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水资源生态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生态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生态效益

第1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利用义乌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等统计调研数据,考虑区域在研究期限内所消耗的区域内外损耗的生态成本,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对义乌市2004年-2007年的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及ECC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ECC计算结果分析

由表1可看出,义乌市2005年-2007年的生态效益均大于生态成本,历年的ECC值均大于1。说明生态经济规模增长是经济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义乌的实际状况。义乌近年来一直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凭借商贸业的发展迅速崛起。同时近年来义乌积极推广“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积极发展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商品制造业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义乌经济实力也迅速增加,2007年义乌人均GDP比浙江省高1.9倍,比全国高约3.5倍,仅次于上海,居全国前列。义乌相对低耗、低污染的产业特点以及高效的经济发展决定了经济增长规模相对较经济。由于义乌仍处于发展的初中期,故较长一段时间内ECC值可能都会大于1。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状况,需要选取合适的参比值。由于广东省各城市的城镇化率较高、产业结构均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速率较高等特点均与义乌相似,故选取广东省的两个典型城镇即以经济高速增长闻名于世,但是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的东莞市和2002年即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惠州市作为参照城镇,分别计算两城镇的ECC值,并将ECC值作为评价参比值。根据广东省各城市的资源环境损耗价值核算数据[13],分别计算得出广东省各市2003年、2005年ECC值。由于缺乏连续年的生态成本数据,计算结果均以相隔两年的生态效益、生态成本数值计算ECC,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东莞ECC值均在2左右,而惠州ECC值均在8左右。由此可初略得出,当ECC值大于8时,表明生态承载力状况良好,ECC小于2则表明生态承载力状况一般。而义乌市2005年-2007年生态承载力值均大于8,说明近三年生态承载力状况良好。(见表2)但由表1也可看出,义乌历年的生态成本在逐年增加,经济增长规模逐渐趋向不经济增长,逐渐以过高的生态成本来换取经济增长,历年的承载力值在逐年降低也说明生态承载状况逐渐变差。这与义乌市近年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相符。义乌区域资源匮乏,尤其是对于限制区域瓶颈发展的水资源。按2007年统计人口数,人均水资源量672m3,如考虑约107万的常住外来人口,人均水资源量270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m3的13%,随着义乌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义乌的水资源将更加紧张。2005年义乌市购买了东阳市横锦水库每年5000万m3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使得城区的饮用水得以保证,但也增大了经济增长的生态成本。过快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也给义乌市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义乌地表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根据义乌市环境统计公报,地表水水质以劣Ⅴ类水为主,在2003年-2007年的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的共96站次监测中,劣Ⅴ类水检出率均在80%以上,且Ⅲ类以上水质几乎为0。污染物的治理以及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成本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承载力值的大小。

评价方法可行性分析

第2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耐旱植物;园林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S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水问题已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的供应。然而地球人口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自然资源不断被开采等因素造成水资源的匮乏,水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甚至生存。城市园林建设对减轻污染、调节城市气温、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但是,在园林建设过程和后期养护过程都必须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园林的发展建设。因此,耐旱植物的配置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 耐旱植物特征

耐旱植物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都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耐旱植物通过调节生理活动的强度和改变自己的形态以适应在干旱环境中的生长、保持水分平衡与维持自身正常的生长发育。耐旱植物基本都具有发达的根系、密布叶绿素的幼枝幼茎、强韧的地上茎干、内陷的气孔窝、细小肥厚肉质化的叶片、发达的栅栏组织、内卷的叶片、叶面厚厚的角质层或蜡质层、密生的表皮毛、发达的储水组织等。耐旱植物的这些特征有助于它们在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水分的吸收、水分储存、减少蒸腾,进而实现耐旱的目的。

二 目前耐旱植物的应用情况

耐旱植物在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耐旱能力强的灌木、乔木等植物传统园林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夹竹桃、胡枝子等灌木植物,黄连木、白皮松、栾树等乔木植物。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园林设计者过多重视植物的观赏效果,对耐旱植物的搭配方式不够合理,以致于达不到节水的功效。众多省市认识到园林节水的重要性,大力调整原有的绿化形式,采用大量的耐瘠、耐旱植物来降低园林建设成本和调整城市水资源的运用。乔木和灌木是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植物,通常采取复层植物群落组织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绿化效果。据研究表明,灌木和乔木的需水量要比草坪低的多,而其生态效益却大大高于草坪,年需水量都为1吨的前提下,5平方米的草坪才能与1平方米的乔、灌木面积的生态效益相持平。此外,单位面积草坪养护年费用约为乔、灌木的 7 倍,由此可见,耐旱植物的应用价值要大大高于草坪。所以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应以灌木和乔木为主,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讲,可减少为增加绿化面积而营造大面积草坪的现象,促进多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 园林建设中改善耐旱植物的应用措施

(1)加大乡土耐旱植物的培育种植。乡土植物往往是经历过长久的自然考验而生存下来的优良品种,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恶劣的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在实际园林绿化过程中,把握栽培多种乡土植物,不仅可以扩大园林的绿化量,还能使园林景观的欣赏效果有所加强。(2)优化植物的配置方式。在对耐旱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植物本身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栽培要因地制宜。总而言之,要保证灌木、乔木和草坪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所具有的生态效益。(3) 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在园林建设工作中要广泛的运用相关的节水技术方案,虽然当前已有很大一部分的耐旱植物品种被运用到实际园林建设中,但是我国还有诸多待开发的丰富野生资源。新品种的培育将会给现代园林建设带来新的元素,进一步为园林景观观赏价值带来更好的效果。

四 耐旱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1.  节省淡水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据调查表明,北京市采用集雨水工程来解决园林建设中的用水问题;延安市的城市所拥有淡水资源只能满足 100 多万人的生活用水需求,远远无法满足园林建设用水的需求量,因此园林绿化中多栽培耐旱植物是节约城市用水、满足城市规划用水的重要途径。全国还有很多城市也有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耐旱植物在园林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是社会各界、政府部门以及市场迫切需要的方案。国家建设部门对加强构建节约型城市园林而提出大力培育、种植耐旱型植物的口号。这是基于政府很重视对对保护大自然的需要以及构建园林城市的需求,因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而使在园林建设中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使园林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况。因此,促进耐旱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  高综合价值,市场竞争力强

耐旱植物在我国北方众多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原有的传统园林建设中,耐旱植物良好的耐旱节水能力没有被很好的运用,在以前设计者多重视其特殊的观赏价值,而忽视了其良好的节水特性,使其没有与其他植物形成良好的配置,以致于没有发掘利用好耐旱植物的优势。耐旱植物划分为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 3 种类型,从观赏角度可以划分成观花、观叶、观果和常绿植物几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不同层次的需求。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耐旱型植物的品种将会更加丰富。因此耐旱植物可凭借其品种类型的丰富、高观赏价值、而低栽培成本、并具有良好生存能力等市场优势,而在市场竞争中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3.  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建设进程发展一定要和城市经济水平相协调,倘若没有坚固的物质经济基础,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前我国从国外大量引进高质量的草花种子和草坪种子,其中一部分观赏植物,不管是其种子还是种苗,买进成本都较高,而且养护费用也较高。如果根据我国国情采用的正确措施,充分利用我国所拥有的丰富野生资源,采用耐旱植物,大力发展植物培育技术,可使买苗、种苗以及后期养护费用大大压缩,逐步实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 结语

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园林建设,实现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城市园林建设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大力栽培、驯化、培育耐旱植物,采取优良的栽培方案,使耐旱植物得优势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得到良好的体现,缩减园林培育、养护成本,解决城市园林建设中的用水问题。进而优化耐旱植物的配置模式,尽早实现城市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3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邯郸;生态水网;现状;对策;效益;重要意义

【 abstract 】 nowaday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he main reason the lack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used by uneven. So, want to solve the agricultural water crisis, you must make full and reasonable us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hannel handan discussed deeply and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hannel specific planning, and its benefi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water channel in detail.

【 keywords 】 handan; Ecological water channel;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Benefit; Important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邯郸坐落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的东部,和山西、山东、河南三省相接。结合邯郸市政府建设生态水网建设的规划安排,将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生态园林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并计划在最近几年内,建设起生态水网。本文主要对邯郸生态水网建设的必要性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建设生态水网的具体规划,并对其效益与建设的生态水网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生态水网建设的必要性

邯郸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季候,长年四季非常分明,其年平均降水量为548毫米,通常会集中在6至9月。在雨季,多出现暴雨,很容易出现水灾;在春季则长年为干旱。在过去几年,为了治理水患,并先后建立了两个大型水库,虽然治理了水患,但是,又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雨季来临时,为迎战洪峰,水库需要一定的库容,因此,大量的水资源就变成了废水;然而,到了春季用水的季节,水库的水又供不应求。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00年——2005年整个邯郸市河流的年平均总用水量超过了15亿立方米,但是,实际的利用总量还不到3亿立方米。由此看来,邯郸市出现了缺水的现象,从而使大量的河流水都白白流走,浪费水现象非常严重。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邯郸水资源供需矛盾,就必须要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邯郸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水网工程。重点是对原有渠道加以改造,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从而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3邯郸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邯郸水资源非常紧缺,年降水总量为500mm,水资源总量为16亿立方米,低于国际缺水线标准,可以说是极度缺水的地区。为确保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开始对地下水进行开采。近年来,整个邯郸市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了16亿立方米,超出了地下水的可开采量范围,从而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对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效率与效益都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灌、排渠过于老化,缺少完善的用水机制。现如今,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影响整个邯郸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4建设生态水网的具体规划

生态水网的建设必须由邯郸市政府统一规划实施,主要有主城区生态水系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生态涵养工程、平原生态水系工程等。其中平原生态水系工程、生态水系工程都是一期工程,工程从2009年开始,预计在2012年完工,从而使生态水网正常运行下去,保证水资源充分利用。

5建设邯郸生态水网的有效对策

主城区生态水系工程把岳城和动武仕水库的水引入主城区,从而为城区生态景观建设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对邯郸市的五大河流进行综合治理。

防治水污染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污染源的治理,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建设多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有效控制污染。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还要对生态水网污染源进行排查,对于那些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来说,必须要强制要求先期治理;倡导企业循环用水,尽量少使用新鲜水量,建立节水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化工、造纸等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必须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在农作物生产上,鼓励和倡导人们使用无毒、低毒的农药,合理施肥,从而使生态水网的水资源保持在良好状态。

平原生态水系工程指的是对原有的滏阳河、高级渠等主要干渠加以疏通和修整,可以在河渠上建立拦蓄工程,最终实现灌渠和排渠的共同调度。利用这些河渠向周围县输送水资源,最终实现水、林、路的一体化建设,从而方便的提供给各个县农业与生产用水。

生态涵养工程指的是在邯郸市的西部地区实施生态水保,建立多个中小型水库,涵养水源。特别是在骨干水渠沿岸,根据渠道的大小修筑渠道。

建立生态水网监控系统。待生态水网建成后,还必须要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共同抓建设与管理,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促使工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政府要加大水网水资源、管理与维修费用的支出,从而大大减少农业灌溉费用,凸显出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政策,既能为农民增加产量又增加收入。

6效益分析

6.1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

生态水网的建设可以为邯郸市带来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一方面,不仅能够向主城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改善水质、净化空气。与此同时,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可以建成集供水、观光等议题的景观,创造出优美的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地位。另外,也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生态水网约可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为1亿立方米,减慢地下水下降速度。尤其是平原生态水网工程,有利于改变河渠干涸的不良局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周围县城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借助生态水网建设优美生态景观,改善城镇面貌。

6.2社会效益

因生态水网的建设,大大改善了邯郸市的环境,充分体现出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除此之外,生态水网的建设对建设和谐邯郸、促进邯郸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7建设邯郸生态水网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水网会为整个邯郸市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建设生态水网,能够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为农民增加收入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态水网的建设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面貌,使人和社会保持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对于建设生态、和谐邯郸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建设生态水网能够改变水资源的布局,修复邯郸的整个生态系统,同时为邯郸的经济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

8结束语

总体来说,现如今,影响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资源的缺少以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危机,那么就必须要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邯郸坐落在河北省南部、太行山的东部,和山西、山东、河南三省相接。结合邯郸市政府建设生态水网建设的规划安排,将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生态园林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并计划在最近几年内,完成生态水网工程建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邯郸水资源供需矛盾,就必须要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邯郸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水网工程。重点是对原有渠道加以改造,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给农民灌输节水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农民积极、主动的节约水资源,实现灌渠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出优美的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地位。在今后几年,周围县城构成平原水网与水库。这不仅成为邯郸市质量环境的一个进步,同时为其它地区的生态发展作出了榜样。

【参考文献】

[1]谷玉姣,彭莘,龚京燕.邯郸生态水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水利,2008(4).

[2]郭燕杰,谢三湘,李燕.梯级电站在邯郸生态水网中的开发建设[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3).

[3]王东青.浅谈邯郸生态水网建设[J].科技信息,2008(31).

第4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摘要: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利枢纽下闸蓄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尤其生态环境效益更为突出。首先保障了黄河下游不断流,调水调沙把泥沙送进大海,工业城市供水与农业灌溉,绿色水电,防凌,防洪标准由不到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几十到100亿立方米,水质达到二级虽然不及黄河源头成为黄河中下游多泥沙一湖“黄河清水”,提高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和水能资源的利用,为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质的绿色能源。水库直接改善了库区环境,应该说,小浪底水利工程是治黄事业新的里程碑,是绿色、环保、生态、民生工程。

关键词 绿色生态 环境效益 黄河清 小浪底水库

1. “害河”变成了“利河” 《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确定枢纽开发任务为防洪、减淤、发电、供水、防凌;工程等级为一等,水库正常高水位275米,设计水位270.5米,校核洪水位275米;拦河坝为重粉质壤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280米;总库容127亿立方米,坝址为III坝址。水库初期采取“蓄水拦沙”运用,后期采取“蓄清排浑”运用;电站装机6台,单机容量26万千瓦。

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和发电效益。通过小浪底水库的科学调度,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10余年不断流,向下游供水以及实现跨流域向青岛、天津、白洋淀供水,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巨大的发电量实现了小浪底水库的经济价值。

小浪底工程“防洪、防凌、减淤,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综合效益,确保了“害河”变成了“利河”

防洪——下游防洪标准由不到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防凌——解除下游凌汛威胁,让下游人民高枕无忧。

抗旱、供水——让黄河告别断流。

减淤——拦截泥沙。

2. 水力发电是绿色能源

电的突出特点就是再生与清洁,水电的绿色能源地位再次成为共识。

水电实际上是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中最现实、最成熟的能源,而且也是最丰富的能源。

水电不仅是绿色能源,而且是开发和利用其它绿色能源的保障。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不仅可以节省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硫化物排放引起的酸雨,而且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有机化工原料。水电不仅是绿色能源,而且是开发其他绿色能源的有效支撑和前提条件。开发绿色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必须从大力发展水电开始。早兴建一年就早得利一年,并少损失一年的再生自然资源。

水电的突出特点就是再生与清洁:只要地球运转太阳不熄灭,水能就能年年重生。水电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不排放二氧化碳。水能资源既是一项洁净的、可再生的能源,它还兼有相当于开采煤炭、石油的一次能源建设和相当于修建火电站的二次能源建设的双重功能。这些都决定了水能开发在我国能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 洪水资源化利用

“洪水资源化”需要拦截洪水,使其留下来而被利用,水库建立为大江大河洪水资源化利用带来了可能。

洪水资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拦截下来留在陆地以备利用,增加水力发电水量、作为社会供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

4. 河流生态健康

“圣人出黄河清”,黄河水的清浊,是自然现象,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古代将“黄河清”作为圣人出大力宣扬,“黄河清”被视为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祥瑞,期盼“河清”,不过是一种希望摆脱现实烦恼的精神寄托;水库的建立使部分河段变清成了可能。

小浪底水文站是小浪底水库的出库站,自小浪底蓄水后库区泥沙沉积形成了一库清水,发电下泄水量也是清水,含沙量很小,于是小浪底水文站自建站以来改变了测验方式,一年中10多月不再实测含沙量输沙量。 从“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可以查得自2006年以来小浪底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2。

5. 社会公益性3

由于我国水库的综合利用所承担的任务都有公益性的任务,特别是汛期更不用说了。水利公益性项目大多数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即主要提供非盈利的为社会大众所需的项目,如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工程:也可能会包括一些盈利部分。我国水库工程都是国家为主建设的,水力发电站的收益相当部分负担维护工程保障其公益性功能的良性运转。

绿色GDP是指绿色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应该包括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影响,也应该包括提供清洁能源和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以后增加的绿色效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并实现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总量、极端水文事件、水生态环境、水资源供需矛盾等。

第5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宁夏隆德县天桥骨干坝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位于渝河一级支流筛子河流域上游张程乡桃园村,距县城约30km。设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3.33hm2。当地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土地较为平坦,且肥力较高,天桥骨干坝的存在给其提供了稳定水源,当地发展绿色、瓜果、食用菌等优势较为明显。并且在该地农业发展中,想要解决当前的瓶颈必须发展生产效益好、节水效率高、新技术密集的设施农业。天桥骨干坝水资源利用工程建成后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

项目区建设想要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便需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给小康社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保证。首先,各项措施实施后,有效调节了区域的小气候,项目区和周围地区的热量和水分布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提高幅度也较大,很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其次,有效调节了地表径流量,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高;有些地表径流慢慢转化为地下水,地表径流的实际利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调节了汛期洪水,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再者,通过人工造林、水平梯田的兴修,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水土流失有所改善,并保留了土壤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转换和循环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有效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减少了流入河道中的泥沙量,从而减轻了沟道的防洪压力,对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2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及农业增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该项目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新增水浇地23.33hm2,年增产粮食3.5万kg。二是切实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随着农业发展和结构的调整,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日益提高,种植比例为小麦∶马铃薯∶玉米∶蔬菜∶药材为2.5∶3.0∶1.5∶1.0∶2.0。农林牧用地得到一定的优化,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生态环境发展呈现出良性的态势。三是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切实提高了农作物的实际产量,项目区的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和生产力水平都发展得愈加协调,推动生产环境系统结构及功能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3经济效益

3.1分析原则、范围、期限

3.1.1分析原则经济效益包含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两种。效益分析仅仅计入到新增加措施中,虽然以往的设施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其效益也会有一定提高,但是并没有将其计入建设资金中,所以不需要进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在分析时比较了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计算新增措施的净收益。分析效益时,通过动态和静态两种方法来计算。

3.1.2计算范围项目直接效益主要为新增水浇地后作物产量的增加所产生经济收入,间接效益主要指保土、保水效益等。

3.1.3计算期限项目的效益周期较长,项目效益计算期限定为20a,基准年定为2013年,社会折现率为12%。

3.2计算步骤先确定各项措施是否存在有项目和无项目对比关系,调查分析各项措施、各地类的单位面积增产量及各种价格,并根据单位面积及各种价格指标进行项目经济效益的计算。

3.3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计算内容包括种植业、人工种草、拦泥保土效益等3个方面。种植业主要包含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并根据各种作物的投入产出指标及作物种植规划,计算项目区域作物增产的净收益。人工草主要包括适合当地生长的紫花苜蓿等。根据草种的投入产出指标和面积指标,分析计算增产干草的效益。

3.4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直接经济效益为B=∑BsiβI,其中B表示效益计算期内全部治理措施的总效益(单位:元),Bsi表示各项措施的规划面积(单位:万亩),βI表示各项措施单位面积的增加产值(单位:元/万亩)。增产粮食、果品,增加活立木蓄积量,生产薪柴、干草等,都用单位措施面积增产量乘以措施面积来计算。人均产粮、人均纯收入,分别用水平年的粮食产量和总收入除以水平年的农业总人口计算。

3.5各项措施的经济效益计算投入产出物价格时,往往根据市场上现行的价格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不划分产品的等级,而是根据统一综合价格进行,各种措施的单位实际投入产量,根据调查结果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治理措施发挥经济效益计算期限:水浇地从第2年计算,乔木林从第10年算起,灌木林从第3年算起,经济林从第3年算起,人工草从第2年算起。

3.5.1新增水浇地效益计算项目完成后,发展灌溉面积23.33hm2,经计算项目区改造前年净效益为15.61万元。项目区改造后年净效益为32.55万元。改造后项目区年增加的净效益为改造前、后净效益之差,经计算年增加净效益为16.94万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6,则灌溉净效益为10.16万元。

第6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研究

Abstract: the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 land consolidation is a basic research work, the land arrangement is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good; The main goal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is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verall efficiency of land arrangement, i.e., land through sorting ultimately get after the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s a body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 to carry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l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quality.

Key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 Analysis;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土地整理能够实现土地的循环利用,其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是促进土地整理事业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土地整理运行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能够将土地整理理论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还使得土地整理实际运行行为越来越规范。虽然国内与西方国家的土地整理无论是在目标,还是在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过从客观角度而言,实行土地整理能够促进农业产量、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为人类创造出优质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土地整理效益的内涵

我国从一开始实行土地整理工作阶段,就特别重视将社会、经济、生态这三种效益综合起来共同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土地整理事业的实际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致使我国土地效益评价只将经济效益评价作为主体部分。从各级地方政府向国土资源部门递交的土地整理工作实施情况以及其项目可行度研究报告中看出,对于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比较关注,而对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没有过多的重视。经济效益评价涵盖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整理实际运行中所获取的一切收益;社会效益分析涵盖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社会进行良好的服务,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效益分析涵盖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整理过程中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壤、水资源等环境及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以,当前我们不仅要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2.对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进行分析

2.1对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主要指的是将投资行为或者其他经济行为作为主要部分,通过土地整理过程中所获取的所有收益,即经济效益。从西方国家成功的土地整理工作实践经验来看,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资金主要是从三个渠道获取的,分别为国家(涵盖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土地整理相关的企业、土地整理范围内的土地所有人。当前,我国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主要以国家作为投资主体部分。

土地整理投资人十分热衷于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土地整理这一渠道获取更大的收益。土地整理过程中得到好处最多的要属土地整理区域内的农户们,因为土地经过整理之后他们的生产成本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而总产量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2.2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分析

指的是土地整理过程所获取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土地整理社会效应涉及面极为广泛,其具有间接性、滞后性以及潜在性的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与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之间混淆,辨别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本文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归纳为了三点:第一点是,土地整理后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二点是,土地整理后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三点是,土地整理后对利用自然资源的贡献。

首先,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前时期,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耕地面积,以此将各种工程建设与其他建设设施占用耕地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处理人多地少问题非常有帮助,从而使得一定时期内自己所生产和储备的粮食能够满足粮食消费总需求。二,现阶段,我国大都以农田整理与村庄整理为主,土地整理的核心部分主要在农村区域,有效的将不发达地区的贫困现象全面的改善了,拉近了城市乡镇群众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村朝城镇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三,当前,农村田间道路、村屯路的供电设施与排水设施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

其次,土地整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随着土地整理的进行,使得耕地面积扩大、土地生产能力水平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影响到农民对土地投入与产量之间的比率,进而影响了农民的年均收入;二,土地整理后,使得劳动场所进一步增加,各个生产行业涌现,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土地整理后,使得农村各种农田水利设施与交通设施更加的完善,从而推动了农村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十分有利。

另外,土地整理对利用自然资源的贡献具体体现为:一,土地整理后能够确保土地循环利用,其有效的将以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改善了,同时还避免了土地利用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实际利用率及耕地总面积;二,在干旱区域,土地整理过程大量的建立蓄水、节水等各种设施,对各种水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而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土地整理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的提水设施,有效的利用了陆地水。

2.3土地整理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指的是投资行为的主体经济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作用造成的影响,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对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质量水平发生的生态效应,不过这种效应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也就是投资行为后的产生的结果,一方面会使得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系统整体结构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土地整理后致使生态环境系统中各个组合的要素彼此之间的关联与其空间配置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土地整理后,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整体结构出现了变化、各种生物出现了多样化等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整理后,使得人类原本在自然环境中正常生产产品的能力发生了变化;比如土地整理后,使得土地投入与产出发生了变化等,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整理后,使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比如土壤质量发生了变化、耕地面积发生了变化、区域内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等。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关注,生态效益方面关注的甚少,主要是因为经济与生态这两种效益在土地利用者身上所产生的利害关系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通常而言,经济效益与土地利用者当前的利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生态效益主要与社会未来发展中的利益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我国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了不切实际的方式及技术操作方法,比如,实行了单一连片的种植,从而对土壤养分的循环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机械填埋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料分散,同时,由于在整理过程时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对农田物种的延伸造成了影响,并且各种建设使得生物繁衍、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以上种种现象最终导致了负面生态效应的发生。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土地整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这三大类,并且这三种效益在土地整理具体项目中是共同生存、相互互补的。所以,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充分的将这三种效益存在的利弊行为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综合效益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分配各种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 徐建春.联邦德国乡村土地整理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6)

[3] 王万茂.土地整理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7.(9).

[4] 严金明.钟金发等.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5] 李元.国土资源知识读本[8]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第7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价;塔里木河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F301.24;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440—03

荒漠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中国干旱地区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不仅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使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和破坏。因此,荒漠化防治是实现这一地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之一,已在中国全面展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能否长久持续,使得退耕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2],退耕还林还草后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是关键。本研究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旨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保证。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86°15′— 88°00′E,40°30′—41°30′N,包括尉犁县和农二师31~35团。属于暖温带大陆荒漠气候,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20~40 mm,蒸发量2 965 mm;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高于10 ℃,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9 ℃;无霜期平均184 d。风沙危害是该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塔里木河上游过度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使得中下游水量大幅减少,水质下降,上游补给干流水量年递减约3 000万m3[3]。上游来水量的不足直接导致该地区的湿地萎缩、植被衰退、荒漠化加剧,导致中下游地下水位下降[3—5]。在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下,的地表部分形成流动沙丘,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到塔里木河中下游绿色走廊的存亡,影响到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样地选择与调查

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县和农二师31~35团范围内,选取51块样地,分为4种人工植被类型 (包括混交林、纯林、经济林和牧草)。由于种植的株行距不同,各块样地的面积也不一样,其中生态林的样地面积为20 m×30 m、20 m×40 m、20 m×50 m,每块样地内按对角线法设置3个10 m×10 m的乔木和灌木样方,8个2 m×2 m的草本小样方。经济林样地面积设为8 m×24 m、7 m×42 m、6 m×48 m,每个样地内设置6个1 m×1 m的草本小样方。牧草地内设置6个1 m×1 m的草本小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内植物物种的组成、株高、冠幅、数量和盖度。在样地中心作垂直土壤剖面,每30 cm深度为一个剖面,采集土样550份,水样30份。

3 实例分析

3.1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综合前人的研究[6—11],结合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情况确定了15个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表1)。

均方差决策权法是将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值和均方差值,再计算出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12—14],其计算方法如下:

Bj=Cj/Dj,Ej=Bj/∑Bj

其中:Bj为第j指标的变异系数;

Cj为第j指标的均方差值,Cj=[∑(Zij—Dj)2]1/2;

Zij为第i类、第j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Dj为第j指标的均值,Dj=(∑Aij)/n;

Ej为第j指标的权重值。

其评价模型为:Wi=∑Zij×Ej

其中:Wi为第i类型的综合评价值。

3.2 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

①对于数值越大效益越好的指标:

Zij=(Aij—Ajmin)/(Ajmax—Ajmin)

其中:i=1,2,3,…,n; j=1,2,3,…,m。

②对于数值越小效益越好的指标:

Zij=(Ajmax—Aij)/(Ajmax—Ajmin)

其中:i=1,2,3,…,n; j=1,2,3,…,m;

Zij、Aij分别为第i类、第j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和原始值,Ajmax、Ajmin分别为第j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5—17]。

运用该方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和效益值(表2)。

3.3 结果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到各指标权重的排序如下:每公顷产值>产投比>植被盖度>投资回收期>多样性指数>地下水埋深>土壤有机质>盐渍化面积比率>防风效应>固沙效应>土壤pH>每公顷灌溉量>土壤总盐量>地下水pH>地下水矿化度。由各指标所占权重可知,在经济效益指标中,每公顷产值是影响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主要因素。在生态效益指标中,植被盖度、多样性指数、土壤有机质等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环境状况是改善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各种模式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如下:经济林>混交林>纯林>牧草>棉花。其中,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的比重比混交林和纯林所占的比重小。退耕还林还草虽然应兼顾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是第一位的。在退耕还林中大面积种植经济林难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因此,退耕还经济林时应适当控制其比例。所有类型中以混交林的生态效益最大。因此,退耕还林时以营造混交林较为合适,同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类型[18]。

4 小结与讨论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范围广、时间长、集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如何对其效益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评价,是继续进行研究的内容之一。由于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改变,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确定一定要客观、准确,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新荣,张景光,刘立超,等.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人工植被与环境演变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257—261.

[2] 李育材.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回顾与总体思路[J].林业经济,2001(9):1—3.

[3] 宋郁东,樊自立,雷志栋,等.中国塔里木河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4] 马俊杰.论西北地区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J].干旱区地理,1996,19(1):64—67.

[5] 毛德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6] 代力民,王宪礼,王金锡.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2):47—51.

[7] 吴贻名,李元红,朱 强,等.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1):25—30.

[8] 贾宝全,慈龙骏,高志海,等.绿洲荒漠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1,18(2):19—24.

[9] 王让会,樊自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1,20(3):63—68.

[10] 师彦武,康绍忠,简艳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24—27.

[11] 王葆芳,刘星晨,任培政.乌兰布和沙地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模式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2):27—30.

[12] 陈东景,徐中民.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2,25(3):219—224.

[13] 王凤仙,王元仲,徐文中.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14] 吴建军,王兆骞,胡秉民.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J].应用生态学报,1992,3(1):42—47.

[15] 卞有生,宋秀杰,金冬霞.大中型农场生态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J].生态与农村生态环境学报,1994,10(2):10—14.

[16] 吴佐礼,陈聿华.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J].生态农业研究,1996,4(2):28—31.

第8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7-0041-06

一、引 言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在这种新的宏观背景下,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以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增长,引发了自然资源的短缺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第三代工业园,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EIPs)是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工业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3R原则,通过模拟自然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最终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1]。

与传统的工业园相比,生态工业园区在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尽可能减少污染,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

国外研究方面,Robert A.Frosch和Nichlas E.Gallopoullos(1989)[2]、Jouni Korhonen(2000)[3]、David Gibbs和Paudine Deutz(2007)[4]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工业生态系统特征,为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奠定了基础。对于生态工业园区评价这一问题,国内学者也已作了不少研究。其中大部分学者均是以生态工业园区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及评价目标等原则为基础,从经济、管理、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元炯亮(2003)[5];黄海风、张宏华、蔡文祥等(2005)[6];李强(2006)[7]。也有一些学者选取的方法及视角较为新颖,如黄鵾、陈森发、周振国等(2004)[8]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园区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3个角度,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并指出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完善信息采集、监测方法。

从总体上看,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倾向于从经济、管理、环境、生态4个方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体系。但由于研究尚未步入成熟阶段,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表现出较多的重叠性,不能完全反应出评价的真实性。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的主因子,并由此得到综合因子得分从而进行排序;此外,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各个园区以生态效益大小进行聚类。

因子分析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9]。各综合因子F的权重是根据其方差贡献率大小而确定,方差越大,其所占权重越大;反之,方差越小,其所占权重越小。

因子分析步骤如下:①对数据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样本的相关矩阵R;③解特征方程R-λE=0,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取累积贡献度不少于80%的前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m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④对因子载荷矩阵A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变换;⑤计算第j个公因子的得分Fj,并以其贡献度为权重,对F1、F2、……、Fk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综合因子得分F,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对所评价内容进行排序。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也叫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它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性质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异较大的个体归为不同类,从而使类内个体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类间个体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系统聚类法是聚类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聚类分析在对数据变换处理的基础上,根据表明样本间关系密切程度的聚类统计量,运用一定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如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等,本文采用离差平方和(Ward)法进行聚类。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由于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还未步入成熟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生态工业园区年鉴,笔者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开发区年鉴2008。

根据以往学者的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从经济和环境两个系统出发,构建了含经济发展、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管理4个方面9项具体指标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以此指导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2007年5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选取26个截至2011年12月通过验收批准命名或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选用其2007年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是否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园区、全区是否通过ISO14000认证、期末通过ISO14000认证的规模以上企业数9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所选数据均直接摘自《中国开发区年鉴2008》,是由原始数据经处理后的数据,代表各项评价分类指标的得分。

具体指标的设置具有以下特征:

指标X1和X2用以衡量园区的宏观经济条件,以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

指标X3用以衡量整个生态工业园区的节能水平。该指标主要考核园区每单位工业增加值消耗能源资源(包括电力、燃气、燃油、煤炭)的情况。

指标X4和X5用以衡量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水污染状况。

指标X6用以衡量硫排放情况,主要考核大气污染程度。

指标X7、X8、X9是衡量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实现程度、绿色制造推进程度以及园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该指标主要考核园区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笔者以SPSS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来判断观测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变量的KMO值为0.649,Bartlett球体检验的卡方值为104.707,其P值为0,因此样本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681、2.076、0.909和0.821,其方差贡献度分别为40.898%、23.063%、10.102%和9.118%,4者的累积贡献度达到83.181%,信息损失为16.819%。

由表2可以看出:工业增加值(X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2)、是否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试点园区(X7)3个变量在因子F1上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外在宏观经济条件,我们将F1命名为经济因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X5)、全区是否通过ISO14000认证(X8)3个变量在因子F2上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能耗水平,我们将因子F2命名为能耗因子;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X4)、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X6)两个变量在因子F3上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水耗水平,我们将因子F3命名为水耗因子;期末通过ISO14000认证的规模以上企业数(X9)在因子F4上的载荷值较高,反映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绿色管理水平,我们将因子F4命名为管理因子。这4个因子基本概括了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的各方面,可用于科学、有效地评价26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

根据表3,因子F1、F2、F3和F4的得分表达式如下:

F1=0.238X1+0.281X2-0.112X3-0.2X4+0.143X5+0.226X6+0.590X7-0.229X8-0.063X9 (1)

F2=-0.057X1-0.035X2+0.465X3-0.052X4+0.523X5-0.2X6-0.091X7+0.37X8-0.114X9 (2)

F3=0.044X1-0.2X2-0.074X3+0.52X4-0.179X5+0.663X6+0.044X7-0.073X8-0.009X9 (3)

F4=0.226X1+0.12X2+0.004X3+0.285X4-0.402X5-0.258X6-0.318X7+0.287X8+0.629X9 (4)

然后,以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度为权重,计算26个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的因子得分,其计算公式为:F=0.40898F1+0.23063F2+0.10102F3+0.09118F4

(5)

最终得出26个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益的因子得分及排序见表4。

从表5中的主因子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天津(省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下同)、广州、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居于领先地位,大连、漕河泾、烟台紧随其后,闵行、昆山、上海金桥略逊一筹,南京、武汉、南昌的生态效益处于中游,北京、长沙、杭州、福州、西安、合肥、南通的生态效益处于中下游水平,青岛、温州生态效益相对较弱,昆明、郑州、萧山、宁波、贵阳在26个生态工业园区中生态效益最差。

从经济因子F1的得分来看:排名前5名的是天津、苏州工业园区、上海漕河泾、广州、烟台,它们主要得益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后5名的是南京、杭州、福州、萧山、温州,它们在经济因子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相对较弱。

从能耗因子F2的得分来看:排名前5位的是南京、上海闵行、武汉、长沙、南昌,这反映出这5个生态工业园区的能耗较低,资源利用率高;排名后5位的是昆明、贵阳、郑州、萧山、宁波,这些生态工业园区能源耗费多,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较高,资源利用水平较为低下。

从水耗因子F3的得分来看:排名前5位的是温州、南京、天津、宁波、大连,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的硫排放较低,环境保护较好;排名后5位的是苏州工业园、上海漕泾河、烟台、贵阳、青岛,可能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它们的水耗较多,硫排放量较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从管理因子F4的得分来看:排名前5位的是天津、广州、苏州工业园、大连、上海漕泾河,期末通过ISO14000认证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数较多,绿色管理水平较强;排名后5位的是昆明、郑州、萧山、宁波、贵阳,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的绿色管理水平严重不足。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得到了26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水平及排名。下面,笔者通过聚类分析揭示包含在因子中的、反映26个园区生态效益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信息。

我们以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4个因子(即经济因子、能耗因子、水耗因子、管理因子)为变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针对26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水平,对26个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聚类,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使得同类生态工业园区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而类与类之间离差平方和较大。

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和综合因子得分排序结果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然而,聚类分析是以样本间的距离(离差平方和)作为分析依据的,将“距离”较近的对象划为一类,而非通过分别计算各样本的得分来做比较,这样划为同一类的对象具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聚类结果更为科学。

通过系统聚类法得到的分层结果见表5,由A类到D类呈现出生态效益依次减弱的趋势。

为得到每类生态工业园区的类特征,取整体(26个园区)及各类(A类、B类、C类、D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因子均值,得到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A类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水平高主要是由其经济因子决定的,这主要依托了其宏观经济条件的发展状况。B类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较高主要是由其管理因子决定的,即园区比较注重对于环境的绿色管理,因此园区的整体生态效益较高。C类生态工业园区在4类因子方面均没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整体生态效益水平一般。D类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较差,我们从表6可以看出其水耗因子得分非常低,即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其他方面又不具备明显优势,因此导致园区的整体生态效益水平很低。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①通过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出经济因子、能耗因子、水耗因子以及管理因子,这4个因子基本概括了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益的各方面,可用于科学、有效地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益。②通过聚类分析法,将26个生态工业园区大体分为4类,以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广州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A类园区生态效益总体最高;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效益较高;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内的15个园区整体生态效益水平一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效益最差。③究其原因,A类园区主要依托了其宏观经济条件的发展;B类园区由于较为注重对于环境的绿色管理,其生态效益水平较高;C类园区在各方面均没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其生态效益水平一般;D类园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且在其他方面也并无优势可言,故生态效益水平最低。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党的“十”报告精神,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稳步实现生态工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融合

切实做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其在宏观经济背景的依托下实现较大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吸引各类资金投资于生态工业,建立起多元化投资机制,将生态工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融合,实现二者的共同提升。

2.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在工业生态学的指导下,使园区内形成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令一个企业产生的废料成为另一企业的原料,有步骤地回收和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力图实现水、能源等的最大效用。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及降低废物排放量与毒性。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对于园区的环境管理

按照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严格组织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生产,对于污染较重且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项目,坚决不能批准其进入园区。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在实践中研究针对园区环境管理的新技术,并进一步加大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研发中心入园。

4.树立生态工业理念,鼓励更多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及生态意识,全方位贯彻生态工业理念,调动各方积极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工业氛围。

[参考文献]

[1] Ewa Liwarska-Bizukojc, Marcin Bizukojc,Andrzej Marcinkowski, Andrzej Doniec.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an eco-industrial park based upon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732-741.

[2] Robert A.Frosch,Nicholas E.Gallopoulos.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3):144-152.

[3] JouniKorhonen. 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3):253-259.

[4] David Gibbs, Pauline Deutz. Reflections on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through eco- industrial park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683-1695.

[5] 元炯亮.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循环经济,2003(3):38-40.

[6] 黄海风,张宏华,蔡文祥,王春能.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8):379-384.

[7] 李强,汤俊芳,钟书华.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管理,2006(4):67-70.

[8] 黄鵾,陈森发,周振国,元霞.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04(11):92-95.

[9]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An Evaluation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s’ Ecological Benefit in China

Wang Jiating ,Zhao Li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第9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关系

1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

其内涵的实质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地节约、高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保护和改善生态及社会环境,提高人类对生存和发展客观情况的认识;限制人类自身不顾后果的各种有损全社会长远利益的行为,协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相互变化关系。这些正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甘肃河西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总量为12.787亿m3,只占全省河西水资源总量77.55亿m3的16.49%,是我省极度缺水地区,而且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与人口和经济的分布极不匹配。因此甘肃河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水,成败在水。

水资源状况是河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条件,是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河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必须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

2水资源保护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2.1把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作为社会经济的战略重点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问题。

2.2建立节水性社会全面节流,以供定需,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河西水资源近期应急对策和长期需求控制战略的基本要求,必须实行全民节水、全面节水、长期节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和节水型社会。

2.2.1农业节水。一是要实施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二是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发展节水高效的特色农业。

2.2.2工业节水。要制定各行业的节水规划,利用水标准定额实行计划用水,不断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要调整工业产业及产品结构,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效益、重污染的产业,产品规模,积极发展高效益、低耗水、无污染或者轻污染的新型工业。

2.2.3可持续发展量水而行。经济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无非就是通过农业、工业的发展,求得经济的增长。而发展农业、工业离不开水,为此,河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切不可抛开水资源承载能力而盲目求发展。

3河西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保护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河西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去完成。为此,河西水利必须从全局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研究该地区大开发中的水利问题,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水利服务于大开发的大局,又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并与之协调发展。

3.1处理好水利建设与河西大开发的关系

河西水利建设要把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应做好规划、建设,以满足该地区大开发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对水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从该地区水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为此该地区大开发中的宏观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也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条件。

3.2处理好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

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该地区水利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水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大治河减沙、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生态、水环境破坏和污染。在水资源配置中要把生态用水作为重点优先考虑。

3.3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配置与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关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缺水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该地区水利工作的重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