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规划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其中一项专项规划。在制定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要有城市消防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内容。
三、强化科技支撑。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建立**市安全生产科研机构,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加强产学研结合,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防范重点,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建立**市安全生产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市、县区及重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为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监管,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状况动态分析和事故的预防预测提供信息技术平台。
四、明确产业导向。进一步完善《**市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促进安全生产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对安全生产产品、工艺技术的研制和开发;限制和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和企业。
五、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在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试点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立起一批市、县区和乡镇级安全生产文明样板企业、车间和班组。通过执行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同时,推进和鼓励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严把项目备案与核准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的安全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其安全设施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加大安全投入。落实企业法人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设立**市安全生产科技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
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缴费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挂钩,促使企业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贴近安全生产实际,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基本要求,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伤害为目的,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推进,全面提升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强基固本、提供支撑。
二、任务目标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安排,“十二五”伊始,全省都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省有400-50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300个建成省级安全社区,200个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安全社区数量覆盖全省乡镇(街道办事处)20%以上。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区十三个街道办事处都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2年度的任务是: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要申报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其余十一个街道办事处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安全社区。
三、创建程序
(一)安全社区分为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安全社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的街道办事处,根据要求申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安全社区,达到国家级安全社区标准后可继续申报国际安全社区。
(二)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行业标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2)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3)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
(4)其他有关要求。
(三)申请省级安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应经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印章后向省安监局提出评定申请,由省安监局组织现场评定,达到省级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省级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四)申请创建国家安全社区的应按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在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递交创建备案表时一并报省安监局备案。申请评定时,由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市安监局印章、向省安监局备案后,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提出评定申请,经专家组组织现场评定,达到国家级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全国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五)申请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经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市安监局印章,向省安监局备案后,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提出创建申请。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现场评定达到国际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国际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四、工作措施
(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全区“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中“四个创建”之一。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创建规划和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落实责任和措施,广泛动员参与,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二)为鼓励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省政府安委会将安全示范社区的评选作为“四个创建”之一给予表彰奖励;省、市每年的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只在取得“安全社区”牌匾的街道办事处中产生。
上午,巩德顺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对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讲出了明确要求和指示。下午,我们召开各市(区)安全监管局长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贯彻落实问题。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今年全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任务
根据《省委20*年工作要点》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按照巩德顺副省长对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安排,今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工作目标是:全省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下降2.5%;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继续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有较大幅度下降;杜绝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各类事故总量有所下降。为此,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5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安全与生产一体化运行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主体在企业。依法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规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我省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一定的加强和改进,但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技术素质、监管方式和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仍未从根本上改善,事故隐患不少。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给企业监管讲出了新的课题。今年,安全监管工作要在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上下功夫,用气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通过贯彻实施国务院《决定》和《条例》,督促、引导各类企业建立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国务院《决定》对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加大事故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相关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省政府要求,省局代拟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已征求了省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区)局的意见,争取尽快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通过。总的思路是,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方面,要制定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费用提取办法;在加大事故赔偿方面,要在执行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关于企业伤亡事故赔偿的新办法,抓紧研究制定讲出我省的具体实施细则。这样从业人员因事故伤亡后,就可以从工伤社会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和企业三个方面同时得到经济赔偿;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政策方面,要通过向高危企业征收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切实解决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制定实施以上三方面的政策,促进各类企业建立正常的安全投入机制。同时省上还依照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草拟了我省的具体实施办法,下一步还要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抓紧按程序报批。要通过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企业市场安全准入的条件。当前我省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基本上是以事中防范和事后查处为主,还没有做到从源头上管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入市场。现在国务院出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依法设立了市场安全准入的条件,再通过省上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可以把安全生产监管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各市(区)局首先要做好安全许可证发放的有关准备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要严把审查发放关,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资格审查,坚决防止出现把关不严或违规发证的现象。同时要通过落实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安全监管的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上午,省政府与各市(区)和12个省级部门签订了今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强化定量管理,省安委会将下发具体考核办法。各市(区)局要按照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近两年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讲出各县(区)和重点行业合理、务实的控制指标,尽快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到岗位。同时,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监督和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今年工作目标的实现。
对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是对事故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对重特大事故的查处,一定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予以落实。同时,要严格执行“关口前移”的规定,对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查处。今年,安全监管局还要与监察部门联合,对去年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一次复查,凡查处不到位的都要改过来。
(三)突出重点,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是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组织、协调、督查好专项整治,认真总结近三年来安全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针对薄弱环节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今年安全专项整治要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各市(区)局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通气汇报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行动。要继续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59号)和《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62号)要求,切实把专项整治推向深入,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具体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比如,在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方面,要在治理事故多发路段的同时,对人、车、路、环境实行综合治理;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方面,在重点做好“一通三防”的同时,要对国有煤矿矿区周围影响大矿安全的小煤矿进行整顿,取缔超层、越界开采的矿井,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同时要把专项整治与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和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事故多发领域的突出问题,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今年还要在继续深入搞好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和农机、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根据国家制定颁布的各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从集中整治向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转变,努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四)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问题,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还不够深入。今年要采取多种措施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工作机构。企业安全工作机构只能充实加强,不能削弱,必须保证与安全工作相适应的专门机构和专、兼职监管队伍。矿山(采石场)、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和储存企业,都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
要推动企业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要把是否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办企业的基本前提加以落实。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制度;必须依法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减少安全投入;必须依法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凡安全投入不足,工艺、设备危及安全生产的,都要限期整改。拖延整改或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或下达停产、停业指令。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推动企业安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
(五)抓紧建立我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和预警预报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我省在这方面基础薄弱,国务院安全生产第一督查组1月上旬对我省进行督查后给省政府的反馈意见中讲出:我省“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虽有应急救援预案,但主要是规定了省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分工,讲出了事故应急报告要求等,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下一级政府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也缺乏指导,还形不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近年来我省也曾出现过事故发生后,因救援工作跟不上而扩大事故损失的情况,也出现过因安全防范预案不周全而酿成重特大事故的深刻教训。为此,要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完善区域性救援基地,增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的要求,抓紧研究论证我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框架及其组建方案,讲出整合省内应急救援资源的具体措施。在方案出台之前,各市(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资源在哪里,和谁联系,应急设备的完好状况怎样,以备急用。
一是要组织各行业监管部门对本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子,组织专家评估,实行分类建档,落实动态化管理措施;二是要尽快制定《*省重大危险源监控办法》和《*省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规定》、《*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制度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以提高事故多发行业的抢险救援能力为重点,对我省现有的矿山救护队、消防队、卫生医疗队以及驻陕的防化部队等现有的安全救援力量进行整合,以*省安全生产公众网站和现代通讯技术为载体,建立健全我省生产安全预警预报信息网络,以便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省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和各种事故苗头,逐步做到快速受理群众举报,及时有效地进行抢险救援调度指挥。
二、关于改进作风,狠抓落实问题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层工作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在生产经营单位,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围绕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面向基层,深入生产经营一线,依法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逐步使我们的工作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由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性、制度化转变,由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完善我省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近年来我省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上,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强化领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合作共事的工作机制。今年要继续在如何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安全综合监管和有关行业监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安全监管与司法和工会等有关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权限,建章立制,形成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高效运转的监管工作机制。
要健全完善安委办的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服务。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抓紧修订省安委会工作规则,健全和规范省安委办的工作制度,建立安委会联络员会议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加强与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市(区)政府之间的经常性联系和沟通,做好协调工作服务;落实好省安委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讲出相关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二)抓紧制定我省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为了把安全生产纳入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之中,做到统一部署,同步推进,根据国家局要求,今年省局将参照国家安全生产发展的7年规划纲要及“*”发展规划参考提纲,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制定我省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上,从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上,讲出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推进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措施。要通过努力,使编制的规划,既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又科学可行、便于操作,同时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按照省政府的五年立法规划,今年省上还将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出台《*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办法》、《*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省实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办法》和《*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促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依法监管的正常轨道。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是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可以直接发现安全生产隐患,责令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全省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开展两到三次,同时要围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组织专项的督查活动。安全生产大检查要讲求实效,坚决克服和纠正形式主义,正确处理好突击性检查与强化基础性建设的关系。要与专项整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大检查,推进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要与整改结合起来,边查边改,限期整改,取得实效;要与落实责任结合起来,明确职责,落实到人;要与重点抽查和督查结合起来。通过检查,不但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落实责任,促使企业、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各市(区)要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一时难以消除的,要实行有效的监控。凡企业和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的,要抓紧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已经建立了规章制度的,要严格执行制度,照章办事,坚决纠正有章不循的问题。
对国务院安全生产第一督查组1月上旬在我省督查时讲出的5项安全隐患,相关市局要按照省安委办给相关政府和企业发出的整改通知书,督促落实,限期整改,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四)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提早安排好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三秦行”等活动。要进一步改进形式,充实内容,扩大影响,增进实效。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大众媒介的作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叫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口号,唤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掀起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新,提高全民的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素质。
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重点抓6个方面:一是逐步进行市、县领导干部安全培训,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监管安全生产的法治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察员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主要结合国家新近颁布和将要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方面的专题培训。三是依法推进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继续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五是全面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六是努力抓好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中介队伍。
(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政府的要求,在安全监管系统大力倡导和弘扬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风气,掌握新知识,启发新思维,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经验。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调查研究、协调配合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一、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当前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既有一些行业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生产力水平不高且不均衡等问题,也有我国工业整体安全科技水平低、技术保障能力不足、安全装备手段落后等问题;既有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需完备、体制需健全和制度需完善等问题。由于近年来工业规模快速扩大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一些高危、重点行业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仍未较好地抑制重特大事故。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2500亿元以上,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左右。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超前预警体系,也未开展过类似工作,更未从国家层面出台过加强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相关政策措施,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工业行业管理中的安全生产指导水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体系,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机构也形成了加强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和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机制,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如在危化品安全监管方面,欧美国家加强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并普遍发展了危险辨识,评估技术,建立健全了基础数据库,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开展了评估、预测和预警,实现了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为促进我国工业平稳运行和安全发展,切实增强工业行业本质安全化程度,改善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提高行业管理和指导的水平,当前亟需在了解工业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掌握现阶段工业安全生产特点,准确诊断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重大问题和隐患,并初步建立起反映实情、显露重点、超前预警的安全生产运行监测体系。
二、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主要内容
针对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业行业构架,开展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主要体现在行业和地方,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行业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技术进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投入、人员素质及安全设施配套等。
(一)行业管理方面
监测内容应包括行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实施情况、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行业管理中解决行业安全问题的科学规范性和准确性等,以体现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行业技术进步方面
一是鼓励安全技术创新的内容。评价在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监测手段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生产工艺提升和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创新应用,突破并解决现有工艺和装备的安全生产薄弱点,以及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相关工作。二是推进技术改造的内容。评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改选提升现有生产工艺及安全配套设施,大幅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基础条件,逐步建立并完善生产工艺自动化和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等技术改造安排等。
(三)隐患排查治理方面
监测内容包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落实进展,治理工程质量评价、人员、设备和资金实际情况、隐患治理总体效果评价等。
(四)安全生产投入方面
监测内容包括行业或企业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和落实情况,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以及安全生产培训等到位情况。
(五)从业人员素质方面
监测内容包括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文化程度和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其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情况,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执行情况。
研究分析认为,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主要内容应视行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而体现出不同的权重,在诸多的监测内容中还要深入评价安全生产内在机制的形成和发挥的作用,这是反馈决策是否准确、内在动力是否形成的重要依据。
三、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方法
(一)数据判断分析方法
即充分运用行业发展的经济运行数据和事故统计,来判断安全生产形势、突出问题和趋势。有关数据可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变化情况、技术发展程度、投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全技术措施改造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利用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从业人员每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等。数据判断分析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组合来综合剖析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及趋势。
(二)专题重点调研
即根据重点行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升级目标和安全发展要求,开展针对性安全生产专题调研,力求掌握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区的普遍与特殊情况,分析全局与局部的关联程度,高危领域和低危环节的主要因素,以及市场影响和自身发展中的制约条件,形成对当前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判断与建议。
(三)专家研讨
即在数据判断分析、专题重点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业经济的运行态势、各行业特点,行业安全发展的难点、热点和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业内专家安全生产会诊。综合分析原由和后果,形成一定认识基础上的共识、整体判断和咨询意见或建议。
四、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保障措施
(一)统筹拟订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整体工作方案
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提出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工作要求和安排措施,逐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二)加快做好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实施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内容、组织保证和支撑条件的研究,在紧密衔接现在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工业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工作等基础上搭建好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平台,提高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试点工作
鉴于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工作基础性较差且系统庞大,应考虑选择重点行业试点开展探索性工作,积极积累经验和工作基础,逐步扩大应用面。
(四)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工作经费,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
安全生产运行监测工作是政府决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提高运行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同时,要在有条件情况下建立起相应的支撑机构,逐步提高工作水平。
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一)事故控制指标
坚决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重大事故;有效遏制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减少一次死亡3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各乡镇(场)、各单位、各部门将各类事故指标控制在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职责要求,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职责,实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逐级分解事故控制指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安全生产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级干部政绩、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在工作决策和评优选先中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2、安全生产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各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有关精神做出安排部署。各单位按要求将落实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单位“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十一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各乡镇(场)、各部门要按照要求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安监员,每年安排一定预算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经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台帐等有关管理档案。
4、严格落实《*县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由行政正职召集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分析安全生产形势,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布置、督促、检查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对重大事项要做出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5、事故防范。进一步加强事故预警分析。按照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建立和实施安全检查制度,结合实际,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重要时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明确检查范围和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做到方案、措施、资金、人员、时间“五落实”;认真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对重特大事故隐患实行公示制度。对有关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事项,研究制定相应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事项进行核实、调查处理、监控。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6、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治理公共设施的基础建设,进一步预防事故隐患;对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要依法严格把关,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工作。同时,加大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依法打击、取缔、关闭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
7、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深化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农机等行业或领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所属单位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依法取缔、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及非法从业单位。
8、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相关单位要制订年度安全生产宣传方案和计划。有计划的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工作。加强负责人、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定期在主流媒体开辟安全生产专栏,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宣传周”和“119消防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安康杯”、“平安畅通县”、“农机安全村”等活动。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在各学校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辩灾和防灾能力。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以及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重特大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9、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根据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修订完善各乡镇(场)、各单位、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逐级建立和完善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各预案的衔接。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储备救援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0、事故报告和查处。严格按照《关于实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情况报告制度的通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切实做好事故报告和事故查处工作,及时上报各类事故和安全生产信息,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发生事故后,认真做好事故救援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各类事故,落实事故处理决定,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建立各类事故处理结案跟踪督办机制。建立健全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对较大交通事故纳入事故发生地和车辆所在地的年度考核。在规定的期限内结案,事故结案率达到100%。
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县人民政府将20*年全县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实行层层负责制。各单位行政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与各单位行政正职签订《*县20*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
(二)《责任书》主要内容
1、事故控制指标(包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煤矿伤亡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伤亡事故和农机事故等);
2、安全生产主要职责;
3、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4、奖惩。
(三)《责任书》一式两份,县人民政府和责任单位各执一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书签订人如有工作变动,接任者为责任人。
三、考核标准
(一)考核时间
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二)考核内容
1、事故控制指标。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消防科)、农机局提供的考核数据为依据,总分400分。
2、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照《*县20*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打分,总分600分。将事故控制指标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进行综合评分,总分1000分。其中控制指标占40%,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占60%。
3、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受到道路交通事故等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实行“一票否决”;事故控制指标超出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范围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评定标准
1、先进单位。
各乡镇(场)人民政府综合评分在950分以上;没有受到安全生产红牌警告;各类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不超过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县直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综合评分在950分以上;没有受到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各类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不超过控制指标;
2、合格单位。
各乡镇(场)人民政府综合评分在800-950分;没有受到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各类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不超过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县直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综合评分在800-950分以上;各类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不超过控制指标;没有受到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
3、不合格单位。
各乡镇(场)人民政府综合评分在800分以下;或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超出事故控制指标;或受到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
县直部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综合评分在800分以下;或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超出事故控制指标;受到安全生产事故红牌警告。
四、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县人民政府负责对各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组由县精神文明办、监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公安局(交警大队、消防科)、农机局等单位共同组成。
(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考核组对各乡、镇(场)和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对企业的考核,重点考核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采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进行。企业根据《考核细则》进行自查,将自查情况进行上报县安委会办公室;考核组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对于申请申请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县安委会办公室组织考核组进行核查。
(三)考核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县安委会办公室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成绩。
各单位主动通过县人民政府网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及各新闻媒体,主动搜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及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开展相应工作。
五、奖惩
(一)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在全县通报。
(二)获得安全生产考核先进单位的,由县人民政府颁发“20*年度*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奖牌,同时给予物质奖励。
(三)受奖单位,奖金中的20%用于奖励责任书签订人,其余部分由单位奖励有关人员。
(四)经考核被评为合格的单位,不奖不罚。
(五)经考核被评为不合格的单位,由县人民政府在全县进行通报,同时给予与先进单位奖励金额相同的经济处罚。被罚单位,罚款中的30%由责任书签订人承担,其余部分由单位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安全生产不合格单位,单位行政正职须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做检查。
一、2004年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
㈠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依据县安委会的统一布置,对全县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物品和烟花爆竹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等七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其中煤矿及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在前二年工作基础上,今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项整治与评估评价齐头并进;从省具备资质的评价机构聘请专家,对全县22家煤矿,106家非煤井下矿山和43家非煤露天矿山逐个进行了安全评价、评估。截止10月末,22家煤矿已全部评价完毕,其中11家煤矿已通过了质量标准化验收,现有8家已经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它11家煤矿正在进行整顿。标准化验收合格企业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占全部煤矿生产企业的比例居全省之首,并且是全省产煤县区中唯一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县.全县106家非煤井下矿山已有97家进行了安全评价,B档矿山40户,C档矿山26户,D档矿山31户。对D档矿山进行了停产整顿。43家露天矿山有35家通过了安全评估。同时,对全县51家加油站进行了安全评价和评估,客运企业、水上运输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评估也已结束。我局依据评估评价报告及专家意见,对存在的隐患以及不达标单位,强化监督检查整改力度。较好地消除了高危行业“带病运行、违章操作”的事故隐患,深化了专项整治成果。
㈡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依法严把“新、扩、改”项目审批关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受国内市场矿产品价格上扬影响,县内外投资商纷纷看好我县,一方面新建矿点增多,另一方面矿山企业改扩建规模加大,客观上给安全监管带来压力。如何把好市场准入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及法定规程标准,加大“三同时”审查力度,对新上项目,只有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才予以审批,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今年1-11月份,新上30个项目同意报批28个,拒签2个。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㈢强化“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大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安全生产事故除少数属自然或技术原因外,几乎都是责任者过错所致,即人为事故,因此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及岗位技能势在必行。2004年我们同市有关部门对矿山、加油站、农药经销商和特殊工种培训达4次,参培人员近700人,进一步提高了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为企业更新安全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2004年年初,依据市安委会给我县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县政府同22个乡镇和17个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及责任目标,并制定了年终考核标准,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使各级领导岗位有责任,行动有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构筑上下连动,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㈤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004年,我们分别开展了“两节”、“两周”、“两会”、春运和“安全月”共6次全县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由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别牵头,对我县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除了突出七项专项整治重点行业外,对非高危行业也都进行了检查,认真查找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但是安全生产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故隐患会随着生产发展不断出现,仅靠几次大检查是不够的,我们还强化日常监管作用,要求监管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高危行业薄弱环节,明察暗访,查隐患,抓整改,保安全,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㈥严查事故警示活人,接待上访不留后患。今年以来,我县工矿企业共发生安全事故8起,死亡8人;每次接到报案,我们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调查取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都不同程度地给予了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并采取恰当方式,以案说法,开展全员职工警示教育,以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认真接待群众举报上访,处理纠纷案件,能使我们及时地了解安全隐患存在的行业、单位、部位,对消除事故隐患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八河川金利尾矿库、石湖沟采石厂、宽甸矿栾家沟周边小矿越界开采等群众举报,投诉和纠纷案件的及时处理,将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也化解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二、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安全生产事故稳中有降,但是我们却丝毫不敢心存乐观,还有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市场转型企业转制后,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原国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安全家底已所剩无几,大部分企业的法人代表是农民工出身,法制观念及安全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重产出,轻投入“要钱不要命”的现象仍很突出,盲目追求企业扩大化,效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㈡部分行业及部门主要领导仍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惯于应付,麻痹大意,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安全监督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
㈢全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危行业中季节工、农民工居多,职工中的安全素质和技术能力低下,所以亟待提高全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㈣我县地域较大,覆盖面广,生产及流通企业遍布城乡。现有的安全监管机构无法适应安全工作需要,应在多层次建立安监机构,形成安全监管的上下联动。
三、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㈠进一步宣传贯彻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注意安全,时时有安全”的社会氛围。
㈡树立安全生产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七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巩固阶段性成果,努力取得新成果。
㈢继续完善和推进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及考核体系。各乡镇及各企业单位是安全工作前沿,所以把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基层单位,是“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重要体现,完善签状的各项指标,健全考核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㈣积极探索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反映安全状况的统计方法,尝试用万人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和从业人员万人安全培训率作为新的安全目标考核标准,从一个地方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和全员素质三个方面来反映安全状况。万人死亡率显示的是死亡总数,将各类事故都计算在内,这样统计将调动各方面抓安全的积极性;亿元产值死亡率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安全工作的指标,万人安全培训率是着力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和技能,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长治久安的目标。
关键词 建筑业 安全生产 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提高和特殊要求与日俱增。为此,国家每年投入巨资生产建筑产品,以逐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部分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中注意安全不够,重大伤亡、倒塌等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在建筑行业内生产建筑产品的全过程中注重安全,树立以安全生产促进质量提高,以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安全生产促进国民经济收入增加的思想观念,实现安全、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企业经济效益不单是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包括使用建筑产品的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效益。为生产中的安全必然影响产品质量,而质量的高低又必然影响产品使用者的资金(如维修资金)的再投入或多投入问题,影响到资源的多耗用问题。建筑安全问题,影响建筑业的全部生产活动,也可说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建筑安全管理促进建筑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建筑科学的发展,推动建筑技术科学与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从而对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5-2008年,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达2607人、2538人、2722人、2831人,仅次于交通和矿山事故。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安全投资长期不足,而企业不愿进行安全投资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主观上将安全投资看成是一种纯消耗,认为其投资没有经济效益。通报表明,2009年3月份,全国建筑业伤亡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4起、死亡和下落不明72人,同比增加5起、21人,分别上升55.6%和41.2%。其中,3月中旬,在卓资县境内,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集包第二双线新旗下营隧道施工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0人下落不明。进入4月份,又发生1起较大建筑施工事故,4月2号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苏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重型压力容器车间探伤房土建施工工地,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据中国建设报报道,去年,我省(浙江省)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71起、死亡100人。其中较大事故3起,死亡9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21人。与2007年相比,去年的安全事故起数上升14.52%、死亡人数上升51.52%。由此可见,建筑施工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建筑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1)劳保用品与机械设备在质量上的优劣差别比较。实例分析:在建筑工地上常常发现产品质量不一的劳保用品和机械设备,例如,有的安全网片每片需花40元,而有的一片仅需18元。毫无疑问,18元一片的安全网质量差,这不仅表现了一部分商家投机取巧,迎合施工单位的心里,而且表现了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安危,而购买价格低廉的劳保用品由此可见,购买质量较好的产品,乍看安全投资较大,但经久耐用、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不仅会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而且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工程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几乎每天都有报道,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人心惶惶,停业整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处理善后事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相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不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连续多年无事故发生,这对施工企业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种管理科学到位,重视员工利益的表现,它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高与亲和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无形中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从生产设备的投入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可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不会是一个多余的投入,反而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1 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一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协调”。
2 建筑安全的保险分析
意外导致的损失是一定会发生的,当它们发生时,人们必须采取某些融资措施予以弥补。损失融资可通过自留和转移来实现。一些潜在的损失被自留,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许多单位自留某些风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遭受这一损失。转移风险则是将风险的经济负担转给了别人。如保险公司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本着一人受损众人分摊的办法来使受灾者相对减少损失。2003年5月7日,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形式上是经济补偿,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其运行的机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预防作用,
工伤保险”两个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所展开的事故预防工作更容易为企业接受。
保险公司的经济效应产生于边际效用递减效率。投机和保险市场,由于信息市场失灵,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风险最大者成为最能购买保险的人群和恶意。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由社会保险,即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保险来发挥作用。政府具有税收和调节权利,加上有能力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
3 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外部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决策,看一下损失负担的结构,大部分损失由社会承担。由于通常是建筑企业控制事故风险方面起主导作用,事故水平将大大超过经济范围。这时,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业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会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体系,使得建筑企业超脱利益限制,来改善工作环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故此,我们提出“外部损失内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经济激励,另一方面加强规章体系的约束力。
结论
建筑行业的建筑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事故高发,牵扯面广,经济损失严重,使得建筑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施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实现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是要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是施工企业减少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本条件。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对建筑安全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为今后做好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发展工作开拓思路。
参考文献:
1 威廉・诺德豪斯建筑安全指导(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关键词】财政 农业 发展 支持
前言:“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任务。从县域经济层面看,一方面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下,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都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调整财政支农的方向和重点,达到既促进农产品买房市场条件下农民实现增收,又推动农业良性循环,成亟待研究课题。
一、滨城区农业发展现状
滨城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城乡结合部,地处平原丘陵地带。全区总面积726.18平方公里,总人口46.52万人。2010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
1.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增强
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荐金汇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已获得省农业厅确认,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4家。成功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45万元;指导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47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73.1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3.45亿元,年销售收入68.99亿元,上缴税收2.74亿元,年出口创汇1.82亿元,带动农户14.5万户,安排农民工1.3万人,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60%以上。
2.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迅速
制定了《滨城区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发展规划(2010~2012)》,《绿色畜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果品标准化安全生产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生产档案,农产品包装标示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基地还全部建设了产品质量检测室,配备了检测仪,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自检。杨柳雪镇辛庄黄瓜生产基地、雁来红高科技园草鹅养殖基地等六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我市“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基地”。截止目前,全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到12万亩,“三品”认证总数达到了30个,13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
3.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市区内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和部分乡(镇、办)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备了产品质量检测仪,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清理整顿农资经营户264户,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60余人次,检查经营门店264个,检查农药标签180余项,有力地保护农民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今年省市共在我区抽检农产品3次,样品37个,合格率100%。
4.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亮点纷呈
三河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市西休闲小街等12个重点示范园区建设日趋完善,依托黄河风情,发掘黄河风景旅游,借助黄河滩区小街村旧址及百枣园、黄河之洲冬枣园等休闲餐饮娱乐自耕和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等项目,全市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尚集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基本完成,成为集特色种养、科技培训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产与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二、滨城区农业发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
据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投资占农业GDP比重基本在5%~6%左右,但在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中,政府对农业提供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农业本身GDP的25%以上。滨城区目前在此投入,明显不足。
2.农业保护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对于传统项目,如水稻,玉米、棉花等,资金补贴投入不足。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应加大扶持力度。
3.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较慢、病虫害对产业发展威胁较大、技术支撑体系较弱、市场与品牌建设有待加强以及基础建设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等现代农业建设。统筹预算安排与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并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种类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
2.大力支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市场化农业的基本选择。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区域和产业带建设,重点扶持隆达食品、泰裕麦业、绿洲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做好现代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的建设。
3.大力支持农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
4.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科技项目投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大力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的规模。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5.大力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共、经营和自助合作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大力支持农业保护体系建设
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好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力度。
7.大力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畜牧、水产等健康养殖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部门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扩大现代农业的规模,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张晓光.我国现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农业经济问题,2011(10):54-57.
【关键词】准格尔旗 和谐矿区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晋陕蒙三省交界处,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占鄂尔多斯探明储量的32%),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此外,石灰石、铝矾土、高岭土、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储量也相当可观。煤炭产业是准旗的支柱产业,在全旗的经济总量中,煤炭产业所占比重接近70%,从2004年起准格尔就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旗,2012年产煤2.7亿吨。
一、准格尔旗在构建绿色和谐矿区方面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准旗在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高度重视矿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内蒙古《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后,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多部门联合行动治理整顿矿产开发秩序,大力排查解决企民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
1.资源开发集中度不断提升。全旗地方煤矿从2005年的207座减少至134座,总产能从2000万吨提高到1.9亿吨,平均单井产能从1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矿井回采率由技改前的平均45%提高到75%。
2.资源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准格尔旗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等产业,全旗现有电力总装机466.4万千瓦,其中火电厂8座、水电站2座。在煤化工方面,伊泰煤制油(全国首条煤间接液化项目)建成投产,还引进实施了煤制甲醇、二甲醚、乙二醇、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促进了地区经济转型发展。2012年,全旗在建和建成煤化工产能达488万吨。
3.资源的勘察、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准格尔旗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加大矿产资源勘察开采监督管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合理、有序开采,实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目标,私挖盗采、滥采滥挖的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4.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准格尔旗大力推进煤田火区治理,目前全旗共查明煤矿火区53处,煤田火区8处。截止目前,准旗煤矿火区治理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已治理火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回填面积16.7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0.2平方公里。全面开展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活动,目前已验收完成露天煤矿复垦绿化面积323.9公顷。
5.矿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准格尔旗积极探索矿区移民搬迁新路子,大力实施“四个一”(即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移民政策,确保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止2012年5月,全旗累计搬迁11115户34465人,累计支付搬迁补偿费约37.42亿元。在促进矿区居民增收方面,政府要求矿山企业优先录用当地居民就业,鼓励农牧民购买车辆、机械等围绕资源开采发展副业,合理提高资源开发补偿标准,积极推行居民以土地、补偿资金入股企业等办法,使群众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6.村企共建和谐矿区方面取得可贵经验。为了促进村企和谐发展,准格尔旗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全力铺开了“村企共建”活动,大力推行村委、企业负责人交叉任职的制度,定期召开村党支部和企业协调工作会议,拉近企民距离,建立互信,实现村企共谋发展思路、共育文明乡风。如纳日松镇“三化”增收模式(即企业用工本地化、村民机具安置股份化、群众致富多元化),大大促进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矿区建设。
二、准格尔旗和谐矿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煤炭产业的迅猛发展,煤炭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矿区建设进入“矛盾凸显期”,存在于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企民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不容忽视。
1.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和煤矿机械化改造,准旗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力度不够,企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与法律法规要求尚有差距,一些生产经营单位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重事后查处、轻事前监管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2.矿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是由于煤层赋存浅,加之历史遗留问题――落后采煤工艺导致的残留煤柱和煤层易自燃,造成大面积矿井火区。二是井田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爆破震动、地表沉陷、水位下降、水土流失、粉尘污染等问题,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比如房屋倒塌、植被破坏、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等,矿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
3.矿区企民矛盾凸显。煤矿主的暴富与当地群众的贫困落后形成强烈反差,部分矿产所有人(特别是本地人)因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一夜暴富,贫富的巨大悬殊,导致民众心理不平衡,不少群众不满情绪严重,加上个别人煽风点火,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矿区开发强度过大和管理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矿区企民矛盾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建设和谐矿区、发展绿色矿山需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仍将是准旗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解决矿区矛盾,建设和谐矿区,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已成为全旗工业发展中艰巨而首要的任务。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优做强产业经济。准旗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推进国家绿色能源和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开采强度与经济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科学核定煤矿产能,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推进煤矿装备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安全信息化,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利用率。二是继续坚持“整合资源、重组资产、关小上大、联合改造”的方针,对已关闭矿井剩余资源和零星边角资源,以现有矿井为基础,采取并购、转让、联合、控股等形式加大整合力度,减少企业总数,扩大企业规模。通过资产重组,优化煤炭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切实推进煤炭资源的深度转化,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的煤液化、煤气化和其下游产业,推进现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千万吨级煤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多种行业集群优势互补的大循环经济,依托丰富的高铝煤炭资源,大力打造“煤――电――铝――建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2.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打造平安矿区。首先,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抓好经济建设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正确理念,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要求企业自觉保证和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创建安全型企业。再次,要继续抓好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继续聘请煤炭行业专家和化工行业专家,专门负责指导煤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以“一通三防”(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为重点,加强煤矿瓦斯、自燃发火等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第四,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力推进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重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目标管理“一票否决”等制度,坚决查办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当前,要以解决居民集中饮用水区设定、保护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对于煤矿开采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象,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要严把新建矿井和技改机械化矿井的环保关,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新建矿井项目不予准入,对不符合环保达标要求的技改矿井不予验收通过;二是高度重视火区治理工作,抓紧推进全旗煤田火区详细勘查,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田(煤矿)火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规范实施全旗煤田(煤矿)火区治理;三是明确城镇、新农村布点和矿区搬迁集中点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依法保护水资源;四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有责、社会共建、百姓受益”的生态治理模式,通过碳汇林建设、矿区复垦绿化等举措,逐步扩大生态建设覆盖面。
4.依法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矿区和谐稳定。当前,要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切实提高矿区农牧民群众及企业员工参与和谐矿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矿山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要优化矿区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公开公正公平。要按照“以人为本、防微杜渐”的原则,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矿区察民情、访民意,排除影响矿区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畅通渠道,随时受理矿区群众的举报,及时掌握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在处理企地矛盾时,我们既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又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要采取思想政治工作与协商民主并重的办法,协调责任主体给予解决。对群众的过高要求,要注重引导教育,做到以理服人;对群众的一些过激行为要耐心疏导,切忌简单处置,激化矛盾;对极个别带头组织、煽动闹事者,要严肃依法处置。
5.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同发展互促共赢。在发展矿业经济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矿山开采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实施村企共建,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政府要引导矿山企业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积极主动地开展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生产、维护群众利益等工作,逐年投入资金、切实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对通过培训的矿区农民群众,应优先吸纳到企业就业。同时,也要引导矿区村级组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切实维护矿山企业合法权益,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对矿山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为矿山企业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矿山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支持矿山企业健康发展。对矿山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尽力帮助协调解决。通过上述努力,真正做到群众支持企业、企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地方加快前进、群众获益更多。
6.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合力共建和谐矿区。建设绿色和谐矿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国土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矿区土地征收、征用、管理和土地复垦工作,认真做好矿区地质灾害的预防、鉴定、监测和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倒卖采矿权和私挖盗采行为,规范矿业开采秩序;煤炭部门要完善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划,严格煤炭矿山企业的审批,加强煤炭生产企业的整合、监管;安监部门要加大矿山安全生产的巡查监管力度,及时监督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环保部门要监督矿产资源开发业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即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超标排污的矿山企业严格执法、限期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林业部门要注重矿区植被的保护与监管,加强废弃矿山被破坏植被的恢复工作;水利部门要抓好矿区农村人畜饮水的规划、建设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矿区群众卫生服务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保证矿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征地拆迁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做到有错必纠,有案必查;审计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各种税费的收取、管理、使用的审计力度;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构建和谐矿区正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和反面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