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导游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导游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导游专业论文

第1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作为一名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师,以及一名幼师学校的班主任,笔者都深刻的认识到,教师是领头羊,老师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在课堂上精神愉悦,态度积极。用平等的心态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薄弱,而让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时常用鼓励的方法促使学生上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发现,学校中并不缺乏自信心不足但品质良好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并没有上过舞台,甚至没有很正式的接触过舞蹈。这就更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用热情和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最后爱上舞蹈。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条件,让他们见世面、长经验、长胆量。让学生懂得舞蹈中的感情,感情是一个舞蹈的灵魂,缺了魂魄的舞蹈是不会精彩的,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感情,感染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改进考试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在普遍的应试教育中,我们都会以一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为主,所以期末的舞蹈测试也就成了学生的主要成绩,这样,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不能把上课所学和考试完美的结合起来是只有期末考试的弊端,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记为总成绩的20%,平时的测验记为30%,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记为50%,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注重各个阶段的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有效的、综合的检验他们的舞蹈水平以及灵活运用舞蹈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成绩的设计上,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谁的更有新意,谁的更有创意,谁的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实现了实践与分数的完美结合。

三、日常管理的舞蹈教学

作为幼师学校的班主任,又介于舞蹈对于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舞蹈教学,比如,定期在班级举行舞蹈大赛,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所学,灵活应用,努力创新,谁的编排更有趣,谁的想法更打破大众的想法,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也可在班级晚会中,加入大量的舞蹈元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校级以及以上级别的舞蹈比赛,在比赛中磨练自己,经过摔打才会被历练的更加强大。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讲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对舞蹈的爱真正发光发热。

四、小结

第2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第3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各个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开设旅游类专业。然而,导游专业的导游口语教学普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存在薄弱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职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影响因素,并试图提出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市场需求随之迅速增长。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导游的口头讲解表达能力问题表现突出。据调查,近阶段占相当高比例的游客对于导游的讲解能力打出不满意的评价。

影响导游人员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导游的口语教学角度,寻找导游口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导游口语教学问题提出的若干对策。

二、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一)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究竟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在职中普遍存在。职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欠缺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口语训练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形。学生还有缺乏自我表现的保守传统缺点,平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意识与训练的习惯。133229.COM另外,在主观意志方面,学生训练时容易出现气馁、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相对传统基础专业,导游专业的资深教师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客观方面,职中“双师型”教师的比较紧缺,由此可能制约着导游口语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观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重视、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导游口语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导游笔试而忽视导游口语训练的意识,口语教学往往突击式地围绕导游证口语考试指定的景点作训练,而忽视了导游现场口语训练的长期性。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导游口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导游口语教材零散分布在导游业务、导游概论、语言能力与技巧等相关书籍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传统守旧,资料相对紧缺和形式单一。与旅游业日益推出的新景点、新事物相比,教材介绍的景点内容陈旧,表达形式比较枯燥欠缺生动的图文声像来配合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因素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是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两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职学校普遍错误地认为,导游专业只需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教学设施设备。事实上,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同样需要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职业中学也不重视导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导游专业职业学校急需建立导游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目前职中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导游专业实验室,例如微格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专业图书与资料、旅行社实习基地等。

(五)实践因素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职中的学生一般是局限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导游口语的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课外活动安全等原因,缺少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对景点考察等专业见习,比较少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专业的实践,学生对于导游口语没有专业的感性认识,导致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三、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矛盾关系中,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首先是培养学生训练导游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训练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发展教师“双师型”,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师除了精通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还特别需要参加导游的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熟悉现代导游口语的最新特点,掌握游客的最新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导游口语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实用型导游口语师资

最近教育部提出:允许具有高级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兼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旅游发展到一个大众化阶段,形成一支旅游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游队伍。这成为职业教育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深导游人才资源,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采取定期兼课、专题讲座、实习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改革和创新编写导游口语教材

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创新编写一系列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具有浓郁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导游口语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创新创造优良条件。除了编写一系列书本教材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图文声像等形式的导游专业的教材,例如是优秀导游示范、旅游资源介绍视频等口语教材。

(五)完善教学基础设备,建立良好的导游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条件,完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让专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口语训练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口语教学质量。在校内,专业教学可以创设导游模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

同时,加快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导游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促进口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口语学习能力和导游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宋培纬.职业中学口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河南教育.1997.(03)

第4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构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高校的培养目标方能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无论是本科办学层次还是专科办学层次。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考虑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就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迅速扩张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填补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极速扩张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雷同性强,特色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据统计,我国大多数旅游高等教学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1.3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很多高校很多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愈来愈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大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保证充分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外,在企业中边实践边学习,提高实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功能的主要体现。旅游管理高等教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上,课程设置模块除了要考虑到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地方的互动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培育上应优先考虑地方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与地方旅游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费用,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还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地方适应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2.1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包括企业参观、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课内外专业活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

2.1.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形式

通过校内教师或邀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座谈等方式,塑造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初步建立良好的仪态仪表、社交礼仪,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以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载体的实践形式

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2.1.3专业实验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室等设施,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学期寒暑假进行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企业走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1.4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的实践形式

高年级时,学生应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用人情况及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激发自己加强必备技能与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1.5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或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单位。学生紧密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完成的毕业论文可供实习单位采用或参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和企业之间增进了了解,单位找招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2.2实践内容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可实行“三结合、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据此确立相应的实践内容。“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四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六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过程。认知实习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今后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作用。认知实践可以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见习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参观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和旅游商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构成要素,对旅游活动相关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可有案例讨论和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构成,既有技术性较强的的管理实践,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饭店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实验项目包括客房销售、前厅接待、餐饮服务,逐步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操作技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导游模拟技能训练,进行导游影像资料的观摩学生,逐步提高导游技巧;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软件,培养学生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景观视觉造型艺术、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技能;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借助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等专业软件,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软件的操作。

2.2.3专业素质拓展实践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所需,主要通过岗前素质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营销技巧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旅游知识竞赛、普通话培训、导游大赛等形式开展。

2.2.4专业实训

在校内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通过到实习基地企业的实际相应岗位上实习专业实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相应职业的岗位差异而分别设置,实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2.2.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

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在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习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

2.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3.1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目前,受资金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多说高校旅游管理实验室实训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易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种类单一,多是酒店,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短期内难易承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请进来”:邀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2.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适时实践教学工作动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J].科技向导,2013(5).

[2]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文学界,2010(8).

[4]族学院教务处.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314)。

作者简介:

第5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方案,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

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

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

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从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模式框架下发挥其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

四、请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一些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旅游发展趋势、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科研力量,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不足。为此,要加强旅游管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立足校内实习基地,举办校内应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同时更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宗旨,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第6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现状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见》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合示范院校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一、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内涵

所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既是高职教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全球化教育竞争格局中展示新面貌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水平、凝聚内力、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应结合导游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优秀专业教师为立足点,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扩大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给予导游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打造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一)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

1、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导游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教师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专业对口的少,更谈不上有旅游行业的社会从业经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不仅在理论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的专业对口教学,同时教师行业经验的缺乏也使得学生无法学到导游的真正实践操作技能和业务技术。

2、新教师多,老教师少,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导致高职教学团队出现严重的年龄结构断层。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由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理论知识方面是过硬的,但却不熟悉岗位实践,因此出现了“一条腿走路”现象,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

3、学历结构有待调整。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反映高职教师团队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师资力量如何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本行业最新科技发展动向,而且要具有随时将新的理论和技术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师资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较少,博士更是凤毛麟角。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见》中提到,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使得整个教师团队的师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由于高职导游专业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故“双师素质”是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素质特征。作为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要求其职称、素质、知识和实践能力结构合理。具体的说,“双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即较强的教学、教研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职导游专业的师资要么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要么就是刚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既没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8.5%,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

(三)教学团队教育理念陈旧

高职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以致用、实践性强,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应强调以能力本位,要求以活动带动教学,通过行为引导、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  而现实情况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照本宣科上,教学内容既不联系实际,也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倡导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时代,他们在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等方面无法与时代接轨。同时,由于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没有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虽然有着多年专业理论学习的经历,却不知道如何开展高职导游专业教学,于是只能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甚至是研究生阶段导师对他们的教育模式,这显然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格格不入,其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本无法被高职导游专业的学生所接受,就更谈不上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了。

(四)教学团队轻视科研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导游专业只有使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更新,也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造性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操作技能人才为目标,这使得高职院校教学团队首先缺乏科研意识。有些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其次才是理论和科研水平。科研意识的缺乏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轻视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导游专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团队在寻求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方面有一定困难,教师团队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该专业无法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要根据“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导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并达到规定比例。首先,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即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受聘为导游、讲解员等职,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实行校企紧密合作的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专业教师为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科研技术支撑,强化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参与旅游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提升旅游企业的员工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在结构上应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注入新的血液。

第7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导游语文;考证;课程教法;通过率

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导游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通过导游证考试的比率,又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准的重要指标。目前,湖南省导游证考证通过率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不论学校系部,还是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考证类课程的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或者教师的教法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么,这对考证通过率无疑有着重大影响。

当前,湖南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由电脑上机考试和现场导游考试两部分组成。电脑上机考试设四个考试模块: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现场导游考试包括景点讲解、电脑题库抽题解答和考官提问。在笔试的四个模块部分,高职院校一般开设了四门相对应的课程,并统一采用湖南省旅游局组织编写的教材。

就导游语文而言,笔者结合自身数年的教学经历,试分析如何优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考证课程通过率。

一、导游语文课程特点

导游语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员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导游带团的具体实践之中。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2010年开始,湖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采用省旅游局编写的《汉语言文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作为导游语文这门课程的考证教材。就教材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言基础;写作;中国文学史简述;诗词对联常识;风景名胜区诗词散文选。

导游语文作为具有职业特性要求的语文课程,一方面它会侧重于导游员所需的言语技能、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散文解析,另一方面,它仍是以普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文学史常识为基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特点、教法,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融为一体,从职业或专业需求角度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从笔者历年教学及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感到这门课程学习生动有趣,但考试要想拿高分,却实非易事。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容繁杂,它牵涉到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名人名篇及汉语言基础常识,考点很多又很分散,对许多同学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授课教师责任心不强,自身知识面不宽,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似地灌输,或者把责任寄附于学生的自觉和死记硬背,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二、课程教法存在的主要弊端

通观导游语文的教材,就会发现其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它涉及的面既宽又广,但都不深入。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要把这些内容都牢牢记住,并能有效的鉴别区分,举一反三的创作,就不容易了。当前,导游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考分较低的原因,除了学生自己的不认真刻苦学习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自身的功底不深,讲课时不能融会贯通。若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注重文史哲的结合,课堂就容易沦为就事论事、就文论文。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强记,一旦考题变通,就混淆不清了。

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有的老师为了图省事,只是单方面的讲析,让学生圈划重点。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更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没有突出职业特色,缺乏技能训练。在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写作、文学作品鉴赏方面,都可以渗透学生的听说读写练习。若课程缺乏技能培养过程,即使学生通过了理论知识的考试,但她坐下来不能写文,站起来不能解说,走出去不能鉴赏,作为一名导游员,其语文功底薄弱,是非常遗憾的。

三、课程教法的改进

(一)旁征博引,扩大知识点的信息量

由于导游语文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教师是一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其实都蕴藏着历史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想使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讲解中穿史实变迁、民俗风情,这就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其记忆。

如汉语发展的四个历史分期,教师就要结合历史学解释这背后的原因。上古汉语分期在五胡乱华以前,是因为这时期的语言较纯正;中古汉语时期是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影响的时期;近代汉语的分界期是,只因这之前国门尚未真正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华民族长期使用的是自己的文言文。到了1919年掀起的,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才意味着现代汉语的开端。再如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界,教师就要结合地理学来解释,每一个方言区的涵盖范围,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又如讲到近代戏曲的“徽班进京”,教师需要介绍戏曲的基础知识,再以隐藏于书本背后的有趣故事介绍这一典故。

(二)归纳总结,理清史实的来龙去脉

文学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朝代被不同的文人,进行着再创作;同一片山水,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的观光者,写进了诗篇。这方面,需要教师点醒学生,前后贯穿彼此对照,区分鉴赏,做好笔记。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白朴的《墙头马上》改编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汤显祖的《紫钗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等等,在讲到这些相关联的文学作品作家时,教师常常需要举一反三,让学生例举出这些文学名人写作这些名篇的故事概要,同一题材他们不同的表现手法处理方式,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有哪些称号等。

再如讲到清代的诗词散文时,学生很容易将“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词派”“常州词派”等文学流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弄混淆。在这方面,教师不宜“就说论说”,着重分析这几个学说之间的区别,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强化记忆。课堂上进行小测验,以便学生留下牢固的印象。

在比较归纳之余,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更为牢固。

(三)课堂练习,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程学习,职业资格证的考证,这都不是仅凭良好的记忆力就可以通过考核的,它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多做习题集,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写作应用文,可以锻炼提高笔下功夫;朗读诗词佳作,可以培养审美情怀。

考证课程,一般都会有相应的习题册。每学习完一章一节,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完相应章节的习题。或者,教师给学生做单元测验。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在汉语言基础部分,如异体字的辨析、字音的矫正、病句的修改等,需要学生的实际练习,列出有代表性的音、字、词、句,纠错改正;在写作部分,如欢迎词、欢送词、讲解词等,可以让学生充当模拟导游员进行现场写作及演练;在文学史部分,可以练习诵读的文学作品很多。特别是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散文部分,更可用来反复诵读。

作为一名准导游,在实训练习中,听要做到会听、能听、善听;说要说得清楚、准确、简洁、流畅、生动有情趣;读要广泛阅读,有一定的判断和鉴赏书画、楹联、诗词等文艺作品的能力;写要能写出清楚、流畅、生动、优美的导游词。

(四)品评鉴赏,提升真善美的情怀

导游语文虽然是一门考证课程,但如果是为了考证而考证,把学习当成是记忆、练习反复操练,那么,这势必离语文的本质特征越来越远。忽略了审美情怀的提升,学生感受不到它内在发散的魅力,在学习效果上就难得有质的飞跃和提高。

这个部分,特别体现在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曲选、散文选、对联选中。从最早的代表作《蒹葭》,到后来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等,太多的佳作。若教师在讲析这些作品时,自己都沉醉其间,点化重现其美景真情,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兴味盎然。

文学鉴赏,是一次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旅游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次审美活动。这两者交汇于游记类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在今人对它的欣赏、鉴别、领悟中。

(五)多管齐下,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多媒体上导游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讲授上课相比,其优越性不言而喻。教师广罗素材,适时地利用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极易给学生带来感染力与冲击力。

使用PPT时,教师能图文并茂地讲习文化名人名篇,直观生动的图像更具视觉冲击力。而能加强这种印象感知的,则是视频音频资料。如讲到文字的起源发展,教师可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中的第三集“古代文字的起源”;讲到汤显祖的《牡丹亭》,可播放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中的“昆曲”部分拓展学生的认知;讲到《春江花月夜》,可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听听古筝与琵琶合奏下的诵读;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的《兰花草》等,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被当代人改编成的歌曲,增添了课堂趣味。

导游语文的教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知识要点,为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顺利取得导游资格证书服务;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培养和锻炼导游技能,为将来导游从业服务;再一方面提升审美情怀专业素养。这对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旅游局.汉语言文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2]高午阳.浅谈如何提高导游考证课教学效果――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 [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3]李华平.《导游语文》教材教法初探 [J].才智,2009(17):115

[4]喻峰.从实用角度构建高职导游语文的教学体系 [J].职教论坛,2005(14):19―20

[5]张丽君.构建《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J].文学教育,2010(3):58―59

作者简介:

第8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焦作师专旅游英语专业始终秉承上述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优势,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验、实训、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构建了本专业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旅游、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导游业务和酒店实务操作职业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和酒店工作,成为面向旅游和酒店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时具备三项证书,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证书如表1。

二、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强调针对性,又要注重适应性,以增强职业能力和开拓、迁移能力。不拘泥于学科门类和学科体系,做到基础理论少而精,专业知识宽而新,加强实践、突出技能,做到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三年期间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旅游英语专业总学时的50%,如表2。

2.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第一课堂:包括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论文、综合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

第二课堂: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社团活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各种竞赛等。

第三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实践和兼职、毕业实习等。

旅游英语专业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各类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该模式中自主学习体系尤为突出。根据外语学习、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现状,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并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自主学习体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办法;成功地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上升到了教学层次,使之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加大综合技能实训的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专业课程的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通过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手段,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取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旅游实务实训、酒店实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实训及办公室管理实训等。

(2)生产性实训。全体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专业认知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专业认知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共计28周。学生到各旅游单位及各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开展毕业设计,如表3。

三、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涉及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依托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力量和资源,即聘请一批相关企业人员和校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咨询顾问的角色对企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提炼出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训,安排校外实习,开拓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探索,旅游英语专业已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务运作环境、并且是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旅游英语专业历来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先后投资近三百万元建造语音实验室6间,导游模拟实验室一间,餐饮实训室一间。语言实验室装有供专业实训用的最新软件,如“蓝鸽LBD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北京东方正龙DL700i语音教学播放系统”,“卓越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等。目前,旅游英语专业实验、实训室,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之需要,而且能满足其他专业及社会培训、考试之需要。

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旅游英语专业先后与郑州、珠三角中扶基地、北京全聚德、天坛饭店等一些大酒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间长达近一年。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实践教学管理

本专业根据实训的内容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到了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后期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

旅游英语专业在教务处制定的考核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构建了知识和能力兼顾,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学生实践教学学习评价模式。

1.以“双证书”制度考核为契机,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调整实训课程,力图使每一门实训课程都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训练,并通过技能模块的实训,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学生就可以参加“全国导游员”“地方导游员”等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内容多元化:强化过程考核,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内容包括沿途导游、路讲训练、现场翻译、景区讲解、导游词讲解、导游带团、宾馆介绍、宾馆接待服务、豫菜与豫酒茶及豫剧的介绍、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餐饮服务情景对话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把考核当作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有限手段,彻底改变一考定胜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多元化:多元化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观察、英语口试、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问卷调查、项目设计、自评与互评、团队活动、期中和期末测验、能力证书测试等。

3.构建企业本位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其职业能力的评价网全是在企业进行。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后,由学校及培养企业负责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具相关的能力评价证书。在实习与培训后由企业实训教师或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动态评价。

第9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对步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导游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有效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对导游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整合和充实,加强实用性、交际性、主题性、可操作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为旅游业输送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成为深化旅游院校教学改革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国文化知识导入对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要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中国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旅游者。涉外旅游专业人才(本文主要针对涉外导游人员)的翻译和陈述帮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们获得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民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让游客从亲历旅游目的地的人生经历中流连忘返并获得美好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因此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员需具备中国文化的丰富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提供丰富的信息,满足游客求知、求解、求乐和求美的多种旅游需求,帮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增加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大使,’;迫切性:21世纪的旅游市场需要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旅游学校是培养新时代涉外导游人才的摇篮,旅游院校只有实施针对性教育才能确保旅游院校毕业的涉外导游人员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适应旅游工作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随着我国人境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全面培养符合其职业需求的涉外旅游人才是我国旅游院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导游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教材的局限性,《导游英语》教材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国情、地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民俗、饮食、物产、建筑等,它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与其它基础英语课不同的特殊性。但导游英语教材也存在部分教学内容过时陈旧,无法体现中国目前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的需要,同时,有的内容过于表面形式化,无法传达真实的概念和传授实用的旅游知识,学生均反映在转换成实际运用过程中缺乏灵活的交际性,知识的掌握与现实社会、实践需要严重脱节。教材相对比较单一,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词汇量大也成为教学的主要难点;教师的局限性,导游英语在旅游院校已成为旅游英语、出境领队、涉外导游、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程。导游英语教学的教师目前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毕业,专门学旅游英语或导游英语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课程的侧重点,或者是把握的不够。教师的教学也与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并无经验可以借鉴,导致传播知识的过程趋于死板和枯燥乏味。

三、中国文化知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根据笔者自己近年的教学实践和多年的涉外旅游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中国文化知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导人的方法和策略。

锦上添花法;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有效导人,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和易于沟通。外国国家的游客由于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国情下的特殊国策,和中国特有的一些历史文化现象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比如,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很多外国游客都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很感兴趣,甚至很多主张人权的西方游客对于这个政策很不理解。在学习“人口控制(Population Control )”的章节时,除了讲解计划生育政策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中国为什么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的利与弊及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问题等等,根据实际需要,可进一步根据国家的政策诊释计划生育政策的真实含义,如从城镇、农村、少数民族三个角度分析和解释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性化的一面。这样,学生能在拓展开的视野中学到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知识、书本知识去服务于职业需要了。再比如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因此,传统节日文化可以说是了解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窗口。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应包括:春节(the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oval )。除了从来历、节日风俗等方面来介绍这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外,增加中国的“元宵(sweet dumPling)‑sweet dumpling“倒福(reversed fu )" ,“爆竹(firecracker“压岁钱( red-envelope money )”等这些代表特殊的中国文化内涵的知识。通过丰富这些与中国人民息息相关的独具特色的节日生活习俗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可以让游客对于中国的传统习俗有更深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旅游过程中体会这种文化碰撞所带来的新奇和。 推陈出新法,中国目前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的需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与现实中国的国情接轨,才能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符合职业需要。比如在介绍“中国的主要宗教(Major Religions in China )”章节时,讲解了佛教(Buddhism )、道教(Taoism )、伊斯兰教( Islam )、基督教(Christianity)传人中国的历史、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的生活产生的渊源影响。但实际上很多外国游客都会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人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们身边的中国人,也许进寺庙的时候会烧两柱香,向菩萨许个愿,但若问起他们的宗教信仰,大多数(包括我们自己)都会回答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其实与人们的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风俗习惯有紧密关系。我们讲的儒家文化(the Confucian culture)、道家的养生修炼之道(Tao-ism),“无为(action by non-action )”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宗教性质的信仰。儒家、道家虽然不是宗教,但作为具有宗教性的文化体系是具有宗教性的。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阐述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人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这个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强调中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Citizens enjoy the freedom tobelieve in religion and the freedom not to believe inreligion:(即每个人都享有选择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通过这样的私翻及引导,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情况有利地进行思考并合理地运用文化知识。再比如在讲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ecurity system )”时,特意以国家公务员、社会自由从业人员等为实例讲解了目前中国现实国情下的保险制度的实施范畴,并把与旅行社相关的管理条例下,导游人员应享有的“养老保险(en-dowment insurance )" ,“医疗保险(medical insurance)",“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insurance )",“工伤保险(in-jury insurance)”等社会保险做了详尽的介绍。这样,把教材中枯燥的定义和政策的描述提升到能在实践中应用的特色知识,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弥补了知识的掌握与现实社会存在脱节的不足之处。

兴趣点导向法,游客是带着好奇来中国旅游的,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对于大多数国外游客来说,中国深厚的文化魅力是吸引他们来中国旅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何其的深广庞杂,对于地道的中国人来说,理解起来尚有一定难度,何况是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呢?因此,在导游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外国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普遍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例如:中国的戏曲(oper-a)、武术(martial arts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茶文化(tea culture )、酒文化(wine culture),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以及婚姻价值观念的取舍等进行有侧重的讲解,而不是面面俱到。并且在讲解的时候把书面化的内容尽量转换成浅显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增加旅游事物的真实感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学习“八卦(Eight Diagrams )"“阴阳(yin andyang)" ,“风水(Fengshui)",“拔罐( cupping )" ,“刮痞(Guasha Treatment)"“足浴(herbal foot massage)”等等这些中国文化有的词汇和相关的内容,注重转换成外国人能懂的英语,使文化知识的传授更人性化,更贴进生活实际,更能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理论的热情和极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