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乡村建设成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建设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建设成效

第1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建设;背景;现状;成效和影响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13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社会已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城乡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实行的二元城市化政策,使城乡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故亟须调整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思维,加快城乡统筹,以促进农村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城乡统筹中,农村处于劣势地位,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和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并在近年来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结合中在全国广泛开展。目前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中,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一、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和社区的需求,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村,经过区位调整、统一规划,建立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服务管理模式完善的现代化农民聚居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一次深刻的农村社会变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5 958万,虽然最近几年农民工不断向城市迁移,但仍有相当部分农民在农村生活,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已经失去了靠青春和体力打拼的资本,再加上城市的高成本,大部分要返回农村。受制于传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和城市存在巨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外在体现,所以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

河南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2013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3.8%,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3.7%)将近10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和发展空间产生巨大的需求。河南有4.7万多个行政村、18万个自然村,农村呈现出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散居住的特点,而且随着农村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的迁移,很多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住宅闲置增多,土地利用率低。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农村社区可以整合闲散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建设的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为加快地方发展工业、加速城镇化提供更多土地和空间。新农村社区建设实际上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新农村社区建设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的需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传统分散的农业劳动方式也逐步为农业机械化方式所取代。改革开放30年,河南农业机械化、合作化、规模化水平获得了大幅度提高,2013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现已达到75%,农业专业化、合作化程度提高,农村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规模养殖户大批涌现。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多种经营。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从事耕地产,甚至完全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一部分农民就近从事非农产业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迁移到大中城市,从事更加远离农业的工作,城镇化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这说明,河南农业农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新农村社区,有利于开展集约经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

二、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

自国家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后,河南省各地市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号召,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开展新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河南省全面启动了县(市、区)新农村社区布点规划,截至2012年7月底,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 300个,初步建成350个,累计投资631.5亿元。

其中安阳市确定了1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4个新型农村社区整体推进县(市、区)、14个整体推进乡(镇),截止到2013年一季度,共投入资金93.27亿元,已经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53个。其中23个社区已完成建设进度的80%,有25个社区已完成60%,68个社区完成30%。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已建成87个,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县城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内;建成社区面积69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7 000余亩,入住户数1.7万余户。

新乡市把全市3 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完成重点区域内352个社区已启动建设,累计完成各类资金投入224.5亿元,完成建房面积2204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0.5万户,完成拆迁面积5.2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6万亩。

综上所述,全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已经成功探索出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示范带动作用凸显,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已经从试点运作发展到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三、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和影响

(一)改善了居住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社区化发展

通过新农村社区建设,各级财政奖补资金很大一部分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彻底改变城乡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地区基本实现了“五通七有两集中”。其中,“五通”指通自来水、电、四级公路、宽带、有线电视;“七有”指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连锁超市、标准卫生室、文体活动广场、幼儿园及小学、养老院、科技文化中心;“两集中”指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新农村社区建设使原来杂乱无章的村庄变得井然有序,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初步实现了居住楼房化、生活城镇化的转变。

(二)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加快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通过“合村并居”,节约了土地。新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在不减少农用土地的情况下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置换,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腾出建设用地,解决了工商业用地问题,保证了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拓展了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加快工业化进程。根据中牟县政府官员了解,中牟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共涉及427个行政村,这些村庄累计占地面积21万亩,通过新农村社区建设,可节约土地10万余亩,节余的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服务腾出很大的空间。

(三)节约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宅基地复耕后一方面增加了耕地面积,确保了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传促进了规模经营,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安阳锦和新城为例,锦和新城规划建设涉及33个行政村,原村庄占地9 500余亩,新城占地2 600亩,节约土地近7 000亩。锦和新城规划统一流转2.5万亩土地后,目前,正在建设总投资5.8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区占地2.5万亩,是一个集粮食生产、畜牧养殖、种苗繁育、瓜果生产、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农民既可以在园区承包土地又可以务工,成为职业化的农民。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新农村社区建设在河南省各地普遍开展,已经从试点运作发展到全面推广的新阶段。新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村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原来散居的村落转变为集中化的新社区,一方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农民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整合了闲散的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腾出了更多的用地指标,也推动了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但是目前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很多人定位不清,缺乏正确理论指导。许多领导干部、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居住集中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目的是为了腾出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化率,这是一种很大的理论误解,由此也造成目前合村并居的推行面临诸多困境与问题。

如果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着眼点仅限于土地,而不是从城乡社会的整体转型角度来进行,单纯地就合并谈农村社区建设,这仍然是坚持城乡二元观的做法,单纯地让村民住上楼房,并不意味着实质上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城市和乡村人为的割裂开来,将农村发展禁锢在农村,是不利于和谐城乡关系发展的,势必造成“土地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

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消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力图在城乡一元发展的新思维下实现新农村社区建设困境突破,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改革成果共享,城乡居民平等流动机会的增加以及发展权利和权益的平等性、参与的公平性、社会福利的一体化。

所以,村庄合并,建设新农村社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而且是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转换,农民身份的转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消除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异及由身份差异所引起的一系列福利待遇和基本权利的不均等,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小京.湖北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和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2]程同顺,杜福芳.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社区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2(3).

[3]甘信奎.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及政策推进[J].江汉论坛,2009(2).

[4]刘高銮.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7(11).

第2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论文导读:根据农村用水及投资规模特点,通过对传统水处理构筑物的改进,特别是对重力无阀滤池的改造,克服了原重力无阀滤池投资大、单池过滤面积小、配水不均匀、冲洗频繁且不彻底等缺点,寻找了一种适用农村乡镇中小型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给水处理工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出水水质良好、运行稳定、投资小且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为农村小型水厂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型水厂,设计,工程实践

 

 

图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Fig. 1 Flow chart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第3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主体基本能够自觉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工程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及法定建设程序情况较好,能充分重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主要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部分私营企业厂房和个人安置建房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违规施工现象仍然存在,质量安全未能全面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存在较多质量安全隐患,且这类工程实际为业主自行组织施工,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监管过程中不配合,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开展。原因分析:一是在片区改造拆迁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是采用货币补偿或等面积安置房置换,而是允许拆迁户进行自建;二是为了经济发展、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需要,大部分企业往往在办理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未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便直接开始自行组织厂房基建。

1.2 部分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素质低,人员到位情况差,监理职责履行不力。原因分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监理收费较低,为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往往同时兼任多个工程项目的总监、专监或监理员,这样导致监理人员在多个工程项目之间奔跑,不能集中精力,相应的监理职责也就履行不到位。

1.3 基层质量安全管理干部职工人数偏少,专业不配套,接触新知识、新信息等渠道少,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策及措施

1.1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有利发展,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置:对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设的工程,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拆除和处理;对检查发现违反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在建工程,责令立即停建,限期进行整改;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责令责任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与鉴定,该拆除的立即拆除,可加固后使用的工程应采取加固措施,待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二是加强新建项目的监管。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的作用,对投资建设项目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施集中勘察、并联审批、综合验收,缩短审批时间;对建筑设计方案符合规划要求,且施工图设计文件经具备相应资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可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原则,边施工、边完善相关基建手续,同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应先期介入,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但工程建设竣工前必须补齐相关手续,否则不得给予办理验收竣工报备手续并严禁投入使用;对企业高层建筑可采取“桩基先行”的措施,即企业建设项目高层建筑工程在设计方案审定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经申请批准后可先期进行基桩工程施工,并提前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报监,好让监督机构提早介入。

第4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一、********年工作总体情况

********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年度****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年度****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一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以来,****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重点开展了公厕改造、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绿化提升、停车场建设、亮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农贸市场整治等治脏治乱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个省、市中心村围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沟塘河渠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方面开展建设提升工作。**月下旬,市美丽乡村办组成两个验收组,对各县(市、区)********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全部合格。二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根据年度工作任务,我市加强工作谋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持续发力,******个省、市中心村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群众动员和环境整治“三清四拆”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工作进度已超过总体建设任务的****%以上。三是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整治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中心村脏乱差状况根本改观,环境面貌换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明显加强。今年以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共计清理垃圾****余万吨,改厕**.**万户,新建公厕******座,新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个,修建道路******公里,河塘沟渠清淤******口,增加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万余盏,新建文化广场******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月**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市美丽乡村办结合**实际,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月**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年度重点工作,审议了********年度市级中心村建设名单和********年度市本级财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意见。**月****日市领导小组召开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度会,通报分析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意见。会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函告形式,将市级督查发现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清单发各县(市、区)书记和县长。由市领导带队赴重点县区进行调研和现场督查,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月****日,市领导小组在**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调度部署,压实工作责任。为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力度,今年我市继续组织开展了市级领导联系、市直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从****个省级中心村中,选择****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中心村(其中贫困村****个),按**名市级领导联系,**个市直、驻宜单位或重点企业进行结对帮扶。

二是抓好规划和项目管理。通过招投标,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了《**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全市共布点中心村********个,到********年规划实施中心村********个。各县(市、区)聘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年度各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在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同时,各县(市、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严格按规划落实项目,实行“先批后建”和“财政专项资金随着项目走”原则申报和核定中心村建设项目,各中心村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进行施工。

三是强化工作督查。认真落实月督查、季调度工作机制,市美丽乡村办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开展现场工作督查。督查以暗访为主,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接深入集镇村组、田间地头,以“解剖麻雀”方式,现场梳理发现存在问题,盯紧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交办责任单位,“点对点”地发出督查通报和整改建议,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对年度申报建设的中心村逐一现场审核、实地把关,落实县级择优初评、市级审核把关责任,确保中心村建设既符合布点规划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贴近基层实际。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逐年增长原则,市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增幅达到****%。市级专项资金坚持以市级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以定额奖补为标准、以考核验收结果为导向,采取因素法分配,一次及时拨付到位。资金安排注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补助额度适当向贫困村倾斜。突出资金使用重点,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制定出台资金监管的具体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日常督查监管。各县(市、区)也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放力度,据统计今年各县(市、区)县级财政资金投入总计**.**亿元,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社会投入**.**亿元,农民自筹**亿元,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亿元。

第5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林木管护工作,巩固造林绿化建设成果,确保全县绿色通道、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等重点工程的林木安全度过三夏,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按照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目标,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地方种栽轻管,乱砍滥伐、火烧林木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破坏严重,林木成活、保护率较低。特别是三夏期间,是毁坏林木的高发季节,田间作业容易造成林木的损坏,焚烧秸秆导致树木死亡的现象也极易发生,因此,抓好三夏期间的林木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把三夏期间的林木管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早宣传、早安排、早行动,在部署三夏工作的同时,部署对林木的管护工作,在检查三夏工作的同时,检查对林木管护工作的落实,要把护林作为三夏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全县各类林木安全度过三夏,切实巩固好林业建设成果。

二、明确重点,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针对今年我县造林面积大、植树数量多、管护任务重的现况,明确今年三夏期间林木管护的两个重点:一是绿色通道林带、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片林的林木;二是农田林网、乡村道路两旁的树木。对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采取专群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的林带、基地、林网内的苗木进行全天候的检查、巡查,确保林木安全。

(一)严格落实各项林木管护“四严禁”的规定。即:严禁在林木附近堆放麦秸;严禁树下放火烧麦茬、麦秸;严禁在六大工严禁在经济林园区内种植高杆作物;严禁占用林地毁林采砂、取土、修坟、建房、堆物、构筑临时性建筑物。

(二)明确责任,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各乡镇要严格落实护林责任制,建立健全林木管护队伍,配齐配强护林员,明确护林员的职责和报酬,严格兑现奖惩,切实发挥其在林木管护中的作用。关键时期对高标准绿化带及重要路段、重点基地要严把死守,坚决防止毁林现象的发生。

(三)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毁林案件。各乡镇公安派出所、森林公安派出所对毁坏幼树、偷盗树苗、焚烧秸秆导致树木死亡等案件,应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林业、公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从严从快查处毁林案件,对严重破坏林业建设成果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予以打击并公开曝光。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爱林护树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幼树管护和病虫害预防防治。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新植苗木的浇水、培土、苗木扶正、树干涂白等工作,确保树木成活率。各乡镇要根据辖区内的林木分布情况,搞好辖区内的病虫情监测调查,及时上报虫情,适时搞好防治。

(五)切实抓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辖区内林木产权落实到户、到人,签订合同,颁发林权证书,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第6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区党代会部署要求,围绕“两聚一高”主题,紧扣“六个显著”目标,不断深化女职工“素质提升”、“岗位建功”、“权益维护”和“爱心帮扶”行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女职工素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全区广大女职工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把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作为宣传女职工形象、展现女职工作为、展示女职工精神风貌的重要契机,根据女职工需求,结合本区域和本单位实际,精心策划,研究制定有目的、有针对、有特色的纪念活动计划,做到有方案、有部署、有安排、有成效。

(二)突出维权服务。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活动实效。要把纪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提升女职工素质结合起来,与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使纪念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扎实有效。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活动开展的成效推动工会各项工作。

三、区总纪念“三八”系列活动安排

主题:“春天的旋律”

(一)“醉”美乡村寻找女工之美。拟于“三八”前后举办“醉美乡村.寻找女工之美”旗袍展示活动。活动中,将身着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旗袍的当代xx女职工形象与xx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融合,展示当代xx女职工风采和xx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情满春天爱在xx”。拟于“五一”前夕,举办“xx区首届青年职工集体婚礼”。在全区广大青年职工中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培养广大青年职工健康、文明、节俭的婚俗理念,展示青年职工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心连心关爱行动”。 区总女工委拟于“三八”期间,深入基层对单新困难女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活动,将节日的祝福送达她们,让她们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

第7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化新农村

经过几年的发展,通化市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民心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57.9亿元,启动各类项目8087项;粮食总产量年递增9%;农村经济总收入年递增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0元,增长11.7%,7个县(市、区)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20%以上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全部超过3亿元。

1 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地方财政有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建设新农村需要资金投入,没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很难发展。近年来,由于财力有限,多数县f市、区)财政收入仅能维持机关干部开资和一般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力和对乡镇财政的支持能力却十分有限。在资金不足的巨大压力下,乡村两级经济举步维艰,财政运转十分艰难,政府基本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下降,乡村债务链清理化解难的现实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1.2 农业产业化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通化市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各家各户小规模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较少,庭院经济仍然是主流;农产品市场行情不稳,价格波动较大,部分粮食作物产品销路不畅,农产品买卖难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市农民各项合作组织621个,农业产业化带动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50%。

1.3 农民增收渠道窄 通化市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养殖、劳务等。目前,全市的农业生产尚未达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仍然是主流,粗放经营管理仍然是主要手段。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价格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等原因,造成了增产不增收现象;一方面是全市农民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接受先进技术和方法,凡是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另外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的了解市场供求信息,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化市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真正的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通过市场调节,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道路是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县域范围内要有目的的建立、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功能全、辐射面广、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吸纳广大农户的初级农产品,从而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形成一个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融为一体,从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的集体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通化市发展中小药材产业、绿优米产业、鸭绿江鲤鱼养殖等项目,依托订单,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户均增收6000余元,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物质保障,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初级农产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农村都建设成为城市和小城镇,而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环境条件,提升农村的文化、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方便农民生活是必要的。如果每一个村要搞成小城镇,不顾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势必造成极大浪费,得不偿失。这就需要以县域内的小城镇做载体,通过小城镇的建设来辐射周围乡村,来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要克服对“村容整洁”的理解偏差,“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体现,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鼓励各类企业投入资金、物质帮助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有力地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第8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一、活动主题

集中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建设“和谐”,保障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及纪念《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

通过集中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表达诉求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县政法综治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宣传全省、全市、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广大公众对全县政法综治工作的理解和参与热情,进一步开创我县政法综治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办在综治宣传月活动中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集中宣传工作的领导,我办成立综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四、时间安排

2012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

五、活动内容

1、办机关开展一次《条例》、《集会游行示威法》、《治安处罚法》、《刑法》等综治相关法律法规常识考试。

2、开展纪念《两个决定》颁布20周年综治宣传活动一次。

3、重点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乡村宣传政策法规、治安防范基本常识和建设和谐的重要意义,并提供涉农法规咨询。

4、在各主要街道发放宣传单,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5、及时报道和反馈我县综治和和谐建设成果、先进典型和宣传月活动成效。

6、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或可能出现集体上访等的项目乡村群众,开展以案释法集中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依法反映诉求,制止违反法律的过激行为。

7、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咨询服务等活动。

六、工作要求

1、及时行动,结合具体情况和服务职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式,集中开展建设和谐宣传活动。

第9篇:乡村建设成效范文

乡村干部如何把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既需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进者,是真正的“一线指挥员”,让他们正确认识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调查实践,我认为,当前乡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三大误区,强化四种意识。具体工作中,则要切实把握五条原则,突出六项重点。

——走出三大误区

一是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就是拆旧房、盖新房、修别墅、建高楼,搞新村。二是思想上存在消极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建设新农村必须有票子,没有钱就建不成。三是工作上存在盲目性。在具体工作上,急功近利,求急图快,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点上突破轻整体推进,存在顾此失彼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实际,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迟迟打不开局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必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强化四种意识

乡村干部走出在思想和工作上的三大误区后,还应该强化四种意识。首先是强化全面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关键,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其次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当前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很多,全靠上级支持和国家投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再者是强化长期作战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必须克服求急图快的倾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最后是强化真抓实干意识。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看到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的重要性要按照总体规划,从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事情入手,从比较容易的项目入手,从短时间就可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收益面最大的事情入手,具体抓、抓具体,做到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项目,季季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把握五条原则

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由于村与村存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产业技术、交通条件、风俗习惯等差异。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村镇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做到依山就势,借山用水,顺乎自然,张扬个性,留住特色。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农民培育新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

二是规划先行。建设新农村,规划须先行。规划需要具备“四性”:一是全面性。规划要全面系统,既包括产业发展又包括村庄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又包括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二是特色性。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间农庄、农村社区;三是前瞻性。要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根据村庄布局、经济条件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先建后拆和重复浪费;四是计划性。既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又要有一年的计划,明确长期干什么,近期干什么。

三是急事先办。新农村建设需要办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抓起,做到群众盼什么就先解决什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存在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的,就要先在学校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卫生所建设上下功夫;存在生活用煤难问题的,就要先在开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存在脏乱差问题的,就需要先在村庄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

四是量力而行。无论是经济强村,还是贫困村,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树立样板,做出示范。对于条件差的村,发展不起大产业,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小项目、小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搞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实力搞村镇建设,可以讲卫生、搞绿化,让旧村庄有个新气象;没有能力建设高标准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以搞一些投资小、受欢迎的小型设施,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尊重民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要把农民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新村各项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内容要反映农民要求,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设成果要让农民来评判,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突出六个重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这要结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来说,但总体上要突出六项重点。首先是抓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对于地下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资源优势做文章,依托优势创造新的优势。一是要挖掘资源潜力。积极稳妥地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开采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能力;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培植非煤产业。依托煤炭资源开发积累的资金,积极发展地面优势产业,实现地下向地上转移,奠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土地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桑蚕、山萸、药材、红薯等种植业,发展猪、鸡、羊、牛等养殖业。对于荒坡荒地多的山区乡村,要大面积发展核桃、花椒、红枣等干果经济林,积极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对于资源贫乏、没有挣钱门路的偏僻乡村,要鼓励引导农民走出家门,到外地打工挣钱。

其次是抓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农民群众人人都可感受到的工作。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从环境整治入手破题。对于经济发达的村,要搞好“八通六有七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班车、通信息、通互联网;有幼儿园、有敬老院(或以乡镇办)、有卫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健身活动场、有洗浴美发室;达到住房舒适化、饮水安全化、污水管道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对于中等村,要重点搞好“四化四改两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灶、改圈、改厕;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生态园林化新农村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村,可以从“两改两化”,也就是改圈、改厕、绿化、净化做起,做到房前屋后栽树,清除煤堆、灰堆、土堆,保持村庄整洁、卫生。

第三是抓农民教育。要以先进实用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以“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等为主题的群众性评比活动;要利用“五一”、“七一”、“九九”、“元宵”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四是抓实事好事。要继续抓好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大力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有学可上、上得好学;要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做到打针输液不出村、小病小痛不出乡(镇)、大病治疗不出县,让农民得了病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要做好村村通公路的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抓好自然庄与自然庄之间的庄庄通,甚至户户通工程,方便农民出行;要继续实施饮水解困工程,让农民均能用上水质安全、水源稳定的饮用水;要认真抓好农村保障工作,搞好农村低保、医保、社保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