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宝宝说话晚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第1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是你做错了什么吗?

他为什么老是说不清话呢?

除了儿子跳跳晚说话的经历,加上我自己在一家早教中心做老师,这些父母在教宝宝说话中所发生的问题,我也一样不落地碰到过。所以,希望给有同样困惑的爸爸妈妈们一些提醒,我认为这些可是帮助宝宝学说话的至理名言。

第1句:不要在家里各讲各的方言

宝宝1岁零3个月时,你就要注意了。此时正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家庭成员的语音一定要一致,否则,宝宝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学哪个好,最后干脆什么也不讲,或者是什么都学,却什么也没学到。

实例:在早教中心我看到这样一个女孩,3岁了,但说话却十分结巴,而且发音十分不清晰。问其原因,原来她在刚生下来时父母就请外婆来照顾她,外婆是四川人,说四川话,父母有时用普通话,有时用四川话。宝宝本来说话就晚,2岁才开始能说两个字,现在3岁了,虽然能知道表达自己的意思,但结巴很严重。医生告诉父母,宝宝的语言器官没有问题,就是关键期产生的语言紊乱,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想要表达的意思多了,但因词汇量少,所以心里一着急,导致结巴。

你需要:

1.全家统一用普通话,如果外婆不会说普通话,那尽量还是让孩子与外婆分开,等孩子的语言走上正轨再一起。

2.宝宝结巴时,要安慰他别着急,并且将宝宝说过的话再一字一句地讲一遍,让宝宝也复述一遍。

3.千万别笑话宝宝,如果有人笑话他,父母要予以制止,以免其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更不愿意开口说话。

第2句:不要做满足需求型父母

有的父母是满足需求型的,宝宝一个眼神一个手指,他们立即按照当时的情况或环境来猜想、理解宝宝的说话意思,并满足其需求,导致宝宝不再思考未说完的话,久而久之产生思考惰性,语言也受到阻碍。

实例:早教中心有这样一个女孩,快2岁了却只会叫爸爸妈妈。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女孩想要东西时,只需用手一指,其母亲立即问:宝宝是不是要……?孩子点头后,母亲立即满足其要求,于是孩子再不多说。

你需要:

1.学会“装腔做势”。

如果孩子表达不清楚,就不要急于补充完整。如孩子指着奶瓶唔唔叫,或只说“奶”,父母明知他要喝奶,也不要急于把奶送到他嘴边,而要装作不懂的样子问:“你是要奶瓶玩吗?”然后,把空奶瓶递给他。孩子摇头,你就继续鼓励他说出前面的字:是要奶瓶,还是喝奶?直到他把句子完整表达才给他喝奶,并告诉他一定要把话说完整,别人才能懂你的意思,否则别人就无法满足你的要求。这样日积月累,宝宝自然会注意把话说完整,讲准确。需要强调的是,在此过程中,你要控制自己姑息迁就或过于心软的态度。特别是当宝宝说了好几次还没有说对时,你因为“宝宝可怜巴巴的,算了吧”的想法而依了宝宝,如果这样做就前功尽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不利。

2.引导宝宝多想多说。

在宝宝还不大会问“为什么”时,你要多问他为什么,多“为难”宝宝,引导他思考和回答。如:带宝宝坐火车前,先问他:火车开动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它的车身是什么颜色的,你看到车上有些什么等。带着这些问题,宝宝会用心观察,你也尽可能地在坐车过程中多讲解,丰富他的词汇量,久而久之,宝宝的词语丰富了,也愿意说了,与人交流也更容易了。

第3句:不要发脾气,逼孩子说话。

你要多多表扬,孩子如果表达不清,你也不要着急,更别当面指责嘲笑他。

实例:一天早教中心来了一个妈妈,她带着一个男孩,老师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孩子说了两次老师也没听清。母亲在一边着急了,说:“你说这孩子怎么办呢?说话老是说不清。隔壁的一样大的孩子什么都会说了, 这孩子却只能说简单的两个字。”我发现,孩子一听他妈妈这样说,立即低下了头,再不说话了。

你需要:

第2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佟乐泉先生说,判断一个宝宝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就是两个指标:一个是动作;第二个就是语言。

所以,小宝宝学说话这件事,你可绝对不能轻视了。

统计资料显示,婴幼儿语言发育发生问题的概率高居其他各种发育障碍之首。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不仅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还将影响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学龄期注意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相关的研究发现,因注意缺陷和行为问题去精神科就诊的孩子中有30%~40%存在语言问题。

宝宝开口,有不同的“起跑线”

随机问了身边的几个家长,对孩子什么时间开口说了第一个词,所有家长都记得一清二楚。可见,大部分父母对这个事情都相当重视,一些父母还经常不由自主地作比较:“人家宝宝比我们还小两个月呢,已经能叫妈了!”着急之余,还暗暗地担心自家宝宝没人家的聪明。

其实,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宝宝8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1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有些宝宝智力发育很正常,但三四岁才会说话。有个最典型的例子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还不会说话,直到9岁说话还不流利。有的宝宝或许不经过讲单个词的阶段就突然说出清晰的句子来。不同的宝宝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2岁宝宝可能不停地说,“杰杰要甜饼”、“杰杰有球”,而另一个则早早地会使用“我”这个代词。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

妈妈担心最多的几个问题

“宝宝老说得不对”

2岁以前的宝宝,发音常常不准确。千万不要把宝宝不准确的发音当作好玩,故意去逗他,学他错误的发音,这样容易使宝宝把错误的发音固定下来,今后想改就很难了。

宝宝的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语言的发展,错误会自动调整。有时候,语言错误可能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不犯语言错误的宝宝,其语言就不可能有较好的发展。宝宝的语言错误往往是有规律的,是对某种规则的泛化。虽然用错了,但这正是宝宝已经掌握了某些语法规则的表现。

“宝宝口吃”

宝宝初学说话时,难免会口齿不清,这不能都跟口吃划等号。小明放学回家说,“我⋯我⋯今天在幼⋯儿园被欺⋯⋯”妈妈可能会很严肃地纠正他,“说清楚一点,每次说话都口齿不清,教你很多次了。再说一遍。”要知道,这样严肃教学的结果可能只会与你的愿望适得其反,反而让他讲话更结巴了。约有2/5的口吃宝宝会持续一两年,有个别的要到10岁左右口吃才会消失。口吃原因很多,可能是遗传、中枢神经病变、环境压力等,而宝宝在学说话过程中屡受挫折,越来越失去信心,演变成紧张、逃避,也是一大诱因。因此若是宝宝有说话不清楚的现象,爸妈一定要耐心,不要大声训斥或是耻笑他,否则只有负面效果。

什么时候宝宝才能发音清楚呢?这方面个体差异也很大,家长可以做的一是对宝宝讲话时清晰、慢、句子短,二是注意锻炼宝宝的口腔肌肉,比如咀嚼有韧性的东西。

“跟着老人说方言”

不用特别担心。有些定居美国的华裔子女,进幼儿园之前,父母喜欢跟他说中文,入园以后,再跟小朋友们学英语,孩子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上并没有问题。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异要小于中文和英语的差异,只要家中平时常用的语言不超过两种,对孩子来说就不会造成很大困扰。

学知识:周岁内宝宝语言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最早的发音,也是今后语言的基础。

2周左右的婴儿能区分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如钟声、哨声等,这种能力是他以后学习语言的前提;同时宝宝对说话声(尤其是高音)很敏感。

第4周开始,婴儿的哭声可作为一种用来表示身体状态以得到注意的手段。开始它多是表示消极状态,如饿、冷、热、湿、寂寞等。

到2~3个月就有了表示积极状态的声音,如舒服、高兴时的发音。婴儿情绪越好发音越多;对成人的逗引和说话时的情绪表现也有所反应,如以忿怒声斥责他时会哭,和蔼声安慰他时会笑。

4个月时婴儿就能区别男声和女声,6个月时即能区分出不同的语调。开始咿呀作语,能发辅音,如d、n、m。

4~7个月是连续音节阶段。宝宝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发音增多,看见熟人、玩具能发出愉悦的声音,叫他名字会转头;可出现一些重复的、连续的音节,这些音为以后正式说出词和理解词做了准备。

7~9个月,能发出“ma-ma”、“ba-ba”等元音和辅音,但无所指;可以形成第一批“语言一动作”的条件反射,如说“欢迎”他会拍手,说“再见”会摆手等,有了这种条件反射,宝宝就有了学习与成人交往的可能。

从11个月开始,是“语言-动作”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时期,此时宝宝听懂的词越来越多,可以按照指示去做一些事情,并开始模仿成人发音。这时还不是正式的说话,他可能是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义,也可说是学说话的萌芽阶段。

多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别关注宝宝的语言发育行为,作为发育行为儿科主任,金星明教授带领她的学生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宝宝最早学会的50个词汇,按照从早到晚的排序是:

啊 妈妈 哦 爸爸 爷爷 奶奶 阿婆 呜呜 姐姐 鸡 鱼 宝宝 汪汪 吃 猫 拿 蛋 鸭 狗 球 咦 手 脚 灯 阿公 哥哥 弟弟 糖 妹妹 饭 鞋子 鸟 喵喵 不要 眼睛 耳朵 月亮 肉 饼干 嘎嘎 电视机 菜 阿姨 大 娃娃 我 门 要 谢谢 衣服

宝宝语言发育问题筛查步骤

每个宝宝学说话的进度有差异,不过一般来说,宝宝到了3岁还不会叫妈妈、爸爸,或是到了4岁仍说不出有意义的词汇,可能是语言发展迟缓的征兆,父母适度的警觉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逐一筛查――

1.遗传因素:

如果宝宝父母和家族史中有人开口很晚或存在其他语言发育问题,你的宝宝遗传的几率会很大。

2.身体因素:

查听力:首先要观察宝宝在六七个月左右是不是对声音会有反应。如果你跟宝宝说话,他几乎没有任何脸部表情,在旁边叫他,也不会转头,可能他的听力的确有问题。如果听力有问题,当然就无法学习说话。

查舌系带:这是器质性的问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也是应该早早排除的因素。

查口腔功能:有的宝宝在吸奶、吃东西时常常滴落东西、或是一直流口水,这都显示口腔发育可能出了问题。

查脑部发育:先天的障碍、天生智能不足,或脑部曾受伤,都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

3.环境因素:

语言环境缺乏:有些宝宝因为长期生病,游戏或是和其他人互动的机会较少,因此学说话不如健康宝宝顺利。

互动欠缺:有些白领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宝宝“交流”,把他扔给录音机和电视,宝宝缺乏互动的语言环境。

语言刺激不当:有的家长不懂循序渐进的规律或者急于求成,上来就教孩子大段的句子,把宝宝“吓”住了,反而不敢开口了。

4.心理因素:

个性内向:有的宝宝天生性格过于内向、畏缩、学习力差,几乎不肯开口,若是没有适时教导,将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自闭倾向:如果上述因素都排除了,还要警惕一种可能――儿童孤独症(即自闭症)。早期识别儿童孤独症并不困难,主要从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来考量,如:孩子的某些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并伴有一些奇特的行为,儿童目光回避、刻板行为、充耳不闻等。

儿童语言筛查标准

发育迟缓

24个月,词汇量少于30个。

30个月,结构表达量(有句子结构)男孩少于3个,女孩少于5个。

发育迟缓可疑

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个。

30个月,结构表达量男孩少于5个,女孩少于8个。

专家提醒:发现你的孩子语言发展有异样,可以带他到专业医疗机构检查。专业人员会根据宝宝总体的发育特点和你家宝宝的个体特征做出综合评估,给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能言善道宝宝培养方略

奇奇妈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和3个月大的奇奇甜蜜对话,“奇奇好乖,起床啦。”“奇奇想喝奶还是喝水呢?”虽然奇奇根本听不懂,妈妈还是不厌其烦。奇奇一天天长大,对于妈妈的声音似乎越来越有反应,妈妈说话时,他会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渐渐地,还会咿咿呀呀地和妈妈“对话”。也许奇奇和妈妈都不懂对方讲什么,不过奇奇显然对“说话”已经有了很浓厚的兴趣。

花时间和他“对话”

让宝宝及早开口说话,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像奇奇妈那样花时间和他“对话”。说话时要看着宝宝,也让他看到你的脸和手势,这样能帮宝宝理解你的意思。别太在意他是否能明白你说的每一个字。

用文字“按摩”宝宝的脑细胞

宝宝出生后,妈妈应该常常念故事给他听。无论是童话故事、图画书或是小百科等书籍都可以,宝宝听没听懂关系不大,妈妈可以抱着宝宝,以轻柔的音调带领宝宝进入文字和图画的世界,让他觉得听故事是一种享受。

玩互动游戏培养说话能力

当宝宝逐渐长大开始对周遭事物有反应,逐渐了解你说话的意义时,更要多和他积极互动。一些小游戏,可让你在和宝宝平时的互动中培养他说话的能力。

1.认识五官

玩法:妈妈把宝宝抱在怀中,摸着宝宝的头说,“这是宝宝的头”,摸着宝宝的手说“这是小手”,反复地说给宝宝听,慢慢地引导宝宝开口说出这些五官。

2.说出颜色

玩法:拿着色彩板,告诉宝宝这是红色、黄色。给他穿红色衣服时,顺便告诉他“这是红色的”;吃香蕉时,告诉他“香蕉是黄色的”。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认识色彩、说出色彩。

3.图片演故事

玩法:拿着图片来说故事也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图片缤纷的色彩最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还可以拿一些道具、玩具,例如,说到“泡泡龙出去玩球”,就可以拿起球,陪着宝宝一起玩一玩。通过手的把玩、操作,将图、文和玩具、实物结合,增加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

记住:要让宝宝认识到所有的谈话都是交流。如果你不等候他的回答就自言自语,或看上去好像不想要他的回答,或者当宝宝或其他家人跟你说话时,你懒得搭理,他可能会觉得语言只是毫无意义的声音而已。

加强口腔肌肉的训练

有的宝宝口腔功能不是太好,比如平时爱流口水,吃东西的时候滴滴嗒嗒,父母可教宝宝做一些动作练习,以加强说话所需的口腔功能。

训练1:吹气

吹泡泡是最有趣的吹气训练了。你也可以找一些彩色的羽毛,通过吹气,让它们在空中飞舞。另外,一些能够发声的玩具和乐器也是很好的选择,例如哨子、笛子、口琴等。

训练2:使用吸管

教宝宝把嘴唇的力量集中在距离吸管头部1厘米左右的位置上,鼓励他尽可能地多用力。

训练3:吸面条

经常给宝宝做一些意大利面条或者是手擀面,就让宝宝用手抓着吃,然后用嘴把面条吸进去。

训练4:声音游戏

模仿动物的叫声是一个很有趣的办法,可在不知不觉中让宝宝练习一些很难发出的音。例如,如果宝宝发不好辅音“s”,你可以让他模仿蛇的“咝、咝” 声;玩火车游戏,发出“呜⋯⋯七恰恰”的声音。重点是要用“玩”的态度,吸引宝宝学习模仿。

金教授提醒:抓住促进语言发展的有利因素

父亲或男性照养者的作用不可低估。

父母照顾要好于祖辈照顾。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多跟孩子玩。

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白天、睡前)。

从教功能性语言(指宝宝平时能接触到的、跟人交流的语言)开始。前面提供的最早的50个词汇就是功能性语言,儿歌、唐诗等则不是。

如果宝宝先天语言功能不是太好,比如口齿不清,要鼓励他多说,然后再做到说准确。

小链接:父母健谈,孩子聪明

美国的研究表明,尽管基因影响智力,但父母经常同孩子谈话以及交谈的内容也会对语言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宝宝9个月至3岁之间,父母与之交谈多的孩子,在后来的智力测试中,比与父母很少交谈的孩子得分高得多。

“过来妈妈”的经验

寒寒妈

我家宝宝说话晚,在1岁10个月之前,只会说“爸爸”、“妈妈”、“奶奶”、“大”、“破”这些简单的字节。暑假从老家回来,宝宝似乎突然长大了许多,开始说一些以前没说过的字了,如“姥姥”、“宝宝”,后来会说的话越来越多,到两周岁时就会说“姥姥买蛋蛋吃”、“不吃南瓜”等句子了。现在他2岁2个月了,已经会说大段的话了,还会给妈妈讲故事了。

在这里告诉妈妈们,宝宝说话晚也不用着急,说话晚并不代表宝宝笨,他前面虽然不说,实际上是在积累,一旦开始说了,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你只要多陪宝宝玩,和他说话、唱儿歌、讲故事。

翩翩妈

因为我的个人喜好,翩翩从会说话起就在念唐诗了。每天晚上,翩翩也是在唐诗的吟诵和唐诗故事中睡着的。一到晚上,翩翩就要求听“妈妈唐诗”。我后来想,翩翩其实是把妈妈和唐诗混为一体了,妈妈在说唐诗时特别温柔、有感染力,于是唐诗也分外可爱了。所以她是真的热爱唐诗,甚至超过了儿歌。翩翩两岁多,我在家里吟诵《琵琵行》、《木兰辞》等长诗,翩翩在旁很注意地听,随后就要求“教我琵琶”。就这样,在她的强烈要求下,3岁时翩翩就可以背诵这些长诗了。

我觉得背唐诗很有好处。首先,翩翩记忆力明显强于同龄宝宝。翩翩上幼儿园,学习很轻松,可以完整地叙述在学校发生的大事小情。第二,迷恋有节奏的东西。翩翩没有音乐天分,唱歌荒腔走板,但节奏感很强,后来学了钢琴,这点让老师印象深刻。第三,对文言有领悟力。

爸妈须避免的3大误区

1 把“说话”当成背景音

如果你喜欢整天开着收音机,那就尽量在你实际上没注意听的时候只放音乐。如果你在听说话的节目,要让宝宝明白,你是从他看不见的声音中获得了有意义的交流信息。

2 强化叠音字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会对宝宝说,“你今天吃饭饭了没?”“这是狗狗,那是花花⋯⋯”这可能就拖延了宝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要尽量缩短宝宝使用叠词或儿话的时间,用正常的交流方式,让宝宝自然而然知道正确的说法,也训练他说多音字和短句。

第3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这里,教你如何与宝宝玩一些游戏,让语言学习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快乐。

0~3个月:

虽然,刚出生的宝宝既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你的语言,但是他能感知。你说话的声音、语调,包括你与他交流时话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都会影响他后来的语言发展。

1.声音在哪里?

宝宝躺在床上,你在不同的方位摇响铃铛等发声玩具,吸引宝宝将头转向声源。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习做准备。注意,玩具的声音要悦耳动听。

2.“聊天”

宝宝睡醒之后,妈妈用缓慢的、柔和的语调告诉宝宝你正在做的事情,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等等。比如:“宝宝,妈妈正在帮你换尿布,你睡觉梦见妈妈了吗?妈妈好喜欢你哦……”每天可以进行2~3次这样的聊天活动,每次两三分钟即可。这可以增强宝宝对语音的敏感性。

3.听不同的声音

宝宝清醒的时候,你在他面前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轻轻地拍手,轻柔地撕纸,小声呼唤宝宝的乳名……

4.听一听摇篮曲

宝宝哭闹或者要睡觉的时候,你轻轻地哼唱摇篮曲或播放摇篮曲的录音给宝宝听,宝宝很快会安静下来,并沉浸其中。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哭既是他与你交流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发音器官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宝宝会发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叫,主要是由身体不舒服引起的;另一种是咕咕声,通常发生在妈妈对他微笑、“交谈”的时候。

Tips:

这一时期的宝宝已经可以感受到各种声音的存在,特别是对妈妈的声音非常敏感。宝宝一定是先学会听,才能学会说的。你和宝宝可以开展的语言游戏很多,比如和他说话,给他唱歌,逗他笑,教他认识亲人等,都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方法。

4~8个月:

3个月后,宝宝变得非常活跃了,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话”。他似乎把发声当成一种游戏,来“取悦”于你。此时,如果你积极地回应他,和他“对话”,那他就会“说”得更加起劲。

1.模仿他的发音

你面对宝宝。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声的时候,你就模仿他。这可以逗引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当宝宝偶尔发出的一个音和你发的音相似时,你就微笑着多次重复,鼓励宝宝反复练习。模仿宝宝发音时,你的动作幅度要大一些,并做出张口、吐舌等夸张的表情,激发宝宝的兴趣。

2.听自己的声音

宝宝做发声练习的时候,你把他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给他听。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声音非常感兴趣。而且,这样做还可以记录宝宝语言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叫“爸爸”

妈妈一边指着爸爸,一面反复说:“ba、ba”,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声调的高低变化,吸引宝宝去模仿。如果宝宝偶尔发出“ba、ba”的音,就赶紧回应他:“对了,宝宝真棒,会叫爸爸了。”用同样的方法,教宝宝指认不同的家庭成员:“ma、ma”,“ye、ye”,“nai、nai”等。这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发简单的音,熟悉亲人的称呼。

4.说儿歌

妈妈抱着宝宝,念一些简短、节奏感强的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说儿歌的同时,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拍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宝宝感受语音特有的节律,体会语言的妙处。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处于咿呀学语阶段的宝宝,喜欢把发出连续的声音和音节作为一种游戏,让自己或亲近的人快乐。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将一个音节有节奏地重复发出,有些音听起来就像在叫人,如“爸爸”、“哥哥”、“妈妈”等。

这时,听到的人就会很开心,会不断地强化宝宝的这些发音:“真好,宝宝再叫一声‘爸爸’、‘爸爸’……”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时期宝宝的发音成了你和他进行欢乐交往的一种形式。

研究发现,宝宝在吃饱、睡足、成人逗他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时,都会发出更多的音,使发音器官得到更多的锻炼。在发音练习中,宝宝学会了如何控制和协调发音时的动作和呼吸,学会把口腔的运动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逐渐积累更多的发音经验。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7期

9~12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真正地理解语言了。他开始能够听懂你的简单的指令,比如让他说“再见”,他会向你挥手,或者还会给你一个飞吻!当你叫他名字的时候,他会认真地看着你。

1.打招呼

爸爸上班时,妈妈抱着宝宝向爸爸挥手,说“再见”。爸爸下班回家时,妈妈抱着宝宝和爸爸握握手,同时说:“握握手。”爸爸用额头碰一下宝宝的额头,说:“碰碰头。”这样的游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仅能帮助宝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2.照镜子,认五官

在宝宝面前放一面大镜子,对着镜子教他认五官。比如,妈妈说:“宝宝的耳朵呢?”引导宝宝去摸自己的耳朵。依此类推。这可以使宝宝将相应的词语和五官联系起来。

3.一起看书

买几本色彩鲜艳、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和宝宝一起看。比如,指着书上的花说“花”,指着树说“树”,用缓慢的语调给宝宝讲书上的故事。看图画书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好方法。

4.灯在哪儿呢?

教宝宝认一认家里的物品,比如看见灯,就对宝宝说:“这是灯,灯……”过一段时间,宝宝可能就认识灯了,这时你再问他:“灯在哪儿呢?”宝宝会去寻找,找到后会盯着看。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大约在八九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关注成人的说话。看到你的舌头、嘴唇嚅动时就能发出声音,他会感觉很惊奇,会盯着你的嘴看,有时还会模仿你发音这时的宝宝除了不断重复同一种音节外,还会连续发出不同的音节,而且出现了音调变化,听起来就像发命令、陈述、提问等,有时好像在发牢骚。

他们还能将特定的声音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使声音有了一定的意义,比如发“ba-ba”时找爸爸发“ma-ma”时找妈妈。宝宝还能自己创造一个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比如东西掉在地上,想让你帮他捡起来,他会发“嗯、嗯”的声音。

1~1.5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非常快,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对话,他都能听懂了,有的宝宝还会说一些单词,会以“单词句”来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1.谁在叫?

你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如果有各种小动物叫声的录音就更好了。你可以一边放录音给宝宝听,一边说,这是“小狗汪汪叫”,那是“小猫喵喵叫”,让宝宝跟着学。听到小动物的叫声,宝宝会感觉特别亲切,所以也愿意模仿。

2.找玩具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将宝宝喜欢的几个小玩具放在中间。你随机拿起一个小玩具,边拿边说出玩具的名称:“小车”,然后鼓励宝宝也去拿一个小车。如果宝宝不理解,你可以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说:“宝宝也拿一个小车。”然后不握他的手,看宝宝能不能自己去找小车。换其他玩具接着玩。

3.认识身体

你和宝宝面对面坐好。你抓着宝宝的手,教他去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边摸边说:“这是宝宝的小手,这是肩膀,这是胳膊……”还可以让宝宝摸一摸你的五官和身体部位,重复这些词语。

4.听指令做动作

妈妈逐个说出宝宝会做的动作,让他按照语言指令去做,如拍拍手、点点头、摇摇头、笑一笑等。当宝宝做对了,鼓励他:“对,就这样,宝宝真棒!”开始时,妈妈可以边说动作名称,边做示范。这可以帮助宝宝在语言和动作间建立起联系。

5.“苹果”在哪里?

把2~3张画有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放在宝宝面前,如苹果、鸡蛋、饼干等。先告诉宝宝这些物品叫什么,然后妈妈说出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找出相应的卡片。这可以帮助宝宝将图片和相应的词语建立起联系。

6.谁在叫宝宝呢?

找一块布,或者妈妈用手把宝宝的眼睛蒙上。然后,爸爸在不远处叫宝宝的名字,妈妈跟随宝宝顺着声音的方向去摸爸爸。一边走,一边对宝宝说:“爸爸叫宝宝呢,走,咱们去找找,爸爸在哪儿呢?”宝宝摸到后,妈妈爸爸一起对宝宝说:“呀,爸爸在这儿哪!”如果家里其他人也参与游戏,会更有趣。

7.和妈妈一起整理

会走以后,宝宝开始喜欢在房间里到处探索,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你不妨请宝宝当助手,和你一起收拾物品。比如,你指着散落的图书对宝宝说:“把那本书给妈妈。”如果宝宝不明白,你可以领着宝宝走过去,鼓励宝宝把书拿起来。用同样的方法,请宝宝逐个拿起指定的物品。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许多研究都发现,婴儿的大脑如同计算机一样,在无意识地运算着有关语言的信息。他们在会说话之前,单纯通过倾听就储存了上百万个关于音节的信息。而且,通过这样的倾听过程,婴儿逐渐掌握了母语。婴儿仅仅通过听人聊天就学会了语言,真是不可思议!

Tips:

这个时期可以引导宝宝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名称,如衣、裤、菜、饭、奶、蛋以及自己的身体部位等;学习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玩等;还要引导宝宝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玩一些指认物品的游戏等。

1.5~2岁: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宝宝的语言发展实现了大飞跃。也许某一天,宝宝突然说出了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单词。这一定会让你感觉很惊喜!

1.开汽车

妈妈和宝宝一人拿一个塑料圆盘当汽车的方向盘,边走边模仿开车的动作。可以时而快点走,时而慢点走;时而停止,时而开始;时而走去找爸爸,时而走去找姥姥……一边玩,一边用语言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嘀嘀嘀,快快开。开到爸爸那儿去喽!”“嘀嘀嘀,

慢慢开,开到奶奶那儿去喽!”……

2.小手爬呀爬

你手把手地教宝宝,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我的小手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依此类推,小手爬到小腿、膝盖、大腿、屁股、肚子上……在游戏中让宝宝知道身体部位的名称。等宝宝熟悉后,还可以在儿歌中加上方位词,重复游戏:“我的小手向上爬,一爬爬到小脚上、膝盖上、大腿上……”“我的小手向下爬,一爬爬到……”

3.打电话

妈妈和宝宝分别拿一个小玩具当电话,或者用一根绳子把两个小塑料瓶子、杯子等串起来当电话,妈妈和宝宝一人拿一个。妈妈用简单的语言和宝宝说话。这可以锻炼宝宝的倾听和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的能力。

4.猜猜我在做什么?

你模仿吃饭、洗脸、梳头等动作。边做动作边问宝宝:“妈妈在干吗呀?”引导宝宝说:“妈妈吃饭(洗脸、梳头……)。”注意,你所做的动作一定是宝宝非常熟悉的;动作可以夸张一些,让宝宝很容易辨认。等宝宝熟悉游戏的玩法后,可以由你说一种动作的名称,让宝宝和你一起做这个动作。

5.可爱的小动物

你和宝宝一起,一边模仿小动物的样子走路,一边学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小鸭子嘎嘎叫等。

6.看图猜物

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物体、小动物等的图片,如水果图片、玩具车的图片等。妈妈压住图片的一部分,让宝宝根据露在外面的部分,猜测完整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这一物体的名称。也可以用家人的照片来玩这个游戏。开始时,露出的部分可以多一些,逐渐地露得少一些,增加游戏的难度。

7.看影集讲述

找一本相册,和宝宝一起看。比如问宝宝:“这个是谁呀?”宝宝可能会用手指出身边的某个人。问他:“妈妈在哪里呢?”引导宝宝用手指出照片上的妈妈,要是能说出来就更好了。也可以让宝宝在照片上指出熟悉的事物,并给他讲解。比如,“宝宝手里拿着什么呀?”“对了,蛋糕。”……这可以激发宝宝的表达兴趣。

8.谁回来了?

家人即将进门时,叫宝宝的昵称。然后,妈妈领着宝宝走到门口,问宝宝:“谁回来啦?谁在叫宝宝呢?”宝宝会在头脑中想象家人的模样。当进来的人正是宝宝猜到的人(比如是爸爸)时,宝宝一定非常开心。这时,妈妈教宝宝说:“啊,爸爸回来了!”

9.一起念儿歌

教宝宝念儿歌或古诗,如经典诗歌《咏鹅》、《悯农》等,多次重复后,宝宝就能记住了。然后,妈妈缓慢而有节奏地读给宝宝听,在读每句最后一个字之前有意拖长声音,如“锄禾日当――”,示意宝宝跟着念出最后一个字“午”。逐渐引导宝宝说出最后一句,直到会说一整首诗歌。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宝宝刚学习一个新词的时候,不会像成人那样,用这个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而是经常过度地扩大这个词的用法。比如,“猫”这个词,宝宝不仅用它来称呼猫,还会用它来称呼和猫类似的动物,如狗等。

心理学家对1岁多就能掌握75个单词的宝宝进行测试,发现有33%的单词被宝宝过度地扩大了。但有时,宝宝也会过度缩小单词的含义,比如猫就特指他在窗外看见的那只猫。

文化会影响孩子早期的语言学习。研究发现,英语国家的儿童最早说出名词;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学习动词比较快。这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父母经常提供给孩子的语言类型有关。美国妈妈喜欢谈论物体,所以给宝宝提供关于物体名词的机会比较多;日本和韩国的妈妈更多关注所进行的动作和孩子所参与的活动,所以孩子学习动词会更容易些。

2~3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鹦鹉学舌”,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变得“能说会道”了,尽管有时会发错音或者发音不是很清楚。

1.悄悄话

爸爸先在宝宝耳边小声地说一句话,如“我想吃苹果”,让宝宝传给妈妈。妈妈听到后大声地说出答案,看答案是否正确。等宝宝熟悉这种玩法后,可以适时地增加句子的长度。

2.双音词比赛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双音词比赛。爸爸可先说一个,然后妈妈和宝宝依次说,看谁说得快,说得准确。如,大大的――小小的――胖胖的――厚厚的――蓝蓝的――黑黑的――短短的――长长的……通过游戏,帮助宝宝巩固对词语的认识、记忆和理解。

3.复述简单的故事

妈妈讲一个简短的故事给宝宝听。等宝宝熟悉后,引导他简单地复述故事中的部分或全部情节。如,宝宝熟悉《小猫钓鱼》的故事之后,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宝宝复述:“小猫钓鱼的时候看见什么了?”“后来呢?它干什么去了?”刚开始时,只要宝宝能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4.娃娃家

准备一些玩具,如布娃娃、小衣服等,和宝宝一起玩娃娃家游戏,让宝宝当妈妈照顾娃娃。妈妈可在旁边适时地提醒宝宝:“娃娃想听故事了,你给他讲一个吧?”“娃娃饿了,你给他吃什么呀?”这可以提高宝宝运用语言的能力。

5.小喇叭

将报纸或纸板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喇叭。妈妈拿着小喇叭对宝宝说一句话,然后让宝宝大声地说出妈妈刚才说过的话。妈妈也可随意编一些有趣的话,用小喇叭传达给宝宝,如“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让宝宝跟着说出来。如果宝宝喜欢,也可以让宝宝用小喇叭向妈妈传话。

6.画图画讲故事

引导宝宝把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情简单地画出来,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比如可以向宝宝提问:“这是在哪里?”“当时还有谁?”“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引导宝宝尽可能地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说出来。这可以帮助宝宝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提高表达能力。

7.猜谜语

浅显易懂、简单明了地描述一件宝宝很熟悉的东西,让宝宝根据描述猜出是什么物品。比如,妈妈可以这样说:“有一个长长的、好吃的水果,是黄颜色的,吃的时候要把外面的皮剥了。这是什么水果呢?”这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8.猜一猜,说一说

游戏开始,妈妈夸张地做出某个动作或表情,如哈哈大笑、哇哇哭、跑来跑去、挠痒痒、摇头等,让宝宝猜一猜、说一说妈妈在干什么。之后,妈妈和宝宝互换角色,让宝宝表演,妈妈来猜。

9.换词

妈妈说一句简单的话,宝宝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比如,妈妈说:“我有一个苹果。”宝宝说:“我有一个香蕉。”妈妈:“我有一件衣服。”宝宝:“我有一辆汽车。”妈妈:“我打开门。”宝宝:“我关上门。”妈妈:“苹果红红的。”宝宝:“苹果甜甜的。”这可以提高宝宝对词汇的应用能力。

10.你问我答

妈妈和宝宝一问一答地进行游戏。比如,妈妈问:“什么动物在水里游?”宝宝答:“小鸭子(或小鱼)在水里游。”妈妈:“什么东西在天上飞?”宝宝:“小鸟(或飞机、风筝等)在天上飞。”妈妈:“什么是白色的?”宝宝:“雪是白色的”或“小兔子是白色的”等。问答对话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11.故事表演

给宝宝讲一个故事之后,根据具体情节,准备相应的材料布置故事情境,让宝宝表演。比如,讲完《三只小熊》的故事后,准备三只玩具小熊,让宝宝边读故事边表演。这可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

12.过山洞

爸爸妈妈面对面站好,双手相握搭成“山洞”,让宝宝从下面穿过。妈妈喊:“一、二、三,过山洞喽!”当喊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把手放下,围住宝宝。教宝宝说一句话之后,再放他过去。游戏继续。每次所说的话要有变化。开始时教宝宝说,熟练以后让宝宝自己说。这可以锻炼宝宝即时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13.打坏蛋

你在硬纸板上画一只大灰狼或狐狸,挂在门框上(或院子的树上)。然后引导宝宝用报纸做的纸球或小沙包去打大灰狼或狐狸,边打边说出打“坏蛋”的原因。如“我打坏狐狸,因为它偷吃东西”“我打大灰狼的肚子,因为它把小羊的水喝了”。尽量引导宝宝多说几个打坏蛋的理由。在有趣的游戏中,丰富宝宝语言表达的内容。

14.小司机

找一个小凳子当车,宝宝当司机骑在小凳上拉着往前走,爸爸妈妈当乘客小跑着跟在后面。你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搭车情境,并不断地询问宝宝:现在到哪里了?前面是红灯了,我们的车应该怎么办?这可以帮助宝宝将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在情景中学习语言。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会考虑所模仿对象的表现。比如,当孩子提问时,如果你给予坚决、肯定的答复,孩子就会很快记住。相反,如果你的态度是迟疑、不肯定的,孩子就不会去学。比如,当你和孩子在公园玩时,孩子指着一棵树问“这是什么树”,你当时不能确定,于是你犹豫地说“应该是松树吧”,你会发现,孩子不会记住“松树”这个词的。但是,如果你当时很肯定地对孩子说“这是松树”,那么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它。

7 种语言现象趣味解读

夏晴

宝宝在学说话过程中,会发生许许多多有趣的或者让你担心的事情。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语言

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1一出生就“叫”了一声“妈”?

妈妈的话:我儿子出生的头几天,有一次特别清楚地叫了一声“妈”,声音特大,我当时很惊讶。

趣味解读:宝宝最早发的一些音,都属于一些气流冲出口腔就能发出的。比如原来闭着嘴,现在嘴一张,气流出来,就成了“ma”的音了。这被自作多情的妈妈听见,以为宝宝是在叫自己呢!

2 6 个多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妈妈的话:我家宝宝6 个多月时,就会成天“妈

妈、妈妈”地叫着。

趣味解读:这只是宝宝的一种无意识发音,是一种发音游戏。宝宝并不是有意识地对着妈妈发“妈妈”的音,对着爸爸发“爸爸”的音。他可能对着自己的玩具也“妈妈、妈妈”地叫呢!真正有意识的发音,一般要到10 个月以后。

3对着爸爸叫“妈妈”,对着妈妈叫“爸爸”?

妈妈的话:我女儿11 个月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是她常常对着妈妈叫“爸爸”,有时候对

着爸爸又叫“妈妈”。

趣味解读:发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发现,人在说话时,要牵动脸、嘴、脖子等各个部位的五六十块肌肉进行精确的协同活动。所以,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发音错误是很正常的。宝宝绝对不是分不清爸爸妈妈,只是他的发音器官还不听使唤。

父母必读知识链接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3 个部分:

1. 呼吸器官。主要是肺和气管。

2. 喉头和声带。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厚

薄、长短及其收缩程度。

3. 口腔和鼻腔。口腔的各部分器官都与发音

有关。人的舌头稍一变化就能发出不同的语音。

4宝宝1 岁前发音频繁,1 岁多发音

倒少了?妈妈的话:我女儿不到1 岁的时候,嘴里就会不停地发各种音,有时候还一串一串的,跟说话一样。现在1 岁3 个多月,倒不怎么发音了。

趣味解读:大约从八九个月开始,宝宝会发的音开始增多,会连续地发出相同的或不同的音节,而且音调也出现了高低变化,所以听起来像说话似的。1 岁以后,宝宝发的音中,有意义的音节开始增多,相应地去除了许多无意义的音节,所以感觉不像原来那样“爱说话”了。这不是说宝宝的语言发展倒退了,而是语言的质量提高了,他不想再说那么多的“废话”了。

5快两岁了还不会说话?

妈妈的话:我儿子快2 岁了, 还不会说话。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什么话都会说了。真是着急呀!

趣味解读:宝宝的语言发展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些宝宝说话晚,但他的理解力并不比说话早的宝宝差,而且他一旦开口说话以后,很快就能赶上说话早的宝宝的语言水平。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重视宝宝的语言培养,而且宝宝的语言理解力也不差,只是说话晚,那你不妨查一下,是不是你们或你们的祖父母中,有一方小时候说话也晚。不要只怪宝宝嘛!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不仅说话晚,而且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动作发展水平等都比同龄的孩子晚,请咨询生长发育专家。

6两岁多突然变得结巴了?

妈妈的话:我儿子两岁3 个月,突然间说话有点结巴了。怎么会这样呢?

趣味解读:两岁多的宝宝思维发展比较快,但他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嘴上的功夫常常赶不上自己的思维。说话的时候,不能迅速地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会重复、延长某个字音,或出现语言不连贯、不流畅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如果妈妈听了以后,急于去纠正,这倒让宝宝变得更紧张、更结巴了。所以,当遇到宝宝偶尔说话结巴时,妈妈先不要着急,也不必去纠正,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不再结巴了。另外,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模仿,所以尽量不要让他接触有口吃的人。

7 3 岁多的宝宝常常自言自语?

妈妈的话:我女儿3 岁2 个月,她在玩玩具、画画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别人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这是什么毛病呢?

趣味解读:自言自语在3 岁多的孩子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是什么毛病,当然也不用担心啦。3 岁是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他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他是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孩子通常会在游戏的时候,或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可以帮助他思考,理清思路,通过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成人有时候遇到问题,不是偶尔也会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吗?

“小语言家”的创造

宝宝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而是颇有自己的创意。一起来看看宝宝们的独特语言吧。

语音是可以这样模仿的

妈妈关丽杨,宝宝陈宇轩

10 个多月。

宝宝平时都由他的姥姥、姥爷照看,晚上也都是跟他们睡觉的。姥爷睡觉时有打呼噜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宝宝也学会了。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姥姥就会问宝宝:“外公睡觉怎么样?”宝宝就会模仿姥爷打呼噜时的声音:“哄、哄……”引得大人们一阵大笑。

语义是可以这样“扩展”的

妈妈胡仙芝,宝宝许佳虎6 岁。

虎子对一些词总有自己的魔鬼解释, 他的奇异思维让我们大开眼界。看看他的两个经典言论。

1. 玉米棒就是玉米真棒!

一天,虎子在路上看到有人卖玉米棒,他的馋虫就爬上来了,非得要一个。妈妈不得已给他买了一个。心满意足的虎子一边啃着玉米,一边大放厥词:“妈妈,妈妈,你知道为什么这个叫玉米棒吗?玉米棒就是玉米真棒!”

第4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最常见的为3种病症:智能发育迟缓,发育性语言障碍,孤独症。

智能发育迟缓

科学研究证实,智商愈低的孩子,说话的能力愈差,一些智商低于50 的孩子甚至不能发展必要的说话技能,而轻度智能迟缓的孩子,说话能力有其他认识能力的缺陷,这在经过诊断性的智力测试后便能知分晓。

对智能发展迟缓的孩子,语言训练必须适材适性、因材施教并不断练习。发展迟缓的孩子仍然有学习的能力,只是通常他并不善于应用一些学习策略。爸爸妈妈们应坚持“不放弃”、“不事事代劳”的教养态度,尽力给自己的宝宝营造一个随时随地皆在学习的教育环境。

语言训练之前应了解孩子的语言状况

智能发展迟缓的孩子,除了语言发展迟缓造成词汇太少、句子不完整之外,通常还会伴随其他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构音问题、声音沙哑、发声困难、口吃等困难,唯有在对孩子目前的语言状况做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定出语言训练的目标。

安排定时、定点的活动

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时,最好能够定时、定点。训练的时间以每次十分钟至二十分钟为宜,因为太长的时间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倘若真的无法采取定时、定点的训练时,则可以考虑采用机会教育的方式;机会教育必须掌握一个重点,那就是你运用的题材除了必须符合训练目标之外,还必须是孩子有兴趣,或者能引起他的好奇心。

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到最低程度

有一个观念是爸爸妈妈所必须建立的:在孩子学习的环境中,除了教材与用来诱导他学习的奖励(如糖果、点心)之外,不应摆设其他杂物(如在书桌上摆设玩具、音乐带等等),以免造成孩子的分心。此外,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与各位父母分享:在鼓励孩子时,精神上的鼓励(如口头赞美、拥抱)会比物质上的鼓励(如奖品、金钱)来得好。

事先设计活动的内容

就孩子的心智年龄挑选适当的教材(通常采用2 ~ 3 岁孩子的教材),主要是语言方面与认知方面的教材。良好的辅助教材会使训练的过程变得更活泼、更有兴趣。

以渐进的方式安排小步骤的学习

每次所定的学习目标不宜太大,应该具体,同时要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连贯性。进度太快易造成孩子在学习上产生挫折,而智能发展迟缓的孩子的挫折忍受度比正常孩子低,所以在教导发展迟缓的孩子学习时,应采取较小步骤的目标。

指示语要明确、清晰、前后一致

在要求孩子做动作或指导他说什么话时,爸爸妈妈所讲的话不应太“成人式”,应避免使用大人的口吻和小孩子沟通,因为大人的话语比较复杂,不易被孩子理解。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重点式的话来协助他们做训练,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随时随地鼓励孩子发音

有些孩子在做语言训练时,常会遭遇“语言产生量”太少的问题,于是想从他发出的少数几个音中,对他做纠正或回馈便显得困难。所以不论孩子说得好或不好,父母仍应鼓励他多讲话,这样才有较多的机会帮助他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发音。

清楚地告诉孩子他做的是对或是错,错的话再示范给孩子看

直接将正确的发音方式示范给孩子听,他自己会去比较对或错。不要因为孩子讲得不好,便经常动怒责骂他,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惧怕学习的心理。

反复练习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对中、重度发展迟缓的孩子要能不厌其烦地反复教导。日常生活中一切的人、事、物都是现成的,而且是最好的教材,尽量要求孩子表达他的需要,不论是用语音、声音、表情或手势。用鼓励和赞美的态度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发育性语言障碍

环境因素

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小孩讲话,例如,孩子的父亲讲普通话、母亲讲上海话、奶奶讲宁波话、保姆讲四川话,那么孩子学说话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父母与孩子交流过少,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是自己少言寡语,忽视与孩子的言语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没有机会与大人讲话,说话也会延迟。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说话延迟,改善环境和加强训练后会很快赶上正常。

病理因素

一些疾病,如脑性瘫痪、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存在其他相应的异常表现。轻度智能发育落后的孩子,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迟1 ~ 3 年。另外,有的孩子在学走路阶段(从扶走到独走),言语的发育可能暂时性延迟,会走路后言语会很快发展起来。

表现情形

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一般正常孩子1 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要到2 ~ 3 岁才开始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到了4 ~ 5 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民间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孩子先会走路,那么说话就晚;而先学会说话的,学会走路则要晚。但如果孩子到了2 ~ 3岁还不会说话,父母最好还是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做一些检查。

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里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3 ~ 5 岁这一年龄段,掌握的词汇量是呈几何数增加的。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4 ~5 个词,且需要很大的努力。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爸爸妈妈

随时随地要有耐心地与孩子说话,不管自己有多忙;话题尽量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或兴趣相结合,尽量与孩子谈生活中、身边能见到的事情。

每天尽量抽时间给孩子念童话故事,当然需要选择孩子喜欢的童话或故事,对于孩子要求反复讲相同的童话与故事,则应尽量地满足。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训练孩子说话,尽量选择气氛较轻松的时间,以免孩子太紧张,每次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应每天都坚持。

不断地扩展孩子的生活范围或经验,可以常常带他去各种公共场所,以增加他的感官经验,孩子没见过的东西是很难理解的,更别提让他说出来。

应仔细倾听孩子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不耐烦,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需要鼓足勇气才会说话,因此,不管孩子说什么,怎么难以理解,爸爸妈妈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孩子有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爸爸妈妈可教给孩子一些实际的交往技巧。

与孩子相处时尽量少用手势或表情,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观点。

因情绪困扰所造成的语言发展迟缓,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孩子的语言。

孤独症

一部分孤独症的孩子从来不说话,终生默默不语;多数孩子开始讲话的时间比别人晚,而且所讲内容少。说话如鹦鹉学舌,对别人所

讲话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有时会对以前别人所讲内容进行重复。

不能主动与人交谈,不会以提出问题的形式维持与别人的交谈,即使讲话,所讲内容与当时人物、环境内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别人是否听懂或是否在听。

不会使用代词或代词使用颠倒,如令其“把你的手放在她的手上”,孩子会拉着讲话者的手放在自己手上。常用错的是“你”、“我”、“他(她)”,有时会把名词用混淆,如“把糖果放入盒子”,“把盒子放到柜子里”,他会说成“糖果放进柜子,把柜子放到盒子里”。

言语缺乏音调,缺乏抑扬顿挫,从话中听不出喜恶爱恨。有时在高兴、满足、烦恼、不满时会尖叫或喊叫。不会使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要求和喜怒哀乐。

如何训练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说话呢?

游戏法

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孩子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孩子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同伴带动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孩子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爸爸妈妈和老师之间,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有自己的同伴。

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淘治孤独症孩子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在音乐陶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运动训练法

第5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开胃,不仅仅是饮食

炎热的夏天容易让人食欲不佳,不少妈妈都说夏天宝宝的胃口不好。事实上,有些宝宝胃口欠佳,除了天气闷热外,还有其他因素。

原因一:开始贪玩了

安安3个月大时进入了夏天,他变得不爱喝牛奶,吃吃停停,东张西望。家人咨询专家后,得到的建议是,天气炎热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安安不肯专心吃奶,也是3个月左右宝宝心理发展的结果,因为他们开始产生好奇心了,喜欢边吃边玩。建议家长喂奶时不要强迫宝宝,不爱吃就不吃,和宝宝逗乐、说话、唱歌,让宝宝“充分享受喂奶的快乐时光”,获得重要的精神食粮。

原因二:运动太少

夏天,由于担心宝宝出汗,有些妈妈会尽量让宝宝少运动,结果消耗少胃口自然不好。其实,夏天也应该让宝宝多运动。一早一晚,趁着凉爽,带宝宝到户外走走跑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天气比较热,不宜出门,就在地板上铺上凉席,让宝宝在上面玩,或者把地板擦干净,让宝宝光脚在上面爬滚蹦跳。总之,每天都得让宝宝玩一玩,出身大汗,再好好洗个澡。这样,宝宝会感到很爽,而且胃口大开。

原因三:喝水太少

有的妈妈给宝宝喂水有一口没一口的。嘴巴一干,吃饭肯定没有胃口。特别是外出回家,午睡起来,千万记着给宝宝喝水。临到吃饭才想起给宝宝喂水,就太晚了,宝宝吃东西肯定不香。

原因四:果汁喝太多

宝宝喜欢喝甜的饮料、果汁,夏天天热,宝宝容易口渴,一渴就喝,结果,小肚子让饮料中的糖分填饱了,再给他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妈妈们必须做一个饮料的“吝啬鬼”:不买含糖分多的饮料,把饮料当作一种额外的“享受”,平时则多给宝宝喝白开水。

4招,除汗水防痱

婴儿皮肤十分娇嫩,很容易长痱子,出现各种皮肤问题。预防痱子的最佳方法是保持皮肤清洁,随时擦拭汗水。擦拭时,不要用冷毛巾,要用湿热的毛巾,它有利于皮肤的毛孔张开,达到彻底清洁皮肤的效果。当然,医生、专家们也有不少建议,如勤换衣、勤洗澡,多喝祛湿、清热的饮料等等。除此之外,有经验的妈妈们还有不少实用的方法:

1. 宝宝入睡时在身下垫上薄毛巾。

宝宝刚入睡时会出一身大汗,若不及时换衣服,很容易捂出痱子,还容易着凉。您可以在宝宝的头下、背下先垫两块薄毛巾,让它们吸汗后再换掉,然后用热毛巾给宝宝擦一擦。这样,他会爽爽滑滑地睡上一大觉。

2. 宝宝吃奶时给他垫一块冷毛巾。

夏天,宝宝吃奶很辛苦,一头一身的汗,弄不好就会长痱子。这时,妈妈可以在自己的手臂上放 块毛巾,垫在宝宝的脖子下,既隔热又吸汗。天气太热,还可以在毛巾里放一块用塑料袋包好的冷毛巾(把湿毛巾在冰箱里冰几分钟即可),这样宝宝会感觉凉快舒适,胃口也会好一点儿。

3. 干脆让宝宝光屁股。

夏天,宝宝的屁股太容易长痱子了。你可为宝宝尽量选择吸汗、透气的衣服,勤换洗。少用一次性尿布,尽量用布尿布。还可以干脆让宝宝光屁股,在地上铺一张凉席,让宝宝在上面活动。夏天穿得少,万一尿了,收拾起来也比较容易。

第6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上睡得晚,早上不肯起

通常发生于:2岁左右宝宝。

环顾周围,爸爸妈妈会发现“夜猫子”宝宝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有这么几种情况。

宝宝没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现代人夜生活丰富多彩,上网,聊天,看电视,爸爸妈妈一般会睡得晚,好奇的宝宝难免也会跟着凑热闹而不想睡。为了宝宝,爸爸妈妈是否应该考虑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了。

午睡时间过长。如果爸爸妈妈觉得宝宝午睡时间长一点对自己做家务有好处的话那就想错了,有的会让宝宝一睡就是3~4个小时。宝宝睡眠可是有规律的,当他睡够了之后自然是不会再睡了。白天睡得多,晚上就不想睡觉。所以不能让宝宝因午睡时间过长影响到晚上的睡眠。最好是上午下午各2个小时最好了。在觉得宝宝睡得差不多的时候,动一动他的身体叫醒他。宝宝睡眠被打扰肯定不高兴,可以抱一抱,陪他玩一会儿,让他喝点水,一会儿就好了。让宝宝养成白天少睡觉,晚上睡长觉的好习惯。

睡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对宝宝来说很重要,在宝宝入睡前一个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不要去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不看刺激的电视节目,不讲可怕的故事,也不要让宝宝玩新玩具。喂奶,安静地玩耍,妈妈小声重复地唱歌和搂抱并有规律的拍打,柔和的音乐,这都会让宝宝情绪放松而轻松入睡。

睡困难,半夜哭闹

通常发生于:2岁以下宝宝。

宝宝入睡困难,夜间哭闹这也是很常见的问题,也着实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头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习惯了的日常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宝宝有非常强烈的依恋心理,对分离会产生一种焦虑,和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不愿意分开,哪怕只是一会儿。在外面也会表现出怕生。如果爸爸妈妈出门远行,给宝宝换新床,有新保姆,或有陌生人来访,宝宝的睡眠规律就会发生变化。表现为晚上睡觉醒得多,浅睡眠十分长,特别的警觉。一般抱起来哄哄拍拍就会接着睡了。但有时也不管用,所以还得爸爸妈妈做足宝宝睡时的工作。睡前哄宝宝时,拍打的时间不能过长,在宝宝睡着之前离开,最好让宝宝自己一个入睡。白天和宝宝多玩,增进感情。最好是玩藏猫,让宝宝觉得看不到爸妈时也知道爸妈就在周围。爸爸妈妈也要经常带宝宝出去转转,晒下太阳,多见见人,不能闷在家里。

不良的入睡习惯。宝宝入睡困难还有夜里醒来哭闹多数是不良习惯导致的。有的宝宝入睡前需要妈妈抱着,还得不停地走动拍打,有的还喜欢含着睡。刚刚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再次的拍打,要到睡熟之后才能放下。这样的宝宝往往夜间醒来就爱哭闹,这是宝宝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必须要拍打或含等成为宝宝入睡的条件。夜间,一个睡眠习惯好的宝宝,在一个睡眠周期过去时,会自动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养成不良入睡条件的婴儿,夜间醒来时,这些条件必须具备才能再次入睡。所以应该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在宝宝哭闹时,不要立即做出反应,等几分钟,因为多数宝宝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还是哭闹,应该和宝宝说话或是用表情沟通去安抚他,而不是想也不想以为宝宝饿了直接让宝宝含着入睡。对于哭闹不已的宝宝不能立即抱起,抱起来的时间间隔也应该长一点,这样就会让宝宝觉得再哭闹妈妈也不会来抱自己的,也就会自己入睡了。

睡眠环境不好。虽然宝宝已经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但是,睡眠规律尚不稳定,宝宝浅睡时间很长,可能会睁开眼睛。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在看不到爸妈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哭。也可能因为尿布湿了没有及时更换,被子太厚或太薄,衣服过紧,只要是不舒服了他就会不停地哭闹以示抗议。因此,要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这样,换完尿布后,宝宝会容易入睡。总之,宝宝的睡眠环境一定要好,温度适宜,安静,应该有较暗的光线。宝宝睡之前一定要把尿。

宝宝太饿或太饱。宝宝吃得不够,会感到饥饿;吃得过饱也会难受而哭闹不睡。爸爸妈妈就应该不断摸索规律,大致掌握宝宝的食量,不要过饱或过饥。

皮肤不舒服。蚊子特别喜欢欺负宝宝,所以对于哭闹的宝宝应检查一下是否被蚊虫叮咬了,瘙痒难忍会使宝宝不停的哭闹。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靠哭闹来引起爸妈的注意。当宝宝长了痱子时也会妨碍睡眠。可在洗浴后适当用些痱子粉,让宝宝感觉清爽舒适,减轻瘙痒。但应注意,宝宝出汗后应及时清洗,以免污垢堵塞毛孔让宝宝感觉很不爽。

病症困扰。宝宝夜间哭闹有时也是因为出现病症引起的。尤其是平时睡觉很好突然就大声哭闹的,爸爸妈妈更应该细心检查。只要发现有以下症状应立即送医院就治:因感冒发烧而全身不适;中耳炎,轻轻拉拉宝宝的耳朵,若宝宝大哭说明耳痛,发生肠套叠时,常常表现为哭闹和安静交替出现,并伴有腹胀和呕吐,这是一种急腹症,应立即找小儿外科医生诊治。

当宝宝入睡困难,哭闹不睡时家长切忌不找原因,盲目地只是通过简单的抱、拍、哄勉强使其入睡。经常如此,宝宝将会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而且这样做并没有消除影响宝宝睡眠的根本原因,会让宝宝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日久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睡眠不安,动作多多

各个年龄段宝宝均可发生。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夜间睡眠时时常“不安”,表情相当丰富,但不哭闹,一会儿又能睡去。爸爸妈妈只要找到其原因所在就不会再为此困惑了。

正常现象。宝宝需要充足的睡眠,而且宝宝的浅睡时间特别长,浅睡时表现为面部有很多表情如微笑、皱眉、撅嘴或做怪相,有时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浅睡对宝宝大脑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加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使学到的新知识保留起来。所以,宝宝在睡眠时不能因为他有点动静就要起来给宝宝喝奶,换尿布,对宝宝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于连宝宝彻底开醒,这种过分照顾会打扰宝宝的美梦,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积食或消化不良。由积食或消化不良引起的睡眠不安通常会持续三五天左右时间,与其他情况导致的睡眠不安不同,小宝宝通常表现为睡觉时突然哭闹,不吃奶也没有尿;大宝宝会反复在床上翻转身体,说肚子痛或不舒服。宝宝上火或者晚上吃多了都会导致睡眠不安。如果宝宝已经可以吃粥等食物了,要提前一段时间再吃,而不是睡前吃,给宝宝留够消化的时间。

缺少微量元素。如果缺钙,血钙的降低会引起宝宝晚上睡得不安稳,尤其不易进入沉睡状态;与其他情况导致的睡眠不安不同,缺锌导致的睡眠不安,通常宝宝的嘴角还会出现溃烂。建议上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后再进行相应补充。

第7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我们亲爱的妈咪们都特别关心自己的宝宝什么时候能出牙,因为长牙不仅代表我们的宝宝茁壮成长了,而且今后我们的宝宝就能吃更多种有营养的东西啦。所以妈妈总是很着急,希望自己的宝宝快快出牙。其实宝宝长牙都是有自己特定的时期的,也需要妈妈细心的观察呵护,这样才能让宝宝长出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下面我们就要告诉各位妈妈一些宝宝长牙的小知识。

宝宝为什么长牙比别人慢呢?

乳牙长出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5~7个月,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到10个月的,均属正常。宝宝出牙早晚有很多因素,开始出牙的年龄与家族遗传有关,当然宝宝缺少维生素D及钙、患佝偻病出牙也会晚,如果您的宝宝10个月还没有出牙,应注意是否已经补充维生素D和补钙。现在常规要求宝宝满月前都要服维生素D,每天吃维生素D400~600单位。如果宝宝一直没有服过,则需要服加倍维生素D,一个月后,改为常规剂量。因为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并多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长牙。

如果您的宝宝1周岁了,尚未长出第一颗牙,称乳牙晚萌。首先要排除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的原因。如果宝宝的营养状况很好,已经注意服维生素D和补钙,如有流口水等长牙先兆,那就快长出来了。如果不放心,可到口腔科检查,看看是否已经有牙,只是尚未露出而已。可有意识给宝宝一些饼干之类的硬食物,让他磨牙,促进牙齿萌出。

宝宝出牙时间乱咬,不舒服怎么办?

宝宝长牙时也会不舒服,多会流口水,时常想咬东西。如把手指放进嘴里或者拿东西乱咬,有的宝宝长牙时会发低烧,也有出现脾气暴躁或哭闹。

在这个时期妈妈可以给宝宝购买专用牙咬胶(或磨牙棒)啃咬。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宝宝啃咬不洁物品造成细菌感染,而且也能减缓宝宝牙齿的不适感。但是妈妈应该经常给宝宝啃咬的牙咬胶消毒,同时也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或者手帕包妈妈的手指头,轻轻按摩宝宝出牙的牙龈部位,减轻宝宝牙龈的不舒服感。一旦第一批乳牙长出,妈妈就应帮助宝宝做好口腔卫生。妈妈要帮助宝宝每天定时清理牙齿和牙龈。在宝宝进食之后,如果宝宝的牙齿和牙龈处有食物残渣,应将其清理干净。妈妈在清洁时要注意,宝宝的牙龈很娇嫩,动作要轻缓。宝宝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牙肉,这会让宝宝感觉比较舒服。如果这时的宝宝不愿意进食,那么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柔软的食物,如鸡蛋羹给宝宝进食。有条件的妈妈最好在宝宝长牙期间(6~12个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牙齿,以了解宝宝的长牙情况。

有的宝宝出牙很早是不是代表很健康?

答案是否定的。宝宝一般在6个月前后出牙,但也有的宝宝出生时口腔里就长有乳牙,称之为“诞生牙”;还有的在新生儿期就长出乳牙,称为“新生牙”:这些超出正常乳牙萌出平均时间的乳牙,在医学上称为乳牙早萌。

跟随宝宝出生的,一般是下门齿。由于有牙,喂奶时就会咬疼母亲的。有些地方民间习俗认为“鬼牙”,说会吃垮父母。因此非拔掉不可。其实,这是宝宝真正的乳牙,这种“诞生牙”,发生率约千分之一。多数乳牙出生后,经过3~4个月的成长后,就会十分稳固。拔除反而易造成缺牙、发音不标准等问题,甚至可能因不美观而影响宝宝将来的心理发展。在奶瓶喂养过程中,有的乳牙可能会摩擦舌系带,导致创伤性溃疡,这时需到口腔科调磨乳牙或改变喂养方式。

少数乳牙牙根发育短,易松动,容易脱落,有掉进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时拔掉。如果你的新生儿早萌的乳牙,有松动的现象,最好请到儿童口腔科医生检查,确认是否需要拔除。

宝的小乳牙被虫蛀了怎么办?

宝宝刚长出来没多久的小乳牙,怎么就被“虫蛀”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用奶瓶喂养时间过长或喂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延长奶瓶喂养时间或喂养方式不当,会导致宝宝出现较早的、较严重的龋齿。防止宝宝蛀牙,要做到以下几点:1、第一个乳牙出现,就应该做口腔卫生,预防龋齿。2、龋齿一出现,就要治疗。3、避免延长奶瓶喂养时间,不规律奶瓶喂奶,含奶瓶睡觉。每次用奶瓶喝完奶后,用清水漱口,并用沾温开水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这些都有助于预防龋齿的发生。5、避免零食、甜食、甜饮料的高频率食用、睡前食用、饭前食用,食用后进行口腔清洁。6、多补充含钙食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就能避免宝宝早早患上蛀牙。

宝宝牙齿护理什么时候开始?

理论上,宝宝长有牙齿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护理牙齿。妈妈去牙医诊所时,不妨带宝宝一起去,让他认识一下牙医诊所的环境。不要等宝宝牙痛不堪,需要打针、拔牙时,才找牙医,他可能会十分害怕。宝宝到一丽岁大的时候,带他做牙齿检查,能帮助他习惯看口腔科医生。

当宝宝长出乳牙时,可用纱布、牙刷轻轻地擦拭牙齿。待宝宝懂得漱口时,可用儿童牙膏来刷牙。早晚必须刷牙;睡前不要喝奶或果汁,更不要忘记刷牙,因为这些饮品残渍容易积聚于牙缝间,引起蛀牙。除此之外,少吃糖果或甜食,多吃蔬果类的健康食物。

宝宝到两岁左右,20只乳齿差不多已长齐了。到6岁左右,乳齿会逐渐脱落,慢慢长出恒齿。如果长出恒齿时,遇到问题,例如乳牙不脱落,阻碍恒齿生长,便要找牙医医治。

怎样让宝宝的牙齿长得更整齐?

让宝宝的牙齿更整齐,其实并不是完全看宝宝自己牙齿的发育,良好的健康教育同样能提到这样的效果。从小让宝宝养成勤漱口、勤刷牙的好习惯。宝宝一般都喜欢吃甜食,哺乳期也是以甜食为主。碳水化合物、糖类最容易被口腔内的乳酸杆菌腐败,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牙釉质的损害非常大。为了防止酸的破坏,就应当养成饭后漱口或刷牙的习惯。同样道理,临睡前尽量不给宝宝吃东西,如果非得睡前加餐,餐后应漱口或刷牙。

另一方面,定期检查牙齿,及时治疗齿病。一般来说,每隔半年就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有无龋齿,有无牙齿生长错乱,以便及时矫正。

最后,不要让宝宝养成吃手、咬嘴唇或啃衣物等坏毛病,以防啮合关系错乱,影响牙齿的整齐。

宝宝出牙是不是要额外添加营养?

宝宝长牙期间不仅仅要注意口腔清洁,还要注意给宝宝补充必要的固齿食物。矿物质中的钙、磷,其他如镁、氟、蛋白质等部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最为主要。

第8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1.计数胎动时,孕妈妈最好用左侧卧位的姿势,环境要安静,思想要集中,心情要平静,以确保测量的数据准确。

2.晚饭后休息时,记下1小时内胎动的次数,一周后通常可以发现,宝宝在相同时段中每小时的胎动次数差不多,可将此记录作为基准,之后如果发现胎动明显不及以前,甚至停止,就要赶快联络妇产科医师,安排做进一步的胎儿评估检查。

3.在吃完午餐或晚饭后,计算出现10次胎动需要的时间,超过10次就可停止计算。在餐后,胎动10次所需的时间大多不会超过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如果1 2小时之内胎动仍不足10次,应赶快求助医生。

4.胎动的强弱和次数,个体差异很大。有的12小时多达100次以上,有的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曲线不大,都说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

孕期惊喜:胎动告诉你

电影《阿呆拜寿》里有一道智力测试题,据说是按照英国剑桥入学考试的标准制订的,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孕妇肚子被人踢了一脚,结果什么事也没有,问为什么?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踢她的是肚子里面的孩子。而这个“踢”的动作就是我们所说的胎动的一种了。

一个朋友怀孕3个多月,每次碰到我都会问:“为什么我还是感觉不到宝宝踢我呢?”如此渴望被“踢”,相信没有做过妈妈的人是无法体会个中滋味的。在宝宝出生之前,当妈妈的都是靠着感知宝宝各种各样的胎动来了解宝宝的生活规律、健康状况的,而肚子里的宝宝也是通过这样的“拳打脚踢”来和妈妈“聊天”的。因此,准妈妈在孕期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数胎动。

第一次的感觉

尽管胎动很早就有了,但并不是一开始准妈妈就能感觉到的。如果是生育第一胎的话, 妊娠16~20周时才能开始感觉到胎动。为什么有人能很早就明显地感觉到胎动,而有些不容易分辨呢?影响胎动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准妈妈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对胎动的感知也会不同:

* 妈妈腹壁的薄厚。腹壁厚的人感觉稍稍迟钝一些,腹壁薄的准妈妈到妊娠后期,在宝宝胎动的时候,都有可能从肚子外面看到鼓了一个小包。

* 羊水多少。羊水多的准妈妈,对宝宝胎动的感觉会迟钝一些。

* 妈妈的敏感度。每个人的感觉灵敏度不同,并且开始的时候,宝宝的胎动还很微弱。所以,有人会比较敏感,有人就会感觉不到。

4种异常勿轻心

在胎盘功能不足或胎儿有一些疾病时,胎动常常会变得异常。所以,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应立即去医院。医生会根据各种检查的结果分析、判断胎儿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措施,以保证母婴安全。

胎动减少。当1小时内,胎动少于3次,或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就是宝宝动得太少了。另外还要注意和自己平时的胎动横向比较,当出现胎动数低于平时数字的1/2时,那胎动也是不正常的。胎动突然减少可能是由于孕妈咪身体有恙,造成身体周边血流量增加,使胎盘、子宫血流量减少,造成宝宝轻微缺氧。

急促胎动后,突然停止。胎儿翻身打滚时被脐带缠住,血液无法流通,因缺氧而窒息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胎动反应。

胎动出现晚,相对较弱。这可能是胎盘功能不佳引起的,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胎盘功能不佳造成胎盘供给胎儿的氧气不足,宝宝因为长期的缺氧使胎动减缓。

胎动突然加剧,随后慢慢减少。这可能是宝宝缺氧,或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的,如果伴有剧烈的腹痛和大量阴道出血则必须马上就医。

3个阶段变化大

孕16~20周

这个时候的宝宝运动量不是很大,动作也不激烈,孕妈妈通常觉得这个时候的胎动像鱼在游泳,或是“咕噜咕噜”吐泡泡,跟胀气、肠胃蠕动或饿肚子的感觉有点相像,没有经验的孕妈咪常常会分不清。此时胎动的位置比较靠近肚脐眼。

运动量:小,动作不激烈

妈妈的感觉:比较微弱,不明显

位置:下腹中央

孕20~35周

这个时候的宝宝正处于活泼的时期,而且因为长得还不是很大,子宫内可供活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这是宝宝胎动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孕妈咪可以感觉到宝宝拳打脚踢、翻滚等各种大动作,甚至还可以看到肚皮上突出小手小脚。此时胎儿位置升高,在靠近胃的地方了。

运动量:大,动作最激烈

妈妈的感觉:非常明显

位置:靠近胃部,向两侧扩大

临近分娩

因为临近分娩,宝宝慢慢长大,几乎撑满了整个子宫,所以宫内可供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施展不开,而且胎头下降,胎动就会减少一些,没有以前那么频繁。胎动的位置也会随着胎儿的升降而改变。

运动量:大,动作不太激烈

妈妈的感觉:明显

位置:遍布整个腹部

5段时间动得频

1夜晚睡觉前 一般,宝宝在晚上动得最多。一方面这个时间段宝宝比较有精神,另一方面,孕妈咪通常在这个时间能静下心来感受宝宝的胎动,所以会觉得动得特别多。

2吃饭以后 吃饭以后,孕妈咪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所以胎动会变得比饭前要较频繁一些。

3洗澡的时候 因为在洗澡时孕妈咪会觉得比较放松,这种情绪会传达给宝宝,TA就比较有精神。

第9篇:宝宝说话晚的原因范文

校车管理细则一为确保校车的行车安全,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成立学校行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 建立校车随车制度。学校每天有一名值日教师随车,负责学生上下车、过马路和行车过程中学生的秩序与安全。随车教师必须认真填写随车记录。

3、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规定。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不疲劳驾车。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

(5)经常学习交通法规。

(6)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驾驶员在校内行驶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公里。

(8)载送学生的车辆,行驶车速不准超过每小时50公里。

4、违规与事故处理

(1)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由驾驶人负担,并予以记过或免职处分。

①无照驾驶。

②未经许可将校车借予他人使用。

(2)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负担。

(3)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之车祸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尽快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并即与管理部门及园长联络协助处理。如属小事故,可先行处理后向管理部门报告。

(4)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际情况由驾驶员与学校共同负担。

5、汽车例行保养修理规定

(1)车辆例行保养是各级保养的基础,属于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作业,以清洁、检查为中心内容,司机应单独完成。要求:附件齐全、螺栓、螺母不松、不缺,保持轮胎气压正常制动可靠、转向灵活,良好、灯光喇叭正常等。

(2)车辆必须保证在不延误解送学生的情况下,进厂修理(特殊情况例外)。

(3)车辆需维修或保养时,应提前报告园长人,由园长报告后勤主任,经主任同意并签名即可。由园长记录公里数,并会同司机一起进厂,否则校方将不承认此款项。

(4)维修车辆出厂,司机必须仔细检验、确认修理妥当,才可签字提车,否则立即告知厂方再次检查或报告园长、另安排检修。

6、接送学生规定

(1)家长未在接送地点等候、接回学生,可在附近打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将学生送回学校,绝不可以让学生独自回家。

(2)若有家长要求在沿途增添停车点或更改线路,可示意家长写申请信,经学校同意后方可更改。

(3)司机应按校车表的时间准时到达停车点,若提前到达应确定已上齐学生,否则需等候至预定时间方可开车。

7、司机日常工作规定

(1)除经常洗车辆,保持车厢内外清洁整齐外,也不准将车厢内的垃圾抛弃在停车场上。

(2)除早、晚接送学生外,司机必须持有幼儿园签署的《派车单》方可将校车驶出学校。否则后果自负。

(3)除学校同意的人士之外,司机不得私下允许其他人(包括教职员工)搭乘校车,否则将按学校有关规定惩处。

(4)若司机于工作期间违反交通规则而遭交警处理,司机必须即时呈交案发报告,由后勤处按情况评估相关费用并由个人分担相应部分。

8、司机的职责

(1)学校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

(2)司机应爱惜学校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

(3)司机每天抽适当时间擦洗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

(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他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查。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油量不足,应立即加油,不得将学生载入加油站加油。

(5)司机发现所驾驶的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将车辆送修理厂维修。

(6)当车回来,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锁好保险锁。

(7)对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经常检查,整齐证件才出车。

(8)晚间司机要注意休息,不准开疲劳车,不准酒后驾车。

(9)司机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

(10)司机故意违章或证件不全被罚款的费用不予以报销,违章造成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11)校内不准按喇叭,车内不准吸烟。

(12)司机对师生应热情、礼貌,说话文明。

(13)司机接送学生,要准时出车,不要误点。

(14)下班后,应将车辆停放地点保管,不准私自用车。

(15)司机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把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16)司机未经领导批准,非专职驾驶员不得驾驶学校任何车辆,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17)如发生事故,应立即按应急预案处理。

9、驾驶员守则

(1)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熟悉掌握车辆的技术性能,精通本职业务,遵守交通法规。

(2)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明素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敬岗爱业。

(3)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护车辆,爱护公共财物。

(4)负责随车物资、工具等的保管和使用。换车时应做好移交手续和车况检查,交接不清的由双方共同赔偿。凡丢失损坏的由驾驶员负责赔偿。

(5)车辆的牌照、手续等一切证件,必须认真保管,由于丢失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6)做到安全行车,优质服务。遇到事故,肇事者应及时向领导报告。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

(7)出车一律凭申请派车单,并认真如实填写。校车归队后,派车回收单及时交回后勤处(正常接送学生例外)。

(8)驾驶员应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凡事应实事求是,如有伪造、报假单据者,一经查出,按原单据数额给予相应的罚款,并接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严禁酒后开车;严禁私自动车;严禁私自将车交与他人或他人换车驾驶;严禁公车私用;严禁私自改变行车路线。违者按学校制定的目标责任指标考核办法处理。

(10)严格执行学校、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除贯彻上述规定外,还要做到: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驾驶证;不准把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不准驾驶与驾驶证驾车型不相符的车辆;未按规定审检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车门、车厢没有关好,不准行车;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不准驾驶车辆时吸烟、饮食、闲谈或者有其他妨碍行车的行为等。

10、司机遇投诉事项处理

(1) 家长态度有礼貌,对学生具爱心,若遇无理家长,亦需耐心聆听,并尽量克制自己,避免与家长发生争执,事后可将事件告知园长。

(2) 司机若遭到家长投诉,必须及时报告园长。

(3) 应熟悉每位接送学生家长之面孔,如果遇到陌生家长接着学生,要提高警觉,并向学生证实接着者之身份,若在不肯定的情况下,不可以其接走学生。

校车管理细则二为规范校车接送过程的管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及错接、漏接情况的发生,特别是配合县教育局安稳股校车监控平台监督,特制订该制度:

一、每次车辆出发前,驾驶员需全面检查车辆状况正常后方可出发。校车定时参加年检和交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驾驶员需带齐所有证照,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

二、跟车老师必须在乘车前仔细对照乘车名单,与领队老师确认核实当日乘车名单及人数无误后,方可上车。

三、如有幼儿因特殊原因更改上、下车时间或改乘其它线路车辆,家长须提前通知幼儿园,跟车老师必须在当日记录中做特别说明,以免遗漏。

四、跟车老师在跟车过程中,必须对照乘车清单,确认每个站点上、下车的幼儿,并在每个相应的名字后打勾确认。

五、跟车老师在跟车结束前,必须对整个车厢进行检查,确认没有一个幼儿被遗留在车上。

六、跟车老师在跟车结束后,必须再次检查乘车记录,并在乘车表上签名确认后,再请园长签名每月底交办公室备案。

七、督促校车司机必须保持车辆匀速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并避免一切不安全驾驶的行为。

八、检查校车司机在接送的路程中是否正确在各站点停靠,无论 该站点是否有人上下车。

九、提醒校车司机必须在幼儿上车坐稳后,跟车老师示意可以开车后,方可启动车辆前行。

十、校车站点及乘车幼儿名单需变更时,由每条线路组织教师提前通知到该车所有跟车人员及司机。

十一、家长接送幼儿必须出示接送卡。

校车管理细则三一、出车时间

1.每辆校车早晚出车时间由司机根据校车宝宝人数、路线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确定。

2.执行时间标准参照中央一台的北京时间。

3.确定的时间和中途调整的时间先报主管领导通知到各部门之后方可执行。 如未经批准私自变更出车时间造成后果的,从严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二、出车登记

校车出入由保卫科传达室值班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如未到出车时间打开大门让校车提前出车的或出车(包括校车其它外出)未进行登记的追究值班人员的责任。

三、宝宝上车时间

1.班级教师必须在出车时间5分钟之前将宝宝送上校车。

2.因特殊原因未及时送校车宝宝上车的班级,司机和随车教师在出车前5分钟内通知班级。

3.未及时在出车时间前将宝宝送上校车的班级追究班级教师责任,出车前五分钟之内未通知班级教师及时送宝宝上校车的,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四、交接记录

随车教师、班级教师早接和晚送宝宝时必须履行交接手续,凡未进行办理交接手续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因未进行交接手续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五、接送卡证

1.接送校车宝宝时要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早接时要向家长发放校车接送卡;晚送时,家长必须提供家长证、校车接送卡,否则一概不予接走幼儿。

2.早上不坐校车而晚上坐校车的宝宝由班级老师向家长发放校园接送卡,随车老师晚送时要向家长收取校园接送卡,下班后交由保卫科传达室值班人员保管并进行登记,第二天由班级老师到保卫科领取校园接送卡。

3.早上坐校车而晚上不坐校车的宝宝,随车教师要向家长发放校车接送卡,家长晚接时班级老师要向家长收取校车接送卡,下班后交由保卫科传达室值班人员保管并进行登记,第二天由随车老师到保卫科领取校车接送卡。

4.凡因接送卡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六、其它规定

1.校车司机与随车教师必须遵守幼儿园相关管理制度,确保自身与幼儿的人身安全。

2.第一批校车宝宝由班级教师接进班级,第二批校车宝宝由随车教师送进班级,不得让宝宝私自进教室。

3.随车教师必须在乘车前仔细对照乘车名单,确认核实当日乘车名单及人数无误后,方可上车。家长提前通知幼儿园并得到许可的幼儿因特殊原因更改上、落点或改乘其它线路车辆,随车教师与班级教师必须做好交接,随车教师要做好记录以免遗漏。

4.随车组长要落实随车教师的责任,在跟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在车内的状况,发现幼儿有异常举动要立即制止并排除安全隐患。

5.随车教师在宝宝入园上车时要对宝宝进行晨检,发现状况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不宜上车的宝宝应要求家长带回。在跟车结束时,随车教师必须对整个车厢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幼儿或物品被遗留在车上。

6.司机与随车教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及时并准确的做好工作记录,以便随时接受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检查。

7.随车教师有责任督促校车司机必须保持车辆匀速行驶,并避免一切不安全驾驶的行为;有责任检查校车司机在接送的路程中是否正确在各站点停靠,无论该站点是否有人上落。

8.校车司机必须在随车教师检查幼儿上车坐稳后,由随车教师示意开车,方可启动车辆前行,在行驶过车中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9.校车司机有责任督促随车教师时刻关注车内的状况,必要时要停止行驶,排除安全隐患后再开车。

10.校车司机在出车前必须试车,保证车辆一切正常方可出车,如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向幼儿园领导汇报并进行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