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第1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干掉了!干掉了!”是谁这么开心?当然是我了,期末考试结束了,而且每科成绩比期中考试都有所进步。心想:终于可以放下压力,放松几天,好好休息休息了。作为学生,每个人都盼望着假期的来到,尤其是我们这些寄宿制学生,对于暑假的盼望更是不可否认。现在暑假不期而至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使自己的假期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欢乐而有意义,我为自己的暑假生活制定了以下计划。我的计划分为学习与生活两个方面。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7月份完成语、数、英三门课的暑假作业本。

2.抄写语文四年级下册与五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等词语。

3.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的课文。

4.预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5.复习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跟读磁带并听写有关单词。

6.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几本好书,每天抽一小时读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

7.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读后感5篇,并多练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每天要早起,不睡懒觉。早上7:30起床,中午饭后必须睡一会午觉,这样下午就会有精神,晚上9:00睡觉。

2.每天为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晚上去公园学溜冰。每个星期去游泳馆学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没有家人陪同,不单独下河游泳,不单独骑自行车。跟人接触要有礼貌。

5.让爸爸妈妈有时间带我去旅游。

以上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的安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如果你也想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你也快来列一个暑期安排表吧!我祝大家暑假快乐!

第2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一、“读”领——让“词语盘点”乐起来

朗读词语,它不同于读课文,没有抑扬顿挫,往往由于朗读方式的单一,时间的冗长,加上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很多学生是有口无心,要么拼命地喊,要么念经式地唠叨。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效率呢?

1.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教学中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进行比赛,要求读得干脆利落,克服把词拆开来读的现象。对于易读错的字词,教师要提醒学生,也可通过查字典标拼音的方法识记。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熟读成诵,加强记忆。

2.表演式朗读。“盘点”词语时,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理解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更有感情、更生动的朗读,鼓励读出个性。可边读边加动作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又便于进行适时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读读写写”有31个词语,在学生诵读几遍之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读,可以个人单独表演,亦可四人合作表演,比一比看哪一组通过情境表演出来的词语最多。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读读演演中,深化了对词语的感悟理解。

二、 趁热打铁——让“词语盘点”动起来

“词语盘点”词汇量大,其中“读读写写”若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听写,学生不但不能将这些词语内化,还会逐渐失去兴趣。作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时,对于学生反复识记仍不能巩固的易错字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记录下来,以便在“词语盘点”时进行重点复习和强调。

写错别字是小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多笔少画时有发生。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或是他人书写的情况指出哪些字容易出错,怎么错的,再让学生把易错的字“揪”出来多写几遍,同时指出学生在书写笔顺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易错字词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儿歌、顺口溜等进行形象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减少学生写错别字很有帮助。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如果一股脑儿一起听写,学生会显得很吃力,对于后进生,他们更会感到一片迷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或特别重要的词语来听写;还可以改变教师读词学生写词的单一模式为耳听、眼看、脑思、手写等多感官参与的趣味听写,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赋予听写新的内涵。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读读写写”的听写,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成语的意思写相应的成语:形容极度疲乏不能忍受(疲惫不堪),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吞虎咽);可以是教师每次一口气读三个词语,学生依据顺序把三个词语听写出来;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写出相应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识记,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为他们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基。

三、开枝散叶——让“词语盘点”活起来

“盘点”词语,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毋庸置疑,应该是学以致用。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不应单单体现在“词语盘点”中。若教师能利用其中的词语,稍加引导,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词语盘点”时,让学生从“盘点”的词中选择词语填空:

1.每晚( )时,我总在书桌旁( )地阅读。

2.暑假和爸爸到内蒙古旅游,我站在( )的草原上( ),远处尽是( )( )的羊群。

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想象理解、迁移运用中,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能使词语闪烁出灼灼的生命光华。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把已积累的词语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运用于写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词语盘点”中有“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红叶似火”等10个四字短语是出自《桂林山水》的,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并根据情境用上一些自己积累的四字短语;然后说:“同学们,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去旅游好不好?旅游的线路可以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边,也可以是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抑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待会儿回来和大家说说你们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好不好?”学生交流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盘活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景色描写的词语涵盖了春夏秋冬、山水草木、鸟语花香……词语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第3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46-02

[作者简介]钱雷(1982―),男,江苏沭阳人,本科,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单篇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以单元整体为视角,借助对单元内各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串联回顾、单元总结等环节,贯穿单元内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单元结合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一、找出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的理念进行选材和编排的,各单元内的课文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和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前,一定要找出和紧扣这个共同的教学主题,把握好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为例,《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实则都隐含一个共同的主题――“春天”。把握好这个“春天”这个主题,就有利于对这个单元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就找准了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也能够从“春天”这个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搜集教学资源和素材,理顺教学思路。

有时候,还可以对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挖掘,深化教学主题。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组为例,《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名人故事”,在教学上可以选择这个为切入点,搜集和联系其他的名人事例。但如此就过于肤浅。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发现,这四篇都是在歌颂名人坚持不懈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如此就可以将普通的“名人故事”主题升华为“苦难中的坚持”,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对苦难的正确认识,并培养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合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和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之后,就是对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规划和设计了。一般的教学思路是,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的快速感知(可以是对单元目录的大体把握,也可以是单元课文的初步通读),然后再于具体课文的精读讲解中将单元主题联系和烘托起来,最后在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将前面所学的课文整体串联起来,贯穿单元的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中,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感知课,带领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四篇课文进行通读,在通读中发现和领略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波光粼粼的北海、炙烤大地的骄阳、惊涛拍岸的大海、红叶深深的晚秋、暮钟沉沉的寒山寺……通读的过程,能够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好奇心理,也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元主题的最初认识。

应当明确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主有次。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教案设计、备课时,要在突出单元教学主题和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重点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段落,而不是一概而论,都采用精讲精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必然会使得本来有限的教学课时更为紧张,甚至最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和学生信息接收的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虽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物来帮助学生进行主题学习。

三、注重前后的联系和对比,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思”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注重前后课文的联系和对比,加深对单元教学主题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如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蒲公英》《石榴》,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和对比,认真总结课文中关于植物的描写段落,“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从中学习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

在实施单位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将“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组为例,在讲解《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讲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或想实现的发明创造。在讲完《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描述一下春天里自己身边出现的事物。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立足于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上,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另外,要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并且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加大读书宣传力度。围绕“读好整本书”这个主题,笔者在读书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首先是设置“书香心语”等栏目;在黑板报上及时将班级和“读书小标兵”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在全班学生面前亮相,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其次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学生的读书习作、生活感受等优秀作品展览在班级文学角上,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动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关键词:习作训练;写作技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一、教材简析:

《我们去春游》是人教版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组织学生围绕《我们去春游》进行口语交际。第二部分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这次习作训练是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后,为提高学生绘景作文能力的一次练笔;也是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单元课文写作技巧,增强表达能力的一次习作训练。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次作文的教学目标应达到:

1.学会观察一处景物,并能说出景物的特点;2.抓住眼前景物的特点,体会因观察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互动联想,并能进行有序表达;3.结合单元绘景文的写作技巧,写出自己对春天的新发现和新体会。

教学重点:抓住眼前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因观察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联想,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只有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才能唤醒学生对身边景物的关注,产生新的感受,从而在习作中有话要说,有话想说,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动笔。

然而,三月份的大西北,还是春寒料峭,并非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要求小学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季节去写春天,他们怎么能乐于动笔呢?以往进行本单元作文教学时,都是将它与写人或写事的作文教学互换,等到清明过后,天气转暖花草萌生时再进行练笔。但学生对单元课文中所学的绘景方法明显淡忘,效果显然没有趁热打铁来的好。针对这一缺憾,如果教师能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定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可采用“旁敲侧击”“点石成金”的教学策略,紧扣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利用所学诗词为学生开辟出一块可供学生陶醉的美丽空间。课前要求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美化的教学情境中愿意去发现去体会,充分调动学生对春天美景的记忆。这样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而且从诗词中对祖国语言的美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使写春的作文教学在“诗词飘香,景暖人心”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美丽的文字。

三、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有关江南风景图片文字等资料,初步感受江南特点,了解部分名胜。

2.教师整理学生熟知的关于江南春天的古诗词,搜集相关图片、录像,配用古琴和古筝名曲,或江珊的歌曲《梦回水乡》,林俊杰的《江南》等轻柔音乐,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多元思维

1.播放《梦里水乡》从歌曲及美景图片。

问:谁能知道歌曲中歌唱的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对这个地方有很高平价,谁能说说他是怎样评价和描述这个地方的?

2.师生交流,教师点评。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好奇与神往,同时激发学生图文想像,开发多元思维)

(二)畅游江南,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点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畅游江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出示导游图,熟悉旅游路线为诗中赏景,景中激情做好心理准备。(第一站:钱塘湖早春……《钱塘湖春行》;第二站:春江三月……惠崇《春江晓景》;第三站:西塞山前赏景……《渔歌子》;第四站:江南赏春……《江南春》;第五站:忆江南……《忆江南》)

3.音乐声中诵古诗,古诗韵中品美景,结合实际说美景。

(利用多媒体录像放映古诗,配景、配乐,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使三两朵桃花报春;星星点点绿染春;如烟细雨喜春;万紫千红闹春等不同时段的春天在学生眼里亮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捕捉春天景物的特点)

4.讨轮交流。

引:在诗意游览中,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它有什么特点?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充分说。

(目的是让学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广泛听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5.互动评价,指导表达

(利用古诗作为“导游”,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欣赏春天,采用视频实现了学生现实与记忆的衔接,从而使感情有的放矢。为了使学生在诗境的观察中能更细心,更用心,从而有效捕捉自己的感受点,达到有话要说,有话想说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且有效的引导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活动的向导,教师对学生在意境联想中所表达出的个性发现和感受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来点然学生的真情表达。)

(三)情投意合话美景,潜心作文表真情

1.按讨论意见,重新分组,小组合作,交流同一景点的发现与感受,扩充信息点,深化旅游印象。

2.小组定人汇报,组员可做纠正,补充。对其间精彩的发现与触景生情的表达,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促使学生有话能说。

第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把握契机,即兴作文

安排即兴的片段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因为,这些安排是教师的有意安排,对学生来说就会有一种新奇感,觉得很有趣,从心理上消除了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情结。而这种小片段式作文训练,又因其篇幅小、不限字数,可以当堂完成、当堂展示,使学生易收获成功的喜悦,令学生乐此不疲。

如:今年3月20日,延平区境内遭遇突发极端天气,瞬间乌云密布,旋即狂风暴雨。当时,看到天空突然白昼变黑夜的情形,笔者心中也十分恐惧。一道惨白的闪电划过教室门口,我吓得两手捂住耳朵,要尖叫,但冲到喉咙口的声音硬是被咽回肚子里。因为学生们更害怕,更恐慌,笔者必须安抚他们,让上厕所的孩子赶紧回来,站在走廊的孩子快回教室……事后,笔者当然不会错过这样难得的写作机会,将阅读课改成小片段练习。引导学生说说下暴雨时的情景,既可以写听到的雷声、风声、雨声以及校园同学因惊慌发出的各种声音,又可以写看到的天空、窗外、教室的景象和身边同学当时害怕的样子,还可以写自己的切身感受等。对此,学生们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恐慌之中,但是大部分孩子都兴致勃勃地总结着自己的所见所感。他们说得有声有色,写得得心应手。当然,这样的即兴片段练习,看似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告诉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练习机会,或给学生创造机会。

于是,就有同学写下了这样充满灵性的文字:

3月20日早上,天空仿佛被涂抹上颜料,黑漆漆的,很吓人。空气很闷,让人透不过气来。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就哗啦啦砸到地上,毫不客气,好像大地是他的敌人似的。紧接着出场的是雷公,他使劲挥舞着手中的鼓和槌,轰隆隆,那响声犹如山崩地裂,在走廊上的同学有的被吓得惊慌失措,有的一个劲往教室里跑。陈老师让我们不要害怕,她和我们在一起,还让我们轻轻地背古诗,缓解我们恐惧的心理。可偏偏在这时,教室里的灯突然灭了,同学们没有尖叫,黑暗中个个吓得捂住嘴,不敢喘气,连平时爱讲笑话的同学也不出声了。教室顿时变得很安静,静得只听得见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

笔者选了一些充满灵性的文字朗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评论,然后再点拨。听到自己的文章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朗读出来,一个个激情高涨。同时,还鼓励文章未被朗读的同学,并对积极参加发言评论的同学加以赞扬。通过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借助想象,鲜活地表达了身边的景和物;而且写作自信心也树立了,为作文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借助文本,仿写片段

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含有丰富的联想成分,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优秀范文,不仅展示着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细读文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学时,深刻挖掘和巧妙利用,会使学生多方受益。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三年级学生写动物外形和人物外貌,一般都比较具体,能写出什么部位有什么,但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不能抓住其特点。语言表达也往往千人一面,大多是“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等。要提升学生观察能力、表达的层次,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写作妙招。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这段话是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身上的部位还有头、眼睛和爪子,为什么只写了羽毛、翅膀和尾巴?为什么用“乌黑光亮”“剪刀似的”来形容羽毛和尾巴,而不写成“黑乎乎的羽毛”和“树杈似的尾巴”?为什么用了这样简短,结构相同的句式?当学生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之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白兔、大象等动物与燕子对比,指导学生迁移运用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师:如果要介绍小白兔,你会选择他哪些部位具体介绍呢?

生:长长的耳朵。

师:好。小白兔长长的耳朵,总是竖着,时刻警惕来自周围的危险。

生:红红的眼睛。

师:小白兔红红的眼睛。像刚刚哭过似的。

生1:尾巴短短的。

生2:还有总是在动的三瓣嘴。

师:如果要介绍大象,你想突出他哪些特点?

生:“大”“重”。

师:得选择什么部位来体现这些特点呢?

生:粗大的象鼻,蒲扇似的大耳朵,像堵墙一样的身子,还有粗大如桩的四条……

师:好!接下来,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择最典型的部位,写出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

生1:一身洁白柔软的绒毛,一个圈儿一个圈儿地卷着,四只轻巧的蹄子,走起路来欢蹦乱跳,加上一个粉扑扑的小鼻子,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山羊。

生2:一对尖尖的小耳朵,一张人字形的嘴巴,两旁有6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扇一扇的,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加上一双小绿灯似的绿眼睛。凑成温顺神气的小花猫。

这些生动有趣的文字句子,充分说明学生有写作的潜能。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他们就会热爱写作,就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还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出好句子。所以,要以灵活的教学机智去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赞赏学生可喜进步。当然借助文本,进行片段训练还有许多方式,如课文内容补白、对课文人物评价、续写、改写或扩写等,这些都是常用的训练方法。

创设情境,让作文有趣味

“语文就是居家过日子。”这是魏书生先生在其大半生的语文教育经历中所领悟出来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也应当是“居家过日子”一样的自然质朴。

以手机、网络为契机的短信、微博作文训练 用这种短而精的文体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操作性强。也许,有人把他视为不起眼的东西。但他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常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快乐。抓住学生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笔者将短信写作带进了课堂。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首先读了几则短信,让学生明白短信文体的特点,然后给学生确定了短信写作的话题:发给某某的短信。

以出小作文集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在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作文是很难的。但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在班内出小作文集,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学写童话时,笔者让学生当堂自由创作,然后评选出优秀的童话故事,编订成以“我的童话集”为名的小册子。像这种与作文有关的小册子,还有很多:有学生平时说话、习作时的“妙语集”;有学生读完一本好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结成册子叫“采蜜集”;还有将单元或平时的小练笔写得优秀的学生,在班上结集的“全班优秀作文选”,内容包括有教师写的序,学生写的作品,教师的简评,同伴点评等。出这些册子,满足了学生的发表作文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激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