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工作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作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分析论文

第1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如射洪县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本企业的情况,前面已经明确。与本企业有关的情况,则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二是国内外范围内,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三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国内外范围内,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国内外范围内,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更谈不上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即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笔者认为,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如大中型科技统计中,科技人员按职称学历分组中再按性别分组,科技项目按项目统计人力、物力、财力等这类指标企业微观管理都不需要、宏观管理又无多大作用的要坚决删除。企业增加值核算,从生产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备的大型企业都很难满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于企业核算有利,于统计数字质量有利。

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一是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四是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三)、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目前,政府统计部门的信息网络和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都很快,但现在还是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即使有交叉也只停留在报报表的单向交流上,政府统计网站为宏观决策考虑的多,为企业服务的少,如何利用政府统计网站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信息查询是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企业与政府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网络,企业所需的大量信息,能从统计渠道取得,政府统计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功能也会增强,地位也会提高。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简单的工作任务,使不少企业安排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统计,时过境迁,他们面对市场经济之波澜,或无动于衷,或望洋兴叹。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市场经济所赋予的新任务,他们又难以适应。

然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第2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完全的市场化求职方式不能达到按比例就业要求,必须运用协调机制,积极地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苏州市今年成功运用协调机制,协调著名跨国公司法国欧莱雅化妆品苏州有限公司、雅都大酒店、竹辉饭店等14家用人单位,提供文员、操作员、仓库保管员、清洁工等40余种就业岗位,与400余名残疾人举办就业洽谈会,一次就安置67名有劳残疾人上岗,结果使劳资双方满意,苏州市残联更满意,他们认为这无异是今后残疾人就业的一条新路,避免了原来背靠背介绍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成功几率大大提高,而且协调在先,观念上容易达成一致。

形成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

残疾人中的“两低现象”(低文化、低技能)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就业者的新要求,更是阻碍了残疾人的顺利就业。

社会总是前进发展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形成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残疾人的素质。一是基础教育。政府应责成教育部门将残疾人的基础教育摆上关键位置,现在通常的做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小学设培智班),对学龄残疾人进行集中分类教育,另一个是设立特殊学校进行完全教育,这两个做法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二是技能培训。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每个残疾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有效改变“两低”现象。江苏省太仓市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把本市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残疾人教育培训机制,在教育系统、科技系统、劳动职培系统设立培训点,而且在企业、商店设立培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用的关系,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

形成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

在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做好按比例就业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须形成有利于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更明确地体现政府工作导向。一是重点表彰。这既是个老办法又是个好办法,对在按比例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而且在省市以上表彰的可以采取胸章式奖章,提高社会荣誉感;二是重点奖励。对残疾人使用比较好且超安置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单位用人。苏州市在形成有利于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中,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劳动服务所出现了用人单位电话预约残疾人用工和排队上门缴纳保障金的现象,形成了十分有利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而且他们还在积极寻求新的激励方案,更加完善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

形成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竞争机制

第3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论及实践操作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毕业生的阶段性指导上,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37-作应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需要在转变就业指导理念、构建职业指导的中国化的理论支撑、建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为完善高校就业教育工作模式,延伸就业指导内涵.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成效.提出了建议与参考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及体系.尚处于探讨和发展时期.就业指导内容较简单.指导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我们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社会的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超过600万.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最.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今年的就业大军高达1000多万人。截至2009年3月l0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生毕业生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中国社科院近日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0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短期内的大幅度增加.势必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大量涌人.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也势必加快.造成不少企业倒闭,岗位流失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高科技与先进设备.产生人力资源的排斥效应和替代效应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尚未到来之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普遍采用保守的发展战略与紧缩的财务战略.所以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此外.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使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选择

1.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能正确地待人处事因此.解决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和冲突.首先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求职的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求职择业之时喜欢与同学互相攀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便轻易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消极自卑,认为自己所读院校、专业不如人.在求职中不敢理直气壮大胆“推销自己”自我评价的关键在于要真实、客观,毕业生只有通过理智、冷静地自我思考.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次.要将自己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加以比较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来认识自己.从而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再次.要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在客观上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认识自己最后.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从而降低择业的盲目性也有一些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时,不知所措,求职完全依赖父母再者.也存在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选择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才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符的岗位不屑一顾。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增设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狭窄

1.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1.4重就业率轻就业教育

近年来.教育部开始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标。高校对就业率都非常重视.但对就业教育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就业率这个结果,而忽视了培养过程和就业质量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就业的“质”。就业教育的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信息提供,忽视教育引导在就业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简单地把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教育二者等同.因而在开展就业教育时.以大量的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就业市场的维护和拓展以及深入的就业形势分析为主.就业教育内容过于简单。第二,重视技术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和案例分析我们很难得出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正相关结论。只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拓就业市场是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根本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才是lF确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2就业指导的对策

2.1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大一开始就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打破就业指导只面向毕业生的局面.将就业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2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局面

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课程教学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的政策.而且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仅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几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调动校内外的所有力量.凡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的人士都要参与其中.即就业教育的主体是全员性的。

2.3加强实践指导

作为一门指导性和时间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指导课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必须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配以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力求使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组织学生对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既可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开拓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正视困难、正确对待就业同时,建立往届毕业生档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加入就业指导中.以实例教育在校学生

第4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表现在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涉外企业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热点目标,国营企业即使有正式录用名额也不受他们青睐,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积极主流与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无私奉献已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虚。第三是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制度的变化,提出了新的人才质量要求。

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向质量要效益,应培养出觉悟高、能力强、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为适应商战竞争,还突出表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上的变化,强调制度的执行与制裁要奖罚分明。培养人才与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培养的人才类型、规格、特点、素质及管理手段,必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管理制度相吻合;否则,我们的毕业生将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人才市常第四是市场经济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困难。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接受,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几乎是同步的。

就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校门内的教师要广、要快得多。因此,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当学生身上已反映出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地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生思想品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二、对在校生进行德育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德育工作的思路应是:

(一)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院校德育要坚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爱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

(二)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地为社会创造和奉献。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样生活和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从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入手,诱发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根本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做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新时期人才质量标准,已不再单纯是过去那种踏实加肯干、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类型,而是思想和能力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总之,新时期的院校德育应培养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现代的人和国际型的人。

(四)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要与企业管理相衔接学校的德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德育必须把参照系由封闭的院校教育转向人才市场和企业要求上来,这一转变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法上都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使之与企业的要求相衔接。如若不然,学生在校接受的是一套管理方法,到企业后是另一套,这将增加学生的不适应性,减低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为此,必须做到:

1、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要与相应的企业要求衔接,把企业要求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的部分规范要求,同时要设置专业环境,在环境中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

2、德育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要与企业管理相适应。一位饭店的总经理说:“你们学生不及格还有补考机会,而在企业做错了一件事就难以挽回”。因此,在校的德育管理要与企业要求吻合。首先,应突出制度化管理,将规章制度熟知熟记,严格按制度办事,奖罚分明;其次,是在制度的执行上不能沿用“事不过三”、“下不为例”等旧的教育方法,制度不容违犯,否则就要受到处罚;第三,要适当减少耐心说服的思想教育过程,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学生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企业化管理的环境。

3、使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创造条件使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在平时的学习、社会工作及各项评比和比赛中为他们设计竞争舞台,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达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共同的目标导向下,进行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激烈,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能否承受竞争机制冲击的淘汰和排挤?能否经受挫折的考验?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社会中经受住挫折和胜利的考验,这就要求德育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放到首位。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保健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着眼点,使学生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性和肌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性,以积极主动、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社会环境,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这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竞争的心理适应力。在校期间应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的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诱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积极参与竞争。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预见性。做好上岗前的心理准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了解人才市场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塑造出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

第5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1 信息化背景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

1.1 有效节省资源

就传统的卫生档案管理而言,往往采用的是保存纸质材料的方式,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需要把这些纸质档案信息进行归类、装订、装盒等,这些复杂的工序不仅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后档案资料就会积累到较大的数量,在存储过程当中更是需要极大的空间,后期管理特别是信息的调用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实现信息化从纸质管理变成电子管理,无论是录入还是管理保存都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节约存储空间的同时,极大节省了资源,让档案调用更加方便[1]。

1.2 提高工作效率

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以往会选用手动归档的方法,而在这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需要在其中投入较多的管理资金,特别是在手动归档当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较大,工作效率明显较低。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档案的信息数据逐步增多,如果仍然选用手动归零和管理的方法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在这其中如果出现错误的话,会出现难以,会出现难以。在信息化的卫生档案管理当中,则能够确保工作效率,而且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会极大降低,也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

1.3 优化医疗资源

在面对突发性医疗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中,卫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显得更加的关键。这些危害深远的医疗事件有着突发性的特点,而且一旦发生会以迅猛的速度迅速扩展,如果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话,数据的处理以及准确性都不能够得到保障,很容易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在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之后,可以让相关部门及时迅速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相关研究机构也可以抓住有利时机来总结疾病规律,并且提出控制和解决办法,使得医疗资源得以优化和有效利用。

1.4 促进整合共享

社会在向前推进,科技而是以人类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那么信息量也在逐步扩大,无论是哪一个部门都无法把全部信息进行有效收集管理和应用,那么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有效构建信息化的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以及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档案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进一步凸显出信息管理的整体性优势。除此以外,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让我国能够迅速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有力举措,有效推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

2 信息化背景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的卫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在先进技术的推广实施当中不单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更为主要的是要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并且能够把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够让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得以实现,档案管理的质量才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培训,强调档案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先进以及完善卫生档案的管理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对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熟练应用。由此可见,人才建设是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以及关键资源。因此,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得到综合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使得他们能够逐步充实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当中,为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注入活力。

2.2 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投入

如果说人才建设是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的软件的话,那么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则是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所以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完善卫生档案管理的硬件系统,更好的是用信息化的背景。基础设施是卫生档案信息化的保障以及基础,但是当前档案基础设施落后和不完善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基层机构设施更是缺乏,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此,卫生单位必须要对基础设施建设提起较高的重视程度,并且结合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切实能力来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果单位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结合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来开发研究专门的管理软件,优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术,使得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逐步走向正轨[3]。

2.3 构建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就目前而言,有关于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和规定还有待健全,这使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并且得不到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作为支持与保障。另外,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当中,会涉及多个环节以及部门,要想让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規范性的管理体系来发挥约束作用。因此,构建标准规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目前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各方的责任,使得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可以做到各司其职,把每一个管理环节紧紧联系起来。另外,为了满足信息检索交换等多个方面的需求,需要构建有着很强兼容性和通用性的信息交换以及存储的标准,并将其在制度当中进行体现,提高管理系统的规范性和完整。

2.4 推进实现卫生档案信息电子网络化

电子网络化建设是卫生档案管理的趋势,同时也是信息化背景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整合和共享的关键所在。在卫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现代设备的应用,提高纸质资料到数字化的转变速度,做好电子文件的整理以及全方位的管理。取得信息化但管理的各项工作可以联系成一个网络,通过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来构建完善的数据库,让档案信息的共享以及整合得以充分的实现。卫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那么在档案信息电子网络化实现之后信息的咨询、查询、检索、应用等都可以赞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当中得以解决和高效的处理,档案服务的整体质量也可以得到提升[4]。

第6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1调水工程方案布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工程方案布局工作的基本思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换。

1958~1961年,根据上级指示,黄委组织了1000多人次到西部地区进行查勘,范围东至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达黄河长江源头、南抵云南石鼓、北到甘肃定西,约115万km2。研究的调水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涪江、白龙江。主要代表性方案有:从玉树附近金沙江调水至积石山附近贾曲入黄河的玉—积线,金沙江恶巴调水至洮河的恶—洮线,金沙江翁水河口调水到定西的翁—定线,金沙江石鼓调水到渭河的石—渭线,怒江沙布调水到定西的怒—定线。这个时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①调水量大,以上各调水线路年调水220亿~1400亿m3;②全部采用自流方式,以避免建设大型动力电站,但需要筑高坝,以壅高调蓄水位,如怒—定线,最大坝高达630m;③认为开凿隧洞,特别是长隧洞,技术上几乎没有可能,因此采用傍山开渠输水,这样,输水线路过长,石—渭线长6244km,翁—定线长6808km。

1978~1996年,黄委又组织多次西线调水查勘,并对1958~1961年的西线调水工程方案布局进行分析,认为:①通过以往工作,对整个西部调水已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提出的总体布局框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②引水点愈靠近下游,可调水量愈大,则工程规模愈大。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调水量和工程规模应有一个适当的限度。③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由小到大、分期开发、逐步扩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的基本思路有如下转变:在原来的大范围、大工程规模、大调水量的总体布局框架下,缩小研究范围。提出从距离黄河较近、调水量适宜、相对工程规模较小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三条河共调水200亿m3,并由此研究相应的调水工程方案布局。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一次大转换,从研究115万km2大范围地区缩小到30万km2。

国家计委、水利部和专家们肯定了这个思路。1987年7月,国家计委从开发西部的长远战略考虑,决定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并将此任务列入“七五”、“八五”计划。10年的超前期规划研究认为,输水线路采用明渠方案的突出问题是:调水地区山势陡峻,高边坡开挖工程量大;大的地质构造断裂多顺河发育,傍山开渠,存在整体稳定问题;褶皱裂隙发育,存在局部泥石流和塌方问题。调水方案若以年输水100亿m3计算,则流量约400m3/s;以5m水深、1m/s流速计,水面宽达80m。这样宽的明渠,地处地质条件复杂、基本无人烟的山区,尤其是大雪封山的冬季,某一局部出问题,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国内外长隧洞施工技术发展很快,采用掘进机开凿长隧洞,质量好,效率高,一次衬砌完成,技术上可行。于是,工程方案布局,采取在海拔4000m左右的调水河流上引水,以115~130km的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二次大转换,从以长明渠输水改变为相对较短的隧洞输水。

1996年7月~2001年6月,开展了5年规划阶段的工作,这是10年超前期规划研究的继续,其工作思路主要是:①自流。经对抽水方式与自流方式比较,主要为避免在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建设大型动力电站,故采用自流方式。②下移。海拔4000m左右的地区严重缺氧,勘察、规划、施工、运行、管理困难很大,故将调水工程方案布局整体下移到海拔3500m左右。该区有森林、农田,适宜于人类活动,对施工、运行、管理都有利。虽然隧洞较长,但支沟多,可以自然分段,长洞短打。③集中。以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组成的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先行实施,后期再实施雅砻江、通天河调水的输水工程,都要从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附近通过,引水工程高度集中,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达曲—贾曲线路的地质资料和处理措施,节省后期大量的勘测、交通及施工等基础工程费用。这是工作思路的第三次大转换。由此确定了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规划思路,选定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为第一期工程。2001年5月27~29日,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规划报告,赞同这个思路,并同意第一期工程及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阶段,突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基本思路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远距离的特大型调水工程,在改变水资源地区间的分布时,必将对调水河流地区、调水工程区和受水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着重研究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削弱或免除。调水既要考虑西北地区缺水的需要,又要研究减免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的不利影响,达到南北两利、共同发展。

对调水河流地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调水,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可接受的调水量是多少?此课题请中科院刘昌明院士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研究。经综合各因素分析,鉴于调水河流地区人烟稀少、山势陡峻、雨量丰沛,认为调取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65%~70%为可接受调水量。此调水量不会对调水河流地区造成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制约调水的重大生态环境因素。

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会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某些不利影响,其中可以量化计算的,是引水枢纽以下规划和已建梯级电站减少的发电量。而调水入黄河后,黄河各梯级电站将增加发电量。据推算,2030年水平,长江干支流损失的电能值与黄河增加的电能值大体相当。这涉及水权和不同地区的利益,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协调解决。

调水工程所在地区,需要研究水库淹没损失。不同的枢纽水库淹没草地34~379km2,迁移人口117~3690人,乡村级寺庙2~8座。由于地广人稀,因此淹没的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涉及的主要是藏族,他们多信奉喇嘛教,因此对寺庙和有关宗教设施的迁建,需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调水入黄河后,增加黄河河道的水量,并将水送到有水则绿洲、无水则荒漠的地区,其生态环境效益是显著的。但江水穿过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输入黄河后,在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利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3供水范围、经济分析和政策、管理体制

3.1供水范围

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供水范围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向黄河上中游地区供水;二是全部用以增加黄河水量。

供给黄河上中游的地区包括:兰州—河口镇河段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地区,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涑河地区。但是,目前阶段尚达不到向某个具体城镇、地段、工厂供水以及供多少水的工作深度。

再者,调入黄河的40亿m3水,全部供给黄河干流,增加黄河流量,缓解黄河水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挥已建枢纽工程的作用,同时还可稀释污水、冲沙减淤,解决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黄河的长治久安补充水源。

目前,规划阶段采用了第一种供水思路。

3.2经济分析

虽然现阶段不能明确供水的具体地点,不具备进行经济分析的条件,但是作为规划报告,缺了经济分析又不够完整。因此,采用了上述第一种供水思路,经计算,城镇生活用水效益约10元/m3,生态环境用水效益约1元/m3,综合效益约6元/m3。虽然存在着随机性,如增加工业、城镇生活的供水量,效益就大,反之效益就小,但是却给出了西线调水第一期工程经济分析的轮廓概念。

3.3政策与管理体制

(1)工程性质。西线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项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国家应给予优惠政策,投资以国家为主。

第7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第8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1.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

2.帮助班干部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

学生毕竟是学生,经验相对不足,班主任要结合具体工作过程,通过解剖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如①分析情况,把握全局,确定工作目标的方法。②从班级实际出发,搞好宣传工作,形成正确舆论的方法。③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的方法。④与同学交谈,耐心做思想工作的方法。⑤如发生矛盾,可采取当面交谈或书信谈心的方式,沟通思想,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避免公开冲突的方法。

3.敢于放手,大胆使用

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班干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把他们推到工作第一线上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但若遇到难题,班主任要当好他们的后盾,为他们排忧解难。班主任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可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严师出高徒,但严师并非不茍言笑、动则训斥,学生见之大气也不敢出的样子。严格要求也应言之有理,做事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以理服人。要做到有章可循,应制定详细的班规条约,奖罚分明。但处罚不是目的,而是督促学生改进、帮助学生成长的手段,还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找其谈话。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要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错误将导致的后果。通过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对所犯错误有一个正确认识。

大部分学生离家住校开始独立生活的时间较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就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慈母心,像慈母一样关心衣食住行。天冷了,提醒他们加衣;赶上感冒流行,提醒他们注意预防。最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情绪情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不管大事小事,班主任都要像慈母对待自己的儿女那样,倾注自己的情感,竭尽自己的心血。严父的严教与慈母的慈爱似乎是一对矛盾,而班主任恰恰是这一矛盾的统一体。处理好这一对矛盾,使严父和慈母这两种教育方法相辅相成,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任课老师在工作中与班主任保持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局面,形成班级任课教师的合力。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携手共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向任课教师作介绍,使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家庭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任课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相互协调的要求;班主任要把自己工作上的设想告之任课老师,并就管理班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注意相互沟通,加强合作。2.班主任要充当班级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最佳使者,为任课老师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依据。3.班主任要善于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平时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

四、关注后进生

1.用爱感化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可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打开学生的心灵,是沟通学生情感的通道。用耐心细致的爱,融化后进生心理障碍,树立信心,迎头赶上。例如,李涛同学母亲因病早世,家庭困难,失去母爱情绪低落,性格孤僻。我了解情况后,在生活上帮助他,并组织班上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他谈心,并开导他“困难和挫折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就看你怎样去面对”。还列举名人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事迹,并说“你不应该封闭自己,应该创造自己”。集体的温暖,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及语重心长的谈话,使他感动的流泪,并重拾信心。他不仅性格开朗了,而且成绩也提高了。

2.发现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后进生,他们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急需我们认真挖掘,积极寻找,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外因力量,促使内因变化。

3.严格要求

对于个别后进生,我对他们的要求严,但“严中用宽,严中有度,严中有别”。

4.配合家庭共同教育

和家庭密切配合,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勤家访,通过家访,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和学校保持一致,共同教育好后进生。

以上是我这几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感想,体会。用积极的方法去管理,用爱心去对待每个同学,和家长、教师共同合作,我相信工作会越来越成功。

第9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渠道测量步骤

渠道是线状引水工程,它包括渠首、渠道、渡槽、倒虹吸、涵洞、节制分水闸、桥等一系列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要把这些建筑物的中心线位置和特征高程按一定的标准实测出来,为渠道设计提供充分的测量资料。渠道测量的目的,是在地面上沿选定中心线及其两侧测出纵、横断面,并绘制成图,以便在图上绘出设计线;然后,计算工程量,编制概算或预算,作为方案比较或施工的依据。渠道工程的勘察放线,是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只有在现场放线位置合适、测量数据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的做出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下面浅谈一下渠道测量工作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工作预备会议

工作预备会议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召开,甲方代表(具体由甲方基建科负责)、测量人员、设计人员都要参加。召开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这次渠道测量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和与今后设计相关且需要现在调查清楚的问题。首先应明确是新建渠道还是改建渠道;若是改建渠道有无改线段或裁弯取直的渠段。渠道有无地质资料或是类似工程可供本渠道工程参考的地质资料。若没有相关地质资料可利用则应明确渠道沿线和拟建重要建筑物中心位置做地质勘探的必要性。会上要积极征求甲方对这次测量工作及对渠道设计方案的意见或要求。如渠道长度,设计方案(主要指采用什么要的防渗形式和防冻胀方案),有无改线或裁弯取直、项目投资控制等问题要明确是否有要求。这些要求或建议的明确化对渠道测量、设计工作都很有指导意义。

2.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的绘制

首先考虑由甲方代表提供精确的可满足测量要求的渠道现状(树形)导线图;若没有,再考虑由甲方代表提供渠道导线图的草图,根据草图由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甲方、测量、设计)一起完善渠道现状导线图;如若连草图都没有,则由本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一起用手持GPS测定渠道现状导线图。渠道现状导线图应明确标出渠道各个拐角、拐点及起点、终点的位置,分水闸、节制闸、桥涵等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位置,上下级渠道和各个建筑物的名称。各个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要标明,如不同渠段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节制闸、分水闸的流量,交通桥的过荷要求等。渠道现状导线图的绘制目的是便于这次渠道测量和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使用渠道现状导线图可以使渠道测量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渠道测量的准确性。

3.根据渠道现状导线图进行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测量

渠道上的闸、桥、涵等交*建筑物称为其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J3-81DLJ201-81CH2-601-81)》执行。渠道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渠道及配套属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渠道横断面高程测量等三部分。

3.1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

主要是为了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应当把其位置都精确的在渠道设计导线图中标出来。这项工作主要是使用GPS来完成的,主要测出渠道拐角和渠道拐点、始点、终点及其配套建筑物中心位置点的坐标,并在图纸上用适当的比例和图例明确表示出来。

3.2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

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是利用间视法测量路线中心线上里程桩和曲线控制桩的地面高程,以便进行渠道纵向坡度、闸、桥、涵等的纵向位置的设计。为便于计算渠道长度、绘制纵断面图,沿渠道中心线从渠首或分水建筑物的中心,或筑堤的起点,不论直线或曲线,均应用小木桩标定里程,这些木桩称为里程桩。木桩的间距一般为100m或50m,自上游向下游累积编号。这种按相等间隔设置的木桩称为整桩。在实际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应设加桩。整桩和加桩均属于里程桩。

3.2.1应设置加桩的情况一般有:

1中心线上地形有显著起伏的地点;

2转弯圆曲线的起点、终点和必要的曲线桩;

3拟建或已建建筑物的位置;

4与其它河道、沟渠、闸、坝、桥、涵的交点;

5穿过铁路、公路、和乡村干道的交点;

6中心线上及其两侧的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处;

7由平地进入山地或峡谷处;设计断面变化的过渡段两端。

为了注记地表性质和中心线经过的主要建筑物,必要时要绘制路线草图。

3.2.2纵断面测量时需要连带测定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1渠首交上级渠道的桩号,及交点处的坐标和渠底高程、水位高程;

2已建节制闸、分水闸应测出闸底、闸顶、闸前闸后水位高程,闸孔宽度和孔数;

3已建桥应测出桥顶、桥底高程;桥面(路面)宽度和其跨度;

4已建桥(或渡槽)应测出其顶、底高程,桥面(路面)宽度和其跨度;

5已建涵洞或倒虹吸应测出其跨度和顶部高程;

6已建跌水或陡坡应测出其宽度、长度、落差和级数;

7渠道拐角、拐点及其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坐标;

8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的交角;

9渠道穿过铁路时应测出轨面高程;穿过公路时应测出路面高程;同时应测出道路宽度;

10渠道沿线所留的BM点的高程和位置坐标;

11渠道末端坐标,及其所灌溉的农田地面控制高程;

12如果大段的渠、堤中心线在水内,为便于测量工作,可以平行移开,选择辅助中心线。

3.3渠道横断面高程测量

对垂直于路线中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横断面测量。横断面图是确定渠道横向施工范围、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必须资料。

横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横断面地形点的精度,包括地形点对中心线桩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应≤±1.5m,山地、高地应≤±2.0m,地形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3m。

横断面测量的测设要求:

1中心线与河道、沟渠、道路等交*时,应测出中心线与其交角。当交角大于85°、小于95°时,可只沿中心线施测一条所交渠、路的的横断面;当交角小于85°或大于95°时,应垂直于所交渠、路和沿中心线方向各测一条断面。

2横断面通过居民地时,一侧测至居民地边缘,并注记村名,另一侧应适当延长。横断面遇到山坡时,一侧可测至山坡上1~2点,另一侧适当延长。

3横断面上地形点密度,在平坦地区最大点距不得大于30m。地形变化处应增加测点,提高横断面的精度。

4.渠道沿线察看

渠道放线测量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并以桩号为准做好记录。新建渠道应察看是否穿越农田或林带、居民点等;老渠道应查看已建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并应做好记录。注意查看渠道沿线是否有可供渠道施工用的道路、水源和料场。较重要的交*建筑物还要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5.应提交的测量成果

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经过资料整理、数据计算、计算机绘图等内业工作后,最终应向设计人员提供测量成果。设计所需要的测量成果包括渠道导线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其软挡文件,其技术要求均应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准:

1对渠道导线图的要求:应包括上下级渠道中心线(及辅助中心线)、渠道拐角、拐点及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位置和坐标,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的交角等实测数据;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名称;制图比例和指北针等。

2对渠道纵断面图的要求:渠道纵断面图要比例适当;标明拐点桩号及拐角;标明已建或拟建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主要特征高程、其中心点的桩号;标明渠道沿线的BM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其它关键数据也都要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