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免费开放;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09-02
自2011年全国所有的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已经实施三年。实行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保障老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手段。它的实施,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近三年的免费开放工作中,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新途径,以人才兴馆、活动强馆、服务立馆为工作目标,采取借脑、借心、借力的工作方法,通过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在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1文化馆在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问题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要接待各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的安全,如参观及参加培训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等,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做好消防工作,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护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提供基本文化需求场所,给更多的人提供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因此群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参观及参加培训的人员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措施,不能做到遵守文化馆内的学习秩序,有些学习、活动者在馆内时有丢弃垃圾,甚至损坏馆内活动设施的情况发生,尤其是陪同的家长大声喧哗、到处走动等,这都加大了工作人员的监督难度,对文化馆的服务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百姓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多方位的教育,使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13缺少社会公益服务人员
由于编制及人员缺乏,专业化配备不够平衡,缺乏与免费开放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这就为开放工作和艺术培训工作带来一些影响。另外,免费开放工作需要大量懂管理、懂技术人员现场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文化志愿者参与这项工作。
2文化馆免费开放管理相应的对策
21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
实行文化馆免费开放,对文化馆自身来说,是在新时期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的一次全新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所以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尤为重要。
(1)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应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为目标。文化服务可以体现出多种多样性,同时这也是提升文化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志,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这也是文化馆服务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馆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形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的普及水平,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除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文化馆的工作还必须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当地风俗习惯的不同、审美要求的不同等,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让文化馆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比如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每年暑假针对在外就读的大学生休假之际举办的新疆舞培训班很受欢迎,仅一暑假就有3期,学习的学员达500余人,这已成为免费开放的一项品牌活动,反映很好。
(3)文化馆应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探索与基层群众需要相符的新内容,只有多举办群众愿意参加的文化活动,让文化馆的服务真正符合群众需要,被群众广泛接受并欢迎,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例如2014年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展示年活动,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开展了一系列免费开放活动展示如业余合唱团的合唱,少儿合唱团、管弦乐队、舞蹈队的展示,以州文化馆为主阵地、七县市共同参与的大型免费开放成果展示和少儿书画展览等,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阶层的群众文化需求,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惠民政策。
(4)要积极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免费开放后,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增多,仅仅依靠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等方式,充实免费开放管理和辅导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弥补文化馆管理以及辅导人员的不足。
22完善组织管理职能
(1)若文化馆仅靠几名干部自身的文化产品,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文化馆必须加强多种组织、指导职能,组织创造多种精神文化作品,再将精神文化大餐献给当地社会的广大群众,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不仅仅向馆内职工要作品,更应打开大门,多走访基层,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将社会中原本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统一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文化作用,文化馆则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承担起策划者、组织者、工作者、辅导者、服务者的作用,扩大群众的文化空间,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文化作用。
(2)抓住契机推进管理机制建设。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强化文化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根据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前来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了解免费开放的项目、应该遵守的章程等,同时,在免费开放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已达到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3全面提高群众精神素质
(1)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文化馆必须充分加强人才战略,及时开设培训班,积极挖掘艺术人才潜力,如美术、舞蹈、书法、表演、乐器或者各种文艺作品的创作等,通过开展基础性培训班,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整体性提高广大群众文化修养,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的有序进行。
(2)要不断提升文化馆专业干部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强化用人机制,严把用人关。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坚持择优录用,按需引进的原则,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适时组织文化馆干部到省级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
总之,和谐社会对群众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必须将群众文化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与目标的层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特征。文化馆的全面免费开放,降低了文化“门槛”,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参与和共建公共文化的快乐。对文化馆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份责任。文化馆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和管理机制建设,不断转变和完善服务职能,开拓思路,做好免费开放这篇大文章。
参考文献:
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以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省、市、县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二是召开了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会,并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发展的新需求。三是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文化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为镇、乡、乡、乡、乡、乡文化站配发了6套台式计算机,完成了乡村等6个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二是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部立项,目前乡、乡已实现二层封顶,乡、乡也相继开工建设。三是启动了县文化馆修缮工程。争取实施的“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两个农村网络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目前各配套设施已到位,准备安装试运行。四是申报了省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4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28个。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群文工作有效开展,文艺创作推陈出新。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在广场、园、文庙、体育场等活动场所组织了庆新春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焰火晚会、大型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县文化馆利用假期开办了书法、古筝、声乐、钢琴、小提琴、吉他、舞蹈等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00余人。三是县文化馆在太阳广场开展了族、彝族、拉祜族及藏族等民族民间广场舞蹈培训,参与人群达3000余人。四是农村群众文艺蓬勃发展,乡寨文艺队、村文艺队被市表彰为先进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五是在第三届市民族文化艺术节中,我县选送的族原生态歌曲《玉苛科》荣获演唱一等奖,新创作歌曲《家在阿》荣获音乐创作二等奖,舞蹈《雅迷吾着》、《龙踨欢歌》分别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及三等奖。
(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上半年放映电影1041场,其中乡(镇)电影放映671场,县城体育场公益数字电影放映60余场,县电影院放映310场。二是图书馆分编上架图书198册,期刊641册;到馆读者21337人次,借阅图书16652册次,借阅人次14907人次,阅览人次9971人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流动点”1个,流动图书120册;举办“六一读书活动”三次,读者达507人。三是县民族歌舞团“送戏下乡”2场,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的各项组织工作。
第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节庆活动在保持传统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双胞明星全程代言,节庆活动热烈喜庆,充分彰显了“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独特魅力。“两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同比增长9.1%,与省内外客商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11.72亿元。同时“两节”活动被人民网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共赢,加强了的对外宣传推介。
二、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大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全面掌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勤政,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和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的“五好”领导班子,全面提升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为切实履行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建设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文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狠抓落实。二是加大项目督查和监管,实施好已开工建设的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力争在年内启动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力实施好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2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站点的建设。三是以村为重点,以就近方便、灵活多样、安全适用、管理规范为原则建设4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四是积极争取完成28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和县文化馆的修缮工程,为构建涵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不断加强文化惠农活动的实施。充分发挥流动舞台车的作用,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努力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拓展延伸图书馆业务。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流动图书点”建设工程,在县体育场每周五、周六继续安排公益数字电影放映,逐步解决贫困地方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享有。三是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建设“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开发九个支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上下功夫,认真打造《阿迷车》为主题的歌舞精品剧作,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四是继续推广和创新广场舞蹈天天跳,努力实现广场舞蹈的纵深发展。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
关键词:文化站 乡镇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一、乡镇文化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乡镇文化站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存在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导思想错误,重建设轻使用。一是少数乡镇没有处理好房屋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在乡镇文化站建成后,必备的设施、设备无法到位,最终形成“空壳”现象。二是重争取轻作为。有的乡镇存在着为争取资金而申报项目的思想,忽视了国家投入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补助资金到手后,既不能按期按质实施,更没有按要求对文化站实施管理和使用。三是重短期轻长效。不少乡镇文化站只注重一次性建设,应付上级检查。在后期管理和运行中,既没有财政投入,又不积极想办法争取其他支持,形成一种变相的“不作为”和浪费国有资产的行为。
第二,经费严重短缺,开放不正常。在部分乡镇领导的头脑中,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由来已久,对文化站的作用常常定位在“写写标语,挂挂横幅,插插彩旗,拍拍照片,迎接检查”上。据调查统计,多数乡镇对文化经费没有单列预算。乡镇文化站无固定的人头经费、办公经费、文娱活动经费。受经费制约,文化站的许多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文化站也不能按要求正常开放。
第三,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文化站理应组织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偶有活动,往往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不能开展农民闻乐见的活动,不能激发农民群众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热情,更不能满足农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许多乡镇文化站已从过去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变成被农民群众“遗忘的角落”,甚至常年关门。
第四,队伍建设滞后,缺乏吸引力。文化人才“三不合理”是乡镇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文化干部兼职现象十分普遍,更有部分乡镇将无法胜任其他工作的人员安排为文化干部,加上后期培训不力,致使乡镇文化干部在承担乡镇文化工作上力不从心。而农村大量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又不能进入文化工作队伍。
二、改善乡镇文化站管理的对策
以上现状的存在,已造成了乡镇文化站管理和功能的缺失,笔者认为,抓好乡镇文化站的运行管理的对策是:
第一,落实责任,强化领导。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须强化乡镇领导的责任感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他们对乡镇 文化站的使用。要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规划,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文化考核体系。将农村文化建设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县、乡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此来推动农村文化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1)制定相关“惠文”政策 。要把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文化投资及其鼓励措施,社会捐资捐赠、文化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机构性质编制,经费保障及考核、奖惩纳入政策化、制度化的轨道,把文化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确保文化干部生活待遇有保障,开展活动的经费有着落。(2)理顺管理渠道。一是把好选人关。通过公开招考或特殊人才有目标地选任把好进人关。二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据文化部 《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把工作计划、开放时间、活动次数、培训期数、年增书册数、经济效益等等可以分解的内容,核定指标作为乡镇领导和文化站人员考勤、考绩的依据。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制度、财务制度、档案制度、呈报制度、工作程序等,使责任制得以有效实施。最后还要建立评估、考核办法,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制,奖勤罚懒,褒优贬差。特别是对勤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基层文化干部要给予特别嘉奖。
三、整合资源,建立多元文化投入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护农民的文化权益,杜绝乡镇文化站“编外财政”的现象。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能人、大户自办文化,加大社会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是提高各项宣传文化投入的使用效率。整合乡镇的宣传文化经费,如文化、卫生、教育、计生、农业、党建、综治宣传经费,形成一个漏斗进,一个漏斗出的乡镇宣传文化经费使用机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从而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
四、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制度保证
建立“两结合”的人才构成体系,使专职与业余相结合。一方面要确保专人专用。避免出现文化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搞好对专职文化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镇级业余文体团队作用。由文化站引导组织开展健身队、腰鼓队、篮球赛、乒乓球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一方面积极引进文化艺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并为他们解决必要的工作生活问题,使他们愿意去,留得住。另一方面优化现有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让乡镇文化干部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五、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文化站四大功能作用。
乡镇文化站统筹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整个大的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区域的文化竞争力。
一是发挥乡镇文化站“合”的功能。聚合农技站、司法所、广播电视站、中小学校的阵地资源,形成“1+X”的宣传文化阵地,以文化站为主,其他为辅,拓宽农村文化阵地。聚合文化人才,将上述的文艺爱好得聚集在文化站内,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唱自己喜欢的歌,演自己熟悉的戏,调动农民自主参与文化活动,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聚合乡镇特色文化,成为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围绕独具特色民间文艺,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开发,打造特色文化。
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方面发挥乡镇文化站聚集的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另一方面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阵地作用,举办农村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发掘乡土文化、培养文化人才。
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切实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对于搞活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对于推进城乡文化市场一体化监管、对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下面,笔者结合____县的县情实际,简单的谈谈对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认识。
一、____农村文化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____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农村文化市场在城市文化市场的辐射带动下呈稳步有序发展态势,已形成包括网络、音像、出版、娱乐等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据统计,全县农村文化市场主要经营单位共87家,占全县文化经营单位的46 %,其中网吧 75家,歌舞娱乐场所 2 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 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 5 家(零售)。全县文化市场相对比较繁荣的农村为官庄镇和五强溪镇,文化经营单位分别达到 15 家和 10家,且经营范围相对多元化,经营规模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二、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现状
农村文化市场因经营者和消费者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相对城镇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造成文化市场许多监管不到位、难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网吧是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是文化市场执法查处的重要内容。由于部分经营业主偏重于经济利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禁而不止,网吧超时经营时有发生,消防意识淡薄;非法转让行为屡禁不止,经营业主更换频繁。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网络市场监管制度,通过抓好日常巡查,开展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乡镇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接纳未成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执法中队专门组织乡镇网吧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县乡镇网吧实施拉网式巡查,并连续开展“假日”、“周日”等突击行动,重点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未实名登记,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未成年人上网。
2.乡镇音像市场的盗版制品和涉黄制品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地摊、游商等销售的音像制品,其中大部分是非法和盗版的。针对此违法经营现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一方面加大对盗版光碟和涉黄制品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流动摊点”;另一方面加强对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经营业主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合法经营的意识,自觉的做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
3.农村出版物营销市场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部分经营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兜售盗版、非法出版物,而其中大部分业主是无证无照非法经营,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逐步提高,乡镇的歌舞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且渐成规模。文化部门在引导娱乐场所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娱乐场所的日常管理力度,逐步规范经营活动,促进娱乐业依法、健康发展。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从业人员无证无照现象多、消防安全隐患多、违禁盗版多的现象,执法人员来,他们走,执法人员走,他们来,存在着此消彼起的情况,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市场点普遍存在点多、面宽、线长等特点,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必要交通工具的缺乏,农民法制意识的淡薄等因素,造成监管难度大。虽然现在的乡镇都设文化站,但隶属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而不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而大多数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加上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由县级负责审批,文化站缺少属地管理手段,导致文化站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不从心,难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监管呈现出热点多、焦点多、难点多的“三多”特点,文化执法人员普遍感到责任重、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总之,现有的执法力量和执法工具的单薄,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文化垃圾侵蚀污染农村文化市场。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尽管大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活动依旧相对贫乏,农民精神生活相对单调。致使年节、农闲时,许多农民以麻将、扑克赌博和搞迷信活动来消磨时间。而且像一些无证电子游戏机、赌博机等文化糟粕在城区受到了严厉打击后,正逐步转向农村。这些场所的主要特点是环境卫生差,安全状况甚忧,未成年人大量涌入,大量不良信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是“半路出家”,虽然有极高的工作热情,但在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尤其是业务能力方面跟不上时代要求,新科技的出现,上级部门的培训力度不强,无重大办案经验,在行政执法中,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够熟练,影响了执法效能。
4.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由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成立不久,缺少广泛宣传,部分群众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甚至出现干扰执法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文化执法相对于公安、工商等部门处于劣势,由于部分经营者法制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抵触情绪严重,给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对策
1.提高认识,合理规划,整合资源,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市场监管责任。县、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适合当地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与监管规则,把文化市场发展纳入到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在现有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搞好文化市场的整体布局。
2.正面引导,强化培训,加强监管,逐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强化政府导向功能,搞好指导,抓好曲型,激发农村文化经营者的积极性。针对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户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农村文化市场经营者端正经营理念,使他们知法、懂法,并在经营中自觉守法。要引导经营者调整经营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以求巩固发展,增强农村文化经营者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加大力度,健全制度,重点突出,管理好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要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和重点地区的检查和管理。重点问题,应是非法和盗版出版物(音像制品)销售、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重点时间,应是农村文化市场比较活跃的节日期间和学生放假期间;重点地区,应是文化市场经营比较集中的集镇、集贸市场和学校周边地区。而对于某些农村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带有倾向性问题,要集中力量突击清理整顿,坚决维护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借鉴经验,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是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举办培训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理解如何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管理,指导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需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采取异地交流、交叉执法、外出考察等方式,学习借鉴外地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增强实际管理效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