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交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目标,依据《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实施方案(修订)》、《关于下达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任务交办清单的通知》(水办〔2016〕51号)以及相关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切实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督查范围
承担国家节水型创建工作任务的各处室、单位及相关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督查内容
1、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是否及时传达学习、是否按照要求安排落实等。
2、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正常开展工作,是否按照时间、要求报送台帐资料和相关材料,创建成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按照要求整改完善等。
3、对各区各部门上报来的材料准确性、科学性、可达性是否严格把关。
4、局创建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完成情况。
四、督查方式
1、集中督查和平常督查相结合。针对重点交办任务将进行集中督查,集中反馈督查情况;对日常创建工作进行平常督查,及时反馈督查存在的问题。
2、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督查,对重要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不定期督查。
3、会议督查和现场督查相结合。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督查各处室、单位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现场督查,查看任务落实、台帐资料准备等情况。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水政水资源科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相关业务处室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了水法律法规宣传、水行政执法、扫黑除恶、节水型社会创建、水资源管理等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及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水政工作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主题宣传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疫情防控条件下,考虑避免人员过多聚集而采用多点分散方式宣传,水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高校。6月29日,配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了节能节水宣传活动。
2、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大对非法采砂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蹲点值守、日夜巡查、联合执法、突击行动等方式,从严从重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非法采砂行为得到全面遏制。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含县市区)共出动执法艇1267艇次,执法车281驾次,出动执法人员7520人次,开展联合执法87次,抓获涉砂船舶106艘。累计罚款616.6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9.045万元。严格落实集中停靠管理制度,在禁采期坚决杜绝船舶无正当理由擅自驶离集中停靠点,加大对非法涉砂船舶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从事非法采砂活动的采(运)砂船只,按照《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设置及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市在三山区设置了集中停靠点。目前,停靠点共停靠涉砂船舶110艘(市本级集中停靠46艘、无为县集中停靠27艘、繁昌集中停靠6艘、鸠江区集中停靠12艘、三山区集中停靠19艘)。每个停靠点均明确具体管理单位、管理人和责任人,规范设立集中停靠点相关标识标牌,严格执行持证移动制度。对每艘在停船舶实行“一船一档”定期上报,并安排专业看管人员对集中停靠船舶统一管理,并不定期对看管人员进行考核,汛期进一步加强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安全生产工作。
3、进一步规范执法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工作水平,上半年组织全市共50名执法人员参加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水利法律知识考试,经确认谭荣等45名同志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水利法律知识考试成绩合格,并报名参加市司法局组织的通用法律考试。
(二)扫黑除恶工作
持续推进“砂霸”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结合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全国两会和汛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正在开展的“非法小飞艇”“非法吊机水上过驳市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排查河道采砂领域涉黑涉恶线索,依法严厉查处非法盗采、非法运输、阻碍执法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查处过程中,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利用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大涉砂领域“扫黑除恶”宣传,派发宣传传单1000余份,张贴公告300余张,制作横幅30余条,引导舆论大造声势,维护良好的采砂管理局面,不给非法采砂者以可乘之机。
(三)节水工作
1、积极响应国家节水行动。会同市发改委编制印发《国家节水行动芜湖市实施方案》(水办〔2020〕6号),对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2、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我市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均已全面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前,我市芜湖县已于去年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其他3县正在开展自评工作,计划10月底前通过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
3、扎实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会同市经信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节水办〔2020〕6号),并对全市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初步确定了11家企业为今年创建单位。目前,各创建单位在第三方技术指导下正在开展中,计划9月份完成市级审查验收,10月份申报省级验收。
4、扎实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会同市机关事
务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第五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节水办〔2020〕5号),今年确定了创建单位共30家公共机构(含1所节水型高校),并于5月11日组织召开了全市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推进会。目前,创建工作正在开展中,计划8月份进行组织验收。
5、扎实开展节水型高校、节水型教育基地、节水型灌区及节水型园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目前,确定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节水型高校创建实施方案已通过市水务局、市教育局联合审批;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节水型教育基地创建已完成市级初验并已申报省级验收;芜湖县六郎节水型灌区创建正在开展自评中,计划9月底前完成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全面启动经开区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现已招标园区水资源支撑条件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6、认真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办节约〔2019〕206号)要求,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议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定期统计汇总上报省厅。
(四)水资源管理
1、强化水资源监管。
①落实计划用水制度。完成区域用水计划方案的编制,以《关于下达我市2020年度区域取水计划的通知》下达到各县区;以《关于下达2020年度全市取水户取水计划的通知》下达用户取水计划。
②规范取用水管理。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许可延续、用水效率评估等均通过严格审核,符合最新行业用水定额要求。依法要求南陵凯迪新能源公司、南京给水所等取用水户及时办理取水许可延续申请,按期完成取水户“一户一档”规范建设工作,并及时上报省水利厅备案。
③扎实推进取水户网上办事电子化。加强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推进办理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实现取水许可审批发证、延续取水许可证、用水计划申报及核定审批等水资源业务网上办理,建立健全取水户网上办事便民机制。
④强化水资源在线监控能力建设。推进全市范围内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全市取用水户在线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取水在线运维体系,规范在线监控系统运维单位服务制度。
⑤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根据《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规定,要求芜湖华衍水务、信义光伏等用水企业严格按照实际取水量和规定标准及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上半年市管取水户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达到100%。
⑥强化信息统计与工作。完成2019年度《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按照用水统计调查最新要求及时编报用水总量统计、水资源季报等信息。
2、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专项行动。
按照“全面核查、登记入库、整改提升”的总体安排稳步推进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全面组织核查取水工程(设施)管理权属、工程建设和运行、取水许可及监管等情况,并逐一登记、建档,汇总形成取水工程(设施)核查对象名录,逐级上报审核入库。对核查登记发现的问题主动谋划,制定整改台账,分类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边查边改。我市管辖范围内共涉及取水项目476处,取水工程696个,共制定257处取水工程整改计划。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257处取水工程的整改工作,将销号资料上传至取水核查登记系统并报送省水利厅备案。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一是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宪法日、法律六进等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载体,全面做好水法、节水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让水法知识、节水爱水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水政执法队伍人员素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主动、服务热情、办事高效的水政监察队伍。三是开展以案释法、案件评查等,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案卷制作水平。同时严格落实执法统计数据上报实行“月报制”,严格落实陈年积案“清零”工作要求。
2、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按照依法严惩、标本兼治的要求,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市水利系统采砂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三大领域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打击“砂霸”。深入摸排线索、深挖彻查,严格落实线索报告制度,确保2020年水利行业扫黑除恶工作“治本”的目标。全面开展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完善一户一档工作。
3、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按照国家节水行动芜湖市实施方案计划,有序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完成无为市、繁昌县、南陵县等3个县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并申报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完成第五批30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工作,完成1所省级节水型高校、1个节水型灌区和1个节水型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全面开展节水型园区创建工作。
4、切实抓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坚持把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对雨水、再生水、采矿排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芜湖市“十四五”节水规划、“十四五”水资源双控方案编制工作。
5、着力做好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收尾工作。持续推进,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好核查登记整改任务落实,及时总结工作成效经验,为进一步强化我市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莱芜座落于莱芜南麓,依山而建,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是一座充满生机、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各项节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巩固扩大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为主线,坚持节水工作“为居民用水服务,为用水单位服务”思想,把城市水资源保护、节约利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的开展节水、爱水活动,公众节水意识逐步提高,供水、节水法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用水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0月,我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今年经复查现场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我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总体要求。
一、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提高市民节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城市节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节水意识解决不好,节水工作将难以开展。在工作中, 我们把节水宣传当作一项常规性的任务来抓。一是拓宽供水、用水、节水的多项交流、沟通渠道, 推广普及介绍节水经验、方法和良好的用水习惯, 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 提高用户对节水的认识。二是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要求各级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在电视台上滚动播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口号,在主干道主要建筑物上悬挂节水宣传标语。三是在市级各主要新闻媒体上,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积极宣传城市节水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措施。四是开展对城市用水户进行入户宣传工作。制作节水宣传材料,通过市发放宣传单、入社区进用户等方式向各用水户发放节水宣传材料。五是联合泰城各学校开展一系列与城市节水有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六是举办企业(单位)节水人员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 提高了节水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把节水日常宣传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以点带面的节水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节约用水活动中来,使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人人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法规,规范管理,使节水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我市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中既有行政手段, 同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节水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我们在认真总结多年来供水和节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对早期的供水、节水管理办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并重新进行了修订。根据城市用水实际情况,又先后出台了十几部地方性规范性文件。根据城市节水新的形势要求,依法行政,严格加强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新的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使城市供水、计划节约用水工作全面纳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轨道, 使我市供水和节水管理地方法规建设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
一是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在用水企业(单位)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单位)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在技术与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活动,各单位建立健全了节水管理制度,摸清了用水现状,配齐了计量设施,促进了节水科技研究和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了循环用水,提高了用水重复利用率,使企业走上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二是全面发动创建节水型社区、小区。我市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节水型小区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到各社区、小区调研,指导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创建组织、宣传等建设。将节水型小区创建与居民节水器具改造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水创建活动,为节水型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鼓励县级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并为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有计划的准备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奠定了基础。
四、加快供水管网和居民“户表”改造工作,降低管网漏失率
我市公共供水企业成立的早, 过去管网材铺设时间长、材质差, 部分已严重老化,爆管和蜂窝漏水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供水管道漏损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管网漏失问题:一是加快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督促供水企业以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在城市综合整治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同时将部分以往老化的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二是完善供水管网档案。不能同时与道路建设改造的老化管线,建立了完备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步改造计划。三是加强管网监测。购置先进的检漏设备,对供水管网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修复。为应对供水突发事件,制定了城市供水应急预案,设立了应急水源地,确保城市不间断供水及安全供水。四是加快居民“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步伐。“一户一表”改造步伐的加快, 给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打下了基础, 同样加快了改革用水方式, 强化居民节水意识。
五、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加快城市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一)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确保新建建筑节水器具达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节水型器具使用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对老式公共和民用建筑中不符合节水型器具的单位和个人, 采用调查摸底, 制定计划。对于仍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要求用水器具的缩减其用水计划。
(二)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近几年来,每年都增加了对中水回用建设的经费投入, 平均每年投入百万元;在城市综合整治工作中,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两侧、河流的两侧,铺设中水管线,有效地节约了城市公共水资源。目前企业(单位) 的中水回用技术也已逐步进入面向全市用水企业(单位) 推广阶段。
六、加强城市地下水管理,实施封停自备井计划
城市自备井的乱开乱采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公共供水的正常运行。为此市水利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分组进行普查,集中开展了自备水井清理整顿工作。并进行了分类别统计登记。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对城市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自备水井进行逐步关停。
在省水利厅、洛阳市水利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节水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原则,围绕“创建节水型社会、服务洛阳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两费征收达到1441.22万元,其中水资源费1440万元,加价水费1.22万元;全年完成总节水量1200万立方米;计划用水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72%左右;万元gdp用水量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65立方米;全年取水样298个,取得化验数据15800个,并作出了科学、公正、正确的水质检验报告及水质评价。
(一)积极配合市人大,立法工作进展顺利。
在市人大、市法制局及市水利局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顺利通过了省人大的审查批准,并已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积极配合市人大完成了《洛阳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并已列入了市人大2012年的正式立法计划。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办公室专门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小组,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编制了《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顺利通过水利厅组织的评审,此规划已上报省政府,经批准后即可实施;开展了《洛阳市地下水保护研究》专题科研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的审查验收;起草印发了《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洛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1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
2、组织召开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几年的节水工作,表彰了节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3、对各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4、举办了第一期由全市各县(市、区)节水办主任和业务骨干参加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训班。
5、完成了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的申报工作。全年共申报10家,其中通过省厅验收的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共7家;通过水利局验收的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共3家。
(四)认真落实新的用水定额,严格计划管理。全年下发计划用水调查表600家,调整用水单位计划102家,下达用水计划310家,全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
2012年在城市区设地下水位观测井33眼,观测频率6次、月,设水位统调点14个,完成了地下水动态观测报告的编写及有关气象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年完成枯、丰两季自备井数百个水样水质监测工作,取水样298个,取得化
验数据15800个,确保了自备井单位的饮水安全。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理用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创建节水型单位,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节约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到2015年,委机关、事业单位人均用水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2%,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具体措施
1、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在委机关醒目位置制作“节水•和谐•生态”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在卫生间、洗手处张贴节约用水提示用语和宣传画,营造节水型单位的良好氛围。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有关节约用水的宣传片和展览,积极参加节约用水的相关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节约用水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用水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节水常识,倡导节水风尚。
2、加强日常节水管理。
各科室完善节水管理,事业单位制定节水相关制度,制定用水定额,落实计划用水管理,科学制定节水指标,建立节水责任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定期检查更换水龙头、管道阀门、冲水阀等排、给水器具,防止跑冒滴漏,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
3、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改造水房、卫生间用水设施,逐步淘汰不符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和设施,安装使用国家标准的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冲便器,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干部职工二次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单位司机洗车时不得随意浪费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委成立由委主任任组长,党组书记、分管主任、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委机关科室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委节约用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管局《关于加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3﹞18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委系统节水工作,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委机关、事业单位节约用水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综协调节约用水工作重要事项,开展委机关、事业单位节水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水工作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咸阳市 ;建设
0.前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就是农业的发展,难点就是如何来提升全面的节水意识,这就需要咸阳市领导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的两点,出台各项政策,逐步引导和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才能逐步实现水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可以不断加快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步伐。
1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两者的概念和特点分析
在建设咸阳市的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咸阳市领导者和群众必须要明白节水和节水型社会两者之间概念和区别,才能更加有利于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开展。
节水一般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采用有效地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不断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和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而节水型社会的相关概念,这是根据国家科学院专家的论述所提出来的,节水型社会,通常意义上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并建立一系列的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的管理中,只有不断加强用水单位和公众积极参与,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才能实现社会各方面在生产和消费上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健发展。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知道,节水型社会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节水只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而且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都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节水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体系,才能逐步协调和创新社会经济结构,从而可以实现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切实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2 咸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在2007年的7月份,咸阳市被我国水利部确认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虽然经过一系列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相应的预期控制指标,但是与社会建设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就逐步分析咸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阐述。
2.1 思想认识亟需提高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以及群众的节水思想意识还不高,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进行建立和完善。一些工程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认识上没有进行统一,尤其是在实行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现阶段,咸阳市农业、工业和生活供水等方面分属水利和城管以及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部门,而一些污水处理分属环保和地下热水分属土地等多部门的工程建设资金进行分割管理,这样就不利于开展相应的节水工作,为此,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
2.2 投资力度不够
咸阳市政府对节水型社会的项目投资方面还有待加强,投资渠道必须要不断多元化和立体化。由于咸阳市政府的地方财力有限,城市供排水系统没有进行转型升级,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应的地方财政配套措施没有落实,这样就难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导致了节水技术的进步缺乏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节水工程的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3 政策法规制度还需完善
政策法规的制度还是有待加强,制度执行方面还不够强,咸阳市的节水管理和水资源以及促进节水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还不够健全,一些原则上的制度在落实环节出现问题,缺乏相应的刚性约束,另外,在工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要要得到彻底贯彻。
3 如何建设咸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所以,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不能停留在创建阶段,还要能够满足当前的制度和考核指标,这样就能使得区域经济社会得到稳步发展。
3.1 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应的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这就必须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取用水和排污总量的控制管理,不断加强河道整治和污水处理建设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供排水系统等措施,加强完善论证充分和监管到位以及科学开发的取用水总量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实行节水的全过程,并让全民积极地参与到用水效率的控制上去。
3.2 逐步拓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果
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好示范性的工业和示范性农业,只有切实加强从农业生产处进行着手,才能助推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同时,还要建设一系列的节水型示范区,其中,这就必须要加大农田水利和供给排水等一些基础性额建设,这样就能够通过农业有效地带动工业、学校和社区等行业的节水工程建设力度。
3.3 节水型社会项目的资金进行大量投入
在节水型社会项目的资金投入上,一定要确立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同时,建立和健全的投入机制,无论是推广节水器具,还是制定相对完善的开发利用规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开展相应的水资源配置工作,农业的节水工程和工业节水工程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升级,并且要将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有效地纳入到基本建设过程中去。
3.4 节水考核指标的落实
在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层次分解和落实,及时完成相应的各项节水工作,在农灌利用系数中,单位工业的增加可以增加取水量,尤其是切实注重工业重复利用率和官网上的漏失率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同时,随着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不断提高,就不仅仅需要依靠水利和农业等部门来进行实现,必须要进行有层次地进行分析,使得每一个用水单位以及群众都能够明白各自的任务,才能更好地掌握好用水指标,还要不断提升灌水试验和典型上的示范,以及对污水处理回用率的提高得到有效地执行。同样的,为了能够确保各项节水指标按时完成,这就必须要将其有效地纳入到政府管理部门的年度考核当中去,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去。
4结语
现阶段来看,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促进全社会和经济的稳健发展,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节水型社会更是涉及全社会各个阶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对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各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积极支持,积极地推动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筱云. 建设节水型社会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05):13-42
[2] 姚进忠,刘宗平. 建立节水型社会 实现甘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02):3-17
[3] 黄建才. 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危机的必然选择[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3):73-81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黄河边,记者看到复工的水权转换工程现场,工人们在紧张地忙碌着,一块块预制板平整整地铺展,一条条渠道光溜溜地延伸。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92%和西部地区水资源量的3.5%左右。从总量上讲,内蒙古属水资源严重紧缺省区。从分布上讲,东西不均、年季不均,导致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与全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相比,用水浪费问题非常严重,节水水平与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生产型、结构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这种形势下,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是基于内蒙古区情、水情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出台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机制正在形成。建立和完善节水经济调节机制,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带动全区节水型社会的全面开展。“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用水总量保持了平均17%的高增长率,而部分地区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区灌溉面积达到56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4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493万亩;全区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全区农业亩均毛用水量从2005年的376立方米/亩减少到2010年的362立方米/亩。2010年,全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已达45%。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4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56立方米左右,圆满实现自治区“十一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目标。
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节水工作取得新进展
内蒙古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节水工作取得新进展。完善节水政策法规。200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农业节水灌溉条例》,明确节水灌溉资金按照受益者合理承担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筹集的原则,并使自治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法规的省区。2004年5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订的《实施〈水法〉办法》,将节约用水单列一章,详细规定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具体措施。2007年5月,自治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为“十一五”期间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明确了方向。
二是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2001年,自治区政府成立了自治区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主席为组长,水利厅厅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建设、经委、农业等部门负责人,办公室设在水利厅。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部署,2006年,自治区政府在原自治区节水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调整组建了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各盟市、旗县也相应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健全节水管理机构。
三是以水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工作。重点是高耗水工业项目,引导企业增加节水改造资金投入,促进废污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动企业节水取得新进展。为积极探索发展节水型工业的有效途径,2008年、2010年,自治区经委与水利厅分别两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节水型工业示范园区和企业创建工作,并对30家节水突出单位进行了奖励。
四是将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内蒙古农牧业灌溉用水占全区总用量的80%左右,灌区的节水改造是节水的主战场。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自治区加快推进节水高效型农牧业建设,通过加大喷灌、管灌、渠道衬砌等实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大力实施了“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
五是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为目标,努力推动城市节水。严格限制城市自来水可供区域内的各种自备水源,对自备水源井进行有计划的封停,对所有自备水源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用经济和行政手段逐步递减许可取水量直至完全取消。
初步形成了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经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配置几个阶段后,目前,《水资源综合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这为全区范围内的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奠定了基础。为实现自治区工业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治区发改委与水利厅联合了《工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现了水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同时,自治区还完成了黄河干流初始水权量分配,配合松辽委开展了大凌河、霍林河初始水权分配试点工作。依据《水法》规定,2003年,内蒙古制定颁布了《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根据新的形势要求,2010年,内蒙古重新修订了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为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水功能区管理,自治区水利厅与环保厅已审查完成了自治区水功能区划的修订报告,下一步将上报政府批复实施。建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和审批制度,对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控,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此外,《“十二五”节水型社会规划》已编制完成,待政府批复后实施。
试点引路,典型推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水利部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的统一部署,通过积极争取,2005年,水利部正式批准包头市为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按照水利厅组织审定的《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水利部批准的《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包头市的工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节水稳步推进,居民生活用水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城市污水利用率逐步提高。2008年,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成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2010年,二连浩特市成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自此,内蒙古4个盟市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通过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二连浩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查。
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得到广泛开展
近年来,全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宣传周”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深入地开展水法规和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并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使全区人民的水法制观念和节水意识显著增强,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管理,开展节水执法监督检查
按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安排,为推动《水法》和《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的贯彻实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执法检查。为响应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推动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决定,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内蒙古已完成了自查工作。通过执法检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民节水意识逐渐增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水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统一配置
2017中国节水倡议书【一】
全院医务人员、亲爱的病友们:
水是生命的源泉,电是生命的光环。珍惜水源,节约用电,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美德。
当前,天气炎热,我院进入了用电、用水的高峰期。为创建节约型医院,节能降耗,节水节电刻不容缓,为此,医院向全院医务人员郑重发出倡议:
创建节约型医院 争创全国节能降耗示范单位 节水节电从我做起
针对我院用水用电情况,建议大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发扬主人翁精神,厉行节约。
二、白天光线充足时,不开照明灯、走廊灯。注意关闭办公室电源,杜绝长明灯、长流水。
三、病室晚间及时熄灯,只开壁灯和床头灯;做到人走灯熄、人离电停。
四、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五层以下尽量选择步行不乘坐电梯。
五、用水选择合适的流速,用完水后及时关好水龙头;见到滴水的龙头及时拧紧;发现被损坏的水、电设施,及时报修;勇于制止浪费水电行为。
六、全院医务人员自觉做节水节电的表率,强化水电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加强水电设施维护,积极开展节水节电工作。
七、办公室内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在不用的情况下,请关闭电源,以免待机耗电,电脑设定自动关闭时间,离开时即时关闭电脑,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
八、实验室实验结束,请及时关闭实验仪器、设备的电源。
九、合理使用空调,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尽量不使用空调;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设定不高于20℃;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尽量避免室内无人时开机空耗。
医院的同仁们、病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节水节电、安全用电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从我做起,贵在从点滴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珍惜资源,关住点点滴滴,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勤俭节约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积极参与到创建节约型医院活动中来,为医院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7中国节水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为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响应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的号召,特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1、以一水多用和用多少放多少的原则节约用水;
2、用后及时关水,发现有水龙头滴水,及时将它拧紧;
3、全面普及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大力推进用水器具管理,加快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4、洗澡时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即时关水;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冲洗厕所和拖地等;
5、衣物集中洗涤,尽量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以免造成水的大量浪费;
关键词:节水农业;成效;做法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节约用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时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原州区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立足实际、强化措施、注重实效。
1 原州区水资源及节水农业发展概况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30 mm,年蒸发量1 361 mm,全区水资源总量1.206亿m3,可利用总量为0.932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0.41亿m3,可开采水量0.233亿m3。黄河水资源初时水权分配量0.48亿m3,现状0.23亿m3。多年开发建设的农业灌溉工程有水库灌区、井灌区、扬黄灌区、小型扬水灌区和高效节水补灌区。截至2010年底,现状灌溉面积1.72万hm2。“十二五”期间,规划灌溉面积达到2.13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4万hm2。
2 原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我区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稳步提升
原州区干旱少雨,降雨时间、空间分布不平衡,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我区围绕生态节水,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坚持生态、节水、高效的原则,大力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了高产、高效节水作物的种植比例,有力促进了蔬菜、枸杞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2.2 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了我区设施农业向规模化高效益发展
为了增加用水产出效益,我区按照“多采光、少用水、增效益”的原则,在头营、三营、彭堡、中河等乡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拱棚栽培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以精细蔬菜为主,优、新、特、稀蔬菜和果类、花卉、食用菌多样化生产的品种结构。日光温室667 m2平均纯收入达到8 000~15 000元,单位用水产出效益是其它作物收入的7~19倍。通过示范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设施农业向规模化高效益方向发展。目前,全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突破0.66万hm2,年净产值超过12亿元。
2.3 节水型社会建设,促使了我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667 m2节水80~100 m3,小拱棚栽培667 m2节水约60 m3。二是推广节水栽培和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作物垄作栽培、水旱塘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大水漫灌或小畦灌溉为沟灌,灌溉集中、耗水小,667 m2节水20~40 m3,并可减轻作物病害,提高产量。三是大力发展以滴灌为主的微灌节水技术。2008年以来,共发展温棚蔬菜、枸杞、马铃薯滴灌面积1 866.67 hm2,667 m2节水近50 %,有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2.4 提高了库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
近两年,我区以重点解决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入手,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库井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有效提高了库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2010年我区完成清溪沟、潘家庄、雨洛沟等3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毛家沟、青石峡、大马庄、郭庙、崾岘、陈家沟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累计新增库容917万m3,恢复灌溉面积1 766.67万 hm2。
2.5 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了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经济收入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增产效益。我区头营镇马园日光温室园区、三营镇新三营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等通过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运用,日光温室棚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达到3.50万元,增产效益十分明显。二是节水效益。据测算,节水灌溉实施后,我区井灌区每667 m2地年可节水100 m3,引黄、库灌区每667 m2年可节水90 m3。三是节能效益。采用节水灌溉后,水资源利用系数大大提高,引黄、库灌区每667 m2年可节约电费24元。四是保肥保土效益。节水灌溉避免了大水漫灌产业的农田跑水、跑土、跑肥现象,提高了地力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3 主要做法
3.1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
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集雨场、水窖、捞池等小型集雨工程,开展覆盖集雨、雨水集蓄补灌、保墒固土、生物节水、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措施,积极推广深松蓄水保墒等旱作节水技术。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努力缓解旱作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一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在没有水浇地的乡镇,通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减少蒸发量和用水量。二是逐步推广滴灌技术,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乡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通过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群众进行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达到设施农业节水目的。
3.2 全民动员,积极推行生活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