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公共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安全论文

第1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街区;城市人行道;公共安全

目前,人们对城市人行道发挥的公共安全功能重视度不够,街区的治安管理也多数依赖传统的模式,而发挥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不够,街区居民参与安全管理程度不高,街道安全管理环境也急需优化。

一、城市人行道的公共安全功能

传统上城市公共安全的提供是来自国家,而公共安全建设也因缺少市民的参与而减少了其公共性。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时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自己和他人有着密切联系,个人和环境也相互影响,单纯在乎“私人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越是公共的,越是私人的。

人们在城市人行道行走或是驻足,总会有是否“安全”的顾虑。因为如果该街区或是人行道是“安全”的,就不会考虑是否安全的问题了。人不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也不是无助危险的受害者。而一个城市街区的基本安全原则是人们在人行道上身处陌生人之间必须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受潜意识感觉到陌生人的威胁。因此,城市的人行道必须具有而又实际具有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二、城市人行道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

(一)城市人行道安全活力不高

维护城市安全是警察的责任,但是城市的公共安全不应该单是主要由警察来维持。而且,目前街道的警力不足这一现实状况,更加凸显出街道安全活力不高的问题。城市的公共安全主要应该是由一个相互联动、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它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这就是城市街区自己的安全活力,它可以依靠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出来。而目前大部分的街区既没有一个自制网络来抑止不安全事故,又没有完全依靠发挥人行道的安全功能,使街区自身在街区公共安全上无所作为,致使安全活力不高。

(二)街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

城市街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没有居民参与,街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缺乏居民参与是当前中国城市街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全面管束下,居民一方面缺少参与街区事务决策和管理的途径;另一方面他们早已习惯于事先有事直接找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等待政府的安排,因而缺乏参与街区活动的积极性。至于街区的人行道,除了主要发挥其行走功能外,居民们几乎忽略它的公共安全功能。多数人没有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意识,对街区的陌生人或者是异常行为和现象缺乏警惕,行走在人行道时也缺乏交流,哪怕是眼神的交流,这样,人行道没有充分发挥出保障街区的有序和稳定的功能,居民也就不能以人行道为纽带增进居民的归属感。

(三)人行道周边的安全环境急需优化

1982年,美国犯罪学家乔治·凯令和詹姆斯·威尔逊在《太平洋月刊》上发表了《警察与社区安全:破窗》一文,他们首次使用“破窗”一词,并系统的阐述了“破窗理论”[2]。“破窗”(brokenwindows)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街区中出现的扰乱公共秩序、轻微犯罪等现象就像未被修理的窗户,给人造成街区治安无人关心的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犯罪。破窗理论说明街区治安管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消除潜在的治安隐患。但是,中国街区治安管理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单从人行道这一点就表现出:(1)亮灯工程不够。不少街区不仅很多人行道两侧没有路灯,而且许多居民楼道也没有感应灯。黑暗不仅会给预谋违法犯罪,破坏公共安全的人提供可趁之机,也给行人、治安巡逻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街区治安隐患。(2)街区环境净化、美化不够。许多人行道旁的街心公园都已经废弃,无人管理;或者成为流浪者和乞讨者的露宿地。这不仅影响街区的美观有序,而且也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窝藏地点。

三、解决街区公共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激发街区自治化活力

加强城市街区的公共安全建设关键是依靠街区自身,激发其活力,加强其自治化程度。其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推动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实现。民间社会组织是街区建设的主体之一,也是街区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4]。如何培育和管理民间社会组织,是激发街区自身活力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扶持、引导民间社会组织发展,但更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自我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街区居民共享着地理位置,穿插交汇的人行道使他们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日常行动和生活,更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街区。因此,城市街区在自治方面还应当具备一个功能,就是当街区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必须及时地找到有效途径,将街道的意见反映到上级主管机关,这也能促使将反映民生的意见变成城市的政策。

(二)增强街区居民的归属感

一个成熟的街区,不仅要具有界限明确、相对稳定的地域和并存互动关系的人口群体以及街区成员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公共设置,而且更要具有一定的街区管理水平和街区居民的认同感[3]。人们相互间即使没有任何关系,但必须存在对彼此的公共责任感,这一责任感源于对街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街区居民对街区有没有亲切感、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等感情,是一个街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对街区公共安全的管理时,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开展治安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街区违法案件的发生,营造街区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端正街区民警的执法思想,树立为民服务的意思,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培植良好的社会风气。实践证明,实施街区治安管理,不仅可以建立融洽的警民关系,增强街区居民的归属感,而且也可以为街区的发展提供保障作用。这样,居民将把作为公共产品的街道视为自己的家,将街区视为自己的家,无疑将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

(三)树立居民自觉监管意识

激发街区自身活力,增强街区居民的认同感后,必须树立起自觉监管意识,或者说是自觉树立起自我监管意识。一个有活力的街道不仅有行人,也有观看者,人行道上的行人不仅在行走,同时也在对公共安全实行监管,街区的居民更是主要的监管者。这些行人和居民就成为监管街道安全的有效的人力资源,而要成为有效的,则必须有种自觉的监管意识。否则,即使有再多的监管者去监管公共安全,在灯火通明的火车站也会有骇人的犯罪发生。培养自觉监管意识的主体则主要是临街的居民和人行道边的店主。

老城市貌似缺乏秩序,其背后神秘的秩序、安全和自由,其实质就是城市相互关联的人行道的用途,为它带来一个又一个驻足的目光,正式这种驻足的目光构成了城市人行道上的安全监视系统。因此,街区的居民应当起到榜样作用,树立起自觉监管意识,由此来带动街道上的行人,在人行道上发生众多微不足道的公共接触,由这些行为构成城市街道上的信任,它来源于迎面走过时的眼神停留,排队等号付款,对有伤病的路人表示同情。而这种信任的培养不能依靠机构来进行。在街区范围内平常的公开的接触所有的事都是个人自己去做,并非强迫,其总和是人们对公共身份的一种感知,是公共尊重和信任的一张网络,是在个人或街区需要时能作出贡献的一种资源,这些都是自愿形成。而缺少这样的信任对城市的街道公共安全是相当不利的。如果街区居民树立起自觉的监管意识,那么街道上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关注街道的潜意识,尤其在关键的时刻,那么城市的公共安全程度将大幅提高。

(四)充分利用街心公园提高城市公共安全

充分利用街心公园提高城市人行道的公共安全,是建设城市街区公共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主要问题就是街心公园的规划。无论该街区公园是成为流浪、乞讨者的聚集点,或是废弃品堆放的地点,还是犯罪发生点,也可能是街区居民游憩点、路人交流点、风景点,建立公园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人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建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而将人群聚集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城市公共安全度。一个熟悉的道理:一条经常使用的街道相对安全,一条废弃的街道很可能不安全。不安全问题并不能通过分散人群、降低稠密度、用郊区的特征来取代城市特征。所以,要充分利用街心公园的特点,将聚集起来的人群成为自觉监管城市公共安全的人力资源,以此来保障人行道这一公共产品的公共安全,从而保障整个街区和城市的秩序和安定。

四、结语

城市人行道对街区的公共安全有着较大影响,是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尤其是城市人行道公共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一些传统的街道和街区治安管理模式会逐渐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会逐步解决,那么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城市交界的“真空带”的公共安全问题会日益凸显,所以必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解决对策作出适时的调整与完善。总而言之,研究城市人行道对街区公共安全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8.

[2]MutumaRuteere,Marie一EmmanuellePommerolle.DemocratizingSecurityRepressionTheambiguitiesofcommunitypolicingin

Kenya[J].Africanaffairs,2003,(10).

[3]俞雷.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4]郁建兴.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J].人文杂志,2003,(4).

[5]金国华.关于社会治理的几点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3,(2).

[6]浦兴祖.特大城市城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向——兼谈“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之提法[J].政治学研究,1998.

第2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

1.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很多项目部安全教育方式主要是对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书面教程采取照本宣读这种枯燥而严肃的教育方式,工人进场教育也是流于形式,授课者讲得枯燥无味,听课者更是心不在焉,甚至是心生抵触,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事倍功半。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方式吸引听课者,使其真正将授课内容记在心里,用在实处,重点还在于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转变。

安全教育的内容即为安全课程的设置,它决定着安全教育的方向及理念,是提高工人安全意识的重要保证。课程的设置建议多以指导如何识别危险源、针对危机的处理办法为主(也可适当增加些生活中健康常识以增加听课者的兴趣),同时针对不同的工种、施工阶段、季节等因素课程内容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授课者事前应多做准备,特别是针对自身项目特点,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良安全行为等提前考虑,结合相关安全事例,并配以丰富图片。授课方式建议以课堂问答等互动方式或者多媒体方式为主。

采取课堂问答这种互动方式的,授课者应尽量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课程,对要表达的内容可先提问,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听课者明白相关知识,增加听课者活跃度,提高人员听课效率;当采取多媒体的教育方式时,建议课题设置多以安全事故案例为主,配以丰富的事故现场图片,这种直觉性恐怖图片能够大大地唤起听课者对不良安全行为及安全隐患的认识,对类似情况的出现有着较好的预防与警示作用。

2.安全教育的巩固

一般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因此安全教育应经常进行,时间间隔宜控制在15~20天,并应针对不同的工种开设不同的课程,课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h以内(过长的课程设置会减弱听课者的注意力)。课程设置时间段宜为清晨或晚上,对于晚上开设课程的,有条件的在课程结束后可放映电影等娱乐性节目,增加工人对于听课的期待值。

安全教育应与安全演练结合。现在很多安全演练空洞而笼统,往往只针对施工现场的防火、生命救助等设置演练内容,并没有起到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效果。建议对于平常的安全演练可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加对现场安全隐患的识别、自我防护、危机下的自我救助、互助等内容,让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工人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企业支持

安全教育知识涉及面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仅仅靠项目部自身力量编制安全课程是不现实的。

施工企业作为项目部的支撑应依托企业的整体优势结合企业特点编制相关教学课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式,定期对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个人素质,进而带动项目部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还应时时关注各区域建筑市场的变化,掌握项目部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适应情况变化,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第3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安全文化”这一术语最早由国际核安全顾问组(InternationalNuclearSafetyAdvisoryGroup,INSAG)于1986年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总结报告中提出。报告分析称,该起事故是由不良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导致的。之后,学术界发表了许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定义仍未达成共识。国际上比较权威、流行的是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即安全文化是个人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和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承诺、风格和效率[1]。对于全行业来讲,安全文化既是个人问题,涉及个人态度和行为模式,同时还与组织的管理体制有关。对建筑业来讲,建设工程具有环境动态多变、项目参与方众多、项目组织临时性强、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等特点,Fang等[2]在文献研究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做出了以下解释: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是建设工程项目部不同参与方的个人和集体的态度、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标准的混合体,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在项目运行的环境中形成并随着项目的实施而发展。这是目前对于建设工程安全文化较为全面、清晰的定义与解释。然而,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定义仅仅从概念上强调了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将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应用于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模型的提出

考虑到建筑行业本身的内在特殊性,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也更为复杂。因此,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期望从模型要素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上来揭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涵。Geller[3]提出全面安全文化模型(TotalSafetyCultureModel),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和技术三者联系起来,并包含了人、技术、组织和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模型中,将“人的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框架以此描述安全文化的构成。但是,该模型并没有对这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Bandura的相互决定论,Cooper[4]提出安全文化交互模型(ReciprocalSafetyCultureModel)。该模型包括主观的心理因素、实际的安全行为以及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3个要素,主观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安全氛围调查问卷来评估,实际的安全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并对比行业安全行为标准规范来评估,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可以通过审查安全管理系统来评估。通过这3个测量方法,分别对安全文化的3个构成要素进行定量研究。相比Geller[3]的全面安全文化模型,Cooper[4]的交互模型对原有的因素进行了定义,在原来的环境因素中增加了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情景因素,并且承认这3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是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经典模型,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全面安全文化模型和安全文化交互模型的基础上,Choudry等[5]提出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建设工程安全文化模型(TheModelofConstructionSafetyCulture)。相比前两个模型,Choudry等提出的安全文化模型把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作为3个研究指标,这3个指标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现场测评,以此对建设工程组织的安全文化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由此,对于安全文化的探索既可以通过研究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因素的分别作用,也可以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这为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建立并没有强调对于建设工程特点的研究,这限制了模型在建设工程上的直接应用。

Fang等[2]提出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安全文化交互模型(SafetyCultureInteractionModel),见图2。相较于之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组织临时性强、项目参与方众多、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环境动态多变等特点,体现出建设项目最为重要的3个参与方:业主、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建设项目安全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动态性,将认知、行为和环境作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架构,在每一构成因素中均涉及管理层面和工人层面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分析,并且可以概扩性地描述建设项目组织的安全文化嵌入组织运转过程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方式。此外,通过选取新加坡的铁路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案例,验证了SCI理论模型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有效性。虽然,SCI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所得出的实际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安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对于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实证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3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

3.1安全氛围

Zohar[6]最早使用安全氛围的概念,描述了工人对特定时间下组织环境中安全的看法和态度。对安全氛围这一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类看法:一类学者认为,安全氛围是IASAG于1988年提出安全文化构成因素的一个子类[4,6,9,13];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可以通过对安全氛围的测量来反映实际安全文化。对于第二种观点,很多研究学者并不认同,以Cooper[4]为代表,他认为安全氛围调查不能体现安全文化概念复杂性及多元性,因此无法全面地反映安全文化。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方法,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调查(调查问卷或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但是不同行业对于安全氛围的研究维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Flin等[7]对18份不同行业的安全氛围报告进行研究指出,各行业最常用的6个“主题词”来研究安全氛围:管理(72%)、风险(67%)、安全管理系统(67%)、工作压力(33%)、工作能力(33%)以及安全规程。本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有代表性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见表1。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不同学者研究得出的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很强的共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个行业而言,探索一个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者应科学、合理地选取安全氛围维度,以此保证安全氛围调查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3.2安全行为

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两个方面[9,13]。测量安全行为的方法通常是自陈法和观察法,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指标测量和客观指标测量。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对安全行为测量所采用的自陈法存在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经专门培训的观察员对实际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对安全行为的分析主要基于行为安全理论(BehaviorBasedSafety,BBS)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基于BBS管理方法,设计BBS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可以测量并提高安全行为。该程序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其输出的数学性质,根据BBS程序给出的安全行为分数,可以对现场的安全行为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基准来改进员工的行为[5]。基于TPB理论,开发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CausationModelofUnsafeBehaviors),可以作为因果分析的工具来调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特别是管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建设项目中应用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因果分析,有助于BBS程序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并获得持续性的安全行为提高效果[2]。

3.3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的系统过程,以此评价安全文化模型中的环境因素。一个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安全政策及其目标、安全标准及其目标、工作计划和组织、应用和一般性操作实践、监测、反馈和审核、纠正措施、再次审查以及持续改进[5]。在此系统中,包括所有用于现场操作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标、角色、责任、岗位职责、规范、标准、交流、过程、步骤、工具、数据和文件。并且,可以通过建设工程现场特定的安全计划对工人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文化的环境特征进行审查。

4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基于对建设工程安全文化内涵的总结和分析,就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这3个方面,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研究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关键,也是学者们亟于解决的问题。近些年,研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构建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组织的安全绩效。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统计学方法论证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很多研究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并把安全氛围称作是安全行为的“预测器”(Predictor)。例如,Mohamed[10]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维度和安全工作行为的关系,证实了安全工作行为是安全氛围的结果。其中,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非惩罚性安全办法会促进员工间对于安全问题更加自由、开放的沟通,以此形成一个积极的安全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工人对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寻找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Neal等[13]通过对组织氛围与个体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安全氛围通过知识和动机这两个内在变量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此外,他还指出知识更多的是影响安全参与这一行为,而动机更多的是影响安全遵守。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建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关系出发,研究安全氛围各个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以此建立安全氛围的评价指标。对此,一些研究者做出了尝试[9,10,14],尽管迄今未成功建立起建筑业的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但是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14]。同时,一些研究也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安全行为也会影响到安全氛围的形成。例如,工人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能促进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影响个体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动机[13]。因此,通过对员工在安全行为上进行引导,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组织安全氛围。目前,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安全行为对安全氛围的作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

5结语

(1)在建筑业,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绩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工程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3个要素,安全氛围反映了主观的心理因素,安全行为反映了实际的安全工作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反映了客观的环境/情景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安全文化的范围。

(2)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系统各有其特定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学者对于安全氛围的测量采用调查的方式,针对管理层的调查以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主,对工人的调查以结构化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对安全行为的研究可以通过应用BBS和TPB理论,设计具体的BBS流程,结合不安全行为因果关系模型,以此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并有助于在建设项目中实现BBS程序对安全行为的测量和提高作用;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对安全表现进行计划、实施、监督、审查等系统过程,以此测量建设项目组织的管理环境,并且,通过项目具体现场安全计划(例如,施工方案)可以测量建设项目工人的作业环境。

(3)通过对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常用的安全氛围维度为:管理层的关注、监督和支持、制度和规范、员工的参与、沟通、工作压力、风险、安全施工的能力8个因素。由此看出,建筑业安全氛围维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探索建筑业共同的安全氛围维度这一研究方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4)目前有很多学者已经证实了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以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是探索安全氛围各因子权重系数的一个可行途径,为建立建设工程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诸如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仍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

第4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依照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工程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建设资金使用三个方面进行监理和控制,他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好图纸会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监督施工单位认真执行,其对工程质量的监理,主要体现在对原材料、构件及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建设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我国建筑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要条件,因此,施工单位与建设监理单位在工作上的密切配合,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2.1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严格的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指导,施工之前应该对图纸进行认真的研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准确地预见,从而有助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图纸的合理优化。其次,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应该进行严格的管控,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以及半成品都应该按照工程项目质量建设标准进行选购,对于材料的型号、使用日期以及质量保证书等都严格查看,并合理的保管那些易燃易爆的危险材料,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最后,就是对建筑施工中主要环节的管控,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遵守安全施工准则进行操作,要选用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监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控,不仅要及时的发现错误操作,还要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

2.2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作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要采取技术复核的方式,并增强一些隐蔽性的工程的验收工作,也就是说,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一些建筑材料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还包括高层建筑的标高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还不能忽视隐蔽性的工程,例如,电缆、桩基、钢筋、管线以及保温层等各种细小部位的施工,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可能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其二,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对生产的产成品进行实验,尤其是防水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不仅要按照我国的规定进行相应参数的测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试水试验和通球试验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三,采取班组自检策略,就是借助事前控制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最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满足时展的需求,必要的质量评定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班组的自检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化。最后,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成本的投入,这就要求监理部门提升质量检测技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3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3.1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就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水电供应,都应该严格的把好安全生产这一关,只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有备无患,最大限度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实际上,我国出现过很多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一些防护性的措施,例如雨季多发的工期内,要设置防坍塌和滑坡的防护栏,修建施工便道,以便于在发生危险时施工人员能及时撤离,夏季和冬季也要做好解暑和防滑等措施。最近几年,我国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完善,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也极大的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一些漏电保护装置、吊车以及通信装置的安装不仅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单位应依据《建筑法》第36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体现了国家在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护,还高度的重视了安全生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在管理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仅包括行政部门建立的安全监管体系,还包括参与建筑活动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更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每个生产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和控制,建筑企业的内部也要严格的遵循生产管理条例,让每位员工都有极大的工作热情,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要层层管控,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并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3.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建筑工程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要对施工流程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危险标语,增强警示效果,要配备专门的安全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当地的政府以及建筑企业自身都要加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要认为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实际上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在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在安全防护措施的配备方面,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用品、设备和视觉可识别系统上的投入都要相应的增加,包括标牌、规章、标语等安全警示品,总之,安全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安全生产的理念要根植在每一位施工人员心中,从而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

4结束语

第5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1.1施工方案

20家子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工程由朝阳县水利勘测设计队进行设计,如涉及设计变更,由朝阳县水利局提出后,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决方案。

2)朝阳县水利局人饮处对供水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包括施工进度及施工队伍管理,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3)二十家子镇政府负责供水工程的建设及自筹资金,并协调管路铺设、配电等问题,如管路穿越各种障碍,高、低压线路架设等。

4)施工单位由朝阳县水利局人饮处和二十家子镇政府共同商定,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不同分项工程可选择不同施工队伍,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奖惩制度,具体由甲乙双方共同商定。

5)监理单位负责质量监督控制。

1.2施工进度

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工程施工于2009年4月开工,11月16日竣工通水,具体安排如下:水源工程4月19日—5月10日;管沟开挖、管网安装、管沟回填4月19日—5月30日;泵房、办公楼及院墙4月21日—10月15日;输配电及机泵安装4月6日—6月1日;管网打压试验及验收10月15—11月15;正式供水11月16。

2.3施工技术要求

1.3.1水源井工程

在打井前,对井址应进行物探找水,根据探测结果,确定是否需钻井,钻井深度、孔径及壁管、滤水管及成井工艺满足设计要求,要打完整井并做抽水试验。

1.3.2管网施工

管网开挖安装按设计管线方向先放线,后开挖,沟底要平直,开挖深度必须保证埋管后管顶距地面1.5m以上,以防冻涨。管道连接,管材为PVC塑料管采用工程胶承插连接,PE管用管件件螺纹连接,进户立管采用弯头、管箍、内接、闸阀、水嘴、水表等丝扣缠麻连接。管道回填,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回填厚度大约30cm的松土,避免回填砖头、石块、瓦块等硬质物质,防止砸破管身,等打压试水管道没有漏水问题后在进行回填完。

1.3.3土建工程

施工时除应满足设计本身的要求外,还要按专项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施工。

1.3.4输配电工程

工程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与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中要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施工,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如需要改变时,需和设计部门取得商议,经同意后方可变更,施工单位要精心组织,优质施工,争取创建优质工程。

1.3.5管路通过特殊地形的处理

本次设计涉及管路跨越军用光缆和公路,军用光缆为光缆,距地面1.5m,而设计管路沟需开挖1.7m深,为了保证光缆在供水运行时不受影响,保证埋管顶部与光缆底部距离≥50cm,底坡坡比≤1∶100。当管路沟开挖到光缆保护区位置时应提前通知其管理部门,由朝阳县水利局人饮处及二十家子政府共同和光缆管理部门协商,管路沟开挖时光缆管理部门必须在场,人工试探开挖,避免破坏光缆。跨公路问题可由朝阳县水利局人饮处及二十家子政府和交通部门协商,开挖回填后恢复原路面。本次设计不涉及管路跨越较深沟壑,实际坡度较大的也可根据地形按管路顶距地面1.5m的要求沿坡挖填。

2工程管理

2.1建设期管理

2.1.1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二十家子镇供水工程建设期间的管理,县政府成立了二十家子镇供水工程指挥部,由副县长任总指挥,成员单位有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国土局、建设局、农电局、卫生局、交通局、林业局、物价局和二十家子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二十家子镇政府,二十家子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职责是:水利局负责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技术指导工作;财政局负责资金配套及划拨工作;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工作;国土局负责办理建设用地的征占地手续;建设局负责小城镇规划工作;农电局负责输配电工作;卫生局负责水质检测化验工作;交通局负责管道跨路工作;林业局负责办理占用林地等相关手续;物价局负责用水核价工作;二十家子镇政府负责整个工程实施及后期管理工作。

2.1.2资金管理

2.1.2.1建设期资金管理

为确保工程资金规范使用,要建立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专账,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等措施;及时拨付资金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1.2.2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本着谁受益谁投资国家按比例给予一定扶持的原则,该项工程总投资483.07万元。

2.1.3质量与进度管理

2.1.3.1严格工程建设程序

成立项目建设管理机构,承担起工程建设任务。打井工程实行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队伍。对工程主要材料,实行集中统一招标采购,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同时要选择有一定资质的监理机构,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

2.1.3.2规范工程施工

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管理。

2.2建后运行管理

工程竣工后,本着“谁受益、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制定工程管理、维修、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管理制度,由县物价部门统一确定水价,确保项目良性运行,保证工程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建议成立供水公司,编制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由管水员2名、维修人员2名、电工1名组成,建议从水利局干部职工中抽调。

3水源保护措施

根据朝阳县卫生部门饮用水水质检测和2009年朝阳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报告分析,二十家子镇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已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该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已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从解决二十家子镇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信息手段,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能让百姓吃上放心水,对水源保护采取如下措施。

3.1加强统管职能

在全镇范围内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水务改革,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节水、用水效率,实现对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

3.2饮用水源保护

在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在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立墓地。二级保护区内: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准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县级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水污染防治和水源保护实用技术,鼓励清洁生产。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乡镇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3.3技术服务

第6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工;安全教育;重要性

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深冷、连续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生产过程中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安全工作是化工生产中的首要工作。而安全教育则是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安全生产,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降低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然而安全教育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慢,不能立竿见影,是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行动上走过场,方法简单陈旧,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1化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化工生产所涉及到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一般为有害有毒、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的物质,因此具有危险性,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工生产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生产流程、生产技术及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其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基于此,化工企业员工必须掌握化工安全的相关知识。只有积极进行化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及能力,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化工生产事故的发生。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增强对安全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自觉性,能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2.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安全教育进行系统性规划。安全教育计划必须与企业发展要求和方向一致。安全教育是企业员工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必须和人力开发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当前的用人机制使员工在企业内部流动较快,员工的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但却没有配套的安全教育计划。企业在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战略中必须体现安全教育计划。实践证明,合理、系统的安全教育计划是做好安全教育的前提。

2.2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教育考核,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教育,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根本所在。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基本安全技术教育。鉴于他们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教育内容应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规范,企业制度为主,使他们在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时不发生违规违章现象。对一般员工加强个人防护和安全作业规程的教育。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其工作岗位性质,偏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引起的事故会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的危害和伤害,进而建立起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牢固树立起事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遵章守纪,让“三不伤害”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二是教育他们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具体方法。通过学标准、规程、安全措施等,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育方式可分为自学、授课、讲座、看录像等形式。教育考核中采用学分制,每年拿到规定的学习才能算及格,否则不能参加次年的职称、职务的评聘等工作,并且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3制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样式培训教学方法

3.1新入厂人员培训。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即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设备多属高温高压、深冷负压,工艺条件复杂;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要求严格。因此,把好进门关,对各类新入厂人员讲授进入化工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就是较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我公司新入厂人员构成主要是新招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外单位调入本公司人员,临时工以及外来农民工、相关行业实习人员。从新入厂人员构成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大多对企业的安全要求及安全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于南化这样的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知识,可以说入厂安全教育,是完成新入厂人员从无到有的“启蒙”教育。企业应对新职工严格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首先是公司级(一级)安全教育,讲授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本企业生产特点、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厂规厂纪、入厂后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防火等知识,其次是分厂级(二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分厂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训、防尘防毒设施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最后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3.2在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企业改革的深化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必须同时跟上。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应依据:a.当前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新颁布的安全法律、条例;b.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以及同行业安全生产状况;c.安全生产的新理论、新科技;d.当前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安全工作内容,安全薄弱环节,成就得失,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和内容,企业安全隐患通报等;e.安全基础“知识”回顾。

3.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使企业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是企业步入安全生产法制化轨道的有力举措,学懂、掌握、贯彻落实十分重要,是人们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体现,就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均要进行宣讲和学习,弄清意义、内容、责任、在工作中加以落实、严格执行。

3.4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公司对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应拔出专款,保证培训时间及培训质量,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发给特种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结束语化工安全教育对于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着一定的作用,也是减少化工事故频发、降低化工事故伤害的重要手段。化工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化工安全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以培养出精通相关理论知识的管理人才及企业员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实行化工安全教育,对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丽 单位:黑龙江盛安民用爆破公司鹤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顺华.化工企业开发生产安全技术[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6.

第7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这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安全责任认识不清,一些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仍然只重视质量、进度、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依然认识不足,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施工安全监管机构,以及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安全经费不到位等,在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仅仅限于开个会、发通知等。二是对安全生产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特别是从事桥梁施工的劳务作业人员,要么是认为自己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桥梁施工,以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防范意识,从而放松了警惕;要么是刚从事桥梁施工的从业人员,未经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对桥梁施工安全一知半解,麻痹大意。三是对于安全生产规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研究,认识深度不够,对安全生产缺乏系统性、长期性认识。

1.2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没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利用以包代管的方式对分包单位进行管理,制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能真正落实执行;二是未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进一步弱化了安全管理力量,安全巡查不到位,没有及时落实安全措施;三是把进度、质量等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在赶工期期间,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对违章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无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处罚和整改等落实均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3经费投入不到位。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是施工安全隐患治理的关键原因。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投入的不足,使得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同时,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安全投入的管理不到位,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投入的安全生产费用未使用计划未进行严格把关,导致安全生产费用未能专款专用,安全措施无法全部落实到位,安全隐患不能彻底整改。

1.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虽然目前政府、交通主管等上级单位也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存在人员数量多、素质高低不一、流动频繁、工种工序多而杂等特点,导致对所有从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特别是一些特殊桥梁形式的施工,需要全体安全管理人员具有更加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和全面的业务知识,才能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否则,就会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2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2.1施工前期安全风险识别。

在实际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识别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客观的调查分析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事件的来源和结果,同时形成安全风险源清单。具体来说,可将安全风险识别过程分为5个小步骤:①对桥梁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②建立初步安全风险源清单;③筛选安全风险因素;④确定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可能事件或潜在结果;⑤建立安全风险源清单。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是否全面、深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后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即使对安全风险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和处理,也可能误列、漏列主要安全风险。在进行施工前,如果不能准确的识别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进一步丧失处理风险的最佳时机,将无意识的被动地自留这些风险,因此,必须组织有多年从事桥梁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风险源辨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桥梁风险源辨识的作用,所以做好桥梁施工前期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步骤之一。

2.2施工期间安全风险识别。

随着建设项目生产设备设施、施工条件、工艺流程、施工环境等不断的变化,安全风险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要想有效防范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只有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和科学防控。同时,根据桥梁施工的进度进展和实际情况,不断对风险源的应对措施做出调整,对未开工或正在开展的工序进行监控、防范,对已完成的工序及时进行销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效防范桥梁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安全对策及措施

虽然目前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等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法律、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但是,所有的法律、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只有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且还必须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桥梁风险源辨识来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据可依;只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权责分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可以细分为制度保障、措施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人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才能对个人的安全管理行为进行监管、约束,安全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其实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要人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自我保护的安全能力,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就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所以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桥梁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根据桥梁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二是建立所有桥梁施工从业人员的花名册,全面掌握桥梁施工作业人员的数量、班组、工种、进退场等情况,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100%。三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坚决杜绝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防止“三违”现象的发生。四是坚持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不走过场。

3.3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应制定下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生产经费的提取金额、程序和使用计划;其次是及时对安全生产经费进行计量支取,确保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能够落实到位,而且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必须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坚决杜绝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因为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3.4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和隐患监控。

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和月度、季度、年度的安全大检查,必须有项目安全分管领导等人员参加,并且根据桥梁工程的进展和施工工艺的不同,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特别针对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阶段,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跟班作业。由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工艺均已进行风险源辨识,因此,必须时刻按照风险源辨识和防范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跟踪管理。每一次的安全检查必须有重点,先明确安全检查目标和具体检查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检查完后及时下发安全检查通报,要求各施工单位或劳务队进行整改反馈,然后再进行整改复查,确保所有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治理。

3.5奖惩结合,形式多样。

奖励和处罚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施,奖励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季度、年度安全评比;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于安全工作做到好的施工单位、劳务队伍、施工班组和个人,都可以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适当的奖励。处罚方面,可以通过安全违约金、集中开展安全学习教育并考试等手段,特别是建议采取集中安全学习教育的形式进行安全违规、违约的处罚,毕竟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安全事故,不能“以罚代管”。

4结语

第8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第二个因素是公路的特征,公路的特征对公路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公路中央隔离带开口还有道路的绿化建设。在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路段,前期的道路设计中如果没有重视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建设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再者,就是道路的开口如果设计不当的话,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率。开口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合理的,这些都会使车辆驾驶员不按交通法则驾驶或者行人横穿道路的现象频繁发生,直接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公路的开口设计应该固定在2km一处,这样是最为合理的距离,而且开口要设置在视线比较开阔的路段。曲线段的开口就要设置在曲线的半径不低于700m的地方,详细的要求要参照具体情况来定。隔离带的合理设置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宽隔离带视野开阔,能够给驾驶者留出纠正错误驾驶的空间和时间,窄隔离带必须确保划分出人行道和车道。这样才能为行人留出一个安全的等待区,如此就可以达到提高视觉通达度的目的。影响公路横断面设计的因素比较多,其中需要综合参照的是路段的交通运输量、各种车型在交通流中所占的比率、车道行驶所规定的车速还有当路段的地理地质特征。从美国TRB所分析得出的结果来看,车道宽度也直接影响事故发生率。高速公路的车道宽到从原来的2.7m扩张到3.4m,出高速公路以外的路段车道宽度从3.0m扩张到3.7m。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有效降低了车与车之间极易碰撞情况的发生。不难看出,车道的最佳宽度范围是3.4~3.7m之间,严密的控制在这个范围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再者,就是道路的摩擦度,公路路面的道路性能都是由摩擦系数以及抗滑耐久性所表现出来的。对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抗滑耐久性进行测量分析的时候,可以遵照路表抗滑性评估标准来执行。抗滑性与道路摩擦系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会相互制约。当道路的抗滑性降低的时候,那么道路的纵向摩擦阻力也会随着抗滑性的降低也有所下降,直接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最终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第三个因素是:公路构造物、公路设施

从美国TRB的一份调查分析数据中显示,公路交叉口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相交道路车道数、公路交叉口处公路中线相交的角度、通视距离行车视距、道路中线的立体形状、公路路面摩擦与阻力系数、道路照明还有主车道之外设置的辅助车道。正是因为这些制约因素所在,公路的施工建设策划中把对公路平面交叉口作为了一个重点来抓。从交通事故总量来看,发生在公路交叉口的事故量是比较低的。虽然发生事故量低,但是却有一部分事故量与之相关。数据显示,占总事故量16%的交通伤亡事故都与之密不可分。综上所述,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必须在考察当路段的实际情况下,了解当地详细的运输境况,结合运输的流动方向与流动的数量,因地制宜,对不同的路况采用不同的平面交叉口设计,或者结合取用采取渠化、采用灯控、分隔等控制方法。以便更彻底地协调各方面冲突和矛盾,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系数。

三、结语

第9篇:公共安全论文范文

1加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土木工程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加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设计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工程设计的安全性有根本保证,才能使建筑的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对土木工程安全性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两点: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作为设计根本,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使用相关规定对设计人员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意识加强;让设计人员意识到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设计与人们的生命相连,以便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2从管理中着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管理有关系,所以在实现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单位和人员来担任工程的管理。由于这些人员或机构实力很强,他们会拥有精良的设备、丰富的经验、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条件的管理人员,其素质都会很高,会使工程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当然也包括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和人员来担任工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从理论设计上着手

完善和加强设计理论是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建筑事故的发生概率。所谓完善和加强设计理论指的是更深刻的理解土木工程的设计结构的概念性理论。对概念理解深刻之后,脑中会有一个已经设计构建好了的建筑轮廓。所以,完善和加强建筑设计理论的理解是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基础和重点。

4重视文件说明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的文件说明主要是对相关施工单位的操作进行补充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文件的说明有所理解,并按照它的指示去执行。所以设计师在书写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文字的表达上是否够简洁够明了,是否能让专业素养与自己有差异的工作人员看懂。不仅如此,在书写文件时,应当对重点内容加以标注,以便让相关人员增加对它的重视度。在一些比较繁难的工程结构设计中,说明书要更加精细明了,以便保证工程结构性能与预期一样。

二.实现土木工程设计经济性措施

1对成本进行控制

一项土木工程从招标选择到正式实施,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招标准则。这是保证工程招标过程中公平性,公正性的方法。不过为了满足工程的安全性和公正性,在招标过程中,相关人员会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考虑设计者的方案。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假公济私的现象,并在保证建筑设计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考虑建筑造型的艺术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招标部门在选择安全性高的方案之后,还能减少工程的投入成本,从而减轻了施工的经济压力。

2选取合理的标准图

从分析当前的形式上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建筑设计更加规范,也为了减少工程设计者的负担,很多施工招标部门都会以施工标准图来解决上述问题。工程标准图的优点显著,比如减少了工程设计者的工作量、加快工程的施工速度、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起到监督作用等。尽管工程标准图拥有诸般优点,不过却不适合用于复杂度高的庞大工程。若将工程标准图应用于庞大复杂的工程中,则会加大工程资本的投入,并且不利于设计风格的拓宽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所以尽管工程标准图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工程设计中所要求的优点,但还应当合理的应用它。

3与相关部门沟通

工程的成功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所以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多各个部门的沟通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成功实施,从而在成本和开支上能有所节约。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当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出现拆迁和搬迁的问题时,若各部门之间已经互相传达了,各部门之间就会提前做好搬迁准备,就减少了钉子户的数量,从而保证了企业和国家的经济不受损失。

4重视参数的控制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参数是始终相随的。每一个看似很小的参数,都会对整个工程有所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建筑材料的价格、使用面积等。这些参数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关系密切。如果参数出了问题,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设计上两种性能的要求,进而也就破坏可整个工程设计的预期构想。所以,要想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两个目标得以实现,重视对参数的控制是必须的。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