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有效平台。在大学的教育定位已是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其重要性更加的明显,不仅是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舞台,更是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对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大学生课堂培养体系是推进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优化的关键性的一步。在大学网络化管理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合理的计算机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这里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研究谈谈初步的构想。
一、建设大学生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覆盖内容广泛,涉及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在综合性的大学里学生的专业跨度大,知识背景和培养目标都大相径庭,为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第二课堂工作参与的部门多,但在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合方面不够,也需要做进一步改进。面对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和素质特长千差万别的情况,如何开展既与社会需求对口,同时对于每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为其独家打造的”素质培养体系,为其提供一个全面均衡又具针对性的素质培养空间,能够为其今后的就业、创业塑造储备应有的素质能力,十分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而上述问题在网络技术手段的介入后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进。
首先,网络技术能够同时对接多个用户,正如远程教育一样,在第二课堂中网络同样能够有效地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可课余时间里能够选择参与更多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有些活动甚至可以实现网上的虚拟开展,这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用了一种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来说都是很有用的。
其次,对于组织方来说,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活动中涉及多个部门,在网络系统的帮助下能够有效改进各自为阵,很多时候需要多方协调还会出现活动有交叉重复的局面,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很清楚地就了解到整个学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情况,做好合理的分工和调整。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构建
1.大学生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基于上述网络系统应发挥的作用,在这里提出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的初步构想。网络体系包括两个部分,网页式的用户交互界面和管理系统的后台操作界面,同时面向参与者和管理组织者,其结构和功能如图1。
图1 第二课堂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网络系统突出的两大特点是:第一,网页界面的功能必须要突出“导向性”――即网站的建设一定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的信息室是学生所需要获得的,提供的板块内容是学生们需要并且能够方便使用的。而且网站的功能必须尽量涵盖第二课堂内容涉及的各方面。其次,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应该是通用型的,我们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不同的情况进行一些初始化的设置后,让管理系统更具针对性、导出的结果符合客观情况。同时要求系统与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
2.第二课堂网络体系的实施流程及重点
第二课堂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这里我们用一个活动的开展来介绍第二课堂网络体系的使用流程。
图2 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活动开展的流程图
按照图2所示第二课堂网络培养体系的实施流程包括五个步骤,其中在各环节中要注意的有三个重点:质量控制、进度管理、考核测评。
第一步,活动的制定,根据活动的总体安排提出活动计划,活动的计划应该是详细具体的,包括了时间、地点、组织实施人员的安排,活动流程等各环节形成活动策划书和具体实施方案等,在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注意活动的立意要高,内容体现出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专业性或实践性等。活动制定应在网络系统上进行申报,登记关于活动开展的计划安排申请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这样便于各平级的组织方的信息共享,以及在网络是快速实现经费审报、场地审批等。
第二步,活动的前期准备,包括活动信息、准备活动所需材料、现场布置活动现场、有活动预演或彩排、有活动安全预案等。需要提前了解学生希望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参与的人数和专业、年级等各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举办出广受欢迎的活动,也才能够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在网络技术平台上,首先将信息通过网上的公告栏与其他的宣传方式进行,同时进行网上报名,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拟参与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第二课堂和课程学习的时间冲突,例如在实行全面的学分制授课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根据通过与教务选课系统的对接共享,第一时间掌握可参与的学生情况,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可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可以增设一些调查进一步修正活动内容,真正做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三步,活动的实施开展,要严格对照之前制定的标准,一定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将质量管理坚持到底。还要加强进度管理即时间管理,应列出活动项目每阶段的时间表。按照项目时间进度表,对活动项目每个实施步骤或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时保质进行,要努力保证活动参加者具备较高的水平,活动过程较精彩,顺序安排合理,衔接紧凑。同时要注意活动气氛的调动、确保现场感染力较强;能吸引较多观众,现场秩序良好;活动开展安全有序,无活动事故发生;并及时做好收场工作,维护环境卫生等。在活动开展时一些活动可以进行网上的模拟进行,同时每个活动开展时应该做好相应的网络认证及通过一些录入端口记录好学生参与活动的考勤以及参与活动的表现。
第四步,测评管理,在对活动进行全面及时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登记认证工作。在网络体系下,通过一些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织测评等组合方式对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第二课堂
关于第二课堂的概念,现有以下几种结论:(1)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2)第二课堂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及其场所。也指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3)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笔者所在学校在综合各方面文献后,将第二课堂定义为:“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学院组织认可的,在常规课堂教学、实习、实验等第一课堂之外,有利于提高能力素质的各项教育、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覆盖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网络等区域和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概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定义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不论是哪一种见解,都深刻地说明了在高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人格、心理以及思想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内容不贴近生活,方法不贴近学生。因此将第一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第二课堂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打造可以承载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导向功能
第一,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根据优势学科搭建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二,第二课堂的内容、方式和氛围都蕴含着教育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在第二课堂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评价、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激荡碰撞中不断调整自己,朝着社会主流目标靠近。
2.凝聚功能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者是目标一致的同学组成的科研小组,可以是热衷公益的同学组成的志愿服务小队。第二课堂活动会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的氛围,增强情感认知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教育,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量。
3.转化功能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实地参观、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能接触社会,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报效社会。
4.开发功能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不受教学大纲和专业的限制,能超越专业的狭隘界限,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将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化到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三、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操作性不强,对第二课堂的实施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实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工作上,有时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兴趣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但是高校的硬件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第二课堂的实施。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较多偏重于文体娱乐型活动,这样的活动易开展,时间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增强科技创新类的活动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参与度均需提高。志愿者活动大多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社会实践大多也只是一些调研,鲜少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3.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较低
经过学校大力组织宣传,目前已有许多学生对参与科技创新类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但指导教师数量和指导水平成为大规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瓶颈。指导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展活动中会感到力不从心却又不知道该向谁请教,这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严重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进程。
四、有效发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1.以“中国梦”为引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其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将“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时,二者便形成了不可割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将会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道路和参考。
2.加强第二课堂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注重第二课堂的延续性,就是让第二课堂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稳定的活动团队和指导教师。特别对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具有时间积淀的教育内容要进行继承和扩大。注重第二课堂的系统性,是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前期策划、中期活动、后期总结的全过程,使学生完成从体验到感悟,从认知到领会。
3.加强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教育实施的实效性
在实施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优化实践与科技创新的体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兴趣,使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多地落实到让大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的实处上。加大对表现优异、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不同年级、不同群体、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提增”上获得信心和动力,优势和特长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93.
[3]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4]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1).
[5]蒋慧琴,欧万彬.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消费导刊,2009(7).
【关键词】高职;以赛促学;第二课堂;开放性实验室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第二课堂活动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自愿以多种形式获得知识与信息, 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 形成特长, 陶冶情操, 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 并从中受到锻炼的活动过程。因此,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它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为起点,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为特色,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各级各类电类比赛比较多,而比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把比赛和第二课堂建设结合起来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以赛促学”为切入点,以高职电类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为落脚点,探讨如何以赛促学开展高职电类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
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创新实验实训室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能吸收和培养一批优秀学生,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 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在调查的基础上, 先探讨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内涵, 进一步明确它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找到“以赛促学”开展高职电类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实践, 如果效果运用的好,还可以向其他院校的电类专业推广,也可为其他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提供借鉴。
3 创新与实践
3.1 赛学融合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
赛学融合是指竞赛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主要做法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就是将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建立一门独立的课程叫《电子设计与制作》,把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纳入到教学计划,分两个学期开设,共计6学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上课,主要内容就是培训竞赛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学院规定学生毕业需达到8个选修学分,因此竞赛学生选修该门课程既可以提高操作技能,有机会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同时又可以获得学分;对于指导老师来说,既是选修课教学,又是竞赛技能培训,一举多得,对学生对老师都是双赢。
第二种形式就是“以赛促学”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体现竞赛性。《电子设计与制作》在教学上设计竞技性的项目,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这种形式适用范围较广,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考虑竞技性对抗项目的设计,鼓励团队成员的合作,营造团队间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省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 利用课外活动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进行较系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 并且利用暑假, 集中精力开展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
3.2 建立创新实训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大学生毕业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大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 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创新实训室, 并提供了一些设备, 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实训室完成设计、动手实践等。
3.3 建立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为了能让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等,建立了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训基地面向学生开放,既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使学生实现自主训练,完成实训项目;实训基地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技开发及竞赛培训创造条件;在时间上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并完成预约申请,就可以到实训室进行训练。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作用
教师挑选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经常性在学校、进社区开展技术咨询和家电维修活动, 受到同学、社区居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 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的成员还要将在《电子设计与制作》中完成的作品挑选一到两件作品在学院展示,介绍给全院师生, 既给学生增加了新的动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3.5 利用网络课堂拓展实训空间与时间
利用《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光伏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实践》院级精品课程的平台,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及操作过程电子化,对学习的有关过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在网络上共享,利用Multisim、Proteus等仿真软件来构建虚拟实验,不仅可以节省经费、扩展实训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研究总结
经过 2 年多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4.1 构建了以赛促学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模式
以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 利用课外活动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该模式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赛学融合,以选修课的形式将竞赛培训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学生选修课程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参加比赛,又可以获得学分,学生积极性较高。对于老师来说,该模式为选拔培训竞赛选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模式使第二课堂成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27-03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元化、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教育工作的主题放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制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应予以重视,科学设计,适时开展,务求实效。
一 当代大学生必须形成和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学者对大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前确定了大学生的三个基本社会能力,包括:一般的事务处理能力,即以某项具体事务为导向,调动和发掘自身潜能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以实现问题解决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即建立一定范围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来维持和谐的一般人际关系,建立一般性人际接纳的能力;建立发展良好和谐的友谊能力,即与某个个体或少数对象建立稳定和谐、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友谊的能力。另外,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世界范围内的一些成功人士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认真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在青春时期需要形成和发展的、使自己受益一生的、有助于其独立人格的形成以及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的一些基本的素质能力。包括一般和特殊以及某些创造性能力:(1)掌握扎实牢固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2)不断学习及自我发展的能力;(3)合理运用时间、自我约束及自我规划的能力;(4)自我认知,发展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5)把握机遇、战胜挫折的能力;(6)坚持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能力;(7)自我减压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更好地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个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也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
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外化和重要体现形式。目前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素质教育方针,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别出新意的活动层出不穷,无不体现了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活动繁多,内容重复,活动质量不高
各高校或高校院系为了响应国家和主管部门要求,纷纷开展第二课堂,而在高校负责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人员大部分为年轻教师。因为他们工作时间较短,对于高等教育的宗旨、规律、方式方法等掌握欠佳,再加上年轻气盛、心浮气躁,不能冷静分析、深入思考,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能力缺陷是什么、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等问题不能潜心研究,因此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通常表现为要数量不要质量,要形式不要效果,继而导致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数量庞大、质量不高,形式创新、内容重复,强调创新、效果欠佳,且兄弟院校之间、二级学院之间相互攀比,应付上级检查和年底考核评估的心态占的分量较大。
2.导向作用不明显,无明确的活动目的性
第二课堂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重视素质培养、提升综合能力。无目的地盲目开展活动,不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制性地参加,只能适得其反。而当前诸多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只忙忙碌碌地设计新颖的活动程序、华丽的舞台背景,而忽略了对于活动目的的考虑,从而导致活动实效性不强。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样也区别于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的目的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己去策划和编排活动,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活动大都以娱乐为目的,调整学生由繁重的学习任务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此情形下,高校的第二课堂就歪曲了素质教育的含义,仅仅成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变形体,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意义。
3.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为开展活动而活动,为了在年终考核或检查评估统计工作量或做工作总结汇报时,有丰富的内容可汇报而已,对于活动中的指导、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的素质到底能否得到提升等,少予甚至不予重视,学生也多仅靠机械地模仿电视、电影等文娱活动中的语言、动作来展示自己。如一场舞蹈比赛,大部分学生对于舞蹈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学校或组织部门又没有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完成动作,而缺乏艺术性。长此以往,学生也是仅为了参加活动而活动,仅完成动作或任务而已,对于参与活动的收获少予考虑,使活动浓郁文化的氛围逐渐淡化,也就更谈不上通过第二课堂系统地提升综合素质了。
4.活动安排时间和形式欠妥,普及范围偏窄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目的是使广大学生均受益,无论是组织者、参与者还是智囊团、啦啦队。但目前,有的高校在开展、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少有调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广大学生哪个阶段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效果最好等。每个学期学校开展的活动很多,但实际参加活动的却只是为数不多的富有特长的学生,因为其中的很多活动是普通学生因参与条件、时间、形式等不合自己实际不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的大众化、普及面广的活动太少,现有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鲜有面向广大普通学生的。有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大学四年或五年期间,可能从来没有上过舞台、没有化过妆、没有当众讲过话……
三 建立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模块(以医学院校为例)
高校的第二课堂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从业能力、后续发展能力等,明确目的,合理设计,科学实施,注重实效,使第二课堂向质量化、经典化、科学化、大众化发展。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活动模块
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对病人强烈的责任感,这些是医学生将来融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除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外,高校可通过党团校培训、专题学习班、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广大学生认真、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深入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如:学习十主题班会,医疗纠纷引起的法律问题及涉及的医学伦理方面的相关问题的探讨会、报告会等。
2.基础文明礼仪的形象塑造活动模块
大学生基础文明与礼仪规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塑造个人形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基础文明教育与礼仪规范培训活动,通过公德文明常识宣传、公关礼仪比赛、形象着装评估、模特大赛、模拟应聘等活动,指导督促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将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以期更好地维护校园和个人良好形象、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更好地融入团体、适应社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也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3.身心健康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模块
此模块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必须以健康的身体素质为前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有助于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心理状况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影响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另外,艺术文化修养展现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体育艺术类活动以及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及文化素养。
4.学习科技和创新能力提升活动模块
当今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新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方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祖国的需要,并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学习能力是个人众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人发展、实现价值的必备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统计汇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校应深入开展学习能力强化训练、学习兴趣小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活动,通过专业知识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课题申报、科技竞赛等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5.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能力锻炼活动模块
培养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有利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也是为国家、社会、群众贡献力量的良好时机,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奠定基础。高校应扎实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社会调研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奉献精神。
6.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活动模块
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既有一定专业水平又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校院系班级和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便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因而高校除了注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应注意其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主要途径有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作为组织者开展活动等。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岗位和学生活动是有限的,因此建议高校采取学生干部考核和轮岗制以及学生活动竞标制,以使更多的学生得以锻炼。
7.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活动模块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既缺少系统的培养计划,也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高校就必须重视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演说和文字写作两方面能力。高校可通过专项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每日课前十分钟演讲、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每学期个人书面和口头总结等。
8.安全防护和急救常识培训活动模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高危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常变常新。作为学习能力较强、宣讲能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群体,亟待需要全面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和急救常识与技能,一方面便于自卫和自救,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培训普通群众,从而在社会中普及安全防护和急救常识与技能。高校可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现场消防演练、自救技能培训等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常识和技能。
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前提。研究表明,素质能力提高与人的后天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素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一些素质和能力正处于形成与发展时期,青年自我的认知结构和一些心理方面的因素,加上外界环境的导向作用是青年时期能力结构的构建体制。正确引导和激励是学生形成有竞争价值的综合性能力的基础,开展规范化模块式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张东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122~125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77-02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灵活多样等优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认为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一)第二课堂符合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新主张
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认为,学习外语有两条途径:一是“显性的”(explicit)途径,即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来学习语言知识;二是“隐性的”(implicit)途径,即通过自然的环境来学习语言。Krashen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一致之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学习不是单向的接受过程,教师不单肩负着“传”的使命,更肩负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使命。目前,由于我国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正常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严重缺陷,而第二课堂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
(二)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形式丰富,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第二课堂可以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缓解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即:教学内容大,与课堂教学时间紧迫之间的矛盾。它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脱口秀,英语歌曲大赛,英文电影欣赏等,以及借助各种电教设备、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调频台,语音室等。
英语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经过调查,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基础差、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目前独立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所关注。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多注重于形式,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3]教师无法有效地将其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统一起来;同时,教师在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经验。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制约。第二课堂活动应该主要由学生组织,同时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我国独立学院大都刚刚兴起,多采用民办机制、依托校本部的优势进行办学,缺乏一支自己独立完整、精干高效的专职外语教师队伍。因此,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
(二)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配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补充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促进班级内课堂教学的活力!这才是第二课堂的目标,也是其魅力所在。因此,开展活动要学期前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学期末要加以总结,汲取经验。不要只注重形式,不重效果。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能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独立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
基于上述考虑,通过调查,我三全学院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大一新生好奇,学习方式方法处于转型期,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被动填鸭式学法,自主性、体验式学习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大学英语,他们更是充满了期待。但他们无目标、无方法、无计划性,这就很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求知欲强,有过四级六级的压力,对他们要设计一些知识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此外,要求我院专职外语教师都做指导教师,长期有效的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只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才是第二课堂活动持久、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们在第一学期主要开展了原声电影周周看、晨读、英语角、“三全之星”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外教专题讲座、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系列活动,以三全学院第一届外语节命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一大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参加。下面以几个精品活动为例,简单展示,以作参考。
(一)原声电影周周看。“外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其次,它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素材,而这些是传统教学形式很难全方位实现的。”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两个多媒体大教室,免费共给学生放映了16周共16部影片,每周五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专职教师轮流值班放映。考虑到学生总体听力水平不高,选材时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而精彩的影片,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能激发他们去听、去看的兴趣,比如:《小鬼当家》和《变形金刚》等儿童片、动画片。还有美国青春歌舞剧《歌舞青春》、《阿甘正传》和《国家宝藏》,既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文化,又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电影欣赏后,我们会以课上讨论、收集经典对白、写观后感等不同的形式对所播放的影视片开展观感交流,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技能。这样,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有利于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观看英语影视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语言的输入量,还能增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鉴评能力。
(二)英语晨读。我们开展的晨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成立了英语晨读社团。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好多学生反映,以前很想利用早晨时间朗读但又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有了这个平台,他们不仅可以大大方方地做,而且这样做,他们感到越来越骄傲,越来越自信。晨读的同时,同学们还互相交流英语阅读的技巧和经验,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又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英语角。“英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又愈久祢新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三全学院英语爱好者社团承办的“英语角”成为同学们必不可少的周末大餐。以前校本部里也常有不定期的“英语角”,但都没有坚持完善下去。为此我们商议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每周拟定一个主题,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和课堂有一定联系的话题,或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以供讨论,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由老师轮流给予一定的指导,每次还邀请外籍教师前来烘托气氛,并让听说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协助老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竞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辟英语第二课堂需要一定的经费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举办了演讲比赛和英语竞赛。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三全之星”大型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上台演说的机会,让他们不仅在英语学习也在人格、勇气上得到锻炼。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在大一学生中还举办了英语写作及书法大赛。竞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使我们在新生中挖掘了不少优秀的英语学习苗子。
四、结语
从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热忱,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同时,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为此,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英语教育工作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们都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关键词】高职英语; 实践; 第二课堂
对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中提出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仅仅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能力培养要求的,英语第二课堂势在必行,不可或缺。经过研讨以及教研室、团委及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具体的第二课堂计划得以制定,包括选修课、英语角、各种竞赛及社团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取得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成果,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但是继续发展第二课堂是毋庸置疑的。
一、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的成果
选修课的开展:开设了英语词汇选修课。在整个英语学习体系这个建筑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就如材料石块沙土的准备。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词汇量太小,他们经常会在辞海中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打消了不少人的积极性。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英语》第一季,结合China Daily和21st Century网站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在线资源,把词汇学习分成20个主题,分别从饮食美食、交通出行、日常事务、假日旅行、职场财经、流行文化、校园生活、社交娱乐等多方向展开,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高频词汇。在多媒体营造的丰富场景中,让学生在话题中学习有趣的英语说法、好玩的英语俗语和正确的字词说法。学生们对这种方法非常认可,为能舍弃厚厚的词典埋头苦背单词而感到释然,轻轻松松地在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环境中就把有用的词汇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英语社团活动:由学生组织,老师指导的注重口语的各种社团英语活动,包括口语练习、英语角、优秀英语电影影视剧的观看。高职学生望词生畏,没有音标就不知如何开口发音。因此在口语练习中,引入近些年比较流行的英语自然拼读法,英语自然拼读法是通过直接学习字母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和字母与发音的感知,从而达到“看字读音,听音辨字”的效果。避开了学习音标的烦恼,跨越音标,摒弃了死记硬背,活泼生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经过实践,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从慢慢地尝试,到大胆的开口,学生越发自信。再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视频,吸收更加地道的发音、语调,甚至是表达表情。这种声音加形象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全面调动了英语学习的热情。最后,以英语角的形式,把视、听、说在交流中表达出来,使口语学习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巩固。
组织参加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校内组织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适用于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有助于展示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察。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这项比赛,并在赛前进行一定的辅导,使学生在准备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自己的英语能力。然后选拔前几名的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准备,参加决赛,每年都会有取得非常好的名次。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学改革和效果的肯定。除了全国比赛,校内也会组织演讲比赛,以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比赛期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会对学生英语能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配合的重要性: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仅是对常规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支持。学校要转变观念,提供必要的人力与财力支持,将英语“第二课堂”这样一种实践形式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下去。为保证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序、持久地开展下去。由学校教务处主管,学生处和团委协助,英语教学部具体配合,三方协同下,才能确保英语“第二课堂”顺利展开。
常态化的稳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中的活动极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注重效果。或者只注重一时的成绩和效果,忽视后续常态化的稳固,致使第二课堂偏离常轨。因此,一定要把第二课堂的学习氛围、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延续下去,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使第二课堂生动活泼、内容新颖有趣并与时俱进,才能够长久地吸引住了学生,令其把第二课堂中所学巩固而为毕业后乃至将来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持。
走进图书馆及走出校园: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手机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忽视了图书馆这一丰富资源。而且他们缺乏对网络资源好坏的甄别,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因此学生在第二课堂追求听说的同时,要鼓励他们走进图书馆去阅读好书、好杂志和好文章,接触更加权威正规的阅读材料。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学习英语,不应局限于学校范围的活动。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任何知识一旦从生活的细微入手都会让人有更深切的体会和共鸣,从而把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三、结语以及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展望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作为实践环节的第二课堂,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取得的积极成果,要加以巩固和完善,使第二活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对于第二课堂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应加以反思,制定对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英语第二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更加和谐、更加常态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使第二课堂生动活泼、内容新颖有趣并与时俱进,才能够长久地吸引住了学生,令其把第二课堂中所学巩固而为毕业后乃至将来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Davies, Paul & Pearse, Eric.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 2004.
论文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法语言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语境情景下,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才能真正具备语言交际能力。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辅相成,作为中国大学生语言实践和语言应用的主要语境,其作用毋庸置疑。本文从培养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角度出发,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对策和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分析,旨在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英语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交际语言之一,掌握这门语言并运用它进行有效的国际交往、信息获取、学术交流,成为我们融入世界知识体系,获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迫切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有效的语言交际素养,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标和效果,成为摆在大学英语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交际法的语言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语境的情景下,使用真正的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才能学会语言。而我们中国学生语言学习是在远离目标语语言群体中进行的。仅凭每周几节英语课得到的可理解的输入极其有限。所以我们要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积极地,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近似于在目标语语言群体中学习的语言习得环境。英语第二课堂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
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作为课堂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课堂内的教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
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可有可无、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缺乏指向性。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大背景下,应试仍是考量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概莫能外。虽然四、六级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很多高校也取消了其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社会对人才衡量标准的单一性、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的简单化,形成了指引大学英语教学的潜在风向标,这种无形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力。从1987年至今,整整20年,四、六级考试就像一把尺子,不但在量学生,也在量老师,量学校。 转贴于
2.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缺乏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的系统设置和专门规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完全取决于学校、教师的主观意愿,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发展对策
重新认识第二课堂教学的价值。以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英语教育者不仅自身要对第二课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还应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实践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第二课堂教学的认识:英语第二课堂既是正常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又是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信心都能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得到加强,这正符合时代对复合型人材的需要。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更需要从理论方面对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对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实践。英语第二课堂是指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的围绕英语习得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融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形式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英语晚会等各种活动,英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朗诵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各类比赛,以及借助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所进行的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如网络课程学习、英语调频台节目制作等。
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式。要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为依托,建立一个新型的、动态的、交际的、师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将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纳入到双方各自的学分考试、岗位考核的终结性评估中。进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得到科学、合理的考核,使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工作得到全面、理性的评价。
三、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具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材。重视和搞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其纳入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建立起两个课堂同步发展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英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育者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以求逐步完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自考生口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为了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进程,也建设了一批“蓝商课程”。“蓝商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同时也强调课堂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性,能充分体现社会对应用性人才专业和综合知识的需求。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环境及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课题组成员调整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结构,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以提高我校自考生的口语能力。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现状
江西科技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自考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因此学院在招收自考学生方面颇占优势,2010年以后每年招收的自考生大约在2000人,现在的大学自考学生大部分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受到家庭的溺爱,或是父母工作繁忙由隔代长辈管理,从小在管理不太严格的环境下成长。这些自考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没有打牢固,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英语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他们即使到了大学,有了大量自主的学习时间还是不会把时间花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极少部分学生即使有兴趣再次提高英语,心中也有自卑心理,甚至恐惧胆怯英语的心理。
这些自考生在英语整体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极其低下,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根本不重视英语口语,即使想要学英语,也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2、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
3、学生对讲英语存在着胆怯的心理,怕说错被人笑话或是怕受批评而不敢说。
针对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自考生英语口语现状,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问卷调查和访谈。2010年10月,我们对学院10级及11级3个系6个班的402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及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你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2、你课堂中想要学到哪些英语知识?3、你课后有进行哪些英语学习?
在402份问卷调查中,“你认为英语学习难吗?”这项问题有超过93%的学生认为难。在对“你个人的主动学习能力如何?”的回答中,有89%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
最终通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统计及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英语角,英语口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之外,学生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英语俱乐部”。从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对语言交际活动比较热衷,对于英文金曲及英文电影也很感兴趣。他们希望有机会锻炼提高并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根据学生们的具体需求,本课题组成员增加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施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之外,围绕英语学
习所开展的其它各项课外活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原则
1、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也即是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每项活动都要设定一个中心主题,主题贴近日常生活或具体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实践性强
实践性强具体表现在英语口语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生活及语言工作环境,从各个方面来弥补学生语言文化及英语交际能力的不足。
3、趣味性强
趣味性强是指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安排既要讲究科学性、知识性又要具有趣味性。在语言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中要做到符合实际生活及工作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4、灵活性强
灵活性强首先表现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海报制作等。其次灵活性表现在活动的开展在时间,空间及内容上都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安排。
(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1、举办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英语的各项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海报制作等。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定期举办英语讲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来帮助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及丰富的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江西科技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在学院的官网中,学生可以自行学习学校的英语精品课程并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以促进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1、教师课堂引导
为了寻求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切入点,我们课题组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开始进行试验,利用课堂的10分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每次教学的最后10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话题”或是“每日话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然后在讲台做介绍。每次课一个话题,如针对日常生活的“值日”让学生用英语来宣布每天的“值日安排”,并且每次在课堂中布置一些任务,如“查询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及与我国节日之不同”,布置的任务也就是学生们自行开展“第二课堂”的内容。为了充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成绩将作为每个学生每学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2、学生小组活动
课题组教师根据《实用英语口语》教材每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周为学生安排一次小组活动内容。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文化背景介绍,每日话题口语总结,每日话题口语背诵,PPT制作等,学生在文化背景介绍及每日话题口语总结中,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大量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最后强化英语口语的背诵,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英语口语。
3、英文金曲及影视欣赏
本课题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周末时组织学生学唱英文金曲及观看英文电影,这充分满足了学生对于欣赏英文电影的要求,这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英语竞赛
本课题在研究期间,教师们分别组织并辅导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和全国大学生英语D级竞赛。教师们在辅导学生竞赛中,鼓励并引导学生,使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成效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它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及灵活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性。我班试验的自考生在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第二课堂之后,部分学生能够开口讲出日常生活的英语单句,这些话题包括:问候,介绍,天气,问路,打电话,看医生,购物,食物,餐馆,运动,旅行,爱好,过去与将来,提供帮助,感谢等,还有部分同学能够就每个话题说出10句以上的英语口语,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提高我院自考生的英语口语,其关键就在于科学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英语教学内容,这也是我们英语老师的任务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平,蒋虹.论课内外教学活动优势互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2]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通过本学期美术第二课堂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增加课时可以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带动下有不少学生也很积极地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活动,体现了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 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发现绘画水平提高了,学习更有兴趣了,有些同学还在业余时间到画室里学习。
二、 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了,丰富了美术知识: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活动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 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以实践活动为主,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绘画的机会,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参加美术专业的高考作了准备。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活动中,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也为打算报考美术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 当然,在这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范文二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第二课堂的即时性。它可把即时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广泛性。可以不受大纲、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因此,探讨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定活动形式与内容:
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组级活动为形式。由教师指定有专长负责的学生组织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由选择参加。
2、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主要分:培优和补差两个小组。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校各组领导很重视二课堂工作,一把校长亲自挂帅,动员每一位教师参加这一重要的工作。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限制,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四化建设的需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便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校领导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安排固定时间(每周四的下午)为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三、师生明确活动目的与要求:
1.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活动。因此,我们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
2、第二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极目标。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3、教师能精选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以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来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效率,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舞台。
4、教师能按时认真组织开展二课活动,没有出现以种种理由延误活动的现象。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5、学生能积极按时参加二课活动,努力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
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动员、号召大家争当辅导教师。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责任心强、学识广博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还聘请了一些退休教师或从社会上聘任兼职校外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要计工作量,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有无二课堂活动,活动中作的好坏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
五、在学生中培养活动骨干分子是深入开展活动的需要
我校发挥了各年级组和各年级备课组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力量。注意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采取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组员带新组员等方法保持各类活动的连续性。校团委和学生会要有专人负责协助第二课堂的工作。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较好的组中,部分组试行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行组织活动,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
六、加强活动监督与总结:
1、各小组都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的抓好落实,备好每一节课,作好活动记录。
2、各活动小组每次活动都能清点人数,确保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
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是搞好活动的重要标志
建立与第一课堂紧密配合的学科小组,如语文、数学、外语、科技制作、等活动小组。这能使第一课堂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实践,会受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欢迎。
我校还建立以满足学生兴趣、开发智力为目的的小组,如计算机研发小组、文学社等。这会受到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喜爱。
建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科技活动小组,无线电、、计算机硬件维修、电视录像、摄影、金相试样制备与分析、教具制作等小组等。吸引动手能力较强、对科技有一定兴趣的很多学生参加。
我校建立以培养体育、文艺人才为目的的体育、艺术团体、各田径队、各类球队、舞蹈队、合唱团、器乐队、书法美术小组及棋类组等,发挥文、体积极分子的一技之长。
学校还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体育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歌咏与朗诵比赛和各种学科竞赛等;还可定期举行科技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这样既可活跃校园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此外,学校还配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专题组织讲座、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
八、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不多,未能全面开花。第二课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