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有着漫长的教育历史,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并不明显,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加强物理精神、内涵的挖掘,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进一步改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予以探讨。

一、注重课前准备,科学编排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理解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总体思想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改变过去的一味追求知识本位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结构、实验能力、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发展。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是以问题为主导的形式,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整改和调配,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注重课前备课功效,科学设计教案。教师可采用集体备课,发挥多人的智慧和思路,相互学习和借鉴,加强讨论和沟通,集思广益,合理把握教学环节;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突出创新和改进,交流和提高,利用团队力量攻破教学难点。

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依据新课标理念,开展开发性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需要和事先准备好的教学预案,建立师生共学的平台,在课堂上通过启发和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别加以辅导和点评,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找到探究路径,改进学习方法,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采用这种方式的时间段和选好课题角度,带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培养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改进科学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环,对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总结物理规律、开拓创新精神有极大的帮助。初中物理实验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课上会更加用心听课,物理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如,学习《光的传播》,让学生领会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易拉罐、纸板、灯泡等简单材料准备实验器材,学生准备时非常用心,实验课堂上也观察细心,学习效果很好。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物理原理和理论,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学习兴趣大幅提高,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创新能力也提高了。

四、开创教学,引进多种教学形式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改变固有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如,情境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引用,或者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入式教法、转换课后练习方式、专家指导、知识竞赛等多样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

初中物理教师应以新课改的标准为工作指导,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不断交流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成为主动学习、探索自然、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而努力。

第2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1物理教师学会思考

思考――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大都在进行着(休息时间除外),思考的事情各种各样.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特别的学会思考,这是因为:物理的教与学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物理教学中的动态的物理知识与现象实在太多了,需要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认真思考与探寻.另外,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对每一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初中学生掌握初中阶段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物理基础.

1.1重视专业成长,为思考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学科的发展亦是如此,如何适应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圆满地完成初中物理的教学任务?答案包含多个方面,但是,重视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工作以前,曾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关于物理学的一些知识,但是,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昨天的认识、结论或原理,到了今天,可能就需要修正或完善.试想:一位几乎不进行有关物理新知识或新技术更新与应用的“初中物理教师”,可能胜任初中物理教学吗?所以,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很重要,没有与时俱进的丰富的物理等学科知识,可以胜任初中物理教学,那必定是一句空话.

1.2认真钻研物理教材教法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10多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初中物理教材、研读新的教学教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方能胜任当下初中物理教与学.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与学行动的指南,应该熟练掌握新课标精神实质,自觉、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常说,灵魂指挥行动,就是指知识或好的方法会指引人们走向成功或达到目的.

2初中学生学会思考

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是――记忆力好、头脑灵活、有着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活泼好动等等.正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决定他们必须学会思考,没有思考,是不可能较好地掌握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

2.1从物理的视角去审视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主动去思考

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胜枚举,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视角去审视这些通常“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的物理现象等.人们常说:生产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实际也印证了这一点.

学习与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着,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去联系生产生活中一些事例,让物理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例如:在学习“光”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多联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镜子――梳妆打扮用的平面镜、汽车或摩托车上用的反光镜、老年人老花眼需要用凸透镜、青少年近视时要使用凹透镜等.生产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使用了哪种类型透镜?包含了怎样的成像规律呢?又如:在学习“热学”中物质三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时,需要时刻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在一起,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为什么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的昼夜温差大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观察习惯,注重观察是学会思考的先决条件.

2.2让思考伴随着物理学习的始终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足以说明“思考”的重要性.没有认真、详实的思考,想学好初中物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应该让思考伴随着物理学习的始终.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学习的涵义中,不难得出结论: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需要思考,离开思考,学习寸步难行.

3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

高效的物理课堂是指物理教育教学效果或效率有比较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地说:在物理教学的基础上,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物理教学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实,也说明了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必要性.

3.1精心设计好教学,物理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适时点拨

物理教学设计是初中物理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物理教师来进行设计,会有不尽相同的教学情形,这也就是经常所说的同课异构.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对于每一节课,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怎样引入新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去突出教学中的重点?设计怎样的活动去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选取什么类型的习题去巩固所学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反复思量.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学生水平,教师就应该进行程度各异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魅力所在.这也充分说明了精心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浮力”的教学设计时,关于浮力方向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浮力方向是向上的,但如何向上呢?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取一根红线,一端粘在乒乓球上,一端粘在大烧杯内底上,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慢慢浸没乒乓球,让学生观察红线的形状变化?教师提问:红线为什么被拉直了呢? 把烧杯一测垫起,发现红线还是竖直方向,这个演示实验一下子让浮力的方向问题形象化了,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改进,可以在乒乓球旁边增加一个重锤线,让学生观察水中红线是否与重垂线相互平行,有了重锤线这一参照物,实验效果很好!好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但是,仅有好的教学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物理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适时点拨.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较强,但是它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适时点拨,单凭学生的一腔学习热情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这是因为,有些知识比较抽象、繁杂,日常生活好多物理现象往往交错在一起,学生是很难理清这些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此时,就要看物理教师如何去引导和点拨了.

3.2学生积极思考与参与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才是物理课堂的主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以学生为中心,由此可看出,没有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是不可能构建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的.

现在的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大都比较重,正如俗语所讲“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不多,有时会很少,这就导致良好的甚至优秀的教学设计很难变为美好的现实――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学习物理的兴致不高、兴趣不浓.

第3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首先,我学习并思考新课程改革精神之后,考虑新课标的意义,认为要正确认识就要做对比,所有的进步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以往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新课程的改革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人性化设计

几乎大多数初中学生会说,物理太难学了,每堂课讲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或者有些学生感觉听的很懂,一下课之后大脑一片空白,当然就更谈不上会做题提高了。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都没有弄清楚。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学说的基础,而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把抽象和形象联系在一起,导致后面的学习步履维艰,所以物理概念的讲述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尤其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处于知识更新极为迅速的新时代,而以往的教材只是干瘪的公式和概念的框架上陪衬的几个小实验、小知识,整齐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和兴趣。由于物理知识较为严谨,而且有一个教学大纲在要求老师,老师只好由此来去评价学生了,所以,一般的初中学生就会觉得物理令人头疼,开始不知道物理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觉得物理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这时候老师又通过题目来巩固物理知识,这就更加没有意思了,怎么会给物理学习带来快乐。我们考虑“学生的感受”太少了。

新课标注重把物理教学和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关心科技的发展。

二、知识框架以人为本

以往的教材,课程设计以知识为本,在自然科学的转型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简单的课程设计确实培养了一批一批的人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课外掌握的知识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容易对书本知识产生疑问,但以往的课程安排,使教师很难既能解答学生又能传授完整的课程,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因为原来的课程设计侧重于教师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式地获取知识,即被动地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急于获取知识,而不那么关心知识是从何而来,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也”,也就无法体现其本应当的教育功能了。

而新课改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是让老师从单纯的关注物理知识的传授到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物理课程是通过物理这个素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而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介绍物理学。

要能够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不能把学生看的很“单纯”,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习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掌握和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抑制其中消极的因素。每位老师必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学习、成长的心理过程,从而为教学工作服务。新课标不仅仅是从教材内容上的更新,还是对教师要求的革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浸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通过自己良好的品德言行去影响学生,搞好教学。

三、探究式实验综合能力和联系生活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仍然只是局限于学科知识,以往的教材涉及的实验虽然是经典的实验,但和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前沿的奇妙现象相比较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陈旧,更何况本来这些知识动辄就已经几百年了。

第4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学习乐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知识教育的进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熟知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推行教学改革,革新教法,提高效率,是新课程的当务之急。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不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将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加以改变,逐渐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在教学设计的立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课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机械接受知识。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业中运用,不知探其究竟。课上,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被动接受,不主动积极质疑探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遵照畅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先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挑战。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变为主动的探求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为依据。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对物理学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广阔的发展趋势、物理以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继而喜欢物理课。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比只教会知识更重要。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我们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质疑探讨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地课堂氛围,采取互动教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易得到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二、创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各有特点,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落实新课标有着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知识渴求和知识欲望,我们应重视他们,并采取妥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对学生都有信心,在设计问题、指导方法方面因人而异,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进步。

三、创新教学评价的制度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开动脑筋解决出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考试如何改革,考试改革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既然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考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导向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学合理。以往考试只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地强化了考试的功能,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使师生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用发展性评价来改变这种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总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物理教师,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一定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浅议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8).

第5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合作—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诸多益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模式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1.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教学更注重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融入探究及创新的因素等,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设置的探究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一定是新的未知,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合理把握好问题的难度,确保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掌握。二是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充满趣味化,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动向,问题呈现形式要尽量简单、明了、有趣,真正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内驱力的效果和目的。三是问题的设置要建构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在先前经验基础之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并据此展开分析和探究。

2.教师要努力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科学合理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能够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上下工夫。首先在编组之前,教师要先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混合编组,小组的规模要适中,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控制在4~6人之间是最好的;其次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要存在差异,要能够互补、互帮,而小组之间的水平要大致相同,这样构建的小组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又能在小组之间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学习氛围;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色,科学分配给学生一定的角色,尽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3.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启发与引导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相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充当好指导者、启发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架构,使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它自身最大的成效。比如在学习“电热器”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在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辨析时,教师要加强小组间的巡视,留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谈论情况,并对那些反应灵敏、想法新颖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学生则给予充分的鼓励,使之尽快融入小组讨论之中,除了做好必要的指导和促进工作之外,教师还可尝试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平等讨论交流,并在学生讨论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启发,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4.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案例解析

如何在“合作—探究”模式下展开教学活动,我们以真实教学案例为着眼点进行深入解析。比如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课时内容时,教师可请各个小组之间展开比赛,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得快,待同学们比赛完成之后,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思考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即“汽车关闭发动机之后为什么还能前进,前进一段之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一段时间后,教师可请各个小组代表发表自己本小组的观点,并比较哪个小组的答案更完善、合理,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和归纳。相信通过这样实践、讨论的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相对摩擦的知识,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模式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师要注意掌控好全局,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争取使“合作—探究”学习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 陈海涛.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第6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英语写作课堂上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构想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预算》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春风化雨:浅议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

高职自动控制课程教学中软件工具的应用探索

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兼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的建议

《离心泵检修安装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浅谈对学生化学学法的指导

论高中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实践与浅识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语言教学

基于学困生的新理念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文以载道,课以立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析新课标中语文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开学第_课

分析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其解决方法

如何全方位提高高中地理学教学质量研究

曲棍球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思考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构思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以“本”为本远离“题海”——谈新形势下课本习题资源的利用

浅谈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咏华山》教学案例及评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与困惑

初中写人记叙文教法初探

听说读写,构建和谐高效初中英语课堂

让英语写作轻松起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小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议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生物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想

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CAI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生态课堂:唤醒沉睡状态的生命体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数学如何塑造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试析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浅谈语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点滴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百分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关于“打造魅力课堂”的思考

第7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一、有效备课

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科学性

一个好教案应具有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系统性,随心所欲、虚而空洞的教案是不科学的。

2.创新性

集体备课,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发挥,千万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偷懒”。

3.加强“预习”

有效预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1)妥善安排时间

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新课,这样印象较深。

(2)明确任务

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时预习导引,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要将预习定位在扫清基本障碍、疏通知识脉络的层面上。

(3)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成为一节好课的开始。

二、有效课堂

1.有效的导入

新课导入要别出心裁,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时,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采用覆杯实验导入。由此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就像演播一场电影,学生只是看电影的观众,充分其量只是在精彩的部分引起学生的共鸣、遐想。而不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兴奋、创造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和一个演示实验。问题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在电热器和电流的热效应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电热而且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个问题抛出后,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回答:与电流有关、与电压有关、与电阻有关、与通电时间有关。另外,还列举提出这些因素的依据,场景热烈、情绪激昂,这是我所需要的。接着,我跟学生一道剔除了与电压的关系,并提出如何探究出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学生热烈讨论,在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后得出一个大家认可的实验方案。学生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3.有效的课堂提问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巧妙的艺术性的提问常常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巧妙的提问呢?

(1)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所提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

(2)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例如:在讲“声波”时,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提问方式,用诗来提问,“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贵思量,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通过用诗的艺术化形式来问,为什么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使学生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去学习。

(3)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教师可以进行层层深入的提问:为什么进站的汽车总是提前关闭油门?同学们,在乘车时,如果路面比较光滑,那么司机关闭油门的时间比起路面粗糙时提前还是滞后?若路面没有摩擦,汽车的运动会怎样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既可以得到教学想要的结果,同时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得到层层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审视和梳理的记录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要做一个好教师,就是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那么,教后反思,是提升思想的最佳方式,因为教师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长期坚持写好教后反思,将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第8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研究

        (3)浅议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李婧

        (5)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王庆华

        (6)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张凤宝

        (7)语文课堂对话的现状浅析 杨晶晶

        (9)社会教学中辩证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对初一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徐华枫

        (11)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 王艺霞

        (12)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徐玉芳

        (1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优质初中英语课堂 吴学军

        (14)高一数学学法有讲究 李迎霞

        (15)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王建平

        (16)数学生活化三步曲 蒋红燕

        (17)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凸显数学素质教育 卓冬定

        (18)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李秀楼

        (19)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张艳伟

        (20)对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朱明 李哲

        (2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林海

        (22)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 刘新歌

        (23)论生物课堂结尾的艺术 郑宾宾

        (24)九屏幕法对农村初中科技教育方法选择的指导 邱华

        (25)农艺教育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化 孙桂明

        (26)打比方在初中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李爱卿

        (27)如何提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李宝明

        (28)小学美术线描画的教学探究 华伟琴

        (29)如何上好劳动技术课 刘慧莉

        教学实践

        (30)考场作文之痛——写作教学之我见 郜新锋

        (31)演绎别样的精彩——新课程下影视评论课的探索 王春伟

        (32)抢抓契机 巧妙引导 尤莉

        (33)试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 王楠楠

        (34)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王雅维

        (3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智能的培养 要海旭

        (36)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谈喜英

        (37)对两类三角题型深刻剖析 刘平

        (38)用“教学创新”破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樊贵仁

        (39)由1=2想到的 刘淑荣

        (4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化归思想 邸娜

        (41)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郑洪彬

        (4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 黄贤春

        (43)浅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郜智武

 

;       (44)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安彩霞

        (45)初中计算机课教学模式探索 杜运健

        (46)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王彩良

        课改在线

        (47)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念 王蕾

        (48)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 徐培侠

        (49)领会课改精神 纠正片面做法——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禹志华

        (50)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李顺利

        (52)浅议思想政治教学 李杰

        (53)主体性教育理念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亢俊华

        (54)历史课堂生活化 张卫安

        (55)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马惠玲

        (56)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尹静

        (57)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尝试 黄雅军

        (58)改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郭宝

        (59)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吴和平

        中考聚焦

        (60)巧备考破瓶颈 提高物理高考成绩 刘振兴

        (61)中考数学中的动态问题与分类讨论思想 郭方富

        (63)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历史成绩 周爱军

        教育管理

        (64)班主任在工作中成长 杨春燕

        (65)做优秀班主任 创特色班集体 常军威

        教育探析

        (66)“仁”之今论 赵斌

        (67)让阅读随成长而成长 韩进卫

        (68)学温和的力量 焦珊珊

        (69)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冀志军

        (70)宽容是首诗 黄昕红

        (71)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赵红

        (72)无华的常态课 宋丹彤

        (73)浅议性格懦弱生的转化 贺朝举

        (74)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反思 陈永臻

        (75)怎样培养性格懦弱的学生 闫荔枝

        (76)中学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杨淑琴

        (77)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谢金莲

        (78)管窥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陈新娟

        (79)大铁锤之侠义精神 刘银先

        (79)三更有梦书当枕——浅谈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 董婧

        (80)浅议数学分层次辅导教学 范伟文

        无

        (f0002)《人投鸟一石子》 无

第9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一、把握标准、吃透教材和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物理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目标方面,不仅有“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等知识技能目标动词外,还提出了“经历、反应、领悟”等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所以,学习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电阻》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1.通过实验探究,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导电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了解什么是电阻。2.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并提出问题。3.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把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学习行为。

苏科版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本节教材引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来呈现要研究问题的素材,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并要把教材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四环节是落实目标的关键

第一环节: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怎样呈现

新授课教学若单纯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去备课,往往会直接根据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讲授本节内容。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掌握对物理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因此情境的创设就要设计为以学习目标为依托,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既能为本节课目标服务,又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且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故事、图画、动画、音乐等,呈现的方式有讲述、小黑板展示、多媒体播放等。本节课开始可以课本导图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为背景,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为目标,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维的活动。

第二环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

一个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提出方案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电阻》这节课,提出问题的过程。教师:“我们今天先来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从哪些途径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利用课桌上的现有器材:电池盒、若干导线、金属丝、铅笔芯、开关等,设计实验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样的实验中你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经过试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把问题进行分类,初步认识长度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程度不同。

第三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怎样组织

新课标以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其中“科学探究”是最主要的目标和方式,它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应成“百花齐放”的多样化局面,不能单一地固定某一种模式。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排斥“接受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判断本节内容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可以探究、应该探究的程序性知识坚持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适宜采用接受式教学方式的陈述性知识,仍可采用接受式教学。不论采取哪些方式,都要考虑为落实目标学生有哪些活动?怎样组织、这些活动?教师有哪些活动?怎样活动?

如落实“导体长度改变可以改变电流大小”这一目标,可采用教师接入长度不同的金属丝可改变电流大小的过程。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长度不同时的变化情况,然后总结交流,达成共识。落实“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目标,可采用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接入其他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的导体,看电流变化及灯的亮暗变化,然后思考说明问题。

第四环节:进行什么样的拓展,怎样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