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赞祖国诗歌范文

赞祖国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祖国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赞祖国诗歌

第1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1、组织一堂庆国庆的主题班会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活动时间内上好一堂关于庆国庆的主题教育课,各班级发言人数达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大的激励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五彩画笔画祖国

学生通过水墨画、水彩笔画等多种表现方式,画出祖国巨大变化,画出人们的幸福生活,感受祖国的伟大。

3.唱响红歌颂祖国

9月29日晚,我校全体师生带着金秋的喜悦,唱响了高亢奋进的颂歌,用诚挚的热情为祖国送上了深情的祝福。本次歌咏比赛得到团市委、社区、兄弟学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一首《四渡赤水》赢得满场喝彩。全校24个班级合唱了24首红歌,唱红了校园,唱出了对祖国的祝福。晚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这次晚会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再次证明了晚会的成功。

4.自制版报赞祖国

在9月21日下午由政教处组织评比各班黑板报。学生利用板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第2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即将迎来祖国妈妈xx岁生日。为了让幼儿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歌雄壮有力,天安门是中国首都的象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我们策划了——红歌赞祖国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唱响熟悉的经典红歌,感受国庆的热闹气氛,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激起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8日上午

活动地点:室外大操场

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妈妈的情感,增强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在做做、玩玩、说说等方式中大胆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 受,并能愉快地参加节日的环境创设中。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1、音响设备、音乐磁带、摄像设备等。

2、准备相关器械和礼品。

活动流程:

一、(8:50——9:00)播放进场音乐,各班幼儿进场。

二、(9:00——9:05)升旗仪式。

三、(9:05——10:00)红歌赞祖国(穿插知识问答、答对了奖励一面自制小红旗。) 歌曲表演:托班组:XX小五班:XX小六班:XX小七班:XX

中六班:《大中国》 中七班:《今天是你的生日》

大六班: 《我爱天安门》

诗歌朗诵:大六班

四、(10:00——10:50)各班庆国庆活动

托班组:欣赏有关国庆的视频、故事,感受国庆节的热闹气氛。

小班组:欣赏视频、故事,了解国庆节的相关知识,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手工粘贴“国庆快乐”。

中班组:国庆知识问答赛,观看视频,制作灯笼,装饰班级环境,感受国庆节的节日气氛。 大班组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地庆祝xx周年,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员工了解建国xx年来建设及经济发展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作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进一步推动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我公司将开展“我们爱祖国”庆国庆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我们爱祖国

三、组织机构

组长:董建兴

副组长:宋元龙

组员:李娜、王希星、武春梅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为“我们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20xx年10月1日开展具体庆国庆系列活动。

五、活动内容

1、十月份为“我们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日,以各部门为单位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各部门负责人召开“我们爱祖国”“勿忘国耻,兴中华”纪念九一八“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部门会,借助广播、电视让员工深入了解祖国建设六十七年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解全国各族人民为给祖国母亲六十七华诞献礼所展开的活动等等,对员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爱家、爱公司起,教育员工以小见大,真情爱祖国。

2、向员工推荐反映我国灿烂历史,光荣革命传统,锦绣壮美河山的书籍,记写读书笔记,部门内召开读书交流会,书友会。让员工从书籍中了解祖国,感受发展。

3、以画祖国、唱祖国、颂祖国、看祖国、写祖国为系列,开展庆国庆庆祝活动。

画祖国:发动员工及员工家属拿起画笔,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绘成一幅幅表现祖国变化,美丽的图画,公司将在酒店布置画展。

唱祖国:要求员工选唱内容健康向上,反映建国xx年来发展变化的红歌曲目。

颂祖国:朗诵篇目自选,内容要健康向上,体现爱国热情。

看祖国:观看国庆献礼片,了解建国历史、xx年的伟大建设成就,也可举行“我们爱祖国”摄影展,让员工们以自己的视角看祖国的进步、家乡的发展,激发员工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写祖国:布置员工看爱国电影以后写观后感,举行“我们爱祖国”征文展。让员工们深刻感受祖国xx年来巨大变化,展现出来的中国风貌,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六、活动要求

(1)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开展活动,9月23日前上报参赛歌谣、朗诵题目。

(2)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参加朗诵或歌曲选唱活动。

(3)公司办公室人员全部参加、项目部至少两人参加、酒店至少五人参加朗诵或歌曲选唱活动。

(4)未参加朗诵或歌曲选唱的员工在其他的活动中任选一项。

(5)参加朗诵或歌曲选唱每一项加5分,两项都参加加10分,选择其他活动加2分。另外还有纪念品发放予参加人员。

第3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教师篇

《怀念诗仙》

――吟李白《白田马上闻莺》抒怀

教师・陆香

五月的紫椹依然悬挂在枝头,

啄椹的黄鹂依然在林间啾啾,

老去的春蚕,

叶出的缕缕银丝,

在白田巧妇的手中织就,

织出的是绫罗,是绸缎,

织不出的是落寞,是乡愁。

时间的巨帚,

荡涤了千年的尘埃,

荡不尽,

我们对诗人的敬仰,

对韵律的留守,

尊敬的诗人,请你留下,

和我们一起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这里有五琼佳酿,

这里有乔家白酒,

这里更有,

白田学子对您真诚的敬候。

学生篇 (一)五言篇

《白田校园》

五(1) 王锦阳

校园百花香,

鸟鸣人欢畅。

今朝苦耕读,

明日成栋梁。

《惜水》

五(2) 王永琦

今天一滴水,

明日两行泪。

源有干涸时,

劝君当珍惜。

《师赞》

五(2) 高瑞雪

无私献青春,

不辞艰与辛。

有朝成才日,

定当报师恩。

《四季歌》

四(3) 顾梦颖

鸟鸣春飞至,

夏赞荷花池。

秋游赏桂花,

冬写白雪诗。

《书吧神游》

六(1)周继涛

校园一书吧,

奇文妙语藏。

墨香醉学子,

与君共分享。

(指导老师: 黄根宝)

(二)绝句篇

《咏图书角》

五(2) 毕嘉欣

黄金屋里探真经,

读破万卷世事明。

五车学富献桑梓,

口若悬河笔如神。

《水龙头下的沉思》

五(2) 董怡清

缕缕清泉指间走,

绵绵思绪上心头。

劝君少用一滴水,

莫教无水泪长流。

《惜水诗》

五(1) 胡天宇

今日少用一滴水,

明日浇绿两座山。

忠言若当耳旁风,

江河再多也枉然。

《水彩笔》

六(1) 郭晴云

红绿橙黄青蓝紫,

汇聚一幅美图画。

涂遍青山和绿水,

播洒幸福千万家。

(指导老师:董 )

(三)十六字篇

十六字令《书》

五(1) 汤晓雨

书,

驱走愚顿灌醍醐。

教人智,

皆称黄金屋。

十六字令《莲叶》

六(2) 吴廷华

莲,

拨波戏浪清水间。

莫等闲,

上面坐着夏天。

十六字令《时光》

四(1) 罗秋菊

钟,

滴滴嗒嗒游时空。

岁月逝,

当惜好时光。

十六字令《松》

四(4)张慧敏

松,

不惧严寒笑西风。

挺且直

雪后显峥嵘。

十六字令《楼》

六(1) 衡玲

楼,

刺破苍穹与日头。

比肩立,

风景一览收。

( 指导老师:华萍萍)

(四)江南春篇

江南春《宝应美》

五(2) 蔡娉婷

宝应美,

绿树连成荫。

花草遍地吐香馨,

水中满荷礼彬彬,

池塘明如镜。

江南春《爱家乡》

五(2) 毕嘉欣

家乡棒,

美景冠淮扬。

片片稻田翻浪花,

朵朵荷花开江塘,

能不爱家乡?

江南春《中国棒》

六(1) 沈雪

中国棒,

海内暖意扬,

揽月捉鳖非梦想。

“辽宁”入列寇心伤,

正气慑四方。

江南春《家乡好》

五(2) 沈秋雨

家乡好,

荷藕名气响。

茨菇河虾大闸蟹。

西湖东荡是粮仓,

神州美名扬。

( 指导老师:李玉红)

(五)如梦令篇

如梦令《校园漫步》

六(1) 朱元梦

常在校园漫步,

青草红花碧树。

举首望周围,

师亮生勤楼固。

轻诉,轻诉,

誓到书山巅处。

如梦令《梅花》

五(2) 王永琦

满树蜡梅润红,

琥珀玉石之风。

暗送幽香来,

春意茂在隆冬。

期望,期望,

成功镌刻心中。

如梦令《校园》

五(2) 沈秋雨

常记校园漫步,

小草蝴蝶花圃。

香气弥四周,

师迈匆匆脚步。

祈福,祈福,

恩师青春永驻。

如梦令《蜡梅》

五(2) 毕嘉欣

常忆梅园漫步,

陶醉不知归路。

幽香沁心田,

瓣润韵洁色朴。

环顾,环顾,

春已迈出脚步。

如 梦 令

六(2) 童飞

随师校园漫步,

银发 暖手 热语。

低问吾恩师,

日夜操劳为何?

轻诉,轻诉,

只为浇灌小树。

如 梦 令

六(2) 陈馨

都赞青春荡漾,

年少不沾惆怅。

微笑向前方,

肩负祖国希望。

向上,向上,

追赶明日太阳。

如梦令《颂家乡》

五(1) 吉李星

脑中乡景荡漾,

古镇安宜兴旺。

遍地野花吐芳,

荷藕栽满塘。

真棒,真棒,

都道人间天上。

(指导老师:蔡锦珠)

如梦令《正气扬》

四(1)张馨怡

公德牢记心上,

正气蓝天飘落。

少年当自强,

播撒迷人芳香,

高尚,高尚,

不负祖国希望。

如梦令《游公园》

四(2)何欣宇

百卉丛中漫步,

四周红花碧树。

举首望蓝天,

乾坤谁主沉浮?

独诉,独诉,

他日定展宏图。

如梦令《校园美》

四(4) 江兆伟

沉醉校园美景,

树绿花艳草嫩。

独坐万花旁,

眼前悦目赏心。

叹惊,叹惊,

宜我养操颐情。

(指导老师: 胡仕琴 )

(六)渔歌子篇

渔歌子 宝应美

六(1) 朱元梦

大运河边一名城,

物产丰富景宜人。

纵棹园,八宝亭,

西湖东荡亮渔灯。

渔歌子 阳光

五(1) 李佳利

红红太阳天上走,

缕缕春光暖心头。

河边行,田间游,

温暖阳光装满兜。

渔歌子 新年好

五(1) 王雅琦

鞭炮点响旧岁除,

孩童戏笑送屠苏。

迎金蛇,纳祥福。

博击蓝天看鹰雏。

渔歌子 雪

五(1) 王锦阳

苏中腊月雪满天,

白玉入土兆丰年。

打雪仗,堆雪人,

儿童欢笑润心田。

渔歌子《桃花 》

六(1) 郭晴阳

春季降临桃花开,

粉红笑脸迎春来。

诱蝴蝶,引蜂采,

浓浓暖意装满怀。

(指导老师:王来琴)

(七)相思令篇

相思令《校园美 》

五(2)沈秋雨

颂白田,赞白田

草绿花红满校园

轻风抚笑脸

师向前,生向前

生奋师勤歌声甜

怎不出才贤?

相思令《蜡梅》

六(1)沈雪

开为先 盛为先

独香一枝白卉羡

冷眼看冻天

瓣儿鲜 蕊儿鲜

迎雪仰露粉黛脸

浓香惊众仙

相思令

五(2)王永琦

做也愁,罢也愁,

作业堆积书案头,

心中布满忧

你泪流,我泪流,

家长催压师怒吼,

何日是个休

相思令

五(1)吉李星

季季游,日日游 ,

浓郁花香扫人忧,

春到绿树头。

溪水流,河水流,

浇灌田野沃神州,

美景一览收。

(指导老师: 徐志红

杨万芹)

(八)现代诗篇

《叶子》

五(2)毕嘉欣

像一阵绿色的云

踩着春的肩膀

从大地升腾

张开怀抱

去亲吻太阳

张开怀抱

去接纳水分

揉啊揉,揉成肥美的养分

献给根。

《妈》

五(1) 朱嘉莉

妈,

知道吗?我老是想叫您

老是想重新钻进您的怀里

我老是想找一个很富内涵的词语

来形容您对我的爱

可是,很难

说您的爱是一罐蜂蜜

可是,蜂蜜的甜度不够

说您的爱是一盘蛋炒饭

可是,蛋炒饭的香度不够

说您的爱是一缕阳光,

可是,阳光的温度不够

拿什么来形容您对我的爱?

妈!

《自尊》

五(2) 王永琦

我,似乎快要死机

我,盼望被人激活

我,将要在铺天盖地的题海中沉没

我,将要在老师家长的催压中崩溃

我,叫自尊

《记得》

五(2)王灿灿

记得,您扶着我蹒跚学步

每一个步伐

都倾注着您的全部

记得,你提着书包送我上学

一路上,您殷殷叮嘱

记得,您背我去医院看病

我的每一声

总让您泪流如注

记得……

妈妈,我全记得。

《向日葵》

五(1)汤晓雨

你,笑意灿烂,

在静寂的夜,

面朝东方,

期待红日出现,

当霞光喷薄而出,

从此,你便跟定了太阳。

《椅子赞》

四(2)蔡馨雅

方方正正是你的身影

无怨无悔是你的品德

一声不吭是你的性格

帮助人们是你的职责

你挺直身躯

去承载那或肥或瘦的臀

不敢稍作

为的是鞠躬尽瘁

你的品质

难道不令有些人汗颜?

《雪》

四(1)陈纯纯

你,就是一只可爱的精灵

离开了你

冬还叫冬吗

离开了你

我又怎能

听到春的呼吸?

《母亲,那个凶手是谁?》

六(1)卞永康

是谁让你遍体鳞伤?

是谁让你百孔千疮?

是那汩汩流淌的污水?

还是那喷涂黑云的烟囱?

是谁让你风韵不在?

是谁将你心灵重创?

是那令人振奋的GDP?

还是那熏心利欲的膨胀?

母亲,你告诉我

那个凶手是谁?

第4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一九四九年之后,非马曾多年与留在大陆的母亲和弟弟未通音信。直到七十年代初期,非马的母亲才千方百计地和在台湾的父亲取得联系。一九八零年,非马才得以回到广东老家探望他的亲人。所以,在此之前,非马的诗歌里极少直接描写母亲的现实原型,而是多以借物寄情、从侧面由对其他事物的想象抒发对母亲的思念。《阔别三十年后与家人重聚的茶会》这首诗则记录了非马与久别重逢的家人团聚的感人场景,诗人难得地从正面刻画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一口饮尽将会多么难受/如果一点一滴品尝/这杯盛了三十年的苦涩/你笑着对我说/好茶/应当啜饮/品味”诗中“苦涩”和“好茶”这两个比照性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口饮尽”一杯浓茶固然口舌苦涩,但是这种苦涩又怎么能比得上与家人生离数十载的苦。而一家人团圆的喜悦,又彻底冲散了压在诗人心头的苦。“好茶”不仅仅意味着茶叶的香醇,也暗示着非马和母亲对一家人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而且一家团圆的甜美时光是那么短暂,是该慢慢地“啜饮”,细细地“品味”。这首短诗的语言依然简洁、质朴,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厚意突显出了亲人之间永不消逝的血缘羁绊,母亲安静、祥和、幸福的神态跃然纸上。

《罗湖车站———返乡组曲之八》则以诗人在罗湖车站偶遇的老太太和老先生的形象为蓝本,侧面勾勒出诗人父母亲的外貌及体态。“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她老人家在澄海城/十个钟头前我同她含泪道别/但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像极了我的母亲/我知道/那不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他老人家在台北市/这两天我要去探望他/但这拄着拐杖的老先生/像极了我的父亲/他们在月台上相遇/彼此看了一眼/果然并不相识/离别了三十多年/我的母亲手挽包袱/在月台上遇到/拄着拐杖的我的父亲/彼此看了一眼/可怜竟相见不相识”。虽然诗中所写的“老太太”和“老先生”并不是非马的父母本人,但是诗人通过“手挽包袱”、“拄着拐杖”两个动作精确地捕捉了人物的瞬时动态,同时又将影像巧妙地投射到了诗人父母的形象上。这种“移花接木”的独特写作手法使“母亲”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读者能轻易地从这两个简单的动作中联想出这样一幅场景:他的母亲也已是一位老太太,在与他“含泪道别”时一定和儿子难舍难分。虽然她已经年迈,但仍然坚持“手挽包袱”来送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包袱里也许装着为儿子一针一线缝好的衣裳,也许装满了家乡的特产,也许放的是亲手纳好的鞋垫,诗人并没有明确记叙妈妈挽着的包袱里装的是什么,这刻意的留白反而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令人体会到无私、忘我、深沉的伟大母爱。“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彼此看了一眼/可怜竟相见不相识”是非马对父母亲假如相见时场景的假想,三十年漫长的光阴足以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白发苍苍的迟暮老人,父母亲的外貌变化如此之大,他们如果能够相见,能否认得出对方?他们是否还有机会见面?对残酷现实的拷问背后隐藏着非马对父母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诗人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与家人团聚,每一次与父母的相聚都是那么弥足珍贵。

二、非马诗歌中母亲多重的形象

以“月亮”、“祖国”为代表的诗歌意象也是非马诗歌里的一个特色。诗人在《中秋月》中这样写道:“知道/所有/回不了家的/暗淡的眼睛/将彻夜不眠地凝望着她/她把自己/打扮得/又圆/又亮”在中国文化里,人们追求宁静和谐的月亮式的文化精神,寻找母亲是“月亮精神”的一个重要主题。正如古诗里所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满月等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事物意象,往往最能勾动背井离乡的游子们的思乡情愁,念母之意。非马在象征着“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与母亲天各一方,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心中交织着想回家又回不了家的无尽苦闷,满怀的愁苦无处宣泄,他只能用“暗淡的眼睛”“彻夜不眠地凝望着”中秋的满月,仿佛看到了远在家乡的母亲。诗人用“打扮得/又圆/又亮”的月亮暗喻母亲,借由拟人化的中秋月意象刻画出一个思念远方游子而又坚忍的母亲形象。虽然身边没有儿孙承欢膝下,但是诗歌中的母亲如同年年缺而复圆的明月一样,执着地守候着,从未放弃过与子女相聚的期盼。她的慈爱、包容、坚贞,不仅令读者想起诗人自己的母亲形象,更令人联想起天下所有同样伟大的母亲。这首诗不仅是献给母亲个人的赞诗,也讴歌了群体意义上的母亲,深情道出了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们的共同心声。

尽管非马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根仍深扎在中国,他的诗不仅流露出对母亲的一往情深的眷恋,还抒写了对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渴望。他在《醉汉》里这样写道:“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正努力/向您/走/来。”在各国文化中,只有中国把“country”译为“国家”即放大了的家,也只有中国把母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把“motherland”译为“祖国”。浓烈的故乡观念和国土观点成为中国人深层的情感意识,无怪乎有人说中国的爱国主义是白云故乡似的女儿思念母亲的情怀。结合前文中提到的非马的特殊人生经历,《醉汉》这首诗里的“母亲”形象被非马赋予了双重的文化意义,不仅是指多年来未曾谋面的母亲,也是指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祖国大陆。

回顾历史,一九四九年迁往台湾后,基于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理由,台湾与大陆两岸断绝了交通往来。一九八七年台湾方面宣布解严后才开放台湾人民到大陆观光及探亲。非马饱尝过骨肉分离、音信断绝之苦,诗歌中“短短的直巷”和“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台湾和大陆仅隔一条窄窄的海峡,“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诗人在这条曲折的“寻母”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万分艰难,一晃就走过了三十年人生。尽管不知道何时才能圆回家的梦,尽管前路困难重重,诗人仍然执着地发出“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的呐喊,这声呐喊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承载了无数海峡两岸人民对亲人们的思念和泪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和震撼。

三、母爱在非马诗歌中的延伸

非马曾经说过:“诗的现实是诗人用敏锐的眼悲悯的心,对宇宙人生历史社会的事事物物,经过深刻的观照与反省,所凝聚成的令人心颤的东西。”正如他所说,非马的诗魂激荡着对亲人、祖国、民族的深厚情感,同时以宽悯的胸怀关注着整个世界。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认为战争是造成世界上无数悲剧的罪恶之源。在《越战纪念碑》中,非马塑造了一个因为战争而痛失爱子的老妪的凄惨形象:“一截大理石墙/二十六个字母/便把这么多年轻的名字/嵌入历史/万人冢中/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终于找到了/她的爱子/此刻她正紧闭双眼/用颤悠悠的手指/沿着他冰冷的额头/找那致命的伤口”。这首诗中的老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暗示着她的身边再也没有别的亲人,而她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哭喊和咒骂,也许她的眼泪早已经流干,而她“紧闭双眼”,“用颤悠悠的手指”摸索爱子的伤口,让人能真切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绝望和无助,这些无声的细节是对残酷战争最有力的控诉。《越战纪念碑》中的老妪仅仅是所有同她一样不幸的母亲的一个缩影,世界各地都有在炮火中饱受摧残的母亲和孩子们,只有人类停止无休止的纷争和战火,天下的母亲才能笑逐颜开,安享天伦之乐。短短十二行诗,让读者以受害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战争的罪恶,老妪的悲剧发人深省。

第5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探究

1.李白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在描写山川《蜀道难》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1.2 李白的飘逸俊美

李白的飘逸俊美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却不加雕饰,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诗的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他主张尊重诗人的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与质朴的人生,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又如:“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杜甫的现实主义

杜甫眼极冷,他总是毫不留情的透过人们伤痕累累的皮囊触及最柔软的内心,杜甫的心却极热,从他的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谴责控诉。杜甫的诗,就像昂贵而冰冷的镜头,总是如实地记录着社会百态,最真地描述着发生在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事。

2.1 杜甫的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题材严肃,感情深沉、深挚,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而“沉郁顿挫”被用于形容杜甫创作诗词的主导风格。

杜甫诗中的“沉郁”融合了感伤与思考,其情感无法得到爆发和宣泄,只能依靠诗词进行渗透。杜甫在诗篇中呈现出沉闷、悲伤的色彩以及哀婉的感伤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一生忧国忧民,把爱国思想和忠君交织在一起,把皇帝看成国家社稷的化身,把国家成败的希望全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对皇帝是一味的忠诚,他从早年的志向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正如《南征》中:“者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所写,诗人去世前一年,抱病漂泊时仍对皇帝感恩戴德,忠诚不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希望以丞的身份辅佐国君。正如他在《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描写的那样,战争不断,家书无法送回,战争到最后不管是胜还是败,苦得都是百姓。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形同诗人的眼睛和耳朵,而杜甫的诗就是是历史的桥梁。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转变成悲伤的字符,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更成就了唐诗的光辉时代,为后人留下值得歌颂的诗篇。

2.2 杜甫的咏史怀古

杜甫着眼于“入世”重于写实。他身经唐朝盛极而衰的巨变,动荡不安的生活给他的身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将时代由盛转衰,急转直下的衰败景象纳入笔下,反映除了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起到了抒怀或谏政的作用。正如《兵车行》中描写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首诗主题是征兵送行,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动乱中生活的困苦,使杜甫时刻为妻子和儿女能否过上安乐的生活而担心,为儿女挨饿乃至死去而伤心痛苦。例如《北征》、《述怀》等诗篇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骨肉情深。

3.总结

李白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特别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其诗歌充满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如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起笔设问“我来竟何事”,复自答“高卧沙丘旁”,而杜甫起笔却在《天末怀李白》中先问“君子意如何”,一个先言己,一个先问他,李白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可见一斑。杜甫与李白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血脉不同,杜甫出身书香门第,是忠诚的儒家弟子,他接受的教育是家国天下、君臣父子,所以他没有李白超然的仙气,他真实地活在大唐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与杜甫的“古凭锦水双行泪,好过瞿塘滟堆”较读,一个俊快,一个沉挚,性气不同,晰然可见。

如果说李白的生命似酒,烈酒,以强势的姿态张扬的游走在天地间,那么杜甫的生命就似水,无所不在的各种形态的水,杜甫之就真就善犹如水之就下,是命运的安排。他的静定,他的沉郁如同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冷的刺骨,它的尖锐凛冽从来不屑于隐藏,但是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人们才会相信,春天不会远了,藏在冰层地下的是希望。

参考文献:

[1] 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J].文教资料,2010(14).

[2] 马卓昊.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4(03).

第6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一、首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处在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呈现出与其他学段学生不同的地方,他们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已经初步形成简单的价值观念,已经能够简单分辨一些言行行为的对错,等等,但是他们的人格心理、理性分析能力等诸方面都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发育期,他们生理变化非常大,心理变化相对较小,他们依旧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他们喜欢模仿,人格心理还没有形成,还属于可塑性非常强的群体,他们的这一特点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利用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决定初中学生的思想发展进程。第二,初中学生由于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他们还是处在重学习轻实践的阶段,而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在反复的实践和熏陶中诞生的,因此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都比较朦胧、不稳定,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形象性强的新鲜事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枯燥说教学生会不想接受。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懂得想要教好书育好人,关键是要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然后再去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二、其次做到德育渗透的适度

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一个“度”,同样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有一个“度”,只有做到“适度”才能真正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首先我根据课文内容因材施教。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内涵,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地、仔细地去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从而领悟语言文字中隐藏的思想内容,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次,我在教学中讲思想内涵时总是依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绝对不脱离文本去唱高调。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是这样领着学生走进那个世态冷漠的社会的:

师:请同学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称呼以及对于勒评价的句子。

生:“花花公子”,“……希望,……恐怖”。

师:人们评价于勒是“花花公子”吗?

生:不是,于勒家很穷,根本谈不上是“花花公子”。

生:是坏蛋、是流氓、是无赖。

师:请大家继续找寻。

生:“分文不值”、“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那个讨饭的”等等。

师:还有吗?

生:我的叔叔……,我的亲叔叔。

……

师:同学们找得很多,我们把它整理了一下。(用课件出示)

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亲叔叔。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时期说的?简单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家人对于勒分别又是什么态度?

生:(回答略)

师: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情节。[同时板书:占了父亲的钱(赶);准备赔父亲的钱(盼);叔叔有钱(赞);叔叔没钱(骂、避)]

师:从板书中可以看出叔叔最后的结局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开始时明明远在天边,却天天盼着想着,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后来相逢了,却躲着不肯相认,这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生:盼人是假,盼钱是真。

生:是因为当时冷漠的社会。

……

我在教学中以文明道,没有架空分析,而是抓住关键句,再联系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分析,不露痕迹地领着学生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也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品德教育课。

三、注意德育渗透方法的灵活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同样没有固定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总要考虑诸多的因素,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合理渗透。如教学《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一首诗时,由于这首诗歌音韵和谐,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母亲对祖国无比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在读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首先以母爱的真情故事导入,营造充满着浓浓的爱意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学生心底里热爱母亲的情感也被深深地激发。

师:看来我们平时都没有表达过自己内心对母亲的爱,还没有学会跟母亲沟通和交流,今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如何借助《纸船》和母亲进行心与心的对话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渐入诗歌的殿堂。

师:初读诗歌后,你从诗歌中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一个游子内心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诗歌的哪里最能看出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生:从“我……,总是留着——留着”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由来已久的思念和深情。

生:从“一只又一只”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厚。

生:从“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以看出作者内心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即使纸船能够漂到母亲身边的可能几乎没有,她却从不灰心,因为纸船可以寄托作者心中对母亲的思念。

师:小小的纸船浓缩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其实诗歌的字里行间也蕴藏着这份情。如果你就是那位游子,请你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在朗读中部分学生通过重读“从来不肯”、“总希望”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执著的思念。

(教师指名示范读。)

(教师请学生点评。)

生:我觉得语速再慢些或许更能表达出诗人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

生:我觉得还要注意节奏。

生:要是能让人感觉到你就是那位游子就好了。

生:我想还可以配上一些舒缓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母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建议再读诗歌。

……

第7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一、 “激趣”――引其兴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教师要细读文本,挖掘和确定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巧妙的设计。教师可以先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验乐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综合性学习。在学生了解了综合性学致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学习主题。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会使学生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因此,在起始课中,将导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师:在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片子《三十六个字》,里面有很多好玩儿的汉字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让学生观看视频《三十六个字》片段,之后畅谈体会)

师:动画中这些有趣的文字,我们把它们叫做“象形文字”。你可别小瞧它们,它们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并逐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打开“汉字王国”的大门吧!(出示四扇大门,大门上分别写着“字谜天地”“谐音世界”“汉字演变”“汉字由来”)你想先打开哪一扇大门?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相继打开大门。每扇大门打开后,都是一次快乐的学习旅程。

很多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起始课中都会有制订计划和分组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而,在活动前安排一个大环节、几个小环节达到激趣的目的至关重要。《遨游汉字王国》起始课通过“四扇大门”的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交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

要达到“激趣”――引其兴,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落实:(1)趣从形式中来。通过不同形式的课件、PPT、音乐、视频等,打开综合性学习的大门,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参与。(2)趣从活动中来。综合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获得一定的感悟。而在综合性学习的起始课中缺少的往往就是活动。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来增强综合性学习起始课的趣味性,打开综合性学习之门。

二、 “导学”――明其法

在综合性学习起始课上,让学生迅速而明确地建立起学习的目标与方法,会让未来两周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导语中明确学习目标

综合性学习的导语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但教师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学生能起到的指引作用。导语实际上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路标”,几乎覆盖了此次综合性学习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所有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的方向。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导语分成四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简介诗歌,第四自然段其实就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能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 导学中领会学习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起始课往往要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铺垫。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小综合《走进童话》,通过引题激趣、明确内容、搜集童话等环节,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活动是:讲童话、演童话、赞童话、写童话。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让相同展示方式的同学坐在一起,提供童话片段,请学生尝试去讲、演或者试着模仿写童话片段。在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怎样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思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讲童话的秘诀是对童话内容一定要熟悉,要有感情地讲述,有时为了生动地表达童话内容,还可以配上动作;演童话的秘诀是要了解童话人物的情感,熟记故事,面向观众;写童话的秘诀是要有想象力,运用拟人、夸张的描法,情节要生动。

在起始课上让学生讨论得出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的“秘诀”,有利于学生尽早领会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学习。

(三) 导读中积淀文本情感

我们认为,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具体课例的展开,而且可以让后续的综合性学习更有效,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因此,在起始课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导读的板块,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浏览整个单元的阅读材料,捕捉综合性学习的主信息,从总体上感知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在学习前教师先布置学生预习,预习的要求就是通读整组文本。上课伊始,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对于汉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请打开书本第76页,速读“介绍汉字”的文本,圈出你感兴趣的内容。之后,揭示内容: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汉字”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传承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三、 “拓读”――延其学

综合性学习的阅读材料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展开综合性学习的一个载体。教师应该依附这个文本进行教学,但最终还是要超越文本,走出文本,走到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因此,教师要针对每次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和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资料拓读中加深感性认识。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掌握语文技能,习得一些方法,还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如前所述的《走进童话》起始课,教师可以推荐包括课文在内的多种童话名篇给学生,既指明了搜集童话的路子,也让学生及时与名篇交友,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

此外,在教学中还需建立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为整个综合性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利用图片、资料、实物、动手实践来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如:剪纸、做香袋、包粽子、赛龙舟等等。课外推出“传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起始课还要为汇报做好铺垫。我们都知道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站――汇报课,往往会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瘁。如果在起始课中就能排兵布阵,蓄势待发,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又何愁无米下锅呢?

第8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宋朝学者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教师在课堂中如能激情引趣,定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满堂生辉。否则,闷如蹲缶,效率低下。可见,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鲜明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学习兴趣是靠激发培养出来的,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已具有潜在兴趣的基础,只要“激”得恰当,兴趣便悠然而生。从哪里入手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这就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明其欲,引其求,使之渐入佳境。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披情引趣,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更是怎样,如果一旦学生对某一语文教师失去了情感,这个老师就难以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此情况下,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思维、记忆、理解、想象等一切认识机能,都会受到阻滞和压抑。赞可夫在批评师生关系紧张之后提出,课堂上要有活跃的气氛,要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论。

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求知欲强的一种心理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追求真理的无穷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在回答怎样才能把可上得有趣这一问题时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面对展示的真理感到新奇和震惊。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二、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探索真理

激发兴趣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点燃的兴趣之火,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取知识,从而体验获取之乐趣。这种兴趣才是深层次的、持久的。

例如,我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分析人物形象贾宝玉时,用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出场作了比较,贾宝玉出场这样描写,“丫鬟进来笑到,宝玉来了。”我就提问学生,贾宝玉贵为公子,为什么丫鬟敢笑并直呼其名?为什么丫鬟一见到王熙凤就“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接下来学生们展开激烈辩论,一个叛逆、具有民主平等思想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这样讲课,符合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心理需要,学习兴趣自然不会减弱。

三、创设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在教《我与地坛》一文时,课前用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给母亲的信》导入,触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当讲到作者对母亲的追寻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伴着音乐《二泉映月》和屏幕上满园黄叶纷飞的画面,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在园中踽踽走动的情景,那一刻,有的学生泪流满面,有的哽咽着,共同感悟生命的真谛,母爱的伟大。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下两行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更是把课堂推向,学生的心理也得到充分的共鸣和宣泄。

四、关注社会,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敏锐而深遂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如果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引进时代活水,抓住热点问题,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突如其来时,在哀悼日的语文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和学生一起为死难同胞默哀,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引导学生用诗歌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真情的讴歌; 当奥运会、世博会成功举办,神州九号飞天时,我引导学生用诗歌,用对联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情赞颂。

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增强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对于日益发达的网络语言,不是回避,而是引势利导,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第9篇:赞祖国诗歌范文

一、激发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我在教《家》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移动鼠标送小动物回家。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高高举起了小手,参与的兴趣很浓。我所提的问题,他们乐于回答,语言表达丰富精彩。当时,我非常惊讶,原来学生个个都很聪明,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

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拉萨的天空》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拉萨天空的喜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拉萨的天空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拉萨天空的“情”也难以激发。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拉萨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着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神奇的拉萨,看到了湛蓝透亮的天空,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看到大屏幕上一片蓝晶晶的天空,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学生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拉萨。在优美的意境中感悟文本,教学效果怎能不理想呢?

三、激发思维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乌鸦喝水》这一课,我播放了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很快体会到乌鸦的聪明。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没有小石子,你能帮乌鸦想出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把故事推向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经过讨论,有人认为可以给瓶子里插一根吸管或者空心麦秆,乌鸦用嘴一吸就可以喝到水;用嘴往瓶子里衔沙粒,水位升高就可以喝到水;用嘴在瓶子有水的地方啄一个小洞眼……

四、培养表达能力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交流互动,真正在“活动”中操练口语,学会表达,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小苹果树请医生》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边播放幻灯片边讲故事,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等我讲完了,让他们上台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动作、语言、表情都十分到位,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同时,我的内心也被震撼了,享受着这份成功的喜悦。

五、拓宽视野

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亲自体验的。小学生年龄还小,不能每件事情都能立即尝试。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我讲到《家》这首诗歌时,有这样一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要让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地大物博,我播放课件: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学生看得全神贯注,情不自禁地喊道:“哇,祖国太美了!”孩子的心中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为做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多媒体信息技术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世界之大,五彩缤纷。当学生没有时间和能力了解的事物,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体会,有如身临其境。

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有未来的发明创造。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会打开学生想象的心灵之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