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评价体系轻视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科学创新日益重视,这就要求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是人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依靠。但创新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教师很难把握它。即使有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对知识的要求是活化,对学生的要求是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这些素质即使不用在科学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非常重要。此外,初中生物是一门理科类的学科,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因此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精力学习。倘若学生不去探索、创新,仅仅是依靠灌输式学习,那么往往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都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显得十分被动,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尝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主动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包办”学生的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只是随口布置预习任务,并没有指明预习目标,这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首先,我们应当布置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前预习任务其次,应当做好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例如,我们在讲解《生物的特征》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首先,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该章节进行预习,明确预习目标,例如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预习的时候应当掌握哪些生物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特征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中用PPT进行展示。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知能力。2.赋予学生一定自主性,让他们做学习主人。以往学习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没有太多的自主性,也没有太多与教师及同学互动的机会,这对于好动的初中生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天性的遏制。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3.教师应能够在学生的自主发言后给出点评,穿插学习内容。课堂毕竟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自主性发言,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能够把握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既能够积极发言又不能扰乱课堂秩序,更要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便十分成功。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面提到,学生应该拥有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更高效地思考,这样对他们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近距离地感受环境所传达的内容,这种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得当,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身边常见的生物的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跟生物有关的动画,让学生进入我们创造的教学环境中。此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秀,模仿我们周边生物的特征和习性,让其他学生猜猜是哪种生物。通过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三)教师完善自身,感染学生。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重点应当是教师对学习环境的创造,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能使学生愿意并且乐意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放开自我,因为只有这样,这个情境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地利用,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情境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意境。同时,教师应努力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有意识地和学生做朋友,得到学生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努力将学生带入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科学这门学科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努力好学的学生。
三、结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传统教学法,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没有可取的地方,教师在尝试新的教育方法的时候,不能完全将其抛弃,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信任,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改变、适应,最后找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信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严永伟,张家如.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初中生物探究性问题串设计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关键词】创新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61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创新教学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并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内容本身,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素质基础和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本身也在不断地改进,尤其是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更新来看,教材本身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于创新探究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含义
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开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等,其主要内容是在充分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创新教学的特征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即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是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同时,教师也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角色,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这样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的科学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这要求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要与学生保持和谐平等的关系,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另外,教师要将这种师生关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互动与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以正确地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理解,支持和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疑问和想法,这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形成创新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到探究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从初中生物学习的角度出发,充足的创新自信心是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合理地鼓励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为学生的探究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在讲解难度相对较大的生物知识时,教师更要强化鼓励和表扬,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探究提供精神动力。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初中生物学科的特征来看,初中生物教学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是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对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将得到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从而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很多的生物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引导,并且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资源。在满足实验操作所需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生物知识进行理解。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和归纳,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会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观察,并且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实验的操作和最终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这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和整理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出创新观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发展。
(四)拓宽教学内容范围,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创新教学的要求出发,初中生物教学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进行创新教学,而是应该合理地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立足于教学实践的现状,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课外生物知识,合理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另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束缚,有效地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在学习心态上的开放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讲授关于绿色植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外教学,引导学生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植物,增强学生对于植物的直观感受,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绿色植物特点的掌握。另外,在讲授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对周边生活环境的污染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在这些课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充足的自由来进行创新和探究,并且更加容易形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24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是较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写作方式进行创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讲的要点进行写作,经常使用较为相似的写作方法,甚至是“换汤不换药”,这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只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教学,无法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教学,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不适感,还会导致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个性对写作进行创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遇到相关难题时,不能向教师请教答案,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部分教师一味地对写作习惯较为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批评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懂得激励学生,对学生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部分教师不能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更多的写作启发与想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学生的写作,还不能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处进行反思,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策略
1.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知识之前,可引导学生想象写作内容的现实场景。例如,教师在讲授场景相关写作知识之前,要求学生想象身处于场景之中,在学生想象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学生进行丰富大胆的想象,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写作方式。
2.重视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据相关教育学家的调查,一个人在有灵感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对写作进行创新与提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写作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辩论,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活动,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说与听的过程中,可以多个角度看待写作,有效地激发创作欲望。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在写作之前有更多的思路,避免因为采用同一种写作方式而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3.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教室外面的自然风光,在鸟类的叫声、树木的摇曳、流动的泉水、树林中动物的奔驰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观察能力,进而对写作进行创新,保证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重视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促使学生发自真情实感进行写作,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梅馨.快乐学习科学发展――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A版,2013(11).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创新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开设初中生物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其生物知识,促使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但是受到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制约,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帮助生物课堂实现其目标。本文提出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使初中生物课堂更加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初中生物教学存在观念陈旧的严重问题,对于学生实验教学和活动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传统的生物属于应试教育,这一传统对生物学科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很多实验内容,也强调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实验成了完成教学安排的应付,学生很少有机会亲手操作实验,大部分实验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去被动地接受一个既有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教师是操作者,学生只是旁观者,学生只要记住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即可,而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受到教学资源有限性的限制,使得很多教师常常向学生强调实验设备的珍贵,使得学生对实验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不敢做实验,不敢动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生物现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不利于生物教学的。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生物教学方法是封闭的,教师将生物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创造力无处体现和发挥。而且,生物教学也不注重分层教学,不注意因材施教,影响了不少学生学习潜质的挖掘和发挥。
二、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思路
1.革新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的开放性
生物学科是一项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发现,教材上的内容可能会过时或出现偏差,因此,需要以开放的理念来对待生物学科,创设开放式生物教学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师不要拘泥于课堂,要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物,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郊外或田野,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的绿色植物,并写成观察报告。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可以试着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例如让学生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自然,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开放性的,生物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之外,也应该让学生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考察性作业。例如,笔者在环境污染与保护课程中,就要求学生在回家途中观察有哪些设施和场所是对环境有污染的,并思考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将问题和措施整理出来。这就把生物作业开放化,也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思路更加广阔了。
新课标要求生物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生正处于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重要阶段,开放的生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探索精神,对于真正实现初中生物学科价值和目标有重要作用。
2.结合学生实际,推行分层教学方法
教学中虽然讲究公平,但并不意味着要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分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合理的教学方法,有侧重有目标地位学生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堂提问或课堂练习中,不同的小组在难易度、题量上要有一定的差异,课后的作业布置也同样要结合不同组别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其所缺。例如,笔者就把班里的学生按照生物考试成绩分成一、二、三、四四个级别,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分层进行。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必须要承认的,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分层教育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担心虽然有必要,但是却是可以解决的。对于学生分层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晓之以理,告知他们,他们并不是差,而是要采用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加优秀。这种学生分层要经常进行,不要“一分定终身”,要通过经常性的分层,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退步,这样非但不会让学生丧失信心,反而会让他们时刻警醒自己,不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
3.重视生物实验,加快实验创新步伐
新课标要求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生物学科正是可以锻炼学生这些能力的重要科目。生物教学中有大量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究是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生物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措施。首先,要更新观念,重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生物教师要认识到,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符合生物学科和初中学生的特点,良好的生物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给你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知识和自然奥秘。实验不仅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更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从实验中获得益处。
其次,生物实验的创新也是必要的。生物教学实验创新要做到材料选择创新、实验方式创新。生物实验选择的材料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的实用的实验材料。例如在观察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鉴于水蚤体积较小,心脏观测复杂,因此笔者就选择利用小金鱼进行实验,小金鱼的心跳比较明显,实验效果也更加显著。很多教师在给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之前,都会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带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但是也使得学生在实验之前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了然于心,无法充分调动其探索欲和创新欲。所以教师可以对实验方式稍加调整,在课前主要讲解注意事项和简单步骤,让学生给你了解实验目的,并自己做好实验预习工作,让学生主要在实验过程中去进行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在实验中要尽量为学生给你创造独立实验的条件,减少直接干预,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养成独立实验意识和完整实验意识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刻不容缓,初中生物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真正地认识新事物、探索新领域。要真正确保生物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63-64
一、练习册作业创新设计,我的地盘我做主
练习册是一本很好的辅助资料,它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的概括与提炼,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农村学生,他们见识本来就很少,而这样一本好资料无异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知识与能力的窗户”,几经思虑,对于练习册上的作业,我便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确定四个“组别”,每组完成作业的“量”是不一样的。作业分“必做”与“选做”,无论是“必做”还是“选做”,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同学生这两方面的选择就会有很大差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仅仅依赖于老师的安排。而愿意选哪个组,也由学生自己确定,作业的“量”也由他们自己确定。这样,学生便有了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不再是在做练习册的作业时,时时事事都由老师作主,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便从心理上让学生首先转变过来,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练习册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心理负担,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参与性等,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自主”。
二、作文练笔自主选择,以我手写我心
“害怕写作文”,几乎成了农村学生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疾”。其实,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简单。如果把这些话“收集”起来,该是一部“长篇巨著”了。也就是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写作才能。因此,对于写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从这个“心理顽疾”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写作才能,而不是“畏写如虎”,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一展所长。
每次写作文,我都乐意给学生规定一个大的“作文题目”,如亲情、友情、社会情;学习、生活、劳动、人生;拼搏、爱心、奉献;愿望、梦想、祝福等等方面,让学生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题材来写。同时,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切实说真话、诉真情,真正写出自己笔下鲜活的人,生动的事,真挚的情,我每要求学生写一个作文,都给他们留够充足的观察、体验生活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星期。在两个星期内,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写作时机成熟了,找到了最佳的写作状态,什么时候便动笔写作。如此,学生面对作文,有了更多的自,决定权,思考权,写起来也自然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喜不自禁,从而写出能代表自己真实水平,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而不是一提作文就头疼,进而瞎编乱造一气,达不到真正的写作目的。
三、课外实践活动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新课标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起门来读书、做学问,是读不好,也做不好的。新的时代对我们的农村初中生自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的老师常常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认为没有多大意思,其实不然。这方面的调查、记录、分析、综合、思考等实践能力也大有必要培养。我觉得只要切合实际,便是好的。
一、要营造适宜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初中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自信,不敢轻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害怕犯错误,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了解到学生的这方面特点,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尽量照顾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力争和蔼可亲、积极热情,为学生营造出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而只有当学生在放松状态下,才能够积极思维,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就生物教学的具体教学环节来说,教师要构建比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允许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允许学生在适度的范围内相互争论……只有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够更踊跃地进行思考,让他们的类比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获得发展,培养起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要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借助教师的因势利导进行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到的知识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未知领域的习惯和态度。生物教学特别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因为生物学科是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的科学。根据认知规律,当个体受到外界新奇事物的刺激与自身认知结构有偏差时,会不自觉地出现惊讶、质疑等情绪,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让课程中新颖、有趣的现象和事物形成对学生的刺激,能够极大地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生物课离不开演示、实验,而这正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最好的平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们渗透这样的认识,我们所学的关于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等都是生物学家们经过观察和实验得来的,因而,在学习中大家要像生物学家们一样保有崇尚科学的情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生物知识,要有毅力、有耐心,并要敢于研究、质疑……这样潜移默化地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物学家们的经历和事迹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认识,不自觉地对他们进行学习和模仿,比如,在讲授“信息的传递”这个知识点时,我就结合巴普洛夫的科学实验来讲,着重强调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巴普洛夫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学生们因此受到启发,在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时,也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性思维了。再者,探究式学习模式告诉我们,教师仅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真正的教学任务是要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现在,许多教师都明确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学生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了,才能够自己从学过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面对未知的知识,也才能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学科探索所需要的能力融会贯通,让他们不仅在学习期间能够在生物学习上事半功倍,而且在以后的其他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遇到问题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对于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也大有裨益,让他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迅速、顺利地适应。同时,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自我的更新能力,有了“自新”的能力,创新还会远吗?
三、要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验;氛围;主题活动
G633.91
作为新时代的生物学教学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应做如下探索:
一、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创新并不神秘。
学校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新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
三、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在学习完水中的微生物这节课后,首先我改变了以往由教师设计实验方案的教学模式,转而让学生自己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然后我又带着学生让他们亲自去池塘边取水,学生们非常兴奋,一路上又唱又跳。回来后我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组做实验。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很快试验过程就设计出来了。最后就是做实验,学生们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你滴盐水、他滴糖水、我滴草履虫培养液。实验就在这样轻松活跃的环境完成了。在这个实验中,通过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五、挖掘学生智能优势,组织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突破了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陷。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合科学现象(如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社会现象(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充分的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生物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人格,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保护他们的创新兴趣和积极态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心中的创造之火。学生有了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发展,最终必然取得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良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强.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小作家选刊》2015.
[2]建新 .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祖国:教育版》2014.
[3]陈先平. 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市家教月刊》2014.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国教育一直以“面向考试”教育培养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道德修养、性格和智慧,使学生日益成熟和完善,成为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人才。创新能力分为两部分,即基础和能力,创新是传统教育忽视的部分。更多的监管是潜在的(创造力、学习),表面是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知识和记忆,淡化知识和实践。学生往往实践能力和实践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合成、评价的能力相对较差。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有以下做法。
一、开展创新教育,以课堂为主要阵地
遵循教材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拥有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不是创造出来的,需要使用外部刺激,营造探究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解剖青蛙,我在实验台上摆放青蛙水槽,让学生设计程序来观察,一些学生将在水中的青蛙直接解剖,一些合作分工进行解剖,学生在相互启发的气氛中总结出解剖方法。
2.求同求异,启发创新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分析、说明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地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授初一动物学哺乳动物相关内容时,启发学生按照异中求同的思路,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哺乳动物的特征;讲软体动物时,给学生壁虎和水螅,让学生求异地了解两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用电脑课件播放其他腔肠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求同地归纳出腔肠动物门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寻求动物门类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3.迁移、发散、想象、联想,促使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我们不急于作正面或负面评价,而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大胆尝试,尝试成功和失败。教师指导、协调、评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用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发散、想象、联想的过程,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在讲述脊椎动物各门知识时,我们可以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腔肠动物门,也可以让学生从节肢动物的气门迁移至环节动物的体表粘膜。讲授脊椎动物知识的故事,可以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其他动物。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创新教育把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核心是注重思维的拓展,尽可能展现思维过程,进行开放式启发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重视激活学生的原认知,引起求异思维。认知结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存在两极:基础极和问题极,问题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诱发性和再生性,认识起催化冲突的作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并由观察引向“问题情境”,使学生主体形成原有认知水平与新的需要的心理冲突,引导求异思维。例如出示变形虫显微结构,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然后提问:变形虫从水中摄取大分子有机物颗粒,如何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呢?变形虫的切割实验可说明什么?等等,这样就增强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2.在“悟”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指个人对某事物或现象利弊的评判,它要求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断形成独立的见解。要创造,就必须先挣脱复制型思维方式的锁链,用批判性思维开路,批判性思维是打开创造性大门的思维,平时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允许学生别出心裁,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例如探讨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问题时,有位学生站出来说:“为什么婴儿要哭着不笑着来到人间呢?”哄堂大笑后,我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道理,课后共同探讨。
三、设计开放的家庭作业,强化创新思维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业观看待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把学生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途径
1.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1]。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生物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实践,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2.1 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2 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3]。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3]。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2.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3.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3]。所以,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得到不断的革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