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业务情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业务情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业务情况报告

第1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在**支行党委正确领导下,**支行认真领会上级行2020年“春天行动”综合营销启动会精神,围绕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各项目标任务和网点竞争力核心指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截止3月末**支行营业网点核心竞争力提升总得分40.05分,得分排名在三明分行城区非营业部网点组中排名第**位,比2月中旬前进了6位。其中存款类总分30分得0分,资产类总分30分得23.08分,客户类总分30分得9.14分,售重点产品总收入总分10分得6.03分,文优加分1.8分。现将当前主要业务经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款工作

(一)、当前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稳存增存工作是**支行当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一季度个人存款日均余额**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对公存款日均余额**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当前我们存款工作的主要措施主要有1、存量客户挖潜:a、对于金融资产大幅下滑的客户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小流失。b、做好产品对接工作,加强大额定期存单、结构性存款的营销。c、通过提升存贷比营销信贷客户存款。2、增量客户的营销:a、通过OCRM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寻找目标客户,b、加强工资的营销。c、结合聚合码、POS等结算产品营销新客户。3、主动作为营销重大项目账户和资金、对接中介做好新注册企业的对公账户开户,今年来累计新增对公账户*户。

(二)、后期展望

**支行的各项存款下滑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后期水利等重点项目资金落地、拓户和客户提质增效取得成效,存款下滑将会逐步得到扭转。

二、贷款工作

(一)、当前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措施

一季度,**支行个人贷款比上年增加**万元,其中个人贷款增量(不含三农、不含卡透)****万元,惠农e贷增量****万元。在做好快农贷营销工作的同时,**支行抓住我行网捷贷利率优惠的有利时机,积极到各工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营销网捷贷,新增上报白名单客户*个单位**户。

(二)后期展望

通过前期营销工作,快农贷全年任务有望在上半年全面完成。下阶段重点加强经营性贷款营销,消费性贷款仍以网捷贷为主,住房按揭为辅,以完成支行下达的贷款增量任务为目标。

三、中间业务收入

(一)、当前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措施

一季度**支行零售重点产品收入****万元,主要为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19.8万元,贵金属业务收入2.1万元,个人保险业务收入1.4万元,代销基金业务收入0.8万元。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升员工营销技能,二是建立建全客户维护方案,提升专业指导水平。

(二)、后期展望

下阶段我们将加强家装分期业务营销,随着多个楼盘的陆续交房,家装分期业务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支行目前已在多个建材经销商客户群进行我行家装分期产品的营销,并有多个客户已达成业务意向。基金业务的客户群体也已开始陆续挖掘,通过Beta理财师加强客户管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交易类贵金属和保险将围绕二季度支行考核办法,其中交易类贵金属业务通过业务培训和模拟体验等方式提高员工营销能力和客户参与积极性。

四、客户情况

1、一季度**支行新增个人贵宾客户***户,个人贵宾客户产品渗透率提升0.93%。2、新开人民币对公结算账户**户,净增对公折效客户(户)**户。

五、不良管控

一季度**支行逾期贷款余额**元,比年初增加**元;不良贷款余额**元,比年初增加**元。其中信用卡逾期余额**元,比年初增加**元;不良贷款余额**元,比年初增加**元。

六、专项营销活动

1、网捷贷

2、生猪贷

3、信用卡

第2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为落实省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工作要求,为摸清行内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底数,更好发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以下简称“中征平台”)等相关融资服务平台促进应收账款融资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行开展了中征平台等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范围

行内所有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及政府合同融资的分支机构。

二、调查内容

我行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展以及使用各类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总体情况

2017年以来,我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和政府合同融资的总体业务、发展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包括信贷政策、产品种类、业务笔数、融资金额等。

在应收账款融资方面,2017年以来我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共X笔,主要包括国内保理、保易通、银租通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以及以应收账款作为附担保方式的融资等业务品种,累计发放金额X亿元,涉及核心企业X家,惠及供应商58家。2019年累计发放金额X亿元,较去年同期新增X亿元。核心企业户数X户,较去年同期下降X户,供应商X户,较去年下降X户,户数呈下降趋势。

在授信政策方面,我行鼓励经营机构把握核心企业,联动营销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拓展应收账款类、应付账款类以及存货类供应链业务,做好供应链金融及保理等业务。近几年来没有明显变化。户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担保圈问题严重,部分目标客户为减少连带风险,主动调整授信结构,改变授信品种所致。

在政府合同融资方面,截至2019年8月末,我行政府采购供应商融资业务累计发放贷款X笔,累放金额X万元,存量金额XX万元。我行于2017年年初开展此类业务营销,营销过程中,政府往往不同意在回款账户变更等资料上加盖印章进行确认,故原有业务模式上存在操作的困难,而参与政府采购的小微客户往往自身实力尚可,资金需求并不旺盛,而需要资金时又常常是要求“短、频、快”,因此该业务在营销后期发展较为缓慢,2019年度仅有X笔业务投放。

下一步,我行将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及企业间的联系,积极寻找目标客户,不断完善制度流程,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力量,整合信息流、资金流、合同流及线上技术,改造升级目前存在的线下业务难点,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落地更多业务,努力实现政府采购供应商融资业务新突破。真正为政府采购链条上的优质小微金融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和应用情况

由于我行尚未自建应收账款平台,所以从中征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平台两个方面来介绍,具体情况如下:

1. 各类平台的基本情况。包括平台主导方、平台特点、责任利益机制分配、业务模式、风险控制、产品名称、上线时间等。

(1)中征平台的相关情况。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牵头组织的服务于应收账款融资的金融平台,该平台由中征(天津)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依托互联网为应收账款融资交易之中的各参与方提供服务。

平台参与机构主要包括账款债权人、债务人、资金提供方等。

平台通过集聚应收账款债权人、债务人、资金提供方等参与主体,在线提供应收账款的上传与真实性确认、融资需求的传递与反馈、质押转让通知的发送、质押物的登记等全流程电子服务,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交易快速达成。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利用平台的数字功能辅助加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高平台关键操作环节的法律效力和证据效力,并利用多种方式收集发票信息、动产融资登记信息等,协助资金提供方做好贷款审查,确保资金安全。

平台目前提供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为正向保理、反向保理、收益权类和隐蔽保理等四种。

(2)我行合作的第三方合作平台的相关情况。

我行于2018年11月份与第三方合作平台合作推出XXXX产品。该平台通过电子签章技术为应收账款转让实现线上确认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我行保理业务能够实现应收账款转让实现网上签章确认。

在责任利益分配机制方面,该平台为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提供线上的法务确认,实现法律上的不可抵赖性。由参与该平台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承担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从单笔融资金额中抽取相应费用。

在业务模式方面,我行采取应收账款转让部分在策赢平台上确认。其他放款流程及贷后管理流程仍然采取传统的线下纸质合同处理方式来实现。

2. 我行使用各类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和政府合同融资的情况,包括采取的推广措施、典型做法及应用成效。

(1)中征平台情况。

自2017年以来,我行积极利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业务,获取融资需求,积极对接意向客户。

采取的推广措施:一是营销新客户,我行开展广泛宣传,利用我行网点宣传及外出营销等多种渠道及方式,积极宣传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营销客户使用平台上传账款信息及融资需求。二是梳理我行存量客户,对我行存量融资客户进行梳理,将客户按所属机构制定营销计划,协助客户利用平台,优化客户融资条件,使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应用成效:自2017年来,我行累计营销客户注册平台XX户,其中核心企业客户XX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XX户,累计上传应收账款金额XX亿元,达成利用应收账款提供担保的融资金额XX亿元。

(2)我行自与策赢平台合作推出XXX产品,开展了全辖客户经理培训,组织召开针对分行领导的专项营销启动会议,总行及策赢平台人员陪同分行现场营销,建立营销进度台账,每周调度营销进展。截至目前,达成意向目标客户XX户,正在组织授信材料,尚未实现业务投放。

3.银行未开展合作但已知的应收账款服务平台情况

我行尚未与中企云链达成业务合作关系,经多方调查,了解到相关运作模式和开展情况。

中企云链是由中国中车联合中国铁建、国机集团、航天科技、中船重工、鞍钢、中国铝业、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能建、铁路物资等11家央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储银行2家金融机构,北京首钢、北汽集团、上海久事、厦门国贸、云天化、紫金矿业、金蝶软件、智德盛、北京华联、云顶资产10家地方企业,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企云链作为商业模式创新典型被列为国资委央企双创平台,也是国资委重点支持的“互联网+”和央地协同创新平台。

为根本缓解实体经济的“三角债”问题,单纯从银行、生产、销售环节难以实现。着眼于此,中企云链在其搭建的云链金融平台推出云信,在该平台上实现企业信用流转。云信结合了银票的高可靠性、商票的支付免费、现金的随意拆分等优点,同时又具有易追踪的特点,从而将优质企业信用量化、碎片化、流通化,解决金额错配问题,让利差回归实体产业。

中企云链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利率不由中企云链确定,而是由核心企业确定。中企云链将国内普遍存在闭环供应链关系挖掘出来,以信用来进行结算,最后降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

云信也为云链金融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经济往来结算工具,企业用云信进行支付结算,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三角债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由于现金支付带来的财务费用也大大降低。云信是云链金融平台上流转的企业信用,是由大型企业集团通过云链金融平台,将其优质企业信用转化为可流转、可融资、可灵活配置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

据了解,云链金融平台已与邮储、工行、青岛银行、青岛城商行、恒丰银行等省内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并合作推出各种特色融资产品。

(三)比较分析

1.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之间的比较

我行对上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推广手段、责任利益机制、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之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完善中征平台的相关建议。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中征平台)是账款信息平台,目的是为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债务人和资金提供方等参与机构提供信息合作服务。债务人账款信息及融资需求及模式后,资金提供方在可在平台内查阅信息,寻找意向客户,在线上达成合作意向。

在推广手段方面,相对于中企云链和策赢平台来讲中征平台信息的首先注册和方是企业,中征平台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丰富,首先是一个优质的获客平台。但中企云链和策赢平台发起方是银行,银行根据自身客户情况,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核定授信额度,然后核心企业和上游供应商在平台进行注册,获客渠道比较单一,营销推广难度大。

在业务模式方面,中征平台信息的方为企业,银行等资金方在平台上发掘目标客户,然后实现应收账款的质押、转让等手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对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信任问题,仍需要对应收账款背景下的发票、合同等纸质资料进一步核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融资。这样就导致营销客户的针对性差一些,并不能排除中征平台上企业虚假信息的情况。

在业务流程方面,中征平台是一个交易的撮合平台,由企业应收、应付信息,银行在平台进行发掘客户,营销客户,并实现应收账款的转让、质押和项下融资。中企云链是基于类似商票的结算工具--云信,将云信进行拆分、流转和期限错配,是的这种类票据的结算工具更加灵活,并实现了信用从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传导。但中企云链的云信在进行多级信用传导的过程中,例如在从二级供应商向三级供应商传导的时候由于二供向核心企业供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货物质量、及延误工期等问题,导致信用传导出现问题,同时,在应收账款多级供应商转让这个问题上缺乏法律依据。而策赢平台是基于核心企业的良好资质为上游供应商融资,只是涉及一级信用传导,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中征平台后续的完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验上做出改进,例如,让核心企业和供应商排除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情况,上传佐证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查文件(发票、合同等)。

2.应收账款融资和其他融资、结算产品之间的比较

我行在日常业务办理中,从银行自身、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应收账款融资和其他融资、结算产品的选择情况及考虑因素,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等。

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与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和商票产品(以下简称“结算工具”)相比,在捆绑核心企业信用给上游供应商使用这一点上,两者存有相同点,但在使用空间和各参与方的意愿上,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会有明显优势:

(1)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有更大使用空间:

① 结算工具的使用范围有限,许多体量庞大的行业,有账期,但不用结算工具,到期都是现金支付,如医院,如政府采购。

② 应收账款融资是账期开始时的融资产品,结算工具往往是账期到期后的融资产品;应收账款融资用于纠正以大欺小,使供应商能够尽早获得融资,而结算工具产品是变相延长账期,让供应商深恶痛绝。

③ 结算工具产品是传统产品,结算工具产品的多年使用,并没有减少中国社会的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融资是针对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而推出的创新产品,有望解决应收账款的融资难题,市场空间巨大。

(2)核心企业会更愿意使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

① 在纸票阶段,部分核心企业在开立结算工具后并不马上入账,所以当时的结算工具有美化负债率的作用,但结算工具由纸票变为电票后,一开立即入账,立即反映为负债率,遭到对杠杆率、负债率敏感的部分央企、国企的排斥。而应收应付的确认标准弹性较大,在某种程度上仍能降低部分负债率。

② 结算工具额度占用核心企业的综合授信,根据偿债能力来核定授信,规模受限,核心企业非常不愿意在账期到期之前使用该种额度;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往往可以另行核定供应链专用额度,根据履约能力来核定授信,规模较大,且该种额度只能给供应商使用。

③ 使用结算工具产品,核心企业账面反映为应付票据,属刚性负债科目,用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账面反映为应付账款,属软性付款科目,有利评级(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一级科目合并,但二级科目仍有差别)。

④ 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核心企业可以据此建立应付账款的统一管理平台;不用股东会决议,不用对外披露,不用上征信,方便快捷地运用确权工具与银行的资金力量,强化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和支持。而结算工具产品无法实现对应付账款和供应商的统一管理。 

⑤ 应收账款融资产品运用第三方标准化的手段,实现核心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而结算工具产品只能勉强通过线下以非标准的方式实现。

⑥ 部分民营核心企业使用结算工具产品,会给人资金紧张的感觉,容易引发挤兑风险。

(3)商业银行会更愿意使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

① 结算工具的授信要计算核心企业的单户集中度,要进行现金流的测算;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中的授信,不用计算核心企业的单户集中度,也不要进行现金流测算,业务空间大。

② 结算工具往往涉及双头授信,既要给核心企业授信,也要给贴现人授信,手续繁琐;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无追反向保理授信,可免除对供应商的审查,会让更多供应商受益。

③ 银保监会颁发〔2018〕21号文,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审慎开展跨省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结算工具产品很难惠及异地供应商,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中的双保理产品设计,可让核心企业的异地供应商也受益,同时增加商业银行的获客能力。

④ 结算工具的资产转贴现后,因为票据追索权的关系,商业银行仍要计算风险资产;而运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中多银行共认的签章体系,商业银行可实现保理资产的卖断,不再计算信贷规模与风险资产,彻底实现轻资产的运营。

⑤ 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有时可以作为企业的信用增信手段,与抵押、保证等担保方式同时使用,自偿性与他偿性相结合,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风控水平,潜在使用空间巨大。

⑥ 结算工具可在订单成立、发货、开具发票等多阶段使用,贸易背景难以把握;而应收账款融资产品仅用于开具发票之后,贸易背景更加真实可信,风险较小。

(4)供应商会更愿意使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

① 从供应商角度,结算工具转让或贴现后,仍存在票据的追索责任,要进行或有负债反映,无法彻底卖断出表;而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无追保理,可以让大量有强烈降应收需求的企业实现真实持续地出表,且不用上征信。

② 当出现先账期、后结算工具的支付条件的时候,供应商强烈需要用账期覆盖结算工具,使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

③ 在应收账款融资产品的应收、应付网建立之后,广大本地和异地供应商都能顺畅地实现应收账款的融资,不用抵押,不用保证,到期也不用归还。

(四)存在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

1.我行在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政府合同融资业务)、推广中征平台及上述其他已应用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方面。

在推广平台的过程中,我行主要遇到的问题在于核心企业的配合意愿问题,有些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条上相对强势,对于供应商的账期并不敏感,往往根据自己的资金计划和资金充裕程度进行付款,如果一旦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就必须在到期日付款,导致核心企业失去付款自主性。所以导致有些核心企业并不愿意办理应收账款融资相关的业务产品。

2.我行拟重点推动其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但存在较大困难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以及对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第3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本年度商品销售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其中,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5.5%,商办工业产品销售*万元,比上年减少10%,其它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43%。全年毛利率达到14.82%,比上年提高0.52%。费用水平本年实际为7.7%,比上年升高0.63%。全年实现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商业企业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办工业利润*万元,比上年下降28.87%。销售利润率本年为4.83%,比上年下降0.05%。其中,商业企业为4.81%,上升0.3%。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8天,比上年的110天慢了18天。其中,商业企业周转天数为60天,比上年的53天慢了7天。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

1.销售收入情况

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销售收入的提高。如南一百货商店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296.4万元;古都五交公司比上年增加396.2万元。

2.费用水平情况

全局商业的流通费用总额比上年增加144.8万元,费用水平上升0.82%其其中:①运杂费增加13.1万元;②保管费增加4.5万元;③工资总额3.1万元;④福利费增加6.7万元;⑤房屋租赁费增加50.2万元;③低值易耗品摊销增加5.2万元。

从变化因素看,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影响:①调整了“三资”、“一金”比例,使费用绝对值增加了12.8万元;②调整了房屋租赁价格,使费用增加了50.2万元;③企业普调工资,使费用相对增加80.9万元。扣除这三种因素影响,本期费用绝对额为905.6万元,比上年相对减少10.2万元。费用水平为6.7%,比上年下降0.4%。

3.资金运用情况

年末,全部资金占用额为*万元,比上年增加28.7%。其中:商业资金占用额*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5%,比上年下降6.87%。结算资金占用额为*万元,占31.8%,比上年上升了8.65%。其中:应收货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上年增加548.1万元。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各项资金占用比例严重不合理,应继续加强“三角债”的清理工作。

4.利润情况

企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万元,主要因素是:

(1)增加因素:①由于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804.3万元,利润增加了41.8万元;②由于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52%,使利润增加80万元;③由于其他各项收入比同期多收43万元,使利润增加42.7万元;④由于支出额比上年少支出6.1万元,使利润增加6.1万元。

(2)减少因素:①由于费用水平比上年提高0.82%,使利润减少105.6万元;②由于税率比上年上浮0.04%,使利润少实现5万元;③由于财产损失比上年多16.8万元,使利润减少16.8万元。以上两种因素相抵,本年度利润额多实现*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资金占用增长过快,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比例失调。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如不及时清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引起重视,应收款较多的单位,要领导带头,抽出专人,成立清收小组,积极回收。也可将奖金、工资同回收贷款挂钩,调动回收人员积极性。同时,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第4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进入21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6.9%。全市生产总值为1664.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78.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9.29亿元。今年1-5月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户,总数达到156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接近全年水平。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市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市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分立物流,如安泰物流、华泰物流等;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迅捷物流、徽骆驼等;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宝供物流等入驻合肥经营;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市运输总公司、润安集团等企业,正积极变换角色,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百亩以上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12家,主要分布在大型批发市场和工业区附近。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我市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我市商贸企业8700多户(不含个体),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从业人员17万多人,完成增加值1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1%,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增长25.5%,占全省的份额由的18.9%上升到19.8%,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在中部省会城市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底,合肥市区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6万个,营业面积38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的大型零售商业设施47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连锁农家店814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商业街39条(综合街14条,专业街25条);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批发市场47个,“金鼎百货店”3家。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合肥百大集团实现销售额192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中国服务业百强第93位,连锁百强第14位,零售百强第10位。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安徽大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105亿元、85亿元,双双跨入全国同类市场10强行列。商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至今,全市商贸流通业引进内资40亿元人民币、外资5亿美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北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国美电器等国内有影响的商贸企业也先后登陆合肥。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市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却高达20%()),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参见表1),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

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运输企业达到货运一级资质,二级也只有一家)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只是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中,有一条关于物流业的内容,但实施以来,只兑现了13.9万元扶持资金,关键是该项政策门槛太高,让企业难以企及。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市物流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会员覆盖面不广,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极少数经营户卷货走人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发展滞后,现代化流通方式缺乏,连锁农家店村级覆盖率只有50%。二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三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四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流通总量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消费品市场总量较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8位,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参见表3);本地除百大、徽商两大国有企业外,民营商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竞争实力较弱;批零贸易业中连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20%左右,而发达地区为40%-50%。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4、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5、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主要受诚信体系及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缺乏的困扰及网银安全等的制约。

6、政策、环境对商贸业发展扶持不力。一是只有针对新进企业的扶持政策,对已有商贸企业没有扶持政策。二是电力、供热、银行卡等行业利用垄断地位侵蚀竞争较为充分的商贸业利润,加剧行业间的不公平。三是商贸企业融资难。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市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二是充分发挥合肥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郑州、武汉的分工合

作,构建中部地区物流金三角;三是作为安徽省物流枢纽,担负全省物流周转、换装和联运的功能;四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合肥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各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建立合肥经济圈物流业协作制度,并加强与芜湖为代表的沿江水运物流带的合作。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全市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141”空间发展战略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合肥港、新桥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对外物流主要通道即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出入口建综合物流中心、公铁联运中心;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提升合肥地区航道(含合裕线)等级,加快建设江淮运河,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预留高铁货运站场空间,以优化我市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本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加快合肥出口加工区和b型保税中心的申请力度,争取尽快获批。六是按照全省物流业统计工作的部署,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优先资助通过《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认定的a级以上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物流企业反映强烈的营业税重复纳税、土地使用税税率大幅提高、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及跨区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不能统一缴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在融资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对物流业的融资创新,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的贷款评价体系。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二)对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建议

1、按照构建合肥经济圈的要求,规划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强圈内合作,优化商业布局,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围绕合肥经济圈产业发展建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资料、工业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要利用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帮助圈内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销售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与圈内城市共同发展。鼓励圈内商贸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支持合肥骨干商贸企业到周边市、县开设连锁店,提高经济圈商品整体档次和水平。

2、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把市场拓展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腹地广泛、交易量大、交易手段先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把新兴的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大型仓储超市等业态向城市副中心延伸。

3、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当前,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规规章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4、制定政策,扶持现有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利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本地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水平和管理水平。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帐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鼓励中小商贸企业通过协会等方式入股建立联盟,合作参与大商业项目的开发。

第5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关键词:县域;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03-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晋农外经发[2010]1号文件精神,我们对全县农业外向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1 现状

1.1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地处太行山西麓黄土丘陵山区,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滞后,生产商品化率低,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市场转化率较低。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刚刚起步。特别是2009年我县顺利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项目,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5万亩,获证产品20个,大大提升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扩大了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了我县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农副产品平均上市率达到76%以上。通过对我县正常经营的1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外向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2009年出口产值达到4800万元,主要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武乡大山”牌和“松鹤长乐”牌鸡蛋,占总销售收入37160万元的12.92%。

1.2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对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358家,企业3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县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入围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企业3个,其中市级梯队1个,县级梯队2个。大山禽业有限公司首次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大约有15家,这些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或多或少存在资金周转不畅、开工不足等诸多问题,经营管理水平一般。

1.3 鼓励农产品基地建设政策措施

我县于2009年先后出台了《关于重点扶持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发展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培育十大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建设用地、项目申报、技术指导等诸多方面予以扶持,从财政切出700万元以资本金入股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累计直接投入1481万元资金扶持“三个十”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基地建设。

2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2.1 销售网络建设缺失

经过调研发现,我县许多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的。特别是我县积极推行“三品”建设以来,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但是存在产销脱节、不畅问题。集中表现为孤军奋战,小圈圈意识强烈,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销售资源,形成互补。以致存在产销旺季有货无价,效益上不来;产销淡季货源不丰裕,设备闲置严重。缺少信息交流交易平台,销售渠道支离破碎。

2.2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差,出口产品单一

近年来我县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成功跻身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并入选省“513”工程市级梯队,晋武薯业有限公司、晋昌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入选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县级梯队企业,标志着我县产业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外向型发展步伐迟缓,参与企业少,出口产品单一。再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萎缩,我县好多企业在创汇道路上举步维艰,索性放弃。

2.3 外贸人才奇缺,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

涉外贸易人才严重缺乏也是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另外,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管理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全县外向型经济现有的有利条件,加强农业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武乡老区农业的知名度。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配套服务等方面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的作用,引导现有农业合资合作企业向产加销连接、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合资合作企业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国内外市场,带动农民加快致富。三是进一步办好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注意倾听群众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国内外投资合作客商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有意于投资农业的客商,促使他们不断向企业增资,并把较短期的投资变成较长期的投资。

3.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和出口基地

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在品种调整上,要强调多样化、规模化、专业化,连片综合开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改良低产劣质水果品种,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着力提高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在生产布局上,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拳头产品,使其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在经营方式上,一是要着力提高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比重。坚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利用农民的传统特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创汇专业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每年新建一批专业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创汇生产基地。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组建县、市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扶持一批机制活、前景好、以民营为主的农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授信,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三是鉴于我县只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要求省在制定规划、农业专项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我县兴建一批农业示范基地,以利推进我县尽快建立若干家省级龙头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3.3 抓好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大力抓好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保障农产品保值增值。一是加强与山西农大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组织课题攻关,着重研究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尤其是重点研究梅杏、草莓、蘑菇的保鲜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加工、贮运技术,发展名牌产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选准发展项目,有效地解决当地大量农产品的出路。三是不断提纯改良新品种,提高现有名优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充分利用老区的有利条件,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在农产品生产地、集中加工区、消费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发展若干家集农产品展示、信息、贸易为一体的管理完善、牵动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五是建设农产品流通队伍,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大军。支持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

3.4 积极支持发展外汇型农业,拓展观光型农业

要下功夫做好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加大项目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一是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系,主动同与国外大公司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机制。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积极扶持发展创汇型农业,加快农业园区的建设,建立大宗农产品基地与城市超市挂钩的办法,发展农产品配送业。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三农”政策对老区的倾斜,力争多出口多创汇。

3.5 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为了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一是要迅速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通过协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无论种养业还是加工、流通业,要参照国际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没有标准的应坚持高起点,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3.6 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农产品技术人才库建设

第6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1、家政服务公司运作情况。目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正在运作中的家政服务公司有10多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家政服务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另一类则以房屋中介为主,家政服务为辅;第三类未到工商部门注册,以家庭为单位,靠一部电话一张名片联系业务的个体经营。

2、家政服务行业市场基本情况。在受访的家庭中,64.8%的家庭没有请家庭服务员,但其中有30.6%是急切需要,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员,有30%的家庭表示将来会请家庭服务员。综合以上数字,有70%左右的家庭已经聘请或准备聘请家庭服务员;家庭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的家庭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占78%;男性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比例比女性大。通过调查也了解到,玉泉区绝大多数用户都要求家政服务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对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现在,每天通过电话、经朋友介绍等方式寻找做家政人员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家政服务行业在玉泉区正成为有一定潜力需求的市场。

二、存在问题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老陪护等,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家政服务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召不到合适的人员。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员培训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玉泉区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和农村外来务工妇女等弱势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些家政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现在玉泉区家政行业中,除玉泉区妇联培训的300多名家政服务人员,其他的家政服务人员根本没有接受任何方式的岗前培训。而许多家政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市场对持证上岗要求不够严格,持证上岗和无证上岗获取相同的报酬,造成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难以提高。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玉泉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品牌服务。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动员号召区下岗和外来务工妇女建立巾帼家政服务公司,引领他们打造品牌服务。通过走访调查,许多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也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今年年底玉泉区妇联准备在六个社区给六个家政公司进行挂牌,巾帼家政公司立后,由妇联监督领导,在行业树立榜样,促进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今后玉泉区妇联将以社区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有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构筑妇女就业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巾帼家政服务公司,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向产业化发展。鼓励下岗女工、农村妇女自觉抛弃行业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让她们到家政服务行业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健全全区家政行业人员人才信息库。通过电台广播、电视广告、报纸宣传等形式,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进行及时宣传,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行双向选择。

第7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一、总体判断:我市劳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过程

XX市人口多、耕地资源少、生产条件脆弱,顺应潮流发展劳务产业,既是理性选择,也是务实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惠民工程来推进,统筹城乡的攻坚工程来突破,区域振兴的人才工程来加强,在做大输出总量和增加劳务收入等方面,成效非常明显。

(一)竭力做大输出总量,放大劳动力资源优势,工资性收入成为富民增收的主渠道。今年1—6月,全市共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47.3万人,同比增长3.4%;实现劳务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7.5%,占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额的69.6%。

(二)竭力保持劳动力竞争优势,因势利导抓服务,劳务输出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深化政策、维权、创优就业环境、打造劳务品牌等多项服务措施,搭建信息交流、合资合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救助平台,保持了我市劳动力的整体竞争优势,取得了流入企业、外出民工、留守家属“三满意”的社会效果,确保了在经济危机迫使社会劳动用工锐减的大趋势下,我市劳务输出形势的总体稳定。截止6月底,全市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仅比2008年底减少0.3万人。

(三)竭力服务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筑巢引凤”固根基,返乡创业人员成为助推资阳跨越发展的“生力军”。发展劳务产业,不仅带回了大量资金反哺新农村建设,更重要的是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推动了内地和发达地区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市场要素的整合。截止6月底,全市共有5753名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共创办企业4081户。其中,特丽达集团董事长戴青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创业之星”。

二、客观审视:我市劳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直面问题自我完善的过程

发展劳务产业,具有时代性、阶段性、地域性等特征,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取向、突破重点和方法措施,用发展的眼光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因时因地加以动态调整。

(一)注重输出总量的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待加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劳务输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发输出到有组织输出等一系列转变,“数量型”增长特征突出。随着全国经济结构“提质转型”的加速,“数量型”增长的劳务输出模式既具有不可持续性,也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不相适应。从目前劳务输出的结构看,“技术型”、“知识型”、“复合型”劳动者总量较小,“灰领”多“白领”少“金领”更少,使我市劳务输出在经济结构转型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各类培训资源“零散杂乱”,缺乏连续性,亟待统筹整合。

(二)注重就业输出服务,维权服务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劳动用工重点企业的对接合作,开展民工维权法律援助、组建农民工工会开展互济互助、组建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等系列服务活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成效突出,输出通道比较畅通,维权服务有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情况看,拖欠民工工资、工伤纠纷等方面的劳动侵权事件仍时有发生,面向农民工的医疗、养老、工伤、教育等保障制度建设仍然滞后,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社会关爱行动还比较薄弱,需要从机制建设着手寻求突破。

(三)注重劳务输出的顺向流动,引导回引创业的逆向流动有待加强。我市作为全省劳务输出的重要基地市,推动劳务输出的顺向流动,扩大输出总量一直是各级政府的主攻方向,且成绩斐然,但在积极引导民工回乡创业方面还比较滞后,突出地表现在关注个别成功人士多关心“白领”阶层人士少,尤其是面向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有回乡创业意愿的中小投资者的针对不够,实现由“劳务输出大市”向“自主创业大市”转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三、前景展望:我市劳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加长短板提质转型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使劳动用工结构提质转型。当前,劳动用工市场正处于由“生存型就业”向“创业型发展”、由“体力劳动型”向“知识技能型”变化的拐点,顺应这一发展变化,当坚持“输出回引并举,就业创业并重”,积极推进“三个转变”,确保我市劳务产业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

(一)着力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推进由“劳务输出大市”向“劳务输出强市”转变。我市劳务输出总量大、比例高,通过数量型扩张增加劳务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推动劳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劳务收入,关键在于整合培训资源,注重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切实增强竞争实力。具体应做到“三个前移”:一是培训对象前移。在做好现有农民工培训的同时,加大中职学校建设力度,从在校学生抓起,加强新增劳动力培训,为储备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奠定基础。二是培训地点前移。开展政企合作,利用现有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既整合集约利用资源,又注重岗位实战练兵。三是培训工作前移。在完成上级下达培训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市场的前瞻分析,适时对培训内容、方式、重点等作出相应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培训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着力扶助返乡人员自主创业,推进由“劳务输出大市”向“自主创业大市”转变。落叶归根,故土难离。对于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来说,通过外出务工学经验、长见识和实现原始积累后,返乡创业仍然是他们的最终选择。事实上,这一群体正日益壮大,并日渐成为一种潮流,是激活内资必须正视的有生力量。切实做好扶助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工作,首要的是应完善“两个体系”:一是政策扶助体系。出台针对中小投资者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激励政策,兴建回乡人员创业园区,激发自主创业,推动“全民创业”,培育孵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二是创业指导体系。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明晰各主导产业和各推进阶段的重点,引导中小投资者有目的、有选择地进入相关领域拾遗补缺,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配套。

第8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一、 我县物业管理工作的现状

㈠小区以及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我县已有物业管理企业入驻的小区仅7个,基本上都是新建的住宅小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户数约5300户,其余多为社区居委会管理或由住户自请环卫工清扫。已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仅有2个,分别是“星光名庭”和“圳业太阳城”。

物业管理企业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县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有3家,均为三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入驻我县小区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有5家。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不到 100人。其中持有各类上岗证的不到30人。

㈡居住小区的特点

1、小区档次差距大。从住宅小区配套设施方面看,既有新建的设施齐全、绿地率高的高标准小区,也有早期开发的设施不完善、甚至是脏乱差的小区。从物业管理费收缴率方面看,收缴率高的“丽景花城”达到90%,而收缴率低的桂杨新贤城只有40%。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方面看,有0.2元/月/平方米到0.4元/月/平方米不等。

2、小区遗留问题多。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我县居住小区较为分散,遗留问题多。有的小区基础设施差,配套不齐全;有的小区建设规模小,相关手续不完备;还有许多小区是敞开式的,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成物业纠纷主因。在物业纠纷投诉中,有相当数量是业主投诉个别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问题而引发的。有的开发商未严格按规范和规划要求配套相应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或将配套设施等共有产权挪作经营使用。如绿化不到位、安防设施不到位、公共车棚(位)少、休闲公建设施少等。有的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后,小区公共设施和部位施工监管不到位。有的因工程施工质量遗留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2、物业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承担小区物业行业管理职责的是县房管局,但这只是一种行业指导性的工作,按照县政府办转发的《关于明确物业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的要求,相关乡镇、居委会应设立物业管理专职人员,但我县至今尚未落实到位。因此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工作,以及对辖区内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等方面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物业管理涉及到房管、城建、物价、供电、供水、消防、公安等多个部门,有时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仅靠房管部门难以协调各方,容易造成物业纠纷投诉率高、调解率低的局面。

3、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难且运作不规范。一是部分小区开发期较长,小区内物业管理区域难以确定,造成业主大会迟迟不能召开。二是部分小区规模较大、业主户数较多且相互之间大多又不熟悉,组织业主进行选举、决策等事务存在较大难度。三是业主参与意识不强,业主委员会组成复杂、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有能力、有名望、善协调”的组织者。四是有些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运作不够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仅有的二个业主委员会均或多或少存在要求物业公司提供工作经费的问题。五是有的业主委会成立之初比较迫切,而成立后遇到困难与矛盾就撒手不管,如太阳城业主委员会。

4、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率低。造成收费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低收入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业主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发居民不满情绪而影响交费。四是商住混合小区收费难,如太阳城小区。五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5、物业管理服务行为不规范。我县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和培训没有跟上,普遍存在着聘用人员未取得相关物业管理上岗证就上岗的现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服务质量差。

6、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维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我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建造的住宅楼,当时受条件限制,在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不够规范,存在小区配套不齐全、绿地面积小、停车位不足、环境脏乱差、房屋立面破损严重等问题。这些旧住宅小区目前尚无法开展物业管理,基本是由社区居委会代管。这些住宅建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广大业主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调研组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

1、要完善物业管理源头监管。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物业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物业管理矛盾纠纷。一是县工商、建设等部门应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明确规定前期和后期物业管理服务中的服务范畴、服务标准、合同期限、服务费用,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行为。二是建设主管部门应按照物业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在房地产规划设计图纸审批时明确物业共有部位、共同设施使用功能,防止开发商、物业公司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有部分、共用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引发矛盾纠纷。在组织验收时,应配合有关单位将小区各类管道工程(含地下管道隐蔽工程)列入验收内容。

2、要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物业管理体制要求,完善和规范物业管理行政管理体系,相关乡镇应设立物业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乡镇、居委会的物业管理队伍组织建设。其次,要根据“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县、乡镇、居委会的职责分工,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乡镇、居委会对辖区日常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管作用。第三,要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县、乡镇、居委会、房管等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探索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物业企业、业主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缴交、保存与使用的新型工作方法,确保专项维修基金的足额归集和合理使用。

3、要深化物业管理法规宣教。运用互联网、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江西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成员和业主代表的教育培训,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依法履职;促使物业管理企业遵纪守法,规范管理,更好地为业主提供服务;增强广大业主的物业管理法律意识和消费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搞好物业管理不单是物业企业、政府、居委会的事情,而且是需要全体业主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工作。

4、要强化物业管理指导监督。一方面,县政府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主动介入,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小区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帮助的力度,促进业主大会召开,业主委员会建立并有效开展工作。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指导与日常监管。对于业主委员会所需工作经费,应指导其通过业主大会规约来收取,杜绝向物业公司直接索取的现象。另一方面,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与乡镇、居委会要各司其职,强化日常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物业服务违法行为和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的违法行为;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尽快解决业主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巡查,对管理水平低、信用等级差、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降低甚至取消其在本县辖区内从事物业管理的资格,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再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尽快形成“以质论价、质价相符、合同约定”的收费体系,努力营造物业管理企业崇尚优质服务、业主自觉按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的和谐氛围。同时,按物业服务等级标准逐步提高我县物业收费标准、提升物业管理档次,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的新内容,真正实现物业管理的双向选择。

第9篇:业务情况报告范文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年,全县计划完成650(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