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

第1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商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还要学生能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为了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结合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实践教学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目前,很多实践实验教学课,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老师讲授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多授课教师自身由于没有实践的经历,很难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因而学生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论课程老师都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经历,因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更多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考虑到所讲授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课老师也没有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要把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比较差。近年来,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比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

1.3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而很多本科院校历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的设备陈旧,实验实训软件较少,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1.4校外实践基地空有其名,学生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缺乏。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希望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上,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践,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础技能、商务技能、网站建设技能、网络营销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和网络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的递进式不间断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期,邀请电商企业代表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刚进校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商务,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学期,学完《电子商务概论》后,与之配套的安排电子商务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计算机基础实践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文案的编辑技能。第三学期,除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还安排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为后续网站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VB语言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抽取部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的规范性。第四学期,数据库与动态网站开发,使学生具备一套网站开发和设计的完备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未来就业能力。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站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站开发能力。第五学期,网络营销实践与美工平面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各项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期末分批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或《美工及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第六学期,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毕业生认为数据分析对工作帮助以及未来的提升帮助很大,开设SPSS数据统计分析将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移动商务实践课程将使学生跟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实训与网商创业实训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校企联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仿真和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八学期,定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定岗实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使得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确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明确,要在对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及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实践课程。

3.2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提升。

3.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学院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购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模拟实践环境。

3.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学校和企业要改变观念,校外实践基地是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外实践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细,让学生真正的在岗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3.5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第2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企业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5个问题。问题1的设置用于统计被调查的用人单位的数量。问题2的设置用于调查社会需求。问题3、4的设置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问题5的设置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课程建设的建议。本问卷的设计重在调查企业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及对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数据分析

1.在校生问卷的数据分析

作者调研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的在校生。发出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7份,有效问卷522份,无效问卷65份。(1)课程设置问题2用来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本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笼统,没有细化岗位需求并形成模块纳入教学体系。(2)课程需求问题3用来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方式,本题是单选题。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对课程实训还不够重视。问题4用于调查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需求,本题是主观题,522人都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现场实景模拟。问题6用来调查学生渴望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学生渴望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3)对课程设置的评价问题5用来调查学生从课程教学中获得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由此可见,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但在商务实操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问题7用来调查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问题8用来调查从自身的认识出发,学生期待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本题是主观描述题,被调查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①按照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②强化实训环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③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系统化的商务知识;④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为实训教师,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企业问卷的数据分析

作者调查了山西冠科伟业贸易有限公司、山西龙呈工艺绣品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进出口公司山西分公司、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宝郎贸易有限公司等26家外贸企业和公司。发出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81份,无效问卷8份。(1)社会需求问题2用于调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具体工作。本题是多选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工作种类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商务文书及函电写作、商务文稿翻译、商务客户接待、商务谈判、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与报关、办理进出口手续、商务单证的缮制与审核、签订合同、银行交单议付、订单的分析和落实。(2)能力要求问题3用于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本题是多选题,从问卷的汇总结果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包括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进出口贸易流程操作能力、客户联系、接洽、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各种商务表格、合同、单据、证书、文件处理能力、产品、服务运作及订单落实处理能力、进出口货物报检、报验和报关操作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获取新知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问题4用于调查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需要提高的能力。本题是主观描述题,根据问卷的汇总结果,用人单位认为在校生需要提高以下能力:进出口贸易流程操作能力、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心及细致和耐心的好习惯。(3)对课程设置的评价问题5用于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本题是主观描述题,根据问卷的汇总结果,用人单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①课程设置要灵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骨干为学生授课;③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④加强课程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⑤将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结论分析

1.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有其发展的优势。首先,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公共基础课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及就业指导。专业课涵盖了商务流程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和提高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表明目前德育已充分渗透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学校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及怎样灵活处理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第3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英语;闯关模式;数据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把互联网平台、云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行业结合,或许可以在教育领域里创造一种新生态。[1]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职业教育手段多样,学习途径也可以变得简单方便。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除此外,利用平台反馈的各种数据,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因地制宜规划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进度等。另一方面,基于闯关模式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也在逐渐走入中职院校的教学课堂。由于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师生课堂互动少,学生缺乏学习成就感,厌学情绪强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闯关模式教学正是利用中职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在模拟闯关游戏的情境下,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游戏式英语教学。[2]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达到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闯关模式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果的数据分析功能也尤为重要,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教学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文章通过研究闯关模式的教学意义、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数据分析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应用,可为现阶段基于闯关模式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方法,具有中职英语教学借鉴价值。

二、闯关模式在中职英语的应用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教育,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时拥有一技之长,而不仅仅是一纸证书。大部分传统课堂教学有师资、授课时间和地点的要求,由于课时和课外精力有限,教师往往以急于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采取“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彼此能力不一,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及进步空间不了解,“教师灌输,学生厌学”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敢于表达是学好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乐于用英语进行互动。使学生于交流表达互动中,逐步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等。闯关模式是基于游戏设置,通过合理设计“游戏关卡”来逐层加深知识的难易程度,整个闯关游戏所有的关卡设置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又包含具体应用的实操技能训练环节,形式多样。闯关模式的实质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成功闯关后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与动力,从而爱上学习英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闯关模式设置时一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并且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各种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情。

(一)闯关模式在中职英语学习中的设置

闯关模式按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成不同等级的关卡,以移动终端的网络平台为支撑,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闯关。闯关模式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英语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所以,游戏是手段,不能只注重学习过程,而忽视教学成果。学生要想闯关成功,就必须要掌握融入到闯关游戏中的各种英语知识和相关表达。闯关模式教学内容的设定是核心工作,是教师应“三思而后行”的任务。教师应依据教学任务,首先将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按照教学流程(单词-语句-阅读)或者所学内容的难以程度进行梯度划分,将梯度设置成“关口”。[4]在每一次闯关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中布置的闯关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建立所谓的“闯关须知”,学生要想闯关成功,必须先学会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开始闯关后,可将闯关任务分解,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闯关。教师可以将全部的学习任务放入“通关锦囊”中,供闯关失败的学生参考,为下一次闯关做储备。在闯关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答题速度,思考时间,正确率,易错选项等数据,及时对学生的闯关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学生学情,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步伐。教师在考核评价完成后应将闯关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在收到教师根据数据发表的相关评价后及时进行学结,为以后的闯关打好基础。下面以“MyInterest”主题教学任务为例,按照上述流程教师可将该主题分解成“兴趣词汇”“兴趣对话”“兴趣展示与比拼”等几个游戏环节,按照对应内容依次设立成“基础词汇关”“提升句型关”“终极表达关”“兴趣展示关”等难度不一的关卡,再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将和MyInterest有关的词汇、句型和片段阅读放入“闯关须知”中,让学生进行闯关前预习,以便于他们掌握通关的基本技能,降低闯关难度。闯关过程中,教师也可结合学生闯关的情况,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随时记录,以便后期问题的讲解。任务结束后,将教学大纲中的主题相关课程讲解放在“通关锦囊”中,帮助学生学结。

(二)闯关模式教学设置的注意事项

首先,闯关设置的教学内容应遵循教学大纲规定。按照大纲规定的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并且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闯关任务的设置应将教学目标自然地融入关卡中,紧密结合实训课程的能力目标,注意关卡中知识的环环相扣,知识点的引入要全面且不超纲。其次,教师要明确设置的关卡难度,根据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闯关所需掌握的知识也应按逐级增加的原则设置,这样学生才会有闯关的成就感,有继续闯关的勇气,在逐级过关后积累知识。[5]例如闯关时设为一颗星难度、两颗星难度、三颗星难度等类推。每一次闯关都要明确必备知识,时间限制和过关要求等等。以上文提到的“MyInterest”话题为例,具体任务分解可参照一下表格: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完成任务后的困惑、感想及感悟等,同要求掌握的词汇和句型一并放到“通关锦囊”中,作为闯关失败重新闯关或者后面闯关同学的闯关指南。最后,闯关设置任务切勿本末倒置。闯关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闯关不是目的,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技能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闯关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闯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情况、能力表现等进行客观、真实地评价。利用平台数据的反馈建立相应的学生测评报告,将实训成绩纳入学生期中期末的总成绩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曾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和中职英语闯关模式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别是笔者所在的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60份问卷,回收率100%。虽然该调查具有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比情况。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闯关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并且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闯关模式教学中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互联网带动了云数据的发展,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用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预测。在中职英语的闯关模式教学中,教师除了设置闯关教学内容外,还要重视平台反馈的数据,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数据中采集学生学情等信息。利用闯关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验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闯关模式的平台可以设置诸多数据,仍以上文提到的“MyInterest”学习主题的第一关基础词汇关为例,可以根据单词的闯关测试设置拼写速度、反应时间、正确率、历史错误率等数据。学生每闯过一关,教师就可以在后台收集相应的数据,收集所有学生的数据后,进行分析,为每一学生建立测评报告。通过测评报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结合线下教学,帮助学生补短板,提高整体英语学习水平。除了学生的个人测评报告,教师还应建立闯关模式教学任务的整体测评报告。例如:对于错误率较高的单个知识点找到学生犯错的共性,利用线下教学面授优势,为学生细心巧妙讲解,突破重点难点。同时教师利用闯关模式平台数据可以直击学生学习难点,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数据结果提高备课速度,不断优化设定的教学内容。总之,应用闯关模式等其他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型教学手段,改革传统中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可不断提升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通过平台中的数据反馈与分析还可以大大提升中职英语的教学成果,可实现为企业输送优秀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聪.基于“互联网+”积件式资源建设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6(32).

[2]王彩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教育(文摘版),2016(2).

[3]曾丽婷.闯关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

[4]陈寅,张玉珊.互联网+环境下英语教育改革与创新思考:兼评《英语语言教学改革与创新二互联网+教育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第4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调研数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培养模式

0引言

目前在大数据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环境下,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人才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市场调研是构建高效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解决专业的岗位定向问题[1]。调研旨在依托行业企业需求数据,校企共同探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结构,就业情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质人才是专业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专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2]。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科学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1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调研需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掌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职业发展情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⑴调研对象:近三年接收我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珠江三角洲范围内的65家企业。学校派出了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校毕业生进行座谈、讨论,参观企业现状,现场提问并发放调研问卷。此次调研中,共发出65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2%(以下数据分析限于有效问卷)。⑵调研目的:了解企业对信息与网络专业的需求数量、品学要求、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摸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论,为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础。⑶调研结论:我们在企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表中,列出了未来三年企业需要招聘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应届生毕业酬薪水平等,以下数据表示选择该选项的企业家数。未来三年主要招聘职业岗位:①网络运维52家;②系统集成44家;③售后服务24家;④售前技术支持20家;⑤信息安全8家;⑥项目管理8家;⑦云计算4家。网络运维,系统集成工作岗位未来三年需求旺盛,可作为本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售前和售后技术工程师也有一定的需求,其他需求相对较少的职位可作为未来继续跟踪调研方向来研究。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①2000元以下4家;②3000-4000元40家;③4000-5000元12家;④5000元以上4家。薪酬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给出的待遇在3000-4000元之间,作为应届大专毕业生,这个待遇算是比较合理的,与其他行业比较而言算是好的待遇,也说明网络专业毕业生是目前市场需要且相对紧俏的。胜任上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①操作系统60家;②硬件维修38家;③程序设计48家;④平面设计2家;⑤数据库59家;⑥网页设计51家;⑦电子商务8家;⑧网络协议48家;⑨网络互联60家;⑩网络安全44家;11网络管理60家;12网络优化48家;13专业英文6家;14云计算18家;15办公软件60家。如图1所示。以上知识点除平面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低于10家,别的都高于40家。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上述15个知识点,通过这次调研后平面设计方面课程将取消,电子商务,专业英文等知识将适当减少课时量,适当增加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数据库等课程学时。对于企业提出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系统知识等,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①网络联接配置60家;②撰写工程方案42家;③综合布线施工56家;④网络故障处理58家;⑤网络优化工作44家;⑥网络平台推广12家;⑦网站开发42家;⑧项目管理16家;⑨网络共享及安全55家。如图2所示。企业要求人才有比较强的技能在40家以上。对于企业提出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果合适将放入明年调研的知识点。小结: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主要技术技能的培养。

2基于企业调研数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总结出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页设计四大职业岗位群。在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有的的基础上,从确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基于企业调研数据的课程体系的构建。⑴确定职业岗位计算机网络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为导向,本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定位在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低职位。与此同时,专业还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创新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争取获得CCIE、HCIE等高级乃至国际顶级IT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因此获得高级职位。⑵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典型工作过程是指职业活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工作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最主要的本质特征工作过程,而且反映该职业典型工作内容,应包括完成至少一项工作任务计划,以及实施和评估等完整工作过程。对该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本研究通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常用网络设备安装和配置等12个典型工作过程。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高职教育课程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有其独特的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键[4]。高职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把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再根据学习领域为主题的学习单元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为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来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习领域的设置原则是: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学习领域要遵循职业的成长规律排序;学习领域组成生产经营过程。⑷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彰显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围绕建网、管网、用网来设置课程。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也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其实质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5]。在管网、用网模块中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应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等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及应用基本理论,具有比较强的网络操作技能,具有网络安全分析与实施等能力。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体系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内容,并为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理论基础[6]。坚持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基于职业岗位的理念,由职业岗位对网络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来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架构构建如图3所示。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网络工程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集成综合实训网络技术工程师实践项目体基础技能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服务器技术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静态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动态网页技术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站设计网络管理与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综合实训网站综合项目实训图3课程体系构建架构

3结束语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解决高职网络专业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能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较易获得好的教学效益。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问题,我们所获得数据仅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60家接收我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企业,这些数据未能反映更广泛区域的需求。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获取研究珠江三角洲更多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以及跨区域、跨国界的企业人才需求数据,为培养符合悉尼协议按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做好准备。

作者:吴国立 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ference):

[1]王玉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信息化建设,2015.204(12):203

[2]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56(2):139

[3]苗晓锋.“校企共建,岗位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2):35

[4]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93(1):119-120

第5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汽车维修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训能够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系统的维修技能,从而学会社会需求型技能人才所需知识。但是从许多技工院校来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训教学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改革汽车维修实训教学是现实所需。

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现状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的内容单一

事实上,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要满足社会所需的中高级人才。但是从传统实训教学来看,过于重视理论。一些教学内容和社会所需脱节。例如在电控发动机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大纲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发动机的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检测及故障的方法。虽然这些实训比较重要,但是对于汽车维修而言原车电路比实训内容更隐蔽、更复杂,实训教学中无法充分得到体现。而且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甚至比较滞后,与实际工作电路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指导教师提前装好了实训台架,对汽车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分解,学生只需按照班级进行实训,而教师现场进行简单讲解。之后教师操作学生在旁边或次要参与,然后结合实训的数据完成实训报告。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仅仅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根本就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训过程中。所以,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根本不了解整个实训检测,也无法掌握传感器的波形以及数据采集,而且实训报告中也存在许多错误。

3.考评方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实训教学都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个补充,评定成绩基本上都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而且一些学校的实训环节成绩占据比率不大,甚至还有10%,缺乏独立考核模式。同时评定实训成绩大多是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定,评价成绩唯一依据即为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几乎是大同小异,自然实训报告也相差不大。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上也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反而对实训教学缺乏积极性。自然也就不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三、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之改革

从实训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结合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实训教学建议。

1.实训教学内容多样化

技工院校要教学环节要从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思想入手,从传统实训教学的内容上开拓更多途径。

首先实训教学内容和实际维修任务相结合;实训教学需要依据维修企业生产实况,设计出实训项目及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还能够让教学更为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且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先进行与实践开放性,应该聘请维修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出任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参与到企业生产,施行顶岗实践。

其次推行多类职业资格证培训;技工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就应该把职业资格考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毕业前就要完成岗前培训,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上岗。让学生多获取和汽车维修相关的技术等级或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的竞争力。

2. 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中存在各种弊端;自始至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就必须要改善这种教学方式弊端,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全过程,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要角色。教师充当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

首先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模式;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与手段,因此就要以汽车维修实训的集体建设作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推行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

其次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一旦为学生知识结构建立了基础平台之后,就应该开办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让学生既有专业特长,还能够了解各课程之间的融合。

3.考评方法多样化

检查教学效果、衡量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教学质量最有效方式就是考评。为了比避免传统考评的弊端,就要在考核成绩中全面体现全程实训的表现情况。即由参与表现,实践能力及提交实训任务书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首先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以及完成情况,以及制定维修方案、实施任务以及研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其次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数据分析以及答辩等各个方面实践能力。

最后提交资料;考核学生各个阶段提交资料,提交实训报告及研讨总结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这几个方面的评定标准为:参与表现*40%+实践能力*40%+提交资料*20%=实训成绩

第6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1.1教学内容设计对于教师而言,根据大纲设计详细的理论教案。理论课教案设计的中心就是在大纲中列明的每节课授课主题的指导下,详细阐述如何讲授这个主题。以短期偿债能力为例。教师将安排2个课时讲授该主题,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类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能力,为此在内容安排上,除了介绍短期偿债指标与分析方法外,尽可能地安排各种各样的企业与行业分析案例,选择的企业范围广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比如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劳动密集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能够深刻体会到企业的企业短期偿债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规模、发展阶段、经营特点、业务范围、行业特点、政策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学习短期偿债能力时,不能片面介绍指标与方法,对每一个问题的介绍都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且最好选择短期偿债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企业案例,最大程度给学生提供分析的空间。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论课教案的基础上,学生选择合适的案例,对某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要求对比分析机械类上市公司近3年盈利能力差异并给出解释,学生据此搜集有关信息,利用分析工具Excel,采用所学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得出不同机械类上市公司盈利差异的原因,提出一定的改进方法。由于机械类上市公司很多,考虑到地区、规模等因素,可要求学生尽可能选取可比性强的两三家对比,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公司,即使选取相同公司,考虑问题也存在差异,最后学生的实验结论基本不会出现雷同。

1.2课堂设计对于老师而言,首先必须用多媒体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时间安排要合理,以一次课中的2小节共90分钟来计算,首先拿出40分钟时间用于财务分析理论、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讲授(简单介绍,下面再结合案例),剩下的50分钟时间分别就不同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对于学生而言,为了便于分析与讨论,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8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一人负责搜集资料,一人负责数据整理,其他学生负责财务数据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辅助他人工作,并由组长(可以轮流担任)代表本组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发言学生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提纲作出适当点评,并进行归纳总结。

1.3课外作业设计财务分析的课外作业包括:①理论课堂布置的课后案例。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授课的重点与难度,最重要且难度较大的案例尽量课堂上分析完成,拓宽知识面的案例留到课后。由于学生自觉性存在差异,在下次课前交上来。为了避免小组间互相抄袭,有雷同者成员作业分为0分。②课后思考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讲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般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拓展,主要是为学习能力强,兴趣浓,或欲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准备的,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完成,这对学生以后撰写专业论文有很大帮助。

2考核方式

2.1关于成绩结构

(1)期末总评=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20%)+专业实训(30%)。

(2)平时成绩=考勤(30%)+课堂笔记、课堂练习、作业(40%)+课堂提问、课堂状态(30%)。

(3)专业实训=PPT质量(50%)+小组成员表现(20%)+阐述能力(20%)+提问能力(10%)。

2.2关于专业实训

(1)班级小组的PPT内容丰富、态度认真者90分以上;若案例直接在网上抄袭则直接为0分。

(2)在组长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合适的问题者奖励5分。

第7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理论学习内容 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 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 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 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 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 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 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 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 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 配分 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 调查的目的明确 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 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 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 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 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 10

实训表现 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 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415)

第8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需求 优势互补 共赢 校企合作 实习实训基地

一、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需求

需求是人类社会谋求利益的“引擎”,校企双方能否从对方处获得需求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校企双方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就必须搞清楚对方有哪些需求。

(1)职业院校需求情况调研方法与数据。征求教育专家意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教育规律,为了不失一般性,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被调查对象,然后设计问卷调查表。表格中对各项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写;无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写;对于未收回的调查表,按无需求处理。将所有项目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

(2)高职院校对企业需求调研数据分析与结论。调查表1发出后,全部收回,调查有效率为100%,说明本调查表有效可靠。下面对各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学校均需要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够熟悉,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二是实习实训基地方面。从表1可知,职业院校对企业在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方面的需求为100%,表示所有学校都迫切希望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职业院校无法添置这些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因此他们均希望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来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

三是兼职教师方面。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对电子产品制造设备最熟悉,对电子产品制造要求也最清楚。因此,高职院校希望聘请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作为实践教学指导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指导学生操作生产设备。这一点,表1的数据得到了充分证明。

四是教材开发方面。表1的数据表明,各高职院校均希望与企业合作合编校企教材。这与当前的教材编写现状,以及职业教育的要求有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数是自己编写的,校企合编教材很少,由高职院校单独编写出来的教材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使教材内容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期望与企业一起开发教材。

五是师资培训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需求率为90%,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需求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5%,这表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渴望企业帮助培训师资。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有相当大一部分专业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企业生产经历,或企业生产经历较短,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原来具有生产技术技能的教师,其技术技能很快就被老化。因此,高职院校都希望聘请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培训或提高教师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技能,也希望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电子产品研发工作来提高与锻炼自己的科技研发能力。对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因师资力量较强,所以对企业培训需求稍低,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对企业培训需求强烈。

六是知识产权物化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有了研发成果,他们希望借助企业这一平台将其物化,实现校企共赢。

七是学生就业方面。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希望企业能为学生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且待遇优良的对口专业就业。但总的就业岗位需求并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强烈,原因是现在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非常多,用工需求量大,学生不难找到工作。另外,还有许多非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因此职业院校并不担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示范性职业院校毕业生,其技术技能水平比较高,社会能力也比较强,学生毕业后自己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并不十分依赖学校安排就业,因此他们只是希望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的就业岗位,而对普工劳动密集型岗位并没有多过的需求。非示范性职业院校在希望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总之,所有的学校都希望学生能学有所用,高质量就业。

2、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

(1)企业需求情况调研方法与数据。为了保证调研信息全面准确,本课题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企业专家咨询法,按照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典型工作事务和完成这些事务需要的支撑要素设计调研栏目,栏目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和产品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栏目内容调研。为了不失一般性,被调研的企业有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调研情况如表2、表3所示。表格中对各项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写;无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写;对于未收回的调查表,按无需求处理。将所有项目数据汇总,如表2、表3所示。

(2)企业对职业院校需求数据分析与结论。以下根据调研情况表2、表3对各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是企业管理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类所有制企业均需要高职院校给予管理支持,总体需求一般。他们主要需求的是管理人才,而对管理理论需求比较低。从表3可以看出,大、中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欲望较强烈,小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欲望偏低。这是因为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需要较多的是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面向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另外,他们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职管理人员,对高层管理人员无需求。对于小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因员工较少,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不大。在管理理论支持方面,大型企业需求少,中、小型企业需求多,这是因为大型企业管理比较完善,管理理论与经验比较丰富,而中、小型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比较欠缺。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管理理论需求也较少,这也是因为他们管理理论与经验比较丰富。

二是产品研发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大,私营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很大。从表3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大型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大,中、小型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较大,尤其是小型企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因自身研发能力较强或有新产品生产引进渠道,因此这类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强;另一方面,企业对职业院校不太了解,他们认为职业院校研发水平较低。其实,现在的职业院校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有许多研发成果需要物化。课题小组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职业院校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产品研发前的信息搜索、研发过程中的理论支持以及知识产权的授权。

三是产品制造方面。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的企业均需要高职院校为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需要大量高素质、能吃苦耐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四是市场营销方面。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企业对高职院校有市场营销需求。从表3还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很强烈。这是因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需要职业院校为其进行市场策划,为其培养营销人才。

五是产品售后服务方面。从表2和表3可知,企业对职业院校在产品售后服务方面需求欲望很强。这是因为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已经发展成用户导向型生产。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由于科技含量较高,普通用户在使用、维修维护方面需要企业提供售后服务,而这些售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高职院校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人才培养支持、学生就业支持和知识产权物化支持,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支持、员工培训支持、信息资源支持、知识与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物化支持和市场策划支持。由于校企双方都有需求,因此校企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需求,按照优势互补与共赢的原则,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二、校企合作优势分析

校企双方都想从对方获得需求,那么,校企双方又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呢?这就要分析他们双方各自存在哪些优势,分析这些优势能否为对方服务,以便他们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1、职业院校的优势与服务能力

(1)人力资源丰富。企业的用工主要来自社会劳动力市场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尽管社会劳动力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但这种劳动力市场所提供的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来说,这些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技术技能不符合要求。而职业院校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是针对电子企业需求而培养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才是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源。职业院校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外,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其纽带优势,通过校友会等形式将往届毕业生组织起来为企业服务,比如,电子产品市场信息调查。

(2)员工培训优势明显。职业院校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不管是新员工岗前理论培训,还是老员工在新产品制造前的理论培训,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员工理论知识培训方面,其培养人才的能力远超过企业培训人员对员工培训的能力。如果他们一旦掌握了企业的技术技能,有了企业的实践能力,会利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员工很快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提前创造利润。

(3)知识产权丰富,产品研发能力较强。职业院校有科教机构,科研人才聚集,产生了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知识产权需要物化,这正好弥补了企业因人员有限,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但研发周期长,甚至还愁于新产品开发的短板。另外,职业院校教师团队理论知识厚实,可以作为企业的兼职研发人员,为企业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职业院校之间也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更为强有力的研发支持。

2、企业的优势与服务能力

(1)企业生产设备齐全,生产技术和工艺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具,将其先进技术技能移植于学校,可强化人才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可以利用企业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实现学生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2)企业有高超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的专家和能手的技术技能水平远超过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让这些专家和能手作为职业院校的实践兼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技能,使其更容易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3)企业有培养科技人才的环境。企业科研器材丰富先进,财力充足。其知识与技术技能用于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其实用的科研工作更能培养研发人员的市场观,有利于科研人才的成长。企业可以利用其研发环境优势,引进学校参与其研发工作,不但可以获得理论研发支持,节省研发时间,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研发社会服务能力。

三、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以共赢为基础,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以上分析了校企双方的需求,作为迫切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一方――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服务,争取与企业一起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1、以自己的优势,换取对方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职业院校的优势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也需要职业院校的帮助,有些需求甚至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支持,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需求欲望,以自己的优势,换取企业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利用优势互补,调动企业积极性,与自己一起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2、利用共同的期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1)利用校企双方人才质量期望的一致性,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使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双方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一致,而实习实训基地是培训学生技术技能的有效载体,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出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正好可以满足企业希望获得有工作经验员工的期望,从而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利用共同的期望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2)利用经济利益的一致性,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可以利用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期间廉价的劳动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学到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企业与学生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利用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注:课题项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课题“职业院校‘校中企”、‘企中校’电子产品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G2013C06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国华、唐志贤: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资源依赖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

[2] 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3] 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蒋春茂、吴植、桂文龙、陈小权: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

[4] 游贵巧: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院校的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 李少辉、焦授青:企业资源需求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关系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6] 陈丽榕:校企合作的各方需求动因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

[7] 孙妍丽、沈亚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

[8] 张西江: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0).

第9篇: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声乐教学;音准控制

数字化技术介入声乐首先解决了声乐教学中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不一致的情况。人们感知自身声音大体分为3个类型:外传导听觉,内传导听觉,内、外传导复合听觉[1]。歌唱者听到的自己演唱的声音和老师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疑惑。在普通教学中,通常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对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但学生一脸茫然,并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老师指出的不对,而是学生由于自己听觉的偏差导致没有领悟老师所说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会出现教学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等现象。

一、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介入声乐首先解决了声乐教学中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不一致的情况。人们感知自身声音的方式大体分为三个类型,外传导听觉、内传导听觉、内外传导复合听觉。歌唱者听到的自己演唱的声音和老师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疑惑。在普通的教学中通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但学生一脸茫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老师指出的不对,而是学生由于听觉的问题导致没有领悟老师所说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会出现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等现象。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录音技术和后期分析处理来记录声乐演唱,目的在于帮助声乐学习者认识自己的演唱状态,建立良好的发声听觉习惯,了解自身声音特点,对音准、节奏、情感进行客观技术性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有效提升声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实验比对。例如,在本课题研究的阶段中,参加对比演唱学生录音中,由于学生演唱能力的局限,歌唱的肌肉和气息支撑比较弱,在歌曲演唱的录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音准、节奏方面的偏差。我们通过重复播放录好的音频片段,指出其中的音准问题以及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让演员们清晰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在下一遍录制中注意及时更正。在这次录制中,我们邀约参与课题的徐老师的学生演唱音乐剧唱段《天边外》进行录制,在录制过程中,不断通过录音和对比聆听去调整学生状态,在状态较好的时候开始录制。但在音准方面还有诸多明显偏低的状况。这时候聆听录制后的音频,学生自己很快就听到了自己在声乐技术、音准、情感表达中的缺点。随后,对该片段进行音准修正后,学生更加明白了正确音准的听感,再次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技术的调整,二次录制音准明显好了很多。在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老师对角色唱段的讲解、通过对原唱音频进行对比聆听,以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让学生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对比大师的演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以及课后练习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下一个阶段学习的目标方向。数字化技术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极大改善了声乐教学的教与学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进步程度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际教学录制我们总结出,适当的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引用能解决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一步一步扎实地提升自我技能。最后,通过一个完整声乐作品的录制,能客观记录这一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变化的轨迹,和第一次录音的数据进行比对更能看出学生的提升幅度。该课题的思路并非颠覆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方法,而是引入数字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的帮助作用,在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通常都要指导学生进行练声训练,这是指导学生把握歌唱状态的有效手段。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录制学生在进入状态前后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波形对比,鼓励学生积极分析造成波形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这就如同在医疗体系中,传统的医疗手段对疾病也可以进行诊疗。但是,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后,可以快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数字化技术介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帮助声乐教学更有效率,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使学生客观听觉得到快速提高。

二、数字化技术在国外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声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在多个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了解了欧洲、美国和韩国的音乐院校的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在访问中了解到,近年来韩国的声乐专业数字化录音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美声教学、音乐剧教学,特别是流行演唱。由于韩国录音技术非常发达,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录音棚中会参与大量的录音实践,通过录音后对学生演唱状态的分析帮助学生客观的对自己有一个认知,同时也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录音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提交。通过郑玉萧同学跟她留美的韩国的声乐教师交谈了解到,美国以伯克利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学校大量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所以韩国的教师将这样的教学习惯和风格带回了韩国普及和推广,使得声乐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关于欧洲音乐学院我访问了在德国定居的中国音乐人梁金女士,她了解到在法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声学系和德国汉堡音乐学院音乐系中,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虽然德国的录音技术起步较早,但在艺术学院中,一直以独立专业存在,没有实现跨专业的融合教学与发展,她本人也和德国从事录音的朋友聊了之后,都认为很遗憾,在欧洲其实更应该像美国和韩国那样,应该普及数字化音频技术在声乐学习中的使用。由于韩国的艺术院校对于数字化录音技术介入声乐的教学应用相对较多,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声乐教学,特别是流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录音的手段,帮助学生认知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所以韩国近年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在亚洲异军突起,美声、音乐剧,尤其是流行演唱的水平日益提高。

三、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在国内以“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关键字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到相关论文至少20余篇。大多数论文存在以下问题:研究者通常是从事声乐专业的教师,并未涉及数字化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研究的核心和实质。研究者不太了解数字化技术中的技术环节,用什么计算机、什么声卡、什么话筒、什么话放,什么录制软件,什么软件做音准分析。文章中涉及技术环节的要么忽略掉,要么就是引用,也没有查看技术描述的年代,以至于不少文章中错误不断出现。有的2015年的研究居然还在使用1994年的计算机及软件,甚至还有张冠李戴出现软件名称拼写错误的情况。不少论文在谈及数字技术的部分竟然出现不少论文内容雷同的情况。

(一)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纠正音准

传统声乐教学中对教师的声音审美、声音科学的判定标准及原则、听力、教学经验、体力、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中因教师个体差异及心情、体能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的实际情况。引入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就变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在技术方面的帮助下,能够在师生中依靠更加客观的第三方记录和回放声音尤为重要。实际传统声乐教学中很早就采用手机录音或摄像的手段及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辨识,发现其演唱的问题。但是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对于声音录制的品质、后期的技术处理及分析完全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录音设备相比。在传统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定,一般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亲身教授为主,辅助教学工具大都为钢琴或音响,学生通过钢琴音高的提示和教师的描述来寻找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高位置,当学生出现音高和音准错误时,由教师及时叫停,并进行错误回顾,此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刚才的音高位置了,一般教师会对刚才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模仿,并做出正确的示范,以此种方式试图让学生领悟,然后让学生重新再唱一次甚至多次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正确,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介入的情况下,一般需要通过教师的一些抽象讲解来提示学生音高的位置、呼吸的调整、腔体的打开等这几个需要同时注意的方面。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曲折性。有一些悟性高的学生领悟较快,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感受到自身问题所在以及立刻掌握如何调整呼吸状态、肌肉运用来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音准,但仍有许多学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地感知自己的错误或不能马上改正。这样一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出现教师讲授吃力、学生吸收不好的情况,长此以往,音准纠正方面师生双方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二)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音准控制的作用

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可以更好更快地满足当下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深造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拓展声乐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可利用数字化技术作为载体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声乐教学,扎实推进学生舞台表演与演唱的技术技能训练,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一种新的声乐教学形式——线上声乐教学应运而生。师生借助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远程上课,有通过直播手段上课的、有通过发送录制音频视频来上课的、也有利用各个视频软件上课的,新型授课形式大大突破了之前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面对当前社会的强烈需求,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研发提升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融合的网上课程,使学生即便身在异地也能接受老师的亲身教学。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通过实验法,对声乐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跟踪录制,总结每个学生的录音文件对比分析其音色、演唱特点、音准偏差,通过技术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演唱的问题和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师生共同确定参与录音的选曲,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声乐曲目中音准的控制能力。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运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探索高职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既增强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又增强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结合既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又对学生今后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和音乐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艺术高职声乐课程设置增加录音棚实训课,选择教学曲目中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进行录音实训。根据艺术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确定录音实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考虑到现有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合理加入新的实训环节。实验所用到的软件硬件设备:录音场所是在本学院用于教学实习的专用录音棚,装修具有良好的建筑声学特性。声卡采用德国RMEfirefaceUFX,话筒放大器是AMSNEVE103,话筒采用的德国NeumannU87。课题录音用到的软件是美国AVID公司的Protools2021。该软件是最早在计算机中开发的数字录音软件,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业内的行业标准。音准分析软件是Celemony公司的MelodyneStudio,这个音准修正软件也是业内最为出色的软件。该课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参与项目的学生及收集数据,通过多名学生的录音数据收集,录制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现阶段自己的声乐演唱的状况;第二阶段做比对分析,研究过程中,已经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讲解,对比聆听,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第三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训,能解决在传统声学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的学习一步一步提升。最后,通过不断校准音准后,完成一个高水准声乐作品的录制。总之,该课题的研究及应用使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有效增强学生(特别是流行演唱方向)的就业竞争力,保证了课程的严谨性和教学的客观性,探索了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舞台演唱的教学规律,确定了学生毕业可达到的能力标准,为学生上岗就业提供“无缝对接”。通过这次教学研究,也可以提升学院声乐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要求。同时,对传统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推动及优化作用,可大大促进声乐课程的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樊华.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