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社区治理新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治理新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治理新思路

第1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坪山新区作为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唯一综合试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织网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与政策实施路径,以“大数据”为支撑、信息化为帮手、“智慧化”为理念,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及队伍整合,实现了社会建设服务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社会治理智慧化。目前,已进入全面铺开、全面实施阶段的“织网工程”正为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益,进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开拓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模式。

重创新,以系统思维搞好社区工作顶层设计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反馈的关系;二是长远目标与短期收益的关系;三是网状组织架构与具体业务操作的关系。如何结合区情,以“智慧化”发展思路构建新型城区,顶层设计是关键。作为“织网工程”试点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设计,一套统一的智慧化综合信息平台,已在新区社工委的有力推进下在政府部门内部正式落地。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完成了对新区人口、法人、楼栋、房屋存量数据的全面导入;社会服务管理网嵌入了服务事件、社会管理事件、数字化城管事件分拨模块,“一窗式”服务系统上线运行;社区家园网完成23个社区的整体升级,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事件采集功能开发,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经济预判等功能开发以及教育、医疗等专题计算分析。以“织网工程”为驱动,“幸福坪山、活力新区”的战略目标正按照《坪山新区2012-2015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部署下逐步实现。

现代政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角色,只有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多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实施策略、合理流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局面,也才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此,新区社工委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打破传统行政思维,探索社会创新“新思路、新办法”,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另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平台,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再造,将社会体系结构的创新式建设与社会管理功能上的创新性拓展相结合,以全方位的社会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天候”、“全领域”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抓公平,以实践细节落实民生政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从根本上加强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事业、社会事务、社会秩序和社会福利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和管理过程中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要从细节上“培根固本”,方能在根本上符合我们党科学执政、公平执政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十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密切结合当下改革开放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社会进步新需求的情况下作出的。在我国现阶段,要推进社会体制系统改革和构建社会管理科学体系,必须着力贯彻“民生政治”,将其提高到顶层制度设计的高度,以实践细力促进社会公平。

以网格化管理模式面向不同户籍人口,网格信息员主动上门推动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排除问题隐患,最终实现“同城人、同待遇”,这是坪山新区落实社会工作创新思路的重要体现。根据新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数比高达18:1的区情,新区成立了智慧社会服务中心,依靠整合出租屋综管员、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和计生协管员组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目前已实现出租屋和人口流动等公共信息“掌上”管理、代办证件等便民服务推送上门、矛盾隐患就地解决的“掌上”民生管理的全面运行。借助“织网工程”综合试点的平台,新区已探索出了一套可持续、有张力、能操作、易复制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融合。

促融合,培育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参与

在社会学中,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联,它是信息传递、互惠互助以及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人口成份相对复杂的地区,社会资本的培养有时并非易事。坪山新区针对陌生人社会中不同人员混杂居住、难以建立“深”感情的区情,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做法与有效经验,自2012年始,着手实施基础人群数据收集、研判工程,对单位、社区、居住小区、家庭等进行多维贯通,对外来工、非户籍常住居民、户籍居民三大群体进行全面覆盖。为使“织网工程”服务直达百姓“终端”,新区政府一方面在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分类、定性的基础上,编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出台服务外包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文体、公共事务、慈善、维权和服务五类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推动社工服务实体化、项目化。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检验服务成效,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以系统化、工程化、现代化的思路引导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党的十强调,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深刻理解这个新论断,把握“政社分开”是关键。政社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厘清、科学定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权责明确地推进政社分开,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及有效成长,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推动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科学化,从而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转型。新区两委主动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紧扣“织网工程”数据应用的核心,将信息视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创新的直接抓手,依托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以信息为桥梁和商品,实现了政府获取社会信息、购买社会服务、服务社会需求的“全时域、全地域、全口径、全主体”的“全服务”模式。在向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授权、注册、认证等途径以主动服务换取信息;在部门日常工作中,以报表、验证、审批等业务办理收集信息;以发放补贴、医院挂号免费等惠民措施鼓励申报信息;通过关注舆情民意挖掘信息、通过受理投诉发现信息。新区围绕政社分开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探索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及“有限政府”的改革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第2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年4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卫生工作大会。会议确定了我县新时期、新阶段卫生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提出了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为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确保今年卫生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实现,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召开职工会,把大会精神传达到广大医务人员,让每一位职工明确今年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凡涉及相关工作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广泛宣传会议精神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广泛宣传会议精神,要将会议确定的卫生工作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落到实处,并将新思路“诚信立卫、人才兴卫、科技强卫”,新目标“健全三级网络、建设效能班子、建好卫生事业”,新措施“理顺卫生体制、完善运行机制、盘活卫生资源”等内容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悬挂,让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知晓,积极参与、配合、支持卫生工作。

三、抓好“十大突破”工作

第3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社区远程教育领导机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社区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每年还根据人动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同时,还明确社区远程教育专兼职管理人员,进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远程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保证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紧抓培训工作

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微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不仅能熟练操作使用各种设备,还能够整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设备的使用效益,探索教育教学模式。

三、整合资源,建立中心教学资源库

课件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资源保证,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从节约成本和整合资源入手,进一步规范各站点信息资料,教学培训资料和其它资料的储存、下载和管理进行分类建档。目前,资源库己收集课件20余类,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普知识、计划生育、先进性教育、典型经验等,基本满足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

四、认真抓好远程教育教学培训

每月开展四次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并做到事前有讲解、事中有讨论、事后有心得,及时收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学习内容和形式信息反馈。通过光盘教学、电脑教学和电视教学三种模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适用技术,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建设文明社区提供智力支持。2009年,社区共组织开展远程教育教学48期,其中政治理论学习24期、政策法规学习18期、警示教育和法制专题教育6期;参训人数800多人次。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增强了党性,形成了社区党员和居民党员学习活动合力,提高了社区干部和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

第4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不时加大全民禁毒宣传力度,根据县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创立“无毒社区”工作规划要求。开展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把创建无毒社区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文明小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禁吸戒毒为重点,把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为手段,以社区内部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为最终目标,以创建“无毒社区”为有效手段,实现打击犯罪,遏制蔓延趋势,萎缩消费市场,减少和杜绝新吸毒人员滋生的目标。现将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观念,

一、镇党委、政府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把禁毒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统筹规划,认真组织,摸清外地毒情的基础上,研究和明确外地区的禁毒目标,切实把禁毒综合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的领导者责任制度和目标管理体制,对禁毒工作层层落实,一级抓一级。把禁毒效果与责任人的利益紧密挂钩,对工作不力,致使违法乱纪活动猖獗的地方,坚持行使社会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社区”分别成立了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创立“无毒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总体目标,很抓禁毒工作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有重点分阶段实施,力争在社区”内实现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创建工作目标,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开展了以创建“无毒社区”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

二、根据工作目标。把创建工作同禁毒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造宣传声势,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同时,以创建试点带动全面,把试点社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近年来,试点“社区”内,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禁毒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禁毒法》实施之际,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进行禁毒宣传,设立宣传点,张贴永久性宣传标语和挂图,主办黑板报,大造宣传声势,使广大群众了解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二是社区内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每年在社区内的学校定期对在校学生上两次禁毒法制课,向广大师生讲的危害,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广大师生,社区的青少年中树起了一道防毒、拒毒的铜墙铁壁。搞好禁毒宣传的同时,对社区内的毒情进行反复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吸、贩、种、制毒情况。对社区内的吸毒人员由派出所建档立卡,切实落实好帮教措施,并把帮教措施落实到人,使吸毒人员真正认识到的危害,从而使其远离,重获新生。此项工作有效提高了社区公众拒毒能力。

降低复吸率。对无毒社区由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家庭、单位等组成了帮教小组,

三、严格落实社会帮教措施。组织社区戒毒,并且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明确帮教各方责任,逐人落实帮教措施。社区加强了对涉毒“高危人群”管理,防止其染毒;禁毒大队配合辖区派出所加强了对公共服务娱乐场所的管理,和经营业主签订了责任书,防止滋生吸毒贩毒活动;和每个社区的责任人落实了禁种责任制,禁绝原植物非法种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单位的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正确运用法律武器,

四、提高对新型的认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特别加强对社区内娱乐场所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监督管理并与其责任人签定责任书。与此同时主动加强与检察、法院的联

确保依法、准确、有效地打犯活动。系、协调、衔接和沟通。

贩毒人员的打击力度,

第5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海南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点、线、面”结合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地域、领域、要素、方位、过程、行业、时间、社会、产业、空间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展,优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实施旅游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旅游市场规划化运转、切实保障文明安全旅游、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及引进、创新旅游现代治理等,其中,社会建设管理将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保障。

自2008年海南启动国际旅游岛行动,尤其是短短两年后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其中社会建设管理事业进行了诸多探索,立足知识经济、智慧治理、信息技术革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赋权型社会转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社会分化加剧与趋同化倾向并存、第三部门快速崛起、城市交通拥堵、科学社会管理和综合评价等新发展、新思路。

一、海南社会建设管理与“多规合一”试点内在关系

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 海南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关注, 海南经济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海南省借助自身独特的地域优势,如何进行社会建设管理成为海南在肩负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重任下,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报告对于社会建设管理的指示为海南省的社会建设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2015年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开展省域范围的“多规合一”试点,海南接过了历史性改革实践任务,再一次以创新者、探索者和闯海者的姿态站在了改革发展的前沿。

二、海南社会建设管理的重大举措

近些年来,海南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管理工作,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创新改革层面取得较大突破。积极推进行政改革,创新社会建设管理,践行省直管市县的行政体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社会建设管理的相关条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简政放权,创新社会建设管理方法,多维度保障民生工作,。

(一)努力加快实现海南省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结合海南省自身发展的现状,推进实施《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针对当下海南社会转型时期的问题,旨在利用20年的时间打破现今全省城市、农村、农垦三元分治格局,并依托海南省作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整合海南省城乡及农场资源,实现全省规划开发与建设“一盘棋”。海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一个“大城市”的建设思路对全省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农垦融入地方步伐,在空间布局上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二)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基层农村。

自2013年以来,海南省正确理顺和处理党群、干群关系,使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积极服务农村,着力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农村扶贫攻坚及农民生产生活方面问题,主动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网上销售通道。如今,海南省农村全面实行“两委”干部驻村“坐班”制,便民服务中心(站点)覆盖所有村镇,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5个险种实现全省覆盖,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转变工作作风和革新工作方法,从多角度创新社会建设管理,保障民生。

例如,省委书记罗保铭撰写的调研报告《五管齐下破解十大难题》,是其用了近一年时间,先后调查15 个市县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况而后形成的。该调查报告高度重视海南省社会建设管理,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社会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和主要不足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产生或形成了诸多不足和

问题,社会建设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

主要是对社会特性、公共服务的本质认识不足,应该积极探索赋权型社会及其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手段等。

(二)社会建设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甚鲜明

应确立绿色经济是海南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的基础和保障,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发展模式,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动力,尤其是结合海南实际提出更为有效和明确的抓手。

(三)社会建设管理时代和地方特色不突出

应紧紧抓住城市海南的发展定位,突出海南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发展概念和理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同时立足智慧城市、自媒体等因信息技术革新引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形势对海南社会建设管理的影响,重点体现城市海南、智慧海南和自媒体背景下的海南绿色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价值,落脚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优先产业发展。

(四)社会建设管理重点不明确

应从城市交通、社区建设、家庭环境、地域文化等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领域审视和推动社会建设管理,凸显海南在当下社会建设管理重点领域和内容上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海南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从每一个市民需求入手,借鉴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内容的研究及实践范例构拟,全面提升海南社会建设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社会建设管理科学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亟待提高

应转变社会建设管理理念,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使海南省的社会建设管理体制自觉与海南旅游岛建设相适应,与海南省的自身发展相结合,改进社会建设与管理方法,构建社会建设管理绩效和成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基层管理监督机制,并做好相应的反馈信息处理和预警制度。

四、海南国际旅游大社会建设创新思路

时刻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原则,在所有人类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值得进行非常深入的理论探究,尤其是社会建设管理在当下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自人类于16世纪进入科技革新时代以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运转结构的复杂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复杂。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总会有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 以上,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相应的这个国家并将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前沿。在当今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建立霸主地位之前,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均各领100年左右,是时几乎所有国家及其人民均以此为榜样和目标,当然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建设和公共治理的规范亦源于国家实力及公众态度。

社会建设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实施需要与其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社会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均需有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公共组织的职能发挥及效用实现,特别是在社会阶层固化及其利益分化急剧增强的背景下,社会建设管理应更加突出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范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社会将使不同国家、地区处于整合―分化,合作―冲突,进步―落后等复杂的动态变化结构中,国际化、创新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需要政策公共化和管理知识化,与之相对的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边缘化速度和强度均将加快 。

社会建设几乎包含了公共领域的所有事务和问题,但既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组织、执行和受众研究,对于社会建设管理中政府和公共组织之外的群体或社会单元研究甚少,尤其是缺乏对于社会建设管理效能的考核及其相应的测评体系指标建设问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效也总是停留在各种数量的增加值,很难看到关于其建设质量的评价,加之未能厘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即使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都未能有清楚的厘清,很难获得最科学、最直观、最有代表性的价值判断,同时,很多前沿性问题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系也未能纳入到研究范畴中,例如智慧海南、城市海南、社区与社会建设、家庭与社会建设、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建设等问题,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成为未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根本出路。

第6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__村党支部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新春的喜庆刚刚退去,我们镇的经济建设已悄然拉开了大幕。我们__村位于镇工业园区和规划建设的集镇新区,随着镇党委、政府集镇南扩二期工程和工业园区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推进,今年我们村将成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同时,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将牢牢把握“服务项目建设就是强村富民”,“改善村庄环境就是解决民生的有力体现”这二大指导思想,强化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加强治理,建设富美新村。

一是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__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配合镇工业和城建专班,共拆迁房屋9户,征地200多亩,协调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为工业项目落户和南扩二期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随着项目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必定涉及到诸多的服务协调工作,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主动解决好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尽最大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特别是在企业招工的问题上,我们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多为企业招收员工30%。

二是全力建设美丽新村

第7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公安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安工作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全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联系公安基层工作实际,就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着眼公安工作大局,充分认识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也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是对事物认识、判断、由表及里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研究是对事物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和升华。所以,认识、判断问题,决策、决断、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研既是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又是作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首先,每名领导者都要坚持经常“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道德素养和文化功底,加强调研,正确认识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形势,牢牢把握有利条件,充分认识不利因素,找出、找准公安工作中不适应形势要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其次,加强调研,才能真正掌握敌情、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队伍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增强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和公安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三,加强调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警民关系,进一步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第四,加强调研,既立足当前,服务服从于现实斗争,又着眼于长远,加强对公安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思考,才能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二、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调研。

几年来,××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紧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大局,始终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摆在重要日程。分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拿出一半以上时间,深入基层所队,深入驻区企事业单位,深入社区,深入治安问题较突出的城郊结合部,围绕严打整治、安全防范、执法质量、服务经济、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来源:文秘站)料,为工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进行街划调整时,××*领导立即带领户政科干部深入有关街、所,全面了解情况,及时研究对策,首次提出,责任民警在居委会中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并在社区设立警务室,此建议在区委常委会议上一致通过,并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几年实践证明,这样既发挥了民警在加强社区党务、政务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也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力量维护界内治安稳定的积极性。在××开展××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后,××领导积极按照市局党委要求,把接待日活动作为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警民关系、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改进公安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反馈制度,××领导按责任分工与来访群众逐一见面,详细听取情况,并责成有关单位限期答复,切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领导共接待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件,解决问题××*8件,其中当场解决××件,其余××件疑难问题正在解决中,共收到表扬信、锦旗××件。

三、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的工作作风,贯穿于调研的全过程。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不能墨守成规,照抄照搬,固守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对事物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思考和论证;要紧密围绕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找准、吃透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安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全面调查与个案分析结合起来,集中调查与日常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期调查与同期比调查结合起来,防止调查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问题,提高调研质量,增强调研针对性;同时,要尽快地使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的领导决策,以适应新形势任务需要,积极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四、建章立制,推动调研工作的深入进行。

第8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一、学习理论,提高觉悟。作为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个人思想素质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础。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2018年9月份,我参加了牡丹江市举办的初任公务员培训班。在为期两周的培训中,我系统的学习了《公务员法》,充分认识了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就公务礼仪、 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以及盐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让我树立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也让我认识到了公务员身份的责任,真正体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的深刻内涵, 从而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通过这些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政治头脑。

二、边做边学,踏实做事。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需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司法行政机关的公务员, 虽然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让我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 但是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仍然会面临很多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虚心的向领导、同事请教 ,在他们的帮助下, 我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我都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在工作中不断的分析、总结, 以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严于律己,尊规守约。平时坚持按点上下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工作中能够服从各级领导的安排,尊重同志、顾全大局。我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尊重同志,乐于助人,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一切工作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全局利益为重,坚决贯彻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 感高标准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9篇: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城市社区服务;供给主体

社区作为社会运营和发展的细胞,自然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供给侧改革对于社区服务供给方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是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和社区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机遇是为社区服务供给主体转变供给方式、提升供给水平提供了机会和政策支持。

一、供给侧改革和社区服务供给主体的内涵

(一)供给侧改革。在供需错位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政策。供给侧改革又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是改革对象,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立足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供给和生产端为改革切入口,调整经济结构为改革重点,通过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创新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为社区服务供给主体改善服务提供了以下几点思路:第一:减少无效供给,将优先的社区资源转移到所需服务项目中去;第二,增加有效供给,建立完善的居民需求沟通渠道,获取精准的居民需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第三,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整体供给水平。

(二)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娄成武学者在《社区管理学》一书中,对社区服务的概念作了以下解释,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全体成员为服务对象,通过居民互助,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社区服务具有地域性、服务性、福利性、社会性、综合性、外溢性等属性。按照服务性质分类,社区服务可分为:社区就业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等。

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即回答社区服务由谁提供的问题,目前我国形成了多元供给主体。一是政府,包括市、区、街各级政府及派出机构;二是企业或私营业主,包括物业公司、家政公司以及商铺等;三是服务性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社工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活动组织等;四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社区服务的接受者又是提供者。每种社区服务供给主体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

二、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社区居民需求沟通渠道,导致社区服务供给与需求失衡。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成员来自天南海北,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对社区服务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大致呈现以下三种特性:

1、多层次性。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和归宿、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级,他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之分。社区居民同样有不同层级的社区服务需要。实地调查证明,越高层级的需求越复杂,对社区服务的专业性要求越高。

2、多样性。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多种社区居民需求。例如:按照居民支付能力划分,可以将社区居民的需求划分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支付能力较弱的需求,无支付能力的需求;按照需求情感性标准分类,可以将居民需求分为情感偏强型需求、情感中立型需求、情感偏弱型需求。

3、差异性。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同一种社区服务的评价,一部分社区居民评价较高,另一部分社区居民评价可能会较低。公共产品不同于私人产品,无法实现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社区服务是社区居民集体选择的结果。在社区服务的供给过程中,社区服务供给方没有考虑到居民的多层次性、多样性、差异性等特征,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提供服务。形成社区服务趋于形式化、社区居民普遍不满意的尴尬格局。

(二)“政大社小”现象严重,社会协同流于形式。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现在社区服务供给层面,即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或私营业主的关系上。目前,城市社区服务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社区服务提供者与生产者同一。严重的行政色彩导致企业和私营业主进入社区困难。在社区服务供给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社区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社会协同是指建立在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社区社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网络。在党政部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孵化过程中,对社会组织的定位不准确,导致社会组织未能发挥实效。最后,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总体上数量不少,上规模的不多,可持续性较差。

(三)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淡漠,参与意思薄弱。社会学理论表明,社会的进步会削弱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更加的冷漠。这一理论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样适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进而形成了极为淡漠的邻里关系,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严重下降。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的加剧,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住在一起,人们的价值观多样化、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不平衡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社区居民的分割。缺少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供给过程不但缺少了新鲜血液的输入,更缺少了精准的居民需求信息。

三、“供给侧改革”对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带来的启示

(一)完善居民需求信息沟通渠道,增加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各方社区服务的供给主体代替居民承担了参收集社区需求、制定社区服务规划、社区服务生产者选择等职责。因此,在社区居民和供给主体之间建立一条信息沟通渠道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渠道的建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为了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各方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可以采用调查问卷、上门拜访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居民需求;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社区可以建立社区微信和微博公众号,给社区居民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第三,社区居民可以选出居民代表,积极向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反映集体的需求,通过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有助于社区居民需求信息的精准获取,也为社区服务供给主体提供精准化服务创造了条件。

(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效果。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供给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相对优势:第一,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是社区居民的利益代表,在社区服务供给主体体系中起到权利制约的功能,有利于形成基层社会民主的局面;第二,社区社会组织更加熟悉居民的个人需求偏好,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社区服务;第三,社区社会组织组织作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具有集体利益表达的意志集聚的功能,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随着社区治理多元格局的形成,政府不再是社区服务的唯一提供者。面对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社区服务,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扶持政策的制定、财政保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社区社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组织建设中去。

(三)提倡居民的公共精神,促进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我们是生活在人与人不断交往的共同体中,如何协调好个人理性和公共精神是每一位居民的必修课程。所谓私人理性,是指居民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基于对自己利益的认知和维护而对自己和别人利益关系的一种预期和把握的能力。所谓公共精神,是指各政治主体(包括公民、社会民间组织和政府等)以宽容的态度、妥协的意识,对公共事务进行自由加入、平等参与、共同决策、共享权利、共担责任,以产生双赢的、可预期的共治效果。①现代社区治理虽然因大部分事务涉及社区居民的经济文化事务,因而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基于每个社区居民对自己利益的认知和维护,但现代社区治理更需要现代公民具有公共精神。只有居民团结一致、协同前进,才会发挥“1+1〉2的协同效果。”

四、总结

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社区服务的供给不足仍然是社区服务供给中的最大矛盾。供给侧改革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多元社区服务供给主体应把握住这一发展机遇,反思现有问题: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意思薄弱、社区社会组织生存空间不足,需求与供给不均衡等。不断创新供给模式,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社区服务供给效率,推动社区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 宋雪峰.日本社区治理及其启示[J].社会学研究.2009(3).

参考文献:

[1] 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漭、徐彬、王时浩等.社区经营与社区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