高职院校实训条件的情况和所处环境等也会影响制约课程教学效果。这里结合我院实际,简单列举几点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2.1专业教材建设滞后
实际上,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在专业、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在选取教材方面能否选择有特色、有水平、结构合理且适用的系列教材对整个课程的教学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公共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作用、任务和专业课程结构都与其他传统学科有很大差别。与实际结合、注重实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是公关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完全理论式教学、“满堂灌”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公关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认真提炼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竭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3实训条件欠缺,认知教学难以开展
此问题我院是比较典型的,由于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城市环境及发展相对大中城市滞后,公共关系行业几乎一穷二白。教师在设计指导公关实训任务难度较大,学生在认知公共关系对城市及相关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方面,难于身临其境、形象认知。
3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纸上谈兵”,学习纯理论的知识,并不能实现根本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授课形式和训练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并参与实践活动,并且结合所在学校及城市的相对条件设计组织实训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提升学生参与相关公关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公共关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公共关系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即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相交流共同参与的双向沟通教学模式。
3.1明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公共关系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关理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对各类公关知识的需求。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关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公关教学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公关基本原理,形成较强的公关意识 ,掌握一般的公关实务技能,使学生能够承担初级、中级层次的公关工作,为以后的管理、营销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按照这一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3.2设计“以实务工作为导向”教学内容体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涉及面广,这就需要有清晰、丰富、精炼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按照公关工作程序和每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及标准,构建课程的顺序和进度,尽量设计模拟化工作情景,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知,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掌握相关知识。公共关系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组织形象管理、公关工作四步工作法、公关礼仪,其中每一个课程内容都应该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岗位要求的各项技能组织教学内容。
3.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3.3.1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等为目标,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公共关系课程可以根据公关员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职业分析为起点,通过校内、外公关专家座谈 、访谈等形式 ,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重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突出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实务性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是关键,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引导应该贯穿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价值和心理引导。
3.3.2 引入案例教学法
用比较恰当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是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在要求,恰当的教学案例具有事件的真实性,引人入胜的现场性,反映教育教学问题的针对性和学习者的分析与反思的思辨性。课堂中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搜集分析热点案例,提炼发生在身边的发生时间比较近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讲解案例,而是应该灵活地将案例贯穿在授课内容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阐述相关理论,之后引入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个相关案例,然后由案例得出最终结论;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相关案例 ,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一、公共关系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
《公共关系》是高校公共管理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关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与公众的基本概念,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公众及如何处理与这些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实务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从总体上把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实际案例,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点都可以通过案例来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公关课程当中来。如在讲授“公共关系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就可以把组织和公众都通过例子来讲解,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的程度实现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运行。如销售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物业公司于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丰富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迅速明确公共关系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解公关的本质特征。
(二)公共关系所涉及内容类别的理解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分类,可以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到塑造组织形象的问题上,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等十种类型。对于这些不同组织形象的塑造,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阐述,如建设型公共关系,一般来讲都是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或某项事业、某个产品的问世阶段,所以像类似于开业广告、开业庆典、免费招待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案例资料。在讲到公众的分类问题上,仍然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问题,公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顺意公众,指的是那些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赞成和支持的公众,如针对某个产品的忠诚消费者就成为组织的顺意公众,如中国移动的广大客户就是这个产品的顺意公众。
(三)对公共关系中实务问题的理解
根据具体的公关实务,把案例贯穿于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效果。如讲到公关广告,公关广告和商业广告有一些差别,如何更好地理解公关广告的涵义呢,可以播放一些企业的MV,如“康美药业”等,加深学生对公关广告的理解。类似于企业的赞助广告、创意广告、致歉广告、服务广告、宣传广告等都有非常多的例子来解释其现象和本质。在讲到公关职能时,就可以通过案例“日本人巧探大庆石油”来解释公共关系采集信息的功能。
三、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这门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并且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确实有生活中直接可以拿来的案例,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案例的智慧和乐趣。
(一)理论与联系相结合,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要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将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二)案例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事物,这在公共关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很不实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产生厌学心理。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体验角色,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者的角色来举行庆典活动、新闻会、公关策划活动等,让学生以真实的身份来体会公关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三)注重双向交流,达到双赢效果
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利也有弊,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的跨越。公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挖掘出大量新鲜的、丰富的、典型的、正反面的企业案例资源;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其跨时空的特点为师生、生生的课后互动交流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介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知道”、“新浪爱问”、“soso问问”等工具查询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通过“问卷星”、“调查派”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谷歌地图”了解全球各地方吃喝玩乐的最佳去处和感受全球各地360度街景视图;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来自不同来源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从而找到整个学术领域中相关性最强的研究;可以通过“优酷”观看企业的形象宣传视频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聆听大师的课堂;还可以通过“微博”和“贴吧”个人掌握的最新信息。这些网络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神速、更快捷、更便利,也无疑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加强了教学的自主性
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更多的是方向的指引者:需要引导学生鉴别海量网络信息的真假虚实和价值观念的是非曲直;引导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从而形成特定的适合的思维范式;把相对固定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搬到活动的、充满个性的网络中。同时,新媒体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接收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声音,可以和全球各地的网友、博友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用自己在新媒体上的所见所闻去思考、鉴别和选择有利的信息,补充课堂外新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更好的方式。这样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对教材的依赖,教学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公关课程教学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强化、网络信任危机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1.海量信息的真假虚实难辨
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双方可以通过QQ、微博、贴吧、论坛等形式“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在这种虚拟和匿名的环境下,有的只是符号的交往,其信息真假难以鉴别。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冷静、理智地看待各种报道,尽量选择权威性、知名度大的官方网站获取相关信息。
2.新媒体负面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转播者,又是接收者。信息传播自由,传播者大众化、平民化,传媒机构企业化,信息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的传播环境,造成新媒体的失范。个人隐私泄露、社会道德伦理滑坡、信息管理失真失控、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舆论导向偏颇、企业负面报道等问题大量存在,这无疑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需要新媒体传播更多正面的、积极的能量。
3.给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关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涉猎,有的缺少公关技术与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不丰富;二是教材、教法的陈旧;三是教学条件的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改善现状,但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教师和学生需要转换角色,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变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膨胀式发展。
4.倒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开始发生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博客、论坛、虚拟社区、贴吧、网络公开课成为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传统授课相比,网络社会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可以和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们交流;可以浏览知名学者和教授的博客,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可以聆听国内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互动性,也大大延伸了第一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倒逼了网络第二课堂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1.信息瞬间变幻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学到什么?经常有学生说,我大学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不会。理科生学到了模型和范式,文科生好像什么都学了,又什么都没学到。其实文科不比理科,最重要的是学思维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学人际交往,学为人处事。大学就是当你忘记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具体到公共关系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是一门素质拓展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与情商,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带着公关意识去观察、去思考、去策划、去创造。因为意识当先,没有经验,可以摸索出经验,没有方法,可以创造出方法。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提高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者是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公关策划技能的提升。
2.教师借助新媒体加强自身公关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关教师要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公关实践,提高自身素养。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公关教育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展社会调研,加强公关实践;可以通过“公共关系精品课程”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做法;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感受名师教学风采和特色。公关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培训和交流讨论外,要密切关注市场,留心企业动态,捕捉市场第一信息。每天关注新闻时事,每天浏览中国公关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公共关系论坛等网站,反思企业公关实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把鲜活的、真实的、生动的、亲身经历的、具体的案例带进课堂。
3.积极开展公关实践活动,以活动促教学
公共关系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够用”即可,重点是如何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公关实践活动,诸如企业庆典、公关广告、公关新闻、公关报刊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本地企业案例研究,掌握公关步骤,了解公关禁忌,感受公关魅力;或者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的公关策划、市场调查、活动安排等活动,向学生进行经验传授和实例展示;课余举行公关演讲、辩论比赛、模拟晚会、新闻写作等实践活动。此外,学校或者系部可以成立公关协会,帮助协助组织、策划、宣传学校各系部的大大小小活动。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安排策划当中,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公关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能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4.网络社会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大,思维容易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而公关课缺乏系统的、深度的教材,且本土案例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公关的教学不能无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变革,不能把自己封闭在高墙大院里,因此,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市场信息、企业态势,把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取精华,用于课堂。中国公关网、中国公关论坛和公关世界都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地,教师可以选取最新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正反案例用于课堂的比较教学。这样学生听的有趣,教师教的有趣,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公共关系教学的与时俱进。
5.追问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公共关系 探究式学习 小组合作 新闻发言人制度 问题分析
一、课题研究
在公共关系课程的小组合作课题中,我们选取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危机公关”作为研究的主题,目的是通过调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政府危机公关的处理方式,当前的突发事件,以及媒体与公众在整个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而研究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策略以及从中体现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缺点,最终从政府应当如何与媒体、公众交流的角度探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
首先,我们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从中抽取了有关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并以温州动车事件作为此次研究的典型突发事件。其次,在了解了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们制作了针对高校应届大学生的一份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是从个人信息、从个人角度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核心要素,以及从个人的角度看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和大众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提问。最后,通过对温州动车事件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具体体现,选取了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为核心的新闻会,和以总理为核心的新闻会,作为体现当前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和亮点的具体案例,并对此进行可分析,从而得出我们的结论。
二、分析总结
针对调查结果,我浏览了大量国内国外的资料,试图从繁多的建议和研究中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以下是我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的最佳解决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搜集以及对温州动车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的研究,我们目前主要需要解决的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新闻发言人的选择和发言技巧的培养、新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加强、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管理策略。旨在通过完善政府公共危机下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协调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
首先,我认为,新时代下的中国处于经济发展上升的阶段,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投入的不平衡,以及与各个国家的交流加强,文化冲击加大,不但增加了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因素增加,更加增添了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难度,所以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要与时俱进,然而,在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这一要素,由于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通过提供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来实现官民互动,以达到实现充分交流的目的。
其次,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还缺乏公信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网民近5 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在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事件当事人、目击者、受害者及其家属、利益冲突方、民间组织等等,都是天然的民间发言人。而民间表达的意愿在网络平台上持续爆发,更是让不少新闻发言人措手不及。由此看来,新闻发言人背后的团队应当给予新闻发言人足够的信息支撑,最终给公众更翔实的信息。此外,新闻发言人不应只讲官话,只是盲目维护政府形象,并不是掩盖政府处理事件的不足,而是要积极的赢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以坦诚的态度积极的处理已经发生的事件,尽力挽回损失,取得遇难家属的原谅。
最后,是政府应当如何在危机事件中进行媒体管理。在危机发生之前,政府应当加强对影响危机产生的因素的监控和预警,利用媒体进行日常监督,尽可能地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温州动车事件的案例中,其实是由于铁道部疏于对动车的日常监护和管理,才间接地导致这种事件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中,政府应当争取舆论主动权,及时地通过媒体向公众最新消息,通过媒体权威的信息,同时媒体吸纳公众的意见;在危机发生后,要积极的和媒体配合,公开事件处理的过程,重获公众的信任。
三、学习心得
在公共关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问题解决能力,我认为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而且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理论,并通过课题研究将理论结合实际,使得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这一课程的精髓。我在其中学习到了团队合作的策略、分析问题的思路、文献收集的方法、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技巧和应用SPSS技术分析的方法等等,同时团队合作中,我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课题完成后,我们都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精神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参考文献】
[1]王簌蔚. 新闻发言人制度益处良多[ J] . 新闻记者, 2003, ( 8) : 3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安全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工程的组织管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施工面宽、流动性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容易受外界影响等点,而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住房、炒房、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催热了建筑行业,中国GDP 的高速增长40%是由建筑行业推动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的发展。因此,对于建筑施工的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质量管理
1998 年的特大洪灾南方多地尤其是九江段的多数水库被冲塌,暴露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严重、豆腐渣工程泛滥。10 年后的"5.12 汶川大地震"大量的学校建筑不堪一击的被震塌,再次暴露出我国建筑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残酷的灾难损失、鲜活的生命丧失、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敲响了警钟。
1.1 抓好材料源;材料的管理需要全过程的监管,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管理。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材料,通过材料进场验收、使用前复核、采购具有相关资质企业产品等方式保障施工用建筑材料的质量。
1.2 人员的管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难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技术、工人的操作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过程无违纪违规、无现象,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
1.3 设备的管理;施工设备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通过选用适合工程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设备操作,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另外在设备选用上,用注重高科技和信息化设备的引用,用最新的、最安全的施工设备保障施工管理的质量。
2、安全管理
2.1 生产环节管理;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程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2.2 招标环节管理;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按《建筑法》建设工程落实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通过行政手段收取风险抵押金,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账户,报建时统一收取,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各阶段施工安全评价的达标状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
2.3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成本管理
3.1 投标环节;建立工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地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3.2 施工生产环节;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作为对各成本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定期对各成本中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上级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3.3 完工后的成本考核与奖惩。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审计。要以目标责任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逐项核实、比、精对分析确定计算各项考核指标,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为项目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审计结果兑现奖罚,并对项目遗留问题做出处理。剩余财产物资作价变卖或转场使用,退场设备性能应恢复到规定标准,后期债权债务应指定专人负责清理,对于项目遗留问题要抓紧时间追踪处理,以防久拖不决,给企业留下悬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
4、进度管理
4.1明确指导思想,增强施工进度控制的意识
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建设,由于工程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对工程进度的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负有重要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和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增强工程进度是求效益的途径的根本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4.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这既是合同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建设单位(业主)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对于搞好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管理人员肩负着重要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的关键。因此要针对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精心管理,按施工计划深入施工现场管理。
4 .3加强施工项目的信息调查和管理
注意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情况,辅助生产能力等。还要在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之前,对已建成的同类或相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资料进行收集,并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列出控制的约束条件,明确影响工期达到强制时限,为编制项目进度作好充分准备。
4.4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并建立沟通渠道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人员构架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纵向、横向联系总表。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4.5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施工进度控
工程进度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工程量与工程复杂程度,建设单位对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的要求,资金到位计划和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进场计划,进行科学分析后,制定出工程建设项目最佳的施工工期。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就是根据进度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整,以实现进度控制的目标,具体的讲,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进行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和进度协调。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应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第二、要对进度进行控制,必须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第三、进度协调的任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中各安装、土建等施工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进度搭接,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进度控制的依据。因此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提高进度控制的质量成为进度控制的关键问题。
5、后期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企业信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筑工程的施工一般包括测量、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弱电、装饰装修等各专业环节,管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真正管理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应努力落实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后期施工管理等重要的管理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健康、稳定、经济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标. 浅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09(10)
针对于公司的以上情况,公司的领导董相良先生决定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该公司针对与仓储物品莫名丢失的问题,于2005年引进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虽然耗资数万,收效起效却不是很明显)。该公司又于2006年11月中旬购置了电脑等信息设备,并准备于2007年6月份左右上马一套针对于该公司可行的企业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的这项课题)。
该公司的生产组织情况采用的似乎还是大锅饭的组织手段,人员分工并不明确,一辆车进来了,由管理者进行调配,管理者在的时候效率还算可以,当管理者忙不过来的时候,便会使工作人员互相推拖,导致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必然导致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懒散等恶习,令企业失去客户、失去勃勃的生机。
安顺公司的运营模式为典型的进销存模式,由公司向各配件生产厂家递交订货单,而后各公司将生产产成品运送到公司库房,最后由距离仓库100米左右的前台门市部(接待室、柜台)或公司内的汽车修理车间进行出售。
企业信息化程度过低是该公司的最大薄弱区,该公司甚至在2005年11月之前连台电脑都没有,当时唯一的信息化工具就是电话了。该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等命令的下达靠的就是一根电话线,当然有时候也会用“白条”进行日常管理及运营命令的下达,甚至有的时候采用的是口头传达形式。
5、实习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安顺公司的董相良先生给予了我们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且令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书本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更让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包括开车和简单的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呵呵)。
其次,在这次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管理过于粗放,责权不够明晰,这家安顺汽车修理公司只怕早已经是飞黄腾达了,又怎么会只抱着这几百万的资产在原地踏步呢?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流水线设备、优秀的员工,几乎所有的优秀条件都集于一身,却只因为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而导致了公司在发展上的原地踏步。在我们实习的时候,董相良先生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过,他说道:“不知道怎么搞的,帐务核对每次都有合不上的地方,少说差个几块、几十块,多了那就没准了,几百块的时候都是有的,仓库里的东西也经常是到够着去用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早已经没有货了,到时候车(要进行维修的车)要在车间仓库停个大半天,活计也要耽误大半天,要修的进不来,要干的干不了,这一天天下来损失可是很大的。”确实,在我们实习的工程中我们也发现,安顺汽车修配公司的进货没有个计划,有时候货物在仓库造成了积压,有时候又会出现董相良先生刚才所说的货物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货者数目不够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重复采购和小批量等不科学的采购方法,而这种不科学的采购方法又会增加采购成本的增加,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采购资金的大量浪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导致了公司竞争力的下降,虽然公司规模较大,共有8条重型车修理线,1个轿车修理专用车间(滦县雷庄地区车况轿车少,重型车多),但是试问,这样的管理,这样的“薄利”,只怕就是比尔盖茨也回天乏术啊。
【关键词】员工关系管理 实践性教学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员工关系管理》是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对于企业员工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对于该课程教学和研究,发现现有的教学设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员工关系管理理论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劳资关系到员工关系的两个阶段,早期的劳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冲突的实际基础上所提出,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工会的集体谈判,目的在于缓和劳资矛盾。现在的员工关系理论则是20世纪初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一个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是由企业管理方和员工及团体之间的利益引起的权力和义务、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合作、冲突、沟通、激励等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总和。这一理论是人们对人性本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中产生。随着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管理方认识到缓和劳资关系,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的正面作用。因此,企业越来越注重改善员工关系、加强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注重个体层次上的关系和交流,注重和谐与合作。
目前,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从广义上是指企业在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人力资源政策而实施的一种管理行为,目的是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从狭义上讲,其主要指柔性的激励措施,是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实现管理方和员工的和谐,达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双赢目的。管理方和员工关系的核心是共同合作,双方不仅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集体协议等硬性的方式,同时也以企业文化、心理契约等柔性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双方合作的目的。员工关系管理的范围远远大于传统的劳资关系管理,不再仅局限为劳资冲突的解决。
以劳动争议为例,早期的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等职工惩处方面。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劳动者日益增多,而这些案件主要源自企业不按法律制度和合同办事,因此企业的胜诉率不断下降。大量的劳动争议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使得企业对此日益重视。近年来,企业不仅关注劳动争议的处理,也十分重视劳动争议的预防,因为相对于劳动争议处理这种时候被动治理手段,劳动争议的预防则是一种事前主动治理,其是在认识企业劳动争议发生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限制或减少企业劳动争议的发生,为企业避免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从缓解劳资矛盾向实现组织和员工双赢发展,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实践从依靠法律法规向依靠企业内部显性规章到隐性的企业文化、心理契约过渡。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并将他们的信息编纂为“麦肯锡校友录”,将其作为潜在客户,最终收获颇丰。但是,目前员工关系管理课堂的教学仍主要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并将其运用至处理员工关系的实际工作中,其学习的内容远小于企业所需。例如,柴文聪在《2013年十大员工关系案件点评》一文中总结了2013年影响颇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十个案例,从高管行为的监督、末位淘汰制度、海外员工的管理到员工的“吐槽”违纪行为等,其范围远大于传统的劳资纠纷。从这些案件的深度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隐形”管理的缺失,与员工的沟通不足及相关监管的不利,使得企业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目前员工关系管理的课程教学关注较少,内容也相对滞后。如孙静在《员工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一文中,仅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局限于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认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三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鲍立刚在《员工关系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讨》一文中虽将教学内容扩展为劳方与资方的劳动用工关系、上级与下级的管理服务关系、员工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但在其教学实践方面对于企业文化、心理契约等方面内容设计不足,过多关注企业制度等硬性政策,对于企业柔性管理措施的教学有所欠缺。
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员工关系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员工关系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二是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教学。
实践中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内容非常宽泛,包括了劳动基本法规的应用、企业规章制度、员工满意度管理、员工沟通管理、员工心理契约与管理、员工冲突管理、员工压力管理、特定员工管理等等。在如此繁多的内容中选择主要的知识点教授学生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①典型性,即所选项目要具有典型的职业意义,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这需要教师熟悉企业管理的现状,时刻关注企业管理热点,以真实的案例为主要参考。②覆盖性,即项目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要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尽快达到相关岗位的能力标准。③可迁移性,即所选项目应随着条件和技术的变化而更新,可以替代,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均能满足企业所需。④可行性,既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又要考虑成本费用等因素,选择有条件、可实施的项目。授课教师可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定相关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