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控制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装置总体设计
鉴于目前所实施的阶梯峰谷电价和将来的实时电价政策,文中设计的家电控制装置包括智能插座和家庭互动终端,两个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构成一套家庭用电系统网络,如图1所示。智能插座将采集用电数据发送给家庭互动终端,互动终端实时显示家庭用电和电价情况,互动终端根据电价情况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节电方案,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智能控制室内各电器工作属性,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节电方案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降低用电量和用电费的支出,实现能源优化配置。
智能插座
智能插座是基于光纤复合电缆或无线双通道连接家电和电源的中间设备,实现家庭内部异构传感网络,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在执行通断电操作、获得家电状态信息的同时兼插座使用。
1智能插座主要功能
1)对家用电器的用电量进行计量,并采集家电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将所需数据上传至家庭互动终端;2)利用无线等通信方式,接收互动终端下发的控制指令,对家用电器执行通断电操作,在家电进入待机状态时切断电源,达到消除待机能耗、节能省电的目的。
2智能插座硬件设计
根据智能插座的功能,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智能插座主要包含控制管理模块、开断模块、计量模块、通信模块、时钟和存储模块等。
1)控制管理模块
智能插座在功能上要求较低,但安装数量较多,因此在设计时经济实用性着重考虑,可选用ATMEL公司的AT89S52。
2)电能计量模块
用于监测电器当前的工作状态,如实际功率、电压、电流等,可采用计量芯片ATT7022B。
3)开关模块
智能插座内部的继电器来控制家用电器电源的通断,微处理器接收到通断电指令后,令继电器吸合或断开。
4)通信模块
选择ZigBee微功率无线技术,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速率高。通信模块采用CC2530芯片,CC2530能以非常低的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负责向控制器发送数据和接收控制器的指令。
家庭互动终端
用户通过家庭互动终端了解室内用电信息,互动终端根据电价情况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智能节电方案,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节电方案进行调整。互动终端根据用电方案对各用电器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上降低用电量和用电费的支出,实现能源优化配置。
1家庭互动终端主要功能
1)接收智能插座发送的电器用电数据、实时电价数据,以及上述数据的存储。2)为用户提供平台,用户通过互动终端查询家庭用电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3)用户设定电器控制指令,互动终端读取用户下达的条件并处理后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与家用电器连接的智能插座,从而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状态。对信息家电的调控可以不只是简单地开、关控制,设定的调控选项包括开关的控制、温度的设置、风速和模式的设置等,能够达到取代家电遥控器的作用。
2家庭互动终端硬件设计
根据家庭互动终端的功能,硬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互动终端主要包含控制管理模块、开断模块、计量模块、通信模块、时钟和存储模块等。
1)控制管理模块
家庭互动终端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因此需要一个性能优异的芯片才能保证其高效稳定工作,选用TI公司基于ARM核心的LM3S9000系列。
2)LCD与按键模块
该模块包括按键、LCD及其驱动3个部分,互动终端将接收到的家电用电信息、每天的实时电价经过处理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用户。
3)通信模块
互动终端的通信模块与智能插座类似,负责向智能插座发送控制指令和接收智能插座采集的数据。
4)数据存储模块
互动终端的数据存储模块包含微处理器的铁电存储器和LCD液晶屏的显存。
软件设计
1初始化设置
目前的居民电价政策主要是阶梯峰谷电价,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还会采用实时电价政策。根据不同的电价政策,设计的装置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能效服务,用户在使用装置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电价政策选择装置的工作模式。对于阶梯峰谷电价参数的初始化输入,用户能将各阶梯电量、各阶梯的调价电费、峰谷时段输入到互动终端。互动终端LCD提供界面,用户根据界面提示通过按键依次输入各参数值;对于实时电价,用户只需选定后互动终端便进入工作状态并进行实时电价的采集。实现流程图如图4所示。
2信息获取及存储
在家庭正常用电时互动终端根据用户的初始化输入统计每天在峰电价时段工作的电器及其用电量,用户可以通过LCD查询统计的信息。家庭互动终端采集每天的实时电价并进行存储,以时段及相应电价的形式存储;互动终端LCD提供实时电价查询界面,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示,用户通过按键浏览过去一(两)天的实时电价,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
1.1电力工程设计阶段决定项目投资效益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要对贯穿整个项目全程的造价控制予以高度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当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确定后,后期投资方案则也基本成型;另一方面,“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工程设计阶段决定了电力工程项目是否经济高效。因此,设计阶段对整个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十分重要。
1.2电力工程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有资料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为25%-35%,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为10%。虽然设计费用在整个工程费用中占不到1%,但其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是否合理、经济、高效益的关键阶段。
2.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造价控制意识方面
长期以来,电力工程设计单位与部门都对相关设计的技术、速度以及产值高度重视,对产品的经济行不够重视。但是,由于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如果设计初期存在失控的问题,即使其他阶段非常严格地控制成本,也无法改变整个工程不良的造价效果。但是,现阶段许多技术人员尽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很高,但缺乏经济观念,很少考虑如何降低造价,缺乏造价控制意识,不能正常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2.2造价控制方法方面
(1)不善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存在设计思想保守,过分加大安全系数的思想,导致肥梁、胖柱、配筋过量、深基础等问题的产生。设计初期多方案经济比较多为只画草图,不管经济账,很少从造价方面认真考虑,使得造价难以控制,造成浪费。
(2)限额设计未得到充分运用
限额设计即指,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造价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情况,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要求,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限额设计的目的是控制项目的建设资金和投资支出,缓解工程项目经济与技术的对立关系。但目前来看,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目前设计变更管理不完善,难以实现限额设计。并且,由于现行设计收费与限额设计矛盾,导致设计费低与付出劳动不匹配,所以设计人员总会主动提高造价以保证经济利益。
2.3造价控制工具方面
目前我国工程经济分析采用定额计算方法,需要较为完善的设计资料与图纸,以计算相应的工程量与造价。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用电量迅速增加,这种方法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现阶段,还未能有一个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可以运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作业、与处理。旧的方法与体制已不适合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唯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才能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
2.4造价控制机制方面
现阶段的工程设计体制功能单一,专业分工不合理。设计体制将工作机械分块,导致不能全局控制和把握造价,只能静态控制造价,主要表现为:
(1)工程设计前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造价估算不够细致,经济指标控制不严,导致限额设计失去依据;
(2)整个工程项目缺乏合理的设计周期,方案选择太过于形式化,工程设计的各阶段工作和论证不够细致,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周期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
(3)设计分工中各专业各部门自成一体,缺乏沟通,缺乏整体协作的意识,导致不能全局把握和进行造价控制;
(4)概预算流于形式,缺乏准确性。预算人员只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计算,没有主动影响设计和施工。
(5)工程项目的设计思想落后,缺乏严谨的思维和方法,实际中多以经验型管理为主,随分析人员的不同,技术经济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
3.电力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
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设计。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其造价的控制有固定的工作程序。比如在设计阶段其工作程序为:先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再根据研究报告做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确定概算实施施工图的设计,最后完成整个设计。设计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程序保证设计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具体内容如下:
(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根据相关专业设计的说明书和图纸、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做出造价估算书。首先编写编制初步造价估算,进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资源和原材料的分析,公用设施的情况、产品方案的比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说明,同时编制造价估算。方案设计阶段要确定投资目标,编制项目的总投资分配、分解规划。
(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即为根据可行性报告所做的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总概算。初步设计不能更改可行性报告中的建设规模、总投资额等。如果超过可行性报告的投资估算,需要说明原因并重新进行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绘制出正确的、完整的、详细的建筑安装图纸,包括建设项目工程的详图、零部件结构的明细表、验收标准及方法等。
4.结语
大型机电产品的实用功能应明确,性能须可靠,操作须安全。该类产品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技术与知识占主导。由于这些学科更多关注产品的技术层面,因而忽略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由于大型机电产品批量小,材料以金属板材、型材等为主,加工工艺主要以铸、锻、焊、铆、折、弯、剪切等方式为主,造型限制较多,不如模具成型的塑料制品自由,加上成本控制,造型的突破性和创新空间较小。
2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造型设计主要包含概念设计、形象设计和设计评价3个主要阶段。具体过程为:产品调研、设计定位、方案构思、人机分析、材料与工艺分析、产品价值工程分析、结构设计、产品原型(样品)制作等。大型机电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与其他产品造型设计过程是一致的,只是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2.1技术解构及重组
工业设计师必须通过产品调研充分了解形成产品实用功能的技术,实现产品的技术解构。围绕技术解构的产品调研内容为产品实用功能、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人机交互界面、零部件材料及加工工艺等。技术解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的核心工作是了解技术的输入和输出原理,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模块化处理,确定内部结构的最大包容尺寸。在技术解构的基础上,协同其他知识对产品功能、原理、结构、材料与加工工艺、人机界面等进行集成创新———技术重组,明确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确保产品造型设计的制造可行性和市场成功率。技术重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须清楚重组后内部结构的最小包容尺寸。新产品技术重组后内部结构的最小包容尺寸应大于原产品解构前内部结构的最大包容尺寸。产品调研阶段的技术解构和技术重组是大型机电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工作,决定产品开发设计的最终成败。
2.2产品方案的表现形式
建立统一认知平台不仅便于企业内部围绕产品设计的各方人员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而且便于与产品用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草图、草模型直到后期的电脑虚拟效果图,规范展示产品构思方案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设计方案,提高产品开发设计效率。
2.2.1产品方案视角的统一
产品方案展示力求最大限度地诠释设计师独到的构思,相同的视角能保证不同方案公平地参与评审。当技术限定的产品长度和宽度接近时,在幅面横置的图纸上,将产品与视平面呈45°绘制两点透视草方案,可较为生动地表达造型效果。当产品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时,将产品与视平面呈30°绘制两点透视方案,能够为两个立面提供较好的展示角度而不显得单调。
2.2.2产品方案排版的统一
为确保方案评选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大型机电产品不仅方案构思要按照统一视角展开,每个方案效果图的版式也要保持一致。产品方案确定在视觉中心位置,以最佳的视点展示产品。产品方案在画面中的大小对画面的影响很大,产品过大,画面显得拥挤;产品方案太小,画面显得空旷;偏向一端或一角,画面失去平衡。重要部件和关键界面必要时需放大,重点展示说明。效果图表现力求简洁大方和整齐划一。为避免雷同感,必须强调每个方案的表现力,使方案具有准确的信息传达性,最大限度表达产品形态构成、色彩、肌理,使客户从效果图上能读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等功能信息,有利于企业高层人员进行评价决策。
2.3设计方案细节与整体关系的协调
大型机电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是造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机界面设计决定产品造型设计的最终效果。产品整体结构确定之后,人机界面细节设计须遵循整体造型风格,通过适当的对比来突出交互界面。有时为突出某些部位的警示功能或避免误操作,往往采用鲜明的结构和色彩,为确保细节与整体的协调性,在适宜的部位须采用相应的结构和色彩去呼应,以缓解强烈的对比。
2.4设计方案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协调
大型机电产品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一般制作等比缩小模型。工业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绘制、造型及结构合理性分析、尺寸设计及草模型制作的同时,还需对产品的视觉与触觉进行感受分析,借助实物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迭代,确定最优结果。
2.5产品视错觉的矫正和预防
人类需要依靠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反应,如所感知的印象没有反映或不符合外部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产生了错觉。视错觉是由人类特定的视觉生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共同作用产生的。对于大型机电产品,视错觉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视错觉主要表现为:(1)构形错觉,包括长度错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空间错觉等;(2)色彩错觉,包括色彩膨胀与收缩的面积错觉、色彩前进与后退的距离错觉、色彩轻重的量感错觉、冷色与暖色的温度错觉等。
2.5.1产品视觉构形错觉的矫正
大型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图纸或缩比模型与实际产品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方面,由于模型较小,为体现产品细节效果,制作过程中,部分细节特征须进行适当的放大或夸张,因而,该模型仅作为方案论证的效果演示。另一方面,大型机电产品缩比模型在人的正常视角和视距范围内,不会产生视觉构形错觉。但是,如果将其放大到实际尺寸,就可能产生视觉构形错觉。因此,大型机电产品设计中应充分意识到视觉构形错觉对产品造型的影响,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对产品造型有目的地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合用户的需要。具体做法是提前对可能出现的视错觉现象做出判断,依据规律对变化量进行调整,使错觉现象复原,确保预期效果实现或保证视觉舒适。龙门加工中心移动刀头中上部平行线处理和操作平台围栏顶部回收处理。
2.5.2产品视觉色彩错觉的预防和矫正
大型机电产品一般是在缩小比例的状态下进行方案设计。色彩如扩大到实际尺寸,易产生视觉色彩错觉。为避免该现象,依据生产和生活常识,结合相关形式美造型法制,正确指导产品的色彩设计。在具体设计活动中,视觉色彩错觉的预防和矫正密不可分的。
(1)色彩膨胀收缩感觉的合理应用。
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具有收缩感。色块并置情况下,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觉尤为明显。大型机电产品色彩设计中,一般慎用暖色。在人机操作界面中,为突出指示功能不得已运用暖色时,应根据色块的大小酌情调整暖色的纯度和明度。用色面积越大,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就得相应地减小。
(2)色彩温度感觉的合理应用。
低温工作条件下宜用暖色;高温工作条件下宜用冷色。考虑到大型机电产品的体积,尽量采用纯度较低、明度适中的浅色系列。
(3)色彩轻重感觉的合理应用。
冷色相比暖色更具有沉重感。同一色的纯度和明度越低,沉重感越强。由于功能要求及结构原因,大型机电产品形体常有明显的不均衡感。在色彩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轻重感觉特性来处理产品造型中的均衡与稳定关系。大型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会明确主体的固定部分与运动部分。对于产品相对固定的大件,宜用纯度和明度较低的深色,增强稳定感;对于运动部件,宜采用纯度适中、明度较高的浅色,给人以轻盈便捷的感觉,以避免给操作者带来的沉闷感。
(4)色彩进退感觉的合理应用。
大型机电产品功能繁多,人机操作界面布局复杂。在色彩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进退感觉特性来调节动作的主从关系和形体的虚实关系。人机界面操作件(手柄、手轮、按键、开关等)是操作者经常接触的部位,宜采用与背景色对比较强、有亲近感的前进色,提高操作效率,避免误操作。此外,通过色彩的进退感觉设计,使产品的标志、铭牌及有关指示装置配色与产品主体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之有凸出感和较强的关注率。
3结论
工业生产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是十分严格的,大量的锅炉、加热炉以及家用电器,如热水器、电水壶等对于温度控制都有需求。如果温度控制不精准,小则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大则可以引发重大事故。因此,精准的温度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温度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自动温度控制系统需要准确的控制温度,及时的做出后续操作。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以其外型小巧、功能强大的优势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动温度控制系统当中。
2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采用了当前应用广泛的AT89C51单片机,以AT89C51单片机做为核心部件,以汇编语言对其进行编程控制其它辅助系统,用PID算法来控制PWD波的产生,进而实现系统温度的控制。
2.2硬件设计
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硬件主要由单片机基本系统、温度传感器、电炉、继电器、显示电路、报警电路、键盘等组成。
(1)单片机基本系统。单片机基本系统采用了AT89C51芯片,它由基本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键盘、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将信号输入到单片机基本系统当中,单片机基本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由控制信号驱动继电器工作,从而达到控制电炉工作的结果,最终达到控制温度的目标。
(2)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对水温进行温度的检测,并实时将数据传送至单片机基本系统,以供其进行数据分析。
(3)继电器。继电器的作用是控制电炉工作,它通过接收单片机基本系统的控制信号,实现对于电炉的控制。
(4)电炉。电炉是用来实现对水加热的功能,由继电器根据控制信号对其进行控制。
(5)键盘。本设计采用61板自带按键,不需要另外连接硬件即可使用。
(6)显示电路。由六个八段数据管以及数码管的驱动电路组成,前三段用于显示控制温度,后三段用于显示实际测量温度。
(7)报警电路。报警系统是出于电炉的安全考虑进行设计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数据传递给单片机基本系统,单片机基本系统分析数据后,当水温过高或过低,即达到预设最大值与最小值时,单片机驱动报警电路,实现报警功能。以上各组件与单片机芯片引脚连接方式为:温度传感器输入端连接到P3.1口,按键接在P3.1、P3.2、P3.3,分别控制设定温度的十位、个位和小数位,单片机的输出控制信号由P3.5输出;实际水温显示的字型码是由P0口送出,十位、个位和小数位分别由P1.0、P1.1、P1.2选通;设定温度显示的字型码是由P2口送出,十位、个位和小数位分别由P1.3、P1.4、P1.5选通。
2.3软件设计
(1)主程序设计:系统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由主程序进行控制。即由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其功能主要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送入单片机定单元,然后一方面进行在LED显示,另一部分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PID算法得到控制量并经由单片机输出去控制电动调节阀进行水温调节。
(2)子程序设计:主要由显示子程序、键盘中断子程序、进制转换子程序、温控子程序、报警子程序等组成。显示子程序用于显示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键盘中断子程序用于对系统进行设定控制;进制转换子程序用于把采集的温度信号换算为对应的温度值;温控子程序把采集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值比较,调用PID算法,输出控制信号;报警子程序用于控制非法输入温度值。3.4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温度控制系统可采用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来校正,按照一定采样周期采集r(k)和F(k),其偏差值为e(k)=r(k)-F(k)(1)根据偏差值来计算输出u(k),其对应差分方程为:u(k)=u(k-1)+a0e(k)-a1e(k-1)(2)其中:a0=Kp(1+T/T1)a1=Kpe(k)=(rk)-F(k)
3结语
OPC作为微软公司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一项统一的标准,解决了应用软件与各种设备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它把硬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分离开来,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应用建立了桥梁,大大提高了双方的工作效率。应用程序与OPC服务器之间必须有OPC接口,OPC规范提供了两套标准接口:Custom标准接口和OLE自动化标准接口,通常在系统设计中采用OLE自动化标准接口。OLE自动化标准接口定义了以下3层接口,依次呈包含关系。OPCServer(服务器):OPC启动服务器,获得其他对象和服务的起始类,并用于返回OPCGroup类对象。OPCGroup(组):存储由若干OPCItem组成的Group信息,并返回OPCItem类对象。OPCItem(数据项):存储具体Item的定义、数据值、状态值等信息。3层接口的层次关系如图2所示。
2菇棚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2.1菇棚的温度控制原理
宁夏南部山区杏鲍菇生产基地采用大棚式培养方式,作为对杏鲍菇生长起最重要影响的因素,温度显得尤为重要[8]。菇棚温度采用自动记录仪对温度进行检测,利用空调对菇棚温度进行调节。由于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大时变、非线性、滞后性等特点,采用模糊控制非常合适[9-10]。本文对菇棚的温度进行了控制设计,最终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案,达到对温度的实时控制,从而将出菇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4~17℃的范围之内。菇棚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框内的部分在工业控制环境中大多由PLC等控制设备完成,而这些设备很难实现模糊PID的控制功能。因此,将虚线框部分在Simulink中实现,把在Simulink中创建的模糊PID控制器直接应用到现场设备中。菇棚实时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4中,该系统以PCACCESS软件作为OPC服务器,用MATLAB/OPC工具箱中的OPCWrite模块和OPCRead模块与Simulink进行数据交换。传感变送装置检测温度后将电信号传送给S7-200PLC的模拟量输入模块EM231,经过A/D转换后得出温度值;PCACCESS软件从PLC中读取温度值,通过OPCRead模块传送给Simulink;在Simulink中与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后,进行模糊PID计算,将结果通过OPCWrite模块传送给PCACCESS软件,经PCACCESS软件写入到PLC中,计算分析得出数字量,输出到模拟量输出模块EM232,经D/A转换为电信号送给温控装置(空调),实现对菇棚温度的模糊PID控制。
2.2模糊PID控制系统
2.2.1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菇棚的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常规的PID控制则需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对被控过程的适应性差,算法得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单纯使用模糊控制时,控制精度不高、自适应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稳态误差,引起振荡[11-12]。因此,本文针对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各自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从而实现对菇棚温度的实时控制,将出菇阶段的温度控制在14~17℃的范围之内。基于上述分析,将菇棚温度作为研究对象,E、E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其中E为设定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差值。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KP、KI、KD作为输出。设输入变量E、EC和输出变量的KP、KI、KD语言值的模糊子集均为{NB,NM,NS,ZO,PS,PM,PB}={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EC的论域为{-30,-20,-10,0,10,20,30},KP的论域为{-0.3,-0.2,-0.1,0,0.1,0.2,0.3},KI的论域为{-0.06,-0.04,-0.02,0,0.02,0.04,0.06},KD的论域为{-3,-2,-1,0,1,2,3}。为了论域的覆盖率和调整方便,均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根据对系统运行的分析和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得出KP、KI、KD的模糊控制规则表,如表1所示。利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的模型,如图5所示。2.2.2系统的仿真菇棚温度的传递函数采用G(s)=e-τsαs+k。其中,α为惯性环节时间常数,α=10.3s/℃;k=0.023;τ=10s,为纯滞后时间。设定菇棚温度值为15℃,常规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表明,菇棚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超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系统的要求。
3Simulink与S7-200PLC数据交换的实现
PCACCESS软件是专用于S7-200PLC的OPC服务器软件,它向作为客户机的MATLAB/OPC客户端提供数据信息。在菇棚温度控制系统中,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出值和反馈值就是Simulink与S7-200PLC进行交换的数据。实现数据交换的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软件PCACCESSV1.0SP4,在“MicroWin(USB)”下,单击右键设置“PC/PG”接口,本文选用“PC/PPI(cable)”。然后,右键单击“MicroWin(USB)”进入“新PLC”,添加监控S7-200PLC,本文默认名称为“NewPLC”。右键单击所添加的新PLC的名称,进入“NewItem”添加变量,本文为输出值“wendu1”和反馈值“wendu2”,设置完成,如图8所示。PCACCESS软件自带OPC客户测试端,客户可以将创建的条目拖入测设中心进行测试,观察通信质量,如图9所示。测试后的通信质量为“好”。2)打开MATLAB,在工作空间输入命令“opctool”后,将弹出OPCTool工具箱的窗口,在该窗口的MAT-LABOPCClients对话框下单击右键,进入“AddClient”添加客户端,用户名默认“localhost”,ServerID选择“S7200.OPCServer”;与PCACCESS软件连接成功后,在“S7200.OPCServer”中添加组和项,把在PCACCESS软件中创建的两个变量“wendu1”和“wendu2”添加到项中,操作完成后结果如图10所示。3)新建Simulink文件,导入模糊PID控制器模型,调用OPCWrite模块、OPCRead模块和OPCConfigura-tion模块,设置OPCWrite模块和OPCRead模块的属性,把OPC工作组中的变量“wendu1”添加到OPCWrite模块中,把变量“wendu2”添加到OPCRead模块中,设置完成后两个模块与控制器相连,如图11所示。这样,基于Simulink和S7-200PLC的模糊PID实时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就完成了。
4结论
1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下的城市设计方法,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1.1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初步认识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要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科学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及持续运行,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需要对常规系统进行细化、改进、提升、优化,改变过去审批项目,特别是详细规划项目中凭经验、感觉、判断进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1.2核心内容与总体思路
在所有的人类需要中,对聚居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类对空间的需求,因为这类需求是形成聚居的最主要的“力”。
1.2.1核心内容
空间形态方面:在用地性质与建筑限高的刚性控制下,如何塑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具有个性的街道风貌与建筑形态。土地使用方面:城市设计层面如何引导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建设,体现土地的有效混合利用。开放空间方面:在20世纪初,城市美化运动宣称,美国城市的绿化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城市环境中的开放空间是城市营造中最明确的独立设计元素,如何创建或重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交通系统方面:在控规确定了交通结构前提下,如何构建对行人友善的绿色出行系统。
1.2.2总体思路
采用“系统规划—空间设计—图则控制”的规划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项目,对规划对象提出“整体—分区—地块”的导控体系,做好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衔接,并通过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层次规划和地块设计。首先是进行系统规划,将项目置于更大区域内分析,扩大研究范围,落实上位与相关规划,统筹梳理各系统结构。其次是进行空间设计,这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营造出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从用地功能、交通、空间、景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将规划片区的整体空间意向归结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大要素。同时提出对视觉与主要界面的天际线控制要求,在整体空间设计确定的框架内进一步完善分区设计与重要节点设计。最后针对系统规划与空间设计的要求,通过图则进行管控与落实,作为设计条件的有力补充,直接有效地指导下一步建设,突出城市个性,体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2项目实践
2.1项目概况
五象大道两侧区域不仅承载着南宁现有中心城区向五象新区的空间拓展过渡功能,同时也是五象新区乃至整个南宁城市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立足于大量已批用地的现状,协调周边山水环境、优化用地功能、塑造空间特色、协调周边重大项目与交通设施,是本次城市设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规划研究范围,以统筹和协调周边重大项目为目的,将研究范围适当向外扩展,总面积约50km2;第二层次为规划设计范围,具体为五象大道两侧各一个街区,总面积约842.54hm2。
2.2项目定位
五象大道沿线片区定位为五象新区“现代、生态、便利、特色”的示范地;广西文化产业聚集区、体育产业创新区、生态科技试验区与人居最佳特色区。
2.3规划策略
(1)环境策略。通过对环境格局的分析,梳理影响基地设计的生态控制点,保证区域建设显山露水;在区域开敞空间体系基础上,加密末层绿道水网,优化节点利用,构成富有趣味的开场空间;针对地块开发提出场地布置、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水环境系统、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控制指引。(2)功能策略。强调用地功能混合,提升区域城市活力,由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商业、文化、休闲综合功能转变;借力轨道交通,选择合适站点设置综合体,积极利用地下空间,倡导站点及周边地块综合开发;打造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强化规模集聚效应,凸显片区特色。(3)交通策略。用地开发强度与道路交通支撑系统相协调,倡导公交出行,同时保证多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构筑完整的慢行系统,创造舒适宜人的交往空间,建立灵活的立体步行系统,缝合道路两侧功能区块。(4)空间策略。通过三维模型对主要视线通廊进行推演,确定地块塔楼位置、通廊控制、对景要求等空间要素;合理有序地布局地域性标志的建筑及景观,突出重要节点及门户空间,优化滨水及大道沿线天际线。(5)景观策略。针对性地提出商业街、广场、滨水、休闲地带等场所景观的设计导控要点;对片区内建筑提出生态绿色应用原则及要求;将体育、文化特色主题元素引入雕塑、坐椅、广告、灯具等街具小品,塑造特色街道景观。
2.4系统规划
(1)打造特色街道景观风貌。提出不同的街道主题特色,并对环境要素提出控制要求,突出生活、运动、户外康体、商业、民俗文化等街道景观风貌,为片区带来人气和活力。(见图1)(2)优化建筑室外环境。综合考虑绿地可达性、通风廊道、河岸缓冲带、缓解热岛效应等多项要素,引导各类绿地的合理布局,保障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温度、通风等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科学设置通风廊道;利用垂直于邕江的城市道路与开敞绿地,打开通向邕江的通风廊道。(3)完善开敞空间控制体系。制定严格控制、指图1街道景观风貌分析导控制与协调控制等不同类别的开敞空间控制要求,通过精细化设计,将原控规确定的网状绿地景观结构演变为棋盘式结构,丰富城市开敞空间的内涵。严格控制的开敞空间即控规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街旁绿地等;指导控制的开敞空间即地块内绿化庭院与开敞空间景观通廊,关注通过控制节点、通廊位置,强化规划片区开敞空间系统性、序列性。具体包括居住、公共建筑地块内的庭院节点、景观通廊;协调控制的开敞空间即处于规划区范围外,但与规划区具有一定联系的山水环境,应与其建立生态逻辑关系。具体包括五象岭、青秀山、滨江公园。(4)构建绿色出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以公交优先为原则,结合轨道交通方案,以地铁站点为依托布置城市综合体。整合常规公交、自行车、慢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集快速、便利于一体的公交体系。
2.5空间设计
2.5.1空间意向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规划认为,可从“九条路径、五条边界、四片区域、六大节点、十大标志物”结构中感知五象大道沿线片区的空间意向。九条路径:平乐大道、五象大道、龙堤路、龙岗大道、博艺路、彩凤路、体强路、良庆大道和丰庆路;五条边界:邕江、青秀山、五象岭和两条铁路;四片区域:金融与现代居住区、体育与滨水居住区、文化与休闲娱乐区、商务与生态居住区;六大节点:东部门户、北部门户、西部门户、金融广场、湿地公园和良庆坊;十大标志物:龙象塔、凤凰阁、南宁大桥、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艺术博物馆、广西体育中心、金融街双塔、五星级酒店、摩天轮和龙象立交。
2.5.2主题演绎规划以五象大道和邕江为空间轴,以现代都市的繁华及自然山水为主律,以建筑、景观为音符,在五象大道上谱出一曲富于魅力、充满活力的绿色乐章,塑造一片文化繁荣、和谐宜居的城市新区。
2.5.3分区设计导控(1)开敞空间。57号路西侧、国粮公司地块东侧50m范围内由居住用地调整为带状绿地(绿地1与绿地2),形成体育中心—邕江—青秀山绿轴,带状绿地可参与开发地块的指标计算,但必须向公众开放。(见图4)(2)底层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地块、广场、公园、林荫道的沿线布置休闲型商业设施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公共文化建筑。区域内主要形成了南宁大桥桥头区域的公共建筑界面,五象大道公共建筑界面,平乐大道公共建筑界面,以及龙德街、龙村路、平江路、金龙路居住生活商业圈。(3)塔楼位置及高度。为保证邕江水岸良好的视线效果,滨江一侧建筑高度控制在60m以下,以邕江为起点,由北向南,呈现出逐渐升高的高度面;沿五象大道界面,重点控制150m、120m和70m三种高度层次的建筑,沿平乐大道,重点控制110m、80m和60m三种高度层次的建筑。
2.6图则管控规划
区内的地块大部分已出让,因此该次设计的图则管控主要是加强了交通组织、空间形态及环境要素等方面的控制,其中部分内容定为刚性控制。(见图6)
3结语
由于城市过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物等的建成,城市的固有地形受到较大损坏。城市水循环系统效率降低。通过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城市的水循环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内涝、下游洪水的冲击、河道侵蚀、水污等城市问题。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水循环系统做出重大贡献。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有力促进。
2 增强园林魅力
同时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构建还应考虑是否能够对园林进行有效的生态防护和环境美化。这样不仅能为居民带来安全便捷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舒适的娱乐休憩之处。既能提高人们的兴奋性,提高做事效率又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的客流量以增加城市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3 经济节能
基于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城市园林设计具有雨水资源节约、节地、经济节约、节能的特征。通过对城市用地中的雨水进行控制、净化、调蓄利用,有效地节约了地下水源,避免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对于污染水源的高额治理费用,从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而言具备经济节约性。此外,由于对雨水的净化合理调用能达到节水目的。减少了政府供水消耗量,节省了构建、使用供水设备的成本。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发展与实践,纵观国内外许多城市,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身影处处可见。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如:华盛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俄勒冈州、马里兰州等一些城市都运用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其雨水塘、雨水湿地、绿色屋顶等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构建雨洪系统的国家。德国柏林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渗沟等方式,利用景观设计收集、调蓄雨水。新西兰奥克兰北岸市雨水花园处理道路径流的实例,就体现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美化环境,生物防护的功能。我国的北京、宁波、天津、杭州、成都等地也将城市雨洪控制系统有效纳入园林设计体系中。
4 总结
(一)设计原则和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总投资
工程项目所确定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直接决定工程项目总投资,如新技术应用,进口设备的选用,系统布局原则,集约节约程度,附属设施投入和外购程度,配套设施替代条件,艺术性及形象工程关注程度,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的应用,等等,都会对项目总投资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设计方案直接决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设计方案的优劣,系统流程的合理性,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效果,资源节约利用程度,先进经验、技术的普及性,落后淘汰技术的替代和更新程度等,都要进行经济、环境、政策分析,做风险评估,最终确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和节约程度。
(三)设计质量和效果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工程设计方案质量,减少设计变更,控制重复投资,大力降低工程造价。
(四)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决定投运后的经济效益
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投资额的高低,还应考虑项目投产后的生产成本高低和经营效益的好坏,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环境及社会影响程度,更新及技术改造的投入程度等。
二、优化设计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
(一)加大设计管理力度
业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优化设计工作,积极采用招标等方式优选出设计单位,优化设计原则,明确设计思路和方法,全过程对设计优化加大监管力度,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对项目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最优化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最优化的方法建立一个最佳系统、最佳投资的建设项目,确保设计优化工作全方位开展,保证投资项目经济、节约、高效。
(二)做好设计方案的全方位细化优化和动态管理工作
设计方案优化包括工艺流程的优化、设备优选、耗用物料的节省、总图布置优化、自动化的优选结构的优化、技术领先战略最优、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最优等。最终确保项目设计达到功能满足、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及节能要求、投资节省,对设计方案要以提高综合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形成最佳方案。
(三)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经济性比较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整个设计方案的价值,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价值和功能价值。需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来进行评价,计算改进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最佳方案,从而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四)强化基建期间的设计管理和设计质量控制
要加强施工阶段的设计管理,控制设计变更,同时按优化设计管理的流程和办法,做好设计变更和设计质量控制工作,强化优化设计效果。
(五)充分发挥第三方功能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设计阶段,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对设计优化和过程设计进行监理,并对相关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同时可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评价,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监督、评价职能,督促设计单位提高优化设计的水平和效果。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化设计及典型性设计。实行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机制,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分析,确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六)安全和节能减排作为投资项目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项目设计中不仅仅考虑技术经济的优化,更要注重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并要把节能减排指标的控制作为重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优化,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功能价值和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达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七)制定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激励机制
项目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优化设计的奖惩管理办法,结合设计监理和设计方案评价机制,从设计方案选定和评价,设计变更多少和影响程度,投资费用的节省,生产运营效果的评价和行业竞争优势的比较,等等,全方位推行设计奖惩机制,推行设计索赔制度,切实保障设计质量和控制造价。(八)优化设计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设计规范修改周期一般较长,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日新月异,设计工作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这不仅能节约造价还能为优化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2.联系元器件厂商,获取器件资料费用
3.元器件费用
4.开发人员薪资
5.样机测试费用
6.时间成本
以上几个点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在很多工程管理的书籍和资料都有详细介绍,本文只是根据笔者所做过的电子设计工程补充一些看法。
进入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后,项目管理人员应该仔细做好项目规划工作,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一般取决于该项目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复杂性。为了避免由于不可预知的工程复杂性而导致的项目流产,项目管理人员在制定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招集各方面的人员,把该项目仔细的分解开来,然后针对这些子项目逐一探讨分析,仔细地权衡各方面因素,看看是否可行,成功的代价如何,只有每个子项目都做到有把握后才能将整个项目推入实施阶段。
在项目通过可行性论证后,就转入正式的开发阶段。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开发的技术规划,一个项目的设计思路确定之后,该产品的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就大致确定下来了。所以一个不良的规划,往往会对项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阶段项目负责人要和合作的开发人员充分交换意见,根据开发人员的数量和专长将项目分解开来,让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本项目的一部分工作。
项目开始运转后一定要做好全套设计文档。文档中要明确每个开发者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接口。同时也要要求每个开发人员为自己所开发的模块做好技术文档。表面上看这个工作增加了开发成本,但这样不仅有利于该项目今后的扩充维护,也同样有利于该项目的测试工作。这事实上降低了项目在这些方面的成本,项目规模越大,在这方面投入所体现的效益就越明显。同时这项工作还可以降低由于开发人员流动带来的工程扩充维护的风险,因为技术文档越多越详细,继承该工作的技术人员所付出的时间代价就越小。
在元器件选择方面,应尽量使用标准器件或易于采购的器件。因为这些元件产量大,价格好,供货渠道也多,对于降低硬件成本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尤其在所设计的产品产量不会很大的时候更应该如此。在设计一些高附加值,小批量的产品的时候,尽量使用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来设计,这虽然加大了一些投入,但总的来说,压缩开发时间,让产品更快面对市场带来的效益会大于这些投入。同时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更可以将开发人员的精力集中于高层次的设计上,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尽量使用各种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综合使用各种EDA工具来完成设计,可以大幅度加快开发进度,减少差错,提高工程质量。一提起EDA工具很多人就会想起Protel、Orcad、Pads等电路板布线软件。其实这些工具不仅包含原理图和电路板布线,一般也包含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信号仿真等模块,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往往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很多构思和图纸上的缺陷。对减少设计阶段的返工和修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别的种类的软件,虽然不是专门的电子设计软件,但我们依然可以借用。比如:如果项目中包含了复杂一些的数学算法(如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元算法等),我们还可以动用专门的数学CAD软件――MATLAB先仿真一下你的信号处理流程,然后根据仿真的结果来设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就节约了很多在目标机上反复写片、反复调试算法的时间。
在设计电路的时候,修改硬件在所难免。为了便于电路修改,要注意电路的可塑性。电路的可塑性是指电路的可修改能力。如果电路便于修改,会减少很多开发人员更改电路的低级劳动。提高电路的可塑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能够使用软件实现的功能不要用硬件实现。由于硬件和软件的物理结构的差异,在修改硬件的时候要付出比软件多得多的代价。用软件代替硬件后还能降低产成品的成本,便于批量生产和销售。
2.如果电路中有CMOS、TTL电路要尽量使用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因为PLD本身具有可修改的特性。用它们实现数字逻辑后,要改变逻辑关系的时候,只要在计算机上修改它们的逻辑描述文件,然后经过编译、写片就得到一片新的逻辑关系的集成电路。就像修改软件一样容易。用PLD代替不同的普通数字集成电路后,有利于减少元器件种类。方便采购和库存管理。
3.试制过程中适当在电路板上多留一些资源,比如PLD的容量要比你预期的容量稍大一些,单片机的ROM、RAM、I/O端口等资源都要留适当的空余。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随时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增加对硬件资源的需求量。如果没有在电路板上保留适当的冗余资源,将不得不在电路板外面再搭一块小电路板。事实证明,这样修改电路不仅容易给电路引入干扰信号,而且会大幅度降低试制样机的可靠性,同时会使技术人员的很多时间花费在反复修改电路的简单劳动上。
编写单片机的软件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高级语言来编写。现在许多开发单片机的技术人员依然保留了80年代的开发方法。使用汇编语言,逐条指令编写,并且手工分配单片机中的内存资源。这种方法在写小规模软件还可以,可一旦软件规模变大之后,由于汇编语言的低可读性、低结构性往往会让设计人员被自己软件中的复杂的逻辑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在一个软件的逻辑关系混乱后,要保证写出来的软件能安全运转是很困难的。我们推荐使用C语言来写软件单片机代码。(对于常见的8051系列,我们一般使用KEIL、FLANKLIN等软件。其它类型的单片机一般都有其配套的C语言编译器,该型号单片机的经销商一般可提供)用C语言有这么几个好处:
1.可以大幅度加快开发进度。
2.可以实现软件的结构化编程,它使得软件的逻辑结构变得清晰、有条理。
3.在写一些数学算法和循环、判断语句的时候有比汇编语言高得多的效率。
4.省去了人工分配内存资源的工作,在汇编语言中我们不得不为每一个子程序来分配储存变量的空间,这是一个复杂、乏味又容易出差错的工作。而使用C语言后你只要在代码中申明一下变量的类型,编译器就会自动为你分配寄存器和内存,低级重复易出差错的事情都由计算机代劳了。根本不要人工干预。
5.因为循环、判断语句和变量名字都使用自然语言,因此写出来代码的可维护性和软件可读性很好。这样当需要更换软件开发人员的时候,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代码移交和消化。即使没有更换人员,他们在维护自己的代码的时候也比较容易。
6.当写好了一个算法后,以后需要在不同种类的CPU上也需要这个算法时,可以直接引用原来的代码,再配合这种CPU专用的编译器重新编译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实现软件的低成本跨平台移植。而汇编语言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重新写代码,没有别的办法。因为C语言的这种特性,如果在设计复杂算法时(比如视频/音频信号处理、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元算法等),可以在PC机上使用VisualC++、C++Build等x86平台的C语言编译器设计、调试该算法的代码,调试成功后就可以移植到单片机的软件系统中去。由于PC机上有充足的系统资源,开发调试进度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就节约了软件的时间成本。
7.在团体写作的软件中,软件接口容易做到规范统一。
虽然使用C语言写出来的代码会比汇编语言所占用的空间要大5%~20%,但是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容量和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代码占用的空间差异已经不是很关键的了。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软件是否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注重使用先进开发工具所带来的时间成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