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反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化学课堂的学习特点是,教学以传授教材知识、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的实验探究,除帮助学生形成、发展、巩固、运用、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之外,还起到培训其实验操作技能,发展动手动脑能力的作用。课堂反馈能力表现为教师欲达到教学目的,不断把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输出给学生,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应,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这些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等条件的差别,就要求教师的反馈要多样化,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及时地进行调整,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改变讲课的进度、深浅程度及教学方法,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注重学前预习性反馈
学前预习性反馈的目的在于从大体上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矫正,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心理、智能、物质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可以采用“学情调查表”,内容上大致可涉及自荐学法,自评效果,学习该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摸查等。
对于摸查的内容可包括:①对化学基本术语的了解:如“你知道了多少种日常生活中像小苏打中含有碳酸氢钠这样的化学物质?”②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列出一段关于某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请学生指出哪些是性质的叙述,哪些是变化的叙述。③实验技能的调查:如让学生说出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并说出每一种仪器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二、强调反馈的适时性
适时反馈是针对某单元、章节,或相似知识的对比,或联系紧密知识的综合运用所进行的检测,从中可及时获知学生对单元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时排除学习中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学习中期出现的进步缓慢或暂时停滞现象。引起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①方法障碍。初中化学虽有明晰的规律,但初学者对知识的识记、归纳、总结还有相当的难度,且对教师所指导的方法不能熟练运用,以致解决问题时惯用思维定势。②知识障碍。对旧知识不能及时温习,欠账太多,知新困难。③心理障碍。对于学习急于求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按规律行事,乱了学习的步伐,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适时性的反馈活动要求教师注意教学信息组合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适应性,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果,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发展,达到“人人体验成功”的目的。实践证明,在课末五分钟排查,可及时获得学生对本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课前五分钟预警则可检测学生复习、消化的情况。
按教学反馈的转移规律,应该转移刺激与该点相关的另外多个点,而不是多次重复地刺激大脑皮层的同一点。刺激相关点的转移律与重复刺激同一点的重复论,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后者则会助长学生的机械模仿,禁锢其想象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反馈形式应灵活多变,遍及思想、知识、审题求解、思维方法,等等。
实验的动手动脑结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指导可让学生先破译“茶庄定点收利息”的隐喻,在学生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再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论文的形式比较分析,为什么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为最佳组合,并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教师给予评定后再进行实验验证。最后,还可得出制备物质在选材上的注意事项,以供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参考。
1.总结规律,化繁为简。如:学生识别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后,就会总结规律:“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为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
2.巧妙编撰,灵活记忆。可引导学生用语法中的缩句子,把上述规律浓缩为“金少失,非多得,稀有气体较懒惰”。还可编成顺口溜,如取用固体药品可记忆为“一横二放三竖”;取用液体为: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向下流,眼把量来瞅。编成谜语,如“辞别孩儿”,谜底为离子。
3.学用术语,表情达意。让学生使用化学术语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人生感言,不仅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还可反映出其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思维情绪。
四、有效反馈,能够激发教与学的平衡与和谐
心理学相关实验表明,及时的反馈和不及时反馈产生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自主性与多样性,教学过程中来源于学生的信息是复杂多变的,再加之有些信息具有适时性,因此,教师必须对信息做出最迅速、准确、灵敏地接收与反馈。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反馈要及时,如学生做对了,要立即给予肯定,以增强其自信心、愉悦感和自豪感,从而有助于保持已有的知识;如果做错了或回答不完整,则应通过分析、交流,使之找出正确的答案,帮助他们消除错误痕迹,建立正确的印象。
一、课堂教学对反馈矫正的需要
1、帮助教师了解教情和学情,并及时进行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提问、练习、当堂检测、察言观色等方法,即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了解他们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找到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不足,然后,教师需及时地对课堂计划、过程进行调整,并借助于有效地矫正措施,了解疑难,剖析疑惑、指导方法、落实目标。
2、提高学生兴趣,找到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
在反馈矫正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做会了习题,分析解决了问题,得到了教师的赞扬,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分析思路中的误区,找到失误出错的原因,并及时地在教师的点拨、讲解、指导下矫正错误,弥补不足,以完成当堂目标。
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反馈矫正不能做到面向全体
例如上课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板演等所选的学生,学困生被选中的机会较少;一些学生展示中,仍不能实现4号人物代表本组的现象,小组为充分展示本组的水平,经常会出现组长代劳的方法。
2、反馈矫正的渠道不够灵活多样
常见的反馈渠道,主要有提问、作业、练习、过关等,矫正的方式主要是小组交流、教师讲解等,这远不能实现反馈矫正的多样化,反馈矫正的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
3、反馈矫正的激励和评价不够深入
无论是哪一种的反馈矫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乐于投入,并积极发表见解。小组内、班级内、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给于的评价应该准确,并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使他们时刻处在兴奋状态中,现在的课堂教学的激励和评价还很粗浅。
4、反馈矫正的方法还过于单一
这也是课堂教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除了要找到不同形式外,还要有具体有效的方法,才是最理想的课堂教学。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课前备课要非常充分
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混、容易错、不好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提出的疑惑以及在动手操作、知识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提前考虑到补救的措施和突破的方法,以便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要及时全面
要收集所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进行矫正,对个别的问题或共性的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不要只注重优秀生,更不能将问题留到课后。
3、反馈信息要多方获得(四条)
(1)观察。如学生表情、眼神、动作,课堂气氛,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做题的进度和规范性等。
(2)提问。主要看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理解分析运用的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
(3)练习。无论是板演、作业还是当堂训练 ,学生的作答或对或错,对的分析思路也不尽相同,错误分析思路存在谬误,教师无论是点评、批阅还是通过学生展示,都能获得相关信息。
(4)质疑。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在学习中反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课堂上解决或者个别指导,这也可获得信息。
(5)过关。无论是当堂检测还是单元过关,通过批阅,均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缺陷。
(6)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获得反馈信息,并能及时弥补。
(7)辅导。辅导主要针对学困生的疑难和优秀生的提升,这时最容易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
(8)实验。实验不仅反馈了学生对所用仪器的使用是否熟练,更能发现他们在实验进行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强,措施是否及时,实验中仪器损坏、仪器用错情况会经常出现,在巡视指导中,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地给于指导,以提高其能力。
(9)实践。课后,特别是双休日的实践,可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空间,借助他们在实践中的情景,即可获得一些信息。
(二)、课堂教学中矫正的方法措施
矫正的措施可根据情况而定,只要是准确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就是好方法,我觉得可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一些。
1、集中矫正。对作业、练习、过关中出现的通病,对那些易混易错点,应利用课堂进行集中矫正,统一强调、指导和辅导。
2、个别矫正。对某一些问题,少数同学出现疑难时,可采用个别矫正的方法,或讲解、或谈话、或实验、或练习都可以。
3、及时矫正。对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的问题都会采用即时矫正,特别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分歧、不理解的问题等,都要及时矫正,以便让学生得到析疑解惑的方法。
4、专题矫正。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可采用专题的方法,在练习课中去解决,通过引、例、练、测的方法,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拓展和强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取得的成效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按着教学预案赶进度、组织各项课堂互动,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生硬机械,缺乏根据学生表现和需要及时调整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这种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于课前预设情况相悖的状况,教师便无法有效因势利导,导致课堂难以走出教学瓶颈。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细致观察学生学情,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凭借自己的敏锐知觉感受预案设计知识的深浅、难易、容量,以及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快速做出反应和调整,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在此,从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的感受,和大家共勉。
一、细心观察,捕捉动态信息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学生要不断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也会不断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此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相互关系、学习结果,并从学生细微的学习情节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带分数乘除法”时,发现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核对答案时,一个平日细心的学生计算频频出错,直觉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计算方法应该出现了问题。马上赶过去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在计算时,没将带分数变为假分数,而是将带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个部分分别进行乘除,然后相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不用担心上课情况与课前预设不一致,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的偏差属于教学中的正常情况。教师反过来要调查全班多少学生没有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或计算规则,如果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则需要对教学预设进行一定的取舍,删减内容、降低难度,改变学习方式在此进行难点突破,从而通过技术捕捉教学中的动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师生互动,捕捉即时信息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课堂活动,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情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倾听”学生思维动向,对学生进行因势利,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手段,能够圆满的完成问题,或者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学生当下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内容基本保持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简单思考、合作,快速得出结论,且结正确率极高,则表明学生的当下的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都处在“已知区”,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性,教师需要马上调整教学预案,增加学习难度。反之,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目标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突破,大部分学生五接受所学知识,或者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则表明学生当下的认知结构与所学内容处于“已知区”和“未知区”,不能形成有效连接,课堂教学基本属于无效劳动。此时,教师爷需要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降低学习难度、删减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退回到“最近发展区”,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训练,捕捉理解信息
课内板演和当堂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情的常用手段,也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良好时机。通过观察学生的做题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途径,数学公式、符号等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以及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等数学理解程度的信息。课堂限时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可以从学生的解题速度、正确率中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且能发现学习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对教师下一步教学,或课堂小结的侧重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为准确地捕捉理解信息,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三个层次。在板演时,要分别从每个层次中找出同等数量的代表人数,以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信息。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批阅不同层次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来了解全班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全面的理解信息。从而确定一下的教学侧重点和突破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加强讨论,捕捉隐性信息
小组合作、谈论是新课程中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表现。小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发言和辩论往往比师生问答更丰富、更热烈,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也会更丰富。因此,教师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的谈论进行方向引导,同时要明锐地察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以具体的形式存在,其实质却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的不彻底、运用的不熟练。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时候,从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知识后,老师出了一道相关的题目:出了圆柱体地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让学生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基于问题的难度较大,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就将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混淆;还有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错把直径当做半径运用;还有学生直接将半径乘高来计算侧面积。这种种错误都表现了出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或者以前某些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甚至是不清晰。此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强化,起到“补漏”和明确的效果,即使对以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也是对本课学习的加强。
1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简要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是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坚持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性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其次,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物理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
2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操作性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2.1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2.1.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所以,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1.2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之一是坚持进修、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丰富营养。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连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教师的成长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二是要多研读物理学名着、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着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着,了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
2.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
2.2.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2.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进行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2.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很多。
3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启迪性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能够很好的促进物理教学,有很强的启迪性,它启迪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
3.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信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在新课改一标多本的格局下,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学实际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三个基本要素。优化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删减与质的改造,是建设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迫切要求。
3.2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往往书写格式不规范,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每节课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2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同学或老师做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关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信息.
2.2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表明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文图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图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3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及时激励启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出了一道习题:若求的值.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先联立方程组,通过复杂的运算,把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然后代入求得结果为105.而有一名学生的解法却是:(1)×3—(2)×2得.如果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予理睬,可能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应考虑到这个解法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解决类似习题有指导作用,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究,于是教师在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求这种解法的道理.
这样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不断增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而且使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跃课堂教学研究的气氛.
3.2及时明辨是非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例如在棱柱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本讲述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也都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能不能把定义改得简单些,变成“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这一意外质疑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估计具有普遍性,有必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加以澄清.把这一问题向学生提出后,不出所料,果然一片叫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比课本简单.这时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反例图形,它符合学生所说条件,但不是棱柱.
3.3及时调节节奏
当教学内容较为容易,学生表现出心领神会或心不在焉时,可适当加快教学进程;当教学内容艰深复杂,学生表现出迷惘或畏难神色时,则需放慢教学进度,视具体情况或复述一遍或改变讲述角度,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方程:,教学时我用移项、通分的常规方法解完了方程,接着转入下题,这时我发现一个同学若有所思,原来他从一个基本等式的逆用入手,采用“拆项法”来解,巧妙的解法,引得全班一片叫好.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拆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可将某些内容转至下节课或将下节课内容移至本节课.若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按既定的教案一厢情愿地上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1在观察中捕捉动态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教学情景和每个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以及学习的思路与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话,自控能力依然较低,有时一不注意,他们的神情就会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正当其他学生在热烈地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却低着头。这时,我并没有立即打断教学,而是在师生讨论中,一边走动,一边与学生讨论。当我来到这个学生身边,还未引起这个学生注意,趁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轻轻地在桌子上敲了几下,以提醒这个学生。据课后了解,当时这个学生正在翻阅一本小说书。如果当时不注意这一现象或处理不当的话会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比如,在一次练习课上,一个学生的反常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过去一看他的练习,确实全部完成,便问到:今天怎么做得这么快?学生轻轻地说:昨天预习的时候,我已经全部做好了。当这些练习题讲完后,就这个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后来这个学生做其他练习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上课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信息才能做到有针对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2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高中的思想政治主要由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所组成,同时又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提出一个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力图解决提出的问题。提问可以为师生互动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信息的有利时机,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比如,在讲到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者老师举出事例后,让学生其判断属于哪种观点。在提问中,不仅要捕捉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信息,还要在提问中捕捉困难学生卡壳的难点,从中可以反馈教师输送的信息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学调整的参考。
3在练习中捕捉理解信息
课堂练习也是教师捕捉学生的理解信息的一个很好时机,可以发现学生在学科习过程中的思维途径及学科语言的准确应用、相关知识要点理解程度的信息。而课堂的限时练习,就个体而言,可以从学生解题的速度、准确率中捕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大多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做练习,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以此可以了解全班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4在讨论中捕捉隐性信息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是学生信息反馈的又一个方面,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学生讨论。同时,教师转变角色参与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会相对更活跃一些,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谈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一些疑问,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也能捕捉到一些课堂的隐性信息。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当场答疑,有些则可以供学生课后去思考。在小组讨论中,为了捕捉到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教师设置问题要形式新颖,立足于教材,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水平,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太深,确定不了思维方向,参加讨论的人数就会减少,其他学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问题太浅,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样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5在评讲中捕捉矫正信息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对研究和应用数学具有指导意义,学生一旦掌握将会终身受益。转化思想是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本文联系笔者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关键词 教学反馈;思想方法;有效;转化
日本数学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唯有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若想实现“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获得知识和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进而逐渐掌握蕴涵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
“转化”是人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将问题进行“变形”,使原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或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数学学科中,也通常把这种方法或思维方式称之为“化归”。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反馈更有效地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现结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笔者谈谈对化归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感悟。
一、在情境中感知
有效的学习情境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产生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有效解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在新知的引入或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和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比眼力环节。屏幕上的这两副图,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每个方格代表1㎝2)(如下图)
学生的回答在“一样大”的基础上阐述了各自的想法,“分别把两幅图中突出来的部分剪下来贴到空白的部分,这两幅图就变成一样大的长方形了。”这是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就能得到的。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两个不规则图形都变成了长方形,就能很快得到它们的面积,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巧妙运用这种方法将对我们解决新的问题带来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的导入给予学生比眼力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富有挑战性。实际教学中,当教师给出这个情境时,所有学生不假思索,都举起了手。学生都迫切的想告诉我和伙伴们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把不规则图形割一下,补成一个长方形就可以了。此时,在课堂教学反馈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孩子们脑海中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这为后面的实验与推导公式做了相当充分的铺垫。
并且,“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也是这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本节课的情境创设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对这点做了渗透,化难为易,很好地在新课开始前给后进生一个展示的机会,结果他们学习本节课的信心与兴趣空前的高涨,这节课学习主人翁的积极性经过简单的引导,得到了充分发挥,作为一个引导者来讲,夫复何求?
二、在探究中体验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一般有以下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交流。
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核心部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辨析“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时,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并随意拉动它,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两条邻边无关,而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时,教师出示三个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请同桌合作,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填在下面表格中。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当学生发现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以高,教师提出来如果拿掉方格图,还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发现呢?(提示: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研究看看。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反馈。学生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这时教师再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剪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呢?接下来学们拿出自带的大小不一的平行四边形动手剪拼看看。经过再操作再反馈交流,发现转化后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
本片段实际上是学生在化归思想方法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究过程,教师重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转化的引导,开拓了学生思维。虽然学生的研究方法途径不同,但在实际的课堂反馈中都是运用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把学生对化归思想的认识由模糊状态提升到清晰的状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化归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三、在运用中拓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说:“初步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方法的运用则讲究正确与灵活。
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习了主要课程内容之后,教师提出如果要求平行四边形车位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学生能指出需要的是底和高,而不是两条邻边,并能根据有关数据正确计算。学生在会计算的同时,教师增加了一个设计的环节,在方格图中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学生的反馈令人啧啧称赞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成功的体验。
在拓展练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运用的化归思想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化归思想又有了一次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化归思想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鲜活的、富有生机的、可迁移的,学生数学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在思考中提升
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通过思考而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的反馈即真实又有效。
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请学生回顾学习中还有在哪些方面也用了转化的思想?学生的回答如此精彩: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们就是通过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得出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的。
在本片段中教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化归思想进行思考,学生在反馈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化归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素养。
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但数学思想方法又是蕴含于知识发展过程之中,这些都从课堂教学的反馈中得以体现。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感知、体验、拓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习-互动-反馈 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在校活动时间,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只有构建和谐、愉悦的高效课堂,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打造高效课堂中,我们认为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即有目的安排和指导学生复习和预习、精心设计课堂教与学的每一环节并使之合理实效、及时适量有梯度的反馈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有目的温故和导学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
温故是一种复习,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甚至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是第二次记忆,就记忆理论来说,第二次记忆可以使遗忘的机率大大减小,从而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温故是一种补充,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找出已存在的对知识点的模糊和错误的理解,及时进行纠正。温故是一种铺垫,它是一种承上也是一种启下,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尤其是对涉及到课上新的知识点的有关已学知识点的复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例如:九年级完形填空题教学时,由于完形填空实际上是恢复原貌式的阅读理解题。教师要先帮助学生进行已有相关知识的梳理,从知识结构和解题方法上建立起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下面是一位老师在完形填空教学时安排的一组练习。
(1)His friend ______ the engine(发动机) and the plane began to move.
A. began B. carried C. moved D. started.
(2)They are served in bowls which everyone shares(共享), ______ each person has their own bowl of rice.
A. because B. though C. since D. until
导学由学习目标的构建和学法指导两部分构成。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就会始终带着目标去思考,从而根据目标而进行的自主学习也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同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具体内容,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怎样学习为导向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讲学稿就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2 设计合理的有实质内容的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决定的”。事实上如果课堂上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互动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学论认为:教学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相互作用的一个开放系统。
课堂中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必须改变老师讲、老师提问的做法,在学生能够质疑问难的课堂中,生生的讨论,以及师生的讨论,充盈在彼此之间的是经验的共享、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洽。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例如8B Unit 4词汇教学时,教师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学生的心理、知识结构,设计了一组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使学生非常轻松地接受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Step1 A guessing game Step2 Guess the meaning of
Step3 Practice in pairs Step4 Discuss:How can we protect them?
3 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优化当堂测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当堂测学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测学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训练题,做到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当堂训练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三是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学生反馈 自我反思
对于教师所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学生在每次课结束时的课堂回顾中经常会有评价。例如,模仿录音并在课堂进行朗读对话小竞赛的形式,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有一个班级的65%的同学认为是课堂上最有趣或者他们最喜欢的活动。认为这样上语音课“活跃、生动”,同学们都“很积极,勇于发言”,“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比较多,很喜欢”等等;另一个班级气氛相对比较内敛,很多同学没有在课堂回顾中对这一活动进行评价,可能是学生的关注点不在课堂气氛上。例如,一位学生认为“最有趣的是两组同学的PK,可以在对比中学习巩固原来的知识”,可见她比较注重学习知识。当然这个班级也有同学提到这样的活动“有趣生动”。由此可见,模仿录音朗读并进行课堂小竞赛确实在一定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的兴趣,这一点对于枯燥的语音练习而言尤其重要。除此之外,将两组同学的朗读进行比较,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的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有一位同学指出,“可以在对比中学习巩固原来的知识”,还有学生说:“喜欢两组比较读,因为效果明显”、“最有用的是被人找错误,印象最深的活动是抽两组进行竞赛比较”、“最有用的是同学指出的发音及语调错误”、“课堂气氛相对轻松,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与兴趣,互评也能让我们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让同学当评委很好,不仅能公正评价当事同学,也便于更多同学参与”、“从同学出现的问题中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在这堂课上,同学和老师对我的语音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很好”。类似的评语还有不少,也因此可以看出,这种课堂活动被很多学生所认同,认为对他们的语音学习有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学生的回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于一次课中最有用的、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以及对新的知识的体会,往往会有一些差异,说明学生的关注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同一教学活动并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起到一样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的回顾及时调整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及陈述性知识。
再如,笔者提出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根据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完成一个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循环等改革设想均得到了实现,而学生亦在课堂回顾中对这些改革措施表示赞成和拥护,学生的评语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今天学到了词首辅音连缀的几种类型。经过老师的讲解,能较清晰、准确地掌握各类型的发音要领。这些类型的词虽然以前也一直碰到,可对其发音要领也很模糊。经过今天的学习,很好!……先巩固要点,再在单词与对话中练习感悟。Good!”“今天的学习学到最多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标音,以及给同学纠音、老师做适当补充这样一种途径来获得知识。”“学到词首辅音连缀的读音方法,尤其是理论方面的,又巩固了语音语调的分析能力。希望老师讲一些关于断句的知识,像语流啊、意群啊什么的。”“今天课上我学到了另外几组的词首辅音连缀,其中我了解到了它们发音的送气及爆破等问题,这有利于我进一步地正音。接下来我们复习了sm, sn, sl, sw的发音及区分,并紧接着学习了tr, dr, tw的发音,这部分的学习是我这堂课最大的收获,让我知道了tr两辅音的同步发音。”“最有用的是知道了一些语音小知识。”“通过这节课,我掌握了一些语音知识,但是我依然感到欠缺。”“让我们自己先标音然后纠正很不错。”“经过老师的讲解,对几个辅音的读法掌握得比以前深刻。”“今天的语音课,我获得的新知识还比较多。首先,我通过课文知道了句子的升降调的语音把握,了解到了关于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以及列举时应该注意的语调变化。其次,我再次巩固了几个辅音的发音要领,以及它们各自的区分,这部分从前我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今天通过课堂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降、升调及降升调我有所明白,但是我的语音知识依然很缺乏。”“老师可以适当增多示范,可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与技巧。”上述评语清楚地说明了学生们已经意识到陈述性知识的重要性及其指导实践的作用,认为教师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输入非常必要和有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是有效途径。也就是说,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语音学习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还有些学生认为陈述性知识的输入还应该增加,有些理论知识无法完全把握,希望教师能进一步加强讲解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