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 英语口语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4-01
一、项目驱动学习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任引导者和组织者,以项目为媒介,把职业能力作为培养主要目标,结合社会背景教学的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在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分解为为若干个任务,把教学过程与实际语言应用情景结合起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需要自己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完成任务方案设计,教师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进行评定。项目驱动法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情景或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自己搜集整理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构建主义强调知识不是教师以简单讲解的方式传授的,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已获得知识基础上对新信息的认识和编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倡“学中做”和“做中学”。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较为推广的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杜威针对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弊端,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重视现实情境的再现,强调“做中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主张通过该完成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与项目教学强调实践,以活动为重点的观点一致
3.情境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抽象的,而是情境化的,是在个体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构建的。在某种成都上强调主体学习的参与实践,强调情境对学习内容和性质的决定意义。项目教学模式是将现实的工作在学校设置成任务给学生来实践,在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和协助下完成任务,这与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相同。
二、项目驱动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指导原则
1.教学任务设置应突出典型性和职业化
项目教学是围绕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情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项目为核心,以典型的职业化倾向做任务。高职英语口语项目教学承载着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在选取任务设置应以职场实际交际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对国际语言应用惯例和特色的引用 ,将相关企业典型和实用的活动作为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职业工作的模拟、认识,增强其英语交际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
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多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后,将任务下发到小组,学生根据任务做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形成解决方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合作意识,任务的完成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和多元化
项目教学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效果的反馈,对具体任务设置进行调整,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口语学习,要在教学进度安排上注重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要把“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项目模块的编排要合理,教学结果评价要多样,加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职业发展的可持续和长远性。
三、项目驱动在英语口语中的应用
1.项目选取和设计
项目选取和任务分解设计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项目选取过程中,教师做好调研,掌握与学生就业或工作领域相关的重点知识点,模拟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再现过程中强化专业知识。项目设计和分解过程中,可以参照一本教材,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在一些重点项目分解过程中可参考学生意见和以往教学反馈,最终确定更符合实际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任务。
2.项目实施和验收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事先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担任课堂的组织者,指导和监督学生完成相关情境任务,并对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简要点评。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在小组中承担相应任务,搜集资料,担当角色,体验任务完成过程,以此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3.项目评价和总结
项目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的检验。这一过程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出新知识为目的。在确定评价体系时要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可以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在具体项目任务完成和运用情况给予综合评价。评价可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小组间评价及教师评价总结作为参考。共同分析小组优势与存在问题,鼓励相互学习,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最后由小组和教师共同撰写项目总结。共同分析得失,对有创意,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奖励,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为后续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项目教学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理论与现实结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侧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应用,应加大项目教学的实践应用,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
【关键词】高职教育 默会知识 启示
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1]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显性知识被广泛的应用和探讨,而默会知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
1 默会知识的概念
默会知识指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2]。默会知识的应用体现的是人综合运用各种智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会力、判断力。
2 默会知识的特点
与显性知识相比,默会知识有其显著的特征,默会知识有下列特征:
(1)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中,不能通过言语、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察觉、被意会[3]。
(2)默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与根源性[4]。默会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定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知觉综合把握。在问题或任务情景没有出现时,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或任务情景出现时,附着于个体的默会知识就会自然地被唤醒,悄声无息地再现于问题的解决中。
(3)默会知识不易被大规模积累、存储与传播;
(4)由于无法言说,默会知识无法以常规形式加以传播,只能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传递[3]。
3 高职教育与默会知识的联系
3.1 高职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而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强,理论基础的功底要比中专生扎实。总之,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也不是“简单操作型”,而是“高层次应用型”。
(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
①市场的需求性,
②专业的超前性,
③专业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以能力为主,围绕着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
3.2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
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不难发现,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可表述的显性知识,而在于技能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默会知识的培养。波兰尼认为:行家的技能和绝技只能通过示范而不能通过技术规则来交流[5]。默会知识不能充分或完全用语言表述,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表达。高职教育是把实践作为重要方面的一种教育。以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即使把所有工程规范背的滚瓜烂熟,但面对实际工程施工时仍然束手无策,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问题难以言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员只能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老师、同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交流中完成[6]。
4 默会知识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4.1 教学精神
教学是主体之间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启迪,并由此使个体自由生成和展示,其各方面潜能不断丰富和完善[7]。这一过程需要双方精神的交流与契合,所以教师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他所能做得只是与学生建筑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要保证能被学生接受,就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自身特点。
4.2 教学过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4种模型(简称SECI模型)[8]:(1)社会化:即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交流,强调社会和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2)外化: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经过努力,个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进行转换;(3)组合: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指显性知识的归纳总结与融会贯通;(4)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默会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
4.3 教学形式
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行的尝试如下:
(1)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多提供“虚拟工作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案例,共同分析。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业中要分析大约400案例,其效果是书本远远达不到的。
(2)可以采用阶段实习方式,即学完一个系统的理论后立即进行实习,将有助与显性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
(3)倡导导师制,朱克曼在对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统计,其中有48位曾经作过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或同事,她还注意到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师生关系在不同代际存在着延续的关系[9]。因此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指定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线技师或生产能手作为自己的导师,这种导师可以利用人际交往的丰富空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分享默会知识的目的。
总之,将默会知识引入高职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教学角度,值得引起更多探讨,高职教师也应更加注重自己的知识的宽度、广度,锤炼自我思维,通过教学中难以言明的技能、经验和诀窍,向学生传授默会知识,更好完善与发展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lanyi. The Tacit Dimensio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6:4.
[2] Michael Polanyi. Study of Man[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3] 庄锦英. 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诌议[J].基础教育,2005,9:15.
[4] 黄幼言. 默会知识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 教育理论研究,2005,11:10.
[5]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8.
[6] 郁振华.从表达问题看默会知识[J].哲学研究,2003,5:51.
[7] 王梅,杨锦兴.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J].广西教育,2005,10: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布广,几乎面向所有专业,是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析,结合该课程规律,进行了教法研究,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一、深入分析专业背景和教材内容
一方面,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要求不一样,如会计专业要求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有较好的文字编辑能力,计算机专业则要求熟练掌握软硬件及网络知识等,针对不同的专业首先必须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确定不同的授课重点,以满足专业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全面和丰富,有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介绍、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2],针对没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同学学习数据库等专业知识有很多困难,教师需根据专业需求对内容进行充实或裁减,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管理和组织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和目标的总体蓝图[3]。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把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专业需求和企业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案等进行有效整合,使人才培养途径、方案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适应、相协调[4],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发展。
根据专业课时情况,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式是该课程的重要举措。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计算机概述、数值表示方式、计算机结构及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概述和计算机网络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Word基本操作练习及进阶实践,Excel基本操作练习及进阶实践,Word和Excel联合应用,PowerPoint基本操作练习及计算机网络设置与应用等操作,这样有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疏导、理解和掌握、消化。
三、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充实
常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办公软件的操作素材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直观学习,若采用《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训习题集》等类似的上机教材作为补充,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该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认知和培养,内容贴近实际、新颖、实用性强,并配上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实例,既减少了教师筛选案例的工作量,又满足了学生的练习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1.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要求不一,非计算机专业,只需掌握常用的理论知识,对计算机知识有全面的认知即可[5],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操作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同等重要,特别是处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拥有熟练的实践技能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甚至在课时设置中要更多地偏向操作技能,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2.任务教学法。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教师可选用上机教材中的部分试题进行教学指导,或者自己编辑一套课堂任务,可以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涉及各个模块的常用操作,并配上相应的工作环境和素材,当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学生即可根据老师的演练进行练习巩固。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任务教学或项目教学,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更容易学懂掌握,将一些原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知识点通过项目演示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很快掌握和理解。
3.互助互学,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理解程度、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同时,将学生分组互助,每组中选取1-2名计算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在老师指导下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技能。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积极总结、积累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提高了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环境,演示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可以虚拟错误、演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勉和共鸣,加深学习印象,降低犯错几率。同时,通过软件对例题进行演示分析,从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不仅丰富了课堂气氛,更收获了课堂效果。
5.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只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测验,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并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为学生辅导,并适时增加针对性讲授和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既有模式的改革问题,又有结构性调整的问题,涉及专业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实践验证和适时的市场调整,以形成一套符合各专业特点、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理念、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邵玲.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2]王苏苏.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衔接的思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8):115-116.
[3]方玉娉,陈秀梅.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6):52-53.
关键词:保健按摩;分层教学;中医推拿
保健按摩师培训应当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培养目标。我校已经开展培训工作多年,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按摩推拿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知名度成为我们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根据近年的培训情况,探讨分层教学方法在保健按摩师培训中的应用。
一、根据学员层次进行分层教学
我们目前招生的学员来源主要有本校在校生、外校学员和社会人员,分班分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本校学员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基础,有的学员是本校针灸推拿专业,这些学员受过医学正规教育,熟悉卫生法规和职业伦理道德,有较为扎实的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知识,为受训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此类学员以实践操作课为主,在操作教学中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使之融会贯通。
外校学员主要包括医科大学、师范大学、福大等在校生,这类学员没有中医理论基础,在穴位的认识、手法的操作方面不如本校学员。但是这些学员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并且反应快,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先理论后操作教学,有部分理论课程可结合实操教学环节。
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员,理论基础几乎为零,但他们学习热情高且学习刻苦。针对这类学员应多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的理论基础课。这些学员不仅对针灸推拿有浓厚的兴趣,对整个中医的理论知识都有求知欲,他们会主动去认知、探索、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二、制订可行性分层教学方法
1.在进行教学时,注意降低知识起点。让基础差的学员也能跨进新知识较的门槛,把推拿知识讲解的进度放缓一些,在回答基础知识较差的学员问题时,尽量进行详细讲解、缓慢示范等,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上课教授的知识
2.教学进度适中,关注每个学员接受能力。推拿手法培训,是整个培训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到位,上课的进度适当放慢,让基础差的学员能赶得上教学进度。针对比较难懂的手法操作时,并尽可能重复一两次,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3.运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法。特别针对校外学员没有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应尽量地把一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让学员比较容易接受。如滚法的操作教学,历来都是推拿教学中的难点。这个时候我们进行分解,先做前臂旋转训练,再做腕关节屈伸活动,最后两种活动再进行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对于比较难学的手法,往往进行分解动作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团队教学法,有助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基础差的学员,我们在教学别强调团队精神。根据每期培训班学员的总数,将学员分为若干个5人组小团体,本校学员和外校学员来带动这些校外人员,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是一个小团体,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人的观点、方案、又必须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最后进行点评,让学员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另外为了提高该类学员的积极性,我们进行了创设情境、课堂演练,模拟真实的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境。
三、注重教学监控,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监控是保证分层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我们的做法: 一是定期与召开任课教师教学研讨会会和各层次学生座谈会, 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教改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予以解决。二是分管教学的学科负责人深入教研组了解备课情况、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通过学生平时检测,搞好技能鉴定考试情况分析,针对基础薄弱学生测试情况,做好学习状态分析以及时把握分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保证获证通过率。
我国保健按摩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简便易学、无损伤、无副作用,在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有着其他疗法无法取代和比拟的作用,相信以后我们保健按摩师的就业空间会更大。我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通过规范培训,学员能够掌握规范的手法。我们会进一步培养学员学习的兴趣,教学中突出实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病例,培养学员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及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军,王诗忠,徐腾.关于推拿教学改革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
[2]李洪勇.分层次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67-02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常规本科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重点应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
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市场的需求性、专业的超前性和专业的可行性。其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
4.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教师要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5.毕业生的“双证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可使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拓宽就业门路,提高竞争能力。
二、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是中国21世纪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果不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终将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
苏州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带――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借助这一区域优势,苏州通过近些年的开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已位居全国城市的前列。物流需求市场庞大,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苏州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中物流教育本科专业才刚刚起步,而对市场需求反应较敏感的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层次的物流教育以及物流培训从今年起才刚开始有毕业生投入市场。企业普遍反映物流专业人才稀缺,尤其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职型技能人才以迎合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求将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教改的首要研究方向。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多种方式并用,突出“灵活”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课堂为依托,教师按程序化的步骤将教科书中的内容逐条逐项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被动地接受,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降低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之处于被动的从属关系,违背了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基本原则。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力把教学活动从课堂上解放出来,给学生松绑,让教学放松,采取分步实施,分阶段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和社会交叉的方式,从而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级职业人才。
(二)坚定目标,以理论为前提,突出“实践”为主导
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理论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生产操作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看,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和准备,第二阶段则是第一阶段的延伸与升华。就职业教育而言,第二阶段的教学应更有意义,也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阶段。编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进度和实训大纲,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时间、方式、考察对象及内容、实践结果的检测等。在每个学期的上半段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联系考察单位,目的在于锻炼他们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实践的结果检测为问卷考察报告。实践活动前,我们还有必要就社会调查的方法向同学们作必要介绍。(2)实施阶段。在下半学期当系统的理论教学完成后,便依据实训大纲开始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到联系好的实践教学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并由一线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直观的考察,边看、边学、边问的方式牢固掌握物流方面的基础知识。(3)总结阶段。结束了实践考察活动后,及时就该次活动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将结果通过实习报告的方式上交给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实习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检验他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认证和学历认证相结合的培养。经过考察由交通运输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开展的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是唯一国际互认的职业资格证,并能和自考本科教育相结合。同时,通过更接近实践的培训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践知识。
(四)筹措资金,建立校内实训平台,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职业教育又称实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应该具备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与课堂一样是培养高级实业人才的主阵地,从职教的角度讲,专业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大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资源中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努力,购买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软硬件系统。同时还要和广大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前一年半,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性理论知识,接下来一年偏重该业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学。最后半年将学生放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企业的需求,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五)内引外联,签订毕业生实习基地,使高职学生抢占市场先机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立,我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首先,必须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重视实践,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是保证职业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其次,内引外联,与各类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高职教育之所以被发达国家称作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进行人才的培养。而我们高职院校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办出自身特色,走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之路,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时志明.立足高职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1):4-8.
[2]贾继海.也谈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及其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7).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用工的需求目标也从原来的农村迁移劳动力转移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潍坊科技工程学校是2010年经潍坊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中等专科学校,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依托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中职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市场营销专业是首批采取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专业之一。该专业采取“2+2+1”模式,即在中专部学习2年,转入高职学习2年,企业顶岗实习1年,最后获得大专学历。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制定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中高职一体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以期共同探讨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解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责任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相关市场营销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还要具备经济、法律、文化、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素质方面,对于非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在能力方面,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营销技能。针对目前初中毕业升入中等职业阶段的学生,其基础知识较弱,沟通、协调能力缺乏,但思想开放、活跃的现状。根据学生的特点,明确中专部和大专部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中专部培养的重点在于拓展其视野、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保持其思想的创新性;大专部培养的重点在于深化基础知识、加大非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营销技能。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对于中高职一体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注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不能简单的将中职的课程与高职的课程进修叠加,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开设课程的数目,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学习的效率,以最大限度优化课程体系。一是课程设计由基础到实践,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将课程体系从基本的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基础出发,通过观察、实践、揣摩,从而确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对于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和见解。再根据自身需求和教师引导学习职业技能并进一步实践。二是要强调课程中实践所占的比重。中高职学生的共性在于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强,且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要加大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三是注重实践课程的反思。对于实践课程,不能单纯的一味的把学生放到实践中去,更应该加强指导,加强实践之后的反思。四是改革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对于中高职的学生,要减少结果终结性评价,强调过程性、阶段性评价,采取多方面的、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平时的纪律、思想表现、进步程度、学习态度、作业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三、中高职一体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中高职教学的“2+2+1”三个时段,设计符合中高职学生特点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主要从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开展教学,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基础法律、体育、心理健康等基础课程,计算机、英语、商务礼仪等文化素质课程,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会计学等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一阶段,结合学生多动性的特点,可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但需要注意实践总结以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二阶段,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接触社会、踏入社会的强烈的心理期盼,该阶段注重市场调查、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策划、广告策划、沟通协调、客户管理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推销学、广告与媒体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关系、消费心理学、商务谈判、商品学等课程。该阶段课程的设计要以项目为主导,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并反复总结提升,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指导优势,让学生深入营销的具体互动中。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半年或者一年的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以学生顶岗、企业兼职教师引领为主,以学校教师短时期辅导为辅,深入企业一线,检验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以促使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归纳如表1所示:表1 中高职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四、中高职一体化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紧密联系的,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市场营销专业必须重点突出实践教学,以营销活动和案例分析为基础,明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能力,已达到最佳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校内实训,二是校企合作。除此之外,还有注重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考核与最终考核结合起来,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知识基础 思维
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著名数学大师普罗克洛斯曾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他们对数学的美和无限的应用性不吝赞美之言。数学可谓是中学教育的重点之一,这一方面是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作为许多学科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研究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中学生形成直观、高效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教师致力于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以及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引入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1]
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笔者从数学教学的三个要点入手,简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重视并提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效率。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数学的学习便是如此,初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学习和熟练运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很多学生平时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没有施以足够的重视,往往在考试中需要应用到公式时经常被一些细节的数学知识难倒,影响到整体成绩。比如说,许多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公式的掌握并不熟练,对于f(x)=ax2+bx+c的常考顶点式 和对称轴,即直线 的考查经常出现小错误,比如对于(X+3/2)这种题可能会错误地以为b=3.a=1.这是因为他们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掌握,或者是没有和教师一起经历二次函数的推导过程,而只是对公式死记硬背,所以在解题中应用到公式的时候存在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改进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切实保障学生们扎实掌握了数学理论基础。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学案,以日常数学应用例子引入基础知识,注意在理论教学中掌控班级的学习进度和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以直观、精简的语言向学生们阐述数学知识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现象直击数学本质。教师要经常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优势和不足,向其他教师请教和学习其他优秀的理论教学反思,不断突破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用最有效的授课技巧,帮助学生抓住数学概念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在吃透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前提下,使自己的数学学习道路更加平坦、宽广。[2]
其次,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学科,许多学生都会被数学的严谨和美妙所吸引,从而爱上数学,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对初中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们开展自主性的数学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引用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发言,对于学生们的创意思考和实践给予肯定,从而引导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新鲜提问和经历班级学生平等和谐的讨论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沉浸在班级热烈的数学学习氛围中。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花朵的图片,并且尝试一些发现花朵中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当学生们发现花朵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即花瓣的数量以单数递增,可以形成一个数列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推导出数列的计算公式。
最后,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具体体现在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考察。教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数学解题训练计划,及时在理论知识教学后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教学训练,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根基,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数学解题过程是一个集挑战与趣味一体的训练,教师经过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数学习题训练中,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数学学习的奥秘,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以例题为教学模板,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解题训练,包括题意解析、数学信息提取、提出解决方法和思路、完整解答题目等过程,并且要求学生们推陈出新、举一反三,研究出更为便利有效的解题方式,在不断的探索中使自己的脑子越用越灵,在解题训练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解题方式和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最终帮助学生们训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完善个人解题心得,慢慢使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步入正轨,争取成为班级的数学尖子。[3]
三、总结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对于奠定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根基、初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有效的逻辑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从重视并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效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的未来打造更加平坦、宽广的数学学习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建业.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刍议[J]. 学周刊,2012,04:64.
[2]李鑫.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2,08:62.
课题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4]15号,项目编号:2014JGB204
CPBL教学法是一种临床实际病例与以问题为基础相结合分析达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1]。外科学作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如何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学相关基础知识是外科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选取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C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从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3个班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随机分为CPBL授课组和传统授课组(LBL授课组),每组各2个班。CPBL授课组有121人,男生55人,女生66人;LBL授课组有120人,男生52人,女生68人。两组学生在性别、授课前CTDI-CV测试得分等基数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方法
CPBL授课组与LBL授课组都是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学时一致,授课内容一致,每章节授课老师一致。CPBL授课组采用CPBL教学法进行教学,LBL授课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
1.3 教学实施[2]
1.3.1 CPBL授课组教学实施
1.3.1.1 教学计划的制定
承担CPBL 教学法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每次课的重点内
1.3.1.2 典型病例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病例的选择首先兼顾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病种的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病例资料和图像,尽量保证典型、完整、有代表性,并具备有意义的鉴别诊断的病例。
1.3.1.3 授课形式
预先将本次课程的引导病例及引导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进行预习。课上以学生小组自学讨论为主,每一病例组织3 次讨论,第一次为初步接触患者、熟悉病情并初步提出问题;第二次为自学后,结合病例进一步讨论;第三次为授课老师带领同学接触患者,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再结合该患者病情进行讨论总结。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小结并发言,授课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给每组点评,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些补充解答,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加以回顾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在预习中的一些疑问加以解释。
1.3.2 LBL授课组教学实施
按照传统讲授式授课内容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对于每一章节的常见病、多发病以PPT演示文稿形式小讲课,授课完毕鼓励听课学生提问,并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1.4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课程基础理论、病例分析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共设13个问题,每个问题包括“是”、“否”2个答案,让学生通过无记名方式回答。采用国内彭美慈等研制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 [3]对授课后的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比较两组学生在授课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别。现场填写现场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21份,回收221份,有效问卷221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分数比较
CPBL授课组学生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分数均明显高于LBL授课组学生(P
3 讨论
CPBL教学法主要是在精选临床病例的前提下,以“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组交流―课堂讨论―总结归纳”5段式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4]。C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中心,学生运用网络、图书馆、文献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5],且学生通过自学、课上充分讨论均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记忆,加上授课老师的指导、解答及归纳,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也能得到较好地提高,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 CPBL授课组学生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分数均明显高于LBL授课组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