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能集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技能的培训工作从教育科学学院孔凡哲教授的精彩讲解开始,到支教团全体成员进行汇报课而告终,整个过程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还记得孔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对我们这个团队不甚了解,对我们每一个人也很陌生,当时面队着我们12个人中有5名同学来自师范专业,而另外7名同学都来自非师范专业的情况,孔老师对我们的教师技能表示了一定的担心,但仍然勉励我们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集中练习,互相听课,查缺补失。在前两次课程的安排上,孔教授从最基本的怎样备课,如何写教案讲起,并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通过孔教授耐心、细致的讲解,无论是师范专业接触过教师技能的同学,还是从未涉足过师范教学领域的“门外汉”,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些体现在我们教案的起草、对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对教法和教技的初步掌握等方面。正是因为大家对于支教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追求,才做出无悔的选择——支教;正是由于大家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才有了丰硕的成果——技艺的提高和理论的深化。
二 从初上讲台的羞涩,到张弛有度、欲罢不能的教学体验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理论和宏观上的培训以后,支教团全体成员迎来了实战阶段——上台讲课。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有过上台讲话或讲演的经历,而且从上小学开始已经有十几年听老师讲课的经历,但是一想到自己要真正走上讲台,面对权威专家和众多“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心中就会缺少底气,迈向讲台的双脚也越发沉重。孔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在一节课结束后,他布置的作业竟然是下节课要听我们当中4个人讲课,而且要按照要求从导语开始讲,到课程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要点的全面细致讲解。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只能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讲课的顺序,结果我抽到了第一个讲课的签!说实话,当时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巨大的压力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不仅担心自己的讲课水平、效果,担心被孔教授批评,更加担心影响支教团兄弟姐妹们的形象。
带着我的第一份课堂教案,看着兄弟姐妹们期待的目光,想到团委领导、老师的热切关注和孔教授的悉心指导,我没有理由不把课讲好。于是我把整个讲台当作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把整个教室当作我给学生干部例会时的会场,把教室里的老师、同学当作我的亲人、伙伴,开始了我的导语部分“同学们,大家一定知道在我国灿若星河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有四部经久不衰的,伟大、经典的名著,那么,《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包括了请同学朗读课文、请大家回答问题、在同学们理解的基础上和我一起写板书等过程。20分钟以后,我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收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微笑。当时的我很幸福、很感动,因为毕竟我的初次讲课的经历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随后孔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全面的点评,我清楚的记得优势有几个方面,缺点是什么。
在随后几周的时间里,为了巩固和强化教师基本工,除了在每周二统一听孔老师讲课以外,支教团的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本部和净月两个校区进行教师技能的练习,大家按照顺序登台讲课,而其他同学扮成学生来积极的配合,同时在最后集体讨论过程中,对每一个人都提出许多教法、教案或仪表仪态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大家改正、提高。这些看似平淡、机械、重复的工作,却潜移默化地对最后我们的汇报课产生的积极、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点滴的积累、默默的付出、全身心的投入,才使我在汇报课上第一次有了放松的心态、坦然的感觉,并且在孔教授亲自抽签决定由谁代表讲课后,由于没有抽到自己而有了一种失落、失望之感。
三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扎实推进其他各级、各类培训工作
关于教师技能,教学教法方面的培训工作已经告于段落,前不久,支教团全体同学又来到农村教育研究所,邀请了副所长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培训。李老师结合自己在全国农村学校调研的经历,为我们讲解了很多我们关心的问题。包括农村教育现状、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支教团实际,提出我们出发前应做哪些准备等。大家认真做了笔记,并把培训的过程用摄像机和照相机作为永久珍藏。
在踏上支教征程之前,我们还将邀请城市环境科学学院的领导为我们做相关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支教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充实出发前思想、理论方面的准备。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嘹亮的志愿者歌声中,我将和其他11位兄弟姐妹一起,肩负母校嘱托,怀揣团委领导、老师的众望,踏上支教征程,实现人生理想。我们会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人格,强化团队的意识,为诺言拼搏,为理想奋斗,为母校争光!
战红岩
小编推荐与 教师技能培训总结有感 关联的文章:
在教材原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的设定为能力目标(Ability targets):听,获取具体信息;说,打电话;读,能读招聘广告;写,会写求职信。知识目标(Knowledge targets):打电话用语;求职用语。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能力训练,输入技能(听、说)先于输出技能(读、写)。
在教学策略设计方面,我首先在听说部分的“听关键词”一题(Exe1)增加三个中心词invention, founder, product.
随后增设选择题。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On the telephone
B. In Smith’s office
C. In Dyson’s offic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Dr. Smith set up the company.
B. James Dyson makes something entirely new.
C. James Dyson improves everyday products.
把听细节题(Exe2)改编为听取信息题。
Listening for details:
设计填空形式全面复习打电话用语。
A. May /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Hello! Is Tom in?Is that Tom speaking?
B. Who’s that speaking?Is that 5868577?This is Tom (speaking). Tom’s here. Tom speaking. Hold on / Hang on, please. Hold the line/phone please. Just a moment, please. Sorry, he/she isn’t here right now. You have the wrong number.
C. 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Can I ring back later?I’ll ring him/her up again.
D. There’s a telephone call for you. You’re wanted on the telephone.
E. I must ring off now because...
F. Sorry, but this phone is out of order. I can’t get through. The line is engaged (busy).
读写部分,增设阅读一则招聘广告。
确保学生了解招聘广告的大致形式,读懂广告的具体内容,并得出结论:The company is in need of a secretary.
自编写作习题。
Suppose you are Li Min, now write a letter to apply for the post, using the following resume.
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A. Opening:信息来源,求职心愿。
B. Body:姓名,年龄,专业;业余爱好,特长;工作态度,人际关系。注意认真阅读广告,明确招聘要求,并对照自己的条件,逐一加以介绍,防止遗漏要点。
C. Ending:盼望答复,表明感激。
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精细、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达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灌溉管理的自动化,对灌区内水情、墒情实时监测预报、并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相应灌溉规划。我国农田灌溉自动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控制, 数据收集和处理难,不利于用水的精确管理和合理化灌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灌溉自动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现实意义
为了解决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的突出矛盾以及节水灌溉管理体系有待加强完善的问题,应该更新观念,以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为中心,不断向节水灌溉、高效用水模型和绿色环保的研究领域扩展、加强作物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的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应用基础研究等措施,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保证农业、水利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目的
实现水稻用水灌溉的最优控制,为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四、系统功能
把田间多余灌溉用水排进蓄水池进行保存,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由于循环水中含有化肥、农药、养料,使之循环利用,做到不污染环境,节约农药、化肥、节约生产成本,绿色环保。水稻田间铺设灌水、排水管道,田间装设电动进水阀门和电动排水阀门、电磁流量计、水位计、水质检测等仪表,按照寒地水稻的全生育期的灌溉需水规程要求,做到灌溉水的自动循环利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五、系统理论基础
智能化循环节水灌溉项目以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为理论基础,根据水稻不同叶龄时期的需水规律,分别制定出水稻各叶龄生育时期的灌溉控制策略。秧苗三叶一心开始插秧,田间保持花达水状态;4叶返青期,上护苗水3-5cm;分蘖期保持3-5cm水层,分蘖盛期即7叶期晾田控蘖5天左右;拔节期和孕穗期实行间歇灌溉,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可根据水稻长势适当晾田;抽穗、开花至蜡熟期继续实行间歇灌溉;水稻成熟前30天停止灌溉,等待收获。
六、系统工作过程
安装在灌水渠和排水渠上的智能灌溉控制装置接到系统决策指令后,通过控制灌水和排水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将蓄水池中的水流入格田或将格田内多余的灌溉水回收到蓄水池进行储存,供下次灌溉使用,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循环灌溉。
由于天气高温、蒸发量大或其他原因造成格田内的水层深度低于水稻该叶龄期的水位临界值时,系统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后,自动发出灌水指令,蓄水池中的水泵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蓄水池中储存的灌溉水流向灌水渠,同时灌水渠的电磁阀自动打开,灌溉水进入到格田内。当格田内的水层深度达到系统预设值时,系统发出停止指令,蓄水池的水泵停止工作,灌水渠电磁阀自动关闭,停止灌溉。
由于栽培技术要求需要排水,或者是遇到较强的降雨造成格田内的水层深度高于水稻该叶龄期的水位临界值时,系统诊断后立即发出排水指令,排水渠电磁阀自动打开,田间多余的水通过排水渠流向蓄水池并储存起来。当格田内的水层深度降到系统预设值时,系统发出停止排水指令,排水渠电磁阀关闭,停止排水。
七、应用效果分析
1、 用水量监测
对系统灌溉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循环节水灌溉用水量107m3/亩,其中排水量45m3/亩,需地下水62m3/亩,常规灌溉需地下水128m3/亩,全年省水66m3/亩。节约了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节约肥料成本分析
分别在水稻插秧排水、分蘖、晒田排水和齐穗4个时期,采集水样。养分化验结果见下表1。
蓄水池全氮含量1.2mg/L,晒水池全氮含量0.34mg/L,差值为0.86mg/L,循环水二次利用水量45m3/亩,增加全氮养分含量38.7g/亩,可节约尿素0.09kg/亩;磷肥比较稳定,养分流失量很小,可忽略不计,速效钾流失量最高,按上述方法计算,可节约50%硫酸钾0.6kg/亩,通过智能化循环节水灌溉技术亩节约尿素0.09kg,50%硫酸钾0.6kg,节约肥料成本3.1元/亩。
2、 节约人工成本分析
应用该项技术实现灌溉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节约水稻生产灌溉田间管理人工费15元/亩。
八、技术应用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双向对接 校企一体化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67-03
在国际商务领域,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和学校两者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其合作过程容易产生矛盾。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取得共赢,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从国内外高职教育看,凡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地区或学院,都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岗位有着紧密的关系。由于国情与院情、地区与专业的不同,本文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国际商务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训现状
国际商务生产经营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国际商务专业作为经营管理类的文科专业,目前在实习、实训、实操上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尤其是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受到诸多限制,引发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在:
第一,时间上,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少则两三周,多则十多周,甚至几十周,学校的整个课堂教学计划将受到冲击,不便于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
第二,数量上,与理工科学生和生产型企业不同,文科学生很难参与生产过程,且企业容纳量有限。
第三,费用上,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校外实习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增的管理负担。现今情况下,多采用有偿实习的方式,实习费加上交通、保险等开支,对各学校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第四,管理上,短时间大量学生校外实习,班主任、辅导员无法集中有效管理,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加上现在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和自律性的下降,会出现许多现实管理中不能确定的漏洞和责任。而且短时间大规模的学生流动势必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如人身安全问题。在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一旦学生出险,也许就不是支付赔偿所能解决的。
第五,效果上,考虑到商业秘密和自我生存等问题,企业一般比较谨慎,学生到企业实践多进行一些极其简单的辅工作,根本无法涉及企业进出口业务和经营的核心操作训练。而且,国际商务业务多是融汇于整个企业业务管理系统之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也给实践指导老师的点评带来诸多困难,实训效果难以确定。
二、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鉴于校外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进校外优势企业资源,进行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把校内、校外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切实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实操,有效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
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遵循“校企合作、商学结合,双向对接、定向培养”的建设思路,初步设计如下:
(一)“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是切入点。职业教育应当依托和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走校企合作之路。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应以校为本,以我为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企业需要什么人,然后模拟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进行施教。在一个全面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国际商务技能人才,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体会到正式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二)“特定引进模式”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商务专业“走出去”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引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特定引进模式”就是完全复制一个对口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综合实训基地。
引进特定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引发担忧其整个业务系统是否具有通用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一,自然科学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而经营学、管理学的结果很难是唯一的。因此,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方式与结果也应该是多样的。同时,国际商务与哲学等其他社会学科也不同,不可以是抽象的,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过程,必须有案例、实证或参照实体。其二,行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模式代表该行业的最高水准,也代表行业业务最新动态,代表行业人才需求的主流与方向。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等,已经过残酷的境内外的市场验证,证明是高效、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对口操作经验,对行业内中小企业不仅适用,而且有榜样与标杆的指导带动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引入到综合实训中心,作为职业岗位教材蓝本。其三,在引入过程中,发现特定龙头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有问题或者瑕疵,则可以利用系统知识加以修正,并反馈给特定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提供丰富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对接”。
(三)以“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为目标。“定向定岗培养”的内涵,即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其层次,从传统的“订数量”上升到“定方向、定标准、定企业、定岗位”,培养出大批特定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体现在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上。对于教学部门,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实践教学层次提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这样,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可以交替进行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定向定岗人才培养”在具体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商务素质课程,二是基于特定企业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和业务单证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三是特定企业文化。将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用人业务标准、道德水平和企业文化等“定向定岗”式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目标和配套办学条件,让“定向定岗”教育成为“实习、实习、实操”的合成体,真正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和无缝接轨。
三、“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将打破“硬件+软件”的传统单一实训室建设模式,增加具体真实、内容丰富、变幻无穷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企业要素,打造硬件+软件+企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案例+岗位”专业教学特色,力争以校为本,依托龙头,提升合作,借助优势,开创“商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科研体系,以及与特定企业无缝接轨,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一)“特定引进”的具体内容。深入特定公司及其下属各企业收集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业务单证、业务案例、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即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见图1)。
1.业务环节。表示特定公司目前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相关的决策、管理、业务、财务、监控和法律服务等一系列部门设置。
2.业务流程。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规定的业务权限、业务范围、业务顺序和业务方向,包括一些内部的决策机制、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技术手段、交易授权、结算支付与激励机制等一整套完整的业务系统。
3.业务单证。表示特定公司进行涉外业务所使用的标准手段和书面语言,众所周知,业务单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的交易过程实际上是业务单证的买卖过程。
4.业务案例。包括特定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提醒、鼓励、引导和警示全体业务人员,所有国际业务都是有风险和费用的。
5.管理制度。特定公司涉外业务的服务标准、业务规范和制度要求,也是公司赖以正常运转的规范要领和制度保障,一般与公司的监控、财务和法务部门有关,并贯穿在全部业务自始至终的过程之中。
6.影像资料。影像资料是公司业务进程、技能指导和规范操作的形象化记录。
以上六个方面,是所有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公司必须具备的核心业务要素,也是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该涉及的核心教学内容,相关专业课程应围绕此“六大要素”展开。
图1 国际商务专业六大实践教学资源
(二)企业资源整合后上升为教学资源。将引入的特定企业资源上升为教学资源,加以规范、提升和完善,使之成为风险低、成本少、容量大、变化多,前沿性、实用性、兼容性突出,能够以点带面,具有“双向对接”功能,并且是开放型、标杆式的国际商务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系统。具体来说,即根据行业龙头企业标准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对口适应性”为主旨,以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教学计划,以行业龙头企业职业特定岗位标准为参照系数,按照其业务环节来设置,按照其业务流程来办理,按照其管理制度来管理,按照其单证资料来操作,经过教学过程的提纯、提高和提升,结合其影像资料,设置一些业务背景和条件,形成完整的实习实训实操实践学习链条,开发出本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联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专业高仿真实践岗位,达到实习、实训、实操“三合一”实践教学培训效果,即以对口专业操作课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员工管理意识,提倡职业道德基础,引入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商务单证、审批环节、业务流程等岗位需求的对口课程,逐渐形成特定企业“实习、实训、实操”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把特定企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流程适时追加到专业教材中,充实内容,保持同步。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论课进展情况,边学习边操作,形象教学,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适时的经济环境、行业政策、企业规划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形成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四)实用性教材建设。将特定引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环节、业务案例、业务单证、管理制度和影像资料收集汇总,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编辑成册,形成实践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突出的自编教材或实践教材。
(五)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教学合作开始,以专业前沿知识作为基础和切入口,并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和岗位,鼓励一线的业务经理与专业教师相互转换,切实打造“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国际商务龙头企业管理流程、业务标准、单证规范,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方向,整理上升成为教学资源,制定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可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对象既可以包括在校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企业准员工和在职职工培训。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的交替与融合,有效实现岗位技能培训前置。
四、“双向对接”校企一体化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
第一,实现与特定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商学研”相互促进。随着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引进校园,一方面,保持了专业教学与特定企业的紧密沟通,与最新业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专业老师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全真业务中发现业务问题和潜在风险,给企业提出更好的业务建议。学院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最大的一线操作人才的培养、储备系统,也成为其最大的在职员工培训的“充电站”,从而更加强了国际商务专业与外经外贸经营上实质性的校企结合,在合作水平、融合级别和实质内容上得到极大提升。
第二,特定校企合作操作系统便于建立以实际业务为基础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营环节、业务流程、单证体系、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具有战略合作高度,实习实训实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依托特定企业传统的国际业务优质资源,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绝对优势地位所制订和总结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将逐步成为各地区众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权威,并以此维护各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今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区域领先地位。
第三,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责之一,综合实训基地的特定对口引进机制可以使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特定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也可以为特定公司的新员工进行对口技能培训,达到“双赢”与“多赢”的效果,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考虑将培训项目单列,开发成为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营利性的社会企业培训项目。
第四,职业教育经营学和管理学的科研方向应该是“向下和向前”的,即面向企业、基层、口岸和具体操作业务的。国际商务专业老师通过深入特定对口企业,了解一线企业的经营过程,发现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从而容易培养形成务实求真风格的职业教育科研方向。
第五,通过特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先导,通过对特定行业龙头企业资源的整理和提升,整体影响和扩展专业的教学深度、广度与适应度,并根据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专业配置和课程重点,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计划,使得国际商务的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第六,实训+实习+实践“三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实训实操总结,使学生通过随时总结得到不断地升华。学生“实习、实训、实操”结束后,教学团队可以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习+实训+实操―理论”的过程。同时,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实训、实操,简便安全,便于集中管理,不会造成放任自流,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规模实践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能够以最小的综合成本,达到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9(13)
[2]黄英.基于实训中心的校企文化对接的实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
[3]周世青,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4]程春梅.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保定供电公司调度所对调度员平时的管理、考核及对本次比赛进行的有特色的培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将保定供电公司对县调的管理及此次比赛训练阶段的备战情况进行总结汇报,旨在取长补短与各地区共享资源,以便更进一步推进电网安全运行方面的专业技能实训工作。
首先,保定供电公司对调度运行工作的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
保供电一直特别重视地调对县调的业务联系,具体如下:
(1)保定供电公司调度所每年按时召开每季度保定调度系统联系议,及时传达上级调度管理要求及有关规定。总结季度工作进展,明确下季度工作任务。会议要求各县调度主任对所在单位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各先进县调工作经验并加以推广。
(2)根据中调每年工作会议,按时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情况,提出年度工作思路。
(3)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周视频调度会议,传达上级调度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
其次,保定供电公司重视地调对县调培训工作,真正做到学习有目标,学而有所获。
(1)地调对县调采取需求侧管理。既每年年初各县公司调度所根据本单位调度员的要求填写本单位培训需求(各专业),并上报地调。地调对各个县级公司调度所的培训需求进行汇总,若对同一技术问题较多的县调均有培训要求,地调的将这部分内容汇总并纳入保定调度系统培训计划,并且做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分析。
(2)制定对县公司专业管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安排每年进行调度员调度规程调考。调考采取全程录像,对考试中有做弊行为的调度员在调度系统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考试不及格的调度员还要求县公司给出处理方案,直接扣除县调度单位的考核积分,且有过做弊及考试不合格的调度员不准做为本单位的先进调度员进行上报。同时对各县调调度员每年进行持证上岗考试,并纳入考核。
(3)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采取集中培训和定点培训两种形式。集中培训主要针对各县调普便问题培训,培训对象为各个单位的值班调度员,即全员培训。使培训内容深入到每个调度员,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佳。定点培训主要针对每个县调不同特点和主要问题培训。每季度对各个县调公司走一遍对他们的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实地解答,做到有的放失。重点解决县调急需的问题,应力求实效性。培训特点主要依靠地调各专业带头人培训各县公司。,保供电还根据参培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将每个月的培训内容制定好,并且指定专门教师教大家学习;培训的内容也经精挑细选,兼顾现场与实际,特别是针对紧急情况处理、日常常见的缺陷如何处理的问题,争取切合工作实际,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了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在工作繁忙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机会让各单位参加各类相关的培训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工作时也尽量安排由老同志带领新同志,在工作中进行培训和实践,并让安排新同志上手,这样就达到了在实践中进步的要求;
(4)建立各县公司调度各专业优秀人才信息库,重点培养,市公司调度员对每个调度员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水平档案,将每次调考、普考、参赛成绩、参加市公司联合事故演习得分记入在内。为各县公司和各专业比赛做好人才储配。有计划安排各县公司优秀人才到市公司调度所短期上岗轮训。对优秀调度员进行实地的、手把手的培训。同时安排市公司调度所有关人员到县公司指导调度工作。
(5)组建各县公司优秀各专业调度培训师机构,做好学习培训,协助地调各专业带头人抓好县公司培训工作。每年冬季,利用工作比较少的这段时间对各单位的培训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讲解培训的技巧。培训师素质的提高直接提升了各个单位的培训效果,对调度员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6)重视反事故演习工作,电力运行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地调每半年安排一次地、县调联合事故演习,被演习的调度有随机抽取的、也有到地调参加短期上岗实训的调度员。演习要求县市公司行政主管副职、各县调视频观摩。演习结束进行实地评判、实地打分。对每个参加演习的调度员均进行一次全面的评论。如在演习过程中参演调度员有重大失误的事故,做为下一次调度培训事故培训内容,做到一个事故的发生,全员的警戒,反复强化反事故演练效果。
再次,本次比赛赛前准备充分,组织周密,具有高水平的集训组织及合理的方案。
(一)领导重视,充分动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对于此次比赛,公司领导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制定出集训总体安排,第一时间成立以王志刚主任、郭亚成主任为首的大赛集训领导小组,负责大赛的整体指导工作。第一时间成立调度员大赛集训协调小组,负责培训协调组织工作和及时获得考试相关信息。第一时间确定教练组由吴汉斌、霍京明负责大赛人员的教学、辅导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领导派出的这两位教练:一位是市公司调度所值长吴汉斌,来自生产一线,国网培训专家,国网优秀培训师,曾参加2001年第一届调度员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另一位是涿州县公司调度副主任霍京明,优秀培训师,参加了2001年第一届调度员技能比赛,获得县公司个人第二名。2010带队参加省级调度员技能比赛获团体一等奖,两位重量级教练的确定,为最后大赛的成功埋下了最基础、最关键的伏笔。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在集训前就对参加训练的选手做了动员,王志刚主任和郭亚成主任要求大家把这次备战技能比赛看作是对公司电网调度运行工作一次检验,看作是自我突破、发展的一次良机,看作是为公司争光的一次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要求每位参加集训的选手要本着这些精神,艰苦训练,相互促进,不断提高。选手们都深受鼓舞,表示一定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对待这次比赛。争取为公司增光添彩。
(二)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循序渐进,向目标迈进
为把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教练组认真制定了一份训练方案。该方案中详细写明了集训要求、地点、保障和教练组理论与实训的时间安排。其中,特意将集训地点安排在企业大学教室,这里比较安静,有利训练学习;明确将集训时间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内容和任务如下:
集训第一阶段:
于7月24日完成市公司调度员抽考、并确定备选培训人员名单.
集训第二阶段:
通过学习、考试确定推荐10名县调调度员、2名地调调度员参加省公司调度运行专业大赛。
集训第三阶段:
理论及实践训练,确定2名县调调度员参赛选手,8名备调选手
集训第四阶段:
根据掌握的省公司调度运行专业比赛思路和大纲,强化和提高参赛人员的应试能力
集训第五阶段(参赛):
做好参赛者的心理疏导及知识技能全方面知识理顺,做好考前准备
在各个阶段教练都把辅导项目及学习内容按时间分上午、下午列成表格,并在教室公布使参加集训的学员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阶段确定最后的10名县调及两名地调人员后,教练们就着手选拔优秀选手,具体是通过以考促培的方法,坚持两天一考,通过考试找不足,从而查漏补缺,这种以点带面的先进管理方法或者说培训方法从根本上提升保定调度的整体实力,并且通过比赛选拔储备优秀人才,避免出现为考试而考试的情况,一举而两得。
(三)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倾情奉献、众志成城
第三期集训方案结束后,我们迅速确定了五名选手、五名陪练。他们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教练、选手、陪练立即按角色投入赛前训练工作。集训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严肃对待,认真负责。霍京明教练做总体规划,吴汉斌教练负责讲课答疑,真不愧国网培训师,他从最基本的继电保护讲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上课形式生动形象,深受学员欢迎,对于学员的问题百问不厌,耐心解答。就这样在他们的鼎力帮助下,我们知识理顺了,技能提高了,我们私下里都说以后我们就是“吴家军”和“霍家军”了。
教练老师的敬业投入,让参加集训选手都倍感鼓舞。作为参赛选手我们努力汲取知识,上课时专心听讲,根据规定认真练习,课余时间积极讨论,对疑难问题及时提问,迅速解决,很快就感觉到了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进步。
做为保定供电公司的特色,我们的备用选手相当出色,他们是另外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在未取得参赛资格的情况下,不因自己不能参加比赛而自暴自弃,而是迅速转变角色,甘于做好陪练,默默的奉献、给力支持上场选手,始终同荣辱,共进退,我们被他们责任到人,他们与教练紧密配合,按教练的要求每天考我们、练我们,使我们对待考试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这种“每日练”的形式不仅练就了我们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对答如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上的提升,使我们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做到面对考官时也能泰然自若,正常发挥,他们认真、耐心,敬业,切实地对每位选手负起责任来,针对每个参赛选手编写错题库,提醒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每个选手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此我要真心的感谢他们,我们的好兄弟,好姐妹!
(四)发扬精神,唯旗是夺,艰苦训练,人性管理
在石培集训过程中,教练们更加重视教学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及理论考试,按照考试时间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及考题方向
(2)加大理论考试题量,有意缩短考试时间,锻炼选手的答题速度。
(3)针对选手每次答题的出现错误,针对每个选手建立错题库,将错题库的题重新编入下次考试卷中,有效地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4)针对此次事故处理的特点,较早地安排选手每天进行面试反事故演习,模拟比赛现场进行训练。
训练虽然紧张,但不失人性化。教练们时刻关注选手的情况,逢选手生日时,他们组织一场生日宴会、七夕送上一份精美礼品,让大家有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尤其是在石培集训的第四阶段,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加上水土不服,有的选手身体出现了问题,教练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不顾自己身体的不适,一切为了选手,一切为了大赛,亲自为选手寻医问药,像家长对待孩子般耐心细致。选手们也都振奋精神,积极调整,使自己迅速恢复到最佳状态,从此,学校操场上多了另外一道风景,那就是每天早晨迎着朝阳,一名教练带领几个队员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的情景。
以近4年国家、省、市级护理技能大赛为背景,大赛前实施微格集训模式,将“师生研讨操作—确定具体格化—观看标准演练—教师分解示范—微摄操作过程—对比标准规范—听取反馈矫正”7个环节,灵活应用到备赛集训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微格训练法不仅提高了选手的集训成绩,还提高了选手心理素质,实现了微格化训练与大格局的对接。
关键词:
微格;训练方法;护理技能大赛
1微格教学简介
近年来,护理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赛促长氛围。技能大赛优异成绩的获得不仅需要选手自身努力,还在于赛前科学系统的训练。但是,周而复始、单一机械的护理技能训练易使集训选手产生厌倦感。针对此现状,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在护理技能大赛前我校采用了微格训练法。微格又称微观教学,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具体地格化为若干个可观察、易操作、可控制的单一的教学技能项目,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现代电教媒体反馈各项技能训练的一种小型模拟教学活动[1]。微格训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5~10分钟的某一训练片断进行录像,再由学生和教师通过看录像进行评议,不断总结经验。微格训练法具有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反馈及时、重在自我改进等优点,因此,在赛前实施微格训练势在必行。近几年,我校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微格教学优势
2.1通过微格训练提高选手比赛成绩
在护理技能大赛前应用微格训练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集训法。微格训练法一改过去指导教师重复讲、选手听的被动集训方法,选手不仅能看见自己的操作,还可以听到自己护患沟通时的表达,这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训活动中。
2.2借助微格训练提高成就感
微格训练法的设计原理是对复杂的操作技能进行分解和简化,其核心是“以生为本”。选手对同伴比赛过程进行回顾,观摩与分享同伴好的操作,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审视自己的比赛过程,促进自我反思,使得生生、师生之间能快速沟通,有利于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2.3依托微格训练提高选手心理素质
微格训练中,均按照比赛场景进行模拟,每个选手都要多次进行比赛操作,真实场景的多次模拟有效提高了选手心理素质,调动了选手参赛前集训的积极性。
3微格训练法的实施
微格训练法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它可以利用录像机等摄取实况,及时反馈训练的真实情况,使训练者直接、具体地观察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2]。微格训练法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重实践操作,其过程是练习者分步骤、有重点、逐项练习操作技能和熟悉教学内容的过程,练习者通过这一过程将外在、客观的技能转化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从而真正掌握。根据实施过程,设计了四环(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矫正)七步流程(见图1)。
3.1操作定向
首先,指导学生研讨竞赛项目和竞赛要求,确定集训操作内容,并将操作具体格化。将近几年技能大赛内容具体格化分解为护理礼仪、人文沟通、操作核对、操作准备、操作过程、操作整理等方面,将操作过程根据具体项目和得分点细化为操作难点步骤、易错步骤、关键步骤、流程衔接等。通过研讨标准操作,确定集训操作内容,设计操作流程,并对每一步骤动作提出具体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
3.2操作模仿
先通过多媒体设备集体观看标准操作演练视频,每项操作步骤由教师做详细分析,并分解示范,然后让选手进行模仿操作。对每个选手根据其特性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使其在模仿中形成个人的动作特点,同时在操作中融入个人风格。
3.3操作整合
选手根据互补原则进行分组,在训练过程中边练边由同伴通过摄像机或手机将全部或部分操作过程进行录像。操作后,播放自己的操作录像,并和标准操作演练视频进行比较,找出问题和差距,或者请教师帮助分析,提出建议。在演练、微格化各个局部操作成熟的同时适时将其顺连,形成完整的操作流程。待操作逐渐熟练时,模拟真实赛场,营造比赛氛围,提高选手对比赛的适应性。
3.4操作矫正
在听取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与建议后,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对照标准视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交流讨论,开拓思维,优化细节,完善提高。横向比较选手的操作细节、技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纵向比较历次录像内容,找出进步,树立信心。最后,总结经验,请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分析利弊,再一次对操作设计及内容进行修正,直至技能操作规范、熟练。
4微格训练法实施保障
4.1微格训练系统的构建
我校建立了多媒体仿真实训中心及操作投影示教反示教微格训练系统。护理实训基地采用集中与学生协同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利用自习和业余时间到实训中心,打开视频系统,回放操作录像,边观看边练习。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巩固,加深了对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其学习的严谨性。
4.2微格训练系统的应用
微格训练系统一般由一个示教反示教主控室和多个微格训练室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音箱、摄像机、控制软件等。主控室由教师控制,教师可在主控室对几个微格训练室内的实训活动进行现场指导、监控和录像。微格训练室可设在护理实训室(模拟病房),一般装有两个摄像机,用以跟踪拍摄教师及学生。此外,在微格训练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已录制的实训录像,微格训练室的声控系统与主控室相连接,便于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
5体会及思考
5.1系统思维
微格训练中教师的业务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要注重自身体态语言、操作技术等,提高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发学生,同时深入领会微格训练理论,准确把握微格训练的涵义、基本特点,熟练使用微格训练相关设备。
5.2系统规划
微格训练要求学生分步骤、有重点、逐项练习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在前期准备中突出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在系统评价中,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体系相结合。在系统规划中,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会在临床情景中的真实感受,检验自己在“模拟病房”中从事护理工作的质量和表现,最终取得赛场上的成功[3]。
5.3系统实施
在微格训练中,教师的点评在反馈评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经过教师的评议,才可避免选手可能产生的漫无目的、过于肤浅、抓不住问题关键和实质的毛病。但实际上,往往是选手在较长时间后才能看到录像反馈,导致他们不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心理学试验表明,反馈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且及时的反馈比延迟的反馈效果更佳。因此,训练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及反馈,以便将此系统的优势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新辉,杨琴.微格教学在护理基础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583-585.
[2]王锟.微格教学在护理技能竞赛训练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2(9):68-6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 组织管理 管理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及阳光廉洁办赛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技能竞赛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服务,可以营造良好有序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调动全校师生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技能竞赛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部分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省分赛区技能竞赛及一些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情况进行调研,就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对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这是搞好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成立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有关校领导、教务处、办公室、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和二级院系(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收集、公布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组织技能竞赛项目立项审批,检查参赛进度和质量;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及时协助解决参赛或承办赛事中的有关问题;核定各二级院系(部)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费用预算;做好师生技能竞赛的级别认定及经费资助,组织对获奖师生进行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及时整理归档与竞赛相关的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校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为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做好准备。
二级院系(部)职责包括做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报名与参赛工作,制定本院系(部)师生技能竞赛管理细则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技能竞赛活动;认真遴选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参赛学生队伍建设;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对技能竞赛培训与参赛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上报学校;赛事结束后做好竞赛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上报等工作,做好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竞赛工作报告[1]。指导教师职责包括向隶属二级院系(部)提交书面指导计划等材料,二级院系(部)审核认可并报教务处备案;负责选拔确定参赛学生、制订培训方案、组织有关培训工作,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注重师德师能师风,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参加竞赛,不得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做好参赛学生经费资助工作。参赛选手职责包括参赛选手在赛前要服从集训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进行训练,不迟到、不旷课;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在竞赛过程中,参数选手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参赛选手在竞赛时如果对竞赛成绩有异议,必须通过领队或指导教师向大赛组委会仲裁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二、注重申报立项与参赛策划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由高职院校有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反映和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各类赛事。特别是重点支持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职业技能特色的,由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项目。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学校指定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关二级院系(部)应优先组队参赛。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应视情况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报名应以正式竞赛公文为准。技能竞赛参赛二级院系(部)应根据竞赛的特点和专业实际情况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未经批准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不予立项,也不予任何经费资助。
学校正式批准参加某项赛事,应由参赛第一责任人草拟参赛计划书,报送教务处备案。如需进行集训的,须在集训开始前一周提交。计划书内容应包括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必要的参赛服装费、参赛人员名单及其职责、赛前集训的次数、时间、内容及所需购买的培训材料、物资的详细清单、资金预算等。参赛计划书通过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确需变动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出现较大变动的,须提交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赛事安全工作是确保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涉及比赛的各组织机构和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都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及时对比赛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参赛人员应由学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险,参赛领队要在赛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参赛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实施赛前选拔与集训指导
经审批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参赛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制定选拔细则,公开遴选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赛前集训。鼓励跨专业、跨院系(部)共同打造技能竞赛团队。有关部门应为赛前选拔和集训及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各二级院系(部)应根据赛项的具体竞赛内容,围绕专业建设相应建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坚持常年活动。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参赛队员,应优先从兴趣小组内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参赛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训练指导经历、富有指导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极具责任心且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
二级院系(部)应做好参赛计划书执行情况及集训工作的日程监督,教务处依据参赛计划书不定时抽查。监督和抽查工作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询,并作为将来考核和资助依据之一。二级院系(部)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集训,一般应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不得影响正常上课。若因特殊情况需停课或调课的,二级院系(部)则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训练需要酌减课务,由二级院系(部)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学校审批后执行。在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开赛前一月,经批准参加集训而减课或停课的正式队员,因参加集训和大赛而无法完成的课程,可依据竞赛获奖成绩申请免试通过或采取其他考核形式。
四、设计组织要素与参赛环节
院校层面的大赛是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重要基础。组织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应结合国家、省、市竞赛项目及国家岗位技能标准,围绕行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因此,无论是组织校级技能竞赛,还是承办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项目,高职院校均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比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倡导采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均由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竞赛的考核考评内容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同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评价[3]。
组织技能竞赛的主要要素包括确定竞赛项目、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撰写赛项文件、赛项和奖项设置、召开赛项说明会、开展赛务咨询、大赛信息、竞赛场地准备、裁判员选拔与培训、保障和激励机制、竞赛经费预算、大赛安全管理等。其中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各赛项执委会、赛项裁判、仲裁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不重叠重复,不越位、缺位、错位。各项赛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分清,确保相关机制运行有效。要合理安排参赛队领队会议,安排选手熟悉场地,检查赛前场地设备,设计开闭赛式和赛务安全保障环节,组织作品展示与合作交流,开发网络赛务系统,做好赛事宣传报道。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均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利用大赛机会加强了解和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完善激励制度与经费管理
高职院校应围绕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主管等有关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技能大赛获奖资助办法等。教师参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可与个人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经审批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经济奖励。技能大赛教科研分依据竞赛的不同类别,按获奖等级予以认定。学生获奖情况可作为对二级院系(部)教学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推进“赛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技能竞赛与行业用人、岗位要求、技术进步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改革[4]。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获奖的,应参照学分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免修相关专业课程或相近公选课,直接获得课程学分及绩点。同时,在转本推荐、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高职院校应设立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二级院系(部)应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年初申报全年参赛项目及技能竞赛预算。鼓励二级院系(部)发展横向联系,争取企业赞助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或适当考虑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等经费投向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所需经费包括竞赛报名费、资料费、材料消耗费、器件费及制作费,以及技能竞赛的调研费、培训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差旅费等。参赛领队或指导教师应于竞赛项目结束后,凭备案表及相关凭证,依据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竞赛经费预算使用,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对经费的过程性使用进行监督。对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要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孟恬.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3,(25):162.
[2]刘群,元梅竹.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设计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烘焙项目 烘焙专业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世界技能大赛与烹饪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是糖艺\西点制作项目、西餐项目和烘焙项目,我国计划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一次参加这三个项目的角逐。广东省积极组织了全省的选拔赛,有一名选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同时东莞市技师学院也成功当选本次烘焙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之一。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选拔赛的评委专家,全程参与了国家基地的筹备建设和参赛选手的选拔比赛,从中总结了一些备战世界技能竞赛烘焙项目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通过本文的探讨,争取有的放矢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对烘焙专业发展的意义
1.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舞台,培养和选拔最顶尖的烘焙专业学生
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而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只有一名。这名选手首先需要经过学校内部的选拔,其次是市、省选拔,然后参加全国的选拔。选拔出的9名选手组成国家集训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再进行“九进五”“五进三”“三进一”的淘汰选拔。每一次的选拔淘汰都是一个激烈的竞争过程,也是一个残酷的淘汰难关,通过选的学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成为其他烘焙专业学生崇拜和追赶的目标。这无形中就大大提升了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培养优秀的烘焙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技能水平
历时四天的烘焙项目的比赛内容主要是制作各种各样的烘焙产品,如面包、美式甜面包、黑面包、羊角面包、奶油糕点、裱花面包以及千层饼等;要求参加的烘焙选手必须能够很好地调整配方并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需具备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并能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材料。这些比赛内容与国内目前各大院校的技能大赛完全不同,既是对参赛选手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考量,更是对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严峻挑战。国内各大院校烹饪烘焙专业的技能操作教学基本没有包括世赛的所有比赛内容,甚至很多专业老师都很难完全完成比赛内容的任务。参加世赛就成为了调动了烹饪专业老师主动钻研专业知识的兴奋剂,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世赛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学习摸索的过程。
3.备战世赛的过程极大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世赛烘焙项目包括的内容范围广、数量多、标准高、强度大、时间长,以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训练环境、配套设备和操作强度,有很多与之不适应的地方。根据学校现有的训练场地和设备,选手的训练基本以程序化、标准化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而世赛对选手的要求不仅是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还要求选手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恰当处理边角料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和掌控比赛时间能力等诸多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需要选手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标准化、精确化的实际生产中去不断实操打磨,既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又通过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操作,加深对烘焙的理解,不断提升各项专业素养。
4.积累宝贵的备战和选拔经验,学习世赛科学严谨、公开公平的评分系统和组织流程,为举办省市级的竞赛积累宝贵的经验
世界技能大赛之所以受到全世界技能人才的追捧,和世赛科学严谨、公开公平的评分系统和组织流程是分不开的。为了使技能大赛各项目之间分数分布能比较合理,100 分制的评分结果将由大赛信息系统 CIS 统一转化为标准分 500 分制,缩小强弱选手的分数差距,但不会改变名次及增加并列名次的概率。这套信息系统的使用给所有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来真正比拼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各项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客观评价选手的成绩。这对举办国内的烹饪类职业技能竞赛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二、烘焙专业在备战世赛烘焙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世赛烘焙项目的比赛品种要求的专业性更强、更全面
根据世赛的技术文件要求,烘焙项目的比赛品种主要是艺术面包、面包、层酥类面包、开胃品和自选面包五个大项,要求选手的综合素质更全面。目前国内技工学校中烘焙专业的课程基本上还是以西式面点为主,虽然对世赛的比赛品种也有涉及,但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尤其是对艺术面包和自选面包的训练基本是空白。这就给选拔选手带来极大的不利,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再培训,增加了备战的难度。
2.烘焙的材料成本较高,使用的设备、用具要与世赛接轨,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烘焙专业中,相同的原材料由于产地、质量和口味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为了在世赛中制作出最好的烘焙产品,选手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用到符合世赛要求的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基本是进口材料,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要贵一倍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选手训练的原料成本,而且选手的训练时间较长,练习的品种多,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的数量也就非常大。虽然国家对集训基地有部分的经费补贴,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这不仅需要承办的集训基地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要研究探讨如何合理处理烘焙成品和管理原料的方法,比如可以将选手每天的训练成品在基地内部销售,回收的资金又可以用于购买原料,还有尽量集中采购常用的进口材料,用批量购买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对购买的原料进行妥善的保存,延长使用的时间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世赛中取得好成绩,烘焙设备和用具与世赛的接轨非常重要。因此,烘焙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需要按照国际技能的标准和烘焙行业技术的要求,建设实训管理机制完善、设备用具齐全、软硬件环境一流、竞赛氛围浓厚的选手集训基地,缩短我国集训基地设备与世界烘焙技能强国之间的差距。
3.中国还未参加过烘焙项目的比赛,缺乏实际参赛的经验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拔、训练到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的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我国是第一次参加烘焙项目的比赛,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教练团队自己摸索和总结。
4.受翻译用词和习惯的局限,研究世赛技术文件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世赛中要取得好成绩,透彻研究世赛烘焙项目的技术文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世赛的技术文件都会提前一届公布给参赛的国家进行准备,但全部是英文版,而且涉及的技术要点和扣分细则非常多,需要国内组织相关的行业专家进行翻译。这些专家不仅需要对西方烹饪文化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而且还要对西式面点比较了解,从而保证翻g的质量,需要技术翻译人员积极联系烘焙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技术文件中的关键词汇,更准确地向选手传达,减少操作上面的失误,避免无谓的扣分。
三、备战世赛烘焙项目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组建一支团结奋进、战斗力旺盛的竞赛团队,加强选手的团队意识培养
世界技能竞赛不仅是选手之间的比拼,更是选手背后竞赛团队实力的验证。在这个团队里,领队、教练专家、技术翻译人员、后勤人员、心理辅导师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团队成员,也是选手取得好成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这个团队里的每位成员保持沟通,时刻观察选手的训练情况和心理波动情况,积极为选手创造一个能最贴近比赛氛围的训练环境。在正式的比赛过程中,选手和领队、翻译是可以交流的。要充分利用这个比赛的规则,时刻关注选手竞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适时给予提醒和帮助,为选手取得优异的成绩保驾护航。
2.整合国内外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师资力量,聘请国内外烘焙项目的专家组成师资团队,研究比赛规则和培训参赛选手
国家集训基地除了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重视组建师资团队,要广泛联系国内外开设烘焙专业的职业院校、知名的烘焙企业、烘焙协会等单位,确定烘焙项目首席专家、教练为核心,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代表、行业负责人及院校骨干教师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分工协作,仔细研究往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规定、标准和技术,分析其他国家有关参赛的准备情况,了解烘焙行业最新应用资讯,制定实施参赛选手选拔方案、训练方案,完善国家集训基地的训练设施,与国际专家教练交流研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
3.培养选手的统筹意识,掌握合理分配时间和制作工序,合理安排的操作流程,使选手在日常训练中形成操作卫生和节俭意识
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烘焙竞技比赛,烘焙项目的比赛时间长、操作工序多、评分细则复杂。每个选手从准备材料、和面到发酵、装饰等,要经历几十道工序,而比赛是否超时是决定比赛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合理分配时间和每个作品的制作工序非常重要,选手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严格按照比赛时间进行操作,准确掌握每个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统筹安排每个环节之间的空余时间,合理安排操作流程。同时,世界技能大赛不但是技能的比拼,也是技能规范的比拼。因为只有在规范的操作习惯下,才能提高操作的效率和提升比赛作品的质量,实现安全操作。因此要在日常训练中培养选手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和卫生、节俭的习惯,减少操作场地的垃圾和边角料的产生。
4.培养选手及时处理突况的应变能力,使其养成遇到问题先要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世赛开放的竞赛环境中,由于与裁判的语言沟通、比赛场地陌生、操作设备复杂、比赛时间长等因素,存在许多干扰选手正常发挥水平的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比赛的成绩。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锻炼选手的抗干扰能力。这也需要教练团队在平时训练中重视对选手细节的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测能力,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放在首位。由于在平时的训练中,有训练和保障团队的帮助,容易让选手产生依赖或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教练团队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突发事件,让选手独立去处理和面对。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能平台,能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国内的烘焙人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技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烘焙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激发数以万计的烘焙学生学习技能、推崇工匠精神的热情,还能引导我国职业院校烘焙专业的技能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烘焙名匠。
参考文献:
[1]刘东菊,王晓辉.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13(7).
[2]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