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条的魅力范文

线条的魅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条的魅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条的魅力

第1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一、在工具的使用中探索认识线条

炫彩刮画,又名刮蜡、刮美卡。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除了用竹笔在刮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以外,我们还可以配合其他工具进行作画,丰富画面效果。如勺子、牙签、水笔、、梳子、回形针、刮片等。这些工具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根据需要随手抓来用,制作更是方便、快速、干净。使用不同的工具做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木棒尖的一端可以用来画细线条,更好地表现细节;而扁平的有一定宽度的一端可以用来画粗犷的线条。选择恰当的工具,就能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但是刮画不适合反复修改,要一次下笔就成型,所以使用工具时先想好要达到什么肌理效果。下笔线条的疏密轻重也要及时把握,要养成果断的作画习惯。如用铅笔笔尖端画波浪线,顺拉是柔柔的曲线,倒推着却是粗粗的弯线;用勺子的底部可以磨出圆晕,而勺柄却可画折线等,这些全凭对一个工具使用得熟练才知道。让学生从身边的可用工具入手,大胆地尝试探索,充分认识刮画线条的表现方法,才能很好的提高刮画制作的质量,增强了学生刮画的学习兴趣。

二、在主题的表现上趣味组合线条

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作品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大胆是我们成人所不及的。怎样让学生利用刮画线条组织画面,充分表达他们的绘画主题呢?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和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如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直线(建筑)、曲线(雪景)、折线(建筑、斜线、连起来是什么线),弧线(彩虹)、立交桥(螺旋线)。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及思维的功能,对线条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的能力。这样线条就在他们的记忆中,随用随取。其次,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不一,在刮画作品中,有的线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犷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根据内心的需要大胆地组合线条是表现主题的动力车队。如:有序排列的线条让人感到严禁、拘束;流畅,散乱的线条显得天真、快乐。教师在传授一定表现技法的同时更要让去学生张扬个性,放心组合画面,特显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放飞艺术梦想。

三、在色彩的搭配上大胆运用线条

刮画纸是一种双层艺术类纸品,上层主要为黑色,下层为单色或迷彩色,刮去上层的黑色便露出下面的彩色,色彩靓丽,对比强烈,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深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刮画线条就好像时时在揭开色彩的谜底,充满神奇。它不仅制作方便快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孔雀开屏的美丽,彩陶工艺的精湛,戏曲脸谱的韵神等都可以在刮画中大胆利用线条色彩对比使画面变得更加绚丽,犹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如利用冷色调或暖色调线条体现静谧的山村,晨曦的港湾等增强了色彩的层次和感染力,使画面别有一番韵味。大胆运用线条可以让学生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过程中的快乐。

四、在构图的需要上多元创造线条

第2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数学味 思维魅力 概括性 敏捷性 批判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一线教师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刚工作时,我任教一年级。面对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绞尽脑汁,在数学课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好玩引人的游戏。确实,效果喜人,在情境和游戏的双重吸引下,孩子们很喜欢数学课。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设计的情境和游戏越来越不被孩子们认可,有时他们觉得过于“小儿科”,有时维持注意的时间过于短暂。我开始反思,有没有一种东西能让数学绽放长久的吸引力呢?苦苦追寻下来,我发现,数学的长久魅力就是“数学味”。而,“数学思维”是“数学味”的本质,离开了“数学思维”的数学课是无法散发“数学味”的。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力”具体有哪些表现?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呢?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数学“概括味”

概括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特性。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经常性地向学生提出多级别的概括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概括,并渗透多元化的概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1.分类分析。

通俗地讲,分类分析就是把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类事物集合起来分析,挖掘其本质属性的过程。不可否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但做到了分类分析未必就能体现数学的概括性。

传统的教学有几个误区:第一,教师替代学生分类。教师把现成的已经分好类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需发现共同点即可,学生被剥夺了主动分类的机会;第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分类时间和空间。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率,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和分析的时间,用单个学生或几个学生的发现替代所有学生的分类机会,这种情况下充其量只是发展了少数人的数学能力,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发展机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性,首先,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分类的、与课堂教学贴切的教学资源;其次,要让每一个学生去想一想、分一分、议一议,最后再是概括每一类的本质特征。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时,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学生分成了“直的”和“曲的”两类,教师继续追问“你还能再分一分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二级分类:“直的”里面有“没有端点”“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三类,“曲的”里面也有这三类。于是教师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直的”这一类,并给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名称。以上教学过程,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线,提取相同点,进行一级和二级分类,在逐渐细化的过程中内化三种线的本质属性,并自然概括出共同特点。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数学味”。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分类分析的反过程,指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不断补充其他类似的事物使其“具体化”,以加强对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表面看,是扩充“类”的内含数量,使“类”更丰满、更具体,究其实质,也能体现数学的概括性。在不断补充类事物的过程中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逐渐清晰,有利于学生内化其本质属性。

在聚类分析时,我们可以融练习于新授,即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不一定要在新课结束后的巩固练习环节进行,可以提前。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时,有“认直角”“做直角”和“综合应用”三个环节,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后,先不急着做直角,可以做一些判断练习,或让学生自己画一些直角,以呈现各种方向、各种边长的直角,丰富直角的概念内涵,在聚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其次,我们要教学生聚类的思路和方法。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法结合律》时,学生猜想后便是大量的举例验证,在验证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的同学举了一位数的例子,两位数、三位数……行不行呢?”“有的同学举了整十数、整百数,真不错!”“想一想,特殊数据行不行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多个角度验证了加法结合律,同时也学习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3.下结论、下定义。

下结论、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这也是概括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尤其碰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的教学,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下定义、下结论。但不可避免的是,极少数教师会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背诵掌握;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下定义或下结论,但不给予方法指导;还有些教师为了下定义而下定义,满足于单一的结论获得……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设计多种启发路线,渗透下定义、下结论的方法;我们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的结论;我们不能单纯地满足于结论的获得,而要挖掘其背后的育人价值。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时,学生已经验证了其合理性,教师便让学生概括结论。大部分学生用字母或符号表示,还有的学生尝试用文字表示,可是困难比较大。这时教师就面临一个选择,是否需要用文字表达呢?其实两者都很重要,字母表示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文字叙述则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同时文字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所以,对于类似的下定义、下结论,我们可以两者结合,体现其背后的育人价值。

二、数学“敏捷味”

数学敏捷性通常指智力活动的速度,也是学好数学的素养之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为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理解题意能力强,进入题设情境快,知识与技能能够迅速迁移,解题正确率高。

1.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在秉持准确、严谨的态度的前提下,以敏捷的计算能力迅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具体教学中,首先,我们要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快速练习,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份量的基础知识题目。如每节课的前三分钟用来进行口算练习,并形成常规;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后,进行计算检测,给予学生大量的计算题,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做对的题最多……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态度,使学生做到书写规范化、计算条理化、算法有依据。再次,我们可以通过规律探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时,传统的教学是先教给学生计算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机械操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所有算式有序地写下来,从中发现规律。学生观察发现:“9+=1,比少1”。“为什么会少1呢”,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9要拿走一个1,所以就少了1。学生内化并巩固了这一规律,自然就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虽然两种教学模式都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前者处于思维的低级水平,后者则建立在探究理解的基础上,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

2.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

直觉能力指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具有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的发现和创造。这种直觉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用“快速反应”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所谓快速反应,指某一知识点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深化,可以给出一定量的类似问题,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解决。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时,学生发现“只要找到最小公倍数,然后×1、×2、×3……就能找到所有的公倍数”,围绕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快速地给出任意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很快说出其他公倍数,这样既巩固了规律,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总之,快速反应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使新授与练习紧密结合,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反应,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次,数学课要具有节奏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节奏快一些,不断地互动生成;有时节奏慢一些,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耐心地等待学生智慧的生成。总之,数学课应该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有时“闹哄哄”地激烈争论,有时“静悄悄”地专注探究,这样的数学课才是能让人感受到思维力的,才是能让人沉迷的。

三、数学“批判味”

批判性思维,指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之中,在对学习的内容、形式、结果进行优劣、是非评判时所表现出来的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思维。

1.类比追问。

课堂上,我们要多问一问,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并迁移推理过程,在猜想的基础上主动验证,得出结论。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后,问学生“减法有没有交换律呢?”激起学生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再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学生知道了“把12个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些梨的”,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把18个梨平均分成6份呢?24个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化对分数的意义的认识,从中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数学课具有批判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主动类比迁移思考,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而是整体性地思考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自由争辩。

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可故意放低身段,让学生去发现评价,以赢过教师为乐。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下图,让学生求面积。计算后,教师质疑:“a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我用‘底×a’(4×a)求出的面积怎么跟你们的面积不一样呢?”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老师的答案怎么跟我的不一样呢?难道我的错了吗?于是自觉地重新审视题目,发现必须是对应的底乘对应的高。其次,在教学中,重心要下移,引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不以个别学生的思维所得替代其他学生的思维训练机会,而是要放下去,给全体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时空,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另外,我们也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内部的“良性矛盾”,挑起学生的争辩之风。这样的数学课堂,既充满批判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完整性。

概括性、敏捷性和批判性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还原数学课的思维魅力,“数学化”地推进课堂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才能使数学持久地散发吸引力。当然,“数学味”并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并不只有以上几个切入点。只是期望通过本文唤起大家对学生数学思维力培养的重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光明,王梓坤.数学教育中的理性精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41-44.

第3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西安文理学院 大众健美操 现状 建议

1大众健美操的概述大众健美操的出现是在1968年在美国兴起的,随后传入了世界各国,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众健美操的特点是高度的艺术性和强烈的节奏感。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健、力、美的艺术特征上,而这些特征是人类有史以来追求的最高境界。大众健美操的节奏感是通过身体运动在音乐的伴奏下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2高校开展健美操的意义

2.1塑造形体美,增强学生自信心。良好的身体形态是形成一个人气度的重要原因,经常从事大众健美操锻炼能使学生身体形态得到良好的改善,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训练技能,当他们在某一方面变得比别人优秀时他们的自信也就变得更强了。2.2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外向心理。学生在校园里与他人关系相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社会交往,大众健美操不仅是有强烈的节奏感,更多的是在老师的领导下在好多人的参与下进行,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激情的环境,在激情的环境下培养外向的心理,然而外向的心理又容易与别人沟通,能增强人际关系的交往。

3西安文理学院大众健美操开展的现状

3.1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西安文理学院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视屏观察法。

3.2调查结果分析:3.2.1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对大众健美操课的兴趣调查分析针对大众健美操在西安文理学院开展的现状,本次问卷调查共对西安文理学院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5份,问卷有效率为98.75%。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对大众健美操课的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对上大众健美操课很感兴趣的占61%;对大众健美操课抱无所谓的占26%;对上大众健美操课不感兴趣的占13%;3.2.2对现有教学模式下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对上大众健美操课的兴趣如下:调查结果显示,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不喜欢上大众健美操课的的情况不是太严重。但是不喜欢上大众健美操课的大学生和对上大众健美操课抱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仍然有相当的一部分比例,应该引起学院有关主管教学部门的注视。大学生不喜欢上大众健美操课的主要原因有主观原因:怕苦、怕累、28.83%;性格内向、跳大众健美操害羞3.54%;自身体育素质不好6.11%;对大众健美操不感兴趣3.13%。客观原因:教学内容过时25.15%;运动量太大3.97%;上课时不自由3.13%;场地不好8.70%;天气影响4.11%;身体不舒服1.70%;准备活动不充分4.11%;考试影响4.68%;教师方面原因2.84%。3.3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大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3.3.1生理特点。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2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个体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毕。由于身体供给的需要,促使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有了更大的发展,心、肺继续增大,心脏的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达到140∶50(初生时为25∶20);骨骼继续生长,男生肩膀变宽,女生骨盆变大,肌肉也随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在此时期,性机能的发育已基本成熟,男女在两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已经趋向成人化。这个时候的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他们的生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体形上窄下宽,重心较低,这种身体形态特点对速度和跳跃不利然而对平衡有利,所以只能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大众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正好适合这个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3.3.2心理特点:大学时期的青年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自己喜爱的活动表现出热衷;对自己信服的人表露出钦佩,对自己感激的人表示感谢;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他们会因为一些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发愁,会因为考试成绩停滞不前而焦虑,他们能为自然美景而动心,能为人世不平而愤慨。可见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持久而集中的注意力,而且对人们所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内心生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 P185]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对一个人未来起着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进作用,只要一个人对某一项活动感兴趣他就会持久的坚持下去。大众健美操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大众健美操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众健美操运动中去,达到学校开设大众健美操课的根本目的。大众健美操除了不受场地、气候的影响外,还能增强体质、塑造体形、调节心理、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大众健美操的众多优点表明它很适合在高校中开展。

4.2建议4.2.1激发大学生对大众健美操的兴趣。给大学生灌输健美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上大众健美操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旦对大众健美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与参与热情。当他们有了足够的学众健美操的热情,那么大众健美操在大学里的开展也将不会是问题,那样的话高校就会培养出比较优秀的学生,达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4.2.2不断的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只有寻求到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大学生对大众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外,应将新的教学方法深入到教学中去。4.2.3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校应该适当的组织大众健美操的竞赛活动,使学生有一个提高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积极推动大众健美操的开展。

5结束语大众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大众性娱乐健身项目,其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感、广泛的适应性具有无穷的锻炼价值,娱乐性极强,应积极、大力的推广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华.高校学生健美操教学初探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魏国旗.对高校健美操课教学的探讨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第4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一、线描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

线描技巧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和方法。其实,中国绘画的艺术就是线的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线,是中国绘画的精髓;线,是中国绘画的标志。中国的画家已经领悟到:线描艺术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画坛,它的魅力就在于线条特有的审美价值和高度的形式美感。

追溯绘事发端,原始人类在岩石和陶器上的图绘,就是以线去记录生活,传达审美,以线造型的方法在我国传统绘画中被一直地沿习并不断地完善,随着线自身审美内涵的扩展,逐赋予其无尽的魅力。唐朝张彦远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在落笔运行过程中,笔锋的顿、挫、折、转,速度的徐疾,力度的轻重,从而使笔下的线体现着一定的节奏和韵致。创作时,由这些用笔的变化巧妙地表达出作画者情感的波动与心象节律。线的优劣取决于运笔的技巧,“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漫而不滞,松而不浮”的评判标准为线的勾勒确立了规范。在这里,线已不仅仅是对物之形的捕捉,而且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单纯的线在中国画家的眼里,变得就不是那么简单,经过长期时日的训练,能窥其内中的堂奥。

中国线描人物画是以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中国的艺术是线的王国,对中国人物画的创新更以线为主导,为起步。历数中国画史上出类拔萃的线描人物画家:李公麒传世真迹纸本白描《五马图》,以遵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五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或静止,或徐行,骨内停匀,神完气足,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李公麒的画影响至深,在民间,李公麒的画依然流传下去,像《门神》《永乐宫壁画》之类,仍保持着他的精神面貌。再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细腻丰富而富有艺术想象力的线描,把内容表现得异常丰富,并因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真切,成为我们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二、线描在现代绘画中的艺术魅力

在西方绘画史上,线描艺术也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站立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既有波提切的优雅精致,又有勃吕盖尔的朴实与缜密。在现代艺术中,线条的运用更多个人创造。画家使用的线条,乃是手绘的创造,它能够在物象、表现情感和显现与众不同却又与人相通的精神体验。而20世纪德国画家克利则带着轻松的心情说,所谓绘画就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雷诺阿作品中那故意弄得模糊的轮廓线,很能表现出柔和温馨的情调;阿岗・希尔笔下多少有些紊乱的线条,则充分表达了画家骚动不安的情绪。

第5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线条;油画;艺术;意境;作用

早在明清时期,油画就传进中国。如今,油画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着浓厚的现代气息。从许多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线条的运用越来越丰富,不同形状的线条传达出不同的意境与情感。作为基本元素的线条,为何让众多画家如此青睐?它究竟在油画创作中起着什么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着什么独特的魅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进行讨论和说明。

一、线条的要素及功能作用

(一)线条的要素

线由“点”构成,“点”的不同运动可以描绘出不同的线条。在油画中,线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线”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变换,可以平缓,可以曲折,线条的不同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情。由古至今,各种油画作品中都有对线条的丰富运用。可以说,线条简约,但不简单,它已经与油画融为一体,成为油画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线的种类

随着时间车轮的快速旋转,油画在不断地发展,线条的运用也在发展。现在,线条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蕴,不再仅仅是勾勒一个个毫无生机的框框,它在油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含义。不同线条的综合运用可以单独成画,也可以与点、面一起构成画面。具有极强大的生命力的线条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语言。线条具有不同的形态,比如实、虚、直、曲、粗、细、长、短,等等,不同的种类传达着不同的意境。实线表示清楚、直接、强调;虚线表示虚无、飘渺、柔和;直线表示直接、刚硬、力量;曲线表示优美、平缓、活泼;粗线表示力量、雄厚;细线表示灵巧、柔弱;长线表示延伸、舒展;短线表示简约、活跃。

2.线的特征

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特征。留有飞白的线表示速度、热情、奔放;光滑的线表示欢快、流畅、活力;粗糙的线表示力量、苍劲、稳重,等等。线条在油画中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性,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画中的线条也在不断发展,特性也在不断完善。当然,线条具有特有的美感,东方画家的作品中展现出了意蕴和意境,注重情感的表达;西方画家的作品中则注重线条的理性。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东西方的绘画彼此学习,不断发展。

(二)线条的功能作用

线条的种类和特性体现了线条多重作用。它可以勾勒画面、传达意境、表现力量,等等,更具有以下多重作用。

1.引导视线

线条在油画中作用之一是勾勒轮廓,之二是表现自身的美感。线条将所绘之物的边框大致描绘出来,会引导人们的视线,把人们的视线留在所绘之物上。无论线条的形态如何,它的运用都是为了传达画家的情感,表现出独特的美感。线条的粗细转换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意蕴与感受,给读者一种画面感,拓宽想象的空间。

2.空间分割

在油画中,线条的一大作用就是空间分割。线条的特殊运用可以将空间分割开来或者拉大空间,拓宽读者的视野。空间分割可以增强画面感,丰富画面,创造新画面,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3.强调与弱化

线条在油画作品中的强调与弱化目的是表现画家的情感。线是作家表达情感的最好的一种符号,不同形态的线可以传达出画家或复杂或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在油画中,线条被广泛地运用,逐渐成为画家宣泄情感的特有的语言符号。

4.动感与韵律

线条既可以表达静也可以表达动,正同音乐一样,具有动感与韵律。运用不同形态的线条可以描绘自然万物,可以增强它们的动感,提高它们的韵律。线的大胆地运用可以令人振奋,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线条的艺术及意境

(一)线条的艺术

在油画中,线条是视觉艺术中的一部分,在油画的发展之中,线条逐渐成为画家们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符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线条一直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自古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但是表达方式含蓄不张扬,讲究超脱,达到智慧与心灵的极致。而在审美上追求写意,不直接表达情感,采用间接含蓄的表达。在中国油画中,线条的运用是对艺术的高度概括和表达,是一种净化了的美。而在西方,初期,线条只用于素描,只是单纯的描绘物体的大致形状,由线条引发读者的想象。直到现代,线条才被承认是艺术的语言符号。但它的功能是被抑制的,即使如此,它也在变化和发展中逐渐突破。例如:安格尔对线条的改革,最大的好处就是将线条只作为“完美比例”度量的限制打破,拓展了线条的表达形式。爱德加的油画加入了自由线条、笼统线条、具体线条和控制的线条,作画大胆,有突破性。论大胆,自然还有梵高,他对作画的热情促使他综合运用各种线条,从而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

(二)线条的意境

画中的线条能营造一种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在精神范畴内,通过人类思想活动而产生的结晶。中国绘画自古讲究意境,要求形外有神,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如今,西方艺术正在提倡个性化发展,想要对现在的艺术语言规则进行重组构架。

三、线条在油画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情

作画的目的主要是表达情感,因此线条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中国绘画的独特之处即把画家主观情感和所要描绘的客观事物融合之下,升华为一种意境,营造出一个深层次的隐秘的独特境界,不张扬但却含意深远。中国用线特点是细腻,而西方则没有那么讲究,他们更在意在整个画面中线条和其他因素的组合方式,用大胆豪放的线条来树立风格,表现个性。

(二)写意

线条的一大作用是塑造结构。线条塑造在艺术中最强的是中国的书法,方块字的外形轮廓,横竖均是如此,结构明朗,书体独特。所以书法在于一个形字,油画也是如此,线条在油画中体现了形式语言的内涵。兴致来时,线条的挥洒即是意的传达。

(三)达时

油画中对于空间的描绘,往往是为了表现时间。画中一组组看似“随意”的线条并不随意,而是为了将连续性和伸展性表现出来,这种线条被称为意向线条,“意”为随意,看似不经意而为之却并非偶然。正如波洛克的画,没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与前辈的绘画截然不同,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

(四)明视

在油画创作中,线条还有强化视觉的作用。曾经一位评论家谈到中国新潮美术倾向时,用“纯粹美术”一词概括,强调中国美术追求视觉效应。例如马蒂斯,十分重视画面的形式美,运用彩色线的组合交织,构成了现代艺术的符号,展露了设计中对视觉语言的强化。杜马斯的作品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反省,可见,观众很容易被强烈的视觉盛宴吸引。

(五)审美

画中的线条对形式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他曾尝试用几何眼光去看世界,从他的探索中,收获了对艺术创造的新的看法――形式的意味。他认为,绘画并不是复制,而是寻找关系的和谐。他的“意味”即不同作品中线条、色彩的特殊组合,易把我们的审美情感激发出来。

四、总结

通过研究东西方油画中线条,我们知道了线条在油画创作中的诸多作用。线条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可以形成风格,也可以营造意境,它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基础,更是美术创作的灵魂。画家们笔下的各种线条洋溢着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对线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施洪敬.浅谈油画创作中的线[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9):121-122.

[2]陆姗姗.中西融合的现代中国油画形式语言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36-137.

[3]赵婷婷.浅析鲁本斯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1):98-99.

第6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 独特魅力 意境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

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轮廓、结构等形象要素,而更为注重这些要素的组成过程、生长过程,同时中国画又将事物的状态概括到最精炼,只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状态,致使中国画的线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了。

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古画,或虚或实、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让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画中简练的线茶已将明暗转折巧妙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比西画多了一些意境和趣味。

中国画中又有“书法用笔”和“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意在一个“写”字,要“力透纸背”,我觉得中国画也很在意一个“写”字,写比画似乎更深刻而且有韵律、节奏。且通过笔墨的节奏、韵律;运笔的强、弱、虚、实,“一波三折”,起伏转折,沉着有力,生动有势;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达到浓淡相生,韵味深长的画面;行线的长、短、曲、直,直中有曲,曲中见方,长短适中,动则有势,静则有威。这样使画面达到和谐的节奏、巧妙的组合、无穷的魅力。

二、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画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西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丰富的色彩,而且画中的色彩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同时西画中的色彩多是经过复杂混合的,因而可以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但是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也是首推的颜色,然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颜色。说到中国画,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笔墨,而笔墨落于纸上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黑白,由此也可看到纸上的空白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虚无之处的奥妙,由于通常在概念上把色彩当成是一种画底子上的覆盖物,所以并不把画面所留出的空白当作是色彩,而这正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纸的白作为一种色彩来关照,就会发现这白色所用之多及其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正如黑白木刻的主版——黑。版画与中国画的巨大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除此,在世界上任何别的画种都不像中国画那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以其他颜色之上,并且在意境和情趣上把黑白两色发挥到极致的程度,也只有中国画在色彩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个黑白体系。

黑白本身就给人一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知,而中国画的“气韵”“意境”就在这黑白分明的笔墨当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画中的黑白是互不可缺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挥毫,当一张纸全被墨色浸透时,那么中国画的意境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见,空白是何等重要,而这也就是画家们常说的“透气”“留白”。中国画的韵味便溢于这一纸一墨、一黑一白当中了。

再次,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是表现画者精神状态的一种媒介,而中国人又常以“书如其人”、“画为心印”来评论书画艺术,这种注重主体内在精神表现的“画为心印”的理论,是有别于西方绘画偏重于外在形体的模仿之说理论的。为什么中国画在艺术上所走的道路与西画不同呢?我觉得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一,儒家所显示的“绘事后素”;其二,道家彻底的、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其三,佛学中的“色空”思想。

第7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一、塑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融入到知识的探究中,所以打造出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这是落实线条教学的基础前提。而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譬如: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线条的魅力。

首先,在导入新课期间,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画或图形,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线条的特点,并思考:不同的线条组合创造出了哪些效果?由此加深学生对线条的初步认知;其次,教师操作电子白板对图形进行重组,例如加粗某条线的粗度,或者是缩短某条线的长度,然后采用移动和拖动的方式对图形进行重组,拼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的简化图,例如闹钟、建筑、汽车等等。这些变化不但让学生觉得惊讶和新奇,而且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了勾勒线条和描绘线条的欲望。最后,教师顺势提出思考性问题:“假如由同学们操作线条,同学们会勾勒出哪些有趣的图案?期间会如何变化线条、搭配线条?如何变化线条会让图案显得更优美?”该问题开放性和随意性强,符合小学生兴趣喜好标注,且极具探索性。期间,通过学生操作,他们还画出了五角星、鱼儿的线条图形。综上可见,根据线条设计出有趣的探索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而且在兴趣的牵引下,可以为随后的技巧指导铺垫良好的认知、意识等基础。

二、巧用白板,科学渗透技巧指导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围绕技巧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合理地使用线条,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美丽的事物。期间,因为线条语言受其表现力和 内容上的不同,在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要比传统教学更具效果。所以,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开指导。

如勾勒金鱼的线条造型时:首先,教师在白板上利用电子笔勾勒,在画出波浪线、曲线、细线时,可以着重讲述具体的时候方法,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和“点线面合理安排”等知识;其次,在完成了现场绘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刚才的过程,然后思考“在勾勒鱼眼睛的时候,为什么要使用粗线条?在勾勒鱼鳞的时候为什么要粗、细线条兼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点燃他们的探究意识,从而为技巧的讲解铺垫基础。比如:当学生表示“不知道”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细节做出侧重性讲解,由此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当然,为了节省有限的课时,增加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动态功能播放鸭子、公鸡、葡萄的线条画的勾勒录像,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观察录像中对线条的使用方法,从而在丰富他们学习体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欲望,为随后的课堂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操作,加强学生实践体验

在指导学生运用线条的技巧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空间,由此让学生可以使用线条创造出更多美的画面。不过,在指导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宽松、合理的体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达成合理的教学目的。

第8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素描是艺术创造思维的“语言”媒介,又是一种朴实无华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表现“载体”。它以独有的说话方式,区别于其他艺术;并启迪人们推开艺术世界之门。

在新形势的历史条件下,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的冲击下,素描的概念和素描的一些常识被淡化。

素描是用单一的颜色去表现对象,它舍弃了自然界斑斓的色彩因素,只留下相对单纯的形态与光影两种因素,将所有看到的一切只做黑白处理,这样就使初学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形态与黑白层次的感觉和表现上。素描的过程是一个眼、脑、手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过程。

素描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艺术形式。它的目的本身包含了一个学者在面对自然形态的时候,将如何加以表达的问题。

素描除了作为训练造型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而具有重要意义之外素描本身的单纯和素雅也具有极其独特的形式魅力。它有规范、理性、技术的一面,同时又具有自由感性艺术的一面,它不从属于任何别的形式,而是作用其中。

素描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语言表现特点,如何在写生训练和创作实践中运用好这些规律,挖掘素描表现语言当中的表现潜力,应该是当前素描教学当中的一个中要课题。

画好素描的前提在于观察,所谓观察,就是如何看的问题。艺术上的“观察”和普通人的“观看”是有区别的,观察包括对自然的选择,判断,并加入作者的想象与加工。普通人的“观看”是一种无目的的被动视觉活动,而观察则是一种有主观目的的积极的视觉活动,是审视、认识、发现、度量、搜寻、判断、取舍、挖掘的过程,它应能够尽可能的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从隐蔽处取出来,从所见事物的外表发现其意义,并使其跃然纸上。

我们需要以一种独特的观察来认识自然的价值,从而构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就像罗丹所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发现美的眼睛的重要性。大师们的慧眼运用就如同伯乐识马,能从一般中见神奇,从繁杂的自然中理顺其秩序,从现象中发现其本质,从孤立中看出联系。所谓“整体观察”已是老生常谈了,尤其在素描课的教学中,这恐怕是教师口中吐出次数最多的一个词了,它要求画者的视线不能停留在描绘对象的某个局部,而必须要沿着形体的起伏运动转折方向及前后上下同时浏览,对比观察。这是素描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极为正确的观察方法,但仅有整体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局部的近距离观察,这样才能看到形体的实际空间和清晰的体面转折关系。中国画论有“远取其形(势),近取其质”之说,徐悲鸿先生也讲过“致广大,近精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细节的观察和表现;画面常常会表现出空洞和概念,没有细节,就失去了对象感人的特征,对象一些有生命而又鲜活的东西就溜走了。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常常被对象某个闪光的细节感动,从而产生画的冲动,观察也由此开始。

素描中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结构”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建筑物的骨架,是地基,梁柱。如果骨架不坚固,则砖瓦和门窗便无从依附。那么“线”正是表现这些结构层次、形体的主要“工具”。线是对结构的体会,经过各种横线直线曲线的衔接组合,构成了形体空间关系。

杰出的用线大师安格尔曾不只一次强调,“线条就是素描就是一切。”线是素描的第一要素,是形式的自发要素,并且独立于被描绘的物体之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一隅自然中体验不尽的韵味,居然只靠一“直”一“圆”,形象便立,意境全出,这正是线的魅力,它不仅“形因线而生”,而且贵在“神因线而传”。线是表现形体的一种非常重要、非常简洁的绘画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表现形体的最初阶段多半是选择线作为主要手段的。不要把线仅仅理解为形的外轮廓或边界。虽然我们所描绘的线有很大部分都落在形的整体或局部的外轮廓上,但线的出发点并不是轮廓,而是塑造整个形体。

线条作为造型语言必须体现构形功能,而且线条表现形体十分明确,因此要求也十分准确。线条的穿插必须符合形体结构的规律,否则容易产生形体歪曲、透视关系颠倒等等视觉感受,所以用线造型必须对物象的体面、结构有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但线条本质的魅力却在于它在造型实践中的表现力。线在客观事物中并不存在,我们所描绘的线实际上主要是物体边缘那些即将消失的面,也可以说是从这些面的连续中概括出来的。当人们把客观事物当作审美对象予以关照时才产生所谓的“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纯然是主观的产物,是“无中生有”,即使是写实性素描,即使“线”进入了“素描立场”,即使是“全因素素描”,画家们依然会很注意保持线的痕迹或轮廓,拉开画面与客观对象的距离,以显示绘画的自主精神。所以“线”不在乎客观的“无”,而在乎主观的“有”,而且特别在乎如何“生有”。在这意义上,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虽然都由线体现承接性,体现线的构形功能,但如何表现“无中生有”的“线”,却有迥然不同的区别。走出“素描立场”以后的线回到了线的本身,具有高度自由的表现力。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

第9篇:线条的魅力范文

1 荷加斯与其美学线条理论

威廉•荷加斯(1697—1741)是 18 世纪英国最杰出最负有影响力的画家。1753 年,荷加斯发表了欧洲美学史上第一部形式美学专著《美的分析》,在这部著作里,荷加斯提出了“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的魅力”的著名命题[1]。荷加斯对线条的美学概念是:由于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很少具有装饰性;曲线由于互相之间在曲度和长度上都可有不同,因而具有装饰性,直线与曲线结合形成复杂的线条,比单纯的曲线更多样,因此也更具有装饰性;波纹线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被其称为“美的线条”,变化更多;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尽管它是一根线条,但这根线条具有非常多的不同转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内容,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是“富有吸引力的线条的曲线”[2]。图一是扫描荷加斯的手绘图片,在这七条弧线中的第四条线形是最优美的造型,第一、第二、第三线过于平缓,而第五、第六、第七则过于弯曲,只有第四条线的造型是恰倒好处[3]。根据荷加斯的美学线条理论,对众多的艺术作品分析后发现,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或者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如游动的鱼、鲜嫩的花瓣、优美的人体,表现它们的线条都是接近荷加斯指出的第四条弧线和相关的美的线条造型[4]。

2 荷加斯美学线条在服装效果图设计中的体现

服装画是设计师向外表达自己设计理念与思想的手段与媒介[5],作为服装画艺术的主要构成材料和语言载体,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组合起来,构成服装画的形式美,所以说服装画是线条的艺术。因此,线条质量的优劣,对服装画的优劣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幅优秀的服装画,其中的线条变化,尽管有的看去笔画很复杂,却是由几条主要形态的线段在起作用。这些线段,主要由曲线变化而来,即荷加斯的蛇形线。蛇形线条变易性特质,给服装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1促使了服装画线条自身形态的变化

服装画的线条会随着服装设计的需要、绘图工具的不同、款式设计和细节设计的不同,变化着自身的形态。譬如,线条可横可竖,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可方可圆,可轻可重,可虚可实,因势而展开,变幻无穷[6]。表现男装,则所绘的线条阳刚有力,如是表现女装,则所绘的线条尽量以蛇形线的方式表达,柔软清新。如图二,是为某酒店设计的制服效果图,男装线条刚劲有力,女装线条则尽显柔美。

2.2导致了服装画风格韵味的变化

服装画的变化固然反映了不同设计师绘画风格的变化,但是风格的外在表现,是靠线条长短伸缩变化造成的。换句话说,由于线条的变异性特质,才给服装画的风格带来变化的可能性。因为,所谓线条的变化即是笔法变化[7],硬朗的外轮廓线,柔软的线条,与线条力度的变化,导致了服装画的不同风格服装画清新自然,原因之一是蛇形线运用的较多,整体柔美[8];有的开朗大方,那是线条的伸缩度较大所造成的[9];有的细腻,那是因为多数线条精细,等等。从图三和图四中我们即可看出:图三随处可见的蛇形线赋予整幅画柔美之感,而图四用笔硬朗,整体风格开朗大方。

3荷加斯美学线条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服装服务于人体,如今的服装造型多样,荷加斯美学线条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运用随处可见。

3.1荷加斯蛇形线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体现

图五、六、七是为某歌剧院设计的一系列歌手组合服装,在整个系列的服装款式与服装整体造型中随处可见蛇形线。图五是其中一款设计款式图,服装的下摆采用多层打褶设计,丰富了裙子下摆的层次,使原本单一的裙形显得有变化,同时与连衣裙上半身的复杂装饰形成呼应。在这张效果图中,连衣裙下摆处的蛇形线是整张图的一个亮点。图六是服装最后的款式,多层次的面料从上到下相互叠加丰富了视觉效果。又如图七,为另一款式造型设计,领口与胸前的蛇形线自上而下形成一体,使原本单一的立领不再单调,在统一中求变,赋予领形最大的线条魅力。

3.2 荷加斯美学线条在服装造型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与人体的关系是由服装中的线条变化存在的形式来决定的[10]。服装结构设计也是线条的设计,线的分割产生面,面的组合成立体[11],荷加斯的美学线条在公主线形的服装结构线条的设计中是最佳运用体现,或者说公主线型结构的服装的分割线条设计要尽可能地符合荷加斯美学线条的造型。从罗可可时代的紧身衣到现代的合体型外衣,其结构分割线条都是呈现为适度的曲线或波纹线或者蛇形线[12]。服装结构中的线条用法,我们习惯性地延续了刀背弧线的运用,并且认为他们是美的分割线条[13]。但是我们要注意,缝线起始位置在袖窿的弧线分割线条,其起始位置要恰到好处(见图八):始点太下如C点或往下,弧线会太弧;始点太上如A点或往上,弧线会呈现太直,也欠美感,相对而言,B点起始的弧线造型线条流畅、弧度适中。又假如分割不用弧线而改用直线拐角成90度分割,从结构上同样可以达到造型的效果,但是其形式美已经大大降低[14]。

由于女人体本身从肩到胸到腰就是一条非常完美的波纹形线条,所以从肩部起始的直形刀背弧线线条也就随着人体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成了一条纵向的波纹线条[15],在进行直形刀背弧形线条的设计时,要熟悉人体正面和侧面的线条造型及一切变化原理,让弧线从肩部起点通过胸部最高部位造型出最优美的曲线缝线[16]。如果人体曲线并不完美,我们若在纸样设计时参照荷加斯美学线条适当调整,便能尽可能地弥补人体本身线条缺陷。至于这是不是最美的线条则要根据我们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经验做适当调整,这时荷加斯的美学线条理论是个很好的参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