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国农村建设也需要跟随社会步伐共同前进,因此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对城乡发展进行全面统筹,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推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能进行全面的规划统筹,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阻碍着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1.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制度,导致规划成果不统一。在进行新农村用地规划过程中,最初是采用的村镇规划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可是由于该标准的取消,实行城镇规划标准后,对于很多信息没有做出明确的指出,导致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没有相关的依据可遵循,从而出现各地对规划效果进行表述时形式多样。
其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是对农村的经济生产进行促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三农为基准,并保持农村的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可是在发展中由于规划一味的追求物质空间发展,使新农村变成缩影版的城市小区,违背了建设目标。
最后,在进行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工作实施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虽然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可是只是进行信息公示,把既定的结果展示给人们群众,忽视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如果参与者在教育水平、经验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将严重影响规划效果。如果参与者仅仅是把城市生活“搬”到农村去,就会使得农村本身的生活形式、地域文化发展受到限制。
2.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改进措施
2.1 保存农村风貌,并融入现代化的气息。
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处于农村生活的农民向往城市生活中的别墅洋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农民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市场观念,发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农村需要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应农村住宅的散乱分布形式,应该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在保持农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建设一些城镇中的联排住宅、公寓等,使处于交通不变的居民能够走出来。在对农村房屋进行修建时,可以运用一些接近自然的现代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同时还能保持农村原有的自然效果。
2.2 尊重农村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惯。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对应建筑的修建应该遵循农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这样才能让人们居住得更舒适。比如在寒冷的北方,人们喜欢用炕取暖,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点,以免在以后生活中人们自行对建筑进行改造,引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3 让农民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进行新农村规划设计时,让农民自主参与是最基本的要求。加之在推进的过程中,忽视农民参与抑制了其发展就更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因为农民对于自己的生活更加熟悉清楚,当规划中出现不符合农村特色时,能够及时的指出从而提前进行修改。在规划设计图出来后,应该给每户农民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规划的具体内容,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的进行。
3. 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中需要融入建筑传承
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应该对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这样能有效的延续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农家乐方式的进行对新农村建筑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农家乐的修建在地域文化方面与环境相适应。农家乐经营主要是根据乡土气息营造的,从而选择、布置建造的时候都很注重环境气候,能有效的遵循当地的村庄座落形式、自然环境。同时,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能充分的体现地点性。建筑地点性是根据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农家乐建造基本上都是当地居民建造的,为了有效的节约成本都会就地进行取材,使用一些木材、石材等,建筑方式也比较的统一,这样就能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农家乐的修建能很好的与当地的、风水信念进行呼应。农家乐的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和人文背景下产生发展的,能有效的表达当地的乡土文化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和与当地的、风水信念进行呼应,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风土气息、人文特色进行设计,并采用合适的规划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优实现,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管理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7,02:70-72.
[2]王欣光.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近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通常来说,城市近郊的概念可以是紧邻城市市区的城乡结合部近郊区既有沿公路分布的带状建成区,同时有交错分布的农田林地,呈半乡村景观城市近郊呈动态化的过程,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近郊则是在动态过程中最先被城区蚕食和接触变质的区域昨天的新郊区变成今天成熟的郊区以至明天的老郊区和内城。
2.近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对于自建新房都不是很满意,农村群众理想的自建新房一般为院落式住宅,这种住宅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院落式住宅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可以为家庭养殖提供一些便利,自来水与机井水可以同时实用,室内水测室外旱厕等等。村落的建设需要保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并有公共活动场地。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近郊农村的土地正在不断的减少,城市与农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近郊农村仍是农村,仍然具备农村的特征,如接近自然;小尺度以及可识别的空间环境;日常生活功能的混合;集体公共生活等等,因此近郊农村的设计与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的经验,应该结合近郊农村的特点,分析环境特征并遵循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找出一条可行的设计思路。
3.近郊农村住房目前存在的问题
(1)村落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不完备;住房散落杂乱,聚居氛围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宅基普遍较大,土地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2)房屋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部分房间过大但实用性不高,缺少储物用房导致杂物的堆放比较零乱。
(3)生活不便,虽然农村住房拥有比较好的通风以及采光效果,但是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冬天居住不够舒适;近年来新建的坡屋顶楼房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大量粘土砖的使用导致了优质土资源的浪费;环保抽水井的使用对于地下水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4)生活卫生环境较差,生活垃圾乱丢现象严重。
(5)对节约能源并合理使用的认识不够,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的使用不是很普遍。
(6)部分新建的新农村住宅因不符合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及不能满足其生活需要导致农民不愿搬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近郊农村住宅的设计思路
4.1规划先行
(1)必须认识到,近郊农村仍然是农村,在近郊农村规划方面必须在遵循农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做好城市化的准备,如果规划工作不到位、不科学且没有综合的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将来如果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就会面临第二次的调整,这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近郊农村的规划必须对自来水管、燃气管道的敷设,公路的铺设、公交线路的设定等等进行统筹的规划。由此显现了整体规划的重要性,整体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科学性。以尊重和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体现出人文内涵并能够反映地域特色;
②超前性。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未来,规划工作应一步到位并配合分步实施;
③务实性。规划工作应因地制宜并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④环保性。保证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⑤宜居性。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从而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条件。
(2)邻里交往是农村居民生活重要内容之一,村民日常交往活动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在街头巷尾,通过日常交往活动,融洽住户相互关系是住户问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邻里交往在住户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建设中应注意:
①运用多种空间划分手段,创造出适合交往的空间领域,具体手法有:
a.利用花坛,地面变化等手法划分空间;
b.以藤架棚架树木等界定交往空间。
②调查显示,邻里的交往活动主要为谈话棋类牌类活动就餐等,交往设施应以桌凳为主。
③邻里交往区域的位置选择,应注意:
a.有利于住户聚集,结合自然景观或古迹布置,如树林,水边台地等;
b.布点应均匀农户的日常交往或必经之处,如巷道入口等处应为重点考虑。
4.2适应生产生活模式并能持续改造
不同的生活生产模式需要不同的住房形式,如务农者需要庭院晒场,渔民要考虑渔网的晾晒等等,规划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应灵活的对近郊农村住房进行设计,以便适应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
4.3建筑型式和规模多样化
每个家庭的人员构成以及经济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建筑形式以及规模也应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其进行区分,大致分为务农型、副业型、三代同堂型、老人留守型。
4.4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的合理选用
目前农村建房的主要材料为粘土砖,粘土砖的使用对我国优质土资源的浪费是极大的,并且粘土的烧制需用到煤炭,这也是违背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对于房屋的保温及防水问题应认真给予处理,坡屋顶以及平屋顶的选择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4.5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
新农村建设中应大力推广沼气以及太阳能的使用,太阳能的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热水器,应推广到照明以及供暖等领域。用水方面应加大自来水管的敷设并保证其正常供应。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宣传,井水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地下水安全埋下隐患,更容易造成地表沉陷,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6农房内部布局合理紧凑
(1)院落是农村饲养家禽家畜晾晒谷物以及日常聚集休憩的地方,需有后院,有条件地区可增设前院晾晒谷物衣物后院则作为饲养家禽家畜存放农机具及生活庭院。
(2)堂屋是农村进行正式的交往活动的场所,包括祭祖家庭聚餐待客婚丧嫁娶等,也要求能布置多桌酒席,因此,面积30m2以上为好。
(3)卧室根据家庭成员人数确定,最少2间多,则4间,宜把老人卧室放在一层且光照充分,开问控制在3.3-3.6m,进深4.2-4.8m,主卧室通常在二层,大小类似老人卧室,儿童卧室可小些。
(4)厨房现行农房通常无餐厅,厨房较大可在里面就餐,灶具通常以单灶沼气和双灶煤气相结合为。
(5)新农村住宅卫生间近期宜水厕旱厕并存屋内设有水厕,后院设有旱厕,现阶段可用旱厕,污水排放问题解决后则可以改用水厕。
(6)储藏和晒场储藏室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后院建成单层房屋,它使用方便且造价低,也容易变作其他用途房主,屋内不需要太多储藏房间。房屋设计要根据不同用户的生活模式,针对性地满足农民要求.
4.7设计中采用多种生态与节能技术
设计规划方案应注重提高居住区的绿化水平;
房屋的布局应采取坐南朝北,主要居室应朝南布置;
采用多重院落的形式,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并增加冬季的日照时间;
外墙的建设使用多孔砖,并作保温处理,增强房屋的保温性能;
建筑外窗应使用密闭性好的铝合金窗,并在部分外墙设置遮阳设备;笔者以为,不增加窗墙面积比的前提下,可使用双层窗,设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如在单层窗外部加设凸窗,不仅加强窗框的气密性,而带倾角的外飘窗能延长日照时间(见图1,图2)。
屋面应使用珍珠岩保温隔热,厚度达到最小热阻需求,部分屋面采用种植屋面,从而提高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
充分利用太阳能,并拓展太阳能的使用范围;
节水龙头以及低容量抽水马桶的推广使用。
5.结束语
总之,近郊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以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满足其生态性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为中心的原则,找出一条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符合当地民众生活习惯和风俗的道路『31。近郊农村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精髓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理念,打造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近郊农村住宅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国胜,陈宗兴.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05-06.
[2]赵喜明.浅谈新农村住宅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1-12.
一、培训对象
(一)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备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达到初级以上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独立承担过两层(含两层)及以下房屋的建筑施工;
(四)具有两年以上施工经验,其间未发生过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
(五)能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六)已取得资格证超过三年的农村建筑工匠,需要重新报名学习,考试合格后重新颁证;
(七)具有居民健康证或防疫健康信息码。
二、培训机构
我区2020年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由区住建局主办,市美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办。
三、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20年6月8日 上午8:30—11:00
(二)报名地点
地点:国际大酒店4楼(区大道201号)
联系人:
(三)报名流程
1.各镇(街道)落实一名具体负责人带队,协助学员报名。学员出示健康证(健康码),填写报名登记表,并提供报名所需资料:身份证复印件2张(正反面复印到一张A4纸上,正面在上,背面在下);近期免冠红底彩色2寸照片2张(报名现场可拍照);
2.缴纳培训费53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3次午餐费);
3.领取培训资料和防疫物资,在培训机构组织下就座,参加开班典礼。
(四)开班典礼
上午11点,区住建局、美景职校、各镇(街道)带队人员、全体学员参加开班典礼。
(五)食宿安排
1.用餐
培训期间学员午餐由市美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免费提供(工作餐标准),早晚餐自行解决。
用餐时间:12:00—13:00
用餐地点:培训教室内
2.住宿
培训期间学员住宿由学员自行解决。
四、培训
(一)培训时间:2020年6月8日——10日
(二)培训地点:国际大酒店4楼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
1.《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教材》;
2.《区农村建筑工匠政策法规汇编》;
3.《省新建农房抗震设防及施工要点介绍》;
4.《农村危房维修加固方法与技术措施》。
(四)培训管理
市美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管理,负责落实酒精、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额温枪等防疫物质,负责每天监测体温、监督学员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各镇(街道)具体负责人(带队人员)负责协助培训机构培训期间学员的管理。
(五)注意事项
1、请各位学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准时参加培训,每堂课上课前需签到(不得代签),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
2、培训期间原则上不请假,如有事确需请假,需书面向镇(街道)带队领导请假并经同意后方可离开会场;
3、上课期间尽量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大声喧哗。上课时手机关至静音或调至振动;
4、培训期间注意自身人身及财产安全。上下课途中和课后安全自行负责。
五、考试
(一)考试时间
2020年6月10日下午 13:30—15:00(90分钟)。
(二)考试地点:国际大酒店4楼会议室
(三)考试方式
本次培训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要求各位学员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四)合格标准
本次培训考试试卷的总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其中,平时上课成绩占30分,理论考试成绩70分。
(五)其他
请各位学员自行准备签字笔,准时到场参加考试。
六、颁证
(一)领证时间:2020年6月18日至28日。
(二)领证地点:区住建局村镇股办公室(3-11)
(三)领证方式:各镇(街道)具体负责人统一领取。
(四)证书名称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居住建筑设计;建筑统计
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农村房屋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我国农村房屋建设未进行科学规划以及整体管理,大多数房屋按照传统观念设计,因此在房屋构造、样式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并未发现房屋在空间结构、生活起居便利性、房屋使用期限、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发现较为明显的问题。
1建筑样式以及功能性
大多数农村民居在建筑过程中并未对装修方面客观对待。很多农民朋友尚未进行过建筑装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建房时通常采取模仿其他城市中已有建筑,而城市中建筑大多体现出了时尚性,城市店铺通常采用大玻璃门,大玻璃窗的方式,然而农民在居住建筑中照搬这种方式,体现出与农村民居不匹配的功能,这种形式与农村民居不协调;一些城市中已经落实的建筑样式在农村中依然使用,例如,现如今城市中已经不使用外墙瓷砖的方式,然而农村依然在建筑中使用此种方式,一些乡村政府要求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必须采取外墙瓷砖方式,然而这种样式已经落后,并且造成了建筑成本的提升,一些农村居住建筑采取仿古装饰,在屋顶添加类似庙宇屋顶的装饰物,导致建筑物整体有失美感。传统的建筑经验影响了人们在进行农村建筑时忽略了主观个性意见,并且也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以及专业性建筑设计因素。人们面临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开始追求各种时尚、靓丽的外形,对于居住建设的功能性并未重视,在建筑设计时一味强调宽敞、明亮的效果,而实用性往往难以达到,房屋建设仅仅体现出城镇化的统一标准,尚未进行个性化建设。一些人在进行农村房屋建筑设计时将城市环境布局特点考虑在内,并未针对农村环境布局进行规划,或者将城市建筑直接复制到农村来,在农村环境下这种建筑设计并不适用。一些农民朋友注重空间结构的扩大,而将其他实用较强的空间白白浪费,例如在进行楼梯设计时,楼梯结构设计的不符合规范,导致楼梯空间较窄,上楼下楼较为陡峭,小孩以及老人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所以建筑方案的确定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农村建筑应体现出个性化,例如适宜存放农机具的宽敞庭院。农村住宅建设中不断推广沼气池的使用,农村住宅平面设计时应将沼气池连接厨房、猪圈、厕所,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管线设计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农村住宅建设应体现出与实际生活需要的匹配性,在达到生活的便利性基础上再追求外观形象的设计。
2建筑使用期限的持久性
经过对农村居民建筑的调研发现,农村居民建筑在建造地基时通常结合泥瓦匠自身经验,此种房屋建筑不符合规范,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依靠经验建造地基通常会导致地基不牢固,不能够承受整体房屋建设,房屋居住寿命将减少,与此同时建造过程未进行科学性的抗震设计,使建筑不具有抗震功能。结构设计体现出了较多突出问题,梁的跨度通常较大,而梁的截面较小。楼板配筋方面,误以为主要钢筋将发挥较大作用,而构造配筋受到忽视。农民对房屋建设大多追求功能性而忽视了安全性,使用期限较短。面临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相应物质水平的提升,农民在平房上面继续建设多层小楼,此种建筑方式会大大降低房屋的使用寿命。
3建筑外观方面
大多数农村居民在进行房屋建设以及装修方面,不采取理性的规划,通常是按照城市中的建设和装修方式,将城市中建筑采用的大玻璃窗安置在农村居住建筑上,在日常使用中为生活制造很多不便,而大玻璃窗的造价较高,从而提升了房屋建设成本,一些农村居民看到外墙粘贴马赛克很时尚,于是将其照搬到农村房屋中,但是马赛克墙砖成本较高,伴随时间的推移马赛克容易出现脱落,为外墙墙体带来不美观的外观体验。一些农村居民将房顶修建成类似古建筑形状,还有的居民为房顶添加庙宇装饰,此种房屋外观与居住环境整体不协调。
4建筑浪费资源现象
我国占地面积较广,资源辽阔,但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较多的特点,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占有的资源很有限,而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尤其是土地不可再生,面临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较多的状态,人均占地面积非常少,因此房屋建筑时在注重房屋格局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尽量在最小的土地面积上设计出适合居住的房屋。农村建筑不应照搬城市建筑,应根据农村环境特点采用地方材料,施工技术应采取简单、便捷的方式,不提倡进行繁琐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面对完善的功能性、科学的布局以及结构方面的安全,应要求功能空间采光良好并保持通风。应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省能源占用,逐步将房屋建设造价压至最低水平。为农村建设出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农村住宅。
(1)节能意识缺失。很多农民朋友一直以来头脑中传统思想较为严重,认为我国资源丰富,可以供人们无限制的使用下去,然而他们并未关注我国国情以及当前全世界的能源问题,因此在农村建筑过程中并未考虑节能方面;
(2)缺乏相应节能技术。农民朋友们缺少专业的节能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农民朋友不知该选择何种方式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平房建筑体系一般高于城市多层建筑,然而在相同保温条件下,平房建筑耗费能源高于城市多层建筑,至少高出10%到30%左右,同时围护结构略显单薄,外墙相当部分显示出240mm厚砖墙,屋顶不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一些农民朋友仅仅要求宽敞、光线足,将门窗均采用大玻璃设计,窗强面积对比一般超过0.5,导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很多农民朋友在建筑材料上选择廉价的门窗,结果造成农村居住建筑保温隔热效果较差。
5针对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凸显矛盾的应对措施
上文提到,我国农村建筑规模占据我国整体建筑规模较大面积,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各级政府、有关专家都应重视农村居住建设事业。
(1)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工作应进行整体规划,在农村小康系统工程中逐步渗透农村居住建筑建设工作,施行统一管理,为农村居住建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
(2)各级政府应努力提升农民的建筑知识,可以开展科普讲座或者技术人员下基层为农民讲解建筑常识,重点在于房屋抗震结构、抗震原理、房屋结构知识、房屋装修、建筑节能等方面,引导农民积极的科学建房,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美观、环保的效果,体验小康住宅,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带来基本房屋保障。
6结束语
1.1混凝土裂缝问题一般是由下面3原因造成:
①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②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③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2施工问题
①施工人员技术不规范。农村建筑施工人员一般都来自于农村农民,他们的建筑施工技术一般依靠父辈的经验传承或者依靠在工地的经验积累等,他们的技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致他们的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影响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掌握能力;同时施工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他们接受施工新技术的能力不高。
②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不足。农村建筑施工由于受到节省建筑成本、安全意识不高的原因,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按建筑要求规定使用足够的建筑材料,比如钢筋的配比率过大,造成混凝土构件质量出现问题。
③施工管理不善。农村建筑管理意识不高,尤其是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比如,水泥对于周围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水泥受潮就会影响它的性能,最终就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同时浇筑模板的使用也存在管理的不规范,在农村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完善,使得在施工过程常常利用木板等对水泥进行模板浇筑,再者对于混凝土的配比控制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2预防对策
①基层政府聘请建筑师,由建筑师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设计出若干类符合当地实际的建筑图纸,政府免费供本地民众选用。
②按就近原则,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建筑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管辖区域内销售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竣工时应业主邀请进行质量验收。质量验收的重点是抗震能力。
③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对农村建筑质量的处罚力度。我国多数建筑行政执法部门对于农村的建筑质量缺乏监督,一方面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农村建筑执法缺失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建筑市场主体缺少质量监管的意识。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农村质量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④鼓励监理公司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分公司以建立监理制度促进对于农村建筑施工的监管。监理的作用就是加强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实行对于农村建筑物的监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发挥监理的作用,提高农村建筑市场的制度化,监理通过对工程质量的全程监管,实现对于质量问题的控制,能够达到预防建筑事故的作用。
⑤加强质量培训教育工作。建筑管理方要积极引导施工人员加大对于施工技术能力的培养,利用休闲时间开展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理论培训,实行农村施工建筑资格制度,没有施工资格人员不能参与建筑施工。
⑥科学选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裂缝、降低材料费用。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3结束语
一、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二、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 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 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 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 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 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 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 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 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 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
2、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 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1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
2.2 修建沼气池。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 大多设有猪栏禽舍, 与粪池靠近, 其下做沼气池, 应努力实现“一池带三改”, 即以沼气池带动农村住宅的改厕、改圈和改厨。在有条件的地方, 应该统一把禽畜的饲养集中在新农村住宅的下风区, 并与住宅区有防护隔离的地段。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2.3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 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 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 通过过滤净化, 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 节约水资源等等。
3、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1)节能意识不强。
农村建筑与城市确实存在差距,经常受私人利益的影响,只注重外观形势、规模、结构等,节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匮乏,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损耗自然也就无法控制。
(2)政府支持不够。
农村一级的乡镇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政策与资金扶植,节能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要比正常成本多好多,在农村大多数人还不具备长远的经济眼光,只看眼前成本多少,因此,他们自身还不具备这种经济能力,节能技术应用也就十分困难。
(3)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
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节能的应用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制度,导致农村建筑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建筑节能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建筑主要的能耗包括建筑的护结构、用电、暖通等,在新农村建设中,住宅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这些方面节能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高新技术成果,更应该要快速的应用在建筑中,高效节能的建筑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住宅房屋的护结构的能耗占供暖能耗的30%,热传导和冷风渗透是造成建筑能耗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隔热性能、保暖性能俱佳的材料,使我们建筑内部一直处于恒温状态。
(1)建筑外墙
空心砖施工技术应用:正常情况下建筑外墙都是用整块砖平砌、长圆孔顺着墙长的方向设置,空洞要垂直,空心砖不可砍凿。整砖数量不足时要用实心砖外砌,并用实心砖砌筑预埋件和管道的洞口,在进行砌筑时注意不要将凿孔掩埋,避免造成通缝,冷热桥,不密实的现象。用空心砖砌成的墙体,隔热、保温效果非常明显,是现在建筑施工的首选。保温材料的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指的是除实心粘土砖以外所有墙体材料的统称,是新型节能材料中的一种。是采用先进加工工艺制成的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建材,最大优点是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此类材料保温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外墙基面的处理,清洁-润湿-修平,再有涂胶要均匀,最后安装要整齐,注意边角缝隙。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外墙色彩的应用对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寒冷地区建筑外墙色彩应以深色为主,以获得太阳的热量。
(2)门窗
门窗是建筑的通风及照明主要组成部分,在隔热、保温的同时,还要具有降噪、透明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近推出了最新型的、低辐射的玻璃,其特点反射率低,透光性、吸热性强,保温效果极佳。尤其是我国北方应用和推广极快。窗框首选是比较经济的单框塑钢窗,经济耐用,密透性能佳。窗户的大小是与房屋面积成比例的,我们必须要按着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安装。
(3)屋面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屋面的节能技术应用是多元化的,目前最具代表的是“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建筑与绿化相结合。屋面建筑分为几层,第一是防水层,第二是保温隔热层,第三是绿化土壤层。这种屋面经济、实用性极强,在城市中个别的建筑屋面也有人开始这种屋面设计。屋面的绿化可以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恒定屋内的温度,绿化设计的房屋建筑环境温度比正常的要低3-5℃
3未来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人们最新的理念,现在普遍关注的是建筑材料是否环保、是否节能、有没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如何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技术,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技术、先进的防辐射材料、节能环保的施工技术等等。
4结束语
1.1传统建筑现状景德镇地区的传统建筑主要有祭祀性建筑、民居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陵墓建筑。村落建筑从格局到形式都与徽派民居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差别,仅在靠墙顶部1m左右粉成白色,其余为青灰色,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也相得益彰,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浮梁县的瑶里古镇、沧溪村、严台村、桃墅村、乐平市众埠镇。其他村落也有不少的古建筑群落,完整性稍差一些,但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居建筑在建筑的空间和周边的环境中都是和谐统一,互相依存的。就目前现状来看,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两点,二是缺乏保护意识,一是缺乏维护资金。
1.1.1缺乏保护意识据统计中国传统村落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4],这些在村落当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传统建筑也随之慢慢减少,其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着新农村模式的替代日渐消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传统建筑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直接拆除掉改建新房,有的比较完整的建筑整栋拼装在村落旁,出售到外省或国外。对于颓败的古建筑,村民们将较为完整的构建拆除转卖,其他破旧的木构筑则直接当柴火烧掉。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说人们完全没有对古建筑加以保护的意识,但这种意识是零星的,传统建筑仍遭受了不少人为的破坏,而正是这些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乡村历史文脉的断裂。
1.1.2缺乏维护维修资金资金的缺乏是众多传统建筑面临的一大难点,市文保专项资金的不足,社会闲散资金的有限使得维护和维修传统建筑的资金缺口很大,如乐平市古戏台这一资源,现存比较完整的有南宋年间的,部分构建急需修缮。却因为每年经费较少只能长期锁闭,等待资金的救援。这样的例子在景德镇地区还有很多,综合来说,国家级的保护单位比省市级的保护单位更好一些,作为旅游开发结合的地方因为有资金的不断补充也相对好一些,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因而在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同时,重视传统建筑,改造与创新传统建筑,才是传统建筑物质与精神得以更好传承的解决方式。
1.2传统建筑环境现状一个地方传统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景德镇地区的乡村传统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空间环境和室外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注重空间、装饰与风水文化的结合,而室外空间环境则从村庄到单体建筑的选址布局都讲求风水和因地制宜。拿传统民居建筑来说,建筑外观明朗,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5]。室外空间的院落多就地取材于当地的石材、河流的卵石铺地,多种植乡土特色的树种与花卉,院墙一般不高,在秋冬季节也是很好的晒场。装饰类的三雕取材有神话故事、渔、樵、耕、读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题材,现状保存较完整的建筑仍具备这些环境空间,改建后的建筑也通常保留有部分环境风貌。
2传统建筑环境的更新与利用
传统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本土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上对传统建筑的尊重是对文化及民族传承的尊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化的议题。笔者经过对景德镇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的考查中,认为保留传统建筑的优良特性、环境的宜人性,加入现代的理念和创作手法,通过在新建筑上的多样化处理,可以让新农村建设更加贴近地方特色,保护与更新并进。
2.1运用传统的元素景德镇地区传统建筑里有许多徽派特色的元素,是传统民居具备代表与辨识性的切入点,比如马头墙、门罩、花窗、三雕、天井、庭院,在现代的新农村规划中,加以运用可以凸显地域文化内涵空间,如近些年提出的新徽派就是良好的更新方式。
2.1.1马头墙的运用徽派民居的标识性的高墙以及其形式美、防火又防盗的马头墙乃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6],建筑外部造型还是以马头墙、青瓦为切入点,由于传统徽派民居的窗户都比较小,可以在新农村的建筑规划中加大开窗面积,墙体仍然可以结合砖雕,创造自然古朴的氛围。
2.1.2天井的运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民居的内天井构造可以良好的增加采光和改善小气候,在风水当中也有聚财的讲究,新农村的民居样式可以沿用天井这一做法,在钢筋混凝土材料与方盒子式样的房屋结构盛行的当今,传统建筑在乡村的建设当中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在保证居住卫生的前提下,改善小气候,提高空间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7]。
2.1.3庭院的运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民居庭院通常讲究与自然相结合,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可以沿用原有的习俗,在庭院中展现农耕文化的场景,以舒适的的尺度规划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2.2现代技术与传统建筑的相互补充现代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革新和节能环保上,梁思成先生早年提出传统建筑创作要“中而不古,新而不洋”[8],不是一味的仿古也不是一味的革新,而是运用现念与技术结合传统建设理念,如农村常用的沼气能技术,现阶段推广的太阳能、土壤蓄能等技术都可以改变传统的能耗结构,传统民居的除湿防潮方面也有相应的技术,也可以改善传统民居的居住条件,从传统建筑本身来说,它的材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符合因地制宜的特点,选用的也都是环保绿色的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也是新农村新建筑可取的地方,现代技术与传统建筑的相互补充为乡村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凝聚了人类建筑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并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因此,绿色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主旨是与地球和谐共生。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将建筑与适宜技术相结合,采用低能耗达到高效率的能源循环模式,将建筑从建造到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减到最低,并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2绿色建筑技术
在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福斯特曾经指出:“谈论技术不时髦了,但我却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制造物品?而这正是技术之所在,也即我们的文化之所在”。任何时代建筑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建筑师对当时先进技术与结构的大胆运用和拓展密切相关。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乃至成为当代的文化特征,建筑亦不能不把技术的运用当作一个关键课题。在分析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以建筑所利用技术的特征和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技术、中间技术(或称轻技术)、高技术。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复杂性、经济性和可普及性之间的关系。(1)低技术是指在传统建筑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在建筑营造中使用的技术。当今低技术的源泉是传统建筑,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中挖掘传统的节能、通风、利用土生材料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在形式上主要强调乡土、地方特征。(2)中间技术是因其并不拘泥于技术类型的时空性,并在上述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的原理和设备,通过深入的建筑设计,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层面上,它倾向于利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工业产品,也不排斥传统低技术。中间技术的核心是依据建筑所处的经济、环境条件适度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形态。(3)高技术是指积极主张运用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解决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并把其他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进来且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题。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加以实现。技术的三个层次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绝对观念,而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中间技术相对低技术而言是高技术,而相对高技术则是低技术。同时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之间的技术,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相互转化。传统建筑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态的观点,在技术上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所形成的,其所依据的建筑技术往往是最朴素最直观的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对现代建筑而言,低技术具有良好的普及性、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和应用、成本低廉。传统建筑的低技术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制约,营建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由于以上诸多的原因,传统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方法保留和延续着较多的传统因子,携带的文化信息较多,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最结合自然,采用最少的改造自然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建筑的低技术特征是绿色建筑技术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
3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分析
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相关节能建筑上,德国在居住建筑中的能源节约计划主要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将这些节能方式运用到建筑上形成了———低能建筑、近零能建筑、全零能耗建筑。其中有一项建筑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那就是“石灰砂砌块”和泡沫混凝土砌块。德国的砌体外墙和中国的砌体外墙非常相近,砌块的基本模数是一样的,原来也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后来发展成为空心粘土砖,但粘土砖都要开采粘土而破坏植被,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烧结并释放有害气体。而石灰砂砖砌块是在200摄氏度下,蒸汽养护数小时即可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泡沫混凝土砌块也不需要烧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原材料也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这种方式形成的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都比粘土砖好。低能耗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实用型节能建筑,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探求的一种能耗节约模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层面上来讲是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的研究。德国的零能耗建筑实验表明,建筑所必需的能源都可不需要靠外部系统提供,而可以仅依靠建筑自身从太阳能和地热等资源中取得,所以这种建筑也叫太阳能全自给建筑。在设计上主要从建筑设计、外墙和窗户的构造、通风系统、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热水系统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每个方面的相互搭配补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上,讲究建筑的进深尽可能小,这样采暖能耗小;外墙和窗户的构造上,首先要避免“热桥效应”的产生,还有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墙体砌体材料的选择;通风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风速,室内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室内的温度来选择是自然通风还是被动进风或排风系统,同时配合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在一个范围内的恒定,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系统和氢氧电池系统为建筑提供能源和供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和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热水系统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设备,在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可利用氢氧电池系统为热水器提供热源。实际上,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常有多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太阳能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虽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能耗,但可采用适宜技术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比如沼气、利用乡土材料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为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是要认真审视建筑周围现状,哪些技术和条件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如果常规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仔细比较,何者更经济可靠;同时还要找到在热工学上的平衡点,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增加能量获得,力求节能效益更大化。
4绿色建筑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景绿色建筑技术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着眼,从建筑的材料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这只是从空间建构的材料方面为考量,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又应该对建筑投以什么样的关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的生态性、建筑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从传统居住模式中转变为现代居住模式,势必会造成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建筑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分散式居住,演变为新农村的集中、密集、小区化居住形态。传统的居住建筑是人们长期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往往是采用简单、经济的技术来达到生产生活居住的目的。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应该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尽力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使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前期阶段,应全面考虑地域特色、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调查研究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加以重点思考,力图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设计与自然结合。而在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中,也应该对工程作出系统分析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针对建筑的各种物理性能,还需要作出相应评估,例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物理性能。此外,也要对当地的光环境进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在农村沼气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