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8年是江苏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到现在已有4个年头。分析比较这4年的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对目前高三阶段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和高一高二的生物课堂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思年来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1.1题型与题量
从表1看新高考4年来,题型和题量保持相对稳定,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非选择题有所变化:一是题量有所减少,2008、2009均有9大题,2011年减少一题为8大题;一是2008年有选做题,但2008年以后取消了选做题。非选择题的大题量虽然有所变化,但4年来整张卷子的小题量基本维持在63小题左右,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来不及做。
从表2看,4年的试卷阅读量都相当的大,图表也较多,基本维持在19幅左右,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有答案要填的文字偏多,这也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特别是2011年虽然题量减少,但阅读量和答案要填的文字数并没有减少。
1.2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近4年的试题基本覆盖了全部章节,《江苏高考生物科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约109个,每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超过90个,考查的知识点中能力要求为“B”的占考试说明B级要求的近1/2,能力要求为“C”的超过5/6以上。而A级知识点考查的仅占1/3左右,这反映了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越高,被考查的比例更高。在强调覆盖面的基础上,试卷也突出了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细胞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基因工程”等,这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表中还可看出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必修1和必修3上,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课本实验。
从表4看近4年来必修与选修的分值基本维持在8:2左右,这样的考查比例比较合理,和选修课时和必修课时比相一致,这也有利于教学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涉及选修内容的考试试题,尽管情景都是以选修知识为背景的,但考点大多在必修教材中,所以复习中要加强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知识的联系。
1.3实验考查
从表5看近4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题中实验题约25%左右。4年来的实验题素材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课本实验和实践,约占2/3强,二是来自科研一线。近4年实验题的考查没有偏离《江苏高考生物科考试说明》的要求,每年的实验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各个方面,突出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
1.4难度
从表6、表7不难发现从2008年开始,生物试卷的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2011年更难。由于从2008年开始生物成绩以等级来划分,为了提高区分度和可信度,加大难度是必须的,这样的难度也没有违背考试说明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命题意图。从我校调查的情况看学生高考生物的等级与语数外三门总分匹配率非常高,近4年达本二线的学生生物等级都在B级以上。
2.备考策略
2.1剖析教材,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
高考试题往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复习中一定要紧扣教材,利用好教材,尽量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分析教材;还可将教材上的生物学科主干知识设置成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知识网络,通过不同的知识网路的交叉连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学中要加强核心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甄别和纠正。由于高考命题要求,高考题中会出现大量新背景、新情境,但无论如何最终都会体现高中生物教学所要求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起点高,落点低”。
2.2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近年来江苏生物高考题综合性非常强,有时一道题可以覆盖多个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生物学知识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有着种种联系的,教学中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迁移,去解决各种问题。新课程改革就是不希望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高考也绝非要把这类学生选。有位命题专家说“江苏生物高考就是要让学生越考越聪明”这句话值得大家品味。
2.3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考试题强调原创,所以很多题目设置了新的背景或情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这是新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近年来,高考题出现了大量的图、表题,这些图、表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读懂、读透图、表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差的特点,平时多加强专题训练。
2.4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201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
今年的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共占72分,其中Ⅰ卷1―5题(30分)、Ⅱ卷31―34题(42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分布如下:
1.考查内容分布(见表1)
表1 2014年全国高考广西卷
理综生物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及分值表
从表1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范围之内,涉及20个学科知识点、3个实验知识点。其中,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实验等重要知识点所占比例较大。
2.考查能力要求(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试题考核内容涵盖现用大纲版生物教材的三本书,分值分布合理:必修模块共占70.83%,选修模块共占29.17%。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考查理解能力的,如第1、2、3、4、33、34题;考查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或获取信息能力的有第4、31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试题有第5题;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有第34题。
(二)试题特点
1.结构平稳,题材平实重基础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整体结构稳定,依然沿用历年的“5+4”模式(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赋分比例与2013年基本一致,保持了大纲卷生物试题结构的稳定性。试题紧密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能力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第2题以ATP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的发生时间、条件等,第3题考查了T淋巴细胞的作用对象、来源等。第31题第3小题考查NADPH的名称、功能及形成场所。这些都是考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有的试题材料则是历年高考题和常见题材的推陈出新,例如第5题采用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的第36题图形材料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相关实验研究;第34题用常见的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
2.主干突出,知识点涵盖广泛
对细胞代谢、遗传规律、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点的考查继续占据试题主要地位,题干的背景知识源于教材和生活,注重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4、5、32和3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对主干章节知识点多角度、多题数考查是近几年大纲卷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特征,今年也不例外。试题内容注重考查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如第2、31、32题均考查了细胞代谢的相关内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在试题中的赋分比重仍较高,这些章节知识发挥着选拔人才、控制区分度的功能。全卷贯穿着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
3.图表丰富,形式多样考能力
加强对问题信息转换能力的考查是今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今年的9道生物试题中有5道试题配有图表,分别以坐标图、模式图、表格等形式出现。如第5题的四个选项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要求考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做出正确判断。第31题利用考生熟悉的坐标图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用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变量作答。第32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通过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检测考生对渗透作用概念及发生条件的掌握情况。
试题体现了生物学科特色,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如第4题给出培养大肠杆菌的三种条件,要求考生理解向光的陈述,然后将陈述转换为数学模型。我们知道,文图或文表转换能力的要求比图文、表文转换能力更高,更能反映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再如第5题,以四个胚芽鞘和琼脂块的不同处理作为选项,以模型图的形式呈现,让考生从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单侧光下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偏向背光面)的理解;通过对实验材料的处理,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首先理解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然后将分析结果与图形对接,完成文图转换,既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还要求考生具备“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以及“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4.梯度适当,易难递进有层次
今年的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较易切入、拾级而上,让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功能。例如,第1题考查细胞核,第2题考查ATP和细胞呼吸,各个选项都有考生熟悉的基本知识,可谓面向全体考生,能有效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使考生能很快入题。第4、5题以图文形式分别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生长素的收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则有所提高。
第Ⅱ卷的每道题都从基础知识切入,通过由浅入深的分层设问,把控试题的区分度。例如,第31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利用图形信息作答,题目所给的图形信息直观、常见,考生只要看清横纵坐标、想清曲线含义都能回答;第3小题虽然考查的知识非常基础,但是NADPH的中文简称是考生平时很少关注的“冷点”,试题由此拉开差距。第33题的第1小题考查考生对生物群落及种间竞争的理解,由于材料简单明了,考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思考;第2小题要求对藻类和浮游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陈述并分析,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从课外材料获取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第3小题则以“分解者”这一复习盲区设置问题,让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考生通过不同的问题得分。从试卷布局来看,第Ⅱ卷的四道题难度逐渐加大,将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遗传题放在最后,有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取舍,争取获得最大分值。
5.叙述简洁,知识综合度高
今年的试题题干文字简练,表述简洁,指向明确。例如,选择题1―3题的正确选项均为否定句,其他选项则为肯定句,正确选项与其他选项有明显的区分。第34题第2小题对株系的说明简明扼要,对F3株系的分析设定的条件严谨而明确:“只表现出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多个限制字词有助于考生快速锁定答题范围。
试题充分考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综合。例如,第1、3题属于知识点内的综合,第2题属于章节内的综合,第31题属于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内容之间的综合。试题整合的知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一题可多角度、多维度地考查核心知识及主干知识。例如第34题以经典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命题背景,从自由组合发生的条件、亲本的选择、子代株系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例等多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其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属于新课程中孟德尔“假说―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此在新旧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展示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生物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6.衔接课改,实验探究显特色
以材料搭建高平台,有明显信息相辅助,利用教材知识点作答,起点高、落点低、指向明确是今年试题的又一个亮点。例如,第5题考查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和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第34题用小麦抗锈病和感锈病、无芒和有芒两对性状的杂交,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往年不同的是,34题要求考生利用题干信息对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的位置作出判断,并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写出亲本的杂交组合,然后据此推断F3只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的4种株系表现型和数量比,各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这一过程的推断体现了孟德尔“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考查考生对实验作出假设并推理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再如,第32题以小肠的吸收为背景,用小肠做实验材料研究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发生,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实验过程的呈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实验涉及2个实验变量与4个分组,考生需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和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但随着试题的设问将考点落在了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之上,考生通过4个分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变化特点,很容易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
二、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唯有我区的考生仍在使用,也是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最后一份大纲卷,试卷在问题设置、问题呈现等方面都与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生物试卷相似,由大纲卷向新课标卷过渡的趋势明显,对2015年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今年高考的试题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一)注重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的过程构建概念,摒弃死记硬背。今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要理解后记忆的,如第32题试题材料是小肠,但并不是考查消化的知识,而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处理表格数据、分析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来构建渗透作用这一概念。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生物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构建的教学设计,教学生构建概念图,力求让学生明确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二)备考训练要多元化
2014年高考试题很多题型的命题角度与往年不同,以往的高考试题通常是“图文转换”模式,即题干给出图表、坐标,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获取信息,通过文字表达得出结论,而今年的第4、5题的命题角度却是“文图转换”模式,即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描述,将获取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图表模型。“文图转换”模式比“图文转换”模式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可能是一种信号,教师在备考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训练考生的思维能力。
(三)关注课本经典实验,注重过程
新课标更加注重科学史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原理,更加注重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构建过程的理解。例如,第34题素材普通,看似平平淡淡,但命题者非常用心,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假说―演绎”的过程,只有在假说成立的条件下,才会有后面的结果。教师在教授新知课时,要把讲授重点放在“假说―演绎”的思路培养上,可以利用表格分析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一一结合所得后代F2种类和数量,使学生显而易见后代两种类型和比例。若是复习课,教学重点则是运用“假说―演绎”方法对遗传现象进行解释,要反问学生为什么F1配子一一结合所得的F2有两种类型且比例是1∶1。
(四)转变实验教学思路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手段。实验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方式。以往的实验考查方式往往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模式,而观察今年高考试题的第5、32、33题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的考查形式已从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把观察、记录、分析等浅层能力要求提高到“假说―演绎”“研究―探讨”“分享―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要求。因此,实验课教学不单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层次上,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展示、探究,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五)研究高考题,注意“冷点”,关注细节
一、精读考纲、高考试卷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和考生一定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熟悉《考试说明》中各考点在课本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及能力要求,做到烂熟于心。尤其到了第三轮复习,更要关注《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专研近几年高考试卷,把握好高考的整体方向和命题思路,熟悉相应知识点的考查(包括各知识点的分值变化,能力要求变化,题目难度变化等等)。
例如,《考试说明》对必修一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考查,近3年能力要求没有变化。高考连续两年考查了该知识点,2011年江苏高考试卷单选题第5题,对该知识点考查注重基础,对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特点做了考查,考查了知识点的比较,分析;2012年单选题第20题,结合题目所给的相关信息,要求联系社会热点,对癌变和细胞分化进行了考查,难度明显加大,既要对所给信息充分分析,又不能脱离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强化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总之,研究“双纲”及高考试卷,更有利于充分掌握第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准确把握复习的总方向。
二、精选试题,注重回归
生物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综合模拟试卷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科学迎考的能力。因此在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基础上,精心选题,教师应从中筛选出一些符合考纲要求的、学生易错的、易被忽视的题目,合理编排,编制成套,系统训练。教师在编制模拟试卷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求难,求新,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引用,及时回归课本。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卷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都占到了1/3。这部分知识点通俗易懂,以教材为根本,要学生确保不失分。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落实到课本的相应知识点,及时“温故”,查漏补缺,不留死角。
同时,学生要注重回归教材,也要注重回看错题,重拾易遗忘、易忽视的知识点。每次试卷讲评后,教师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整理错题,回看课本,消化巩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答题的技巧,为提高成绩掌握行之有效的措施。总之,第三轮复习,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方法不存在优良,而在于有效。
三、突出实验,提升能力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对实验内容考查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江苏2012年高考试卷来看纯实验题分值达到25%,而且很多题目都是以实验为背景的;从2008年新高考以来,江苏省命题每年至少有一题是考纲注明的实验以外的简单设计性实验。
如何在第三轮复习中,有效地提升实验水平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实验题得分呢?笔者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的:1.重视考纲中涉及到的课本中的基础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把握实验过程及思路,理顺实验程序。2.通过精选实验试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审准实验的目的及原理,明确实验的变量,掌握实验的对象、条件、方法、步骤、最终预测,分析实验的结果。3.通过模拟试题,引导学生反思,从而诱导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识图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迁移能力等等。4.选题注重紧扣《高考说明》中的最终目标,切实有效地提升考生的科学素养,诱导学生关心科技,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探究。总而言之,每位考生都要为达到高考实验所要求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而不断努力,争创佳绩。
四、规范答题,培育技巧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每个考生都不能忽略这样的环节。该环节为规范答题、培育技巧。可以说,该环节为高考取胜的关键。笔者认为,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书写,卷面保持清晰。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它的优劣关乎着考生的高考成与败。第二,规范使用专业术语。生物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答非选择题时,学生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科学,重视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无错别字。第三,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江苏高考试卷分值120分,考试时间是100分钟。考生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好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时间,不能在一些难题上浪费过多时间。第四,要注重培育解题技巧。在审题中考生要留意有效、关键信息,做好相应的标记,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做到分层、有序的答题。特别提醒,高考题题干信息较多、内容较长、材料较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则在课内,因此考生要善于挖掘题目中与教材知识相联系的要点,用我们熟悉的知识,规范、有效地答题。
一:精读考纲,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我们认真研2010年的新考纲,并和2007年的进行对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同时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生物命题指导思想,做到心中有数,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二:认真备课,集思广益
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尽量让每节课都是高校课堂。
三: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
开学初我们就对学案的制作分好工,每个学案都提前一周制作好,做学案时我们都先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设计,再集体讨论,最后才定稿。我们的学案不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填空,也不是列出表格让学生机械的接受老师总结出的知识网,而是给学生提出可思考性的问题,既培养学生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能力,有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认真搞好每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我们既夯实基础有注重培养能力。
这时的学生特点是:知识点遗忘较多,但是一翻开课本马上又觉的基础知识都会,但是不会更深入的去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就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填写学案,老师批改再教,老师有目的的教学生有目的的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新授课的模式,基础的大部分都会的我们采用测验形式,易错点,易混点在课堂上反复举例讲解等,让学生感觉生物有学头。
习题的选择上,随堂练习我们选择简单的基础的,学生讨论后老师不用讲解,小单元和大单元的练习题和测试题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在对知识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自觉整合。
第二轮复习,我们把课堂更多的放给学生,学生自己先构建知识网络,老师批阅,选出各种形式的进行展示,老师对每一种适当补充,让学生整理出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网络形式。习题的选择开始想高考难度接近。
不同点一:各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
不同点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不同*、*、*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
不同点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除了*省*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新高考“高+会”录取彻底实现平行志愿明年高考新增的“高+会”录取方式将与本市中招类似,考生填报的20个志愿,按语数外三科高考成绩排队,顺序录取。这意味着,一直未能在本市高招正式录取中实行的成绩优先,彻底平行志愿,将在明年高招中实现。“高+会”录取时,投档比例为100%,将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线上考生分文理按总成绩…
详解2010年北京高考的“变”与“不变”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稳定。“3+X”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高考时间仍定于6月7日、8日两天;文科综合中,政治、历史、地理3科分值仍各为100分,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生物3科之间的分值比例略有调整。新方案有三大变化:高考考试内容…
北京2010年高考招生考试65问问:2010年高考统一考试的科目设置是什么?答:2010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仍然是3+X。“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X是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问:考试说明何时公布,考生从何种途径得到?答:2010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在2009年底以前发至区县,考生可按所在区县考试中心…
北京高考方案激起波澜五条通道上大学新高考将为考生提供五条通往大学的“通道”。其中本科层次包括统考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高职专科层次包括“高+会”、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三种方式。高职三种录取方式将针对不同考生群体,其中“高+会”主要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面向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毕业生;单考单招将不再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
*:2010年高考改为“3+文/理综合”分值各300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高考方案中,记者发现最大改革就是在原有的“3+文基/理基+X科”的基础上,取消X科变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新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分别涵盖了历史、政治、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新方案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值各为300分,考试时间各为150分钟,各科均占100分…
*:借鉴*新课改高考“3+X”方式很可能保留今年初,*省教育厅曾率队到*专门调研高中新课改及高考改革情况。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但直到20*年4月,*才公布新课改高考改革方案,保留了“3+X”的模式。而*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课改后首次高考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2010年高考方案出台英语口语考试提前3个月为保持高考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10年普通高考方案中的基本内容继续保持不变,但英语口语考试较2009年提前了3个月。据介绍,*2010年普通高考仍然保留2009年普通高考方案中的“3+小综合”科目设置,高考试题采用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题,采用原始分录取,本专科招生统考合一,所有考试科目实行网上评卷…
*:个性高考改变一考定终身方案获业内肯定今年,全国已经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而*省出台的高考方案以“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今年出台的*省新高考方案,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
*:2010年高考选修科目或调整不提倡过早分科*省2010年高考选修指定选考部分个别学科将做相应调整,今后的高考将逐步实行与当前推行的新课改“挂钩”,探究性、开放性试题数量或增加。2010年或适当扩大选修模块指定选考范围,专家建议各高中要开齐开足选修课程,在高一下学期结束就习惯于分文理科,这是有悖新课改精神的,所以不提倡高中过早分文理科…
陕西:2010年新高考预测稳定为主科目设置不变2010年陕西省的高考将会以“稳定”为主。一是考试科目设置不变,仍为“3+理综”或“3+文综”;二是新高考总体难度不会超过旧高考,从知识点变化看,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知识点更新大概是10%。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卷的结构会注意与老高考的衔接,会保持试题形式和难易程度的相对稳定…
相同点一:以“语+学+语+文综/理综”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
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
一、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15年我区高考采用的是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能力测试卷(即新课标全国Ⅱ卷)。其中,生物试题共90分,由第Ⅰ卷的第1―6题(36分)和第Ⅱ卷的必考题第29―32题(共39分)、选考题第39或第40题(15分)构成。与2014年大纲卷总分72分相比,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总分多了18分(其中物理降10分、化学降8分),选择题多了1道题(6分),简答题多了1道选考题(15分),在分值上缩小了与理化学科的差距。
从总体上看,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主干,兼顾模块均衡
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及核心概念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生物考纲中Ⅱ类要求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覆盖了必考内容的11个主题和选修的2个主题,考查了3个必修模块中的21个知识内容、选修1模块中的1个知识内容、选修3模块中的2个知识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TP、细胞呼吸、细胞的衰老与癌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规律、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植物的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种群和生态系统、胡萝卜素的提取、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内容。在覆盖各模块知识的同时,考虑各部分内容的配置比例,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适当考查旁枝知识,其中,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依然是试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赋分分别为22.5分、23.5分、14分,分值仍占较高比例,共达66.7%。
(二)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
试题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对教材核心概念的理解及生物学原理的应用,体现了回归课本、尊重教材、深化基础的命题思想。试题设问得当,指向明确,有专对某一知识的直接设问,也有对跨模块知识的综合测试。如第4题的选项分别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虽然考查的知识目标较多,但都是对教材知识的原本呈现;第6题则直接对猫叫综合征致病机理进行判断,属于对单纯知识的考查,考生作答时更有针对性;第3题以胞吐为载体,以列举的方式考查了抗体、胰液、神经递质的分泌与mRNA运输的区别,选项涉及多个模块、多个知识点,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第30题围绕甲状腺激素创设简单的情景,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内分泌腺、激素的作用以及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内容全面,综合较高,但是基础性强,均可直接引用教材的原文原句作答;第40题以点突变改造蛋白质的结构来改变其功能为题材,综合考查基因工程、中心法则与蛋白质工程相关的内容,试题设问独到,材料新颖,虽是对教材的延伸,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总之,立足课本,答题时可使用教材语言直接作答,不仅能有效地检测考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熟悉度和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纠正在学习过程中脱离教材、迷信教辅,通过“题海战术”以及做大量繁、难、偏、怪题来代替复习的错误学习方式,维护教材的权威性。
(三)考查思维,强化严谨表达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考生强化了在知识理解基础上进行语言描述和表达的能力考查。2015年高考生物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要求是“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因此,用一句话描述一个核心概念或陈述一个生物学原理,成为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着重考查的能力。例如,第29题以反义基因抑制X基因和Y基因的表达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为背景,创设全新情境,通过相关设问,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番茄果实较早成熟的原因。在表述原因时,考生既要准确地陈述试题数据信息与果实成熟的相关性,又要说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作用,要求考生具备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课外材料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第32题以祖孙三代为背景,考查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遗传方式的差异,考生必须在利用原有材料理清世代关系的基础上,于限定的条件下分析基因的来龙去脉,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求亲子代关系清晰,逻辑链清楚。试题材料平实,但设问的角度新颖,测试的能力较多,考查了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理解材料、推理判断及分析运用的能力。
(四)体现素养,渗透学科思想
试题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对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和遗传等进行了考查,体现了生命系统富有层次,层层相依,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第1、29、31题分别从细胞、个体、群体三个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考查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体现了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第30题提供了某生态系统的总面积250 km2及乙种动物某次调查的种群数量为550头等资料,要求考生计算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要想正确表示种群密度,考生必须概念清晰、表述准确,同时注意数值与单位的统一。对种群密度的考查,能测试出考生的审题技巧以及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可反映出考生是否具备用单位和数值准确表达概念、含义的学科素养。第40题从蛋白质的功能出发,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序列,进而获得控制该蛋白质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渗透了生物学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科思想。
(五)联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
试题注重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学科特点,彰显了学科的内在价值。例如第5题通过对特异性免疫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第32题透过一个普通家庭中祖孙三代基因来源,让考生通过分析血缘关系的建立强化家庭观念;第39题以常见的蔬菜胡萝卜为题材,通过β-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来预防夜盲症等知识,引导考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问题。
试题在联系实际的同时,也关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例如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的发现者,今年高考试题的第2题便用端粒酶知识创设新情景,通过端粒酶的本质、端粒的位置及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考查考生对DNA、RNA、染色体、细菌等知识的理解,测试考生在新情景下获取信息、理解材料、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在重视核心概念的同时适当关注教材中知识的延伸和扩展。1990年,科学家把不需要的基因的反义链塞到蛋白质合成机制内,发现其可以干预合成过程,防止不需要的蛋白质出现,反义DNA(即反义基因)的作用由此被发现。英国科学家利用反义基因延缓了番茄的成熟,使西红柿成熟后不软化,便于运输和贮存。第29题基于这一知识背景设计了以反义基因为变量的实验探究,信息浅显易明,结果直观易析,考查了考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立足教材,关注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生产问题。第40题围绕蛋白的改造设计了与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涉及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中心法则等,考查了考生对现代生物科技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学问题及新进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考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我们以第29、32题为例,以点辐面分析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失误的原因。
(一)第29题答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笔者从阅卷组的相关数据获知,近6%的考生该题得0分,较多考生得分集中在7―10分之间,仅有极少数考生得满分。考生中出现答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有:
1.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对题意理解不清。从该题的材料中可获知,A组果实含有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X、Y,B组反义基因X抑制了X基因表达从而导致乙烯含量降低,综合A、B组可以解答第(1)小题。但是,考生没有能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以致失分。失分有几种情况:一是完全没有得分;二是第一个空只答X或Y基因;三是第二个空只答X、Y、X和反义X基因;四是第二个空答X、Y、反义X基因、反义Y基因。
2.对实验变量的分析不准,实验素养不高。分析A、B、C三组实验的因变量,可以发现A组(对照)的乙烯释放量正常、B组的乙烯释放量很低、C组的乙烯释放量为0,将B组与A组比较可发现X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C组与A组比较可发现Y基因与乙烯的含量有关。综上所述,可知道A、B、C三组实验的自变量,即A组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而B组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和反义X基因。对此,从考卷中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实验素养不高,因此不能分析到位,以致答题错误。
3.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全,习惯不好。不能用乙烯功能进行解释,而只是通过实验分析乙烯含量高低来回答问题,因此被扣分。
4.生物术语描述错误,态度欠严谨。“乙烯”的“烯”字错写为“稀”“希”等,因此被扣分。
(二)第32题答题错误原因分析
本题对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答案较开放,得分率比较低,近14%的考生得0分,得分在5分及以下的考生超过50%,得满分的考生几乎为0。考生出现答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路不清,方法不对。解题时应先确立祖孙三代的关系网,采用逆推法,由孙代往上推,很快便能确定基因的来源。如第1小题中,由女孩基因型AA可推知父、母各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但是父亲的A可能来自女孩的祖父或祖母,而母亲的A可能来自女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但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喜欢从祖辈往下分析,影响了表达的逻辑性。有的考生只分析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丢分,如只写出女孩和父母的基因传递关系,没有推理出父母和祖辈的基因传递关系;写出父母与女孩的基因传递关系后,只写出父亲与祖父母的基因传递关系或母亲与外祖父母的基因传递关系。而第2小题中只回答祖辈XA基因与父辈的传递关系或只回答女孩和父亲的XA基因传递关系。
2.表述不清。由女孩的基因型AA推理到父母的基因型时,表达模糊,指向不明确,如有的考生答“不能确定,因为祖辈四人的基因型都是一样的,不能确定到底谁给”。
三、2016年复习备考建议
(一)立足化学考纲,读透教材
化学考纲是基于新课标制定的备考引领性文件,是专门为考试命题而设置的能力考查要求。教师在备考时应对化学考纲进行细化,设计表格让知识点细化明晰,力争在高考之前能够训练所有细化的知识点。而教材是落实化学考纲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新课标全国Ⅱ卷也多以教材中的内容为背景对考生进行考查,如今年的第2题直接来自于人教版《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第122页中关于细胞衰老原因的陈述,第6题直接来自于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变异》第85页中关于猫叫综合征的陈述。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回归教材,并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引导学生熟读教材。
(二)夯实基础,注重联系
不管高考生物试题如何变化,题目如何推陈出新,终究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所以夯实基础是高考复习备考中的关键起点,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精准教学。要引导学生透彻、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如今年的第30题旨在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但是许多考生却将激素调节混同于体液调节,对激素调节的特点懵懵懂懂,答题时出现了混淆。
2.经典试题训练。经典试题可能是一些高考试题,也可能是经过教师自己锤炼出来的优秀试题,这些试题对学生掌握知识具有重要帮助。教师要多搜集、积累经典试题,并利用经典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力争训练一个经典试题便让学生掌握一类知识。打好基础后,还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主干,构建网络,如将一个单元的主干知识通过一条主线构建单元内知识概念图,再根据不同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归纳成知识网络。
(三)建构模型,提升能力
今年试题的第32题得分率比较低,其重要原因在于考生不能将试题中的各种有效信息进行模型建构。如果考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建构起本试题的模型,将对快速、准确解答本试题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应在高考复习备考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提升能力。高中生物学的模型大致有三类: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建构有丝分裂过程的模型图;概念模型是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并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将原本零碎的生物学知识归纳到一起以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物学系统或其性质的数学形式,如建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的模型。
(四)逻辑表达,多练常考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每年总会出现一两道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试题,此类题得分率通常较低,许多学生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规律进行描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差,二是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过程的完整性、严密性与思维有着正相关性,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能有效考查学生掌握和使用准确生物学原理、概念的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际上,以原因分析为载体的语言表达有效地发挥了考查理解、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等多种能力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选拔的目的。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经常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
首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说”。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再相机引导他们用生物学语言表述生物现象,使之逐渐“会说”“能说”,在“说”的过程中注重规范用字、词、句。
其次,平时作业、月考、段考、期考命题时,要适当设计几道相关试题,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学生按试卷要求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及明确的结论性语言答题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关注前沿,开阔视野
新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新课程中添加了一些科学前沿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今年的试题中也有两道试题(第2、29题)考查了这方面的内容,学生颇难应对。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关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前沿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六)选考题目,毋须犹豫
【关键词】新课改 新考纲 生物高考 复习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81-01
从2004年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启动,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全面展开,我们重庆市也正式进入新课改行列,2013年的高考就是重庆推行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下生物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做了一些思考:
一、研究新考纲,顺利接轨新高考
考纲是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关于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新考纲既是新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在制定复习策略时,要注重研究新课改考纲,吃准、吃透新考纲,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尽早地适应新高考。
二、研究新高考地区的高考试题,改进教与学
通过对新高考地区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新课改后高考试题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尊重考试大纲的要求层次
命题时,尊重考试大纲的要求层次,而不是课标要求的层次。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全部反映在教材中,也反映在课标中,更体现在考试大纲中。
(二)立足基础,突出核心,强化知识整合与迁移
试题明显地体现出“加强基础考查,适当强调综合,密切联系实际”的鲜明特点。如新课标全国卷所考查的内容给考生和教师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回归学生课本、回归常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倡朴实无华”,比较多地考查了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试卷难度有所下降,体现新课改“轻负高质”的精神。
(三)突出能力考查,彰显以能力测试为命题的主导思想
各地新高考试题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一个突出特点,符合新课标和新考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中。
(四)关注社会热点,体现试题的学科价值和时代性
以社会事件为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尤其重视社会热点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生物试题中的考查。
三、复习备考中注重策略,讲求实效
(一)复习备考要注重“双基”训练
记忆是智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在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全面熟悉教材,系统梳理新考纲所列的3本必修教材的67个考点和19个实验,还有选修3的15个考点和1个实验,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把主要考点的知识记在脑子里,归纳并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辨析教材上的图解、表格、曲线、示意图、模式图等,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不同的信息呈现形式,并能根据一定的内容绘制相应的图表,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转换。在系统梳理考点的过程中,还要将考点不断进行内化和细化,弄清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应清楚该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属于哪本书里的哪章哪节,即将题型知识化。在考生阅读教材看到知识点时要能联想这些知识点与解决哪些问题有关,即将知识题型化。 (二)复习备考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各地新高考试题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中。一些题目看似不难,但认真分析发现,学生欲获得理想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审题时,应该要注重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典试题的变式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三)复习备考要琢磨近几年新课改的考试信息,编制质量较高的训练题
我们选题时必须以新高考考纲为指导方向,充分研究近几年新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高考试题进行综合研究,找特征、共性、热点;二是关注实施新课程省份的高考试题,看变化、找趋势;三是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四是分析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给学生提供的题在设计上要体现新颖性、信息性、思考性,并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教师还要做到有练必改、必评。对学生的练习或试卷的讲解一定要及时,讲解时重在解题指导,指出并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包括错别字的订正,规范语言表达,让学生形成答题思维,构建答题模式。
(四)复习备考要突出实验,重在探究
【关键词】高考;生物学科;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江苏省生物高考自2008年开始实行等级评定,至今已走过6年,笔者结合前五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对2013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的特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对今后高三阶段的复习备考以及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试卷结构分析
纵观近几年江苏高考生物学试题,2013年的生物试卷更加成熟。试卷结构基本不变,全卷33题,包括20题单项选择题,5题多项选择题和8题非选择题。试卷考查内容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南,符合《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学科)》的要求。相比前几年的高考试卷,难度不大,无偏题无怪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试卷考点分析
1、 考点分布情况
经梳理,2013年试卷涉及的考点及分值见下表。
2、 考查特点
2.1该试卷注重全面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又突出了重点内容。
根据《考试说明》,试卷考查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如第一题考查了生物体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作用,第7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9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知识点,第24题研究了分解者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总之试题考点覆盖面广泛,同时也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着重考查。从上表分析来看,与去年相比,试题对必修模块I的考查略多,模块II与选修III考查内容略少。必修模块I中光合作用、模块II中的遗传规律及模块III中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结构依旧是考查的重点,所占比例较大。
2.2该试卷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立意为导,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13年考题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原则。考题多处以图表形式呈现。例如第8、10、24、30题等。其中第8题考查的是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分裂方式。无论图上染色体形态多么奇怪,学生只要掌握三看识图法即可。先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图中1与2、3与4等共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且出现明显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后续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此判断,该题答案选C。该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再如第33题的第三小题第一空,考查学生将三张图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最后一空则是考查了学生绘制曲线图的能力。
2.3题目背景新颖,理论联系实际
本试卷十分重视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较好地体现了“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例如选择题第24题,考查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对小麦秸秆的分解作用,可应用于解决目前苏中苏北地区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如第30题研究了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充分体现了高考“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价值追求!
2.4重视实验考查,突出生物学科的实验属性
从考点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本次考试中实验分值占总分27.5%,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实验试题大多以实验或科研素材为背景,情景为原创,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除了第5、6、9、14、17、18、21、23、27题考查的是书本实验之外,第28题设计实验探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该题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除此以外第30题也是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来看,近年来对实验的考查不再是单纯地“背实验”,而要求学生具有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当然,题目在书本之外,答案在书本之内,无论题目多么新颖陌生,学生还是需要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用已学知识来完善或解答相关问题。
三、 给今后生物教学的一点启示
1、 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分析连续6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看出高考最主要考查的还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基础教学,不能为了提起学生兴趣一味地补充书本以外的内容,以牺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获得课堂中的哗众取宠的效果。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更是要注重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不急不躁,稳步推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只有对书本知识的牢固掌握,才能在考场中面对各种情景的问题不慌不乱,冷静分析,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2、 重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要提高学生实验的综合技能,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课本实验的掌握,还要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的学习和掌握。可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一些较为简单的课外的探究性问题,并且用科学的语言来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结论。
例如,按照2013年《考试说明》要求,《遗传》模块知识内容与2012年相比的变化不大,具体为:1.增加条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考试要求为Ⅱ类,这块内容在浙科版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都有要求的。2.改动条目: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考试要求仍为Ⅰ类。这些变化使得《考试说明》与浙科版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更加保持一致,体现了《考试说明》简洁明了、贴近教材、贴近浙江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的特点,有利于高三生物学科的教学和复习。近几年高考对遗传知识的考查题型多以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这也符合《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并能做出评价和修订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题目分数控制在18分左右,有时也会穿插其他模块的内容,或在其他题目中考到该模块的知识点,题目趋向于综合性:1.近四年必考的知识点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每年必考遗传图解,分值在4分左右。2.近四年未考的知识点有: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受精过程;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遗传咨询与优生。3.近四年每年高考试题中,考到的知识点呈增长的趋势:从2009年的3个考点,到2010年的4个考点,到2011年和2012年的6个考点,2013年基本保持稳定。
二、借鉴高考真题,做到触类旁通
自主命题以来,浙江高考频繁出现实验设计,遗传实验设计题正好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生物教师平时不但要重视对浙江省高考遗传题的归纳,同时也要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理综生物遗传实验设计试题,并预测当年的高考趋势。例如,2012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第27题第(4)题: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此题依托新的情景,要求学生能依据“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图示”,灵活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原理并设计实验来解答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确定假设”的逆向思维能力,根据结论反推而获得答案。又如,2012年上海高考第30题,此题属于是9:3:3:1的变形,在许多情况下,独立遗传的基因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控制性状,我们可将其称为基因互作,但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解题时所依据的仍然是孟德尔定律的实质。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审题,获取题中相应信息,根据信息判断产生原因,确定属于哪种变形,再运用孟德尔定律结合题中信息去解决问题。通过对此题的分析,教师可以由此引出许多变式类型,可以是互补类、互斥类、抑制类、重合类、重复类、叠加类、致死类等等,分析时配以相应的例题,相信学生一定能快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由此,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必修Ⅱ中遗传和变异所有显现的或隐藏的实验内容,对遗传实验设计题要充分归类,包括显隐性性状判断、基因载体(常染色体、X染色体)判断(包括显隐性基因已知和未知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在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或非同源区段的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等等,要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孟德尔遗传定律解答此类问题,并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三、比较新老教材,进行择优拓展
生物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十分重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模块的实验类型有验证性、探究性、定量分析型、观摩实验和模拟探究实验五种类型,极大地丰富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如何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怎样科学地设计对照实验,如何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如何对实验数据及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等。浙科版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教材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教材更加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更多的探究实验,特别在遗传实验题中也增加了实验设计类型,更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此类题目在高考中综合性地进行考查,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遗传实验这块内容在两本教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基因分离定律一节中,两本教材所列举的相对性状也发生了变化,人教版以高茎矮茎为例,而浙教版以紫花白花为例,当然这也留给了我们尽情挖掘的空间,尤其在实验设计这一块,我们可以把人教版的内容补充到浙教版来,以丰富我们的教学题材,为我们设置原创题提供了材料和空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势互补,进行择优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