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毛地带范文

无毛地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毛地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无毛地带范文

河马的生存环境:一般生活于河流、湖泊、沼泽附近水草繁茂和有芦苇的地带,有些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2400米。

河马的形态结构:河马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00到36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一般体重0.9到1、8吨之间,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到160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河马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现存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嘴里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到65厘米,重量为2到3千克,犬齿的长度也达60厘米左右,而且硬度极高甚至可以弹开普通手枪子弹。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到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无毛地带范文

七叶树,别名天师栗、开心果、猴板栗、菩提树、娑罗树等。在北京潭柘寺“帝王树”(银杏)近侧,有两棵巨大七叶树古树,树高25m,胸围5.2m,树龄约800年,树旁的标识牌上写道:“娑罗树,又叫七叶树。原产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成佛、弘扬佛法和涅口均与此树有关,被认为是佛门宝树。由于佛教传到我国,此树也随佛教移植到各大寺院。此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娑罗树。”但这种解说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七叶树、娑罗树各不相同,通常说的佛门圣树有四种,一是佛祖诞生处的树,名无忧树;二是佛祖成佛处的树,名善提树;三是佛祖精舍(居住和说法的地方)处的树,名七叶树:四是佛祖涅口处的树,名娑罗树。在中国将七叶树混同为娑罗树,可能与七叶树的种子作中药时名为娑罗子有关。

形态特征

七叶树(A.chinensis)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m,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皮孔。掌状复叶,由5~7枚小叶组成,叶柄长10cm~12cm,有灰色微柔毛;小叶纸质,长圆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稀长椭圆形,先端短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齿,长8cm~16cm,宽3cm~5cm,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无毛。花序圆锥形,长20cm~25cm,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花序常由5朵~10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长2cm~2.5cm,花梗长2mm~4ram。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管状钟形,长3ram~5ram,外面有微柔毛,不等5裂,裂片钝形,边缘有短纤毛;花瓣4,白色,微带红晕,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长约8ram~12ram,宽5ram~1.5 mm,边缘有纤毛,基部爪状;雄蕊6,长1.8cm~3cm,花丝细长线状,无毛,花药长圆形,淡黄色,长约1mm~1.5ram;子房在雄花中不发育,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卵圆形,花柱无毛。蒴果球形或倒卵圆形,顶部短尖或钝圆而中部略凹下,直径3cm~4cm,黄褐色,无刺,具很密的斑点,成熟后室背开裂,果壳干后厚5mm~6ram,种子大多为1粒,近球形,直径2cm~3.5cm,栗褐色;种脐白色,大而明显。花期4月~5月,果期10月。

生态习性及生长规律

七叶树原产中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包括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区,自然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低山溪谷。

作为亚热带北缘及温带树种,七叶树性喜光,稍耐阴,怕日灼;喜温和气候,亦较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山谷的酸性土或溪边石砾土中生长发育最好。深根性,萌芽力不强,自然状态下生长较慢,但寿命较长。

七叶树在长江流域3月初萌芽,4月上旬展叶。一年有2次新梢高生长期和2个生长休眠期。第1次高生长期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中旬,1年生幼苗和2年生幼树分别可长高30cm和38cm,占年生长高度的66%和67%,其抽出的新梢较为幼嫩,1个月左右后木质化,5月中旬至8月上旬出现新梢的第1次休眠期(夏季休眠期);第2次新梢的高生长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1年生幼苗和2年生幼树分别可长高15cm和20cm,占其年高生长的33%和34%,抽出的新梢1个月左右木质化,10月上旬开始进入冬眠新梢(第2次休眠期),一直持续至翌年的3月初再度萌发新芽。其4月中、下旬展现花蕾,5月上、中旬开花,9月下旬果熟,10月末至11月初落叶。栽培管理良好,5年~8年生苗平均每年生长高度可达1m、直径生长可达1.5cm;全年苗木高生长期约100天,径生长期140天。在安徽合肥和滁州,播种育苗至开始开花结果约需8年。

七叶树家族

七叶树家族只有2属30余种植物,其中三叶树属(Billia)为常绿乔木,仅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热带地区,只有2种植物,分别是Billiarosea和Billia columbiana。七叶树科中最著名的属为七叶树属(Aesculus),约有30多种,广布于.亚、欧、美洲,在我国天然分布的就有10多种。七叶树属种类不多但名气却很大,因其树干通直端庄,冠大荫浓,初夏繁花满树,蔚为壮观,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另外三种是法梧、椴树和榆树),国外栽培较多的是其同属种的欧洲七叶树和红花七叶树及其杂交种。

我国天然分布的七叶树种类有:

1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各省,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均有栽培。

2 浙江七叶树(Achinensisvar.chekiangensis),为七叶树的变种,分布于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目前栽培不多。

3 小果七叶树(A tsiangii),分布于广西、贵州南部海拔300m~400m林中,栽培较少。

4 天师栗(A.wilsonii),分布于我国华中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海拔1000m~1800m阔叶林中,在园林绿地中有栽培。

5 云南七叶树(A.wilsonii),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海拔900m~1700m林中,在西南地区园林绿化中有栽培。

6 石生七叶树(A.wilsonii var.rupicola),为云南七叶树的变种,原生云南东南部林中岩石间,目前尚无人工栽培。

7 大果七叶树(A.chuniana),产广西西南海拔400m~1400m林中,为中国特有种,已经开始有栽培。

8 长柄七叶树(A.assamica.),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西南部海拔100m~1500m阔叶林中。

9 大叶七叶树(A.megaphylla)分布于我国云南等地,常生长在潮湿杂木林中,为中国的特有种,栽培较少。

10 多脉七叶树(A.polyneura)分布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m地带的林中,为中国的特有种,栽培不多。

11 澜沧七叶树(A.lantsangensis)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生长于海拔1500m的丛林中,栽培不多。

全国各地引种栽培其它七叶树还有:

1 红花七叶树(A.Pavia.),分布于美国,欧洲有较多栽培。我国近年各大城市有引种栽培,并且已经获得初步的成功。其花序呈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观赏价值极高。

2 欧洲七叶树(A.hippocastanum),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和希腊。我国上海和青岛等地有栽培

第3篇:无毛地带范文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现状;发展思路;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S567.7+9;F304.5;F307.1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85-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deas on Honeysuckl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MA Xue-meia,WU Chao-fengb

(a.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Honeysuckle was a prec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that was the combination of health care, medicinal, ornament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The ecology of the honeysuckle, pharmaceutical, healthcare and tourism value, an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situation were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honeysuck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suggestions of honeysuckle industrialization were proposed. That was implemen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honeysuckle;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honeysuckle industry;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guidance;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 and the honeysuckle deep processing industry; Paying attention to brand awareness; 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to ensur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Key words: honeysuckle; industry situation; development ideas; Henan province

金银花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及同属植物的花、茎(藤)和叶在中医学上的处方名,又名双花、二花、忍冬花等,为我国重点管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是集保健、药用、观赏及生态功能于一身的经济植物。近年来,随着国际上中医热的持续升温和药用植物种植的规范化,加之对金银花的系列开发不断深入,新的利用价值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使之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一路看好,目前的干花市场价格已达到80~100元/kg,并且产量稳步上升,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必将得到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市场前景无限。

1 金银花的生物学性状与生态价值

1.1 金银花的生物学性状

金银花代表植物忍冬为半常绿多年生藤本;幼枝淡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枝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刻,叶长30~50 mm,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正面深绿色,反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反面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 mm,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处,与叶柄等长或稍短,密被短柔毛,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0~30 mm,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 mm,为萼筒长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 mm,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色,后变黄色,长30~45 mm,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与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果实圆形,直径6~7 mm,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 mm,中部有凸起的脊,两侧有浅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1]。

1.2 金银花植物的种类

在植物分类学上,忍冬属里可以制作中药金银花的种类[2]还有淡红忍冬(L. acuminata Wall.)、无毛淡红忍冬(L. acuminata Wall.var.depilata Hsu et H.J.Wang)、西南忍冬(L. bournei Hemsl.)、滇西忍冬(L. buchananii Lace)、醉鱼草状忍冬(L. buddleioides Hsu et S.C.Cheng)、海南忍冬[L. calvescens(Chun et How)Hsu et H.J.Wang]、华南忍冬[L. confusa(Sweet)DC.]、匍匐忍冬(L. crassifolia Batal.)水忍冬(L. dasystyla Rehd.)、锈毛忍冬(L. ferruginea Rehd.)、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大果忍冬(L. hildebrandiana Coll.et Hemsl.)、菰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净花菰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 ssp. nudiflora Hsu et H.J.Wang)、卵叶忍冬(L. inodora W. W.Smith)、红白忍冬[L. japonica Thunb.var.chinensis(Wats.)Bak.]、长花忍冬[L. longiflora(Lindl.)DC.]、卷瓣忍冬(L. longituba H.T.Chang ex Hsu et H.J.Wang)、大花忍冬[L. macrantha(D.Don)Spreng.]、异毛忍冬[L. macrantha(D.Don)Spreng. var. heterotricha Hsu et H.J.Wang]、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 Hand.-Mazz.)、云雾忍冬[L. nubium(Hand.-Mazz.)Hand.-Mazz.]、短柄忍冬(L. pampaninii Levl.)、皱叶忍冬(L. rhytidophylla Hand.-Mazz.)、细毡毛忍冬(L. similis Hemsl.)、峨眉忍冬(L. similis Hemsl. var. omeiensis Hsu et H.J.Wang)、毛萼忍冬[L. trichosepala(Rehd.)Hsu]。

1.3 金银花的生态价值

忍冬属植物生根力强、根系发达、毛细根密如蛛网;插枝和下垂触地的枝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不要15 d便可生根;十年生植株,根系分布的直径可达300~500 cm、根深150~200 cm,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 cm深的表土层。须根则多在5~30 cm深的表土层中生长。所以生命力特强,耐旱、耐涝、耐热、耐寒、耐盐碱,可在黏壤土、沙土、微酸土壤、偏碱土壤等不良土质中生长,土壤pH 5.0~9.5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并且生长快、寿命长,在山沟、平地、河旁堤岸以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甚至在不毛之地的沙漠地也能生长。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农田、荒地、沙区、草场,道路等地种植具有出色的防风固沙、恢复植被、改善环境的效用,能够形成综合的生态防护体系,起到含蓄水分、固土拦沙、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减轻对土壤侵蚀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银花植物在各种环境下均能做到四季有绿色,二季有花香。而且是第二代节水型绿化植物,凡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上的地区,均可露地栽培[3,4]。

2 金银花的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

2.1 金银花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金银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早在2 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其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长年益寿”的记载;《本草拾遗》说其:“银花气芳郁而味甘,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散暑”。现代医学证明,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变形链球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功效[5]。能起到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冠心病和心绞痛、抑制脑血栓形成、提高人体耐缺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记忆、改善微循环、清除过氧化脂沉积、促进新陈代谢、润肤祛斑等多种医疗和保健作用。中医临床上,金银花自古就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其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可用于各种热病、温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征,且效果显著。具有解暑、醒酒、清脑、解渴、清除体内有毒物质、降脂减肥、美容洁肤、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的效用。人们熟知的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胶囊、金银花凉茶等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3,4],而且金银花露是儿童夏天防治痱子脓疮的佳品。

2.2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目前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和无机营养元素等[2,5]。

2.2.1 挥发油 现已在金银花中测得30多种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β-苯乙醇、双花醇、α-松油醇、丁香油酚、香树烯、苯甲酸甲酯丁香酚、金合欢醇等,其中芳樟醇的含量较高,含量高达挥发油类的14%以上,尤其以河南省产的金银花含量高达挥发油类的45%。

2.2.2 黄酮类 主要有犀草素、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等,在金银花三氯甲烷萃取物中又得到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等。

2.2.3 有机酸类 以绿原酸、异绿原酸和咖啡酸为主,还含有环烯醚萜苷、裂环马钱素、獐牙茶苷、马钱素、马钱酸、新环烯醚萜苷等,其中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保肝、增强免疫、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2.2.4 三萜类 在金银花水溶性物质中分离得到了3个具有保肝活性的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

2.2.5 无机营养元素 金银花含有的无机营养元素共计15种,分别是Fe、Mn、Cu、Zn、Ti、Sr、Mo、Ba、Ni、Cr、Βb、V、Co、Li、Ca。

2.2.6 其他成分 忍冬花蕾中还含有肌醇、β-谷甾醇、忍冬苷、齐墩果酸和胡萝卜苷等。

3 旅游观光价值

生产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生长,对环境要求也不太严。一年四季只要有一定的湿度、气温不低于5 ℃便可发芽,以春季萌发的芽数量最多;在夏秋季开花不绝,先白后黄、黄白相映,“金银花”之名由此而来;又因花生于叶腋,因而有“二花”之称;在秋末之时,老叶枯落,叶腋又簇生新叶,常为紫红色,经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谓[6]。金银花植物藤蔓缠绕、冬叶微红、夏秋开花、黄白相映、繁花密布、清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在园林或庭院中适宜做篱垣、凉台、绿廊、花架等垂直绿化的材料,或植于山坡、水边、公路两侧做地被植物,在公园或森林公园等风景区内成片植于林间树下,富有自然情趣,并能净化空气、香气久远。金银花枝条细而柔软,可做成新颖别致的各式园艺造型,老茎残兜可用于盆景制作,置于花架、花台上搁置,芳香儒雅、情趣盎然。在河南省封丘县、山东省平邑县的金银花主产区,每到初夏,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竞相开放,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大量的蜜蜂和蝴蝶;在青山碧水、白云蓝天衬映下,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景,看着倒映水中的金色花朵,闻着清新空气中馥郁撩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也是避暑度假、休闲游玩场所的绿化佳卉[7-9]。当地每年都举办金银花节,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的游客,络绎不绝的人流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4 河南省金银花的生产与加工现状

4.1 金银花的种植情况

国内金银花的主要产区有山东、湖南、河南、浙江、安徽等省,河北、山西、甘肃、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区)也有栽培;其中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封丘县、湖南省隆回县、河北省巨鹿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是金银花的主要产地,从种植面积来看,河南省的种植面积略低于山东省,但高于其他省(自治区)[6]。

4.2 金银花的加工现状

近年来,金银花在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品、保健饮料、花卉盆景等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制药方面,已由传统的中药配方中的煎剂发展为片剂、丸剂、冲剂、膏剂等多种剂型,市场知名度较高的中成药除了前述的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胶囊以外,还有脉络宁、清开灵、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在日化工业方面,已研制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波、金银花牙膏、金银花香皂、金银花花露水等。在保健品方面,已研制开发出金银花露、银花茶、忍冬酒、忍冬可乐、金银花汽水、银花糖果、金银花消毒手纸和银麦啤酒等;在花卉盆景方面,可制作造型各异的漂亮盆景,有“金花”、“银花”、“彩色花”等[2,4,5]。金银花的茎叶还可以做成饲料,用以饲养牲畜,促进畜牧业发展。

5 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河南省金银花的种植和加工情况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朗日照足。全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 ℃之间,年温差、日温差均较大,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 d,年均降水量约为500~900 mm,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并常有暴雨出现[10]。

河南省封丘县有1 500多年的金银花栽培历史,2003年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荣获WTO原产地注册保护,种植面积超过1.3×104 hm2。封丘县金银花形状如树,故名“树状金银花”,其蕾粗长肥厚、色泽青翠艳丽,药用成分含量高,其质量位于全国同类产品之冠,重要成分绿原酸含量达4%~6%,总黄酮为2.14%,药用效果和保健功能都不错。封丘县是河南省金银花的主产地,其他地区也有种植(如新密市),但比较分散,这是制约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许多优良的金银花品种,如“汇丰1号”、“豫封1号”、“花丰1号”等。但是与金银花主产区山东省平邑县相比,在种植规模和品种选育上差距较大。河南省内有许多制药企业生产金银花产品,如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绿神金银花保健品公司、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博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涉及的金银花产品有金银花含片、复方金银花冲剂、金银花凉茶、金银花礼品茶、金银花饮料等[6,7],但是知名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只有河南绿神金银花白酒在2009年8月8日被全国高科技品牌推进教科文卫委员会授予“中国名优品牌白酒”称号,并在2011年被授予“全国十大养生名品”称号。

5.2 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金银花优良品种少,种植方式相对粗放,未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形修剪、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11],导致金银花产量和品质不能有效提高,如何加强抗病虫品种选育和规范金银花种植管理是今后的主要任务。

二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对其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现在主要表现在对绿原酸的分析与提取,而其他成分如黄酮类的研究涉及不多,因此有必要拓宽对其他有效成分的研究范围。

三是金银花茎叶及加工副产品还未充分利用起来,需要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现在大多以金银花蕾作为药材加工和食品开发的主要原料,而金银花的茎叶中也含有绿原酸、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尤其是叶片中的绿原酸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四是虽然河南省封丘县的金银花在全国非常有名,但是缺乏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组织(集团)及龙头企业的带动,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与其他产地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深加工与研发也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金银花综合效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是科技与服务滞后,阻碍了金银花生产发展。金银花是一个传统产业和弱势产业,其发展更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和社会化服务的保障。目前对金银花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基础性和高新技术研究滞后。科技投入与科技服务的力度不够,人才也比较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河南省金银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效益提高。

6 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思路

6.1 推动基地建设,实行产业化发展

河南具有发展金银花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和扶持金银花的种植及生产、加工与销售,整合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的优势,推进金银花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GAP种植,扶持金银花相关企业的发展,建立规模较大的金银花工贸园区,特别要加大对封丘县金银花产业的支持力度,为金银花现代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6.2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银花产业水平

针对金银花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中国科学院封丘县生态试验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金银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让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参与金银花的选育、引进、种植、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多指标的指纹图谱技术来综合分析金银花药材的质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金银花生产和效益的新突破。

6.3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对经营金银花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各种经济成分采取股份合作、资产参与和联产经营、独资、合资等形式加入到金银花产业链中,注意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金银花加工、提纯和金银花饮料、制药及日用化工产品制造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增加质量控制手段和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做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高标准中成药,创立品牌,进一步增强金银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农民种植金银花和管理金银花的积极性,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基地+农户”多种种植和经营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把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

6.4 加强药理和活性成分研究,发展金银花深加工产业

加强金银花药理和活性成分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除绿原酸外的其他活性物质(有机酸、黄酮类)的提取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拓宽以金银花为原料的产品种类,增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开发保健品、饮料、日化用品、饲料等系列产品。

6.5 注重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

大力发展金银花精深加工,延长金银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好绿色品牌的争取和认证工作,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对“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打造封丘县地域性金银花产品品牌,提升金银花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形象和影响力。

6.6 增进保护意识,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金银花需求量的增大,出现了无序或过度采挖的现象,使一些金银花珍稀种类濒于灭绝,因此各地政府要坚持总体布局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与栽培金银花资源地方性法规与规划,建立可持续利用野生金银花资源开发机制和栽培种培育机制。金银花作为中药之瑰宝,在制药、保健食品、香料、化妆品等许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对金银花研究的不断深入,河南省金银花产业必将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彭素琴,谢双喜. 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27-29.

[2] 宋 磊,沈 伟,于 昕. 金银花研究新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5):34-35.

[3] 陈西仓. 金银花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8(1):38-39.

[4] 李美珍,杨艳琼,李 剑,等. 金银花的经济价值分析[J]. 现代商业,2010(9):278-279.

[5] 焦守国. 金银花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J]. 齐鲁药事,2009,28(8):487-489.

[6] 刘德力,祝浚生,吕贵峰,等. 金银花开发利用价值分析[J]. 甘肃农业,2006(7):179.

[7] 黄晓理, 冯现伟. 浅析种植金银花的综合效益及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00(8):24-25.

[8] 孙令学,王哓峰,王 磊. 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00(11):29-30.

[9] 阎维恒,王建平,赵德亮.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2004(2):63-64.

第4篇:无毛地带范文

关键词 连环砂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38-01

连环砂仁是贵州砂仁资源中的一个地方烹调香料作物,系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 Smith)草本植物[1]。在贵州省贞丰县种植历史悠久,由于果实富含多种香料成分,可作烹调香料、保健和药用,形成了当地的地方特色作物品种资源,2008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生产。

目前,贞丰县常年砂仁种植面积75 hm2左右,年产砂仁鲜果逾1万t,产值达1 500万元。在生产上主要是利用经果林间、旱坡荒地、房前屋后等处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由于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为了提高产质量,于2010―2011年对连环砂仁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连环砂仁一般株高1.3~2.5 m,茎杆细长,根部有肉质根茎横生。叶片呈梭状披针形,长20~60 cm,宽5~13 cm,叶表面较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光滑均无毛;呈革质,叶缘具短柔毛全缘,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叶柄长1~3 cm;叶舌长5~10 mm,外被毛。花序为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为15~45 cm,花序轴紫红色,分枝极短,在每个分枝上有1~2朵小花;小花苞片呈椭圆形,长为3.0~3.5 cm,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时包裹住花,无毛;开花时花萼钟状,长约2 cm,花冠管较萼管短,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 cm,顶端皱波状,黄色而具有紫红色纹彩;果实为蒴果状,果实长1.5~3.0 cm,果径1.3~1.8 cm,果顶常冠以宿萼,果皮较厚,充分成熟后呈红色,晒干后黄棕色,被黄色柔毛,具明显纵棱线,果实干裂后种子散落,种子直径0.2~0.4 cm,表面棕褐色或浅黑色,被白色假种皮,味辛涩,无清凉感。

1.2 生长特性

连环砂仁喜阴湿、肥土的环境。适于生长在海拔500~900 m的低热高湿河谷地带,适宜土层厚度>100 cm的砂页岩风化土、黑色石灰土和黄砂壤土类型,土壤pH值以6.5~7.0为宜;年均温度≥17 ℃以上、≥10 ℃的活动积温6 000 ℃、无霜期330 d以上的气候条件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2%。苗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度,但结果期荫蔽度越低结果率越高[2];在开花期,遇多雾天气,土壤湿度大结果率较高;遇连续阴雨会造成烂花,不利授粉,果实不饱满,结果率低;高温久旱会推迟开花期甚至不抽穗开花。全田始花期在4月中下旬,终花期在6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在9―10月。

2 低产原因

一是栽培环境不适。连环砂仁适宜阴湿环境生长,故栽种在偏山坡或山顶,土壤较贫瘠,表现生长不良,产量降低。二是气候异常。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常抑制花粉形成和散粉,阴雨连绵天气,既影响花粉发育,又易冲刷花粉,致使授粉不良,结果率低。三是管理不当。地表根茎生长旺盛或不及时覆土而生长不良,与地上部争肥或供肥不足,采果后不及时割除已采果茎、枯老茎、弱茎、病虫茎,不及时施肥恢复植株长势,导致生长势弱,又易引起病虫害,造成产量下降。四是植株自然衰退。连环砂仁种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第3~5年是结果高峰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老、弱、病、残株逐渐增多,株群长势弱,抗逆能力降低,群体产量不高。

3 栽培技术

3.1 选择适宜种植环境及方式

根据调查总结,连环砂仁适宜种植于山上有林木的缓坡地、台阶地,或房前屋后林木稀疏的园地,或两山间光照较少的大肥力地块。连环砂仁是群体生长植物,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但又需要一定的阴湿环境才能生长良好,故在面积较大、四周遮蔽度较差的地块可采用沟行种植,除草、施肥、培土方便,南北行向,通风透光良好,植株群体生长繁茂,有利于产量提高;在较高地势的缓坡地或台阶地,可采用穴播种植方式,这既能形成植株群体间一定的阴湿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地力增加植株群体而获得高产。

3.2 加强管理

采果后去除林木枯枝落叶,重点是割去采收后的老植株、密集丛株、枯苗、弱苗、残苗,增强株间通风透光,一般保留生长势较一致的植株40株/m2左右。在苗期(定植后1~2年)每年施肥2~3次,分别于2―3月和10月进行。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适当增施氮肥;在结果初期,除施磷钾肥外适当增施氮肥;在结果盛期,要重施钾肥,轻施磷钾肥[2]。施肥不得在天气干旱和土壤干燥时进行,以免造成大面积的烧苗,影响翌年连环砂仁的产量[3]。采果后施肥结合培土进行,以促进根系生长良好,提高新生茎群数量,保证茎株充分发育,为翌年多花多果而获得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在连环砂仁开花结果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十分敏感,应适当进行排灌。如花果期遇干旱天气,必须及时灌溉,以免(下转第144页)

(上接第138页)

造成干花,影响产量;如遇雨水过多,土壤积水,湿度过大,必须及时排水,以免造成烂花烂果。昆虫是连环砂仁最好的传粉媒介,因此在开花初期和中期,可喷洒硼肥、磷酸二氢钾或甜味剂如白糖等,吸引昆虫进行传粉,可使自然结果率增加30%~40%,因此在花芽分化以后,禁止喷洒化学农药,以保护昆虫授粉,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3 病虫草害防治

在苗期重点防治根腐病和炭疽病[4],结果期重点防治叶斑病、茎枯病和叶甲虫等[2]。在种植后第1~2年,幼苗生长势较弱,而杂草生长迅速,因此要及时去除杂草,为幼苗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除草工作要经常进行。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植株群体分布较疏,可在每年3―4月去除杂草1次,采果后(9―10月)结合清林进行除草。

4 参考文献

[1] 陈训,黄丽华,龙成昌,等.艳山姜(土砂仁)与几种“砂仁”的鉴别[J].贵州科学,2004,22(4):53-54.

[2] 罗亚红.不同条件对香料砂仁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4):27-28.

第5篇:无毛地带范文

调查,从而确定它的分布地点以进行防治,达到控制它危害的目的。

【关键词】 薇甘菊 形态 特征 调查

广西地处祖国南大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事件不断发生,对生态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便是其中之一,已经入侵到桂东南的陆川、博白、北流三县(市),防治薇甘菊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一项迫切工作。识别薇甘菊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可以更好调查它的发生位置和危害程度,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调查存在着欠缺,导致防治不彻底、继续蔓延。现讨论关于薇甘菊的调查问题。

1 薇甘菊概况

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属菊科假泽兰属,稍木质或草质的多年生藤本。原产中美和南美洲,现已扩散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亚洲热带地区。1919年它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于深圳发生,2008年在珠江三角洲蔓延,2010年进入广西境内。薇甘菊的繁殖能力超强,能够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绝大多数乔灌木,并迅速覆盖其它植物,被遮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窒息死亡,薇甘菊还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的生长,它对低矮林木危害最严重。

2 薇甘菊的形态

认识和掌握薇甘菊形态特征是调查人员最基本要求。(1)茎蔓:茎细长,匍匐或攀缘,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多分枝,无毛;、被短柔毛或接近无毛,幼嫩阶段近圆柱形、色绿,而老茎蔓淡褐色,上有多道肋状纵纹。(2)叶片:上部嫩梢部位叶片渐小;茎中部叶呈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12.8cm,宽2.2~9.5cm,基部多为心形,个别戟形,前端渐尖,叶缘有数个浅波状圆锯齿或粗齿,上下两面光滑,基出3~7脉;叶柄长2.2~8.2cm;均匀的绿色。(3)花: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渐纤细,先开放的为顶部的头状花序花,随后依次向下逐渐开放;花香,白色,呈脊状。(4)果实:长椭圆形,瘦果细小,色亮黑,具5“脊”,种子极其微小,仅0.0892g/千粒重。

3 薇甘菊的特性

幼苗初期生长慢,在30d内仅长10cm左右,随后生长速度不断加快,茎节生出的须根多且快,能够迅速入土吸收水肥,其营养茎能轻易大量营养繁殖,且比种子苗长速更快,一个节1d可生长近20cm。据报导一个节在一年中所分生出来全部茎蔓总长度超过1km。种子在25~30℃时萌发率极高,但温度过高、过低则对种子发芽不利。光照比黑暗的萌发力更强。薇甘菊种子细小而轻,其基部有冠毛,易借水流、风力、昆虫、动物、藤茎、交通工具以及人为活动而远距离传播。

4 薇甘菊的调查要进行防治,必须明确薇甘菊的具体分布

4.1 地方要重视,调查要详细

薇甘菊绝大多数由飞翔的种子入侵定居后蔓延,它发生位置的不确定性为调查带来困难。如林区、果园、农田、公路沿线、村庄、水沟河流两侧、池塘周围、公共娱乐园林等等,分属许多部门所管辖。根据近年来一些县(市)的工作情况,某些发生地段分别由农业、林业、交通等多部门管辖,操作中往往是各查各的范围,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地段不查不看,发现了也不打招呼;更有你查我不查,甚至其它部门向发生地段主管部门汇报后也不当一会回事。最结果是有的部门或单位较好地完成防控工作,一些无人管辖或不重视的地点薇甘菊迅速蔓延、继续向外扩散危害。为了解决互相推卸责任、调动防治积极性、防止不防不治、放任的情况发生,就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薇甘菊的发生情况普查、调查工作,在同一地区内必需统一行动。也可以由政府指定某一部门带头,组织相关单位,选派科技人员或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调查组,对参加调查人员给予培训,掌握关键技术知识,认真并定期对管区进行调查;同时印刷、张贴发放薇甘菊的宣传材料,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调查和报告;政府对培训、调查经费给予安排扶持,要把这个社会公共事务,象对待防止人、畜疫情的扩散一样认真重视,把这项造福社会的工作抓好。

4.2 重点的调查位置

虽然薇甘菊微小的种子凭风力、气流任意传播,可以降落在任何地方,但它能够萌芽生长却需要最基本的条件。而丢荒废弃的旧果园,管理不好、生长不良的人工林内,人工林边缘和林中天窗样空地,水沟、池塘、潮湿水窝四周、管理比较粗放的农田,旧猪栏、陈旧农舍的房前屋后,有较好或适当光照、湿润、土壤肥力中上、人为活动频繁等地段是薇甘菊容易生长繁殖场所,也是必须重点调查的地方。

4.3 易感染植物上的调查

薇甘菊喜爱在一些比较低矮的植物上攀附,如桂东南常见的野生植物桃金娘、白花酸藤果、酸藤果、地桃花、狗牙花,人工种植的花卉紫薇、梅叶冬青、红背桂、铁冬青,绿化树种小叶榕、人心果、樟树,果树荔枝、龙眼、四季柑等,对6~8m高的、郁闭度小的林分要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对这类群落地带要注意观察,在这些植物上往往可以首先查到薇甘菊的踪迹。

4.4 薇甘菊的物候调查

不同时期的薇甘菊有不同的独有特征,可以帮助调查:(1)叶片观察:由于薇甘菊的叶片十分茂盛,在10月前大部分时间内叶片重叠、密集,地面如铺一层绿地毯,向上攀援的如一堵绿色城墙,十分显眼,远看到如此情况,就应到发生位置确认。(2)花朵观察: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薇甘菊开花、结实和种子飞翔时期。发生地几乎被白色花朵所覆盖,远远看去为一片白色,极易区分,其它植物少有类似景观。(3)藤蔓观察:远看林缘的植株,有无藤蔓攀援直上,把植株主干增大成一根根“绿柱”,或把几株矮树从树冠处连环交接,形成拱形“彩门”,这多是薇甘菊危害出现的状态。

4.5 不同目的调查

可分为发生调查、防治调查和效果调查。发生调查就是上述的调查或普查,是了解薇甘菊的入侵现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为防治提供依据。防治调查一是在防治前或防治过程的调查,为防治提供作业范围,防止漏防漏喷,可与防治作业同时进行。效果调查通常在化学防治15~30d内进行,调查防治用药有无作用和作用大小,有无作业空白地段,1个月后还要重复调查是否有活的茎节重新萌发,为补救提供依据。

第6篇:无毛地带范文

资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在中国,可供木材和樟油提取的资源已经极为有限。目前,天然分布的樟树大都是低产低质次生林,且多为零星分布,可利用的资源甚少。较好的樟树一般都是房前屋后的风水林、城市景观和道路绿化树木。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和商品林建设能力的提高,大规模造林绿化广泛开展,樟树人工林开始大量发展。樟树为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50m,具芳香味,树冠呈伞型。树皮呈深褐色,有深的纵裂。叶为卵型或椭圆形,单叶互生,薄革质,先端尖而平滑无毛,3条主脉,约长7~10cm、宽为3~5cm左右,叶面波状,叶先锐微凸,表面光滑、无毛而有光泽,离基三出脉,叶背则略带白色,侧脉及支脉腋脉有腺窝,叶柄长约1.5cm,即将掉落时常变成红色。花为腋生花序,花期在每年春天,多集中于2~5月,绿白色小花,圆锥花序腋生于枝顶端,具6枚花被片,花被片外无毛,内面密披短柔毛,有药雄蕊9枚。果实成熟于11~12月(东部7~10月),小球状,黑色,直径6mm,果托顶端平截。心材黄赭色,边材淡色,材质轻软,粗糙易破裂,易加工,刨削时香气强。树干木材比重0.64,全株各部分皆可供制造樟脑及樟脑油。樟树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绝对最低温-7℃以上、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环境。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轻粘壤土或冲积土中樟树生长较好,人工造林以山坡中下部或山谷缓坡为宜,忌干燥贫瘠石砾地。人工栽培,幼苗宜庇荫,高生长至1m后需光量逐步增强。1~2年生幼苗易受冻害,之后抗寒能力增强。10~30年间高生长较快,胸径生长一般在10~40年,材积50~60年。樟树树冠浓密,分枝低,主干较矮,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寿命长可达上千年[5-6]。

利用

樟树的利用主要在生态、木材和副产品开发三方面。樟树树冠发达,对空气污染的抗污力极强,有吸灰、清新空气和吸收噪音的功效,是良好的环境绿化树种,非常适合用作城市、居住区绿化和行道树种;樟树林落叶丰富、且地下部分有强大的根系,也是水土保育的良好树种。樟树林生物量大,固碳能力强,生态效益好。台湾樟树每公顷全株生物量平均约92.52t•hm-2,含碳量约43.48t•hm-2,而其碳量年增长率约为6%[7];18年生樟树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11.08t•hm-2[8];樟树林年净生产力为9.55t•hm-2,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4.98t•hm-2[9]。樟树是家具、建筑、造船和工艺品雕刻等的上等用材。樟树木材具怡人的樟脑芳香气味,木材心、边材区分明显,心材为黄褐色,边材淡色,光泽强。木材年轮稍明显,气孔稀疏散状分布,单独或2~3个径向复管孔排列。纵向薄膜细胞成围孔或翼状排列。樟树5个品系纤维长度为1117~1202μm,宽度为22.56~24.56μm,纤维直径为14.27~15.91μm,壁厚为4.14~4.47μm,壁腔比为0.55~0.62,腔径比为0.58~0.65,长宽比值为46.9~53.4,纤维宽度中等,胞腔直径远大于壁厚,壁腔比和腔径比适中,长宽比较大[10]。木材具螺旋纹理或交错纹理,结构细而均。材质软硬程度属中等,收缩率极小,强度低,冲击韧性中等,易干燥,干燥状况良好,不易反翘及干裂。

在水中及地上耐朽性强,胶合性佳。刨削、研磨及其他加工容易,切削出来的弦切面具有美丽纹理,但木材有腐蚀铁钉之作用。樟树副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香料和工业行业,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也为林农提供了生活来源。樟树根、茎、枝、叶都含有樟脑和樟油,此外还含有桉叶素、黄樟素、芳樟醇、松油醇、柠檬醛等化学物质[11]。樟树根中樟脑和樟脑油的含量约2%~4%,枝、叶中的含量为1%~3%,且树龄越大含量越高。每公顷樟树一般每年可产芳樟醇105~120kg,每千克售价约40元,年产值为4200~4800元•hm-2。人工栽培的优质樟树林每公顷每年可产芳樟醇200~300kg,每千克售价85~90元,产值可达17000~27000元•hm-2,与普通樟树相比每年每公顷产值提高12800~22200元[12]。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樟脑是一种性微温、味辛的传统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助消化、行气血、利关节之效,中医用来治疗疹癣、风湿痹痛、心腹冷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跌打损伤等;西医用作强心针、治疗皮肤病和神经衰弱症。现代部分皮肤止痒剂、中枢神经兴奋剂中亦有樟脑之成分。古时妇女常用一个瓶子装樟脑,放在身旁提神用。樟脑还可制作香料、防腐剂等。泰雅族妇女产后更用它来沐浴,所以就有了樟脑皂、樟脑膏、樟脑条等产品的问世。1890年,台湾用樟脑为原料制成赛璐珞(Celluloid),广泛使用在梳子、钮扣、胶卷和玩具上,赛路珞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台湾一度成为樟脑王国[13]。从樟树提取的天然冰片在医药、香料、食品方面用途广泛,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天然冰片一直依靠印度尼西亚进口。上世纪80年我国发现新型樟树———龙脑樟,从中可以提取天然冰片的替代品———右旋龙脑(d-龙脑),逐渐改变了天然冰片依赖进口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我国药用天然冰片每年需用量就达80t,目前国内药用天然右旋龙脑的市场用量已达500t,而实际进口量却远远不足,因此药用天然右旋龙脑的国内市场供给严重短缺,供与求存在着较大缺口,且每年国内市场对该药品的需求量将增加15%,龙脑樟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经济效益极为显著[14-17]。

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根据培育目标,樟树的良种选育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以速生丰产为目标的用材优良品系选育;二是以樟油产量和质量为目标的性状选育;三是以冠型、生长和抗性为主的城市、居住区和道路绿化等为目标的选育。樟树的人工栽培历史虽然较早,但科学意义上的良种选育仍然做得不多,起步较晚。1996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任华东与姚小华等开展了樟树的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18-23],选择种源20个、家系180个。中国大陆47个产地的樟树种子经聚类分析被划分为6个种群,即以浙江龙泉、福建南平为代表的瓯江流域、武夷山东部种群;以广西南丹为代表的南岭山地三江流域种群;以宜昌、海口为代表的樟树边缘种群;以新宁、连州为代表的南岭五岭山地种群;以仁化、梅县、全州为代表的南亚热带种群及以上饶、富阳、涟源、怀化、武汉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种群[18]。苗木性状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19]。任华东等采用无约束指数选择法评定了50个樟树种源的综合表现,通过分析樟树苗期生物量、地径及苗高等相关性状的差异,筛选出广东连州等5个苗期表现优良的种源[21]。#p#分页标题#e#

姚小华等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处试验林的研究表明,种源与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优良且具较高稳定性的种源有福建邵武、广西全州、贵州铜仁、道真、湖南郴州、湖北蒲圻;幼年期香樟树高、胸径生长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冻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家系的生长与适应性表现选择出36个优良家系,其树高增加10%~49%,地径增加10%~84%;根据香樟适应性和生长表现,进行种源区划分,将香樟种源区划分为北带种源区、中部种源区和南带种源区[23]。1999年冬华南地区遭受严重寒害,造成了大面积桉树受灾,引起了广东林业管理部门对乡土阔叶树种培育的重视,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始了对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选育研究。2003年,广东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组织樟树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科技协作攻关网络,有17个市34个县(区)的科研、推广、生产单位参加,在广东省全分布区选择樟树优树324株,收集种源5个和优树176株,2005年在河源东江林场、梅州梅南林场、韶关乳源林业科学研究所、阳江阳春营建种源、优树无性系和半同胞子代测定林500多亩。2009年,笔者开展了樟树优良品系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并成功实现樟树组培规模扩繁,2010年进入产业化生产。2010年测定数据分析表明,5年生樟树平均树高为5.29m,胸径为6.57cm,筛选的2个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1.29%,4.16%和7.42%,20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增益分别为11.66%,18.81%和45.29%,优良家系的20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增益为29.32%,78.04%和223.71%。2010年国家林业局认定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香樟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及繁育技术”为科技成果。在以樟油为目标性状的良种选育中,芳樟醇型和龙脑型樟的选育研究较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选择和收集当地樟树优良种质材料359份,其中包括种源25个、优树146株、古樟65株。彭东辉对146个樟树母株进行生化型分析,划分为芳樟型、脑樟型、桉樟型以及不明物型四个化学型[12]。

赵刚对福建的505组樟油气相色谱分析,并根据得油率和主要精油成分的含油率筛选出四种类型即芳樟醇型、桉叶油素型、樟脑型和黄樟油素型的香樟优良单株[24]。刘雁和陈登雄等在闽北地区选出了多株芳樟醇含量较高的优树,其中最高含量达92.3%[25-26]。台湾的简文树等也进行了高含油量樟树品系的选择与推广的研究[27]。广西樟树芳樟醇型樟树育种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王以红等在广西的香樟自然分布区及香樟人工林中筛选出10株芳樟醇型香樟优良单株,培育出广林香樟90号(GLC-90)、广林香樟95号(GLC-95)、广林香樟100号(GLC-100)和广林香樟101号(GLC-101)4个优株的组培和扦插繁殖苗木进行无性系造林[28]。枝、叶樟油含量及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无性系能较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说明其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莫建光等对广西芳樟醇型樟树枝叶含油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异进行研究,发现芳樟醇型樟树不同部位的精油含量及精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叶含油率高于树枝[29]。段博莉研究5个种源50个家系叶片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樟树叶片含油率和精油中桉叶油素含量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不显著;桉叶油素、松油醇含量在种源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樟脑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芳樟醇和龙脑含量差异不显著[30]。目前已发现的含有天然冰片(右旋龙脑)的植物中,龙脑樟是鲜叶精油和精油中右旋龙脑含量最高的樟树类型。龙脑樟在樟树中比例极少,约万分之一。龙脑樟于1986年被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樟树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1988年孙秀泉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也有发现。2009年,龙脑樟被列为“国家新品种保护树种”。通过无性繁殖和矮林作业经营,湖南和江西已经形成天然冰片加工产业[31-40]。樟树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抗污染力强,有吸灰、吸噪音的功效,在城市绿化、居民区和农村房前屋后被广泛应用。庭院和道路绿化树种选育,主要在树型、冠型、速生和抗性方面。

第7篇:无毛地带范文

关键词:窄头橐吾;耐荫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窄头橐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40-80,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的叶片心状戟形,稀箭形,长7-17,宽6-20,先端圆形而有突出的小尖头,基部宽心形,边缘具有不整齐锯齿,下方外展,有数个大齿,两面无毛,有时下面脉上有短毛,叶脉掌状,具长叶柄,中上部叶片较小,头状花序多数,排列呈总状,总花梗长1-7。总苞狭筒形至宽筒形,直径2.5-4,总苞片2层,长圆形,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层边缘膜;缘花舌状,黄色,1-4朵,舌片线状长圆形,雌性结实;盘花管状,5-10朵,两性,结实。瘦果倒披针形,有纵肋,无毛,冠毛污白色,短于花冠筒。花果期为6-9月[15]。窄头橐吾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江苏、浙江、云南、贵州、台湾等省,日本也有分布。且窄头橐吾主要分布在海拔890-3100m处。窄头橐吾性喜荫蔽、凉爽、湿润的环境,多分布在山区腐殖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或生于密集的灌木丛间,山沟底部稍湿润的地方及林缘地带。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为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55%的的遮荫对窄头橐吾的生长发育最有利。在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窄头橐吾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证明该植物是一种不仅具有较高的耐荫力而且又有一定喜阳性的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中有很大的潜力。

一、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植株高度的影响

当对植物进行遮荫时,植物就会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在植株高度上主要表现为植株长高不长粗[17]。本试验研究结果如表5-1所示与研究理论相符合,随着遮光度的增加,株高也随之增高,且未出现黄化现象,表明植株并非徒长,是一种比较耐荫的植物。

(二)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叶片数的影响

如表5-1所示,适度的遮荫有利于植物叶片数的增长,在55%的遮荫度下,窄头橐吾的叶片数增长量最大,但在95%的遮荫度下,叶片数增长量相对较差的。

(三) 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叶片长度与宽度的影响

耐荫植物对低光量子密度环境的适应,首先表现在形态构建上:侧枝、叶片向水平方向分布,扩大与光量子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对散射光、漫射光的吸收[18]。试验证明,窄头橐吾也符合此生长规律,如表5-1所示,在55%遮荫处理下的叶片长度与宽度的增长量比较大。但并不是越遮

荫越好,在95%遮荫处理下表现出相对抑制的现象。

表5-1 不同遮荫处理对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表

注 (1)测定样株每处理10盆;(2)植株的高度,叶片长度及宽度均采用5月15日统计的数据,叶片增长数=5月15日统计的数据―移栽时统计的叶片数;(3)各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偏差。(4)小写字母表示不同遮光处理P=0.05水平下多重比较的结果。

(四) 显著性分析

表5-2 各生长指标的方差分析表

注 (1)A处理为不同遮荫处理(全光照,55%,75%,95%);(2)当F>F0.01时为特别显著即用**表示;当F0.05

由表5-2可得,不同的遮荫处理对植株的高度,叶片的宽度都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对增加叶片数和叶片的长度也有一定的显著影响。由表5-1中的各小写字母表示中显示了,95%的遮荫处理对植株的高度较其他三种处理显著水平高;55%的遮荫处理对增加叶片数,叶片长度及宽度较其他三种处理显著水平高。

(五) 小结与讨论

植物生长发育的状况与其所处的光环境密度相关,在光量子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表现为两种类型,即避免遮荫(Shade avoiders)和忍耐遮荫(Shade tolerators)[17]。当轻度遮荫发生时,其叶片作出很小的适应调节。但当遮荫增大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叶片会出现黄化,瘦弱及死亡现象,这种现象属于避免遮荫。避免遮荫在喜光的先锋树种中表现明显。但在本试验研究中,未出现叶片黄化等现象,证明窄头橐吾属于忍耐性遮荫,能适应实验所设的遮荫环境。且试验证明55%的遮荫处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最有利。

二、不同遮荫处理对窄头橐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图5-1 在全光照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2 在5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3 在7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4 在95%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图5-5 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响应曲线

(一)光补偿点(LCP)

植物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的同时,也进行着消耗有机质的呼吸作用,而植物光合作用补偿点正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与呼吸作用消耗的平衡点,超过该平衡点光照强度后,植物的有机物质积累开始正向增长。因而,光补偿点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植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大小,是植物耐荫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本试验研究中,以对数曲线,拟合植物光响应曲线,求得植物在不同遮荫度下光补偿点如表5-3所示。

表5-3 光补偿点(LCP)表

注:x为光合有效辐射,y为净光合速率

由表三可得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由高到低的分别是55%>全光照>75%>95%。但四组处理的光补偿点比较接近,且光补偿点在40(μmol・m-2・s-1)―80(μmol・m-2・s-1)的范围内[17],说明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较低,且遮荫对光补偿点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二)光饱和点(LSP)

光饱和点是除光补偿点外的又一个反映植物光-光响应曲线及植物耐荫能力的一个指标。达到光饱和点,表明植物已经进入最大光合作用阶段,光饱和点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不同。本试验研究表明光饱和点随着遮荫度的增强而降低,如表5-4所示,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饱和点都大于850(μmol・m-2・s-1)[17],说明窄头橐吾具有较高的补偿点。

表5-4 光饱和点(LSP)表

(三) 净光合速率(Pn)

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如图5-1至5-5所示,不同遮荫处理下的植物,它们都是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净光合速率也随着增大,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将处于饱和状态,处于同一水平线或呈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遮荫处理中,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值最大(如表5-5所示),证明在全光照下该植物对光能有效利用最多。

表5-5最大净光合速率表

注 (1)最大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标准偏差;(2)小写字母表示不同遮光处理P=0.05水平下多重比较的结果。

2、 不同遮荫处理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影响

从图5-6中所示,窄头橐吾的净光合速率随遮荫度的增大而下降,且下降程度比较大,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但在不同遮荫度下出现的峰值有所差异,75%及95%的最高峰出现在上午11:00,55%遮荫处理的最高峰从上午11:00至中午13:00,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全光照的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3:00。该现象表明,窄头橐吾对光的敏感度并不强。

图5-6 不同遮荫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

(四) 显著性分析

表5-6 净光合速率方差分析表

注 A处理为不同遮光处理;B处理为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处理;当F>F0.01时为特别显著即用**表示;当F0.05

表5-7 不同遮荫处理间的多重比较表

表5-8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间的多重比较表

由表5-6所示,遮荫对窄头橐吾的净光合速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并由表5-7的不同遮荫度间的多重比较中可见,全光照(温室内的全光照处理)处理较其他处理的显著水平高,证明在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由此可见适度的遮荫可提高净光合速率。

由表5-8的不同光合有效辐射间的多重比较中可见,在较低光强下

表5-9十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方差分析表

注:A处理为不同遮荫的处理;B处理为不同时间段测试的处理当F

表5-10 不同遮荫处理间的多重比较表

表5-11 不同时间段处理的多重比较

由表5-9所示,遮光对净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由表十一所示,在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较其他处理的显著性水平高。但由图5-6所示,在55%遮荫处理下的植物其高峰期长达了2个小时,虽显著性水平不如在全光照下的显著性水平,但是在该处理下的植物积累有机物质是最多的,对生长是最有利的。

由表5-10及5-11所示,一天中净光合速率的日变话随时间的变化有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的时间段其太阳光照强度不同),且在11:00较其他时间段显著性水平高。

(六) 小结与讨论

很多学者[19]指出光曲线变化的不同程度不仅是不同种类植物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态型的特性。耐荫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和喜光植物光合作用曲线不同:1、光补偿点向低的光强区域转移;2、光曲线开始部分的表现量子效率大;3、饱和光强低;4、光合作用曲线高峰比较低[20]。本试验研究表明,在四中不同遮荫度处理下的窄头橐吾的光补偿点比较接近,且光补偿点都比较低,所以该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开始有机物质的正向合成。净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强,很快达到较高效率,该现象表明窄头橐吾能在光量子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好的利用弱光,进行最大可能的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质的增长,满足生存生长所需。但在四种不同遮荫度处理下的植物,它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不并象大部分植物一样与光补偿点成正比(光补偿点高的植物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亦较高,而光补偿点低的植物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亦较低),本实验研究结果与王雁[17]对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耐荫性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该试验结果说明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光补偿点的高低,还受到叶片解剖特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特征,以及能量转移效率等多因子的共同影响。

窄头橐吾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补偿点都在40―80(μmol・m-2・s-1)),但该植物又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在不同遮荫处理下的光饱和点都>850(μmol・m-2・s-1)),说明窄头橐吾对有效光能辐射的利用范围较宽,即窄头橐吾不仅具有较强的耐荫力,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喜阳性。该试验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相符合(在天目山仙人顶发现有成片生长的窄头橐吾),见表一。

三、讨论与展望

经过对窄头橐吾形态观测记录及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证明了在55%的遮荫处理下,窄头橐吾的有机物质积累量最多,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从耐荫性研究中表明了该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荫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喜阳性,且其根系较浅,喜湿润的环境,在园林应用中有很大应用潜力。如可以应用于密林下,疏林下,可以种植于小溪边,可以与景石配置独立成景等。

在本次对窄头橐吾的耐荫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植物长期生长在弱光条件下,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适应生长地的光照条件。判断植物耐荫性,得到公认的方法是通过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得出其光饱和点及补偿点的值,并有此做出判断。该方法可以比较出植物的耐荫程度,但该方法的测定仪器比较昂贵。因此今后可以为耐因测试增加更多的测试指标,如对叶绿素a,b的测试,对叶片结构解剖,从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方面来判断植物的耐荫性,这样多指标的测定,不但可以提高判断的正确,也可以减少试验成本。

参考文献

[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第六卷[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 王雁. 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耐荫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996.

[3] 仲再一. 成都市4种园林地被植物耐荫性研究及应用[D]. 四川农业大学, 2005.

第8篇:无毛地带范文

关键词:珍珠油杏;早结果;早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珍珠油杏也称为石匣珍珠杏,属于落叶乔木,树干比较光滑且带有白色斑点。珍珠油杏是山东省新泰市发现的一种杏的优良品种,在2006年通过山东省林业局林木良种的审核。2008年开始引入种植,并提出了早结果早丰产的配套栽培技术理念。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革新,现阶段在珍珠油杏培育方面的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为前发牛村与中发牛村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了其生活水平。

1珍珠油杏的特性

珍珠油杏的果实呈椭圆形,果实外观较为端正、缝合线较为明显,果实的两半果肉呈现出均匀对称的形状。珍珠油杏逐渐成熟后,表面会逐渐呈现出橙黄色,呈无毛光滑状。珍珠油杏的平均重量在26g左右,最大的珍珠油杏的重量可以达到37g左右。成熟后的珍珠油杏果肉的颜色与表皮一样,表现为橙黄色,肉质较硬有嚼劲,味道香甜可口,并且富有较高的维生素含量。

2建立高标准的园地

2.1园地的选择。珍珠油杏园地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按照种植标准,着重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较好浇灌条件的平坦地势。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地处丘陵地带,栽植前需要深翻平整土地,有利于灌溉排涝。最适合珍珠油杏生长的土壤条件为没有盐碱的软质土壤或沙土。珍珠油杏种植园地的选择会对珍珠油杏的整体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珍珠油杏的生长标准选择最合适的园地[1]。2.2选择壮苗。在选择珍珠油杏树苗时,应当着重选择高度在1.2m以上的优质壮苗,并且植株嫁接口10cm以上的树干直径要在1cm以上,在地面上50cm左右的部分,至少要有6个饱满芽,整个植株有超过5个的主侧根系,并且有较多的根须,育龄在2a以上的没有病虫害的良性树苗。选择这样的珍珠油杏进行种植,有助于将树苗的移植成活率达到最高,进而为早结果、早丰收奠定坚实基础。2.3对树苗根的处理措施。进行较远距离运输珍珠油杏苗时,在运输之前应当将树苗的根部用清水浸泡12h左右,保证树苗在运输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较近距离运输珍珠油杏苗时,运输到种植地,应当立即进行种植。在进行栽植前,应当根据树苗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地对其根部进行修剪处理,并且用生根粉、吲哚丁酸以及萘乙酸的水溶液喷洒树苗的根部,促进植株生根和修复修剪的根系“伤口”。通过这些操作手段,能够提升植株根系的生根率,进而提高植株栽培的成活率。2.4树苗种植的行向及密度分析。应当按照珍珠油杏的生长特性,选择2m×4m或3m×4m的植株行距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最佳的行向是南北通向,同时要保证整个种植园地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通风性。2.5挖沟、挖穴进行施肥。植株间距为2m的园地,在进行施肥之前应当先挖深度70cm左右,宽度1m左右的栽植沟。植株间距为3m的园地,在进行施肥之前应当先挖深度为0.8m77左右,直径为1m的栽植穴。挖掘过程中,一定要将底土与表土分别放置,在沟地铺上25cm左右厚度的碎花生秧[2]。在进行施肥过程中,按照腐熟有机肥50t/hm2、果木树专用肥800kg/hm2的施肥标准与挖出的表土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再进行土壤回填工作。当土壤回填到距离地表面10cm处,停止土壤回填,用脚将土壤踩踏至丘状,并向里面注入透水,有助于增强土壤的硬实程度。2.6精心栽植。珍珠油杏的最佳栽植时期为春季土壤逐渐解冻后到植株开始萌芽之前的这段时期。在进行栽植时,先向洞穴内放入植株,将植株的根系舒展开,再向洞穴内填埋混合好的肥料土壤,填充完毕后,轻微地晃动树苗,然后将土壤踏实,使根系与土壤之间更紧密性连接。在栽植完成4d后,进行松土工作,并覆盖1.1m左右宽的透明地膜,有助于增加地面温度促进植株的生长。根据温度回升的速度,一般在4月上中旬就可以揭掉地膜。

3授粉树的配置

虽然珍珠油杏具有较高的自花结实几率,但是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配置授粉树,能显著提升授粉概率,大幅度地提高珍珠油杏的产量、增加果实的商品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种植经济效益。在选择授粉树的品种时,应当根据珍珠油杏的品种,选择与珍珠油杏具有相同花期的授粉树。选择可育性高并且与主栽树具有较好授粉亲和力的授粉树[3]。根据珍珠油杏实际的种植面积,选择1~2种授粉树即可,不可选择多种授粉树品种,防止对果实产生不良影响。

4施肥以及土壤肥料管理

4.1土壤管理。进入春季,在土壤逐渐解冻后开始对珍珠油杏进行浇水,3~4d后浅中耕5cm左右,疏松土壤,并在树盘内覆盖无色地膜,以起到增温保墒,提早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收机能,增加营养水平的作用,为树体的春季生长和开花、幼果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4月上中旬揭膜。6月中旬以前,根据灌水和降水情况中耕除草2~3次。6月下旬松土后全园覆草15cm厚,草上压少许土,以防风吹。覆草可有效降低地温,减少蒸发,防止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为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10月中下旬,结合扩穴深翻将覆盖的草一并埋入施肥沟内。3a内株间和行间全部深翻1遍。以后每年在行间结合施基肥隔行深翻60cm。10月下旬在距树干1m处向外翻刨树盘,深度由里向外10~20cm。4.2施肥管理。在珍珠油杏的萌芽阶段施加10kg/株的人粪尿肥或施加0.5~1.0kg/株的尿素。处于花谢阶段时,应当追加1.0~1.5kg/株的尿素,为果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果实开始生长膨大阶段,应当施加果木树专用肥,标准为1.0~1.5kg/株,促进果实成长。在珍珠油杏果实采摘前的1个月内,应当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与0.2%的光合微肥,有助于提升果实的饱和度、坚实度。

5修剪

当定植完成后,在距离地面80cm处进行定干,修剪口下方的25cm左右为整形地带。在萌芽前,应当在整形地带的内选方位,对饱和芽进行刻芽处理,有助于促进植株萌芽抽枝[4]。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修剪中心树干的延长树枝、主枝的延长枝,以及密度较大的交叉枝、重叠枝等,保持植株之间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另外,在6月份应当对果实较多的树枝进行吊枝处理,防止压断。

6病虫害处理

第9篇:无毛地带范文

关键词:核桃种植管理技术

一、概述

核桃为落叶乔木,花程式: *:P3-6 A 8-10,: P 3-5 G(2:1),属于整齐花,花被3-6轮不等,羽状复叶长25~50cm,顶生小叶通常较大,长5~15cm,宽3~6cm,形状也并不统一,通常为圆形,但有时也会呈现为心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仅脉腋有微毛,小叶柄极短或无。核桃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喜水、肥。

二、核桃的栽植技术

2.1选苗

根据核桃园地的环境条件和种植的用途要求,选择适宜的核桃优良品种(有早实型、丰产型、耐旱型、抗早霜冻型等),要求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侧根15条以上、基茎1. 2 cm以上、苗高60 cm以上、苗干顺直、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健壮嫁接苗(要求达到国际GB的1级或2级标准)。并按照9∶1的比例配植主栽品种和授粉树。巴州区寺岭乡轄15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69个村民小组,2914户,12000余人。林业用地6.9万亩,森林覆盖率67%,平均海拔800米,是核桃适生区,目前,我乡发展核桃涉及9个村,面积3000亩,计划三年内发展到8000亩,优质品种主要以香铃为主。

2.2栽植方法

在规划好的园地上,按既定的密度挖塘整地,塘深×宽= 1 m×1 m,分开放置表土和深层土,需要回填的表土和基肥充分拌匀置于坑附近,将要栽植的核桃苗剪去伤根断根,用1∶10 000的GGP生根粉液喷洒苗根,或将苗根放置在水中浸泡3~5 h或用泥浆蘸根,使其充分吸足水分,有利成活。先在塘内回填拌好的营养土,离坑口20~30 cm时,踩紧踏实,将苗置于塘中央,摆正扶直,用手梳理苗根使其舒展,然后将备好的营养土一层一层的放入覆盖,放好1层后踏实1次,直到将坑填平,修出树盘,充分浇水。

最后覆盖30 cm厚的松土。加盖长宽各1 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地膜,露出苗。栽植深度应比苗木原土痕略高1~2 cm。栽植的要点是:摆正、扶直、埋土、轻提、踏实、浇水、盖膜。摆正就是将要栽植的苗放在准备好的塘中央;前后左右将苗扶直,用手指梳理苗木根系使其舒展而不卷缩,将拌过肥料的营养土回填,待根系全部埋完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使舒展的根须与细土紧密接触,然后再填土,边填土边踏实直到高出地面5~10 cm时止,使填土略高于原土痕。再在塘周围筑1土环形的土埂,浇足定根水,每坑需要浇水50~80 kg。然后覆土盖膜即可。

三、核桃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3.1土壤管理

(1)除草和松土。核桃的幼龄核桃园,每年需要除草3~4次,深度为10~15 cm的松土;成龄的核桃树除除草松土外,还需每年或隔年沿须根分布区边缘向外松土40~50 cm,深度为60cm左右。

(2)间作。核桃结果较晚,一般3、4年后才进入盛果期,在核桃园中进行间作,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也能促进核桃的生长,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加经济收入。但不宜种植高秆作物,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核桃幼龄期可以间种瓜、豆类(没攀援茎的)或薯类作物为宜。中幼龄(4~6年)可以间作洋芋或半阴性的或耐阴的中草药和绿肥植物、魔芋、虫娄等。成年树或老树可间种小麦等小春作物,因为此时核桃进入休眠期,小春作物可获得高产。但在5、6月间要加强水肥管理,以解决争水、争肥的矛盾。同时间作农作物也要给树下留出1~2m空隙。

3.2肥、水管理

核桃树的施肥时期(主要指栽植前5年):(1)萌芽肥又叫花前肥:一般2~3月进行,使用以速效氮肥为主(尿素、碳酸氢铵)。(2)稳果肥:花谢后到6月份,应以施用多元复合肥为主,提高坐果率和当年产量。(3)状果肥:一般在秋稍萌发前追施,7~8月份应追施多元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四、整形修剪

4.1整形修剪的时间

结果树以秋剪为宜,一般在10月进行。幼树可全年进行修剪,随时剪去不要的枝条。修剪的方法有短截、疏枝和回缩。短截是剪去1年生枝条的部分,摘除新稍顶端幼嫩的部分;疏枝是将枝条从基部剪除,一般为雄花枝、病虫枝、徒长枝、干枯枝和过密的枝条;回缩是对多年生枝条进行剪除,起复壮、抑制的作用。核桃树常用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2种。

4.2主干疏层形

适合栽培密度大生长条件好的地块,其方法为:在离地面1~1. 2 m 剪断,2年内在定干整形带内选取3个发育良好的枝作为第1层主干枝,在以后2~3年内再选取第2层主干枝,两层间要控制在1~1. 2 m。同时选取第1层主干上的第1层侧枝;待5~7年时再选取第3层主枝和第2层主干枝的侧枝;并控制树高在4 m左右;主干疏层形的树冠骨架即可形成。整形时要注意各层杆间在空间分布上的有序性。主枝的选留:第1层选留3大主枝水平角为120°,与主干的夹角60~70°,连近互生避免轮生,层内距一般80~100 cm;各层主枝要上下错开,抽空选留,以免重叠。

4.3自然开心形

适合于栽植条件较差、定植密度小、树枝开张的树种。其方法是定植2年后控制主干高度1 m左右,在其上方选择合适的枝(芽)培养为3~4个主干枝,待主干枝成长2年后,每个主干枝上再培养2~3个侧枝。树高以3.5~4.5 m为好,4~5年后开心形树冠骨架即可基本形成。结果树修剪:早实的核桃品种定植后5、6年就进入结果盛期,这时各级骨干枝已经配齐,生长势较旺盛,树冠还在扩大结果逐年增多。

五、病虫害防治

核桃在栽植后前4年以防治危害枝、干、叶的病虫害为主,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核桃腐烂病、炭疽病及害虫金龟子等。一是要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及早防治。二是在萌芽前喷施波美5度~10度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液进行涂抹消毒。三是发病初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四是发现病虫害后及时喷敌杀死 2000倍~3000倍液。五是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掉,减少病虫源。

参考文献:

[1]李照耀。 吕梁市核桃栽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