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件配音范文

课件配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件配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件配音

第1篇:课件配音范文

见到毕克,高仓健深深鞠了一躬,感谢他赋予自己角色的精彩配音,而毕克面对这个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也满怀敬意。

成功配音《追捕》,成为高仓健名副其实的“中国代言人”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电影风靡全国,高仓健成为全民“男神”。有人说,如果高仓健会说中文,那么开口便一定是他的声音;也有人说,他的声音本身就会演戏,亦正亦邪,千人千声。这样一个人,古往今来,仅此一位,他就是毕克。

对于很多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中国观众而言,日本电影《追捕》可说的上是那个娱乐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里,相当难忘的共同记忆。影片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男主演高仓健在片中的精彩演绎,也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中国观众的银幕偶像。而他的配音毕克,则正是站在高仓健背后的那个声音偶像。在这之后,毕克几乎包揽了那个时期高仓健所有角色的配音,但凡高仓健出演的影片,配音演员一栏中,一定会看到毕克的名字,毕克也因此成为了高仓健名副其实的“中国代言人”。

1931年,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的毕克,从小就喜欢戏剧与电影。1952年毕克成功考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但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毕克的声音很有特点,并且非常悦耳,配起音来的那股范儿也特别纯正。在那间狭小昏暗的配音室里,毕克渐渐爱上了配音这一行,他的表现也深得同行和前辈的认可。但让毕克不解的是,他得到的角色,大多不太重要,甚至总是一些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这让他有些失落,在此期间,毕克又尝试着进军电影。

1974年,英国电视电影《孤星血泪》登陆中国,毕克为其中憨厚朴实的铁匠乔配音。在这部角色众多、人物关系庞杂的影片中,毕克配音的铁匠,只有短短几句台词,却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毕克的声音里,一个饱受压迫、愤怒之余叉那么委屈无力的小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这一年是毕克来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第12个年头,12年间到底配过多少小配角,毕克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对小角色人物命运的把握和表现,他却已做到了炉火纯青。

1978年,对于几乎没怎么接触过日本电影的中国观众而言,《追捕》就像是一包未经准备就放入口中的跳跳糖,带着一股新鲜和刺激扑面而来。高仓健所塑造的冷面硬汉杜丘冬人一下子打破了此前中国观众以清秀奶油小生为偶像的审美习惯。

仿佛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片中的杜丘冬人一开口,就应该是这个声音,而这个毫无“违和”感的声音就来自毕克。

高仓健来访,见到毕克深深鞠躬

毕克对于细节韵揣摩和把控,在上译厂是出了名的。他不但对自己的配音要求十分严格,同时也非常善于启发与自己搭戏的配音演员。著名配音演员曹蕾曾经回忆,当在配一个默默抽泣的背影的哭声时,因为不用对口型,她酝酿好感情转过身去大哭,哭到一半被毕克叫停,因为她哭的节奏和屏幕上演员肩膀的抖动频率不同。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这样系统,或者说,是由浅及深地提出过关于译制片配音的技巧理论。而毕克正是凭借着这股认真的钻研劲儿,才最终练就了一身配音的好本领。经他之口配音的角色,已无论大小,无论主配,每一个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后他叉为《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配音,成了高仓健专业户。毕克很欣赏高仓健,高仓健也久闻毕克大名。而事实上两人的人生经历、情感生活也十分相似。1982年,高仓健结束了与妻子多年的婚姻,却不料就在那不久,妻子便困苦闷酗酒而英年早逝,这成为了高仓健一生永远的痛。

而此时的毕克也已和妻子分居多年,妻子为照顾旅居海外的父亲,带着两人的小儿子住在美国,而毕克则和大儿子在上海生活。

多年以来,毕克的个人生活十分低调,但个中的失落与苦楚,恐怕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在《追捕》之后,几乎所有由高仓健主演的译制片都由毕克来配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将毕克称为“中国版的高仓健”的原因。在《远山的呼唤》中,他化身为平凡感人的小人物田岛耕作;在《幸福的黄手帕》中他便是信守约定的岛勇作;而在《兆治酒馆》中他叉化身正直善良的藤野兆治。高仓健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就是“硬汉派”的代表,话不多却充满着力量。这种优质形象的树立很难说是毕克成就了高仓健,还是因为大家对于高仓健的喜爱使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去熟悉、去欣赏毕克的声音。

就这样一晃十年过去了,1986年,一个让毕克激动不已的消息传来,高仓健随日本代表团来华访问,并特意提出要到上海译制厂去看望自己的中国配音演员毕克。年纪、个头甚至长相都十分相仿的两人终于在隔着银幕相知近十年之后见面了。

见到毕克,高仓健深深鞠了一躬,感谢他赋予自己角色的精彩配音,而毕克面对这个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也满怀敬意。两个同样英气俊朗的硬汉,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毕克说:“我在出生年份上和他(高仓健)是相同的,我们俩的年份都是1931年出生的,高度上来讲呢.我倒是还略高于他,但是仅限于高度。因为我是北方八,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过―米八三。我经常打篮球排球等等。”

对于毕克来说,1986年或许是最好的一年,这一年,他的配音生涯已走入最辉煌的巅峰时期,他见到了相知已久的高仓健。但这一年,也同样是最坏的一年,他的大儿子突然离开了他。55岁的毕克,就这样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他无法原谅自己,平日里本就寡言的他变得更加忧郁,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而后的八年里,毕克几乎没有再参与过影片的配音工作,转去从事译制片导演等工作。

而此时的高仓健也因为妻子的早逝而无法释怀,渐渐淡出影视圈,所接的电影寥寥无几。曾经缔造了一段影视奇迹的荧幕老搭档,就这样先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后来厂子里把毕克的情况报告给上级,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换了个居住环境。退休后的毕克虽然退居二线,但是每部译制影片他都会去参加影片的鉴定会。

一次厂子里面的日本影片《新干线大爆破》请毕克重出江湖进行导演,他欣然接受。他参加对稿台本的会议,字字斟酌。这部戏人物众多,124个八物开口说话,主要角色商定来商定去,可是厂子里面只有21个演员,不兼戏是不可能的。

他当即对此进行调整,并根据最后确定的名单重新圈出几个人进行对调,他说,我一看名单就明白了,声音太有特色,怕是配多了会听出来,我把他们的前后距离拉大,也许就会好一些。

一代配音大师谢世,高仓健第一时间发来唁电

配音行业里,有一种大家最凰旧的病是肺气肿,是一种由哮喘引起的病变,最终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肺功能萎缩。不幸的是,毕克患上的正是这种“最可怕”的疾病。几年的时间里毕克的病情一直不太稳定,严重时说话都很困难。但就在此时,2001年一个意外的邀请,让他一下子振奋起来。

1999年,高仓健的电影《铁道员》希望毕克来配音,但是那个时候的他病情恶化,中国因为担心票房并没有引进,但是影片在电影节上收获好的口碑,日本制作方不满意,希望可以有配音版,于是他们希望请毕克到日本配音。毕克每年的冬天都在医院度过,但是那一年他申请出院,接着他收到日本方面的邀请函,并办理了护照。

出院后他为了恢复,在家自己拿着录音机练习,可是发现气息不够,喘不上气来。最终,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他主动放弃了。放弃这一次的合作意味着什么,毕克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坏,以后,怕是再没有与高仓健合作的可能了。

这一份失意让毕克的病情再一次急转直下,他叉一次住进医院,并且不得不动手术切开喉管依靠插管维持生命。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切开气管后的毕克,再不能说话了。

得知毕克的病情恶化,从前的同事、受他照顾的晚辈们都纷纷前来探望,旅居美国的妻子也赶回来照顾他。但此时的毕克已经无法开口,手边不离一个小小的手写板,想说的话,就写在上面。

第2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  导入  兴趣培养  创造力  实践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二、怎样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通过调查,中职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而对于作品的作者、思想、情感等无从知晓,并且他们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仅处于音乐鉴赏的第一阶段:官能的欣赏,是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例如在鉴赏瞿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时候,同学们只能肤浅的说出这一交响曲与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十分的相似,而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无从去体会。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真正能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本身能和学生自身达成共鸣,调动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把握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目的的进行备课。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例如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单元中,教师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第二,教师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优美的、壮美的、崇高美的、悲剧美的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积极利用声像同步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如文字闪现、图形缩放、移动颜色等变换手段,将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强刺激作用,有利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视频欣赏一段《黄河》,借助多媒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同学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音乐厅一般的磅礴气势的现场效果。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聆听,乐于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在教师的情境提问创设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作品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旋律,并且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想和创造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及风格特征,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

    3. 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音乐系统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在欣赏不同国家的乐曲时,学生对各国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这次很好的激发创作互动的契机。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3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培养方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 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15-3

以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这两个方面前者着眼于宏观、后者着眼于微观,而对着眼于中观的专业培养方案这一方面关注度不够。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使培养方案更有利于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如何让培养方案更能反映社会对师范生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诉求,因此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逐渐成为各个院校关注的焦点。

美国学者派纳认为:“学校课程的质量极大地依赖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质量又极大地依赖于他们职前教育经验的质量①” 。因此,通过在校期间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师范大学在2010年启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2011年开始执行新的培养方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充分考虑了音乐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尝试制定既切实可行又灵活个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修订后培养方案的特性

(一)新方案设定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用清晰的语言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到底要培养何种类型、什么素质的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为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确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架构,并对相应的课程体系做出合理的规划与调整。

“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说明了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而不是落后于社会需要或者与之背道而驰的。

“具有较高音乐素养”说明了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在音乐方面是有较高素养的,为此培养方案开设了相应的一系列课程,包括音乐的理论知识类课程、表演技能类课程等。

“具有较高教学能力”说明了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能够从事教师职业、并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人才。为此培养方案还提供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课程,包括音乐的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学实践类课程。

(二)新方案综合考虑了培养方案的整体性、加强了各课程子系统间的衔接

以前,培养方案的制定较少考虑各课程子系统间的衔接,这使得培养方案的各子系统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培养方案的整体性不够,无法完全达到培养方案预设的良好培养效果。此次新的培养方案对此进行了调整,整合了相关课程,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等几大模块,这几大模块作为培养方案的子系统,相互之间是衔接的、互通的。

1、考察“通识教育课程”,此次新的培养方案调整了通识教育课程,使之包括了五个类别,这些类别中包括了“艺术与人生”、“人文与社会”等与艺术相关的课程类别,使通识教育课程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铺垫与辅助。而不像以往的情况,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完全脱节。

2、考察“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这两个子系统的关系,这两个子系统的许多课程都是有辅助关系或者承继关系的课程。

比如分属两个子系统的“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音乐历史与名作的熟悉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写作,而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写作也有益于对音乐历史和音乐名作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两者是互为补充、相互影响的。

比如分属两个子系统的“钢琴”与“钢琴伴奏”之间则是承继关系,没有一定的钢琴基础,想要实现钢琴即兴伴奏或者视谱伴奏都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对于“钢琴伴奏”课程来说“钢琴”课程是首要的、必备的先修课程。

3、考察“自主发展课程”,这一子系统是新培养方案中的一个特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关注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笔者列出新方案中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部分自主发展课程: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器乐教学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江苏民间音乐、20世纪西方音乐、流行音乐概论等。

这些自主发展课程对于未来的教师特别是有志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大部分课程教授的内容正是将来中小学音乐课的主体内容,而其中开设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江苏民间音乐”等带有显著地域特征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为学生在求职应聘时增加砝码,同时这些学生在将来走上讲台后,也可以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宣传者,为文化脉络的传承开拓了新的途径。

从笔者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的培养方案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自身的整体性,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有了新的培养方案之后,如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问题值得深思。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培养方案的既定培养目标,同时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具备较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从容应对未来“讲台”的考验。

二、如何利用新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引入科学的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能力不同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往常用的考核方法往往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该改变原有的单纯知识考试、记忆力评价的考试形式,而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能力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实践能力是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获得的,而积极、正面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引入以考核教育知识、能力和创造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使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更加规范而有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注重音乐教育理论的内化、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音乐教育理论类课程不能只注重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该将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比如“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器乐教学法”这三门教学法的课程,如果教师将这些课程孤立地上成单纯的理论课程,不与学生当前阶段的“钢琴”、“声乐”、“器乐”等课程相联系,与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相联系,那么学生上完这些课程将很快遗忘。而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法的课上,选取学生当前所演奏、所演唱的作品作为教学范例,或者选取将来在中小学教材中出现的作品作为教学范例,那么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这些课程,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更易于将课上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去。

此外,对于讲授方式,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理论类课程的上课方式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理论讲授,应该采用个别指导、小组讨论、实例分析、辩论会、模拟中小学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直接加以应用,大大加强了理论课程与教育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的联系。

(三)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1、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实习基地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实习基地不应单纯追求数量的多少,而要保证其质量,要依托现有的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实践的作用。

另外,对实习指导教师要进行培训,为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多举办观摩课、研讨会等。摒弃以往实习指导教师的“专家”形象――实习指导教师对一切教学实践都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将教学设计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教师应该深入到教育实习的现场,在把握总体教学思路与方向的前提下,与参加实习的学生共同探讨,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将实习的指导能力作为指导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育实习指导热情。

2、注重教学实践类课程的系统性

新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应考虑到教学实践类课程是为培养教学实践能力而服务的,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每一门课程都是这个系统中缺一不可的。因此对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安排、开课时间、开课地点等都需要作出统筹规划与安排,以使各课程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合力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割裂与对立情况的发生,强调两者的联系与配合。

3、注重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层次性

新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应关注到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层次性,注重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不同层次课程的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交流与协商,以形成一个连续、递进的教学活动。笔者将部分实践教学类课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与高级。这三个层次只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技能要求高低进行大致的划分,并不是对课程进行性质优劣的高低判定。

从图上看出,掌握初级层次的课程是成为一个教师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了这些课程的学习才能走上讲台,初步具备成为教师的资格;掌握中级层次的课程可以让未来的教师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用生动的现场演奏等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掌握高级层次的课程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保证,这些课程都是直接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弹唱能力、课标掌握程度、教材研究程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息息相关,而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则是将学校教育的成果直接放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也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对学生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进行实战与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这三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衔接、逐渐递进的关系。只有学习了初级层次中的“钢琴”、“声乐”课程,才能进行中级层次的“钢琴伴奏”和高级层次的“自弹自唱”课程的学习。作为未来的教师,语言表达是最重要的,因此学习了“教师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才能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音乐课进行教学设计。只有对中学教育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对中学教育进行有的放矢地研究;而只有对教育研究方法透彻的掌握,才能在教育实习的实践中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到这些课程的层次性,注意循序渐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4篇:课件配音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音乐作品充满各种美感:《脚夫调》的苍凉,《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悠远,第九交响曲《合唱》的博大深远,交响素描《大海》的朦胧飘忽,古琴曲《流水》的高远境界,《伏尔塔瓦河》的壮阔,《亚麻色头发少女》的婉约,爵士乐《南部之子》的灵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俄罗斯风情等。还有许多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与文化现象:贝多芬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英雄性格,音乐神童莫扎特的含泪微笑,肖邦的爱国精神,《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过程,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影响力,二十世纪音乐表现主义的创新,中国西北民歌的风格成因,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民族音乐特征等,不胜枚举。

高中音乐鉴赏课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经典作品,引领学生感受音乐风格,体验音乐作品美感,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充满美感的音乐作品对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只有当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美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实践中时,音乐鉴赏课才有意义。

什么是美感呢?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音乐的美感可以理解为美在音乐客观方面的形态,性质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这是主体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美的形象的投射。我们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呢?

1.重视唱谱教学。视唱能力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音乐鉴赏课的第一课就给学生提出了音乐要素的概念。无论多么宏大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个音符构成的。而了解音乐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视唱歌谱,了解音乐要素的各种变化。教《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时,笔者就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很多视唱歌谱的练习过程,并要求学生背唱其中的一首民歌。选择这个教学策略是有效的。通过“唱”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清晰地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各种旋律变化特征,感受了民歌旋律的美,掌握了民歌的风格特征。

2.重视听辨教学。音乐鉴赏课主要通过聆听音乐来学习音乐,但不是简单地聆听乐曲。笔者选择了精听与泛听这种教学策略来要求学生,精听的音乐要进行听辨记忆。例如在学习俄罗斯民族乐派奠基人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听辨记忆音乐主题的教学环节,通过音乐主题的听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音乐的结构形式,了解了音乐的形式美。当然,泛听的作品只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就可以了。

3.重视律动教学。载歌载舞本身就是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谓“歌不足,手舞之,足蹈之。”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音乐的心理,引导学生进行律动教学,体验音乐的韵律美。例如在学习非洲音乐时,笔者设计了跟着音乐创编土著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感受了非洲音乐中的率性、淳朴。在学习爵士乐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跟着音乐跳摇摆舞的律动环节,让学生感受了爵士的灵动、即兴。选择律动教学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自然地融入其中,自然地感受音乐韵律的独特美。

4.重视审美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审美意识,要有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要注意多观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清晰地定位教学审美活动的切入点,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审美活动的体验感受中。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5.重视教学环节的严谨。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课堂上对学生体验美感,培养审美意识的教学活动必须做好准备。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妥善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积极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气韵流畅,才能保证学生把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鉴赏音乐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6.重视反馈教学。音乐鉴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运用反馈教学来审视判断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并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目标。从微观来说,每一节音乐鉴赏课都需要我们运用反馈教学法来评判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成效,学生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多高。“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相长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反馈法来引领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使每一课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行之有效。

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是“工夫在课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素养,不断拓展自己音乐审美观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教学来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性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主阵地,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亲切和蔼的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满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都会给学生美的感受。但是,我认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学生听很多音乐、了解很多音乐故事,而是通过教师的努力,把音乐审美的种子播撒于学生的心田,通过音乐鉴赏教学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增强音乐文化底蕴。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健全的完美人格,我们都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做起。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第5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 创新能力 想象能力

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发展为动力,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位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带有感彩,他们的学习往往和兴趣、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它能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和情感。如果你把情感投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它会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1.利用多媒体,把兴趣带给学生

耳朵并不是接受音乐的唯一途径,耳眼并用可以让学生全身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多媒体课件正是具备了这种特性。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题相关的画面。同学们一边看画一面边欣赏作品或哼唱曲调,不一会,歌曲就学会了。如:《红星歌》这一课,学生边看画面边随曲调哼唱旋律,过一会就基本熟悉了歌曲。但是比较难的旋律,我们单独抠出来练习,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2.游戏进课堂,把成功带给学生

游戏综合了学生的兴趣与乐趣,把教学内容放进游戏,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把击鼓传花的游戏放进课堂,把歌词分段,在游戏中,谁那到花谁就唱一段歌词。在唱的过程中先大力表扬,后指正不足并请大家一起帮助他改正错误,最后再集体唱一唱。或用游戏蒙住眼睛的方法让学生在黑板上在固定好的圆圈里画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画不好这些人的器官的同学,就让他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这时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都想去试一试,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样,一场游戏下来,一首歌也完整流畅地唱了出来。同学们既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每个同学的脸上个个都喜气泱泱。

3.故事进课堂,把兴趣带给学生

孩子应该生活在音乐的故事当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听一下有关与这节课有关联的故事,教师提前作好准备,比如,我上《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听以下阿凡提与巴绨老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紧扣少年阿凡提的这一主题进行讲故事比赛,再进行领会歌词中的内容讲了些什么,通过这些内容的练习,不过一会,歌曲就以基本唱熟,这是同学们乐在其中,无意中就把歌曲学会了。这样有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了他们内在的潜能。

4.把打击乐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

演奏打击乐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喜好之情。打击乐器可以随时用在音乐课上,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每堂课我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节奏,说说自己的事,同学们能够生动地创造自己的节奏型。我还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表演音乐剧。以《友谊的回声》为主题,让同学们在静悄悄的山谷里模仿自己的回声,然后体会回声是怎么存在的?带着疑问去学习,再把他独有的音乐感受表现出来。这样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启发想象,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6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 学生鉴赏力 培养方法

音乐鉴赏力是一种伴随着感情和想象的高级精神活动能力,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在鉴赏中,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是鉴赏的基础,学生对作品客观的美学价值的判断是鉴赏的基础。通过对作品内涵的鉴赏和认识,学生真正领悟到作品的美学价值,深刻理解和掌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借助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1.音乐鉴赏力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不同于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形式间接表现客观世界。[1]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分析,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分析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使音乐教学更加适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实现音乐审美的美育功能。[2]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前进,增强了大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更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评价标准。

2.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鉴赏力的方法

2.1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在高校内处于边缘学科的范畴,大多数高校将音乐课设为考察课或者是选修课。音乐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教授简单的、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选择歌曲,组织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缺乏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是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活跃的思维,并且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特殊群体,在对知识的理解与需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那种停留在音乐欣赏的简单层面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达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感的升华,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2.2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3]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4]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3.鉴赏力培养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鉴赏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形成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培养才能获得。在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要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练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地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聆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渗透之外,还应该结合课外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手段的练习方式。多方面着手,在手段和方法上,应讲究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多向流行音乐借鉴经验,使得经典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使学生想听、爱听,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互相进行练习,小组之间可定期地进行经典名曲主题辨识、演唱、演奏赛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结语

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学生鉴赏力的获得首先要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区别对待;其次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又要通过聆听等实践练习培养其鉴赏力;最后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音乐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创新,2007,(2):26-27.

[2]黄爱文.浅谈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18-219.

第7篇:课件配音范文

DOI:10.16660/ki.1674-098X.2016.22.153

摘 要:传统实践教学的

>>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科研项目为平台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 以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探索与实践 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以课外科研活动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以科研项目为平台的工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探讨 以科技模型为载体培养特殊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科研项目推动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依托科研项目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引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依托科研项目改革研究生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以语文社团为载体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以智能车竞赛为依托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4] 曹冠平,祝朋涛.石河子大学国防生喜获全国创业计划竞赛银奖[EB/OL].http:///cadets/2014-11/13/content_4550975.htm.

[15] 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中国青年报[EB/OL].http:///html/2016-02/03/content_204064.htm.

第8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 职业证书 高校教育 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比如欧美一些大学,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有一种主修,即要求学生在进入某职业以前,在本科阶段就完成该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这种主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某种具体的职业领域。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教育恰好缺乏这一阶段的培训。

在我国,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主要依靠书本知识,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多的欠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高校教育还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种越来越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职场中人获得职位晋升及扩展事业的重要砝码,我们认为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经过考试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一些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开设考点,使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本土化人才。面对教育行业的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我们正规的教学当中。

本研究是对培养高素质、培养适合国情的工科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拿到一张正规的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正规实践操作水平。

本研究把职业技能培训和现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将职业技能培训长期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专业和更多的学生受益。将此项技能培养以及其它实践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生―工人-工程师三步走的第二步,使学生达到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工(或高级工)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2)在已取得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 “单件生产模式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利用单件生产模式的产品的设计,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即可进行加工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完成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的全过程。

(3)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单件生产模式制冷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充分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专或专科学校的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4)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的研究。

①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入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

②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业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定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提高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第9篇:课件配音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16-01

一、音乐鉴赏课程所具有的性质及特点

(一)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一种接受和反馈。在对音乐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音乐鉴赏主要是接受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音乐鉴赏的存在,那么,对音乐进行创作以及表演都会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鉴赏看作是音乐创作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宿。除此之外,通过听众鉴赏之后的反馈,创作者可以了解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并依据这些数据对音乐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音乐鉴赏是主体性与创作性的活动。音乐鉴赏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同时还是一种能够进行主动创作的过程,随着我们对音乐鉴赏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到对音乐的接受范围,进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音乐看作是主体性与创作性的活动。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会将自己的情感逐渐渗透到整个音乐作品当中,并通过自我意识特点,对音乐作品进行丰富和填充,由于鉴赏者具有不同的经历以及思想观念,因此,其对于特定作品的鉴赏也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音乐鉴赏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则主要是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以及接受的基础之上。

二、音乐鉴赏对于审美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对高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进行培B。这种审美感知主要包含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以及记忆力等,这些都是对音乐进行审美的基础。对于音乐鉴赏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来说,其主要是对音乐进行一种特殊的感性体验。然而,在进行体验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就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促进鉴赏者对音乐的全方位感性体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音乐鉴赏是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逐渐融入理性因素的感性体验。

(二)对高中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培养。音乐情感主要包含对情感的辨别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力。音乐鉴赏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既可以通过直觉对音乐进行鉴赏,从中感受到一定的审美愉悦性,也可以对音乐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以及情绪变化进行了解,进而理解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变化,引起共鸣。同时,还可以通过音乐试听产生一种特殊的联想,进而对自我的生活以及意境进行感受。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对音乐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鉴赏,既能从中获取音乐美的感受以及体验,也能够对其深意进行领悟。因此,通过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对音乐进行鉴赏,对其情感的展现和领悟进行不断提高。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以兴趣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对于“音乐感知”而言,其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化性的过程,也是从感性上的喜欢逐渐过渡到理性的分析。因此,让学生逐渐形成这种内化的形式,主动对音乐产生兴趣,则是促进其今后进一步分析和鉴赏相关音乐作品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其喜欢的音乐,并不断拓宽音乐作品的范围,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运用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音乐鉴赏的方式和路径同样具有多样性特点,由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维度法来加快音乐风格的变换频率,从而加强对比、加深印象。首先是时间维度,即将同一时期的音乐编排在一起。其次是空间维度,即同一个区域的不同音乐。例如,同是西北地区,但蒙古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若能横向比较,会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环境来诱导学生进行联想。在教学过程当中,不管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音乐素养,还是教室的布置以及校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氛围,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环境媒介”,这些媒介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摆脱原本紧张、严肃的课程学习,进而走进“音乐殿堂”,通过音乐不断放松身心,并产生兴趣,进而引发联想,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J].文史月刊,2012(08).

[2]杨若芳.浅谈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黄河之声,2012(03).

[3]陈雪.钢琴教育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4]王慧玲.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5]韩冲.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激趣教学[J].大众文艺,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