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医学生物化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物化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物化学论文

第1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依托校园网络初步建立一个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网站,网站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模块: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前沿知识与技术,在线答疑,生物化学方面的轶人轶事。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动画库,练习题,案例库。生物化学的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开设的实验项目等。在线答疑包括在在线留言,E-mail信箱,qq聊天。前沿知识和技术,主要是介绍当前生物化学的新知识,以及应用的新技术。轶人轶事,主要介绍生物化学方面的名人重要发现的趣事以及他们的背后的故事。

二、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优势

1.突破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方式,解决了生物化学,课时少,内容多,延伸了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加灵活,方便!传统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录授课课件,而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授课内容,很难在一两节课内将内容消化掉。因此,利用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在课堂之外,如宿舍,网吧,电子阅览室等有网络的地方,登陆该平台,方便学生学习,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缺陷。

2.突破了传统的辅导模式,不必把疑问留在课堂上解决,只要有疑问,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在线答疑”平台,与老师进行实时探讨交流,方便快捷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更加有利于实施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不同学生对于接受信息上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学生更倾向于视觉,有的更倾向于听觉,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的找出各自的重难点着重学习。

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登录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化学发展中的一些趣事,以及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医学等方面的联系,比单纯的老师说教更有效,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前沿知识和技术的了解,由于生物化学教材前沿知识的比较慢,在加上生物化学的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很难再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知识和技术,但是通过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我们可以将前沿的知识和理论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只要学生可以登录给平台,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学习!

三、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1.实验班级的选择

选取了2012级临床的两个平行班级,两个班在入学时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比较相似,文理科生的比例也想接近。

2.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应用实施

实验班和对照班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上课,而且均由同一个任课教师任教,在实验班中,介绍了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而且课下的辅导也是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来进行的!而对照班没有。

3.网络辅助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研究以两种形式来对生物化学网络辅助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二是对实验班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为78.2±6.2,而对照班的成绩是69.1±3.8,经统计分析P<0.05,因此实验班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结果也表明63.3%的学生认为有时课堂听的不是很明白的问题,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就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掌握,70.9%的学生比较愿意学生化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经常自己登陆网络教学辅助平台。81.5%的学生认为,对生物化学比较有些兴趣!

四、讨论

第2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我们对本地区各级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的检验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无论是二级甲等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基本一致,从标本的接收、处理、分析、检测,到审核报告,每个环节都能够规范操作,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另外,自动化操作已基本替代了原有的手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教学更符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笔者结合我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对本地区医疗机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2教学改革初探

2.1课程设计上,体现“三个结合一个贯穿”

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教学内容的组织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岗位需要为准,达到课堂和岗位无缝连接。六校终课程设计上,注重“三个结合一个贯穿”:(1)结合岗位:加强与临床的衔接,以适应岗位需要,将临床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转化为本课程的4个工作项目,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为1∶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结合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一个贯穿:将质量控制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临床工作中的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内容渗透在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素质。

2.2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根据岗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设置,重新设定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设有子项目,分别对应若干知识点。第一工作项目: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技能和仪器为中心,介绍试剂的配制、常用移液器、光谱分析、电位分析、电泳、离心、酶活性测定等分析技术和自动分析仪的应用。本项目的重点是生物化学检验的各分析技术、仪器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操作。第二工作项目: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各种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如糖、脂类、蛋白质、电解质的测定。本项目的重点是各种代谢物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第三工作项目: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如心、肝、肾功检测等。本项目的重点是合理选择相关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四工作项目: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介绍质控图的绘制、质控规则及失控的处理。本项目的重点是生物化学检验质控图的绘制、质控规则、质控结果的判断及失控的处理。

2.3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以下方法:①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肝功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病例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肝功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错误的报告会带来哪些危害?学生通过讨论、参与巩固了记忆,也进一步强化了职业道德培养。②PBL启发引导式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BL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比如在本课程的多个工作项目教学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如讲肝功检测项目中的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已学习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此时提出问题:肝功检测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2)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大班授课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①点对点分组式教学法:为了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原有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要求的缺陷,我们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和仪器设备,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带教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模式实施教学。②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对任务进行设计,将以往的实验项目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在任务之中。比如在血浆葡萄糖检测实验教学时,教师模拟临床工作环境,将工作任务(血浆葡萄糖检测)下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讨论、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按照临床工作流程完成任务: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处理—血糖检测—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废物处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③角色扮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质量意识,同时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检验人员,演绎患者诊疗、检验人员工作的全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通过对检验人员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掌握了临床工作流程、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能够感性地看待医患沟通,培养沟通能力,有助于将来适应临床岗位要求。

3结语

第3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班和2班,分别视为传统组和PBL组。传统组中,男学生有25人,女学生有25人,年龄集中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1.5)岁,高考成绩集中在(540.5±10.8)之间,平均高考成绩为532±12.5);PBL组中,男学生有26人,女学生有24人,年龄集中在18.5~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5±1.3)岁,高考成绩集中在(542.5±10.1)之间,平均高考成绩为533±11.6)。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高考成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组

传统组学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参与教学的相关事务和人员是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室。授课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教室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教材是由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生物化学教材。总教学课时为54课时。

1.2.2PBL组

PBL组学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接受PBL教学法。教学教师与教材和传统组的一样,都是资深的生物化学教师和潘文干主编的教材,但是教学场所选择在计算机房,所有计算机都已经连网。采用PBL教学法首先要针对一个病例资料对PBL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病例资料为:女性,53岁,糖尿病患者,病程为5年,伴有暴饮暴食、尿频尿急和体重减轻的症状,此外,该病人的空腹血糖为8.3mmol/L,餐后2h血糖值为14.6mmol/L。针对该病例资料设计的问题为: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什么症状?血糖检测和调节的方法是什么?血糖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对糖尿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加深对该病的学习。此外,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将不同的学生搭配在一起。首先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每组学生进行讨论,10分钟之后,教师提问,每组学生可以抢答,如有补充或质疑,其他组的学生可以举手作答。之后,将每个总结的小任务分配给每个组,让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再次重申,汇报结果。最后一个步骤是检测教学效果,综合采用笔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考试试卷要做好密封工作,采用流水式批改方式。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进展。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PBL组和传统组中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比较,可以发现两组学生理论客观题得分差别不是很大,PBL组学生在这个题型中的得分稍微要低于传统组,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L组学生在案例分析题中的得分要远远高于传统组,此外,PBL组与传统组在积极主动性、分析解决问题、兴趣、团队合作以及资源搜索和利用方面的人数比依次为积极主动性提高人数为44对26,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人数为36对20、兴趣提高人数为35对19,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人数为37对11,资源搜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数为47对17,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资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激发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探讨

P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了提问教学、情境教学、分组教学和探讨式教学的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充分发挥生物化学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PBL教学方法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拼命地讲,学生端坐着听讲和一个劲的记笔记的状态。相反,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自主摸索、展开激烈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更灵活、更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够不断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学生们共同展开一个医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共同进步。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资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兴趣,激发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的。

第4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为医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可以自成体系,有其丰富的理论、技术内容的课程,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以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加深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与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我们以前进行的生物化学实验,其实验内容和考核方法都有弊端。

1.实验内容弊端。我们以前给学生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一般是理论课讲述了相关知识,接着安排这个知识点的实验课。例如,理论课讲述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次实验课的内容就为“蛋白质的沉淀凝固”。课本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的实验结果,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实验操作中也不主动思考。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太多,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以前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成绩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忽略了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有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很差,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也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我们以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尿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DNA的提取与鉴定、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等。改革后的实验内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氨基酸纸层析、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提取与鉴定等。经过对实验项目的改革,去掉部分淘汰实验和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比例,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提出实验的总体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先进行分组,实验小组的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所用试剂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预实验、制作幻灯片、小组课堂汇报这样的程序完成整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成功了,学生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如果有些实验不成功,带教老师进行引导,分析失败原因,再重复实验。这样,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避免了个别学生不动手操作、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2.自编生化实验指导教材。我们以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有的内容目前已淘汰,有的内容不适合医学生,因此,我们参考了周爱儒主编的《生物化学》,药立波主编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赵亚华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刘吉民主编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讲义。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保留经典的实验内容如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外,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如组织DNA的提取与鉴定、碱性磷酸酶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等的比例。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分光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基本实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知识传递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实验时,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结果,准备好试剂,调试好实验仪器,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完全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各个准备阶段,例如试剂的配制、试剂的分装、仪器的调试等,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先做后讲。我们以前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是老师讲完后学生再做,有时为了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教师参与过多,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为此,我们决定采用先做后讲的归纳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讨论,整个实验做完后,让学生总结规律,老师只做归纳性、提高式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获得真知的喜悦。

5.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课教学。医学生物化学这门课的知识很抽象,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递信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传递较多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师生共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前上实验课时都采用黑板板书,操作也只做一些简单的示范。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有一些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现在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把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仪器、操作步骤等做成幻灯片,比板书看起来更清晰,把实验操作也录成视频,做实验前先看一段实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然后再操作,避免了学生看不到操作示范,这样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6.开放实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决定进行实验室开放,便于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预实验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实验。(1)带教老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电子天平、台式低速离心机、超低温离心机、恒温培养箱、水浴箱、电泳仪、烤箱、手提式不锈钢消毒器、分光光度计、PCR仪等。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实验室及其仪器。(2)实验室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从18∶00~22∶00,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带教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轮流值班,随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第5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42-01

生物化学主要用化学、 物理等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规律上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和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医学大专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学课。鉴于生物化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学习难度大,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课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强,只要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非常好。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我们探讨的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1 教法

1.1案例教学法

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先给学生讲讲疯牛病,疯牛病的起源,发病机制,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开始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了教学任务。

1.2问题引导教学法

比如我们讲糖代谢,军训过后为何会肌肉酸痛?过几天为何症状消失?为何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症状?

1.3教学做一体化

比如我们在讲血浆脂蛋白时,把这次课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血,自己测测血浆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再给大家讲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等,让学生在做试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看自己的测定数据。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1.4任务介绍教学法

在讲核酸时,先让大家熟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在课堂上给学生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的过程,其中的有趣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知道一些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奉献终身的思想。

1.5多媒体动画

比如我们在讲酶的作用机制时,采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2 学法

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首先受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我校学生特点:

(1)活跃;(2)独立;(3)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由讲改为导的教学模式。

2.1复习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的最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在学习相应章节时,要提前复习有机化学的相应章节。

2.2写小论文

在重要章节的学习前,给学生布置写小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大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3做题

给学生发参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掌握重点、难点,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4协作学习

每一章节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章得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2.5个别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爱动手的,给机会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试验;爱演讲的,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医学上的小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好生物化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直接引导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授课及课下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好生物化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98-399.

[2]李有杰,孙允霄,王桂兰,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121-122.

第6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创新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蓬勃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包括病原检测、药物设计和医疗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因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是从事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也是医学教育规划中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医学专业学生[1],仅仅依靠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和验证性的单项试验,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6级4个临床专科班共1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教学课后的实验操作,对观察组进行实验综合评价,对综合评价合格的学生以平时成绩为奖励,并引导其进入下一分层实验环节。在分层实验环节中由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培训,分组进行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完成方案制作,定期汇报,商讨实验事项。设计完成,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实验进行评定。

1.3实施方案

1.3.1实验课教学改革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重点内容渗透到实验训练。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机制来阐明人类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针对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可分为四部分内容:静态生化,动态生化,机能生化和生化与疾病,而这些内容都是以生化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可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模块化为四大模块: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单个模块都是以从结构,功能到代谢调节的系统研究为支点,涵盖生物化学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训练。1.3.2实验课内容改革。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以简单验证性实验居多,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6],实验内容缺乏创造性,学生机械重复实验操作,缺乏主动思维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训练。比如以下的实验内容: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酶的特异性,血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测定等,实验内容较为孤立,是单独的知识点的训练,学生无法从中得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并且不利于医学生在今后从事医学科学的研究。然而基本操作技能虽然存在弊端,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不放弃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综合性实验设计,并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得各群体在教室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7]。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在基础实验课程考核环节中,成绩达到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可进入综合设计实验环节;而成绩未达到的,则需进行新一轮的基础实验课程训练。综合设计课程的编排侧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取及鉴定,并包含各种实验技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科研素质,筛选了以下实验提供学生选择:蛋清溶菌酶的分离和鉴定,细胞核分离纯化及DNA,RNA含量的测定,动物糖原的提取与鉴定,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综合性实验内容紧凑,连贯,系统,实用性强,学生如要达到实验目标,需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如“蛋清溶菌酶的分离和鉴定”以鸡蛋为原料,贴近日常生活。在酶的分离阶段,涉及生化技术包括层析技术,蛋白质标准曲线制定,离心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等;酶的鉴定阶段,涉及蛋白质浓度测定,SDS-PAGE电泳,酶活测定,酶专一性和特异性鉴定等。内容涵盖蛋白质模块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学生不但掌握了具体的实验方法,更领会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使学生真正将书本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1.3.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参与综合性设计环节的学生,整个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前期对设计性实验题目的分析和步骤的交流,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来进行思考和修改。完成“头脑风暴”后,每小组推举发言人,进行实验前PPT讨论,根据讨论方案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并撰写科研型成果论文,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引导独立思考,把握实验进度,保证达到计划要求,形成实验成果[8,9]。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综合性设计实验课题进行选择,确定目标后,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而是启发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重点放在设计方案,引导讨论和开展实验,检查、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学生实验安全性问题上。1.3.4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是利用固定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创造出的具有多种条件或环境的场所[10]。在这个场所中,可为学生实验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封闭的实验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负作用,而开放的实验室可方便学生随时将“新鲜出炉”的创意付诸实践,也可以在没有思路之前进行一些预实验。我们对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设施做到完全开放,老师在进行综合性设计的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进行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到“放而严管”,而不是“放而不管”。1.3.5实验报告的撰写。在后期,实验报告的撰写中,我们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学生根据预实验和前期文献的查阅来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应体现实验整体的设计思路,并配合图像处理和结果讨论、文献查阅,全面提高学生科研阅读和撰写能力,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与科研接轨,尽早地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思路,将系统的科研方法和体系融入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之中。

1.4效果评价

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实际能力的提高。教师根据学生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定给出成绩和评价结论。完成整个设计性综合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结束后,以匿名的方式在参与实验的同学中进行问卷调研(见表1)。问卷内容涉及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实验的困难度是否合适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教学改革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可以指导下一学期的开放实验教学。

2.结果

表1: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调查(n=168)

3.讨论

第7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物技术; 第二课堂学习; 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38-001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医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且学时有限,要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仅仅靠第一课堂的理论课是不够的。第二课堂教学具有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等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专业知识与科研实际相结合,并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我们教研室承担了多年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及实习生带教任务,在此过程中对本科第二课堂带教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本文从活动准备、组织实施、教学效果和总结体会等几个方面总结我们指导本科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活动准备

本活动开展的对象为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以2至4人为一组。根据本科室各位教员的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的兴趣,为每组学生推荐了一位教员作为指导老师,参与指导文献阅读、撰写综述、实验研究等多个环节,保证了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二、组织实施

第二课堂的教学采用教员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师生间通过轻松自如地交流、合作和探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第二课堂形式采用文献查阅结合实验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培养学员检索信息的能力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通过学员直接参与实验或科学研究活动,使其在操作中直接获取知识,成就感强,学习兴趣大[2]。

1.查阅文献形成综述

学员选定题目以后,引导学员回顾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学习的内容,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库(如NCBI)进行文献的检索和资料的查阅,然后引导学生自行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此阶段要求学生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鼓励学员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择优推荐投稿发表。

2.实验研究

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对课题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员参与相关课题的部分环节的实验研究工作。我们不仅要求学员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操作,同时注重培养学员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习惯。引导学员依据科研课题的指导思想,设计技术路线,确立实验方法。在教员的指导下,从实验分组,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后的统计处理数据,都依次按科研工作有节奏地严格进行,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经常组织小组讨论。

三、教学效果

1.通过对中英文文献的查阅、综述的撰写,学员的文献检索能力、专业英语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员撰写的综述已发表于相关期刊[4-6]。在此基础上,对于科研的思路也有了初步认识。

2.学员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有显著提高。学员在直接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中,掌握了常规仪器的操作规范,常规实验的操作方法,在教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养成了严谨的科学素养,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和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饭,教员一般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开展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4.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师生的交流和感情有莫大的益处。

四、总结体会

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达到了补充第一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目的。学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学员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实验条件的限制,第二课堂教授的内容知识点零散、深度不够,参与的学员人数也不能过多;二是活动时间受限,因为本科学生第一课堂教学任务繁多,业余时间只能是晚上和周末。因此,建议在开展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时,要合理选择课堂内容和准备实施方案,同时适当利用好业余时间,既不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又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相信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而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娄桂予,李渝萍,陈珊等.开设生物化学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科研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5):123

[2]赵云鹤,杨桂姣,吕华等.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的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14-516

[3]夏,李建军,王梁华.转录终止及其调控[J]生命的化学,2012,32(6):550-555

第8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综合学科,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原理和技术手段的更新速率也在不断加快,其中60%以上的成果应用在了医学领域,融合形成的医学生物技术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比重最大和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随着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人员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实验内容的选择

医学生物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理论及实验知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为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一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交叉前沿内容,如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实验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等,通过这些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讲解与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为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课程整合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实验教学地位不明确,其内容大都为重复性验证实验,并且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紧密。这导致许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忽视了生物技术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尝试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发酵工程中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纯化”、基因工程中的“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酶工程中的“目的蛋白的诱导及SDS-PAGE电泳”相联系,通过对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不但将各门课程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实验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放实验室

建立开放实验室创新平台是促进医学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大多数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时间与形式均存在不确定性,即实验课时间开放,其他时间不开放,或是根据教师的科研实验安排开放实验室,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标准。我们尝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时开放了医学免疫学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临床输血实验室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从实验的准备到结果的分析,绝大多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能使实验室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工作

第9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科研训练加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45-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1]。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2007年,教育部在教高[2007]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中,实验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核心学科,其实验技术归于生物技术类,生物技术成为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主导产业逐渐渗透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一个国家高科技创新能力,而教育创新必须强化实践教学[2]。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必须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需认真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和尝试,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热情,着力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我们探讨了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多个角度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医学生物科学交叉人才。

一、优化课程体系

1.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生物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一套符合教育规律和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为21世纪适应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满足国家对生命科学与技术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优化体系、提高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构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在现有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学科、教研室沟通协调,建立三个水平的综合实验课程,即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能够体现在实验课程中。本教研室针对所任教的课程群,主要建立分子水平的综合实验课程。针对这部分综合实验课程,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在大学二年级完成理论验证实验、基本型实验,保证学生基本专业素质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大学三年级上完成探索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三年级下完成创新型实验,增加实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性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继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使培养方案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构建了独立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针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将原有的高级生物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实验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课程体系。覆盖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技术、基因工程等课程的核心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优化与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训练。第二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线,内容涵盖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三个专业领域。在第一部分实验课同时查阅资料选择实验内容。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对不同实验进行整合。如怎样在体外获得神经生长因子为例,把聚合酶链反应,基因重组、基因导入、发酵罐培养、蛋白质分离纯化和性质测定等实验串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后续开设了“探索性实验”,并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具有博士学位与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担任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以指导教师在研科研项目为依托,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原则,择优遴选项目予以立项,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内容涉及神经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二、改革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均有着重要的作用[3]。我们在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加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1.实施实验室小班授课。边讲边做,使教学由原来的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变为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对知识点的剖析由表及里,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2.PBL式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开放实验室,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实验把以前学到的理论、技术融会贯通地用到实际课题中去,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分析并运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学生参与青年教师或研究生课题讨论和操作中,提高了生物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和辅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锻炼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4.转变考试内容和方式,建立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全面地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平时考核成绩占20%,期末进行占30%比重的实际操作综合能力考核和比重占50%的试卷考核,使学生重视平时各知识点的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使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和完善。

5.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使实验教学更直观,本课程所有实验操作全程录像,制作成网络格式课件。本课件在安徽省第一届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三等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

6.综合性实验教材建设和应用。在开设这些实验课程中,我们深感实验指导教材的重要性。但由于当时国内还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适合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实用的实验指导教材,所以我们编写了一套简明实用、适合学生和初学者使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2006年12月,学校出版)和《生物技术实验指导》(2008年8月,学校出版)。目前仍在继续采用《生物技术实验指导》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和医学检验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教材。

三、加强科研训练

本着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水平的目的。将探索性实验列为必修课程,通过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自主选择并分组,采用“教师点拨为辅,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教材和参考书中寻找有关原理作为实验设计依据,制定实验方案,自己确定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和仪器设备,自定实验方法和步骤,最后完成实验并撰写科研论文,教师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使实验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的过程。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下,全系60%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参与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突出,极大地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较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性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师是主导,没有创新性师资,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此提高了教师素质要求,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的教师队伍;其次,由于教学方法、手段涉及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类似于PBL教学模式,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背景,我们一方面在遴选教师时注重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一方面不断送出去培养,并且考虑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基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目标[4],因此鼓励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拓展知识面;再次,针对创新性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择优选择一直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小班授课环境,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生物技术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宏观上对生物技术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把几门课程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常规实验教学内容,并拓展到研究生和药学、药检专业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的开设;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生物技术实际动手能力强,更符合社会需要。从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表中反映出对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评价,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杜,2001.

[2]刘莹,马丹丹,李娜,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3]谭冠中.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J].高教论坛,2010,(1).

[4]朱妮娜.略论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NO:2012jyxm302);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NO:2012zy048);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NO:jyxm1147,13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