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工商管理范文

煤矿工商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工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工商管理

第1篇:煤矿工商管理范文

(一)生产类工伤汇报及申报程序

1、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伤情轻重,不论用工性质,事故责任单位的带班干部、当班班组长、现场人员或安全员(瓦安员)必须立即向矿(井)调度室、安监部、单位值班干部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工伤时间、地点、伤者姓名、用工性质、事故概况、受伤部位及伤情、汇报人姓名等,汇报内容必须真实,不得虚报、瞒报。

2、矿(井)调度室接到工伤事故汇报后,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

3、安监部接到矿(井)调度室工伤事故汇报后,有关人员必须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勘察事故现场并作详细记录。事故责任单位必须保持事故现场的真实性,反映真实情况,不得伪造、破坏事故现场。

4、异地项目部发生工伤、工亡事故,除按所在矿规定的汇报程序汇报外,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矿调度室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

5、全民合同工的工伤申报工作由安监部负责,收集整理工伤申报材料,并于工伤发生后7 日内将工伤申报材料上报集团公司劳动工资部。

6、劳务派遣工的工伤申报工作,由劳务派遣单位负责,安监部、事故责任单位协助提供申报工伤的有关资料。劳务派遣工发生工伤后,劳动工资科要在24小时内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工发生工亡后,劳动工资科要立即通知劳务派遣单位。

7、广龙公司劳务输入人员的工伤申报工作,由广龙公司负责,安监部、事故责任单位协助提供申报工伤的有关资料。劳务输入人员发生工伤后,劳动工资科要在24小时内通知广龙公司,劳务输入人员发生工亡后,劳动工资科要立即通知广龙公司。

(二)非生产类工伤汇报及申报程序

1、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非生产类工伤,由发生工伤的单位于事故发生后向矿(井)调度室汇报,由矿(井)调度室及时向有关领导、安监部、劳动工资科汇报。

2、全民合同工非生产类工伤的申报工作由安监部负责,劳务派遣工非生产类工伤的申报工作由劳务派遣单位负责,广龙公司劳务输入人员非生产类工伤的申报工作由广龙公司负责。

二、工伤治疗

1、工伤人员原则上在庞庄分院或集团公司总院治疗,如需到集团公司以外的工伤定点医院治疗的,必须经集团公司总院出具转诊证明,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

2、工伤人员需要在庞庄分院治疗的,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应在当班写出工伤事故简单经过报告,单位值班干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由矿(井)调度室当班值班主任或调度员签字,安监部开具《工伤就医证明》,必须经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登记盖章后,凭《工伤就医证明》到庞庄分院挂帐就医(如伤情严重,急需救治者应首先安排伤员就医,然后再补办《工伤就医证明》)。

3、工伤人员在庞庄分院以外工伤定点医院就医的,在工伤认定书下达之前需要借款治疗时,由单位填写借款单,安监部、劳动工资科签字、盖章,报矿长(经营副矿长)审批后,到财务科办理借款手续。

4、能在门诊治疗的伤情一定要在门诊治疗,不得住院治疗。否则,住院补助费、护理费和医疗保险中心工伤科不予理赔的医疗费,均由工伤者或所在单位承担。

5、“工伤医疗介绍信”的审批

工伤住院职工的“工伤认定书”下达本人后,仍需住院治疗的,其所在单位的党政主管应在一周内敦促单位办事员、工伤护理人员及当事人将办理“工伤医疗介绍信”的有关手续(医院医保科盖章的入院申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工伤认定书复印件)送交矿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矿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应在接到手续后一周内到市医保中心工伤科办理好“工伤医疗介绍信”。

6、旧伤复发重新住院就医手续的审批

因旧伤复发需住院就医的,需携带经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加盖公章)的个人住院治疗申请书、医院医保科出具的入院治疗证明、“工伤认定书”复印件、“工伤鉴定书”复印件及医院入院申请,到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填写“旧伤复发就医申请表”,由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上报市医保中心工伤科审批,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直接支付。医疗类别(住院或门诊)和医疗期将直接按照徐州市医保中心工伤科的核准期限办理。未经医保中心批准,擅自住院就医的,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本人自理。

7、劳务派遣工及广龙公司劳务输入人员发生工伤的一切治疗费用分别由劳务派遣单位及广龙公司负责,矿不予办理借款手续,非安全生产类工伤的一切治疗费用由工伤本人负责,矿不予办理借款手续。

三、工伤护理

1、工伤人员初次入院治疗期间,伤情较重的,经劳动工资科同意后,原则上由工伤单位根据伤情

安排适当人员护理,不得委托工伤家属或亲友护理,待工伤人员伤情相对稳定后,工伤单位必须减少或撤回护理人员。初次入院治疗的重工伤人员在生命危险期内可安排一名家属对其护理,伤情稳定后及时撤回。对工伤所致植物人,可安排一名家属长期护理,直至康复。对初次入院的重工伤人员在生命危险期内和植物人康复前家属护理按徐州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50%标准按月发给护理费。

2、工伤人员在停工留薪期满,经伤残等级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 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3、根据徐矿司[20__]113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伤人员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精神,集团公司为体现对工伤人员的特殊关怀,对经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达护理依赖等级目前享受徐州市护理费待遇的工伤人员,由所在单位在市社保机构发放的护理费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发50%。此类人员在单位增发护理费后,旧伤复发确需住院治疗的,如需要单位安排护理的,所需护工工资应首先用工伤人员本人领取的市社保机构发放的护理费和单位增发的护理费支付,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支付。

四、停工留薪期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的确定:破皮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 个月,轻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重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或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停工留薪期规定的月数。

2、停工留薪期满后,需要进行内固定取出术的,届时另行增加1-3个月停工留薪期。

五、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

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原则上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执行。为保证工伤职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井下采掘岗位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集团公司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井下辅助岗位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集团公司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地面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集团公司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六、工伤人员的批假手续

1、工伤人员住院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由工伤定点医院出具住院证明,由工伤本人填写或单位安排人员填写工伤假条,凭住院证明审批工伤假(每次批假天数不得超过1个月),首先由单位党政主管同意,安监部签字确认,由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审批,交考勤组审核备案。

2、劳动工资科建立工伤人员休假台帐,未经劳动工资科审批的工伤假一律无效,按旷工处理。

七、劳动能力鉴定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矿每季度组织一次工伤人员参加市劳动能力鉴定,由工伤职工申请或劳动工资科通知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参加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本人提供相关鉴定资料。

2、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应及时参加劳动能力鉴定,按照不同等级享受相应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没有及时恢复工作的,其停工留薪期满后至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前的工资待遇按照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对不按照矿通知的时间参加劳动能力鉴定的职工,从通知鉴定之日起按旷工处理。

3、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根据不同的等级执行相应的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经矿研究后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经矿研究后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具体标准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执行。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原则上回原单位工作,确实不能从事原单位工作的,报矿研究,安排适当工作。

八、工伤费用理赔

1、“工伤认定书”下达及办理“工伤医疗介绍信”前,工伤医疗费由矿垫付,所发生的费用由劳动工资科到徐州市医保中心进行理赔。“工伤认定书”下达及办理“工伤医疗介绍信”后,矿不再垫付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先由工伤定点医院垫付,然后由工伤定点医院到徐州市医保中心进行理赔。

2、发生工伤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办理完“工伤医疗介绍信”,应安排有关人员,根据“工伤医疗介绍信”的有效时间(有效期七天)及时办理出、入院结账手续。出院的原始发票、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等资料送交矿劳动工资科工伤医保组。

3、劳动工资科负责工伤医疗费用理赔工作,要根据工伤医疗费用发生额及时到徐州市医保中心进行理赔,工伤医疗费用理赔率要达到矿规定的80%以上。

九、其他规定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批工伤假,劳动工资科要建立工伤人员管理台帐,动态掌握工伤人员基本情况,每月与安监部核对工伤人员。

2、劳动工资科、安监部、企管部等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检查了解工伤人员伤情及住院情况,检查中发现一次本人不在医院住院的,扣除当月住院伙食补助;二次的,停发工伤工资;三次的,停止一切工伤待遇,后果自负。

3、为了及时了解工伤住院人员的伤情、治疗情况,工伤职工应及时办理工伤住院伙食补助的审批,原则上每月审批一次,否则不予审批。

第2篇:煤矿工商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 后勤管理 经济效益 关系

引言

近年以来,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系统紧密围绕着全矿整体的工作目标,以做好后勤工作、安全保障、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重突出对医疗卫生、环境整治、供热供暖、房改工作等加强管理,使全矿后勤整体面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让全矿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强调后勤管理工作应在做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的提高经济效益,凸显重要性,明确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并且同时要加强制度与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煤矿后勤管理的科学发展。我们通过分析总结,不难发现,对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提高经济效益,为全矿谋得福利。

一、煤矿后勤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管理效率,资金资本流动效率,企业高层结构运行效率所构成,也就是说,管理者应当有所建树,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企业如果要想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其中后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企业不仅仅拥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存在着必不可少的管理资源。所以对于煤矿产业来说,将管理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强调并注重后勤管理,对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1 煤矿后勤管理的概况

长久以来,我国煤矿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生活方面、后勤服务上都面对较重负担,这都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曾提倡“主副分离、主服分离”两分离的办法,其主要是为了划清后勤管理服务的界限,从而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至于怎样实施新体制、新方法,才能搞好后勤工作并创造经济效益,这就是每个煤矿企业的共同目标。

煤矿后勤管理服务,不单单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域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还为满足全矿工人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更要为振奋全矿职工信心,鼓舞职工斗志,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帮助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时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竭力为打赢经济增长保卫战鼓舞士气。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让全矿职工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健康;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让员工住的舒心;要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保护全体员工的健康;对矿工作业的地点仔细勘测,保障其全体矿工在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1.2 煤矿后勤管理的特点

我们常用特殊的战斗群体来形容煤矿工人,的确,煤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工人们不仅仅需要积年累月的在八百多米的地下进行工作,其中遭受着难以想象的辛苦、艰险以及自然灾害如水、火、粉尘等的侵蚀,而且还不得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为人类的生活奉献其光和热。这就要求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相关工作,以保证煤矿工人可以做到安心工作、正常生活。

煤矿企业地处山区,远离城市,所以企业的后勤服务对象较为定向,服务内容也相对固定,服务形式也相当较为单一,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并且应考虑到煤矿企业职工的自身特点和个性需求。煤矿后勤工作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煤矿企业后勤服务主要工作事实上就是把工人们洗澡、吃饭、住宿和休闲等搞好。这些貌似简单而且每天重复的服务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时刻为矿工着想,急矿工之所急,做矿工之所需,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我们要搞好每项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营造好后勤工作周边的环境氛围以及相互的衔接,这样才能体现出后勤服务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提升整个煤矿企业的外在形象以及企业的潜在内涵。

1.3 透过煤矿后勤管理,分析其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全体职工群众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只有保证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换言之,煤矿后勤管理即提供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

以塘村煤矿为例:唐村煤矿作为后勤管理改革的一个试点单位,自1999年下半年,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实际,针对后勤工作杂、战线长及发展失衡等问题,积极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坚持体制创新,严格遵循“市场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三化管理”思路,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多元化设计,分步骤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深远影响。

二、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对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以及后勤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做到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做到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

2.1 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推行国有民营机制,使后勤管理步入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内容具体为:每月向矿方交纳租赁费及水电费,体现了市场化运作;交纳租赁押金,体现了经营风险;由承包人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体现了有偿服务;自行招聘临时工,体现了自主经营;于承包期内,对承包范围内的所有设施负责维修、保证设施完好使用,体现了经济责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搞好后勤工作也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2.2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投入,是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进行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活动费用的总和。安全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防灾、救灾能力,从而奠定安全生产的基础,当然还可以改进劳动环境条件,实现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投入属于隐性成本,通常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好处。因此,许多小煤矿,甚至有些大煤矿都不愿意对安全保障方面给予足够投入。据调查,根据对少数煤矿企业事故经济损失资料的统计,我国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约为1: 10。近些年来,据各地对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不完全统计,每起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0~150万元/人,并且呈逐年增长的势头。

由此可见,我们应对后勤煤矿安全保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合理煤矿安全投入,这也间接的提高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

管理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一定要注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使其踏上科学化、创新型的轨道。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基本工作做起:首先,明确每位后勤员工具体工作内容,责任到人,每个员工要按区域划分,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尽量做到岗位无重叠、无空白;后勤管理工作中,加大各项工作服务的透明度,自愿自觉的接受每位员工监督;职工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工作,严禁患传染病的人员进入食堂,进行严格操作管理,必须形成严格的卫生作业链;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好对居家防火、液化气防爆、电路防漏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安全保障;职工宿舍管理上可以出台一些类似承包摊点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工作标准等以便于宿舍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相关制度,掌握相关技能,通过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以上所述,均有效的保证了煤矿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管理现代化,加上煤矿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将促进着当代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完善,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其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只有通过对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完善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 文. 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矿业,2008,17(6):109.

[2] 崔 皓,田野. 关于对唐村煤矿后勤服务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 煤炭企业管理,2001,(4):39.

[3] 彭昱.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后勤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05,(2):86.

第3篇:煤矿工商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煤炭企业 现状 特点 管理模式

1.概况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保、资源浪费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研究煤炭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提高煤炭产业链及附加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陕西旬邑县开采侏罗纪黄陇煤田旬东耀西矿区的西段,煤层埋藏较浅,赋存稳定,近年来,该县依托优势资源,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强化煤电转化,发展新型工业,不仅盘活了企业存量,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条,催生了一批低碳环保、综合开发、高效利用的新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基层工作实践,认为中小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其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结合目前县域煤炭工业经济的现状,探索提出了“五改一提升”的现代中小煤炭企业管理发展模式,以便给我国中小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意见或建议。

2.新形势下现代中小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探索

2.1改变战略指向

2.1.1树立节约理念,有效保护现有资源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和消费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目前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所以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节约、优化利用煤炭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2.1.2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

煤炭是初级产品,原煤生产利润空间有限且非常低,由于受到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品种相对稳定,且调整余地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资源集约利用的路子,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化工、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新兴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2.2改进工作流程

2.2.1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打破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管理,使各种资源能综合、集约、高效地利用,逐步形成管理制度流程化、现场操作规范化、设备管理智能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的经营方式。树立“节约发展”的意识,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资源回收率。

2.2.2提高机械化水平,保障安全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国已经淘汰了房柱式开采、硐式开采及部分炮工艺,从普通机械化采煤到高产高效集约化采煤过度,利用现代加工、智能控制技术和工况监控技术,研究开发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在先进采煤装备、全新煤矿设计理念支持下,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日益成熟,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矿相继建成,煤矿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2.3推行流程化管理,实现矿井本质安全

煤矿企业的流程化管理是以安全生产流程为核心,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和行为准则,使各单位、各部门协调统一,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强调数字化、精确性、准确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确定具体操作,确保煤矿的本质安全。

2.3改革经营策略

2.3.1创新经营理念,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

虽然科学合理开发、高效加工转化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石油的替代品,煤化工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青睐。目前,我国炼焦、煤气化制合成氨、甲醇等煤化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煤炭液化、甲醇制烯烃、煤化工联产等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与工业化正在快速发展。

2.3.2推广精细化管理,规范企业工作流程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其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指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合理分工”是指细分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细化目标”是指通过对各部门的责任细化;“量化考核”是指将各部门的安全目标量值化、安全责任具体化。精细化管理是转变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2.3.3突出人的需求,发挥员工主观能动作用

“人”是经营管理中最根本的、能动的因素,通过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物及环境的最佳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的需求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所以,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要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员工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对每一员工做出合适的安排,并逐步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3.4遵循“集约化”理念,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煤矿发展的“集约化”就是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经营集团化、生产规模化、装备机械化、安全本质化、生产高效化、建设绿色化、矿区和谐化、经济循环化和发展持续化的现代煤炭企业发展模式,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经营管理理念。

2.4改善人力技术

2.4.1结合企业实际,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煤炭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作为企业的黄金资本,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竞争择优的用人局面,将人力资源转化成为人才优势,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2.4.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建立岗位轮换交流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变招工型为招生型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比武,在实战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4.3建设管理团队,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打造高效能的管理团队,首先,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出色的领导往往具有超凡的领导能力和号召力,从而在团队中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队优势得以发挥。其次,确定团队共同的目标。第三,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第四,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最后,制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保护每个成员的利益。

2.5改造环境伦理

2.5.1突出环境治理,强化企业环境责任

煤炭企业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节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抓好矸石山的科学规范治理,绿化复垦,积极推广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让煤炭企业真正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职责。

2.5.2健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煤炭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与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的保护等。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坚决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履行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

2.5.3弘扬儒商文化,强化企业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源于“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儒商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把利益与伦理、理性与情感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是一种更合乎人性,也更为有效的方式,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6全面提升科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标准化水平

2.6.1注重规划编制,树立长远发展战略

加强煤炭开发的长远规划工作,强化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开采、利用好、保护好煤炭资源,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煤炭开采秩序,真正做到有计划开采、高效益开发、高比例转化。

2.6.2积极整合资源,做强做大煤炭产业

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大型企业集团和多元化经营为特征的集约化优势企业,并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从单一产煤向煤化工及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6.3加快技术引进,筑牢煤矿安全基础

改变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更新设计理念,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实现从传统的机械化开采向高产高效集约化采煤过渡,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推广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技术,建设无人化开采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2.6.4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煤炭企业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二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三要积极推进利用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粉煤灰的再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四要抓好污水技术改造工程,较少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传统能源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由单一的煤炭产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2.6.5提高福利待遇,增进企业员工福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员工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为员工谋福祉。关心员工疾苦,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健全和完善员工各种保险制度,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员工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将追求企业效益、社会效益、职工福利的有机结合作为煤炭企业的终极目标。

2.6.6强化资源再利用,保障煤矿安全发展

对能源枯竭矿井残留资源再利用,当前最为经济环保成熟的技术是煤炭气化技术,即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气化,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以利用的气体能源,变物理开采为化学开采。这不仅较少了污染环境,而且大大减少了矿难和煤矿工人的职业病,真正推进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化,实现绿色转型、低碳运营的目标。

2.6.7抢抓战略机遇,打造新型能源航母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中小煤炭企业的整合关闭力度,引导大型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切实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这对各中小煤炭企业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抢抓战略机遇,彻底打破传统,更新管理理念,积极借鉴并灵活运用“五改一提升”的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程控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真正形成以煤为基、多业并举的新型能源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打造永不衰退的能源航母。

3.总结

目前,我国虽然是采煤大国但还不是采煤强国,煤炭企业要认清煤炭行业发展的方向,及时改变现代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才能走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及对社会负责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为建设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