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课程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网络教育 大学教育 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速度日益提高,联网费用的逐步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从网络获得电子书、声音、短视频、课程录相(如网易公开课)及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对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而大学教育的对象正处于被动学习向自我学习的过渡阶段,两种学习模式都是必须掌握的。①但通过网络学习(线上学习)和传统的课堂学习(线下学习)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和联系。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在此本文比较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并给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1 网上学习资源和线下课件的相同点
无论是网上学习资源,还是线下课件及辅导材料它们都应该以促进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作为第一目标。现在的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或者是学习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材料,除了资源的美观度、趣味性、互动性、网络连通和移动流畅性等需要考虑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满足“是否适合学习者学习”这个要求,而且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学习解决方案都可以说具有一票否决权。②
2 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不同
(1)线下有教师辅导的学习(课堂环境):师生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交流便利,但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照顾到,换言之,总体流程的个性化程度有限。相对于个体活动,这一环境是群体活动的天堂。(2)线下无教师辅导的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处在独立时空环境下,学习过程高度个性化,从目标到内容选择到流程进度到具体方式,完全由个人决定。但与他人交流沟通成本高,一般不具备协作条件。(3)线上学习:线上学习的学习者一般也处于独立的时空环境下,具备学习过程个性化的特点。同时由于互联网给沟通和交流带来的便利,跨越时空,尤其是跨越时区、国界,在面对面环境下无法进行的人际交互,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它也具备社会化的特点。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除非借助于声音或视频,否则碍于语气、语调、身体语言等,交互的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在线交互不是一种强制性监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退出,这也是和线下人际交互不同的地方。
3 学习进程及材料的不同③
(1)如果仅是学习材料而不考虑学习活动和过程的话,线下学习材料需要重点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内容、顺序、进度,并通过系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调整学习过程。此外,最好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相关,以使两条教学主线匹配。(2)线上学习材料同样要保证线下材料的个性化,不同的是线上学习材料还需要考虑两个特点。第一是弱监控的特点,需要考虑内容与在线学习活动相互配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习者自发地坚持下去。第二是网络极大的开放性,线上教学材料要充分利用网络素材,并为新素材的生成和纳入提供接口。
4 制作材料的相同性
现在的学习者都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并且有自己的网络使用习惯。所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素材,都要考虑这些习惯,比如跳跃性强、兴趣驱动、利用片段时间、追求用户体验、要求材料制作美观、增强参与感等。所以现在的制作材料多采用视频或者是多媒体形式,这些材料的长度选择、关注点和趣味性等,也都对学习材料的有效辅助产生重要的影响。
5 学习的类型不同
比较网络学习与常规学习,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网络学习因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所以学习内容容易碎片化,而常规学习通常是一种系统化学习,这两种学习都是需要的。④
采用 Jay Cross 的 Formal Learning 和 Informal Learning⑤来加以解释的话,所谓系统化学习,就是Formal Learning,或者叫正式学习或正规学习,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学校教育,有课程,有进阶,有引导。而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就是Informal Learning, 或者叫非正式学习或非正规学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或者叫 “按需学习”。社会化、网络化的学习,大多数是这样的学习。
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经验之中的“源自于正式学习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所占比例和发挥作用越来越小。而其经验之中的“源自非正式学习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所占比例和发挥作用越来越大。而大学教育的对象正处于这种转换的过渡时间,这两种学习都是必须掌握的。
6 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的网络化学习是对于传统学习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有益培养。即使是我们所学习到的系统化知识,不过也是前人碎片的整理而已。所以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把碎片化知识整理起来形成系统性知识。总体而言,现在大学教育网上学习资源应注意遵守如下几个要点:
(1)不要太长。10分钟以下的微视频为好,或者是将知识点分解成为短时间、互相关联的视频片断。 (2)每个视频专讲一个知识点。利于学生可以反复看。(3)绝不要将一堂45分钟的课人工分割为多个微视频,效果并不好,应通过目录索引方便学生查看。(4)老师不要出镜,因为视频窗口本来就不大,有效地进行内容展示更重要。(5)讲课的情景模式应该是一对一的家教,让学生觉得你就是在给他一人讲课。(6)幽默有趣。网上的干扰元素较多,对授课吸引学生的要求比较高。(7)总分总的学习进程。先列系统知识的一个大纲,类似于目录,做到让学生对要达到系统化所需知识心中有数,然后就是各自学习零碎的知识。随后,就是把所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系统化。
注释
① 朱京曦.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化学习研究的任务与核心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1.
② 张天意,阮建海.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构成要素与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06.11.
③ 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主学习;材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17-02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新课标不断提倡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积极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一些学习策略,获得自我成就感,并且能及时对自己进行评价和监督。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概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能够在课堂上组织材料实现自学。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材料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要设计出自主学习材料供学生进行学习,而自主材料的设计要从地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重点难点地理知识,从宏观到微观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在对自主学习材料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注重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策略以及自主学习材料案例的展开。
1.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
1.1以初中地理教材知识为主: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要以地理教学为重点,不能脱离教材。同时还要符合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初中地理相关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
1.2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主:既然是自学材料,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尽可能的接受自主学习材料,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开始和过渡,在具体材料设计方面不要太过于苛刻,针对比较难的地理知识,应该让教师进行引导学习。
2.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秉承给学生提高全面知识框架和理论指导为主要目的,开展自主学习材料设计。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应用,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自主探究,自我总结,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针对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说明。
2.1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一味的灌输会让学生觉得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并且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进行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提问。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章节的重点所在,教师要从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为主,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完以后进行思考和回答。提问形式的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主要针对那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章节内容,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尽快的锁定该章节的重点。
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该部分内容的重点主要是,"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其次教师就可以通过填空和简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
填空式:问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
问题2: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主要有,欧洲的西部、()、()、南美洲东部。
问题3: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区主要有,()、()、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
简答式: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该节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来完成以上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该节内容的核心所在。
2.2通过归纳和总结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归纳和总结不仅能够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同时也是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关键。因为学生自学往往把握不住学习内容的重点,有时候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自学,往往偏离了主题和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通过表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中国地形》的时候,可以通过表格式和网络式的设计进行对比学习,同时可以把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看到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通过表格式和网络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地图帮助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将地图进行图文转换,让学生根据地图去学习理论知识,或者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地图中,充分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
表格式: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
热带气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候类型热带沙漠高温少雨撒哈拉沙漠
温带气温带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南部
候类型温带海洋温和湿润大陆西岸
3.结束语
通过自主学习材料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形式和知识结构框架进行地理的学习,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气氛。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和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努力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让新课程改革在地理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CALL;学习动机;职业院校;日语教学
21世纪,网络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作为外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在外语学习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对外语教学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语言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指语言教学者或实践者借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其语言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实现对语言学习者施与影响,并使其习得某一门语言的过程。关于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日语教学的先行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是结合高职院校的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因此,本文就以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11级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应用日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其专业特点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探讨其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专业外语学习者,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及情况。因此,在教学之前,笔者有针对性地先对其学习动机进了分析。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希望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指那些驱使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外在力量。从内部动机来看,面对一种新的外语,外语的神秘感与学生们的好奇心等因素使得他们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以酒店管理专业日语课程为例,学生们往往会有“日语好不好学?”、“酒店日语课程学些什么?”等等诸多疑问。此外,从外部动机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需要,为了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一外在动因也驱使着学生选择学习日语。因此,从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简要分析来看,如何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此次日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职业院校的非日语专业学生同样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对日语零基础恐惧的挑战。因此,树立起学生自信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这对于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经过笔者初期的教学发现,在没有学习日语之前,学习者还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经过一两个星期的学习之后,大多学习者对日语发音的枯燥学习表现出了为难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教师、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策略。
(一)教师因素分析
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对象的状况,包括学习背景、外语水平、学习态度等等。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外语是学生的一种辅助工具,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不能像对专业外语学生那样严格。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不都是相同,有的好学,而有的表现懒散。其次,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初学者对日语发音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假名的熟记更是表现出很为难。经过了解,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任务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日语学习上。因此,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是笔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再次,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如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较为普及。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日语发音部分的学习,采用反复播放音频文件及学生随之跟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对于假名的书写,则采用了图片的举例方法,教会学生正确书写假名。课后,从学生的假名书写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假名的正确书写方法。
(二)学生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通常会利用网络等对外语进行一定的了解与学习。根据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酒店场景下的日语的运用是学习者的一个内在动力。因此,教学目标也必须紧紧围绕酒店日语的应用为目的。为了维持学生的这一内在动力,首先,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由于学生的日语课程学习课时较短,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运用一门新外语是存在较大难度的。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要求也不能太严格,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教学时,要多加鼓励学生的学习行动,耐心指导学生。其次,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因为多掌握了一门外语而增加自身求职优势。因此,笔者则利用酒店场景的图片及网络视频等资料,使学生了解酒店场景中常用的日语语句表达,这样就避免了书本对话的枯燥乏味。再次,需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起基本的自学能力。当前,网络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日语学习者掌握了发音及简单语法之后,便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采用了重点讲解常用的酒店场景中的日语表达语句,并要求学生熟读即可。这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对于常用语句的掌握也一定程度上学习了日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这些为以后学生有兴趣继续自学日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学习材料因素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学习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达,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化材料也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习者对于日语假名的熟记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通过学习简单的日语歌曲的方法,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熟记假名。学生也对这一方法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日语歌曲,学生们也很快的熟记了大多数的假名。此外,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关于日本的歌曲视频以及动画片等,使学生保持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上课,这对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来说,都是有益的。因此,笔者认为,激发学习动机有必要多加采用一些网络学习材料等。
(四)学习环境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学生都是在教室这一物理特征环境下来进行学习的。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会向虚拟的网络空间演变。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网络学习也有必要进行正确指导。就网络日语学习而言,目前网络上有许多日语学习网站,学习者可以在里面进行日语的自学。对于,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情景模拟法,即把教室当作是酒店,学生进行服务员或客人的角色模仿,达到熟练运用酒店日语的目的。这些都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以职业院校的非日语专业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其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通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当采用网络电子化资源能够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翁克山,李青.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红玲,朱晔,孙桂芳等著.网络外语教学理论与设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素娟.日语学习动机的分析及对高职日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48-49.
【关键词】教学主客体;网络教学平台;交互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85―04
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必须而且只有具有丰富的交互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教学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动力,才能直观形象地提供学习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丰富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需要,是发挥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如何充分认识和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机制,已经成为设计、开发和评价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研究大都集中在从技术角度分析如何设计和开发交互手段,较少从教学应用层面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含义和特性。本文在结合教学有效性探讨的基础上,从教学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涵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一 网络教学交互的含义和要素分析
1 网络教学交互的含义
国内外有关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的研究中,其涵义的解释和描述主要包括:
(1) Merrill,L I & Jones(1990) 认为,学习中的交互是教学系统与学生之间,包括相关信息交换在内的,实时的、动态的、相互的给予――提取过程。
(2) Gilbert和Moore(1998)认为,以计算机为媒体进行教学的交互性Interactivity是指学生和技术之间的信息交换。
(3) Wagner教授认为,交互是在相互影响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和信息交换,需要两个主体和两种活动之间的互动。
(4)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陈丽认为(2004),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
综合上述描述,可以归纳出网络教学交互的定义:网络教学交互是在网络环境下,为实现网络教学目标,所发生的学生、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互动事件。既包含作为主体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社会交流以及他们与作为客体的网络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包括网络教学资源本身的动态变化过程。
2 网络教学交互的要素分析
任何一个教学系统都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三大要素,其中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信息。网络教学系统作为一种特殊教学系统,其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交互其实就是指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如图1表示网络教学交互的各要素关系。
图中,网络教学平台涵盖了网络教学媒体以及承载与其上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交互主要有生机交互、师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直接交互、师生间接交互和资源内部交互,其中除了师生直接交互与传统教学中面对面交互相似之外,其他所有教学交互形式都与网络教学平台有关。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显然成为网络教学交互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如果将师生直接交互排除在网络教学交互范围内的话,网络教学交互从技术上讲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
3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概念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定义可以描述为:网络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教学信息的动态呈现和生成以及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形成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活动。具体实现关系如图1。
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能改变自身行为,从而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当这种交互活动对学生的反应能够使学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网络教学是有效的。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交互重点是关注交互活动如何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产生作用,如怎样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与现实实验环境相仿的虚拟实验场景和操作步骤;当学生学习过程遇到挫折是如何实时给予帮助和矫正;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二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要素分析
1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客体关系
网络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社会活动系统,其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包含各种技术手段以及运行于其上的教学信息等)。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系统的主体,网络教学平台是系统客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教学交互总是离不开师生交互,总是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作用关系放在同等地位进行研究,而在以“学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由于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对于网络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和中心很容易偏向与学生,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导和参与作用,特别是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作用。因此,网络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才能真正达到网络教学的和谐发展,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1) 师生“双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主体结构,成为网络教学的动力系统,从而促进和推动网络教学活动的进行。有人认为,网路教学不需要教师,只要有学生和平台就可以实施网络教学。这种想法首先否认了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其次否认了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必须要教师参与才能进行和开展。只有教师设计和维护好网络教学平台才能保证学生能得到丰富而适合的交互内容,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内容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交互才能使之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和谐平等的。
(2) 主体支配客体,客体制约主体。网络教学的师生主体对教学平台客体的支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根据需要设计制作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改变教学内容顺序,对学习内容进行管理等;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界面,设置学习书签等
(3) 客体是两个主体联系的桥梁。网络环境下,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属于主体地位,但与它们出现在统一空间或时间范围内,这是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地方。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中介手段,师生可以通过留言板、BBS、站内短消息、QQ等方法进行练习和对话。
2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要素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教学的交互不仅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平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还包括教师对教学平台的操作和交互控制作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要素如图2.
三 基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类
从系统论角度看,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对象可以分为主体和客体两大要素,主体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是交互系统的核心部分,客体对象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作用于在其上的交互手段,它们是交互系统的必要条件。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看,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可以看作是网络教学系统的缩影,也可以将这个系统看作是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关系系统。这种交互可简化为图3。
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建立的交互功能,可将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分为以下三类。
1 导航类交互
指网络教学平台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及其关系,包括前台学生主体如何浏览和选择信息,后台教师主体如何控制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框架等。这类交互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前台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学习路径和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导航清晰的后台快速生成网络学习资源。
2 反馈强化类交互
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主体之间的控制机制,当学生输入某一信息后,系统能根据输入情况作反馈响应。反馈响应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显性响应表现为学生能通过操作界面看到响应结果,如学生测试结果反馈、学习状况反馈等;隐性响应表现为系统将响应结果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保存或处理,它并不直接操作界面上显现出来,学生不能直接看到响应结果,如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学习步调和学习内容控制策略等。
3 功能操作类交互
指提供给学生主体操作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法和操作界面的显示技术交互,使学生熟悉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降低学生计算机操作难度,增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如网络课程中帮助模块、特殊教学资源的播放插件交互下载等。
四 教学主客体对网络教学平台交互的影响
网络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双向传播的过程,教学主客体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学交互的效果。如师生特征、学习材料类型、网络自身特性、交互内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外界干扰都会影响交互的效果。
1 学生主体的特征
网络教学的交互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是网络教学交互的主体之一。网络教学交互不是随意设计和制作的,而是依据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特意地设计到教学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初始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设计。
(1) 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就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期望具有直接关系。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策略要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交互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是网络教学平台交互设计的中心任务。
(2) 初始能力
此处的初始能力包括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交际能力和计算机操作预备技能。前者指学生在以计算机为主的虚拟世界中进行学习交流、提问、回答和协作的能力,后者指学生在无直接帮助的情况下,与学习资源或学习伙伴进行计算机交互操作和控制网络的能力。
(3)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特性基础上,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长时期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威特金的知觉研究将学习风格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会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自我交互能力较强。对于这类学生,应该提供更多的交互路径和交互工具,使学生能对学习材料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场依存性学生则偏好集体学习情境,对于这类学生,要尽量利用网络提供各种人际交互方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等,提供给他们有明确指导的、结构严密的学习材料。
2 教师主体的特征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交互的意识:网络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还没有建立以开放、创新、个性化等为特点的网络交互意识,他就不会有设计网络交互活动的主动性。
(2)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媒体设计水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交互活动,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具有熟练操作网络和多媒体的能力;能灵活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根据交互反馈的情况及时对学生予以恰当的评价,以维持较高水平的交互活动。
3 学习材料的类型
学习材料之所以对交互策略产生影响,是因为不同学习内容对交互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交互设计策略。要素学习是学生对前人经验的接受,教学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并通常配有相应数量的练习。此时交互必须提供丰富的资源及对意义建构作出适量的反馈评价。问题解决学习要求学生有效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支持查询和收集信息、成立协作小组、实现教师指导与监控,完成总结和互评。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应利用网络加强同伴之间的交互,或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工具,让学生设计各种情境,收集各种信息。
4 网络自身的特性
在设计交互时,网络的软硬件环境是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首先要考察现有的网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如网络传输速率如何、操作系统对交互平台的兼容程度等。如果网络环境不佳,将会挫伤学生交互的积极性和学习耐心,甚至会致使学生放弃交互活动。其次还要考虑软件设计的艺术性,精彩动人的交互界面、良好的导航组织结构和界面规划能给学生艺术享受,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交互动机。
五 总结
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发生联系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研究和设计中,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交互对象的主客观关系角度全面分析导航类交互、反馈强化类交互和功能操作类交互的设计策略,并充分考虑师生特征、学习材料类型、网络自身特性等影响因素,从而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手段和方法提高网络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Merill,D,Li,Z&Jones, M.Second Instructional Desig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 1990, 30(2): 16.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教育技术通讯.2004,3.
[3] 李艺,张增荣.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及其内涵[J].教育技术通讯.2000,5.
[4] 胡文鹏,冼伟铨.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主客体关系研究――从系统论角度看师生关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6-8.
[5] 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关键词:工作流;教学模式;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1-0ppp-0c
1 引言
荷兰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s)的Koper等人提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观点,即以学习内容为中心的模式演化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模式,从而使得学习者除了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外,他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指导者也可以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灵活安排学习者的活动路径,而学习对象只是学习活动进行中所要引用的资源,从而实施多种教学模式。
2002年末,“工作流学习”一词开始浮现,并迅速被应用于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2003年,随着一些支持XML技术的软件的问世,工作流系统的开发得到了很大的支持。2005年,Web Services和SOA成为继Web之后另一个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并为工作流学习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最好的平台,由此,工作流学习技术逐渐成为主要学习技术之一。[1]将工作流技术引入e-Learning系统,使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管理、监控和调度下执行,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应用和资源相集成的学习环境。Sam Adkins在ASTD(美国训练发展协会)的网上杂志中,就认为基于工作流的在线学习(Workflow-Based E-Learning)是新一代的学习技术。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网络教学的发展,形成全新的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育空间。教学观念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结合当前技术条件考虑,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因此,如何把工作流理念和技术运用到网络协作教学中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2 网络协作学习
早期的协作学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进行,协作范围极其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Learning,简称CSCL)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目前,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WEBCL)已成为计算机教育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支持协作学习的环境,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是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应用于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体现。
网络协作学习教学有下列优势:
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学生分组方式更为灵活,且协作学习小组不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协作式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信息组织,使学习者能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适应班级教学以外的校外学习与远距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更多的作用是“向导”和“监控者”,而学生可以充分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3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工作流(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属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的一部分。后者是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
工作流可以被看作是业务流程中的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的实现。
1. 谁?
谁是业务流程流所涉及的参与者?他们担任什么角色?他们是如何被组织的?分组是灵活动态的?还是更为固定静态的?不仅是人,组织、应用程序、Web服务和其他工作流等实体也可以成为工作流参与者。
2. 什么?
参与者要做哪些工作?他们如何来做系统分配给他们的工作?他们要批准什么事情吗?他们执行事务吗?他们把信息传递给其他参与者吗?有些工作流是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而有些则必须由手动完成。更为常见的是,工作流是这两种类型的结合。
3. 何时?
参与者如何知道工作何时开始?工作何时完成?参与者以什么顺序进行他们的任务?他们是以串行还是并行方式工作?如果只是有时工作,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任务要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任务没有成功完成,是否要重新再来?
4 工作流和网络协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典型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可以描述为学生隶属于不同的小组,并在不同的小组中,将学习作为协作活动的唯一结果;参与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能够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动态改变;系统包括同步和异步学习系统,协作活动需要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电视会议和其它通讯工具的支持及其协同写作、设计、研究和问题解决等协同工作组织形式。
CSCL的基本结构可以表示为抽象模型和实体模型。
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抽象模型如下图1所示:
该模型主要对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学生参与具有一定“教师结构”的学习组织中(如学习小组)从事协作学习,系统通过同步或异步通信传递方式呈现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协作场所中进行的,系统对学生的协作活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保存在小组记录中。教师能够实现对评价过程和所传送学习资源的控制。学习资源的类型及内容同协作活动有关。
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实体模型结构如下图2所示:
在该实体模型中,学生小组结构包括教师、学生、小组和班级。教师对班级和小组进行管理,并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隶属于一定的小组,小组则隶属于一定的班级。在CSCL环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小组任务、模板和情节等学习资源。系统采用同步和异步通信,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等通信工具和协同协作、设计、研究和问题解决等共享应用方式进行通信传递。系统对学生在不同协作场所中协作的结果、范围、有关学习数据进行跟踪,并保存在协作记忆中。系统对协作记忆中的数据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学生和小组的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模型组件工作流包括:
1. 学生小组:(学生可以代表单一的学习者、在小组中协作学习的学生等)从学生到评价的行为数据流。
2. 评价:学生记录数据流、从学生到教师记录的学习者信息数据流、从教师到学生记录的学生信息数据流。
3. 教师:从教师到学习资源的查询控制流、学习资源数据流、从学习资源到教师的目录信息数据流、从教师到传递的定位数据流、传送过程、从传送到学习资源的定位控制数据流、从学习资源到传送的学习内容数据流、从传送到评价的交互环境数据流和从传送到实体学习者的多媒体数据流。
4. 学习资源:包括知识表达、陈述、导师、工具、实验、实验室和其它学习材料等数据流。
5. 学习内容:表示帮助创新、辅导、建议和传送等材料的单向数据流。
6. 传递:通过学习内容将所获得的信息转换为一种陈述的概念化过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迁移给学习者。
面向过程的学习情境中一般都包括很多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联结成一致的教学流程。比如《动画制作》课程的一个典型的学习情境就是以导航菜单的制作为导向的学习。学生通过参与制作导航菜单来学习,从“做”中学。这个学习活动一般有理解按钮的定义,掌握按钮的制作方法,按步骤实施导航菜单开发方法,撰写实验报告来总结获取的学习经验等等。
所以,一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做是某种特定教学策略的一个真实实例,这种教学策略一般包括:
1. 学习过程的每个参与者都主动拥有或者被动分配特定的角色,如:学生和教师。
2. 一系列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策略规定的。学生通过执行这些学习任务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
3. 支持学习过程参与者的独立工作和协作工作时的交互工具。
这表明学习过程有“流程”的特性,同样包含业务流程中的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这几个问题。这些都在相当的程度上符合工作流的特点,便于工作流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学习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和工作流相对应:
1. 过程:课程可以通过众多学习、教学子过程这样的过程定义形式组成。
2. 组织:不同的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学人员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准备、引导和管理等工作;学习者本人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
3. 基础设施:计算机、学习材料等等,这些构成了工作流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编号:ZGWYJYJJ2014A30)阶段性成果,此项目得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电影《神偷奶爸》海报 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并迅速地进入社会各领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及其构成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复杂功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其中,网络资源,尤其是英语影视视频材料作为立体式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2004年1月, 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1]由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鼓励采用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 尤其是发挥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优势。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英语影视教学成为可能,并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英语影视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家,他对格式塔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提出了发现式学习理论。布鲁纳不主张以刺激――反应这种联结形式以及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来说明人类学习活动的过程。而是强调应该在课堂上传授必要的知识结构以及允许学生自己去发现事实、概念、原理的合理平衡的重要性。虽然他不是第一位提出发现学习的人,但是却使发现学习理论更具有科学性。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启迪为主。在布鲁纳看来,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很难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学生也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启迪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师生处于相互配合之下,“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而是投入到系统知识的阐释中。”[2]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对新知识加以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其次,在教学的整体进程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了解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正确方向,并向这个方向努力。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要对一切事情充满好奇心,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典范的欲望并愿意进行社会交流。而英语影视材料作为一种综合艺术, 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让观众欣赏一系列运动着的画面,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原声语言, 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展示人物的性格。将英语影视材料引入英语教学,能极大的提高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影视教学的实施构想 网络环境下英语影视教学,可以通过面授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予以实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面授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网络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面授课堂开展任务型电影教学,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 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学习活动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讨论其它学科知识,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感受、协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为此, 我们提出了如下设计原则:
(一)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如根据观看的英语影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完成。通过电影真实的情景, 学生结合实际讨论问题,用英语讨论的过程中, 不断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积极思考,培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影视教育李新: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影视教学研究 (二)选择语速稍慢、情节相对简单、贴近学生生活的影视材料
影视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 内容生动丰富, 能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 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 可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通过影视视频资料, 将学生带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 语言情景的直观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地进入最佳联想, 最佳认知以及最佳行为的状态。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 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但是,如果选择的影视资料语速过快、情景复杂、题材不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将很难理解其内容,无从探讨问题,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精心筛选,根据学生的听说理解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材料。(《任务型课外英语电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其次,通过英语影视资料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影视语言学习材料, 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其重要性不断加强, 自主学习中心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保障,“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为支撑的自主学习中心甚至成了自主学习的代名词。”[3]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设备较为先进的校园局域网, 并通过接口与Internet相连, 这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而且为大学英语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
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开展英语影视教学,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实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既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又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主动思考、探索、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环境,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设计;远程教育
当前,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的炒作沸沸扬扬,不少学校和个人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究竟怎样才是成功的网络教学?如何为学习者构建适合他们自己学习特点的网络课程?使网上的教学并不逊色于传统的课堂面授,使网络也能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与学校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又有何特殊的优势呢?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对话交流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影响,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致使学习效率较低,而且学生与学习材料(课本)之间无法进行交互,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知识;不能将课本知识更好地扩展延伸;不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而网络教育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缺陷与不足,它不仅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对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学习者可更容易开展研究性的、创新的、合作的学习。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其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
网络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适合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学习。参加网络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十分复杂,既有在校学生,也有许多在职人员,包括下岗职工。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分别分析三类不同学生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融入课程中。即使是同一类的学生,又可根据他们层次的不同,设计适合初、中、高层学生的网络课程内容,同时各部分内容相互交叉,融合成一体,建立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要具有交互性。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网络课程要有良好的交互性,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能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网络的优势之一是信息传输快捷,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开展网上关于课程学习的对话和讨论。讨论内容的设计关系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对话的积极性,关系到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功效。
网络课程要具有共享性。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网络教育或网络课程出现的原动力,也就在于人们希望通过它去实现过去时代所不能实现的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水平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要。网上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但如果没有指导,学习者面对铺天盖地的看上去杂乱无章的资源海洋,将会无从下手,不知怎样去寻找对学习课程有用的内容,以帮助自己的探索式学习。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收集一些网上相关的资料直接提供给学生,或者给出部分相关网站的内容简介和网址供学生参考等。
网络课程要具有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习者知识的意义建构。而网络为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加入讨论和交流经验,在学习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商讨环境,学习者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提高。
网络课程要具有自主性。网络课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包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效果、自主补漏和矫正。这些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不会自发地产生,即使能产生,也不一定会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境单一,学生在校没时间自主学习,在家缺少教师的指导,这种师生时空上的矛盾无法克服,使得自主学习因缺少相应的指导而无法进行。网络的教育应用,克服了师生时空限制,解决了自主学习中的这些问题。
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在网络课程设计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功能模块:
1、教学内容模块:在该模块中,让学生先浏览各部分的学习指南或学习要求,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楚的定位,然后根据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教学材料可按照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的呈现教学内容,做到个别化教学,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知识单元以图、文、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者可随时进入任一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每一章节均设有主要内容,学习者可由此获得其知识概要,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点击它即可呈现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相关例证。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不同看法中进行交叉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我管理模块:对学习的进度和质量,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建立自我监测与评价的机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定期地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而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部分或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性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己身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保证学习的最佳效果。
3、网络评价模块:该模块设置了大量的形成性练习可以对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评价。在建立课程的练习题库时,应考虑试题所属的模块、题型、试题正文、标准答案等字段,系统应能让用户浏览从练习题库动态生成的网页,应在相应的模块中,建立到练习题的超链接。
4、答疑讨论模块:每门网络课程应配备丰富、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提供实时答疑和非实时答疑系统。实时答疑系统类似于现在网络上普遍使用的语音聊天室程序,但它的设计应该比普通的聊天室在功能上更加专业化,面向教学环境这个特定的应用范围。对于非实时答疑系统可采用电子邮件和电子公告板的形式。教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进行整理,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5、作业检查模块:提供作业提交、教师批改作业与反馈、作业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6、资料检索模块: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快速检索功能,可以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检索。通过知识点检索,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查找相应的教学材料,对有关的知识点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
7、软件下载模块: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的课件或多媒体软件等,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这样需要网络课程提供一些必要的下载软件,以辅助学生下载观看和操作。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最常用的载体是网页。我们在制作课程网页时,其内容的编排除了按教学目标进行删选外,还必须按照一般网页制作的规范来约束:
第一,网页传输的内容,一般只有文本和图像两种格式,而实际授课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除此之外的格式,例如,在线评价中的练习需要进行数学方程式的填空,而在普通网页上就不能解决。所以在网页结构的总体设计和安排网页内容时,必须考虑许多类似的问题。并且所使用的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
第二,对一门课中每一页的主体结构、模版和色彩等,应该前后保持一致,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而由于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每个网页不应做得太大、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该横向滚屏,以方便搜寻和阅读。
第三,每个页面应具备明显的导航按钮,课程的主要目录应随时在屏幕上能方便地找到。许多地方应采用双向链接的方法,让学生在翻屏时能回到原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学习者自学,应在内容中大量地插入知识扩展的链接,提供即时的注释和相关资料。
第四,要考虑不同浏览器的兼容问题,有时还应考虑中英文的兼容问题,显示色彩的分辨率等细节,这些都是课程设计时必须注意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繁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8.2.
【2】刘甘娜 ,朱娟凤.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6.
例如,两个团队的老师们均采用了利用网络课前预习成果,可谓“以学定教”;课后又鼓励学生继续通过网络学习,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可谓“以教拓学”。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时刻感觉自己在一个无形的学习团体中,开拓了学生的合作视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课堂学习设计中,两个团队均采用在线听读、配乐朗读的方式,利用网络引据相关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两个团队设计的又一个相同设计。这样的设计抓住了散文诗学习的根本,极好地运用了“超文本”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极好的学情境。
于相同精彩的整合点之外,两个团队对文本又各有独特的解读与设计。南京扬子一中团队的设计更显语文味,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团队则更侧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这里仅举两个例子做具体点评。
南京扬子一中在“咬文嚼字,读出雪之力量”这个环节中,变换形式的朗读呈现可谓精妙。《雪》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温柔处句子长而柔绵,冷峻处句子短而有力。扬子一中团队的老师将散文诗的“散文形式”蜕变成诗歌的形式,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短句的韵味和力量,进而理解鲁迅于朔雪纷飞这一画面中暗示的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豪迈气势。
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团队在“小小音乐家”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利用电子白板的录音功能录下来,与后面的“寻根”环节中学生的再朗读形成对比,进而引导学生感受用声音(朗读)表达阅读理解的艺术魅力。这个设计可谓是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更于无形中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课程资源。
虽然这两份设计较高地体现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情境的整合的能力,但二者仍旧白璧微瑕,又各有其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语 教师主导
一、引言
自主学习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刚开始应用于成人教育领域。Holec(1981)最早把自主学习能力引入到语言教学领域,他对自主学习能力下的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度和学习方法,自己监控学习的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负责能力。Littlewood(1999)把自主学习解释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他们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习者身上,学习者应该承担起自我决策、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责任。
自主学习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国内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展极为迅速。教育部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适行)》(以下称《要求》)中提到了教学模式的改变:“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响应,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中,完全的自主学习是不可能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Littlewood(1999)研究证实,东西方文化不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西方学习者能主动地决定学习方向及学习内容本身,具有“前摄自主性”(proactive autonomy),而东方学习者更倾向于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学习方向来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具有“后摄自主性”(reactive autonomy)。显然,在中国开展英语的自主学习还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内外对学生的激励、点拨、引导、组织和辅导也是必要的,不容忽视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 学生个体意识的需求
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里,英语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大学生也深切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考研、查资料、找工作都离不开英语。而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一批综合性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却进行了改革,缩短了大学英语的学时,将原先开4个学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缩减为2个学期(一年)。一方面英语成为学习者今后终身有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学时减少,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意味着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2. 英语师资短缺的要求
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几年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的扩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短缺问题日益明显。在很多大学里,大学英语课一个班级动辄上百人,浩浩荡荡的场面,不可能让任课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学生听说机会不多,有些学生尽管考过了四六级,但是还是被批为学的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平衡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激励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效。
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应用中的误区
尽管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是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却还是个新鲜的事物,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要求》中才明确地指出“自主学习”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模式之一。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相对而言,自主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看作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然而,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概念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经验,容易走入误区,把自主学习同放任自由一概而论,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旁观者、局外人。比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有些教师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地发挥,而不加引导,往往是学生对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在一旁不加干涉,一堂课也没什么中心,课堂内容没有体系,学生课后也没能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自主学习甚至成了教师惰性的借口。大学教师一般没有坐班制度,上完课就走人,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指导。现在市面上的英语学习材料纷繁众多,学生课外也难以取舍,不知学什么,如何学,因此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四、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强调“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相反,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协调者,服务者,促进者或是中介者(龚嵘 2006)等角色。所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互统一,促进教学。笔者总结了教学经验,概括了以下几点:
1. 课前安排任务:查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
图式理论在教学研究中表明,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也就是说未能激活图式,学习的内容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大学生,作为一名成年的英语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积累了或多或少的有关某个主题的背景知识和经验。而要激活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这些图式就需要教师在每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地做好预习工作。而每一次大学英语课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大量查找有关该主题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搜查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来开展自主学习,以便在上课之前对该话题有个初步印象,进而在课堂更好地理解教授的内容,也能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 创建平台,提供各种合适的英语学习材料
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纸质英语材料,各式各样的光盘,学习软件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网络上的各种学习材料也名目繁多,面对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怎样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学生一般不知所措、难以取舍,比如有些学生对英语电影或是歌曲比较感兴趣,以为通过看电影听外文歌曲这种方式就能提高听力水平,往往花费了不少精力时间,而收效甚微。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当学习者有了可理解的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i+1)时,习得就能发生。从他的假设中可以看出适当的学习材料的选取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创建一个网络平台,上传适合学生难度的听说读写等材料,配以相应的练习,并且鼓励学生上传自己材料供伙伴共享。教师还可开辟论坛区域,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的疑问。借助教师和伙伴的互助,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单独的孤寂的。平台仿佛是一个模拟的英语社区,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使用多种手段,监控和督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大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导向,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课时间内来检查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手段来监控和督促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效果。比如开展在线测试(陈红平,马铁川已经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线测试在监控和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课前5分钟报告、小组组员之间的监督、定期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所学材料的主要内容、教师网上平台监控学生参与情况等方式。
4.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在获取知识,探究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调动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参与活动其中,并在过程中得到享受的愉悦感,在活动结束时得到成功的满足感。在英语活动这一方面,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绕口令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听力俱乐部,英语戏剧表演,英语写作秀,英语词汇大王等,使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在准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在英语自主学习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能不加以指导,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下,培养适应各种需求的具有较强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 Talking Shop: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An Interview with Leslie Dickinson[J]. ELTJournal,1993,(4):330-335.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1981.
[3]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1985.
[4]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Linguistics, 1999, (1):71.
[5]陈红平,马铁川.在线测试可促进英语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