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其一,模仿别人的结果。
在家庭里或亲友当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亲眼看到任性的表现,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于是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比如,许多亲友一起庆祝节日或外出旅游,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为,而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教育他,反而迁就他,满足他的某种要求。这对其他孩子起了一个反面教员的作用。有的是非不明的孩子,遇到适合的机会,就会模仿他的样子。有的成年人也任性,孩子同样会模仿。爸爸、妈妈,任何一方有明显的任,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其二,家长迁就的结果。
有些孩子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迁就的结果。
其三,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的结果。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还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动不动就贬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备,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孩子长大了太任性,一点好处没有。在家里,不听父母长辈的话,我想怎样就怎样;在学校太任性,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怎样使孩子由任性变得不任性呢?分析孩子任性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前述三种原因,第一种如果是父母以外的人的影响,重点在分清是非,让孩子对任性产生一种讨厌的心理,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则应认真反思,坦诚地与孩子交流,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教育孩子不要学。而且请孩子监督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矫正自己的迁就行为。一方面教育孩子认识任性的害处,有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会碰壁,在集体中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影响进步。另一方面,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责任,无原则的迁就是不对的,孩子任性,自己应负主要责任。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克服任性,来个约法三章。比如,父母给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先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有自己的主张,也必须说明理由。如果双方有矛盾,就充分讨论,还可以请其他长辈、老师发表看法。
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家长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同时,坚决改变过于苛求和伤害孩子的行为,要宽严适度,保护孩子的自尊。创造民主气氛,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其实,任性就是不讲理。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突出了讲解的过程,任性就会改变。切记不可以任性对任性。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改变任性的毛病。群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的意愿与大多数人意愿不符,就会被否定。
比如很多家长都反映,刚送孩子进幼儿园那会真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孩子磨磨蹭蹭,哭哭啼啼,家长软哄硬吓,连拽带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仍哭声不止,家长趴在窗外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
那么这事责任在谁呢?大多家长都“矛头向外”,有赖孩子的:“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害怕”……说来说去,就是不想想自己是否有问题。
有一个母亲问我“我发现只要是我送孩子上幼儿园,他的事儿多了!慢慢腾腾不说,还提各种要求,跟我讨价还价,还哭。可是他爸爸送他上幼儿园时,什么事儿都没有,乖乖的就去了,也不哭。您说怪不怪?”
要我说,一点都不怪!因为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都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和总结经验。他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妈妈比爸爸心软,好说话,在妈妈面前一哭就能哭出“效益”来,当然就专门来欺负她了j妈妈觉得怪,就是因为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另一个故事更有意思有一个小女孩在一楼摔了个跟头,一声不响,噔噔噔跑到四楼,看见妈妈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邻居后来问她:“你为什么在一楼不哭,跑到四楼才哭,”孩子回答得妙极了:“一楼没有妈妈,我哭给谁看l”
所以要改变这种情况,责怪孩子、埋怨老师都不对,关键是要改变自己。小鸟总要飞出窝的。孩子如果赖着不出动,家长应该给他传达一个毫不含糊的信息“你赖也没用,哭也没用。这步棋非走不可。’而且事先要做好工作,所有家庭成员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只要其中一位家长动摇,满盘皆输。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交给老师,扭头就走,不要迟疑,更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否则就会“启发”出孩子的眼泪来。听见背后的哭声,不要回头,因为你一回头,孩子会哭得更厉害。哭就让他哭,哭够了他自然不哭了。不要对孩子的哭声那么害怕。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哭,我就受不了。”这说明家长意志不坚强,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责任还是在家长。
送孩子入园是这样,其他方面也同理。别总是一提教育就往孩子身上使劲,有空多反省一下自己的方法对不对,自己的形象还有没有权威。我提醒各位家长注意,现在的孩子对家长的满意率不高。上海浦东三林镇妇联对全镇近千名中小学生进行。母亲素质大调查“,结果31.5%的孩子说自己的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75.8%的孩子认为母亲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表示能接受母亲现行教育方式的孩子仅有3.7%。另外一项全国少工委组织的大型权威调查也印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有90%的孩子反感长辈的教育方式,70%的青少年有逃离家庭的想法……
可见当家长的真的要先好好想想自身的素质问题,不要每天只和孩子较劲。要教育好孩子,先要教育自己,这是学习型家长必须具备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孩子;感恩;教育
我们要感恩,感恩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和祝福;
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希望;
感恩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快乐;
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他们的每一句叮咛、每一次微笑、每一份关爱…
孩子要达到这样的感恩境界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家庭的感恩教育。做为家长首先应该要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而不是过份而无目的的溺爱和纵容自己孩子的各种自私行为。要从生活的细节上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始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必须以自己感恩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孩子,令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中学会感恩。家庭的感恩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我们可以在有意无意中创设感恩的氛围,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我们可以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知道报答,要有情有意,要像乌鸦那样,将来有能力回报他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洒水车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向道路两旁喷洒着清水,我们在这个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这不仅仅好玩,环卫叔叔是在工作,是为社会作奉献,不要埋怨水珠喷溅到自己的裤子上,应该从心里感谢叔叔们的劳动,正是他们,才使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二、在成人的榜样下进行感恩教育
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孩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当您或者您的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请示范表达感激之情;当您为孩子服务时,请告诉他,应该谢谢您;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妈妈上班很累,等她回来,我要给妈妈倒杯水”等等。
三、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
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在家中要寻找机会和孩子互换角色,如让孩子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孩子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四、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施感恩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感恩活动。
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感恩”卡——例如:生日卡、节日卡等,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在生活中力求自强自理,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国外链接
瑞士:带孩子调情两不误
在苏黎世,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夫妇穿着体面协调,满面春风,两人带着两个小孩,一个能走,一个躺在婴儿车里。夫妻两个边带孩子边谈笑调情,他们真的是在调情。多么美妙的画面。瑞士的小孩情绪稳定,看起来也比较幸福。
德国:拥抱妈妈的仪式
德国男人每天进门、出门是会带着孩子一起拥抱妈妈,说一句辛苦了。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氛围始终比教育本身更重要,一个生活在充满关爱环境里的小孩,还担心什么教育,爱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所谓情商,不是教来的,是耳濡目染的。
新西兰:赞美妈妈是必修课
新西兰父亲会在孩子面前经常赞美妈妈:“妈妈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去花园里采一枝花给妈妈戴上”;吃到妈妈弄的蛋饼时,会对孩子说:“妈妈做的菜真好吃,妈妈辛苦了。明天让妈妈多睡一会儿,爸爸带着你做鸡蛋饼,跟妈妈比一比,好不好?”
指责:你的几种“恶劣”态度:
总习惯在孩子面前指责孩子他妈。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女人不擅长理家,叫什么女人?”“总是唠叨,烦不烦?”“汤太咸了,你不知道试啊。”看看小敏他妈,每天都笑眯眯的,你的脾气怎么这么暴?“家里乱成这样”……总之,随时随地的都听到你说孩子他妈一无是处。
这样会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1、妈妈总是做不好事情,妈妈太差劲了。
2、家里总是埋怨声,我尽管把耳朵闭起来,只当没听到。
那么,下一次,你指责孩子不对时,就是一样的效果。他的耳朵已经闭起来了。这是不是太可怕的事?
反对——教育孩子时,你总是站在孩子他妈的对立面。
妈妈让孩子把桌面收拾整齐了在做作业,你在一边插嘴:“先把作业做完了再收拾也来得及的。”妈妈批评孩子不该去买零食,乱花钱,你在一边说:“几块钱的小事,值得这样吗?”孩子他妈批评孩子时,你听着不顺耳,小声在边上“煽风点火”,“有其母必有其子,平时你自己都不注意。”“我说了吧,平时你就不能那么惯着他。”本是针对孩子的事,你转嫁到孩子他妈身上了。这不,一场吵架又开始了,火势大有蔓延之势,你难以想象对方的愤怒。
这种环境下,孩子教育的好吗?
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
1、你们意见不统一,我到底听谁的?下次我是不是还按自己的来?
2、你们吵去吧,关我啥事?
3、你们毫无方法,只是一对失败的父母。
无话可说——你们夫妻关系相当淡漠,你很少有话跟孩子他妈说,一开口说话就是孩子的学习。
你经常在家用鼻音回复孩子他妈,吝啬吐一个字,金口难开。你对待孩子他妈的冷漠态度,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家庭的一点点细枝末节都会影响着他的心身成长。你误以为大多数家庭都是如此,无话可说,无乐趣可言,平淡加平庸,好像两个人除了孩子,就没有任何有趣鲜活的话题,这就是你给孩子的错觉。
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是:
1、原来生活就是这么回事。大人们都好无趣。
2、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阳光。
3、他长大后不会懂得交流和相处。
不体贴——你从来不懂得照顾女人,比如偶尔给她削好苹果递过去,让她早点睡,让孩子给妈妈倒水。你从来都是忽略的。
你认为都是成年人了,谁该照顾谁呢?但这在孩子眼里是不一样的。他看到的画面在他脑子里过滤的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
你温柔的对待孩子他妈,在孩子眼里,女人就给受到呵护的,男人就该关心呵护女人。如果你家是男孩,他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女人;如果你家是女孩,她长大以后有一个温暖的心,知道寻找男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男人用钱和花言巧语骗走。不要认为这不重要,这些太重要了。你的一杯水,一个眼神,一句关心的“怒吼”:“快吃药!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少了你,怎么行?”这样的体贴,家里的气场能不好?孩子能不懂事听话?从小懂得关爱?
学会善待孩子他妈
1、你不经常做饭,但每周至少亲自下厨为妻儿露一手,炒上两三个他们爱吃的菜。请记得给妻子夹菜。
2、记得偶尔在孩子面前拥抱你的爱人,亲密的关系不要怕被孩子看到。中国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压抑,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3、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记得单独沟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大多数美国孩子从两岁起就开始学习用餐礼仪:吃饭细嚼慢咽,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发出声响,也必须跟在座的所有人说声“对不起”。在餐桌上照顾别人的感受,是美国孩子很重要的一课,除了不影响到他人就餐,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因为喜欢某道菜而放肆吃,这是不被允许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和餐后收拾,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让孩子有一种家庭参与感,学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这一点对于中国父母来说会有些不可思议。几乎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明白:“我现在不吃也不要紧,反正家里的厨房二十四小时为我开着,我饿了自然会有人给我东西吃。”
对于美国人来说,餐桌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最温馨的场所。美国父母非常重视与孩子的就餐时光,无论平常百姓还是国家总统,都会把和家人的团聚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中国人的早餐内容丰富,却很少和家人一起享用。我们经常在早餐摊上吃,或者把早餐打包带走。即使在家里吃,也经常是孩子吃饭,妈妈忙着收拾书包。于是,美好的早餐时光就这样被匆忙消耗掉了。美国人的早餐很简单,各种麦片圈圈泡在牛奶里就是一顿。但是,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慢慢享用。尤其是周末的早上,爸爸坐在餐桌旁看报,妈妈给每个人的盘子里放入一个鸡蛋或几片培根,孩子们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上橙汁,这是很常见的场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心、说笑,美好的一天就从那一刻开始。孩子从餐桌上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享受吃饭的乐趣。
我们常说,养育孩子是最考验耐心的一件事。但是,美国人会告诉你,耐心,不是等待的时间,而是等待的状态。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吃饭,面对满桌满地满身的狼藉,他们能心平气和。他们让违反规矩的孩子饿着肚子,面对孩子的哀求,他们不动声色。他们将工作琐事搁置,期待与享受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是一种怎样的淡定与平和?当我们为了工作匆忙奔走,对于孩子的教育无所适从、急于求成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先陪着孩子一起在餐桌旁坐下来呢?
【原载2013年5月(上)《婚
姻与家庭》】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就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们带来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们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
老师与孩子间相处的点点滴滴,不仅包括老师对他们的好,也有一些令他们伤心的语言、动作或行为,这些都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着去观察过,当老师无意中对孩子的回答做了否定的判断:“不对,错了……”时,孩子的脸上会飘过一丝乌云,只因为老师说我做得不对。如果这时老师能和蔼可亲的帮着孩子纠正错误,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次回答还不是太准确,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想得更全面。”同样是对孩子问题的评价,我想,后者的回答一定会让孩子更加充满信心。
也许有人会说,当我们在对孩子发脾气时,内心并不是本意。只因为孩子太调皮了,有时心情不好,难免会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也难免无意中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老师们,不要为自己的过失寻找任何的借口,这些冠冕堂皇的辞藻不是理由。要知道,你的一句无心,会抹杀掉多少孩子的希望和自信。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孩子佩服,从而效仿。
亲爱的园丁们,当我们把爱心泼洒给孩子的时候,会收到从孩子内心传递来的爱:一朵路边的野花儿、一句简短的问候、一个亲吻或是一件小礼物……这都是孩子爱的表达。而那时,你会真正地体会到孩子也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都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是啊,虽然每片绿叶都不同,但它们都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普照。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他们都需要关爱和呵护!
1、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4、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5、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6、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7、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9、谋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对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迁就孩子的胡闹。
1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11、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12、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3、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14、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15、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6、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17、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18、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1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0、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21、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22、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名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23、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24、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5、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26、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7、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28、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9、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30、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31、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32、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3、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34、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35、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6、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37、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38、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39、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40、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41、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42、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43、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44、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45、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46、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8、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49、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50、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51、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52、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53、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54、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55、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5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57、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58、如果孩子的聪明不被学校承认,聪明的孩子就会视为坏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坏孩子往往比较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坏。
59、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0、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6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62、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63、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劳动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负,他猥琐、畏惧,遇到困难完全没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乱和恐惧。
64、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6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6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67、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68、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6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70、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71、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72、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73、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74、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75、孩子摔倒之后,赶紧将孩子扶起来,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76、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77、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7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79、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80、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81、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82、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83、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84、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85、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86、事业型父母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
87、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88、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89、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90、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91、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92、好母亲把儿子当朋友,坏母亲把儿子当情人。
93、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关键词:心理学;暗示战术;超越效应;期望战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01-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教师摆在特殊的位置,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这大计中的主要演员,学生的主演到位,演技超群吸引观众,就是家庭的希望,教育的丰收、国家的繁荣——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给了学生们一份厚礼,做礼物的当然是教师了。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给孩子们的这份厚礼?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厚礼?我认为心理学在教育中的运用很重要!
谈起心理学,有很多教师却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太高深,太难懂了。是啊!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几天就能学会,不是人人都称呼的职业。但是学习心理学也不是没有办法。从你干教育起你已和心理学无法分开,你随时随地都在使用,只是你没有重视而已,那么如何做?第一步从到教室开始,学会观察,细心观察,学生的语言、行动、眼神、姿势等通过外表的观察,能洞察本质。这样,了解掌握学生更有利于教育学生,使教育中的批评更有艺术性,更有利于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不再是负担而是礼物。让孩子们在爱的教育下更有自信,心理学中常见的教育有以下几点:
一、暗示战术:“小人物”也有大自尊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体现在身体上和智力上,而是还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教师尊重学生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要想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用命令和训斥的口吻和他们说话,对学生采取冷漠和粗暴的方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浇花浇根,交人交心”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尊重学生,小事会变大事,带来几方面不必要的烦恼,所以在和学生沟通时,巧妙的表达,效果会更好。
二、超限效应: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烦或“逆返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教育中经常发生。例如:当孩子做错题或回答不上来,老师会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地做出同样的批评,谩骂,体罚来纠错,使了孩子内疚,不安。最后反感、讨厌形成反抗心理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创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注重“度”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的超限效应;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应当简单地重复,哆嗦,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换个口气,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少。
三、期望战术:像海鸥一样
有个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他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但是考试时,同桌很轻易地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到了家,他困惑地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很认真地听课,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比他差?”
妈妈明白,儿子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但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
又一次考试,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孩子又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妈妈没有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别人聪明,因为她知道,这不是儿子想要的答案。妈妈也不想说些话来应付孩子。比如:你太贪玩了,你还不够勤奋……
因为妈妈知道孩子一直都在努力,所以妈妈决心为儿子找到一个答案。
为了鼓励儿子进步,妈妈带儿子看了大海,在海滩上海边停满了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是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同样,真正能够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是天资聪明的孩子,而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孩子,即使天资不好,因为努力也一定能获得成功。现在孩子已不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通过努力他以为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我们当教师的面对无数的孩子,他们智力不一,高低不平,我们不能光对有天赋的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就是对那些没有天赋甚至愚笨的孩子也不要丧失信心,也要给以良好的期望,赞赏孩子。使孩子感到老师的期望,自己的存在。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把自己潜在的天赋变为现实的才能。
孝顺、关心,这些都是建立在情感上的。只有让孩子对父母有真情实感,孩子的心头才能时常挂念父母,心疼父母。人的感情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进行情感教育。
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最主要的办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培训,做到日久生情。父母要与孩子在一起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融入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做孩子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关心孩子的成长,通过点点滴滴的关爱活动,温暖孩子的心灵。在吃喝拉撒上,多照顾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
对孩子进行感情教育,需要带孩子多走亲戚。家族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种浓厚的血浓于水的关系,经常带孩子走亲戚,通过叔伯婶姨、堂兄表妹的关心,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孤单无助的情感,使孩子融入大家庭生活当中,让家族的爱滋润心田。
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里有老人,父母要做孝顺老人的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把好吃的让给老人,把新衣服送给老人。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在帮助老人洗澡、扶老人走路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帮助扶一扶。使孩子不仅知道要尊重老人、照顾老人,而且知道怎么去照顾老人,学会关心老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经过多次参与帮助老人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不嫌脏不嫌臭的良好品格。每当老人生病,父母扶老人起床喂药时,可以叫孩子在一旁帮忙拿水杯,或者递药品等,让孩子耳濡目染看到父母照顾老人。
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要指导孩子参加一些献爱心活动。学校里、社区里,常有一些人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如果学校、团委、政府等倡导捐款的,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捐款,1元、5元、10元,钱可以不多,只要有心意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如果需要做一些义务活动的,比如义务大扫除、做义工等,家长要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孩子的情感才能从对家人的爱,提升到对社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