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舞蹈鉴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鉴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鉴赏论文

第1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通过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3]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第2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方法:

(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 研究工作进度

(1) 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 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 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 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 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 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 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 杨萍,王美 《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 北京体育大学.

5. 毕秀淑,彭延春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第3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第4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很多学生抱怨周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写作业而已”。在思考如何布置周末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和教研组内的几位电影爱好者进行了“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一、周五拓展课:以电影知识的讲解奠定鉴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搞清电影与小说的区别,笔者先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动物农场》,阅读完之后,再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观看电影《动物农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寻找电影和小说对表现人物和表达主题所采用手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细节描摹是两者的共通点,但是手法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通过特写镜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展现;一个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有了阅读的基础,在学生观看电影时,笔者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处暂停。如当播放到老少校演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画面把其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然后翻开原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原作的差距。又如在播放到尖嗓煽动大家反抗雪球时,笔者提供三种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并探讨原因,以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再通过反复推敲琢磨,了解文字和电影间的联系。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电影该如何看,明白了镜头、音乐对表现主题的关键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电影的手法,笔者在第二堂拓展课上推荐了微电影《黑洞》《下一层》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如何来看懂微电影所表达的主题。15~20分钟的影片,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象征”手法对主题的作用。同时,笔者继续让学生关注背景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紧张、舒缓气氛的烘托作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探究“典型人物的塑造除关注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外还需关注服饰、配饰等物件”。

第三堂课,笔者先播放微电影《百花深处》《过山车》,让学生体味人物的表现所隐含的深层寓意。接着播放《地球的那一端》《鸟鸟鸟》,并要求学生关注通过动作来展现心理的表现手法。

通过三次集中讲解,学生了解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的拓展课,笔者选择《神奇飞书》《彼得与狼》《父亲》等微电影,让学生自由探索,多角度地进行解读,以达到思维的深入。在学生观看电影前,笔者布置任务:分小组从特写镜头的选人、背景音乐的陪衬、画面色彩的选择、动作心理的联合等角度作观看记录,同时探讨电影的主题。

二、周末作业:围绕经典电影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调剂学生的生活,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设置的周末作业就是观看電影,具体做法是:每周由备课组下载好电影,发到班级QQ群,同时布置两三个简单的思考题(只布置两三个简单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个完成(书面形式),并在周一进行探讨。看电影对学生来说是放松,而思考题的设置又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能提升思维能力。几周下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了能在周一的课堂上尽量展现自己,都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结合之前学到的方法做笔记,而且记得特别详尽。

笔者推荐学生在周末观看的电影如下:

鉴于《动物农场》反映的是苏联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推荐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思考题的设置,一是围绕“特写镜头的意图和人性的优劣”来设置,如探讨康宁格少校抽烟这个特写镜头的意图,政委丹尼洛夫与敌军康宁格少校人性的对比,等等。二是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结合瓦西里的表现来探讨“何为英雄”。三是引导学生写人物评析,如写敌对双方的人身上的特质。

推荐的第二部电影是美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也是有关二战的,放在《兵临城下》之后观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次围绕关键词来确定思考题:探讨电影中的“温暖”“宣传”“友谊”;探讨“人性”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同时,笔者还试着出一些小论文题,如结合三部电影,试着探讨“宣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老上校的宣传,尖嗓的宣传,歌曲《英格兰的牲畜》的宣传,《兵临城下》中政委的宣传,“七戒”的宣传,小不点所创的《拿破仑同志》的宣传,等等。这一系列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白宣传的手段以及达成的效果,为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思考题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严谨度,如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让学生思考:请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纳粹”的教育与洗礼后,才认识那个犹太小男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思考题,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要综观全局才能解决。

思考题是学生深入观影的抓手,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高质量的思考题至关重要。

三、“群影鉴赏”课:以“同主题”“同国家”电影的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之后,笔者借鉴“群文阅读”的概念,开设了“群影鉴赏”课,即用一堂课对三部电影进行探究。

如就《动物农场》《兵临城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引导学生围绕“贯穿三部影片的线索各是什么”“三部影片中都有‘古堡’,这个设计有什么意图”“美与丑在三部电影中的体现”展开探究。

又如以“爱”为主题,选择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国电影《钢的琴》和法国电影《美女和野兽》,引导学生对比人物选择的差异、塑造人物手段的异同、细节刻画和场面描摹的侧重等。

再如印度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往往选用一个小的切口来体现一个温暖的主题。《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所谓的“差生”;《三傻大闹宝莱坞》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的主题。《为爱灭亡》《萨拉提的颜色》等电影也是如此。就这些电影,笔者让学生分析主演阿米尔·汗在不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延伸到对印度电影特色的探讨。

(责任编辑:方龙云)

第5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凡是教育就必有它自身的教育目的,即都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而通常所说的舞蹈教育目的也正是寓于这种教育目的之中的。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同时又培养了人们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舞蹈自产生以来不但具有供人欣赏和娱乐的作用,同样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而如今它也已成为了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基础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舞蹈教育这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舞蹈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除了专业的舞蹈院校和艺术院校,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没有接纳舞蹈这个艺术家庭中的核心成员,使它远离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系,绝大多数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均未开设舞蹈课(必修课或选修课)。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追求升学率的沉重压力下学习的,他们学得很苦,也学得很死,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身体发育不良,身体素质欠佳。他们头脑十分疲劳,心理矛盾无法排解。针对这些状况,舞蹈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休息”的空间,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轻松一下疲惫不堪的身体,使他们重新发现生命的希望与乐趣。舞蹈是“劳”与“逸”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许多国家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美国、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到初中,舞蹈是必修课,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人们把舞蹈作为一门学问来对待,政府认为舞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明,理所当然地同其它学科一样受到重视,其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在舞蹈教育中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提高本国整体国民素质。

我国基础教育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由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职能部门也正着手对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目前,一些有条件的师范院校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机构,部分中小学也相继开设了形体课、舞蹈课,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必将对民族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1.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民族观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供人们欣赏愉悦,进而陶冶人们情操。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当优秀的、积极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深处的善良、高尚品质便会滋生蔓延,从而转化为主导动机而推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经历代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因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通过对这些民族音乐、舞蹈的了解与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民间艺术、文化宝贵遗产,并且在老师指导与讲评中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精湛的艺术,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促进其爱国、爱家、爱民的思想情操的形成。

2.舞蹈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是一种比较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化运动。参与者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但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学校教育阶段是奠基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舞蹈是身体的律动,它既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能对他们野马般无规律的运动进行合理规范,使他们在律动的兴奋中学习平衡,美和配合,让他们的身心在舞蹈中得到锻炼、熏陶和滋养;舞蹈是表现,他们在舞蹈中逐渐认识自我和自己的潜能;舞蹈是合作,他们从中懂得与人配合与尊重他人的重要,舞蹈还是身体对空间的占领,他们从这里更多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另外,舞蹈对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和身心锻炼与体育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效,这是因为舞蹈动作多变、均衡、全面和精细,动作受大脑支配,对身体的训练同时是对大脑的训练,所以,舞蹈能把大脑锻炼得更灵活、健全和周密。同时,舞蹈不会给学生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舞蹈教育是实施人生奠基教育的最好选择。

3.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坚忍不拔的品质

舞蹈是人们自娱自乐、抒怀的一种形式。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

舞蹈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坚韧意志的训练过程。舞蹈是人体造型上的“动的艺术”,而要使人体成为这一艺术的“工具”,离不开基本功训练,而要使基本功柔韧性达到要求,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演出的背后,有着学生们压腿开跨等练习的疼痛而不为所折服、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练功中,常常旁观者都会为之嘘唏,而队员们却能咬紧嘴唇一声不吭,只有泪水、汗水在脸上身上流淌。在练习中,一个个动作的反反复复,直至达到要求,巩固又何尝是轻易做到的,而正是这不易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耐力,为他们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舞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时也是一样。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学生感受到形体美,学习美的动作、事物;在教师纠正学生错的动作的模仿时,学生不仅领会到动作要领,而且学会了鉴赏美的能力,更能促进他们表现美的能力。

总之,我国舞蹈教育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对我国推进全民素质教育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6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一、艺术学生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化程度等方面。

首先,艺术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视角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明显的差异。由于长期专业学习的熏陶,艺术专业学生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的特点。他们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特色,讲求艺术个性的积累,善于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所以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往往比较细致。艺术思维、感性思维强的特点使他们对其他的价值判断不够敏感,有时候只抓住了事物外在的、形式的、审美的细节,而忽略了其中蕴涵的道德价值判断的大节。

其次,从人的社会化角度来看,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普通院校的学生相对要高。在进行社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和专业实习经验,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强,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小,心理承受力较强,在明确自我社会定位、勇敢地面对竞争等方面要强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但另一方面,这些社会经验在一些学生身上表现为明显的功利主义,表现为组织性、纪律性方面的相对欠缺。

再次,艺术院校学生普遍热爱专业,他们认识到业务能力和水平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专业学习。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提高文化素质又往往重视不够。

一般来说艺术院校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悟性较强,个性明显,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受新事物快。加之艺术创作需要他们思路畅通无阻,跳出条条框框;需要热情饱满,喷发激情活力;需要情感丰富浪漫又心思缜密,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在作品上,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分析阅读心理

阅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不断地扩大和深化适应环境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人们的阅读活动,往往都是抱有某种目的的,并且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艺术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富有表现力与创造精神的群体,他们在彰显个性的同时,越来越体现出提高个人文学修养的重要。

不同类型的读者有着不同阅读需要特点。艺术院校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特点主要表现为阅读需要的集中性、阶段性和广泛性。

1、阅读需要的集中性:利用书刊资料的时间段和品种具有一定集中性。为了配合教学,需要阅读内容基本相同的几种教学参考书刊资料;艺术学生思维敏捷,受校园文化、社会潮流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也会促使艺术学生读者在同一时间内集中浏览有关相同的书刊资料。

2、阅读需要的阶段性:艺术学生学习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阅读需要特点。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以及个性心理还未完全定型,专业思想不很稳定,兴趣广泛,特别对消遣性的文艺书刊兴趣很大,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涉猎书刊范围较广,但对于专业书刊的需要很有局限,他们的阅读需要容易与社会畅销书和流行同步;高年级的学生思维逐渐复杂且有主见,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性阅读兴趣较浓厚,阅读能力日趋增强,阅读目的明确,对文献的需要有明显的专业性、针对性、广泛性和系统性,涉猎知识领域较广泛。在临近毕业阶段,他们要用大量的时间查阅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或搞毕业设计等。3、阅读需要的广泛性 :艺术学生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很强,个体兴趣的广度发展达到最高峰,在新知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涌现的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里,为了把自己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人才,他们热衷于博览群书,阅读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广泛性。

三、指导学生阅读

图书馆馆员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根据艺术学生重视专业而忽视其它学科的特点,应培养他们关注人文科学,多读文学精品,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1、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是提高艺术学生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提升艺术品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艺术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不单纯是学习专业技能,无论是舞蹈、戏剧、音乐和表演类艺术,还是美术、摄影等非表演类艺术,都通常借助于形象的、直观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人的情感、心理活动,展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揭示人性的深度和文化底蕴。其次,从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提升来看,艺术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对艺术学生来说,年轻的生命体验与单纯的学校生活还不足以形成高品味的审美情趣,而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优美情趣、高尚情操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性情与品味,提高审美能力。

2、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艺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创造品质。

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除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之外,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与创造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艺术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他服务社会、弘扬优秀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素质。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联想力、个性的创新思维都离不开多元的知识累积,离不开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7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1.1课堂教学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根据政策文件要求开设了《艺术概论》《音乐欣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舞蹈艺术》《书法鉴赏》《美术鉴赏》等八门课程,然而公共艺术课程仅局限于这八门是不够全面的。在教学上我们既要抓基础,又要注重普及中的提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向两头延伸,将限选与公选相结合供各类学生选择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实践教学环节是公共艺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而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学校可考虑在上述八门课的基础上增添开设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例如,合唱、绘画、戏剧表演、形体训练、器乐演奏等,并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提高他们艺术表现的自信心。最后,艺术教育还要注重与专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中加深对文化的认同,提高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

1.2课外拓展鉴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应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第一,网站建设。开发专门的公共艺术校园网站,设置政策文件、艺术风采、艺术知识、资源下载、艺术沙龙等板块。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内外艺术信息,学习先进的艺术理论知识,并通过留言板块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群,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交流学习心得。第二,微课建设。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以流媒体形式展示了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短小精悍、活泼新颖的特点使学习者可以达到自我学习的最佳效果。艺术实践活动不能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也需要课内外的紧密结合,使实践与理论相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艺术社团是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组织,同时也是带动其他学生参加艺术训练的主力。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对于在艺术社团中有突出贡献者可以在三好学生及各类奖学金评定中获得优先推荐。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2构建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艺术教育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课程评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对课程过程的评价。广义的是以课程评价来分析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合理性、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评价、课程需要评价、教材教学成果评价、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由于公共艺术课程有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几方面的教学工作,这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就需要学校加强管理,采取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督导部门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模式。以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馈情况、教学思路创新等方面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水平,通过综合角度考核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3外引内培,建立高素质师资团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艺术师资团队是艺术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院校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配备足额的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社会艺术团体和外校艺术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形成公共艺术课程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完善教学,使教学和科研共融共进、互补发展。因此,学校要积极动员和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公共艺术课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推进公共艺术课教学动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凸现办学特色。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第8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XX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教师,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XX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唱歌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四、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XX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五、建立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XX年行事历

3月组织部分市开展音乐学科课题选题研讨会

4月全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

5月省音乐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

7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模块培训及研讨会

第9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

一、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升华美术教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提升自己的愿望。而要学习和提高,首先应该明确哪些内容是教学所必须的,哪些东西是自己所欠缺的;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怎样来提高。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钻研理论,提高能力。要通过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如:“什么是美术”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就要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找到“美术”这个词演变的轨迹,并综合有名学者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对“美术”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了。通过学习更能知道美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美术教师如果对应着美术四个学习领域,至少应具备下面几项专业基本功:造型表现领域掌握一门画艺(造型、表现、想象能力);设计应用领域熟知一项设计(创意、设计、应用能力);欣赏评述领域讲透一幅作品(理解、表达、审美能力);综合探索领域能策划指导实践活动(综合能力、整合能力)。当然,这几项基本功也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自身实际和教学实际灵活确定。

2、多种渠道,提高素养。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的发展动向,了解当代美术的特征,思考其原因,从而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 。也可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还应积极思考,加强交流,在与他人思想火花的撞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1、创设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我的老师在其教我学画的时候经常告诉我这么一句话,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我把这句话也同样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上,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我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创设互动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课堂结构是由“组织教学――检查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在这五个环节中,没有一个不是教师在指导的,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完成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不重学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的,但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实在是过为死板,更何况是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美术特点,应该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互动性课堂结构,建立“赏、问、议、讲、练”五个环节相结合的新课堂结构模式。在这里,“问”可以是教师问,也可以是学生问;“赏”是美术学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议”指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讲”,指的是教师的针对性讲解;“练”,指的是课堂练习,这在美术课堂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般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中增加互动性环节,真正使学生参与在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