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阅读;问题;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进一步实施,小学的教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也是如此。互动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就是针对目前些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偏弱的问题提出的。在互动式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和思考,鼓励学生掌握课本阅读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语文课外知识的海洋。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习惯不良,那么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过分重视知识的掌握,采取的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很多学生和老师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纯粹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想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解放,学生变成了阅读的机器,教师变成了教书的机器,课堂也缺乏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要动起来,而且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互动式教学的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给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情境方面的设置。比如在讲解课文《动手做做看》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做一样东西,并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给予夸奖,对于做的不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鼓励,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二)丰富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的内容

有句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语文知识包含的面是非常广阔的,因此,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现代很多小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并且喜欢上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比较喜欢浏览新闻,因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社会热点资料,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开展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下来,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在身边。但需要注意的是,互动式教学的讨论重点不能脱离课本内容。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老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可能。以古诗教学为例,虽然内容短小,篇幅较短,但是由于比较精炼,学生很难了解其中的深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比如说教师在教《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一览庐山瀑布的真面目,直观的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之后,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直到将古诗背诵下来。最后再让学生发表下各自的感受,交流相互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创新,注意转变角色,运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银祥.浅谈小学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户利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统一性

语文可以说是百科之母,而小学语文则是奠定百科之母的基础,“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小学语文是各级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做起。” 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的阅读篇目一般都比较浅显,但是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还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光是浏览一遍文章,小学生恐怕还未能理解文章。那么接着要对文章进行一番细究。细究文章,最好是结合问题来“究”文章。所谓细,最好是细致到字、词、句。小学生遇到生字,最好自己动手查字典,这对于他们认识生字、积累字词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如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感能力等,品读文章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品读”文章,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的基础上,只有很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品读文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拓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为小学生日后提高阅读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必须看到,光阅不读或是光读不阅都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阅读、阅读是相辅相成,相统一的。阅读的统一性在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阐释。

一 、知识和能力

小学生要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而在阅读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小学生要边浏览文章时边快速默读。这样既可以训练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有印象,将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小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时进行“活阅(跃)”,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敢于想象,有自己的想法。 “阅”文章要“活”,答案是死的,想法是活的,只要学生言(读)之有理,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师应予以一定的鼓励。教师不是标准答案的复印机,而学生也不是标准答案的记录者,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赞扬的微笑,那么学生就会展现出他们不一样的绚烂风采。

二 、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浏览”和快速“默读”课文;其次,教师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将“细看”与“朗读”紧密结合, 使学生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探究文章,解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品读”和“活跃”,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各抒己见,与文章对话,与同学探讨,充分展现学生自我风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也很单纯。“默读”和“浏览”可以使小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知,激起他们的独特的感受;“细看”与“朗读”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了解文章。当然,前提是小学生要在文章中投入情感;“品读”和“活阅”是一个高境界的阅读水平了,小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或是喜欢,或是疑惑,或是憎恨……小学生还小,还难以辨别什么是“美”,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激励学生寻找美,感受美,追求美。

倘若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只能是被填鸭似的接受知识,学生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没有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解决“阅读”这方面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阅读教学上,与其由教师直接分析文章、推出答案,不如教学生如何自己如何“阅”,如何“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简而言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与“读”相辅相成,“阅”与“读”是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9).

[4]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第3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阅读教学 方法 研究

一、激发阅读的动力,培养阅读的兴趣

我们知道,对于语文阅读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不停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小学生天生爱动、喜欢看动画片和打游戏,我们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在看这些视频的时候跟着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录音,让学生跟着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朗诵等进行有效的阅读练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我告诉他们,书中的知识无穷无尽。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事情都不会长久,并且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于阅读来讲也是一样, 只有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尊重不同释义,力求创新阅读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课的学习,我们的教育还是标准答案式的学习和教学,这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我们经常在小学语文课上听到老师说:“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你们还有不同理解吗?”很多时候,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而同样很多时候,同学们面对老师如此提问绞尽脑汁,却苦无良策。于是我们想问:难道我们非得对文章有不同理解不可?我们说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的过程,既是由“言”到“意”的感觉还原过程,又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从文本获取信息,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我们说文本是“多义的”,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意解构文本,置学习材料的“应有之义”于不顾。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不是贾宝玉,更不可能是葛朗台,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善待文本,尊重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尊重个体生命的阅读。

三、顾全大局,给足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要倡导多元理解,鼓励创意表达,但也要因文而宜,因时而宜。对个性化解读,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和尺度,要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序适度地穿插对文本内容的补充拓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创新思维。但切不可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每时每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展开“无休无止”的拓展,发表“独到高深”的见解。要知道教学时间是个恒数,课堂上能供我们好好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应该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基础,切不可顾此而失彼。

参考文献: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充分调动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学习爱好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专心去认真地学好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处于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有好奇之心,轻易被丰富多彩的新鲜世界所吸引,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

(二)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及启发激励功能。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符合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易于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贴近农村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到教学的内容离自己很近,就来源于农村生活,使他们很容易参与到课堂上来。当农村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爱好时,其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会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留意,使感观更加清楚,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以最佳状态接受教学信息。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未来。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其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下阅读习惯:

(一)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的习惯;(二)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四)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五)乐于阅读的习惯。

农村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利于其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处理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做到精讲多读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都会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把课文真正读懂。在课堂上我摒弃传统的重分析、轻体验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开口读书,在读中品味语文的遣词造句与表情达意的妙处。

四、注重读写结合

写是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中重要一环,至关重要。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积极性、针对性。为此,我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等。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五、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发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于学生的爱好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

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结合生活积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以问题意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目的在于全面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思维。

第5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自主先学、教师点拨是高效阅读教学的前提

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因此,要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还主体地位给学生。

如在某老师在教学第七册《雾凇》一文时,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的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做了一次“小导游”的尝试。第一步为激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要把课文读好,待会儿呀,还会请你们做小导游带全体同学和老师去参观吉林雾凇奇观。第二步自读自悟:做小导游也是件挺不简单的事情,咱们得作好充足的准备――你将介绍哪些内容?又该怎样介绍呢?第三步为合作讨论:为了让我们的小导游更加出色一些,咱们可以在小组中练习练习,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其他同学为他出点子,想想该怎样介绍才是最精彩的!注意你的语气和内容,还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加进去,老师相信每一小组团结起来的智慧是无穷的。第四步为实践“小导游”。学生争先恐后,大胆尝试:

生1:游客们请注意,现在我们已来到了依山傍水的吉林市。瞧!从市内汩汩流过的正是松花江。堤岸边,垂柳成行,青松挺立,看!那缀满枝头的霜花就是驰名中外的吉林雾凇。

生2:南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北有“千树万树梨花开”。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雪样的洁白,银样的剔透,真可谓是琼枝玉树。

生3:看看枝头,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珊瑚,有的像冰川,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

看得出,孩子们已深深地被这一景观所吸引,他们愿意这样轻松地去阅读,这样快乐地去尝试,同时也精彩地感受世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他们宣泄了内心的各种情感。他们爱听、爱看、爱说,从而会转化为学习兴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成为激励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合作学习、师生交流是高效阅读教学的核心

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参与状态,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要与学生保持着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

在执教《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时,在大家能声请并茂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苏格拉底真是大师级的人物,深入浅出!一个麦穗就令他的学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其实呀,是大师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让你挑战他一下,他这堂课就上得这么好吗?学生很是惊讶,继而兴趣十足地谈论起来。

生:为什么偏偏把弟子们引到麦地里,其他地方不行吗?如果是稻穗,可以吗?

师:你有着求异思维,很不简单!

生:古希腊的大学者可以让他的学生自己来找到答案,而不是告诉他。因为自己了解比别人告诉更好。自己探索更有意义!

师:自己探索出来的仿佛是长在心田里的参天大树!

生:苏格拉底虽然很成功,但不是十全十美,他让弟子们找麦穗,有点强人所难。找不到麦穗就到了尽头,苏格拉底就上前告诉他人生的道理,有点展现自己。

生:他的这种做法不怎么恰当,这样踩麦穗,还乱扔,是很浪费的一种行为。

师:好!掌声!挑战权威,要的就是这种勇气。

师总结: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流连往返。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聪明,更有个性,更有创造性,变得比昨天更加复杂,也更加单纯。谢谢大家!师鞠躬,学生响起了热烈掌声。

这段阅读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尽情交流讨论,仔细倾听,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各方面的提高。

三、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是高效阅读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检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去表演。”

我在每次的古诗阅读中,我感觉学生们都兴趣盎然!一次,在读完杜甫的《春雨》后,我试探着对孩子们说:“大自然的景物有很多,能否展开自己的想象,也来作回小诗人呢?”话音刚落,他们便有模有样地作起诗来,那跃跃一试的场面真让人惊叹,当然,老师没有给他们任何的限制。孩子们的诗充满了朝气!有的说雨:注雨连风乱如麻,震醒花儿鱼虫鸟,春雨浇盖树木草,雨过天晴万物新。孩子们的诗充满了稚气!有的说四季景:百花齐放,春,骄阳似火,夏,凉风迎面,秋,寒雪刺骨,冬;香,春天的花,亮,夏天的月,凉,秋天的风,白,冬天的雪。孩子们的诗充满了活力!有的说枫叶:春天冒绿芽,夏天微有红,秋天红似火,冬天不见影。

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这课中,学生质疑:“老师 ,诚实与信任谁重要?”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引导 帮助 总结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仅仅依靠教材、依靠教学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语文教学的完成体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笔者从事教学多年深有体会,得出结论可认为进行“积极引导、热情帮助、总结交流、努力提高”方法中教学。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目前,课外阅读时小学生来说正陷入一种困境,一些家长普遍存在着“只求分数,不重质量,始终围绕试题转”的错误观念,这样则使学生逐渐失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念头也没了。

如何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呢?其作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扩大知识范围,使之眼界开阔,头脑充实,思维灵活,学到写作方法和优美准确的语言。为此教师要做到:(1)要榜样激励。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的关键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2)要名言鞭策。在教室里张贴几条古今名言,如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凯勒的“一切新书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驶向广阔无垠的生活海洋”……等等。既营造出浓浓的香味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指导中要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多样的教材、体裁及风格才能构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的课外阅读世界。消除了学生的不利于课外阅读的不健康心理。总之,教师要不失时机,不放松每一个环节,逐渐引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为下一步课外阅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热情帮助——给学生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几种情况:一是学生不知道从哪种书读起,该读什么书;二是乱读书,见着书就读,但学不到多少知识,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思想情绪,身体健康。三是读了许多名著,眉毛胡子一把抓,收不到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其原因是学生未能学会选择,没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科学阅读方法。现在书刊报纸浩如烟海,在指导中要善这种状况: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

(1)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我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符合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2)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方法的能力。在阅读方法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同时,艺术上将阅读方法进行迁移,多找些与课文类似的佳作,从主题思想,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语言风格诸方面来思考分析,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后弄清楚进行阅读入手。

2.锻炼持之以恒的阅读意志。课外阅读实践关键在于坚持。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锻炼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同时定期开展促读活动,教师从这些方面来帮助指导,使学生阅读有规习循,有矩可蹈,可步入课外阅读健康的轨道。

三、总结交流——高度指导阅读实践

在积极引导、热情帮助下,课外阅读到了一定时期,每个学生都可以初步具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学生有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阅读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想解决这些疑难,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听听别人选择什么书来读,是否一样读的,和自己的阅读比一下,何处可取、何处可学,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教师抓住这个契机,把学生阅读的思路、方法搜集上来,逐个推敲寻找共同点,再结合外地的阅读教书中的经验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制订出适合本班实际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来选择。

四、努力提高——让阅读教学迈上新台阶

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动口。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1、书要让学生去读。纵观小学语文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每课后的思考练习第一题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

2、问题要让学生答。问题难易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是课堂教学中不好处理的一对矛盾。教师应因材而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

3、疑点要让学生问、议。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问题。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良好好问习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的问,都要让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对问题见解的权力。

二、动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只引导学生对“春”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夏、秋、冬”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目的。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景阳冈》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第8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1)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2)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3)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正如教育家张志公所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

二、研究对策

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笔者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1)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第9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策略 经验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语句是文章的基本构成体,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二、培养阅读兴趣,关键是要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阅读教学提效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如果没有了教材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如记叙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方法各不同。即使同一体裁,如写人为主和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像说明文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诗歌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讲授法。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万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3、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要学生欢迎和接受。有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就不必再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只需联系一下学生生活实际即可。反之,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的课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讲授,而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进行教学。

4、权衡自身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朗读功底好的教师,课堂可多用朗读法,善绘画的教师,课堂可适当运用绘画直观法。由此可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