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旅行社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行社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行社管理论文

第1篇: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发展步伐加快,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享受型消费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外出旅游的人数、规模、范围、花费等呈明显上升趋势。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旅游行业越来越繁荣,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旅行社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最近的十几年来,许多团体、企业、个人看到旅游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旅行社的经营效益,所以纷纷不断的增开旅行社。据我国官方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近18000多家,还不包括将近三、四千家的机构,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趋势。虽然勃勃生机,但是其中问题不断,尤其是我国的中小旅行社。

二、我国中小旅行社规范化经营管理的问题

根据以上我国旅游行业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中小旅行社规范化经营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我国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和条理化程度低。

我国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顷刻间遍地花开,这直接导致我国的旅游市场嘈杂和混乱,我国还来不及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则规范和条理说明。比如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没有及时的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文献,国家有关部门没有立即成立有关监督和执行部门,没有做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导致旅游行业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解决,甚至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同时影响着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运作和经营。

2.旅游品种少,中小旅行社涉及的范围小。

我国虽然号称旅游资源大国,但是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却非常有限。旅游产业及产品种类偏少,重复出现的频率高,所以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大同小异,消费者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各个中小旅行社为了能生存下去,加入了恶性竞争或不良经营手段等。

3.我国中小旅行社实力弱小,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现状是数量上可观,质量上可叹。一般来说旅游行业盈利大多是一些崭新的、布局合理的、景观丰富的旅游线路。往往这样的线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强大的人力去构思旅游路线等等,还需要花费巨资去宣传和造势,这样的旅游线路都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大型项目。然而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投入的资金有限、能力有限,范围有限,对于这些赚钱的、大型的、流行的、热门的路线只能是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不能经营大型项目却又要继续生存,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只能选择一些投入资金少、线路小、知名度低的旅游项目,吸引顾客的能力就不容乐观。旅客的数量往往是寥寥无几,根本谈不上还有回头客一说。再者,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前面提到中小旅行社经济实力有限,那么就不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上,更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相关人才加盟。相比较那些成型的大型旅行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更类似一种家庭小作坊。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缺乏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定期的组织旅游培训和学习。所以综上所诉,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大体上管理混乱,经营模糊。

4.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抗击风险能力低和诚信程度差。

首先,旅游行业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旅游行业受外在的影响因素多,例如疾病、洪水、地质灾害等。2008年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就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的旅游行业,那时我国的旅游行业十分不景气,一些大型旅行社因为实力雄厚还能够支撑运作,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则是毁灭性打击。大型的旅行社充其量是亏损经营,而对于这些中小旅行社则是面临歇业甚至是倒闭的危险。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中小旅行社却没有抗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风险面显得软弱无力。其次,旅游行业的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尤其是当今的旅行社竞争更是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这样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小和有限。为了生存,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更多地招揽到游客,不惜大幅度压低旅游价格,用低价吸引游客和招揽游客。中国古语云:“一分价钱一分货”。游客超低的旅游费用不能满足旅行社组团的要求,更不用谈还要盈利,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只能压低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品质,最后引起广大游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有时甚至是发生纠纷和投诉,情节严重到对簿公堂的程度。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就会面临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些行为后果严重影响我国旅游市场的形象,不利于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生存。

三、我国中小旅行社经营风险的规避事项

1.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使之条理化和明朗化。

任何问题都要从源头抓起,旅行社的经营情况直接取决于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国要规范和规划我国的旅游市场,不能再混乱无序,不时地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的制定出有关的规章制度,让旅游业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违法和不法的旅游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或惩罚,绝对不能姑息。为长远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丰富旅游产品的品种,提供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首先,建议国家旅游局规范、清查和开发旅游路线,并对旅游路线做出全面的评估。针对大、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实力进行分配和调整,让大型旅行社有创新的空间,为中小旅行社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如此,我国的大型和中小型旅行社才能够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不会形成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其次,严格评定旅行社的等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明确不同旅行社的评定等级,有助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有效掌握和管理,同时保证了旅行社的条理性和规范化。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可以对照评定等级,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划,有助于中小旅行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3.严格控制中小旅行社的数量和质量,强化能力。

首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无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发展、盲目乐观,放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的开办起点和资格,一定要做到严进严出,在符合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数量的上升。保证让每一个中小旅行社都能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的检查和帮助。国家可以在中小旅行社开办前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国家可以对中小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实施评分制。国家还可以定期的向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宣传新型的管理理念。或者也可以选择个别中小旅行社进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果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4.提高我国中小旅行社的风险意识,加强中小旅行社的诚信经营。

首先,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而言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中国俗语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国家在对中小旅行社进行经营培训时就要强调风险教育,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深刻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广大中小旅行社不仅看到利益,还要看到风险与之并存,在拥有风险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经营,才能小心谨慎的走好每一步。其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是指诚信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保障。对于企业更是如此,诚信是每个旅行社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旅行社都要树立诚信理念,以诚信为原则去经营和服务顾客。对于旅行社来说,诚信不只是口号,更是切实的行动力。

四、结语

第2篇: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业旅行社行业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旅游收入占到GDP的4%左右,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以其关联性、综合性、带动性和先导性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与旅游业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行社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本章在分析旅行社行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的基础之上,从行业管理角度提出了解决旅行社行业管理问题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旅行社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旅行社在规范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些旅行社存在着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生存,迫切为了蝇头小利与竞争者在同一线路、同一客户群、同样的服务上瓜分市场,而不管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获利。旅行社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一个最好的体现就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大多数旅行社盲目的为争夺游客而疯狂降价,甚至出现了“零团费”、“负团费”的状况。旅行社的降价导致了各项服务标准降低,导游按30%的行规收取导购回扣,旅行社通过拆分价格的“策略”将签证费等必要的费用排除在团费报价之外,最终导致游客与旅行社的关系紧张,不但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反而使服务质量被忽视,无法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旅游局曾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海南旅游最低限价政策,但效果不佳,滥价竞争现象仍普遍存在。

(二)旅行社在经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的市场准入己完全放开,申请设立旅行社的门槛很低。旅行社已由过去国有旅行社占主体变为民营旅行社占主体。国内许多旅行社是在过去国有大型旅行社,如中旅、国旅、青旅、教育、康辉旅行社等基础之上通过转让、承包、重组等方式形成个体经营旅行社或股份制旅行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去大型国有旅行社的总社与其在各、市的分支旅行社虽表面上具有部分相同的名称,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业务联系及组织关系,仅有相互股份持有关系,同级各分支旅行社之间无任何联系。任何人只要一次2万元所谓的承包费即可获得这些知名国有旅行社的命名权,他们通常不对外挂牌,业务一方面靠个人关系获得,一方面靠在报纸上打小广告获得。具有政府背景的旅行社如教育旅行社,也很少对外挂牌,很少经营散客旅游业务,主要靠承办教育部门的各种会议或靠业主个人关系拉拢团体客户获得业务量。旅行社的这种“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旅行社虽然名称相同,但实际上各自为政,经营规模很小,没能实现规模经济。

(三)旅行社在产品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普遍不重视市场营销,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均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1.产品雷同,差异性小。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行社产品几乎全部集中于“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的产品,即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除了产品类别单一外,各社推出的线路、服务内容更是雷同。2.产品初级化,质量不高。旅行社提供的观光产品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观光旅游产品尚缺乏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而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同国外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旅行社恶性价格竞争更导致了旅游产品质量低,如购物时间长、景点不具有代表性、服务标准低等现象。

二、完善旅行社行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针对旅行社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只有3部,对旅行社的管理主要就是靠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对旅行社的行业管理采取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是造成旅行社行业“散、小、乱、差”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行业秩序,引导旅行社健康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一)完善旅行社行业管理制度

1.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评定等级

旅行社业的产品是服务,而服务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那样获得检验,因此,旅行社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定业务技术标准进行事前检验。可以从旅行社的资质、业务人员执业技术规范、操作规范、产品标准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在全行业中推广。

2.加强对旅行社经营行为的监督力度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应对旅行社“零团费”、“负团费”的价格营销以“低于成本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违规旅行社经理要严惩不怠,在媒体及国家旅游局的行政办公网上公布损害旅游消费者利益等违规旅行社及其经理人员的名单。对于违法进行承包经营和不对外挂牌的黑旅行社一经发现要严厉处罚。

3.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旅游局的政务信息网站做的还很不完善,网站只是行政管理部门用来政务信息的窗口,而关于旅游各行业的动态信息几乎没有。因此,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应将提供旅游消费信息作为一项工作,逐步构筑本地区各景点的消费水平、各种通达交通费与各档次饭店住宿花费的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公布于众。倡导“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二)促进大旅行社集团化,中小旅行社专业化

旅行社业未来的行业结构发展趋势是旅行社根据自身的规模、实力、内部结构、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通过专业分工、规模经营、协作与联合等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

1.大旅行社转变为旅行社集团、旅游批发商

大型旅行社可依据自愿、平等、互利互惠、鼓励竞争和稳定联合相结合的一般原则,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公平竞争、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总体要求,采取市场力量为主,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以资本为纽带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大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时,其业务重点可放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三个方面,而销售业务可外包出去,以使得旅行社集团能够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避免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消耗。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经营

中型旅行社应调整其经营方向,在充分认识自身情况和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之上,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相对劣势,实现某些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展特色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专业化经营。中型旅行社实行的专业化经营在行业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旅游批发商进行产品专项分销的终点,又是旅行社门市部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采购的起点。

3.小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小旅行社可借鉴欧美国家小旅行社的发展经验,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改制为社,在内实现各家旅行社紧密联系的网络化经营。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太多的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社凭借其地域优势和优质的服务,包括航空、饭店、汽车租赁及旅游经营商的产品,从被商那里获得销售佣金。

“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金字塔形的批发、零售、的三级旅行社行业结构将是旅行社业应对未来竞争的发展趋势,这种垂直分工的体系也将使旅行社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3篇: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2014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人数:博士研究生167人,硕士研究生1569人、本科生5.34万人、高职高专生11.08万人、中职生12.30万人、以上合计不到30万,而全国旅游业每年新增就业约50万人,两者相比缺口很大。在旅游教育中高职所占比例很大,如何搞好高职教育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构建。本文将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做一些探讨。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课题组对全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研,采用了两组数据,一组数据是全国2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另一组数据是高职旅游教育资源大省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每个省选取了10所学校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来自于教育部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和部分学校的网站上的招生简章。调研的内容各个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通过调研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吻合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培养目标,每门课都应该对应的培养目标。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旅游管理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结合不紧密,设置的课程体系无法达到培养目标。比如,某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主要面向国际旅行社、景区及国际酒店等现代化旅游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服务与管理人才。但课程体系里面没有一门酒店管理概论课,也没有一门是能够扩展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 

(二)课程体系没特色,是旅行社、酒店、景区相关课程的大杂烩 

各个学校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有一些差异,主要在于各个学校所处的区位、资源、办学定位不一致。但是,通过对全国70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调研可以看出:第一组数据显示,全国2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中,有3所学校没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另外开设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有8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区三个方向,有9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区二个方向。第二组数据显示,50所学校中有31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区三个方向,有19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区二个方向(详见表1)。有极个别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只涉及旅行社一个方向。 

(三)课程体系与中职本科雷同,不能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中职培养目标的混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中职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质、中级初级技能,高职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更多地注重了专业能力,但是没有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 

由于对培养目标的混淆,导致高职课程设置缺乏准确定位,没有充分结合旅游企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要。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办成了本科压缩式的普通专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如中职,专业理论水平不如本科,专业特色不鲜明,没有完全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完全实现“无缝对接。”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题体系优化与创新的思路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符合高职专业设置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毕业生的重要参考。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就必须遵循这个目录的规定。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符合旅游职业教育的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题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旅游职业教育的要求。强化校企合作,学校与旅游企业共同来开发课程体系。国家旅游局、教育部于2015年10月26日颁发了《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鼓励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增加任务驱动型、项目开发型、行动研究型、案例教学型课程数量。推动专业教学紧贴旅游技术进步和旅游服务实际,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提高“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比例。推广“多学期、分段式”“淡旺季工学交替”等顶岗实习模式。引导旅游企业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三)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旅游教育不属于单纯的学科性教育,是培养人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和岗位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岗位职业教育,属于“双证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把科学理论传授给学生,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学生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的同时,还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岗位职业从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就能直接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的措施 

(一)学习教育部高职教育专科目录,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教育属性。在该目录中旅游大类(64)分为旅游类(6401)、餐饮类(6402)、会展类(6403)三个专业类。旅游类又分为《旅游管理》(640101)、《导游》(640102)、《旅行社经营管理》(640103)、《景区开发与管理》(640104)、《酒店管理》(640105)、《休闲服务与管理》(640106)六个专业。六个专业中《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三个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均为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岗位,衔接中职专业均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接续本科专业为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对应的专业岗位群也有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酒店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是住宿服务人员、销售人员、商务专业人员、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二)根据学校所处区位和自身条件确定专业重点培养方向 

从目录规定来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这个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主要是指旅行社和景区的工作岗位。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专业重点培养方向。笔者认为旅游类专业院校,可以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细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使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专业人才。非旅游类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不同的学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包含的重点专业方向可以不一样。如果学校位于旅游业发达的省级城市、学校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是培养旅行社方向的专门人才;如果学校位于旅游业不是很发达地区,学校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是培养旅行社方向、景区方向的专门人才。如果学校处于二级城市、当地酒店比较多,学校只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就要兼顾旅行社、景区、酒店三个方向了。 

(三)校企联合进行市场调研,共同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单靠学校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搞好市场调研。首先,要摸清旅游行业特点、人才结构、需求状况、岗位群对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应该具备的职业资格等。然后,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现状,最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从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的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来把握。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旅游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旅游活动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旅游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培养目标为:该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旅游行业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旅行社、导游、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工作能力,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胜任(旅行社、导游、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服务、管理岗位需要的,掌握技能学习方法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 

(四)校企联合制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系 

在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导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紧密结合培养目标,以旅游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向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以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服务为载体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专业可持续发展模块。要完成这四个模块课程体系的开发,就需要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课程开发既要有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有各种类型旅游企业的总经理、部门经理、一线员工。首先,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然后,共同设计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旅游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就业方向性课程。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 

(五)《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融入双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