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文化经营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经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经营论文

第1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

第2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壮乡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5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15-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日益加剧,较为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区位情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区位情势相似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的不同。

一、地域文化与壮乡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1]它的形成是由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变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徽商、晋商,其商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当地土地贫瘠、耕地稀少、生存环境恶劣、人多地少的现状迫使人们不得不外出经商以谋求发展。两大“商帮文化”中的重商主义精神由此发源。

壮乡文化则是指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以壮族为主体的包括瑶族、苗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回族、彝族、毛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的总和。

壮乡文化以壮族为核心,壮族现有人口约1548.9万,大量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发展历史悠久,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农耕文明,而且很早就发展起了种类繁多的手工业,尤其在金属铸造业、陶瓷手工业、织染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二、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看,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决定着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2]同时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经过漫长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因其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而对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导向作用,人们更容易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利用相互间内在的聚合性大大减少交往的摩擦和费用,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温州企业大多采取家族模式,是因为温州传统的商业文化使温州人深知当前社会的信用状况不好,因而不相信外人,坚持自己的钱自己用,自己的企业自己管。而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则体现在,由于共同的文化根源,主体间更易于相互沟通,形成合力,使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组织成为可能。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传统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成为障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被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改革实践所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经济发展滞后,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步伐总是显得沉重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地域文化环境偏向保守、内倾、守旧等,大多数人具有守成观念、平均观念,思想不解放,文化缺乏活力,农业社会形成的保守、安于现状等旧文化观念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而反观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区域,由于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区域文化具有商业文化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在其创新精神的熏陶下,人们观念开放,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秉性和文化环境不同,其经济行为决定了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导本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一经形成,必然内化、沉淀为当地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对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发挥导向作用。如壮乡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鄙商观念,就成为了制约壮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无形障碍。壮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民族。在壮族地区,古籍屡有记载:其民“惟知耕作,不事商贾”。[4]在壮族的道德观念中,经商者大秤进、小秤出,抬高物价,牟取别人的血汗钱,是不道德的,人们内心深处对商人充满了鄙视。鄙商,既源于壮族诚实勤劳、反对损人利己的道德观,同时是一种古朴原始的平均分配的平等观念的反映。鄙商观念使得壮族地区历来商品经济不发达,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经商的人少,社会经济不活跃,使得壮乡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二) 能够提升和丰富区域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整合经济要素

一个有特色的、有良好精神内涵的区域文化可以使本地区在外部树立起一个良好、深刻的区域形象,这对于本区域引进外资和人才、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对于结交的朋友,有言必信,有约必至,有事必帮,真诚相处,具有“与而不求其报”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壮乡文化中的这种优良传统塑造了广西良好的总体形象。可以说,近年来广西经济吸引外来投资逐年增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地域文化能吸引外部经济资源和使区域经济产生向心力,所以区域文化具有整合经济要素的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文化平台。

(三) 可以培育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的创作研究、服务等活动的产业。虽然壮乡多民族居住区的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新世纪发展均比较迅速。但是由于壮乡地区经济历史上长时期处于一种较落后的状态,其灿烂的艺术文化仍未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壮乡文化对外来投资者还不具有吸引力;同时壮族文化中工艺技术很高的手工业如陶瓷、壮锦、铜鼓,还有壮族的“民歌”、绘画、崖壁画等,都还没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应用于造福壮乡人民的经济事业上来。

(四) 地域文化使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历史、地域的影响,具有历史传承性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无论其如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该地区历史上产业发展的影响,或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进行延伸,或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或对原有产业进行革新,更有甚者能够经过整合形成该地区独特的产业结构模式。如壮族地区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大量种植甘蔗、油桐、油茶、花生等经济作物,而今,广西的制糖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良好,这既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的延伸和革新,又是对壮乡文化在经济上影响的一种传承。

三、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第一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区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经生成,就以其特有方式对该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全面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处受其影响。这一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不仅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也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最终使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的发展道路。区域文化渗透于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经济。[4]所谓特色经济,通常包括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特色经济区域。最典型的例子是“从商文化”形成了温州经济。

第二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区域产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素质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个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经济统计指标的落后,更重要的是人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观念的落后。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造成人们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商品意识,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内在原因,它不仅造成了落后地区现阶段的经济滞后,也是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5]保守的内倾的文化往往倾向于内向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较单一,生产特点为自给自足;而外向性文化其产品结构则注重多元性、商品性、外向性,注重人文的文化,往往满足于资源型产业和初级产品的加工;而重商业开发的文化更注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三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以一种文化产业的形式,如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业,来对区域经济施加影响,是一种直接的影响,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收入效应。

现时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地域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如广西的桂林山水是壮乡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旅游观光,它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利用自身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工艺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为当地的经济贸易、招商引资、经济产品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资源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品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许多企业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有力地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增加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至于地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进行改造的。如我国西部文化因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和保守性。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农耕文化所固有的弱点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本能又在片面的市场经济理念的诱发下被极度放大。作为西部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壮乡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此类现象,而这些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严重阻碍着地区创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最终使区域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四、努力促进壮乡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第一,努力推动壮乡文化的社会变革,拓展其文化的开放性、进取性和灵活性,打破西部文化中常见的安贫守旧、得过且过的惰性心态,实现壮乡人民的观念革新,激发他们内在的创业和竞争意识。观念的变革是推动壮乡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在探索地区经济发展、向内寻找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过程中,应意识到民众观念变革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创业致富、经商致富行为的正面宣传,树立一批壮乡企业家的模范代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引导创业的社会氛围,反对“无商不奸”、“不事商贾”等传统偏见,使得壮乡民众的创业行为得到更多的鼓励和社会的积极支持。

第二,加强对壮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弘扬壮乡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互助团结、热情好客、崇尚勤劳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对于原来比较保守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鄙商观念、自然经济观念、狭隘心理等,要通过拓展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使其了解商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途径来促进他们理性认识从商行为。社会各方也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壮乡民族企业家形成的大环境。

第三,充分挖掘壮乡文化遗产,对其中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产品,如壮锦、铜鼓及其他一些工艺水平很高的工艺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壮锦为例,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湘绣、蜀锦齐名,图案精美、织工精细,享誉海内外。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壮族聚集区,可以组织专业化生产,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使之成为市场上畅销的民族特色产品,进而演化成为地区经济的一个产业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顾钰民、方家良等.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省略/zxfq/

[4] 李锦宏、陈越.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兼论区域文化与区域竞争力的逻辑关系[J].新西部,2008,(04):70-71.

[5] 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2).

第3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经营管理平台各个信息系统的建设,让企业的各项管理都有了一个规范的标准。通过系统建设,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消除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实现了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企业各项管理也有标准,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同标准的支撑下,经营管理平台实现了多个层次的集成,既有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成应用,又有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还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集成和业务协同,以及总部层面的全面集中与应用。不同层次的集成,不仅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了同一企业内部多个应用系统的统一,而且创新了企业间的业务处理模式,提高了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处理效率。各企业根据业务性质,按照统一的标准将相关系统进行集成,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支持平台。燕山石化通过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设备物资实时监控系统,以及条码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了协议采购和寄售采购模式的应用,打破了物资跨模块管理屏障,实现了物资全寿命周期的信息跟踪,为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山东石油经营管理平台实现ERP与一次物流系统、应急系统、财务清账系统、油库发货系统、零管、OA等9个系统及视频监控、液位仪的数据自动采集和集成,实现了23个系统的单点登录及OA、邮件等待办事项集成,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油品一次调运、二次配送、营销及非油品主要流程的监控及分析。相关企业间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系统集成,做到业务集成、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销售风险。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炼化企业与销售企业的集成,炼化企业成品油、化工产品、自销产品等销售业务以ERP系统为主线,充分发挥TBM、IC卡、MES和计量管理系统的作用,支持销售计划、销售策略、销售价格、销售订单、发货管理等全流程业务,与销售企业形成了多系统一元化的集成平台,提高了全流程工作效率。

二、工作更加协同高效了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企业的各项管理互动起来,不再是一个个“孤岛”,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营管理平台启用后,通过系统的应用自动协调各部门的业务,企业的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运用,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将各部门连成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整体,协调运作能力得到加强。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让管理工作直接关联,简化了管理,提升了效率。生产、统计、销售、财务业务连到一起,销售人员不用再打电话问库存了,统计人员不用再追着销售要销售价格和特殊库存了,财务人员也不用再紧着与统计人员对数了;设备管理工作关联在一起,维修不用再打电话问仓库备件有没有,维修人员也不用各地撒网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也通过经营管理平台融入企业管理的大家庭中,提升了管理的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集成实现了薪酬发放、职工信息维护等工作的专业化集中管理,单位间人员调动、人员引进等具体业务的实时在线处理,消除了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中的瓶颈。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从ERP、MDM、EDW等多个业务系统获取供应商、客户、物料等信息和采购订单、销售订单、财务凭证及合同履行情况等基本数据,支撑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合同统计分析的子系统,对系统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多维度、图形化数据分析,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员工更加喜欢用系统了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模式就会相应随之改变。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绝大部分工作改由信息系统来完成,就把员工从烦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人的价值就可以更多地体现在对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等创造性的工作上,这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提升管理所离不开的。”青岛炼化信息管理中心部长张志海说。经营管理平台的搭建,使得管理人员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收集与处理数据,从而有更多时间用于管理;业务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业务优化与分析,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经营管理平台应用后,财务人员不用自己录入业务数据了,统计人员有时间进行深度分析了,销售人员有精力开拓市场了“ERP系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这是ERP系统相关模块应用人员不约而同说的一句话。

四、监管不再是“马后炮”了

第4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1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方法

1.1保留木与采伐木的确定

1.1.2可进行采伐利用的林木

(1)除稀有种、濒危种及古树外的所有病腐木、断梢木及特别弯曲的林木。为防止病菌滋生和蔓延,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应立即伐除病腐木;断梢木和特别弯曲的个体已失去了生长优势和培育前途,在经营时也可采伐,不仅可以促进林下更新,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当然这也许会增加一些抚育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培育大径级木材所获得的效益还是远大于投入的成本。

(2)影响顶极树种、稀有种、濒危种生长发育的其他树种的林木,尽量使保留的中大径木的竞争大小比数不大于0.25,即能够使保留木处于优势地位或不受到遮盖、挤压威胁,使培育目标树尽可能地获得生长空间。

(3)达到自然成熟(达到目标直径)的树种单木。结构化森林经营不以木材生产为目的,也不排斥木材生产,而是一种保护而不保守的经营,在有效保护森林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林木在进入自然成熟后,林木生长势下降,高生长停滞,生长量减少,梢头干枯,甚至出现心腐现象,因此结构化森林经营可根据林分的综合状况,在林木个体达到自然成熟时对其进行适当采伐。对于不同的树种或不同的地区,达到自然成熟的年龄和直径都是不同的。

1.2林木分布格局的调整方法

林木分布格局是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不可或缺的方面,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的基础上,确定采伐木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技术。

以落叶松桦木混交林为例[3],调整前角尺度平均值为0.52,主要树种白桦和黑桦分别为0.54和0.53,属于团状分布,是需要调整的对象;落叶松为0.506属于随机分布,无需调整。调整前角尺度分布中取值0.5的左右两侧频率相差不大;为了将林分从团状分布演变成随机分布,应对该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角尺度左右基本对称,降低W值,角尺度取值为0.75和1的单木为潜在的调整对象。具体做法是将角尺度取值为1或0.75的目标树与其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结构单元作为调整对象,综合考虑目标树与相邻木的混交、竞争关系以及相邻木的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调整的相邻木,并将其作为采伐木伐除。上例中,经调整后,使得角尺度分布中取值0.5的左侧频率上升右侧频率下降,角尺度取值为0.5的单木比例有所升高,处于0.25、0.75和1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林分的平均角尺度降至0.475~0.517,林分分布格局转变为随机分布。

1.3树种组成的调整方法

1.3.1林分混交度调整

在需要经营的林分内,如果中、大径级林木中不缺乏顶极树种或主要伴生种,而有足够的母树或更新幼苗时,树种组成调整的任务就是对混交度进行调节。一般认为,随着演替进展,林分内各树种间的隔离程度增加,这是稳定森林结构中相同树种减少对各种资源竞争的一种策略,也就是说,树种隔离程度越高,林分结构越稳定。因此,当林分组成以顶极树种或乡土树种占优势,林下更新良好时,林分调整方向应该是提高林分混交度,优化资源配置。在进行经营时,将林分中主要树种的混交度取值为0、0.25的单木作为潜在的调整对象然后综合考虑林木的分布格局、竞争关系、目标树培养、树种多样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落叶松与桦木混交林中混交度为0和0.25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黑桦和白桦,在调整混交度时要明确调整目的,围绕落叶松进行调整,因为从格局调整来看白桦和黑桦混交度低主要是由于其分布成团状造成的,在降低角尺度的同时就自动增加其混交度。在对混交度进行调整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可简单地通过伐除同类相邻树种为主要调整方式。

1.3.2调整顶极树种或乡土树种比例

在天然或人为有目的造成的林隙或林窗中,以单株或植生组形式栽植顶极树种或主要伴生种的单木。补植的株数根据采伐株数确定,补植的强度应与采伐强度持平或略高以保证相同的经营密度,补植时也应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原则。

1.4竞争关系的调整方法

林木竞争关系调节必须依托于可靠的并且简洁直观的量化指标。大小比数将参照数与相邻木的性对关系数量化,可直接应用于竞争关系的判定和调整。因为大小比数体现了结构单元中参照树与相邻木在胸径、树高或冠幅等方面大小关系,在竞争调节中更富有成效,特别是在目标树单木培育体系中更容易表达目标树与其周围相邻木的竞争关系,在实际中容易操作。当然,不可能在森林中针对每株林木个体进行调节,一个富有成效而可行的经营策略显然就是要围绕经营目标,采取针对顶极树种或主要伴生树种的中、大径木来进行竞争关系的调整。

调整顶极树种小径木(包括更新幼苗幼树)的竞争树大小比数,为其生长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调整顶极树种或主要伴生树种的中、大径级林木时应使经营对象的竞争大小比数不大于0.25。

1.5径级结构的调整方法

于政中等人[4]曾指出大部分天然林的直径分布为倒J形,因此经营后的林分直径分布也应该呈这种分布状态。在对同龄林或人工林的径级结构调整时,要在保持林分郁闭度为0.6以上的前提下,逐步降低胸高直径在平均直径所在径阶范围附近的林木株数比例,同时,保留干形通直完满,生长健康胸径较大的林木,并促进林下天然更新,增加小径木的比例,引入高价值和优良的乡土树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树种多样性,改善林分结构。

1.6林分更新

保持持续的林下更新能力是结构化森林经营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抚育采伐方式主要是单株择伐作业或群团状择伐,因此,森林更新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具体方式依据经营林分类型和经营目标确定。对人工林而言,主要以人工更新的措施为主,在林间空地、林缘引入乡土树种和顶极树种进行补植补造,辅以天然更新;对于次生林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为辅[5]。

第5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语境顺应论;敬称;《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交际性翻译;语义翻译

1.引言

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敬称被广泛用于尊重他人,而亲属称谓在封建时期却极少使用。例如,宝玉称呼贾政“老爷”而不是“父亲”,这表明了社会地位,社会职位高于一切。作为典型社会称谓语的敬称,清楚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明清文化。敬称语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红楼梦》中很多敬称语都由“老”字构成,如贾母被称为“老祖宗” 、“老神仙”, 贾政被称为“老爷”, 刘姥姥为“老奶奶”,薛姨妈为“姨妈老人家”等。也有些敬称语不含“老”字,但也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如 “大人”、 “世翁”等。

敬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称谓,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敬称,为我们研究敬称翻译提供了大量材料。基于平《称呼语研究》,《红楼梦》中的敬称归为三类:下对上的敬称、平等关系的敬称、上对下的敬称。[4] 本文将重点讨论霍克斯《红楼梦》前八十回译本中下对上的敬称。笔者将根据此类敬称节选相应的敬称语进行分析,找出霍克斯的敬称翻译策略以及他对不同文化的顺应。

2.敬称

Stephen C. Levinson (2006: 90) 认为敬称是一种礼貌代词和称呼头衔, 公认的敬称主要有三种类型:指代敬称, 听者敬称和旁听者敬称。指代敬称表明说话者与指代者之间的关系,即指代者恰巧是听者;听者敬称表明的是说话者和听者的关系,即人们不需要提及听者而表示对他的尊重;旁听者敬称指说话者和旁听者的关系;旁听者是对话参与者与非参与者的统称。[2]

《朗文词典(英语与文化)》(2005:844)把敬称定义为:表明尊重的头衔或表达;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1987: 580)”定义敬称为:用来表达对前辈或上级说话的一系列语法形式。平(2005:59)认为敬称是对人表示礼貌或客气的称呼,用来称呼位尊或年长者,还可以对上、对下、平等关系表示礼貌或客气。[4]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恰当准确地翻译敬称对传递一个国家文化必不可少。

3.含“老”字的敬称翻译

“老”在古代的涵义是“有荣誉的”或“受尊重的”,并不指语义内涵。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敬称含“老”字。“老”可能出现在一个称谓语之前,之中或之后。表1收集了霍克斯对这类下级对上级、下辈对上辈的敬称翻译:

源语:贾母笑道: “老神仙,你好?”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好?” (第二十九回)

译文: ‘And how are you, old Holy One?’ Grandmother Jia asked him with a pleased smile.‘Thank Your Old Ladyship for asking. I still keep pretty fit. But never mind about that. What I want to know is how’s our young hero been keeping, eh?

这里的“老神仙”指张道士。在明清时代,道教盛行,“老神仙”被译为“old Holy One”而非“Taoist” 去顺应目标文化。此处“老”字也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老太太形象。“老太太”指代贾母,被霍克斯译为“Your Old Ladyship” ,表明了贾母尊贵的身份以及张道士对她的尊重。“Your+kinship”在英文里常是尊重上辈、上级或贵族的习惯表达。霍克斯如此翻译采用了交际性翻译策略,较好地顺应了目标文化,使目标读者既读懂了含义,也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

源语: 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第三十三回)

译文: ‘No doubt Bao-yu deserved to be beaten,’ said Lady Wang tearfully, ‘but it is bad for you to get over excited. Besides, you ought to have some consideration for Lady Jia. She is not at all well in this frightful heat. It may not seem to you of much consequence to kill Bao-yu, but think what the effect would be on her.’

例中“老爷” 指的是王夫人的丈夫贾政。“老太太”指贾母。霍克斯以交际性翻译策略把“老爷” 译为 “you” ,“老太太”译为 “Lady Jia”顺应目标文化。 “Lady”英语解释为上层社会具有优雅举止的女士,此处霍克斯的译文也反映了贾母的行为举止及其社会地位。

4. 不含“老”字的敬称翻译

《红楼梦》中还有一类敬称不含“老”字,而含有表明身份、关系的表达或“驾、郡驾”等表示敬称的前缀,如表2:

源语: 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 (第十四回)

译文: ‘Your Highness, I am quite overwhelmed by the honor you do us in graciously condescending to be present at the funeral of my daughter-in-law,’ said Cousin Zhen. ‘My dear friend,’ said the Prince of Bei-jing, ‘your excessive modesty does us both an injustice.’

“驾”和 “郡驾”都是用来称呼上级或上辈的敬称或敬称前缀。例中“郡驾” 指“水溶”,即北静王。文中北静王回忆宁国公和他祖先关系密切,两者都曾作战于同一战役,荣辱与共。此处北静王决定放下一切贵族身份以表示对丧亲者的同情。霍克斯以交际性策略把“郡驾” 译为 “Your Highness”,符合英语习惯且顺应了目标文化,也符合北静王和贾夫人的的地位。在古代称谓系统中,人们常常不分年龄,把地位看得比辈份重要。

5.结语

基于表1和表2, 笔者对下对上的敬称翻译得出结论: 霍克斯运用交际性翻译策略占96.6%, 语义翻译为 3.4%; 3.4%的译文顺应源文化,96.6% 顺应目标文化,由此得知霍克斯主要采用交际性策略去顺应目标文化。中文中有大量下对上的敬称,而英语中用来称呼贵人或上级的敬称却很少,因此很难在翻译中把中国的源文化传递给目标读者,霍克斯译文也是如此。因此在翻译敬称时,尽量在顺应目标文化和源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4.

第6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施工企业是否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程度会受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直接制约,此外,工程建设成本还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众所周知,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价格,施工企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成本,都与人工成本支出变化、材料采购价格变化等有直接关联。

二、施工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的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必须要建立起成本控制组织机构,配备合适的人员,对相关岗位予以合理设置,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成员应该包括各种层次的技术骨干,例如有丰富经验的现场操作人员(劳务作业层)、项目施工生产的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者、采购员等(中层)、项目总工、项目部经理(决策层)。其次,要对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予以健全。通过严格实施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全员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步改变施工企业原来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利"、"权"、"责"相分离的情况。

(二)选择合理、科学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

施工项目有着许多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可用于成本控制,包括预算目标成本控制法、经验成本控制法、价值分析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基于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三)更新精细化经营管理方法理念

施工企业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来重视精细化经营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要将项目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相挂钩,成本控制力争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四)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增加监督力度、加强现场抽检,对于那些质量有疑问或者易出现质量隐患的地方、部位,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安排专人去现场抽检,质量问题上实行"三不放过"。随时查看模板搭设、绑扎长度、钢筋焊接等是否坚固紧密、是否合乎要求;随时抽测混凝土的水、石料、砂的称量等。(2)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①要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收集内业竣工资料,严格监督、审查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有效性、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②要经常性检查观测已完的各项工程,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工程项目投入到使用中,防止日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③要跟踪检查监督那些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务必要整改到位,确保工程在交付使用后能够运行舒适、安全。

三、结语

第7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商品经营中的市场竞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越来越剧烈。而中国加入WTO的脚步又日益临近,更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局势,如何增强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与狼共舞",这是摆在国内广大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在特区企业拚搏的经历,结合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企业教育化经营和员工学习化生存"的新理念,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行各业的市场空白都

特别多,无论什么生意,谁先做谁就赚钱。加上政府部门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监督机制的滞后,许多人或借助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或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创造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获取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才可得到的"第一桶金",不少人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管理阶段,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是一去不复返了。尤其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各成员国必须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只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再到处挥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内企业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必须遵循国际规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再享有政府的行政性保护了。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将来也没多少法律空子可钻,企业只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二、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的直接表现是质量之争、价格之争、服务之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之争;而实质上支撑这些竞争的却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手段和组织管理水平;而体现这些特征的最终载体是人,因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又体现在智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业中持久地处于技术进步领先、管理机制领先、市场营销领先和服务水平领先,也才能具备价格优势,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诚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唯有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它一切物质资源如资金、设备、商品等,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作用。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高度重视人才、积极挖掘人才,道理也在于此。因而我们说,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谁拥有这样的人才团队,谁就具备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遥遥领先,成为赢家,永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

有人说,企业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从某种意义

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培训,因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引进一、两个尖子人才就能解决问题的,尖子人才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能力,或是技术人才、或是营销高手,而这些人才如果不能适应环境、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曾经有某电脑软件公司,通过人才猎头高?挖"到一位顶尖水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老板开始敬之如神明,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但此人与公司内各部门关系较差,工作中发生了许多矛盾,结果未满三个月,该尖子人才就辞职走了。

企业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尤其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获得胜利。

四、现代企业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

我们提出的"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新的发明创造,无论是国外成

功的知名企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其领导者也都知道人才重要,明白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大都建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甚至开办了自己的管理学院。但问题在于,成功的企业在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后,能够从上到下真正重视起来,并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而我们国内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国营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此项工作抓到实处。那么,作为现代企业究竟该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呢?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从领导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企业,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到,?quot;与狼共舞",就必须具备既不会被"狼"吃掉,又有可能打败"狼"的本领。抓好员工的综合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与狼共舞"本领的重要途径。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企业教育化经营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切不可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把教育培训工作看成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2、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

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员工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的思想境界和正义感,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服务意识,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忠诚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怀、优秀的品格等。

二是关于员工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社会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哲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会风俗的等多学科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员工融会贯通、知识创新的能力。

三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主要指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在岗位部门一般包括技术研发类、生产制造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

四是培养员工社会交往能力的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必须培养员工的交往水平,主要包括日常的社交礼仪,待人接物的常识,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五是训练员工综合管理能力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重点培养其宏观把握能力、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个人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课程设计包括初级管理、中级管理和高级干部领导力训练等。

3、把日常工作纳入企业教育培训的范畴。

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业一切日常工作都列为员工培训的内容,组织会议就是在上课,落实工作完成任务就是实习;企业最高领导就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就是讲师,有关的文件、职责、制度就是教材,员工拟定的报告就是作业。按这种思路开展工作,就可以随时检查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结果的最佳水平。

4、把员工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考核统一起来。

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检验员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在教育化经营的企业中,则是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教育培训的结果,绩效考核不合格则意味着培训成绩不合格。由于建立了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拚搏的动力。

五、如何理解和推动"员工学习化生存"

我们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员工个人身上,所以在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同时,又提出了"员工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表述对象的主体不同罢了。那么,怎样理解"员工学习化生存"概念和推动员工的积极参与呢?

1、阐明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政策

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即内部人才机制的"三公"原则。所谓"三公",

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企业内部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职务调整方面坚决做到任人唯贤,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最容易激发员工的正义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来讲,能够达到潜能激发最大化;而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因而能够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同时,建立了这样的人才竞争机制,也就给员工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要想在企业出人头地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能量和价值,必须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不要指望其它门路,如找人情关系、请客送礼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你是千里马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

2、人才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企业在提拔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会有严格的考核、选拔过程,依据的条件就

是你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等,不会过多地参杂其它非正常因素,如血源关系、个人情感、主观好恶等,从而保证落实人才激励机制的"三公"原则。在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只有真正具备条件的人,才能够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参与竞争的人才个人所具备的能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3、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的创新和淘汰速度非常之

快,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常胜将军,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东西,这是提高个人素质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正如彼得o圣吉博士在他的《第五项修练》中所说的,"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想保持持久的优势,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员工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牢固树立个?quot;学习化生存"的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4、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必然会带来

很大影响,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

第8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1.影视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消费需求日趋旺盛

近十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影视文化产业政策不断依据现实情况作出调整,对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释放影视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构建现代影视文化市场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以电影、电视节目、电视剧、网络视频等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日趋健全,以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影视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得到培育,影视文化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我国影视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影视产业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影视产业领域的重要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传统电视产业尽管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增长速度依然明显高于我国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0至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年均增速为20.97%,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预计3628亿元,较2012年增幅预计为15.3%。电影产业方面,2003至2013年电影票房从9.5亿元增长至217.69亿元,年均增幅为37.59%。2014年1至2月,已实现50亿元票房收入,增长态势强劲。动漫产业方面,产值从“十五”时期不足100亿元,至2012年达759.94亿元,年均增长率30%左右,预计2013年产值比2012年增长34%。2011至2013年我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平均年增速为61.9%,其中2013年在线市场规模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41.9%,呈现高速发展的局面。纵观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实际,可以看出在当前深化影视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影视文化市场建设、完善影视经济政策、提升影视内容质量、创新影视商业模式和新媒体影视用户持续增加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影视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影视消费总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新媒体发展迅速,影视消费方式渐趋多元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影视内容传播渠道得到极大拓展,除有线、卫星、地面电视网络外,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卫星数字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数字广播网等都可直接参与影视内容传输。影视消费终端方面,除传统电视机和电影院外,各种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特别是可移动终端,日益成为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重要媒介,这些媒介因依赖技术的趋同而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融合趋势,受众可以选择任何终端设备获取同一影视内容。正是基于上述影视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加速推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领域催生出诸如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IPTV、视频网站、3D电影电视、4K电影电视、IMAX等新媒体业态,这些新型业态具有传输及时高效、使用方便快捷、网络平台开放、内容产品丰富、价格基本低廉、受众能够积极参与等特征,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影视消费方式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家庭电视和影院的状况而呈现多元化格局。以互联网、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新引擎。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4.282亿,网民使用率69.3%,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率为15.2%。其中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1.12亿人,增长率高达83.8%。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性能和价格将朝着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变化,移动视频用户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随着3G、4G、WiFi等移动网络的快速建立以及流量资费的持续降低,移动视频普及和利用水平将大幅提升;随着三网融合的积极推进,互联网电视将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影视消费方式将呈现新的局面。

3.影视产品新形态不断出现,消费对象日益增多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我国影视文化消费对象主要是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音像制品VCD等,这些影视产品形态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间保持基本稳定,但是此种局面被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打破。技术变革为影视产品及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以微电影、网络剧、3D电影等为代表的新影视产品形态日益成为消费对象,并逐渐成为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以来,我国微电影加速发展,成为新的文化消费时尚。微电影通过微博、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改变和塑造着包括微电影在内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网络剧方面,近年来国内网络剧快速发展,视频网站正从“平台”向“平台+内容”转型,如凤凰宽频《Y.E.A.H》,优酷网《11度青春系列》《泡芙小姐》,土豆网《欢迎爱光临》,搜狐视频《钱多多嫁人记》《猫人女王》等网络剧点击量较高,市场经济价值凸显。2013年美国网络剧《纸牌屋》全球爆红,可以预见网络剧这一新影视产品形态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D电影方面,我国3D银幕数量从2007年的82块发展至2013年超过11854块,3D票房近两年也占据全年票房的40%左右,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技术的发展,4K电影、4K电视将成为影视消费的新亮点。

4.延伸影视产业链,衍生品消费渐成经济增长点

所谓影视衍生品,是指基于影视作品版权,依托电影、电视剧、动漫和电视节目等原创内容,创意、设计、生产的与影视内容密切相关的产品,其表现形态主要有图书、游戏、音乐、主题公园、文具、玩具、服饰和日用品等。影视衍生品生产属于周边产品开发,居于影视产业链的下游,是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影视衍生品并不表现为一般意义上的影视产品形态,但其源于影视内容,也是影视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影视衍生品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和经营管理逐渐纳入产业发展视野,并日益成为我国影视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广州原创动力依托《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产品,积极开发电影、漫画书、主题开心乐园、舞台剧、文具、玩具、服装和卡通形象卡片等衍生品,衍生品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武林外传》依托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不断衍生出网络游戏、动画片、漫画书、话剧、京剧、电影、网络演艺、动漫人偶戏、邮票、玩具;《中国好声音》衍生出电视节目《酷我真声音》和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衍生出亲子装及同名电影等。《爱情公寓》中主角的恐龙睡衣、个性T恤,《后宫甄嬛传》中的“香薰”,《长江7号》中的“七仔”,《失恋33天》中的搞怪玩偶“猫小贱”,以及诸多热播电影、电视剧的影视同期书等,构成了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新亮点。总体看来,影视衍生品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一部分,但其整体规模和影响力与国外影视产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创意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影视衍生品生产和消费将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5.影视市场快速成长,消费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前,我国影视产业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新业态发展迅速、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内容供给日趋丰富、产业链不断完善、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在此市场环境下,我国受众的影视消费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在继续保持娱乐消费、时尚消费和从众消费等传统消费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受众的参与性消费、品牌消费和知识性阅读性消费逐渐凸显,价值取向多元并存,互融并进构成当前我国影视消费的整体格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积极推进催生了影视参与性消费。当前,影视消费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影视内容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能够对内容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内容策划、制作和推介。受众的影响力正沿着影视产业链逆向延伸,受众可以作为生产创作主体介入影视产业本身。当前传统电视台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方式引导受众参与,微电影也改变了普通观众只能被动接受影视内容的惯性心理,参与性消费成为影视文化消费的重要价值取向。品牌消费是影视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市场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影视产品时,消费者必然会有所选择,在此情况下品牌产品自然会受到更多关注。影视品牌消费主要表现为:(1)对影视品牌人物的消费。如对影视企业领军人物、知名策划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等所生产影视产品的消费;(2)对影视品牌企业的消费。品牌企业产品一般有质量保障,消费者付出时间、注意力和经济支出通常能得到相应的精神回报;(3)对品牌电视节目的消费。品牌电视节目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众在消费上表现为较高的忠诚度;(4)对品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消费。经典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改编,源于品牌对收视、票房和网络点击率是一种保障。影视知识性阅读消费是指受众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对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影视产品进行的消费。收看电视节目,观看网站视频实质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阅读,并且影视媒介声音、画面和文本的全方位传递使得阅读更具直观性、可读性。《养生堂》《百科全说》《健康之路》等健康养生类节目,《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等讲坛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故宫》《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纪录片,均为知识性阅读消费的对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需求增加,影视知识性阅读消费将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国家和各级影视职能管理部门是我国影视产业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构,在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影视文化消费趋势,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为影视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

(1)继续深化影视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特别是要改变当前党委政府部门重要领导同时担任相应企业重要职位的现状。

(2)建立健全影视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各类所有制影视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动影视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我国影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3)推动传统影视产业和新媒体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度关注新媒体对影视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断创新影视业态。

(4)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实现资本、金融与影视产业的有效对接。

2.创新内容生产,满足影视消费需求

内容为王、创意制胜是文化产业发展对内容产品的根本要求,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影视产业更是如此。我国影视消费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消费总量明显偏低,其重要原因是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满足受众需要的影视产品。创新影视内容生产,提升影视产品质量,增加优秀产品供应,提升影视消费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影视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影视内容创新主要包括:加强影视作品前期策划,做好选题工作;高度重视编剧地位,确保内容质量;影视内容雅俗共赏,避免低俗化;创新电视节目形态,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新媒体高度融合,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创新影视内容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面政策的支持配合。影视内容创新首先要在影视产业内部营造鼓励原创、包容失败的环境氛围;其次要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策划、编剧、导演、编导等人才的培养;最后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创作潜能。

3.重视衍生品规划,拓展影视消费边界

影视衍生品成为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我国的影视衍生品生产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成熟完善的衍生品生产链条,衍生产品存在形式上简单复制、文化内涵嵌入型不强、不能形成持续性消费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影视衍生品效应,提升衍生品消费水平,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加强:加强影视知识产权保护,为衍生品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企业高度重视衍生品生产,系统规划衍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注重影视产品及其元素的品牌塑造,增强衍生品核心竞争力;前期综合考虑多类别多层次的衍生品授权,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影视内容制作与品牌授权分离,衍生品营销环节品牌授权商、授权商和被授权商三方协同运作;建立完善的衍生品营销策略和运营机制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衍生品开发,影视企业依托影视走出影视,有效拓展产业边界,提升影视文化消费水平。

4.创新营销模式,引导影视消费需求

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营销模式创新是引导新的消费理念、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影视消费趋势下,影视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受众心理需求、价值取向等因素,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提高影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拓展消费空间。目前影视营销创新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社会化媒体,创新影视内容营销。

影视企业营销团队通过创建有营销力的网络内容,让与影视产品有关的微博、微信、博客、视频和社交网站更具可读性和影响力,以此吸引用户关注,进而促进市场销售。

(2)运用版权营销,实现影视版权价值最大化。

版权不仅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更是重要资产,对影视产品版权进行前瞻性地管理、开发和维护,实现版权的集约化运营,对于最大限度地盘活版权资源,实现版权资产的长尾收益,提升影视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3)重视品牌营销,满足消费者需求。

著名营销大师布鲁克曾说“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营销,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4)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影视营销。

第9篇:文化经营论文范文

高新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它在发展方向、发展侧重、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自身特点,因此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在期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让制度融入习俗

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之道,但拥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并不代表这项制度就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因为不论是在制度的管理方面还是执行方面,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的企业员工身上。对于高新企业来说,起员工特点具有价值观多样性、个人意识较强、不喜欢受到过多机械化约束等特点,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不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必然会在职工群体当中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让企业管理举步维艰。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各种管理制度融入其中,让企业员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制度、领会制度精神、认识到制度执行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制度就会逐渐变成大家所公认的习俗,这样不论是制度执行还是制度管理,都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人员意识融合

高新企业工作人员,往往都是活跃于各行各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自我意识。当前我国高新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企业内部工作氛围不够和谐、人员工作压力大、精神状态差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所致,人与人之间缺乏充分的了解、融合与沟通也是主要原因。企业文化是一种相对轻松的意识形态,文化的内涵就是,人们可以在总体大环境中各抒起见、充分交流,能够在相对平等的状态下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从而让更多员工了解到大家具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及目标,从而有效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意识融合。

(三)提升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不仅是高新企业,对于所有生产经营性企业来说,职工对企业是否认同,是否愿意主动付出劳动和努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对于高新企业来说,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新企业职工往往都具备相当的研究实力与实践能力,她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主力军,如果无法获得职工的认同,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频率过快的人员流动,这样企业不仅将不断付出更多成本用在人员外部引进方面,在项目研发、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无法顺畅的开展。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从意识上将工作与事业进行融合,能够让员工更加重视自己在公司的作用及地位,能够通过文化学习及领会对公司产生更为浓厚的感情,从而稳定她们的工作情绪、帮助她们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从而让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及人员群体稳定性得到巩固。

(四)帮助企业更好的调整方向与目标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帮助企业更好的融合各项管理,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人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文化也能够从自身的存在及发展过程中有效评测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否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因此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助手,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舵手。

二、加强高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前文提到了对于我国高新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其经营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那么想要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积极有效的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加强意识树立

高新企业虽然从事的是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及手段革命,但还是有许多企业管理者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意识影响,不够重视自身的内部管理,不甚关心、甚至不以为然。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决策者以及经营者,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系统知识学习,必须树立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意识,并根据自身情况将文化建设理论与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运筹帷幄,真正让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及各项工作当中,为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强组织型企业文化打造

高新企业虽然是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聚集地,但是现代企业对于人才使用的意识不应该还是停留在使用及管理层面,我们应该为人才的后续学习及个人素质再提升提供更为有效的平台与机会,这样才能够一方面不断提升企业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另一方面降低人才流动频率,加强企业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感与归属感。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与相关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应包括技能学习、职业道德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等方面,学习组织形式应该包括授课、交流、网络信息传播以及渗透于文体娱乐活动等,从而不仅让员工学习了新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及手段。

(三)创新绩效考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