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办公室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虚心好学,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面对太多的未知世界,我深懂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懂得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原创:特别是跟线以来,对我在理论和业务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迫使我不断加强学习。为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虚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我认真参加每周一晚上的机关学习会,还注重学习培训和平时自学,始终把学习当作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做到以学代息。我十分注重业务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热衷于市场经济理论、城建等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努力向“”型知识结构发展。并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勤政务实,努力创造工作业绩
我始终抱着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的思想,勤政务实,认真刻苦,忠于职守,以较强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岗位职责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工作认真刻苦,勤于钻研。在信督科期间,和办公室同志一起,刻苦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第一,全省前十的好成绩,一举扭转路桥政府信息落后的面貌。特别在××年,在负责信督科工作期间,克服人少(仅人),同时跟常务副区长,以及结婚、妻子生小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时间,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信息工作全市三连冠,全省第六的好成绩,来得十分不易。到综合科跟随常务城建线后,面对大量繁重、陌生的工作,能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善于组织协调,开拓创新。在跟随常务城建线期间,积极参与城建线各类协调会议,每年组织安排各类协调会、评审会近百个,基本不出差错,深得领导的赞许。在办会中,能对各种会议的方案安排作出新的偿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提高办公室科室间的工作效率,提议改革综合科和秘书科的职责分工,理顺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在信息科其间,对《政务信息》、《专报信息》刊物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使其页面设计更加美观,内容形式更加精练多样。
三是文字功底扎实,善于表达。能熟练掌握办公室的各种公文起草、运行,参与起草了近三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起草常务副区长的讲话材料、汇报材料几十篇,制定各类会议方案、接待方案几十个,原创:议纪要、请示、批复等文件近百个。撰写了近篇调研文章,在区研究室《调查研究》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对路桥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思考》和主笔的《关于珠海、顺德、丽江、成都等地的考察报告》、《浅议如何打造都市路桥》获得二、三等奖,并为领导执笔了多篇论文。
三、严于律己,树立干事干净形象
一、四项主要工作
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2011年以来。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07年底,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11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11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局又下发了2011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提出“致力创新突破”总体目标,2011年初。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印发了市规划局2011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方案》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11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1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成效。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先后组织制定了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论文关键词 社会调查员 未成年人 犯罪 帮教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我院自2007年开始这项制度的试点,建立了社会调查员制度,由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关系、成长经历以实施犯罪前后的表现等进行客观、全面、公正地调查,实施因人而异的教育、感化、挽救措施,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我院实施相应的办案机制;2010年实行了圆桌讯问、青少年维权工作室三分开、附条件不起诉、犯罪档案封存、判决后的帮教等制度;今年,又设立了未成年刑事犯罪检察科,履行涉罪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预防犯罪等工作职责,成功办理了全市首起未成年人报捕案件。通过社会调查员制度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维护了涉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减少了未成年人犯罪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我院公诉科连年被评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今年省院举办的修改后刑诉法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我院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一、严格审核调查员身份,实现调查人员专业化
社会调查员队伍的建设是社会调查员制度的关键。2006年9月,我院联合区法院、教体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团区委等单位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调查员组织,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案件社会调查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社会调查员由我院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团区委共同聘任;团区委负责社会调查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公检法司共同承担社会调查员的培训,每季度培训一次。明确了社会调查员需的条件:一是思想品德高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二是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基本法律知识,有较强工作能力;三是熟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热心从事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工作;四是工作认真,诚信记录优良;五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会调解员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社会调查员聘期为二年,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给予以奖励,有关经费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团区委建立专项基金列支。几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聘任,主要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公益组织等单位选聘的基础上,将乡镇司法调解员作为社会调查员的后备人选,承担起对乡镇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职责。社会调查员队伍逐步扩大,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更具针对性、专业化,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二、完善社会调查员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实现工作模式规范化
我院在2006年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办案小组”,对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选任三名业务素质高、熟悉青少年办案规定、工作经验丰富的主诉检察官承担此项工作,实行专案专办,并由其中一名富有爱心、办案细心的女检察官专职负责。同时,在办案机制上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制定了“三个必须”的办案规定,即讯问未成年人时必须注意语言、语气和态度,循循善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必须加强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充分利用社会调查报告,查找犯罪原因,找准感化点;必须及时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特点、趋势,提出防范对策,将教育融于办案的全过程中,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2006年9月,我院社会调查员制度开始适用于实施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对象的范围为户籍在淄川区的未成年人或犯罪地在淄川且已在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外地未成年人。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由社会调查员进行社会调查,案卷中要有调查报告,作为对未成年人不诉、起诉,或者从轻、减轻等不同处理结果的重要证据,提起公诉时提交法庭。具体程序是:〔公诉部门受理未成人案件〕〔通知社会调查员小组〕〔小组随机抽取调查员深入学校、社区、村庄、家庭对涉案人员进行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及犯罪前后表现的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犯罪原因〕〔出具书面调查报告及从轻或从重的意见〕——〔提交公诉部门〕〔公诉部门结合案情和意见,做出是否起诉的决定〕〔如起诉,开庭时向法庭提交社会调查报告,作为量刑依据之一〕。如展某伙同他人寻衅滋事一案,办案人员通过社会调查报告了解到,展母虽然是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但展某与母亲感情很好,非常孝顺。于是,决定用亲情促其真心悔罪,用亲情感化犯罪。通过多次与展进行思想交流,终于使他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但扰乱了社会秩序,伤害了他人,更是对母亲的不孝和伤害,为了母亲也要痛改前非,好好做人。
我院制定了回访考评制度,加强对办案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社会调查员、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发放调查回访表,征求他们对办案人员的看法,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了公正、廉洁、文明、规范执法。社会调查员制度构建以来,我院先后于2007年办理了4起案件,2008年办理了8起案件,2009年办理了7起案件,2010年办理了10起案件次,2011年办理了10起案件,2012年办理了7起案件,均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实现调查帮教社会化
我院依托社会调查员,推进了多项未成年人犯罪审查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了回访帮教制度。引入社会调查员,不仅对犯罪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聘任社会调查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富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员被吸收进来,从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对刑事案件中因情节轻微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被判处拘役、管制的未成年人和被判缓刑的未成年罪犯进行考察。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诉法颁行后,我们积极与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展开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一人一档案”,建立帮教档案,将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属联系方式、涉嫌犯罪事实、处理情况等资料详细登记在册,设立回访、教育期限,并适时组织未成年人及其家人参加庭审旁听,集家庭、社会、学校等社会力量,对失足未成年人予以辅导和矫正,并及时记录回访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同时我们与相关单位建立了联系会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档案进行封存,对除特殊情况下的档案查询外,其余均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未成年人犯罪档案。二是开展了附条件不起诉试点。我院探索构建了暂缓起诉制度,对行为已构成犯罪但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或初犯、偶犯以及被胁迫、诱骗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有帮教的条件下,暂不将其移送法院提起公诉,而是规定一定的考察期限,并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新刑诉法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就是对暂缓起诉的完善。我们仍然依托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品格认证,作为附条件不起诉的最重要依据。2012年3月,我院在办理一起六人寻衅滋事案中,决定对其中的王某等四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并由社会调查员对其进行为期9个月的考察,并确定了不起诉的条件。我们将在考察期满后,对社会调查员提交考察报告进行听证,如果符合不起诉条件,将经检委会审查决定对该四名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设定条件,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社会调查员的监督和考核,同时社区公安机关也将对其进行监督,直至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结束。
四、化解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惩防结合一体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多数案由是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被告人能否赔偿受害人损失是量刑的重要依据,未成年人有没有经济来源,赔偿问题较难解决,实践中,我们赋予了社会调查员具有调解的权利,作为民间调处组织,参与到刑事案件中来,在社会调查的同时帮助做好调解工作,弥补了检察机关无权参与调解的漏洞。2010年我们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一案,因邻里纠纷犯罪嫌疑人的母亲,被邻居打伤,嫌疑人纠合了自己要好的同学四人,将邻居打致轻伤,五人全是在校学生,我们启动了社会调查员,聘请该校老师一名,同时聘用本乡镇司法调解员作为社会调查员。两名社会调查员在调查的时候同时积极调解邻里矛盾,最终出具调查报告:五名学生无劣迹、学习成绩较好,家庭教育以及生长环境都没有不利的因素,属于出于义气激情犯罪,并且邻居之间达成调解协议,双方互相谅解,建议不作为犯罪处理。我们认真研究了调查报告,最终做出了建议公安机关撤案,同时检察建议:建议学校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在通过此案的处理,为我们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调查员来化解社会矛盾积累了经验。
江苏、浙江等地已经有不少乡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几年来,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处境非常相似,取得的成绩大同小异,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探索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模式,对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略探讨。
一、发展背景
1.行政服务中心的出现是融入世界经济的需求
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就必须按照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而从引进外资的方面来看,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长期以来设置了相当长的障碍,因此,我国就此作出八项承诺:①行政审批程序、条件以及有关政府主管机关对行政审批申请进行审查与作出决定的期限应当在实施前公布;②申请人不经单独邀请即可提出行政审批申请;③行政审批中的有关收费应当与处理行政审批申请所需的行政费用相当,除非该费用是通过拍卖或者招投标等竞争性方式确定的;④政府主管机关收到行政审批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其申请材料是否完备,如申请材料不完备,应当明确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并给予补正的机会;⑤政府机关应当对所有行政审批申请即使作出审查决定;⑥如行政审批申请未获批准,政府主管机关应当立即书面告知申请人未予批准的原因,申请人有权决定是否重新提出申请;⑦准予行政许可后,政府主管机关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当事人;⑧如果专业人员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某种行政许可,那么此种考试的举行应当有合理的时间间隔。(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
根据以上的八条承诺,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给予审批者直接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加之审批标准公开度不高、审批程序不规范,随意性较大,透明度较低。这与wto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平等竞争、开放市场、非歧视性、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因此,建立一个注重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的服务型政府是融入世界经济的迫切需求。
2.西方国家的行政服务模式
英国,自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就竭力推行行政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务(one-shopstation)。就是让公民在政府机关办理有关事务时,只要在一个机关或窗件,就能完成所有程序。意大利、韩国也有类似机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行政服务中心)
美国,在美国洛杉矶的市政大厅就是类似的“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行政许可机关集中办公,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合审批时,成立联席会,会议主席由不同部门轮流担任,且会议主席并无任何特权,只起到主持会议的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联合审批)。加拿大也有类似机构(多伦多市政厅的行政许可走廊)。
韩国,对西方经验进行亚洲式整合,推行“亲切服务运动”,大办公制与窗口服务制。大办公制只一个部门或几个业务相近部门的公务员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分为前台后台,办事人员可以直接看到工作情况,有助于消除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神秘感,推行政务公开化。同时根据办件量和项目推行专门的窗口服务制,引进酒店式服务。(类似于我们的行政服务大厅和绿色通道)
3.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其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自主决策,妨碍了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正常发挥,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再事无巨细地对经济和社会实行直接管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政府过多的、不规范的行政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经济运行,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实践证明,在很多方面,市场调节远比行政审批更公正、更有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的是"大政府,小社会"模式,政府审批事项过多、范围过广。审批手续繁杂,存在多头、重复、层层审批现象,导致审批时间无限延长,群众和企业办成一件事往往要跑几十个部门,盖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图章。有的甚至搞"暗箱操作",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少审批带有一定随意性,腐败现象即由此滋生,损害政府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这种人情审批、低效审批使被审批对象被迫提供重复的材料甚至是并非必要的材料,经过许多不必要的关卡,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和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确认了集中、统一、联合实施行政许可权的方式,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定时限的内容。
因此,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提供集中办公、联合审批的行政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更是符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规律
。
二、发展难点
由于行政服务中心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新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尚不彻底,原有行政审批制度的许多弊端仍然存在,既有的行政权力利益格局并未根本打破的情况下,中心取得的成效就只能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1.法律依据问题。目前中心的定位缺乏法律依据,它既不是审批业务主体,也不是监督主体。法律依据的缺乏给中心履行职能带来困难。如当项目联办部门之间、窗口和办事者之间意见出现分歧时,往往是由中心进行裁决的。但中心不是审批主体,按中心的裁决执行后,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仍由部门承担。因此,中心的裁决权有时难以实施到位。
2.监管难度问题。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是自下而上的探索模式,各省、市、县都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但中央却是没有这一机构。机构地位不明确,机构力度和权威与中心所承担的职能不匹配,而且各地行政中心有的定性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有的定性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有的还不是正式机构,虽然各级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进行了定位,但实际上行政服务中心并不具有的相应的职权保障。在审批过程中,遇到部门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垂直条线管理的部门利益时,让机构地位不明确的行政服务中心去协调监督已形成几十年又有法律依据的众多行政机关显得力不从。
3.对地方领导过分依赖问题。因为法治体系的缺失,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一纸文件、一个命令,地方政府的改革决心、支持力度、措施手段直接决定了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程度和成效。但事实上,每一个地方政府的重心总会发生转移的,到时领导的关注度也会随之转移,那么,凡是找领导的方式如何可以让行政服务中心达到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4.利益调整问题。审批和利益密切相关,审批项目和审批权力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阳光操作,必然影响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引起一些部门的抵制,利益障碍是项目和环节真正进入中心、审批权限真正授予窗口等工作难以到位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有的审批只限于“表层”状态,“体外循环”、“批条”状况也会随之出现。
5.人员管理问题。目前各行政服务中窗口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等都在原单位,中心仅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管理,这种模糊的管理分工,使行政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缺乏管理的有力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管理。而且很多进驻人员都是没有行政执法证的临时人员,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政务中心的窗口人员应该是具有审批权限的国家正式公务员,对于违反《行政许可法》的许可行为,将来问责也是一个问题。
三、发展方向
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体制创新和机制探索。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政务)政务服务中心是从投资服务中心引申发展过来的。当时浙、鲁、琼等地投资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仅限于投资服务领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结合政府转变职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地便将此模式推广应用于行政审批领域,建立起行政(政务)服务中心。《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使行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行政许可的运作模式有了法律保障。鉴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刚刚起步,行政服务中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审批领域的弊病,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主观能动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行政服务中心也会呈现各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下面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目前的行政(政务)服务中心只是一个雏形,将来必然会有渐进式的发展。发展的方向大致有三种模式:
1、“收发室”行政服务中心模式
“收发室”模式的行政服务中心其实是一个虚设的集中办公场所,只作为一个对外收件、发件的窗口,行政人员集中办公,采用“通透式”的办公方式,但并不存在权力的协调与集中实施,只不过是一个物理上的集中办公形式,有关审批事项的处理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运作。
2、“集中许可权”的行政服务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行政服务中心即成为行政许可的直接实施主体,又成为行政许可的协调实施主体。目前行政服务中心都是把所有的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集中到中心受理,之后,或当场办结、或在中心集中办理、或转移至后方办理。各地现在都在尝试探索的“两集中两到位”,即把一个行政部门若干个受理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科室归并集中到一个科室,然后把这个科室整建制迁移到中心,并全权代表其行政机关独立行使许可权,完成了物理模式上的集中。但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服务中心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一方面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对集中许可权的规定,把原来由各行政许可只能部门行使的常规性行政许可权职能剥离出来,并进行整合、清理,再交给行政服务中心,有行政服务中心直接实施常规性行政许可事项。另一方面按照《行政许可法》内部集中行政许可权的立法精神,把重大事项行政许可权在各部门内部相对集中,并赋予行政服务中心对重大事项有协调实施权,从而使中心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审批链条完整的行政许可机构。
3、“服务型”的行政服务中心模式
按照《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到2010年政府要转变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而目前的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具有上述4个基本特征,作为政府依法审批、高效为民服务的窗口,必须努力率先成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法制政府的缩影。美、英、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政府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叫市政厅。目前的行政服务中心具有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雏形,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标就是要紧随政府从无限向有限、从权力向责任、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过程,责无旁贷地成为体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的平台。政府的办公厅、办公室是政府负责办理行政机关内部文、会、事的机构,而中心则应该是本级政府或者由本级政府授权负责办理面向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社会经济事务许可的主体,这是政府工作具体事务中不可残缺的两个方面。因此,按照这种模式,行政服务中心将来准确的职能定位应是:代表政府履行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依法审批的监管协调机构,与此相适应,中心最终的发展方向应是成为类似西方国家的市政厅,代表政府集中办理所有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宜。
总之,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是创新的结果,但是深化行政改革是一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和许可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精简审批数量,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行政许可成本,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探索一个适合的行政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
赵永伟、唐璨《行政服务理论与实践》
马德怀《行政法律建构与判例研究》
关键字:人力资源西部地区反思出路
面对中国版图,我国西部地区广大的土地便映入眼帘,这片土地物产丰富,自然资源丰饶。西部地区是我国人口比较稀疏的地区,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一系列问题。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经济振兴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是当今西部经济发展极其紧迫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较晚的国家。
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关心的热点。人力资源开发最早出现在国外,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由于开始的比较早,因此比我国成熟,研究国外的人才开发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国外人才战略
1、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与现状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劳动人口,也是衡量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是把人力当作一种财富的价值观,人力资源开发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人力资源包括社会的、人文的、个人的因素,具体的表现在人口的特征与结构,民族的文化程度与健康状况,劳动者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整个公民群体的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人力资本是也被称为人力资源,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价值的总和。
1970年,麦迪逊(Maddison)研究了1950~1965年的22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在考虑了劳动者年龄构成、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认为“有效的”劳动供给(包括就业增长、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5%。1972年,纳德里(Nadiri)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
2、人才与城市经济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才的积聚。没有人才这股新鲜的血液维系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便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发展的活力。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式的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粗放型增长方式,一种是集约型增长方式。对于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们不能质疑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种增长方式是以大量的消耗资源来换取的。在当今社会资源越来越稀缺的现实下,再依靠这种增长方式,经济会渐渐的失去发展的潜力。现阶段寻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成分,重视提高人的素质、技能,是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一个城市真正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经济才会腾飞!
3、人才资源的放射性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国外体现的是一种放射性的状态。以美国为例,为了使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加强高等教育、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美国许多科学技术学院的专业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的。设置哪些专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如发现劳动力市场某类技术人员过剩,即报教育委员会批准,停止招生。这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以短期的高等教育的形式大力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在美国传统大学的同一专业内设有多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按行政区域设社区学校及初级学院,现有的社区学院与工商企业挂钩,共同开设成人教育课程。美国不仅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也注重挖掘外国高级知识精英。美国对外国高级的知识分子的也是相当优厚的,优先获取“绿卡”的优惠。
4、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现代化发展
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我们的调查,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具有丰富的经验,比较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依赖型,一种是人力资源依赖型。一般的现代化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力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人才的培养是这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高科技发展的带动,哪个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哪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高科技是以人才为后盾的,国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科技人才,形成了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软肋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扩大。虽然西部也保持了连年的经济增长,但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部。要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这就要求西部必须以高于东部的速度发展,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那么西部要以怎样的增长动力才能保持高于东部的增长水平?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必须以人才为后盾,最后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西部地区是否拥有足够数里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999年上半年,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这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西部大开发而言,它是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而发展西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是重中之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现在来将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1、西部人力资源现状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0%,总人口约2.85亿,占全国人口的23%。丰富的资源、辽阔的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应是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西部地区却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45.7%,各专业科技人员也仅为全国的15.5%。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大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3553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25990.1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3.37%,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27.12%。
(2)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老化的趋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看,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45-49岁组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1990年的7.35%,上升到10.82%,上升了3.47个百分点,45-64岁组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23.35%上升到30.13%,增加了6.7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进展,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贡献会越来越少,同时对社会、政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国家政策对西部的倾斜,重视科教事业的普及,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总体说来,比1990年有大幅度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比1990年下降一半,受过高等以上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上升。但是,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区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3年,比1990年有较大提高,已达到初中水平,说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已见成果,但是尚低于7.63年的全国平均水平;除陕西外西部地区各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好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而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特别是中国户籍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的集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与这些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拉大。
(4)人才流失
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从西部企业和员工个人角度来分析。就西部企业的组织职能而言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组织结构本身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复杂、管理力度不当。就领导职能而言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领导者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也可能是领导者风格、个性原因导致,主要表现为任人唯亲、墨守成规、集权控制等。就计划职能而言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目标设定不当、目标管理失效、工作与人员不匹配等;就协调、控制职能而言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可能是权责不清、沟通不足、奖惩失当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用人机制僵化、招聘人才不当、员工培训不足、激励制度缺乏力度、薪酬不合理、考核不力、人际关系失调等。就员工个人而言,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个人目标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主导需求差异、个性及价值观差异、晋升渠道限制等。西部地区在人才流失的众多原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的经济环境,信息的沟通条件差。
2、西部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劳动力人口过剩,劳动力素质低下,进而导致就业不充分。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72年、4.41年、4.87年、4.15年、4.14年,而同期全国平均数为5.52年,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文盲、半文盲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地区。据卫生部2000年统计资料,农村地区新生儿死亡率为25.8‰,婴儿死亡率为37.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5.7‰,分别大大高于城市地区的9.5‰,11.8‰,13.8‰和29.3/10万的水平。另据世界银行考察报告,1993年中国农村最贫困的1/4人口只花费了卫生总费用的5%。大量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的疾病负担集中于贫困和偏远地区。在处于或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儿童中,大约有一半人患有轻度的营养不良。高达90%的贫困儿童感染慢性蠕虫病。这些都制约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的增长依靠劳动力的高素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知识,科学的管理方法。而西部的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落后,直接制约了本地的人力资源开发,导致高文盲率。严重制约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又导致经济发展的缓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三、改革开放下中国人力资源的反思和考虑
1、人才流动与人才资本的优越性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的反映,只有正确的引导人才的流动才能真正的起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人才流动是调节人力资源不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人才的流动能够带动新技术的传播,新管理经营理念的普及。“没有一个公司嫌人才多,但是也没有一个公司不浪费人才”,人才流动也是一种很好的防止人才浪费的方法!
2、东部发达地区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和影响性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生活条件优越。东部人均教育经费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其差额分别为176元(与中部比)和191元(与西部比),分别超过中部和西部84.6%和99.0%。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交通方便,与国外联系紧密,一些先进的知识,东部地区近水楼台先得月,高度发达的经济也使起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更轻而易举。所有在东部地区开发人力资源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的。
东部地区具有开发人力资源的优越条件,同时东部也在为西部培训具有高级知识型人才,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西部把好人力资源观,不定时的加强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交流,用自己的开发方法对西部进行深远的影响,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西部人力资源的出路
(1)人口数量庞大,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影响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的因素,但并不能认为:人口越多、自然增长率越快,对地区经济发展越有利。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势依赖于劳动力的质量与利用效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靠人口数量来致富,而只能是“越生越穷”!中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有比较严格的制度措施来保证计划生育措施的实行。应采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口数量。对农村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下大力气来监督、管理、落实。要重视计划生育惩罚措施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考虑好农村无子女老人的抚养问题,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当地人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科学的人口观。
(2)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人力资源素质资源素质低下有众多的原因。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资,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实行义务教育。对于已经存在的文盲半文盲,在工作之余开设一些免费的辅导班,夜校。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采用较为强硬的措施,保证西部地区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基础性的教育,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措施,真正让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得到好的基础性教育,不至于没有钱而退学;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教育,达到职业基础性教育的实用性,优质化,正规性。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方向,增加市场强手的职业培训力度;强化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
(3)人口与劳动力的城乡结构不平衡。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城乡结构的变动以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为主要流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与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是生产要素与人力资源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的表现。但统计资料显示:在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大下降的同时,西部地区仍然保持极高的农村人口与农业劳动力比重。严格控制劳动力的流动,在一些资源条件优越交通环境优越的城镇大力发展小型的乡镇企业,实行就近安置就业。
(4)劳动力就业机会少,隐蔽性失业率高。政府应该大力的引进外商投资,为外来的客户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同时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并且对一些高科技企业进行专项的资金扶植!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工业发展的投资,在政策上予于优惠!对传统的企业实行专门的养护政策,实行适当的政府保护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最为解决劳动力及就业机会少的突破口。在政策上给与乡镇企业已支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剩余人力资源的流动,大规模的增加人力资源的流动,通过流动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务输出的力度,运营国内的资本促进人力资源的优质开发。
4、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会大幅度的提升,在日后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还需要朝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使用人才。
2、完善自己对人才的激励方式。
3、丰富现有的人才激励手段。
4、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
5、完善用人机制。
6、推动人才管理上水平。
7、能者上。
8、不能者下。
9、改革现有企事业用人事部门的工作方式。
10、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11、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四、综述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西部经济发展,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是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总之,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严峻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还要有忧患意识,全局意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时机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
参考文献:
(1)汪建新李晓玉著《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济》1997年第2期
(2)A·P·Thirwall著《增长与发展》(中文版)翻译出版社2002.8
(3)劳伦斯·S·克罗雷著孙非译《人力资源管理--获得优势的竞争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9
(6)许统邦涂台良著《怎样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7)冷宣荣著《国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理论学习研究》2000年第3期
(8)张忠元向洪主编《人力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
(9)徐人仲雪蘋著《面对世界的人才之争》新华出版社1992
(10)李富增张鸣彭松建主编《人才与经济发展》1987.10
(11)阿姆扎德赵履宽潘金云主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