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消费议论文范文

中学生消费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消费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消费议论文

第1篇:中学生消费议论文范文

一、遭遇困惑,正视瓶颈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现实。应该坦承,当前不少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起作文文思枯索,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很多文章立意肤浅,观点低俗,思想苍白;有的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援引繁多杂乱,真可谓“名言与套话‘荟萃’,伟人与名家‘开会’”。而这一类文章常又引用失实、张冠李戴,甚至“移植”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的手法,随便拼凑,胡编乱造。近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作文,若是记叙文,常见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明式作文”;若是议论文,多见的是矫揉做作、故作深沉的“秋雨体散文”。当然,更多的不是几无章法可言的“意识流”,就是流水线拷贝制作的批量“标准像”。即便有生花的妙笔,有灵动的文采,而作文中最可宝贵的魂——个性、生命和思想,却令人遗憾地迷失了!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最高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生命写作。没有自我和真情,没有灵魂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的作文,又怎能具有感染力,怎能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做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常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为考试而教,还是遵循文章写作固有规律而教。我想,真正有职业良知的语文教师,不应回避作文教学不堪的现状,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气若游丝、病体怏怏、贫血寡情的学生作文招魂!

二、拨散迷雾,探究原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阅读不多,涉猎不广,视野狭窄;在读图时代,很多人只偏爱漫画、卡通与影视、网络,不重视亲近文本原著;文史知识积贮单薄,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只进行“快餐式消费”,不重视接受文学的基本熏陶;没有意识到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没有把写作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张扬和表达。

就高考招生而言,每年的高考阅卷场传递出来的讯号,以及每年各省市评卷之后推向公众视野的高分作文所发挥的指挥棒的“示范”“导向”作用,也是造成当今作文教学“功利横流”现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然,近一两年,这个势头已渐被修正扭转。从各省推出的优秀作文中已传递出彰显真实个性、力戒矫饰文风的决心。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些教师教学消极怠惰、作文指导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一味喟叹作文难教,不积极主动探索,不思方法创新;一些教师注重短期效益,不重涵泳之功;一些教师“匠气”太浓,一味进行“模式作文”训练,扼杀作文创作的生机。这些教师只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施加主导力,让作文教学沦为纯粹的“教师命令——学生受命”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的规定性、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过多的“匠气”,势必抽离了写作的生命气息和个性思想。如此忽视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漠视写作规律,只一厢情愿地依据时尚的“写作模版”、凭借高强度“强化训练”、依托“仿写工程学”原理“克隆”出来的学生作文,你想要在其中检索出“个性、生命和思想”的含量,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两句话:“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一位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这话值得高中学生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咀嚼、深味和反思。

三、重视涵泳,铁心沉潜

写作不是无源之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下好沉潜之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都说明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视议论文教学生态环境,直面在夹缝中挣扎的现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有限的阵地,重视下好涵泳之功,充分拓展挖潜,切实收取高效。就教师角度而言,笔者的思考和做法概要如下:

其一,在教材使用上,高中教师绝不能思维僵化,笃信以本为本,奉行教条主义,而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剪裁,并创造性地建设校本教材乃至编写个性教材,尽量拓展延伸课堂,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搭建思辨平台,如从《新闻观察》《壹周立波秀》《麻辣书生》《腾讯微波炉》等节目中精心挑选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想交锋,熔炼学生思辨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弹性。这一做法旨在炼“意”,着眼于评论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师要向学生遴选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传媒的“时事热评”佳作,并耐心补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着眼于强化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其四,教师要切实重视晨读晚读的管理与引导。现在很多学校均安排出晨读、晚读时间,而教师应充分珍惜这段时间,对晨读、晚读要不但要做好气氛营造工作,更要适当补充材料,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内容,读得有收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快乐地汲取纯正思想、感受精美语言、积累丰富素材、培养良好语感。

只有广博地阅读,潜心涵泳,体味揣摩,才能拓展阅读,以读助写,为我所化,为我所用,实现学习写作与关注思考日常生活的有效“链接”。就学生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应该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多所涉猎,博览群书。要勤奋地并且切实地亲近美文、亲近名著,吮吸经典著作的精髓,主动培养审美情趣,做好必要的语言表达锤炼、思想素养熔铸和写作运思训练等前期储备工作,才可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端正阅读态度,严谨治学,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急功近利。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时,提倡朴实真诚的文风,不要狐假虎威,拉张虎皮做面大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第2篇:中学生消费议论文范文

对中学生来说,作文要想写得深刻,一要讲究知识积累,二要讲究写作技巧。知识积累是多方面的,古今中外,自然社会,都应涉及。这就要多读、多看、多记、多整理、多思考、多提炼,时时在意,事事留心,经常联想,事后反思。并作阶段性总结,把瞬间灵感记录下来,把当时偶得的思想成果写出来。至于说写作技巧,这是个宽泛的东西,讲具体一点,写议论文,无非是对别人的观点附和得深或批驳得深,对话题材料挖掘得深或分析得深。我这里主要讲一下四个方面的技巧。

附和别人的观点是正向思维,是对别人的补充,只不过自己的观点系统、深刻、全面、完整。你的文章要想体现发表的价值,当然要写深刻,要新人耳目,要超越前人的思想境界。注意方法:前人写得精,我就要写得博;他注重事理,我就升华出哲理;他看重表面,我就注重实质。例如坡写《石钟山记》,前人之述备矣!似乎无话可说了,但是坡把前人“言之不祥”的地方说透,且由事及理,并阐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哲理,确实比前人高出一筹。又如“超前消费”这个话题,前人只注重赞扬其“观点新颖、行为时髦”的一面。你重在言新,我就重在言利:(1)超前享受,奠定物质基础,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方便,有利于人生发展。(2)超前消费,虽然有些债务,有些压力,但是压力就是动力,对人生有益无害。(3)超前消费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人民的幸福感,加深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4)超前消费是借助社会力量促进个人发展、促进国家发展的妙方,是新时期难得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此机会搞好基础建设,营造经济起飞的新起点。如果是专栏作家,在同一栏目中,针对同一话题不宜重复,应当换一个角度展开,思维方向不变。

批驳别人的观点是反向思维,一般就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要想驳倒谬论,你就要发现真理,这就需要巨大的知识量,才能识真伪,辨正误。其次,论辩技巧也很重要。(一)抓实质的技巧。驳论点时这一招尤其重要。对方观点似乎不对,但又不知哪里不对,这就要比较鉴别,或反向推理。先说对比论证。用已知的真理去对比谬误,就容易发现敌论的实质。例如中国“著名”学者张在元与孙培松关于城市化的讨论,双方都闪烁其辞,云里雾里,不着边际,假如让我们去辩驳,也难以下手。这里边就存在抓实质的问题。孙培松认为,中国城市要扩大,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场地、人力、生活条件、配套设施。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模式,我国要发展经济就得如此。但是对比欧洲那些富裕国家就发现,人家并不搞超大规模城市,并不搞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对比就发现孙培松的理论无非是替统治者牧民、养民着想,他根本不想城市化的后果、弊端,也不想出口创汇对外国的好处、对中国的害处,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水平!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用反向推理法,可以这样想: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奔大康,将来就要住在这样拥挤的地方过日子?就这样辛辛苦苦为外国人生产廉价商品,从而换回几张美元?既然我们这样做可以赚他们的钱,他们有许多失业工人,他们为什么自己不搞这种生产?啊,原来这样做是损己利人的!所以他们不做。这样就想出了实质。准确的说,孙培松的理论就是奴才加汉奸的理论。如果你单讲城市化的弊端,或单讲欧洲人住乡村别墅、花园草地,对方的大道理、大帽子马上压死你。张在元啊,你还得回高中补习一下论辩技巧。(二)层层推进的技巧。驳论驳得好的要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要数诸葛亮舌战群儒,要数中苏论战。层层推进,才会雄辩滔滔。怎么推进?注意轻重,注意表里。例如孟子见梁惠王,一见面就抓住梁惠王的一个“利”字不放,怎么驳之?孟子先说害国:“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再说害君:“……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再说害民:“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由重到轻三层讲完了,孟子还不忘正面立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驳立结合。最后,孟子还要给梁惠王训一顿:“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爽不爽?这段文字极短,层次颇多,集中体现了孟子的论辩技巧。又如孟子见齐宣王,似乎一开头扯得不着边际:齐宣王要孟子谈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却扯到牛羊上去了。其实孟子从齐宣王的语句中猜到了他的霸王之业本意。想批驳他,又要给他面子。孟子先说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本质是王道之举,先抬举他,然后批驳他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接着,孟子批评齐宣王“恩及于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做法是能行王道而不愿意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接着,齐宣王说他不追求这些小事,“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问他大欲是什么,齐宣王笑而不言。孟子马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并分析这样做与追求王道是背道而驰的,是缘木求鱼。还告诉他,这样做是自不量力的,会有后灾。后面同样是正面立论,不用说,齐宣王服了。不说孟子诱敌上套,只说他由表及里,掀开对手的皮骂对手的骨头这一招,够深刻了吧!

挖掘话题材料,是作文写得深刻的关键一环。同一个话题材料,读者看法不一致,写作者用法不一致,正如鲁迅谈《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轶事。”那么,话题材料怎么挖掘呢?一要选择新颖的角度分析它,二是剖析话题材料的本质比别人深刻,三是把它用到新地方。这样,一个话题材料才会挖出新意,用出新意,你的作文才会写出新意。例如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一话题材料,你怎么看?先选择角度挖掘。别人认为这是失败的典型,我认为是成功的典型,我更有道理些。你认为这是北约的胜利、是美国民主的胜利、是自由对专制的胜利,我不反对。我只强调这是俄罗斯的新生,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成功,不是吗?其次,剖析这个话题的本质。所有的报纸都说这是一次――有咬牙切齿的,也有兴高采烈的。我喜欢一本杂志上说的:一次伟大的选择,我尊重俄罗斯人民的选择。试问:剖析出的两个结果,哪个浮浅,哪个深刻?至于用之于何处,就看你的匠心了。金蝉脱壳、壮士断腕、穷则思变、洗心革面这些题目下均可使用这一话题材料做例子。你不会感到意外吧?

分析话题材料是构思立意的必由之路,分析之深浅决定立意之深浅。分析什么呢?分析与话题材料相关的人、事、原因、结果、背景,分析时可以联想、推断。你对这几个要素其中之一有深刻见解就不错了。例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一话题材料,(下转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