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

第1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句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敷衍了事。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逸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中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的把握。

课外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此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高中生加强课外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课外阅读量。高中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充阅读学习。比如《马桥字典》就是文学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高中生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品味作者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扩充课外知识面,了解一些课外知识。2.适当参加课外活动。高中生可以适当地参加兴趣小组、科学小组、文学小组等等,在小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3.观看适量的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中将历史名人、战争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方便高中生理解。

第2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中学生;语文考试;应考能力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愿望,语文作为一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学科,自然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多努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应考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鼓励学生将工夫下在平时

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从多个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本人认为考试首先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想要有效的应对考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将工夫下在平时。学生不管掌握何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不管掌握何种有效的应考措施,都应该建立在有效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

语文知识的掌握需要积累,只有将工夫下在平时,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情况而言,教师虽然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语文知识点,但是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结果使学生的考试失去了根本,自然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帮助不大。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注重日常学习中对知识点的积累,学生才能更好地应考。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考试方向

高考语文虽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对学生有效应对考试有很大帮助。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时,要使学生有效把握考试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加有针对性,学生的备考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在引导学生有效把握考试方向方面,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应对考试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经验,因此,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才能意识到把握好考试方向的重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很好的把握好考试方向,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模拟高考,同时学生使用的试卷也是往年的高考试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试卷,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试卷讲解,其中讲解试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试卷的题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高考具体都考哪些题型,这样学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进行有效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能使学生对高考的题型有初步的了解,而想要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高考的题型,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的把握题型,在题型的引导下更好的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现代社会对人才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高考试卷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有效应对试题的效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

本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途径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虽然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多,然而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要给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途径二,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目。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还要让学生做一定的语文题目,为学生提供进行实战练习的机会,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四、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应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否有效驾驭试卷,而想要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本人在这里所讲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并不是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组织学生做综合性的试卷,而是将试卷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针对不同的板块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专项练习,在专项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试卷上的各个板块都进行有效的练习,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那么,将知识点综合到一起,通过对学生整体把握试卷的能力进行练习,就能够使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有效的应考经验

第3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思维训练

人的思维能力是具有极大的潜能和挖掘空间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无可估量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教师们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也完全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整个课堂中,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这样极大阻碍了学生们思维发展和锻炼,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依赖老师的讲授,对语文的字词理解上也是参照老师的讲解和教科书资料的解释。在语言理解上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没有向更广的方面延伸。但是随着教育界在教学模式方面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有了质疑的声音。我国目前主要重视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最显著的转变就是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这一方面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开始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又一新目标。

1 高中语文思维的几大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事物概括的一种反应。通过对思维的理解和探究总结,发现了人脑思维的几大特点,下面就是针对这几大特点进行解析:

1.1 交流性

思维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人的语言是通过人脑思维的运作总结出来的,而人的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思维能力是具有交流性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会进行各种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他们之间产生的讨论和交流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思维能力作用后形成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学生会由于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讲述出自己的意见,在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中逐渐达成思维上的一致性。学生也会通过思维上的交流不断的去理解和挖掘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会使得思考的范围大面积地扩大,不至于学生在看待一个事物时所思考的角度和方面单一狭隘,逐渐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大大提高思维能力。

1.2 广泛性

思维在人整个大脑中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人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人的思维能力上的,而对高中生来说想象力是无穷的,在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无论是对哪一门学科而言都不是单独学习能够学好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就要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结合起来,而不是单单关注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由此可见人的思维是具有广泛性的。

1.3 渗透性

语文这门学科特别讲究字句之间的意境,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时候,如果包含感情及其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书中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在语言意境中感受作者写文章的心境,将更能轻松地接受课本知识。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就现在我国学生普遍思维能力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观点都具有一种既定的模式,在对待事物看法上没有自己主观的思考,创新意识薄弱,不能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导致在离开学校后,不能很好有效地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专有知识面对实践操作。

目前,高中学生在对待学习语文态度上缺乏积极的态度,完全只是机械地记忆课本中覆盖的知识点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一点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要注意转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思维的提高对学生整个高中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

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需要老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转变自己教学方式,让学生一同参与到学习氛围中,最主要是要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和培养逐渐达到训练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

3.1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善于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但是学生不能一直依赖老师的总结,只有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使知识结构更加印象深刻,自身整个知识条理在脑海中更加清晰明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开始的训练中可以先将课本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便于学生形成有连贯性的记忆。例如,语文课本中有摘录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将鲁迅一些作品集按照小说、散文等分类好后,再进行记忆,这样也避免了记忆的重复,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楚。

3.2 培养学生辩证性的思维模式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的异同点,学生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异同点比较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思维的一种锻炼方式,可以通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比对来更加深刻地记忆所学到的知识,也能更加清楚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混淆不清。

3.3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要基于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跟随着课本内容自由地发散,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用完全依赖于老师或者资料书,语文这门学科与数学不同,没有一种十分标准的答案,它可以具有多个分析角度和解释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单一的框框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4 总结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思维特色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讲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促使学生大脑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的剖析问题,不要太拘泥于某一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5-02

高中语文知识复杂繁多,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教学辅导,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比如说,当出现错题时,学生要有主动归纳自己易错点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缺少学习兴趣的时候,学生要进行自我兴趣培养,调动自己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老师过分参与的教学时期,而是需要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一、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只有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很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往往还处于依赖老师的教学阶段。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从主观上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用自主学习意识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所以说,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转换机械教学以及被动教学为学生自己灵活主动的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们能够找到自己学习的乐趣,知道自己知识的漏洞在哪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是一种自我监督的状态,不需要老师反复的督促,而是学生本能的一种自我要求,这种自我要求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举个例子:高中诗词学习内容很多,如果有学生经常在诗词这个部分学习中失去太多的分数,那么这位学生就应该自我分析,主动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自我提高,这就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身心放松,高效发挥。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每天心情压抑沉闷,处于一种紧张的教学状态下。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在语文知识上的长久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多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进度,还要有意识地去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学习。首先,作为老师,要多用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用鼓励的语气去鼓励引导学生。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尊重,让学生们在与老师的平等相处中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还要试着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不是天生就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对自己进行分析和监督。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学生们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们如何进行自主预习。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们进行授课,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发现,所以在自主预习中,学生要首先把要学习的内容看一遍,第二遍开始要把自己不会的地方标注出来,学生还要学会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遇到不会的知识时要先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解决,当自己解决不了了再在上课的时候仔细听老师讲解或者请教老师。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预习一定要做到真正投入进去,结合自身情况,否则自主预习就仅仅是将课本看一遍,没有思考没有疑问的预习不算是自主预习。

2.自主复习

在自主预习之后要在课堂上听老师怎么讲,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对语文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所以说在老师上课之后,学生要进行自主的复习。在复习中寻找新的发现以及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温故而知新”。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投入自己的思考。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整体复习。但老师的整体复习仅仅是集体性的,缺少了针对个人一定的自主思考和重点突出。所以说,固然老师会带领学生们进行集体复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复习还是必不可少的。

3.自主拓展

高中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阔,这就要求广大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拓宽自己的学习范围。语文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不一定都是课本中所提及的,还需要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课外知识延伸学习。作为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一些课外的读本对语文学习进行辅助。作为学生,一定要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课外知识吸收利用。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内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拓展上有更好的选择,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或者是需要什么样的课外知识,这是因为这一类学生不能做到对自己的合理分析和知识需求定位。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综合能力,高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在意识到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聊太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探,[J]科学咨询,2009(7)

[2]李平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第5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历史知识 运用手段 方法技巧

自古“文史是一家”,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密切,无论是《战国策》、《左传》,还是《史记》,都是文史结合的典范。高中语文实际上是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语文综合知识学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同样也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很多课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在素质教育观下,教育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而是呈开放状态,面向更广泛的空间。而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渗入历史知识,把“文史”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合起来,增强知识对比和归纳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渗透,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渗透,如何充分的利用历史知识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历史知识为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而这正是高中学生所感兴趣的。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定强迫性的,对学生而言高考的压力无疑是影响他们快乐学习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学会语文知识,是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通过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为导入,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声声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以及李清照自身的遭遇为故事背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对李清照的历史进行再现。正所谓“知人论世”、“读其书,知其人”,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语境,掌握文本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感,对文本由更深刻的认识。或者语文教师可以另辟蹊径,以“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为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因为根据宋代人赵彦卫的《云麓漫钞》的《上内翰綦公(崇礼)启》的说法,李清照在亡夫后,在重病期间与赵汝舟成亲,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大官吏綦崇礼帮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事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戴鸿恩”,写了这封信。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李清照改嫁他人。正所谓“文如其”,人在此话题之下,教师很好的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从李清照的词中去进行个人的判断,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扩展历史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历来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收录,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历史知识只是作为教学的材料或者观点被选人教材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但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下,语文的知识内涵和教育目标都得到了扩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有目的的拓展历史知识的分量,丰富教学的内容,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何拓展,如何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料,并进行深度挖掘,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就成了教师组织历史知识渗入的重点所在。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增加历史的知识含量。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以“赤壁”作为一个历史知识点,通过对此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对苏轼词中的“赤壁”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进行观念的划分,将二者不同的历史成因相对比较。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对赤壁之战进行阐述,从史实的角度去解读“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重要意义。或以“大乔小乔”这两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引入历史典故。大乔、小乔是三国时期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唐代杜牧《赤壁》也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这些相关的历史传说和诗歌,拓宽课文自身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将其他有关的诗词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第6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 语文 复习

一、高中语文的特点

1、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2、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3、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4、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高中语文复习遵循的原则

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三、高中语文的复习策略

1、紧扣教材,精读深思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去年高考语文四道大题,无一不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因此,复习时切忌猜题押题,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做别精读深思。

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听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

第7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点,拓展其视野,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途径,但是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直接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告知学生,导致他们受到教师的影响,自主阅读体验被限制。其次,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与作者能够顺利对话和沟通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教学境界往往难以实现。由于教学流程不规范,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有的教师则对课堂阅读教学干涉过多,忽视学生固有的阅读经验。再次,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不再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教师的筛选,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无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阅读。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合理方法

1.明确学习内容,确立阅读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涵盖性,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他们的发展则是回归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依据新课程教学的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做好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明确学习内容,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提前阅读和预习,帮助他们确立阅读目标,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高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与每个单元,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都应事先熟悉和理解内容,并根据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促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另外,教师应明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有效整合资源,创设阅读意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设阅读意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引领他们自主探索,筛选有效信息。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搜集、分析、整理与提炼语文知识和信息,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切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并从宏观上把握语文课程,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创设出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或序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创设特定的课堂阅读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理、境、情、形相互融合,渲染氛围,陶冶情操,引发学生情绪与心理上的共鸣,使其悦乎心、动乎情。另外,教师应注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语言应形象生动,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

3.运用课堂资源,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阅读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了解和掌握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包括学习态度、爱好习惯与阅读方法等,引导他们在主动思考中探究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解决,或者由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或反驳,教师进行归纳和评价,促使师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与经验,教学水平与学习效率得以充分提升与发展,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另外,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杂志、报纸,以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文学作品。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全面发挥其教学优势和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第8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有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有效阅读策略概念的界定及内容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可以按文体分类,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

有效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第9篇:高中语文的知识点归纳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教育;课程标准;有效;教与学

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应该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规范和实践技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尊重学生差异,以学定教,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对话引领学习价值;主体互动促进自主建构,促进三维目标及语文素养的整体达成;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

一、有效的研:关注发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为了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特别要研究高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力。

“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内涵上说,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积累、知识视野)、语文能力(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交际能力)、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感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言语主体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内容。语文素养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就要求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从传统的“知识能力”一维目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转化。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课堂行为主体,设计契合学生学力和学情的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纲领性地预设有效学习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有序导引课堂教与学全程,并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课前准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绪状态,对教学内容“再度开发”,设计学习情境与传播媒体、准备教学策略与手段等。典型的高中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流程有:“联系实际,导入”、“探索实践,新知”、“实践运用,体验”和“归纳知识,拓展”等四个环节。教师行为设计,包括解说、指令、提问、评价与反馈(预测中的反馈)、情境控制等。要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具体安排项目学习的时间。

(二)有效的教学对话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对话。教学对话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境界。语文素养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附加值也在共享中倍增。

(三)有效的主体互动

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充分获得语文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这是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的充要条件。

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实现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宽容。

教学过程是主体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可以在同伴学习中得到互补。 转贴于

(四)有效的课后观测

下课不是教学任务的简单结束,应该是学生学习后个性化感悟和内化的经历。课后,教师既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内省、反思,还要观察学生学习后的成就感或情绪反应,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自我发展。

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后期绩效诊断,必要的测验和阶段考试将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检验结果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化有效教与学的成效。要让学生知道有效的测验只是对一个时期学习行为的考察,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一)习得自学习惯

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习得语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包括:主动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管理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体验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二)学会知识管理

高中学生要寻找科学有效的学习宝典,知识管理便是最有效的秘笈之一。“知识管理”一般界定为“利用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内化与应用、知识的分享及知识的创新等策略”,是一个知识有效“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提升教学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高中学生必须学会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科书(尤其是“必修”模块)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以更好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

(三)获得考试能力

“唯考”和“利禄主义”的思想显然背离《标准》的要求,必须批判并肃清;然而,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毋庸回避评价考试,考试考验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是检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考试之一。“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工作方针,“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四、有效的化:关注文化,融和有效的教与学

新课程语文有效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学主体、课堂情节和生命成长整合发展的“文之化”上,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圆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层面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的和谐融合,必须超越知识获取升华人文精神,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和。理想化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运用文化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反思,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应用中提高古典与时尚贯通、民族与国际结合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从“有效教学”到“有效的教与学”,是一种教学论的进步。评价有效的教与学,关键在于考核“学的绩效”和“化的成效”。简单描述之,即: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学生的“学的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