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高中政治知识点,对政治学、哲学知识框架体系掌握更透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政治教学采用的是原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填鸭式”教学,主要以完成教W任务为出发点,不利于学生强化政治学习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高中政治的抽象性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以下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把握能力,丰富课堂,使政治课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

根据高考考纲,选取高中政治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分析能力越强,解题效率越高。现行人才选拔体制――高考制度制约了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分析能力,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并不透彻。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不完全深入,缺乏深刻的见解,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产生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在掌握的知识前提下,基于基础的知识点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分析,提出创造性想法。这种创造性想法是一种更深刻的见解,是上升到一定层次的想法,是比分析性思维更高级、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是经过知识积累后期形成的思维。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环境。

(三)实践性思维能力

政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因此培养实践的思维能力,是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实践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总结性思维。课堂上对此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抽象性知识的掌握。知识被赋予实践性,学生能迁移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经验越多,对知识的拓展越有宽度和广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运用概念解释法。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体系,是由抽象性知识构成的,知识的最基本反映是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最基本、最本质的反映,对概念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能激发分析性思维,有的概念在字面上具有相似性,对相似概念进行分类学习,总结不同点和相同点,本身就是一种分析性思维的学习。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地解释其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中发散思维。举例来说,高二政治必修三教学中,对“民族”这一课题的学习,首先对“民族”这一概念学习,民族概念教学要从民族的基本特征开始,然后讲解民族的发展到民族的壮大这一历史过程,接着对民族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如部落、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教学。第二,线索式教学。高中政治课不仅注重个体概念教学,还时刻对学生灌输系统性的知识。高中政治知识具有连贯性,理论体系的教学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体系是最基本的理论体系,教师在对每个知识的讲解中,时刻传输马克思理论体系轮廓,把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内。政治学习围绕马克思理论体系,既方便理解又能解决分析问题。第三,比较法教学。抽象性的相似概念,需要进行比较才能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即平等、竞争、法制、开放,通过分析比较各个特征的具体体现,通过市场交易出现的现实行为反映各个特征。同时,通过四个特征学习联系资本主义市场,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差异,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鼓励学生创造创新个体。政治学习不仅是对概念和理论的把握,更要发现知识点背后的人文主义光芒,只有政治知识富于人性化,学生才能感受到政治中哲学的智慧。可以通过演讲、播放短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等。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短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历史感、责任感,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通过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传递,学生将这种情感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转换为探索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第二,不否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学生对传统思维的否定,追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这种求异思维通常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越强烈,老师越应站在教辅的角度,通过扶正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举例来说,哲学的辩证知识点教学中,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真理作为教学素材,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学生对此“真理”提出异议时,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的驳斥理由,从而对学生传输辩证知识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哲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知识富有生动性,才能加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在看得见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建设,创造新的概念形象。对课本内的白纸黑字的抽象概念想象出更贴切生活的具体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情景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想象,即使与理论相悖、矛盾,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对原始概念理解更深刻。

(三)实践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性的思维指不仅在实践中联系理论,还在实践中联系理论之后总结实践性思想,提出实践性的思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第一,以导学式的常规课为主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最基本的实践是对考题的解答。在课堂上,对政治考题进行解题能力的分析,判断学生积累的知识是否具有实践性。构建导学式的常规课堂体系,在这种常规课堂体系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政治学习的难点,运用联系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环节加入现实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实际现象和事实加深对自学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确定实践的目标,并探索实践方法,模拟实践效果。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主动式的活动课。活动课中心内容是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采用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培养学生对理论实践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经验和积累实践真知为目的。哲学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活动中设计需要解决问题的环节,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哲学的理论知识,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哲学的实践性。模拟实践教学对教师具有挑战性,对活动课的把控是最重要的,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不偏离主题轨道,维持课堂正常秩序,活动形式的编导要科学合理,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的魅力。

结语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学的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并非一味灌输知识,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高中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并在学习思想政治中不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静.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4(8):135.

[2]赵国民.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考,2014(6):94.

[3]王远.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6(9).

[4]尹君.基于思维三元理论的高中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6(2).

第2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政治知识包含政治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理论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象。如果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高中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情景问题探讨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首先要为政治课程教学设立最佳情景,促进政治知识的立体化,帮助教师将课程知识引入课堂,并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例如在货币、价格与消费这一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寻找我身边的市场这一主题,教师在课程知识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实物交易市场、货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货币、交易标的价格并探讨合理的消费选择模式,进而将章节知识逐步引入课程中,使整个知识点在实际事物的支撑下变得立体化,进而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与吸收。

二、探究问题预设,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以及互相学习探讨

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模式的结合,使情景问题与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预先设定好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习方法还不成熟的学生在知识点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指引,进而一步步完成课程任务。问题的设立要注意与知识点进度相结合,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任务中。例如教师在借助课程情景引入课程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课程知识时,都要能够有与知识点相符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指向标,稳定课程教学方向。以收入与分配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引入时,可以设立父母收入来源,父母收入获得形式,你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课堂。而在学生探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概念设定收入分配是什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点,财政税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章节知识的基础打牢固。

三、为课程探讨埋下争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效果的发挥

通过情景问题的探讨与T1方面的知识探究,政治知识基本进入课堂并被学生简单地吸收,而在T2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主题情景下,进行小组自我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干预,学生探讨学习的主动性将会被弱化,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探讨学习的方向又不能被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要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关的争议点,例如辨析题或者是开放题的设立,一方面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的进度与方向,从而发挥好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以第一节中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知识教学为例,在经过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货币与黄金哪个更适合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通货,如何判断正确的产品价格,是否应当提倡奢侈消费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相互学习阶段能够借助课程主题与预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学习与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复习测验回归课程情景,巩固复习效果

第3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感悟

原来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授课教师通常会把课堂当成讲堂,着重只注视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则会使学生感觉政治课单一枯燥、缺少乐趣、与生活实际相脱离,这样自然导致很低的课堂效率,然而真正高效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授课教师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增强技能的过程中锻炼能力,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乐趣。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步骤,同样是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以下就是本人对如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一些拙见,望请指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们对高中政治的课程产生学习动力,重点是要使学生自己能够对高中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适应学生心里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这门课的前提和保证。高中政治老师需要在生活里做个有心的人,经常采集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生活里的小故事或者新闻等等,让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感觉到浓厚的学习乐趣。例如我们在上《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小节时,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包含了让人深思的道理,就在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的时候,我恰当时机的进入课程的正题,引导学生去研究自己在生活里遇到过什么令人深思的事情?经过学生们自己交流与探讨,老师并不需要多讲解,学生们就可以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哲学与智慧,还可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掌握只是要领和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很顺利地完成,一举两得。教师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们自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真正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沉浸于自主摸索的境地之中,无疑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教材内容,引学生入胜

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编纂上不可能更新地像报纸新闻一样的快,在一段时间中是固定不变的,如何使学生喜欢政治课,产生学习兴趣呢?这样就需要高中政治老师丰富与优化教程的内容,剔除一些比较难、旧、偏的知识点,促使知识点生活化,易被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去创设适宜的政治情景,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期,一旦如此,学生便会融入其中去认真地探索政治的知识与内涵,继而可以将从课堂学习到的政治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一项应用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便是一节成功的高效的政治课。例如在进行《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节课的讲解时,我并不是单纯地只讲解理论知识点,而是以一个案例作为开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的三名大学生为了营救两名溺水的儿童,在营救过程中不幸遇难。对此事件,社会各界说法议论不一:其中有些人人觉得用三个人去换两个人是不划算的;另外有些人觉得生命本是无价的,生命换生命,不存在划不划算的比较。所以,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生命的价值如何去体现?一边是大学生在见义勇为,而另一边面是捞尸的人索取高额打捞费,这些事情表现出他们对价值的选择是怎么样的。这个引发众人关注的事件也开启了学生对人生观、价值、价值观的思考,自然学生们对大学生的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拍手称快,而对那些打捞者的恶行感到极其愤怒和指责。这样举例的事件自然让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思想上学习和反思,不仅可以对他们以后的言行起到指导作用,也成功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使政治课堂高效化。

三、合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化难为易

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来说,我们的责任重大,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许多政治课之中的概念与理论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材里的知识内容是单一的、静止的,所以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与讲解,可见教学效果与学生掌握效果一般。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在高中政治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让那个学生了解一些政治理论中的逻辑推理,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要求有强烈的直观性,这种直观性强了学生们才会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办法。教师通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方式,采用新闻、动画、音乐、纪录片等等资料来优化和丰富课堂的内容,则会从视觉与听觉上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进而增加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进行《文化与生活》这一节课的讲解时,我给学生们用多媒体演示些丰富多彩的有关生活文化的图片,比如音乐、舞蹈、书法、影视、瓷器、象棋等,使学生生动感受文化的丰富美好与博大。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图片、场景等,可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课本知识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单一为丰富,让政治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第4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讲显得繁多,要求学生通过背诵来强化记忆虽然是一种必然的手段,但是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直接打开课本背个不停,实施求是的讲,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效果确实很低的,因为政治每个知识点之间都互相有关联的,在经济方面的考察中可以考察到哲学的问题,在政治方面的考察中也可以考察到经济与哲学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即使是付出了极大地努力依然效果相当差劲。对框架结构的把握,是文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效地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就特别的要注重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框架,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好政治学习,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只有找出层次结构之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才能使这个框架和结构有意义,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二、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而言,兴趣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的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前文已经提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学生在政治考试中也是闭卷考试势必要背诵大量的要点,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政治枯燥,甚至会感受到政治在扼杀自己的思维,当然,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高中,学生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并且对外界知识的渴求欲望相当强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等,为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能用背诵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照本宣读:

(1)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样下去,只要是具有正常思维的学生都会对这种教学方式厌倦,因为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在是无聊,他们又不抵制,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最后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在教学的时候从从讲故事开始入手的,我给学生讲了中东茉莉花革命这样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件,通过这场战争学生也明白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通过我所讲述的案例也在自觉的总结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对此也立即深刻,只有学生真正搞懂了其中的道理,才会很快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三、时事政治教学多读报,多讨论,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高考中,政治科目的时事政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此,很多教师也专门的抽出时间来讲事实政治,同时时事政治也是一门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对,依然让学生死记硬背,是的本来很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道。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存在关心时事政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时事政治相结合,使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政治教学工作面临着重大问题。此外,某些政治教师在引用时事政治时,自身没有理解透彻相关问题,导致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师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必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中政治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均可以从政治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探讨。当今社会充斥着多种时事案例,每天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时事新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加大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才能确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时事案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我在教相关法律知识时,通过引用全国首例精神赡养费案例:80岁高龄老人告女儿女婿不管老人的吃穿住行。当地法院根据相关老年人法对其女儿女婿进行了审判。通过引入这个案例,并要求学生对此案件进行客观分析。对此,我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灵活运用时事案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政治时事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束语

第5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效率

2009年我省高中新课改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如何贯彻学生为本?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阶段下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很多教师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对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恰到好处地导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它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如果一个故事的开头动听、而且有很多的悬念,就很容易把听众吸引。所以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效率。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就会使学生觉得政治课堂不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受到新意,感受到活力、激情,感受到生机、奔放。所以一节课如果导入的好,就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角色,进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无定法,但并非无法。我认为教学的有效开始,可以采用三大导入法。

1、材料导入法。一个视频、一个小故事、一段精彩的文章片段、一首歌曲、一部电影片段、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导入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从而赋予材料以全新的内涵。以这些生动、形象、幽默的材料不但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为全节课营造一个恰到好处的起始点。比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观看电影《惊天动地》中的片段,该片段是关于大地震中人民子弟兵、一些志愿者救人的情景,让学生思考电影中所展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从中概括总结一个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自然而然地、又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2、设疑导入法。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点、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的真正需要,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比如在上《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先让学生看焦点访谈关于《违规建起的超标楼》,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广西省宜州市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是不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行为,这种需不需要监督?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本节课的课题――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这样不仅激发出学生对这一课题的兴趣,同时也很自然的进入了新课的教学之中。

3、时政热点导入法。时政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民众关心、社会关注一些重大问题,以它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比如在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时,我引用了福州地区各大超市的食用油价格变化,让学生思考,食用油价格的变化,会带来那些影响?从而得出价格变化会给消费者、生产者带来什么的影响,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走,从而轻易地导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的教学。

二、架设清晰的教学框架,从容地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新课改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很多课程的安排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它虽便于学生的学习,却也使得旧教材的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受到一定的打乱,从而给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对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意无意地铺设许多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在清晰的知识框架中将重点、难点予以突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理解重难点的意义,而且也能更容易、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们。如何架设清晰的教学框架,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课内知识框架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新课改后的教材一节课的设置一般都以生活的情境入手,知识的逻辑性不够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知识的顺序,比如在《国家财政》一课教师就可以把后面的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还有财政的收支平衡放到前面来上,把财政的作用放到最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在教学从收入和支出来分析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这一作用时就轻而易举了,而且在对于“财政作用”这个重难点的分析、理解和突破上也可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课间知识框架法。课与课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孤立地上一节课,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课间知识框架,同学们观察到前一课《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实际上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则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即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和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当教完了这些知识点后,不应就此结束这一知识点教学,而要紧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目前我们身边的政府监督的手段有哪些?让学生真正做到对政府权力这个问题在头脑中有个清晰地逻辑的框架体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也就一目了然了。

3、单元整体知识框架法。知识间的联系还要关注单元内知识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单元之间知识框架的架设。比如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主要是以价格为中心,讲述商品、消费等相关的知识。当这一单元教学结束时,就要在课堂上适时在给学生架设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这样前面所上的各课内容,通过单元知识框架简洁地再现出来,学生对这一知识体系的认知就可能在这节课上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4、课程整体知识框架法。知识的框架并不局限于课内、课与课之间、单元内的架设,还应该在单元之间架设,比如在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就可以在上这一模块之前,就给学生架设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第一单元是哲学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是马克思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认识论,第三单元是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第四单元是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图表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对这一模块有个清晰的脉络,对于之后的上课的效率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三、盘活情境活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这门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新课改后,在很多课的教学上我们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盘活情境活力的方式主要有:

1、生活型情境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用跟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特别是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把学生日常生活的世界引进课堂,使学生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学习,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愉悦学生的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消费及其类型》一课中,应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家想要有更好的消费,你应该怎么办?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家的消费?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情境,他们的思路会比较宽,而且也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就很容易得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型情境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利用辩论、小组竞赛等方式来引发学生争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看待问题,另外学生在争论中学习的兴趣能够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从而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可谓是一举三得。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探究课的教学中的运用犹为必要,效果更好。

3、阶梯型情境法。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设置阶梯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层层的疑问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真正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体,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比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学时,便可以采用阶梯型问题情境,让教师成为记者,对某一事件进行全程采访,并设法将本课的知识点全都给串起来。

情境一:记者郭峰采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目的:通过模拟郭峰与检察官的对话,同时通过专家点评得出第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情境二:记者郭峰采访人大代表。目的:通过模拟郭峰与人大代表的对话,得出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怎么样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情境三:记者郭峰到你所在的城市采访。目的:通过模拟郭峰随机采访市民,让学生感受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状况,联系了学生的实际。

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使得整堂课活泼生动,学生也不会感到这些知识的枯燥,自然而然地课堂的效率就得以提高。

四、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通道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关注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强、较抽象、极具科学性的学科。如果仍然是以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效率是绝对大打折扣的。所以在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积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通道。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汹涌式的知识整合法。新课改后,高中政治教学所学的内容有所增加,而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使增加的知识点在固定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让学生消化、吸收,这需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而且还要向教育信息技术的纵深要效益。比如高三阶段的总复习,知识面广、内容量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容量,而且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大容量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更加形象直观地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有效、更容易地消化、吸收。

2、滚动式的知识联结法。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有个缺陷,就是一个知识演示结束后,无法产生像板书那样的仍留在黑板上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要多层次地运用超链技术,可以及时调取已学知识,不时加以复习反思,从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逻辑体系。比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多层次地设定、展示整课的脉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超链接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整体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挖掘式的知识剖析法。一堂课,尤其在重难点的突破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技术设定,更加直观、形象地演化知识及其相关联结,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述传统文化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清明节扫墓这一事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层层观察、分析这一事件,从而得出传统文化有利也有弊的观点。有了这个层面的认识,对于这个难点问题的理解与突破,就能得以更好的解决。

五、精心地导演精彩的教学过程 ,积极收获最佳的探究结果

无论课程改革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的教学还是要面对高考这一现实问题。每堂课的教学小结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过程是如何的完美,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了收获我们的“结果”即学生学到些什么,掌握些什么,我们的教学过程达到什么目的,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何收获我们的教学结果呢?至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学生自我小结法。一节课是否获得完美的结局,不在于教师是否归纳出本节课完美的知识框架,而在于学生是否把握和理解了本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所以,要想得到一节课的完美结局,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动手去归纳小结课堂上的所学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现情境小结法。政治课堂教学上创设的情境很多,特别是阶梯式的情境,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他们都连接着所传授的知识点。通过现在教学情境,复习、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可由学生进行小结,也可由教师进行归纳,让其为获得完美的教学结局服务。比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小结就是:创设情境四:郭峰回北京写总结报告,目的:让学生归纳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3、教师结束语小结法。用几个句子或成语概括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既能让学生轻松地走下课堂,又能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比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课的教学小结时,关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可以用“一发挥、二尊重、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结,这样这个重点就可以轻易地记住了。这种小结形式对教师的完美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改后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从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优化教学环节,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思考,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第6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及其价值

生活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它不像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让人难以理解,是我们每日都在亲身经历着的事物,生活给予我们的教育是任何书本都无法教授给我们的,所以,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帮助教育理解,教育又是生活的升华。在此基础上,教育只有服务于生活才有教育的意义。

首先,要将学生置于生活中,结合他们过去十几年的经验以及知识的累积,帮助他们融入政治。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话语,为他们点明要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次,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紧紧抓住课本上的抽象概念来一遍遍讲授。要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与同学们共同看新闻,一起探讨国内外的政治新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最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小组讨论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

将生活与政治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政治信息,从而提高政治的学习成绩,又能使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生活。

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哲学、教育学及心理学依据

1.哲学依据。

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治课作为一门教育课程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是具体的。大量的生活经验才总结出了我们的政治课程,〖HJ1.9mm〗尤其是高中政治课程,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教育学依据。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列宁也讲:“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所以,教育向生活回归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素养的形成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形成,它离不开生活当中的活动与人的交往过程。我们所倡导的是让学生占主导地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到对政治的兴趣所向。

3.心理学依据。

认知学派研究认为,认知就是意识的加工,在其基础上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转化,然后储存,最后信息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认知。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生活认知,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全面认识生活与政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叛逆期,他们正在逐渐学会批判地看待一切事物,心思更加敏锐、敏感,因此他们更喜欢进行争论,或者独立活动。这样的心理因素也更有利于我们学习政治,高中的政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转型方法

第7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做出了如下简要探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只有教师发挥出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才会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动向。为此,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教学素质及修养的提高,如教学能力、师德素质、专业能力等教学素养,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而言,一些哲学性的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要对相关知识内容做到充分的掌握,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向导。此外,教师还应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为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及大纲的基础之上,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多样化,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及政治感悟。例如,在讲解《经济生活》一课时,教材内容涉及目前的几种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教师应结合实际中人们的消费现象分析和归纳追求时尚、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等,让学生在这种明确的教学目标中学习政治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政治的“教学有效性”赋予了新的理念,“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并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其中精心地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课前精心地设计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真正发挥出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知识内容及学生自身特点提前选好有效的“问点”,这种“问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理解难度的难点,但这些“问点”均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问题提问的时间,如果提问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对教材知识点做出充分的理解,如果提问过晚,提问的问题可能学生已经解决或理解,就无法起到问题设计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寻找提问问题的最佳时机,只有选择适合的时间提问,才能真正起到通过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三、为政治课堂注入时政魅力

与其他课程相比,政治课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知识内容的考核过程中有对时事政治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内容,还要对当今的时事政治做出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政治要闻,将当前的重要新闻融入政治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政治教师应熟练掌握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的能力,有意识地采用时事政治中的题材为学生讲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原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地驾驭时事政治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因为高中政治知识内容的方法和原理较多,所发生的时事要闻也较多,它们所蕴含的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原理,才能培养和提高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进而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为高中政治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为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重视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结合政治教学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册(共八课),及高三政治学常识全一册(共五课),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更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一般在高二结束时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这样在高三开始就及早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巩固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否则在基础尚未打牢时就过早追求成绩提高,是不太现实的,甚至欲速则不达,功败垂成。

另外,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而在高一、二两年的学习中,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固好这个"本",千万不可舍本逐末,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但复习毕竟不等于新课,所有内容学生都至少已经学习过,这次复习中就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了。我们知道,无论哪一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在新课学习中仿佛是彼此独立的,现在是该给它们整合的时候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综合能力了:第二课的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第三课的企业,第四课的劳动者素质,等等,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从高考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在复习中没有综合,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扩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复习中既要有综合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或者找不到要点,或者看不懂材料,或者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但无论何种材料,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不只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1)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2)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3)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4)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对教材第2课、第3课、第7课等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他的课,他思维很敏捷,条理也很清楚,整堂课他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来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但是你发现了没有,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可他们却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才能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但讲课毕竞不等于演说,你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增强点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个月都会有最少一次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如果考得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做好几个环节:所用试卷的选择、考试时间的安排,阅卷工作的组织,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

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主观题丢分的原因。

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我们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考生们也已经基本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然而,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

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也包括与其他科目,特别是地理历史科老师的交流。以我们政治学科为例,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世界地理知识、中国地理知识,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 "国际关系"、"外交政策"?扩大了讲,语言基础薄弱,就无法理解哲学常识中那么多古人的名言、诗词。没有基本计算能力,经济学中的"股票价格"、"货币发行量"怎么计算?没有基础英语知识,又怎能区分"WTO"和"WHO"?所以说文科教师绝不能偏安一隅,照本宣科,既要对本专业驾轻就熟,更应该在其他学科中有所涉措,拓展知识面。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

第9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1.自主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主动自我反省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我反省和自学两种主要途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批判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需要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和探索问题,从而使问题能够更加的完整和深刻,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3.层次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刚开始可能反思的层次较低,但是随着新知识的增加,反思的层次会提高,学生看待问题也会更加深刻。

4.探索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在反思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进而使自己思维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

5.迁移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学习过程和思路的简单回顾,更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且形成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

二、开展反思性政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概念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高中政治概念语言一般都比较准确、精炼和高度抽象,学生普遍反映记忆起来很困难,为此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反思性的学习方法学习和记忆高中政治概念。比如在学习税收这一小节时,可以首先列出记忆提纲:第一,税收的主体是?第二,税收的目的是?第三,税收的手段是?第四,税收的主要内容是?第五,税收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通过反思性的记忆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记忆税收的概念,然后再根据税收的定义向它的外延进行延伸,进而了解了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相关知识点。高中政治概念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对相似的概念同时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解答政治题目之后的回顾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通过回顾和反思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深化和提高,从而构建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点。首先,完成一道政治题目之后不要仅在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整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学会通过分析题目的特征和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思维的突破口。其次,完成一道题目之后,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者是前提,创设出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新命题,能够培养学生用政治的思维模式去解答题目。最后,引导学生将题目从头到尾进行解析,将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剖析出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出现解题的漏答,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再创造的能力。以“环境”问题为例,近几年来环境一直是热门话题,所以在经济常识中经常会涉及环境的题目。想到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就会与经济相挂钩,然后联想到自然规律和发展的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前期主张快速发展经济,反而忽视了环境的问题。等到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之后环境问题则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而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过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综上依托环境问题展开,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横向的或者纵向的联系,就能够完整地解答出题目了。

3.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类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之间成反比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以举出一些反例。比如粮食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粮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我国的粮食价格却一直没有降下去,反而提高了好几倍。还有“天价月饼”等现象好像都违背了教材中所学的价格规律内容。那到底是教材有问题呢,还是二者受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呢?带着这类问题,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比如粮食涨价的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耕面积在锐减,加上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民的数量在减少,饲养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快速发展,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增加等都导致了粮食的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所以虽然粮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价格却没有降下来,这本身是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而不能说教材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4.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