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环境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环境调查报告

第1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李睿昊

星期六,我和表姐一起去凤凰广场调查环境情况。

来到凤凰广场,我走到草坪边上,看到了一些垃圾在草坪上躺着,有香蕉皮、牙签、一次性纸杯、可乐瓶子等。于是我把这些垃圾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筒里。我开始寻找丢垃圾的人,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位大姐姐把垃圾扔到了地上,我走过去,告诉大姐姐:“姐姐,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样会破坏环境的。”大姐姐听了,就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筒里了。

只要我们人人都保护环境,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家园。

指导教师

第2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引言:

岱山县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人口约20万,是一个祥和而又热闹的小城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几年来,岱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岱山的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环境的状况,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一、调查人员:宓则含、刘珂铭

二、调查的对象、时间和方式

20xx年8月11日至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实地调查,其中调查的对象有:水资源、白色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库

我们先观察了长河路的水,长河路的水呈黑绿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许多泡泡,象一个隐形人在河里洗泡泡浴,虽然它能映出周围的树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纸、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脏了。海水是泥黄色的,海水里也有一些木头、饮料瓶和纸头。我们还实地观察了摩星山水库、枫树水库和洛沙湾水库,水库都还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没有漂着什么东西,但我们下来时顺便看了与枫树水库相连的长河以及与摩星山相连的长河,长河两边虽然都绿化了,但河面上还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杂物,还有很多人在长河里洗东西、钓鱼等。

(二)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最严重,不自觉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自从有了限塑令后人门还是不会自觉地用环保袋,还是以塑料袋为主。我们到小菜场门口去调查了一下,数了30人,每个人都拎着好几个塑料袋,没有一个人带篮子。因为菜场还在供应塑料袋。我们又到三江超市调查一下,观察了其中两个收银台,共统计了二十个人,十三个年轻人,四个学生,三个老年人。其中十一个年轻人和二个学生购买了塑料袋,另二个学生没有装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几位都是带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带环保袋。

(三)噪音

我们岱山的噪音污染还是比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设工地工作的机器的噪音,在新区的建设工地上,来回拉石头的汽车发出的喇叭声,挖土机的声音,打桩机的声音很响。在城区道路改造的机器也有很多声音,来回汽车鸣喇叭的声音也很响。晚上比较安静,但空调机发出的声音和来回汽车的喇叭声还是有些吵人。

四、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环境污染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厂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

2、生活污水的排放。

3、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五、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是社会的主人,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3、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

4、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第3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环境破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治理、轻预防的工作思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养育了祖先,抚育着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家园正经受着种种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正在危害着我们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公害横流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应当引以为戒。人类要过幸福生活,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环境。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优劣,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第4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职应用文写作 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写作能力是当代中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因为应用文写作既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交际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并不乐观。譬如:有的学生撰写不出一份合格的活动计划、毕业实结、社会调查报告,甚至不会填写一份完整的求职材料。另外,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交谈得知,由于应用文学得不好,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应用文写作方面闹了不少笑话。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应用文写作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不注重教法,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参照范文生搬硬套;还有教材本身的问题,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不能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介绍得笼统而不具体;更有在课程安排上面的问题,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活动。因为应用文写作不仅要学习理论,而且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才可能写出调查报告一类的应用文。职校教师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几种颇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文教学内容本身无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写作应用文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不仅与日后的职业选择有关,而且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更是中职生基本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并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文在处理问题、做好企业决策等方面的实际效用,认识到应用文既有利于沟通交流,又能提高办事效率,从而逐步消除应用文写作无用的观点。其次,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在模拟中体会应用文的实际运用。比如企业不断发展,需要向社会招聘人才,我在课堂上就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部分学生模拟招聘方,另一部分模拟求职者,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招聘模拟练习,这就分别要求他们要写出“招聘书”和“求职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练习了应用文的写法。最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设备的完善,教师应尽量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投影应用文范文,修改病例,指出写作中的得失,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给予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应用文写作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形态,不仅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水平,而且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目的。首先,要让学生走入社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具体的职业环境,培养具体的职业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应用文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意识。其次,让学生进行实践,可以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案例,使他们直观地接触应用文,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源泉”。比如为了让学生认识诉讼类文书的特点,熟练掌握法律文书的写作,可与当地司法部门沟通协调,安排学生到当地法院具体了解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比较详尽地了解诉讼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某些事件、纠纷进行分析,以组为单位分别充当原告或被告的角色拟写状、答辩状。又如为了写一份关于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我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对家乡的周围环境问题进行考查、思考。后来他们参加了本地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征文比赛,撰写的调查报告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都有。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5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时间:

地点:

调查人:

指导教师:

调查对象:

调查记录:

一、几年前村口有一条小溪,水很清澈,可以灌溉,洗衣服,可是由于人们随意向里面扔塑料袋,农药瓶,垃圾等一些不可降解的物质,而且无人保护,无人清理,现在小溪变得混浊不清,溪水流动缓慢,而时时散发臭味。

二、现在村口的山地要进行开发,一家大型公司将要在这里落成,致使大片的田地被掩盖,而且大片的山地、树木被破坏,以前郁郁葱葱的龙眼林变得所剩无几,特别是施工的那几个月里,沙尘温天飞扬,严重污染了区居民和周边的环境,现在夏天还未到来,气温明显比去年同期的气温高,让人有点受不了。

固体废弃物该村还较少,空气污染因为该村目前较落后,没有引起大气污染的工厂,所以空气质量较好。 建议:

1、针对水污染,可以立一块警告牌,时刻提醒人们不得随意扔弃物品,不定期地清理水体,保护水清洁等。

2、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号召大家在自己家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保护剩下的植被。

3、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 45%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

第6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因为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重,这些都给家乡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几个提议建立一支环保队,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的主要目的有:

1、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环境展开调查

2、找出家乡环境持续恶化原因

3、在家乡民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为本地环保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总之我们组建环保队,希望对促进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个非大学教育的学校(思远双N学校)进行招生工作,在起初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应注意什么,不过后来经过思远双N泸州咨询处的老师给我们进行培训基本能够开始“上岗”。不过理论跟实践始终都是有一定的差距,并没象我们所想的那么容易,在跟家长、学生或是他家亲戚交谈的时候会让我们遇到在我们进行模拟培训时所没有想到的问题,所以在工作中就要靠我们自己的反应和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的能力,我们就这样每天早上8点就在咨询处开始招生工作直到下午19点才下班,不过中午还是有那么一两小时的休息和吃饭的时间,起初我们几个同学对待这份工作是非常的感兴趣,在后来因为是需要长时间的说话沟通、交流,我们的喉咙已经承受不了,不过思远双N泸州咨询处的同事也知道这个问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润喉片、板蓝根冲剂、冲剂等药品。自我感觉这个暑假是我有史以来过的最充实的一个假期。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招生心理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短短的一个月实践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学会了基本的沟通技巧、养成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做好笔记为下次做好而准备,也懂得了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应尊重他人等,希望我们大学生能继承和发扬了大学生勇于实践的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第7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1.教学板块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笔者通过调研知晓,不少教师都是严格按照教材逻辑来进行课程教学的,从而能保证课堂教学进度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形成吻合状态。但这种似乎合理的教学板块处理方式却可能不太适应小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具体来说,小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还难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力来将已学知识点进行逻辑联系,这就导致了本身具有完整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该活动所涵盖的知识逻辑与教材体例逻辑不同)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没有成形。

2.教学内容结构缺乏校本特点。

通过笔者的校内听课和校际交流体验发现,同行在讲授同样章节内容时,往往采取的都是相似的结构设计,这种整齐划一性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校本要求。显而易见,城镇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教材,都面对同样的计算机设备,但他们在上课之前所储备的“先验知识结构”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根源于他们生活实践内容的不同,从而就必然会上升到他们在对相同知识点认知能力上的不同。如,“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板块,城市小学生基本上可以给予省略,而对于农村小学生则不行。

3.教学效果评价模式较为单一。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将倒逼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现阶段较为单一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则无法真正做到以上两点,包括部分学校开展的上级应用测试,也仍然是在应试的路径下所进行的效果评价,它无法增强教师对课程知识逻辑完整性的重视程度。

二、破解困境的途径思考

那么,如何破解当前的现实困境呢?对此,笔者认为,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固然紧迫,但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教师们的适应能力,若最后成为了“邯郸学步”,还不如维持现状不变。在这一价值取向下,破解困境的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破解教学板块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的困境。

教材构成了教师教学的蓝本,而教材体例又与教学大纲结构相匹配。因此,若是通过重构教材体例来破解教学板块之间的逻辑性问题,不仅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还会在实施时面临诸多技术性难题。那么,能否在尊重现有教材体例的同时,借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来支撑起教学内容的重构呢?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尝试的。

2.破解教学内容结构缺乏校本特点的困境。

诸多同行未能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校生源特点相适应的现状,导致同样的教案却获得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不难理解,城区小学在与农村小学结对子后,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难以复制城区小学的做法和模式。那么,怎样破解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潜心感受和体验当地的生活元素,从中来获得内容结构优化的灵感。

3.破解教学效果评价模式较为单一的困境。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教学尽管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却无法提升教师的课程创新意愿,这就说明目前的评价模式是有问题的。借鉴国外小学的优秀做法,应将撰写调查报告作为当前评价体系中的一环,通过小组借助信息技术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以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思考

引导下的对策构建根据以上所述并在思考引导下,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在不改变教材体例的情况下,只能从设计课堂小练习入手了,而此时就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例如,为了将学生的word文档编辑能力与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形成逻辑联接,在已经学习了word文档编辑知识之后,在新知识点“计算机与网络”板块中,便可以设计出“用文字介绍家乡”的题目。然后,现场编组在小组合作下来完成关于家乡资料的查询和文字撰写任务。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客观、有效地把握好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和具有先验性的经验图谱。那么,教师就需要在备课期间,借助网络资源和自身对当地生活元素的体验,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讲授PPT编辑知识时,教师应在图片的选择上给予重视,并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分别对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分类处理了。针对城镇学校的小学生可以选择自然景观图片,这样就能因新鲜的产生而增强学生的关注度;针对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可以多选择些与高铁、建筑有关的图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突出思想的人文元素。

当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同质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在科学视角下来进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该技术所承载的人文信息。因此,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人文元素,将有助于教师在校本特点下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不少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都涉及到了“家乡”、“环境污染”等内容,这就为教师把握校本特点提供了现实载体,通过深入到对当地人文环境中来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面貌,来认清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性,则成为了该课程需要包容的人文元素。

4.完善现行测评体系。

完善现行测评体系的关键在于“完善”二字,而不是“抛弃”。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小学所开展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小学生分组围绕着一个有意思的题目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最后形成总结报告。例如,针对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让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来图文并茂地撰写总结报告,这样就在突出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考核了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本文主题的讨论。

四、展望

以下再就教师应重点掌握的两种教法进行教学展望:

1.讲解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演示引导法。

第8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准备放假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胡双,你们暑假社会实践做什么?我会告诉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小学教育这方面的,在我家乡做。很多时候,别人只关心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潢川县一个普通的村子。家乡所在的镇双柳树镇(又简称双柳)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不多,但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整个信阳地区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军的主力。表现在我们村就是,每年村里大约95%以上的青壮年都会到江浙一带打工,他们仅在春忙秋种、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外出务工的大潮使得双柳人渐渐富裕起来,条件变得好了,但是家乡在很多方面的情况却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糟糕的是,有些甚至比以往更坏了,比如环境,比如村小学的教育问题。

二、 实践出真知

比如村小学生人数减少这一问题,我们之前能够想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降低,当地适龄儿童总人数减少;二、村小教育质量越来越差使得乡下学生大量转入双柳镇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完小)。但在走访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能够想到的原因,我们还获知:一、双柳外出务工现象很普遍,很多家长会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在外地上学;二、近年双柳树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富裕起来的家乡人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孩子往高处走。这些信息更加接近实际,是在教室空想所不能得到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技术限制,我们并不能准确获知上述几种原因影响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权重。

社会实践只进行了不到七天。但这七天,我们对家乡农村小学的了解程度却比过去十多年更多。我们走访了潢川县教育体育局、双柳树镇中心校、双柳树镇第一中心小学、双柳树镇第二中心小学、彭畈小学、天桥小学、曙光小学,我们在中心校和完小的档案室获得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挨家挨户做了200份左右的问卷,累计走访人次近400人。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唯有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三、 调查收获

对于课题本身来说,我们对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因素做了多方面了解,我们还看到了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主要了解了双柳五所小学的基本情况,并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或者教师进行交谈,走访了小学周边居民,了解他们对当地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具体结果见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使得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体制下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应当肩负的责任。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有些是我们能够掌控和了解的,有些是我们能够了解但无力改变的。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双柳农村小学教育的看法更加实际而深入,但在如何解决这些已发现的问题方面,我们仅能依据调查结果给予建议,至于能否有效执行,主要还是在于政府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不足之一。

在课题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豫东南团队成员的锻炼,譬如交流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分配分工等等。记得第一天我们在彭畈小学做问卷调查,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个大婶。她认字不多,问卷看不懂,这可难倒了我们。为了保证走访和调查能够进行下去,我只得亲自出马,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把问卷内容融入家常话中,折腾了十多分钟,总算打开局面,完成了第一份问卷,真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刻商讨对策,决定变换问卷调查方式,在乡村不单纯做问卷,而是和老百姓们一边聊天,一边了解我们想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乡下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才得以维持。

在走访的过程中,有位叔叔反问我们:你们现在做的有什么用呢?政府又不管你们事儿,说白了你们也就是自己了解了解情况,其实就是无用功。这番话一直触动着我,虽然直白难听,但却是事实。说实在的,即使在教育这个冲突不是很剧烈的领域,调查到最后,已经很明显地涉及到了政府部门的作为和利益问题。对此,我们基本上无能为力,仅仅能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反馈过去,期望他们能够有所改变。或许我们现在还无力改变现实,但我们至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友谊,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四、 调查报告结语

第9篇:家乡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尝试 新课改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和自主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我在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以下谈几点体会。

1 以课堂为基础,奏响探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教师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既难理解,又难启迪思维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导致学生厌学,使思想政治课堂丧失活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得知识,体会思想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恰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则能克服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缺陷,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立足课堂,唱响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1.1 做好课前预习,确定研讨对象。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新课标,结合所教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所学的内容,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后发现一些疑点问题,共同设计出本课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完成这一环节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萌发了对疑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欲望,进入主动思维状态。

1.2 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我常把4至6位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进行合作研讨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地交流对议题的感受和疑问,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情景可以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短剧表演等活动。在表演中,表演者和观看者更容易体会、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多媒体的镜头或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或是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等等。例如在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一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表演了一段《地球就诊记》的小品,通过拟人化的表演,学生感悟了工业化的发展是人类不断破坏环境的过程。看完小品,同学们就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青少年如何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良好的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智力活动的剂,它使学生摆脱依赖走向自主,使学生获得亲身参加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1.4 建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散发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课堂研讨的实质就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是认识上的协调,情感上的互应和意志方面的相互鼓励。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研讨,在讨论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而不以知识权威的角色发号施令。这样的课堂形成了一种热情鼓励,真诚帮助、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同学们在心理上感到温馨,体验到快乐。这样的课堂散发出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2 确立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

2.1 确立探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立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我根据教学实际,在九年级开展了“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课题分组合作,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基本上是5至6人为一组,成立了“家乡环境状况与对策”、“家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民法律意识与现状”等课题小组。

2.2 制定探究方案,正式实施探究。课题小组确立后,首先根据小组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确定组长、采访员、资料员等。然后根据课题制定探究方案,包括探究的目的、意义、探究的主要问题、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探究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以保证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课题探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学生学习任务紧,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双休日、法定假日、中午、傍晚等时间实施研究,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或是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

2.3 处理获得信息,撰写报告论文。各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具体的事实、数据、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4 进行成果交流,认真总结反思。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交流,一是交流自己的小论文,二是交流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总结,同学们思维得到碰撞,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等做人的道理,锻炼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活动能力。

3 师生教学相长,共同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处理海量信息,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力。以往,教师局限于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教师的身份和工作重心都发生了改变,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情境,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观念的形成。教师也在参与学生的研究学习实践中受到启发,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忠实实践者。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践探究性学习,能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刘强、庄永敏;《思想政治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刘继武、于树增:《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新实践.新发展》《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