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1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第2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进程逐渐加快,儿童文学教学逐渐受到了现今的教育部门的重视。基于此,目前我国各大小学对于儿童文学的重视也逐渐加强,儿童文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如此,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许多的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教师们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特点等等。因此,现今的小学教学部门和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投入精力和物力去解决儿童文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是比较传统的,他们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基于此,他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知识点的传授上的,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是没有投入精力去研究的。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枯燥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对拥有极其活跃的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摧残。因此,重视儿童文学教学寻找契合小学生们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是相当有必要的。2.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欠缺儿童文学作品选段是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拥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欠缺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师们缺乏儿童文学的阅读量,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时候难以与教材产生共鸣,自然也无法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3.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其他的文学类型不同,儿童文学作品是拥有着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的。这种美学特征是纯真自然的,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但是现今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缺乏理解的。他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从而使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具体的儿童文学教学中,许多的教师们会不自觉的代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文学作品,从而使儿童文学作品中一部分真善美的特质丧失。除此之外,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甚至会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去解构儿童文学,让儿童文学教学充满工具性,失去了纯真自然的味道,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儿童文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对策分析

1.教师们应当要重视儿童文学教学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认识到时代变化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重视儿童文学教学是现今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要多多地阅读国内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小王子》《城南旧事》等等,要让自身的视野得到开阔,儿童文学审美情趣得到加强。除此之外,小学教学管理部门也要重视提升教师们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入校对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进而充分的提高他们儿童文学教学方法。2.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同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是纯真、自然、淳朴等等,这些美学特征对于处于懵懂阶段的小学生们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它们可以让小学生们拥有正确的看待事物的眼光,可以让它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要做到换位思考要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阅读理念与小学生们相通,教师们也可以积极地和小学生们交流,要从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中寻找到契合他们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3.要重视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想要让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师们就应当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小学生们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会让教师们儿童文学教学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首先教师们应当要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倾向,教师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解。其次,当教师们了解到他们的阅读倾向之后,就可以给他们推荐契合他们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了。最后,教师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们撰写读后感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寻找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现今我国的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然而当前许多的小学学校的儿童文学教学质量并不高,因此寻找契合当前时代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是相当重要的,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要投入精力和物力去开辟新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2]杨璟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3).

[3]张仁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J].才智,2017(22).

[4]姜艳.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7(16).

[5]徐玲.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读书文摘,2017(04).

[6]王秀勤.浅谈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09).

第3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22-03

【作者简介】1.朱洁如,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高级教师;2.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线,与其他语文知识、技能和能力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叶圣陶先生说:“无论什么学科,都应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只有把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实质内涵认清楚了,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明确目标和方向,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地予以推进。

一、重视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意义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至关紧要的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和后劲。

1.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根本,它在小语学科中应该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小语学科所有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仗它、服务于它,它对小语学科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即使是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识字写字时,教师也必须清楚认识到阅读理解是小语学科关键能力,将识字写字教学纳入阅读理解的整体教学设计中予以统筹规划。通过识字读文,读文是目的,识字是服务于读文的;并随文识字,在读文中识字,识字是读文的伴生结果,读文识字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读文、更多地读文,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重视阅读理解这个基础。

2.学科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干。

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是小语学科发展的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其他学科能力都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依托生长起来的,并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服务。因此,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它是语文学科这棵大树的主干,树干强壮了才能枝繁叶茂。抓好了“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能力,“发表”或“输出”性学习内容中的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才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系列化的输出性学习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从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小初衔接这一特点来看,有了小学阅读理解能力作枝干,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种种阅读目标才能逐步达成。例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1]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必须以阅读理解为前提。同理,从阅读分类来看,理解性阅读也是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运用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记忆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等阅读的基点与支撑。

3.学科关键能力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和后劲。

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后劲所在。发展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对学好语文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各学科的重要后盾。学好哪门学科不需要阅读理解?又有哪个行业离得开阅读理解能力?它所带来的强大的后劲与可持续发展动力是不可小觑的。

二、阅读理解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质内涵

阅读与写作是整个语文相互依存的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但在小学阶段则以阅读理解为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两大关键能力之一

1.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关键能力。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语文课程的定位来看,语文能力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这段论述对于语文课程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清晰的定位,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课程要实现其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彰显其重要的学科地位,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3]由此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应培养的学科能力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吸收祖国语言文字成果,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接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4]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和习惯,指的就是能够运用阅读和写作知识、习惯去完成“吸收”和“发表”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管“吸收”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管“发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2.阅读理解越来越成为独立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与写作两大关键能力中阅读不仅是向“读”学“写”的基础,而且越来越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我国的传统经验是‘读写结合’,但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能力,已日益受到重视。它已不仅仅是为写作提供范例和导引作用,而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5]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独立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可以从国内外有关阅读理解能力检测的发展趋势中窥见一斑。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SAT考试、英国英语能力测试、日本日语能力考级中均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专项测试。国际著名的教育评价项目也都将阅读素养作为核心的测评内容。像PISA和PIRLS都是针对阅读素养进行的国际性评价项目,以此来监控国际范围内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其新颖、科学的评价理念和框架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本土化的阅读能力检测也陆续开启并逐渐步入正轨。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SAAE)。2006年9月,江苏省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项目组召开的“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协调会,并参加测试。SAAE项目组对“语文学业质量”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6]“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然成为本土化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核心内容。

(二)培养基础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培养语文能力既有语文课程通道,也有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就语文课程通道而言,“吸收”或“输入”主要由听、读完成,其中“读”是核心,“听”是围绕“读”而展开,并在促进“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有计划、有选择、经过优化设计、系统而高效地“读”出优秀的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阅读,可以称为基础阅读。“发表”或“输出”主要由说、写完成,其中“写”是核心,“说”是为了促进“写”的发展而进行的必要准备,并在促进“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向“读”学“写”是语文课程的专责,日常生活通道和其他科目通道无法代替。作为语文课程专责的写作,可以称为基础写作。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两相比较,阅读理解是更为基础和重要的关键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语文能力涉及交际言语、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三大领域,亦即三种语体。三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都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和核心。

相对来讲,交际言语广泛运用于社会日常生活,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其中,阅读理解能力是交际言语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一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文章是交际语体的主要外在物化形态,它们构成语文课程的主要篇目和课文文本。语文课程的读写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教学完成。其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精选文章的阅读理解实践,获得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实现“吸收”或“输入”功能;通过向“读”学“写”,获得基础写作能力,实现“发表”或“输出”功能。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主体的交际言语领域,从先后顺序来看,文章的阅读理解在前,向“读”学“写”在后,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先遣任务。所以,“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7]从语文学习的主次来看,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和精力必须用于大量文章阅读,才能有效吸收一个民族集体积累起来的基本交际言语成果,才能为作为一个学生个体写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没有“吸收”或“输入”的阅读理解作铺垫,“发表”或“输出”的写作几乎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至于以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为外在物化形态的艺术言语,以及以学术论著、政治读本和法律文书为外在物化形态的科学言语,这两种语体的言语能力培养更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不涉及这两种语体的写作能力培养问题。一方面,与交际言语相比,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的实际运用,无论在人群、场合、范围和层次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对处于语文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艺术言语领域和科学言语领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宜作过高的要求。甚至只需在这两个领域粗读一些基本篇目,获得一些初步的阅读实践经历,开阔一下视野,学得一些艺术言语和科学言语基础知识就可以了,而对这两个领域的写作能力则完全不必作出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以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以文学体验为主要取向的传统则应该转向以获取信息为主要取向的现代语文教学了。

所以,从各方面综合起来看,以交际言语领域为核心,兼顾艺术言语和科技言语领域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它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素养。

全面准确地厘清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对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改进小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唯有如此,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和区域课程领导力才不会是个遥远而空泛的口号。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章熊.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1-2).

第4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改革;传承;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素质的融合通过语文的学习,可有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我们的语言,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了解到我们发展和传承的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英语等外来语种的侵入和我们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问题,使得小学汉语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需求,同时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改变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并且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对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太过难于理解,书中很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去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混乱,不利于其成长。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关于友情、诚信、善良等做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材内容,通过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诚实并且注重友谊的孩子。文章的选取也要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和文章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可以通过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语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神童诗 》、《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不仅可有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更可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第二、小学语文授课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学生跟着老师读书理解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和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密切相关,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利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有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通过开展诗朗诵、书法小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这种授课方式除了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不至于让优美的诗歌和书法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第三、语文教学政策的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英语等外语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因为英语等外语在社会上的实际效用的增大,国家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减少。直到近两年,我国才开始重视起语文教学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于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现现状来说是完全不够的,国家需要更加重视语文教学,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应该将汉语水准的高低作为衡量高水平人才的标准之一,逐步减少英语等外语的衡量,让人们真正看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让人们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承。

第5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个人情操陶冶的基础教学项目,在学生价值引导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而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先导,其生活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水平的拔高。新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与贯彻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与阐述

陶行知作为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贯彻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为核心与重要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坚持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质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体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教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周期长,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教学影响深远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现实语文材料的接触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并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断凸显其社会性功效,总结说来,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教育内容,以生活为教育目的,以生活为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环境、最终目的都要围绕生活而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细心观察,自觉感受,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敏感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指向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活教育理论规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可以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系统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可以以新颖生动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语文知识,侧重于课堂纪律,侧重于应试考试成绩,抹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有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阴影。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相悖,长期开展下去造成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学尴尬。因此生活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积淀起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水准的提升与改进。

(二)教学情境生活模拟化,增强语文学习生动与趣味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这也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育时必须做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通过再现教学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的回忆”与“生活的模拟”自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背后是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现象、生活场景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传统课堂氛围的积极改造,用更加生动与趣味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模拟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营造月光下的静谧唯美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结合,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生活体验中增强对文学的把握。强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气息化,加深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主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布置与设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指导意义则是使得教学内容富于生活气息,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语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以情感的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低年级学生价值引导的关键作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与性格气质的可塑性等特点,语文情感教学任重而道远。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做好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突破既有局限,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背景,从自然人文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报刊、影视、电视、网络广播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与辩论会等都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渠道。这些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知识产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既定的语文教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教育,其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高的背后是语文情感体验的升华。例如陶行知先生给母亲买的手表需要修理,他为了增强学生对求知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把握,带领学生观察修表的全过程,生活案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可以选择有火烧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看火烧云,边观看边记录,对比萧红的描写,从而获取对火烧云变化多姿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开展生活实践化,增强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开学校这个“鸟笼”,让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实际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意义体现。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必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字音、字形、词语、写作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善于发掘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为指导组织小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活动的参与丰富语文学习,并养成自觉综合性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文章后,小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迹与事件,在完成课堂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对钱学森事迹的了解与把握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讲讲喜欢名人或伟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级演讲会,也可以是班级辩论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迹,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增强对伟人的品行认可。小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比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有效果的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养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学生在呵护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地发现植物的点滴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文字及图片记录下来,利用集体作文课的时候进行点评分析,小学生在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及呵护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单纯追求语文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对实践教学过分忽略将导致语文教学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用生活实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其部分教学理论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当属其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在阐述生活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开展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尝试,明确了该理论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32-33.

[3]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8:51.

第6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阶段人文素质培育现状和重要性

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培养、塑造健康、阳光、积极、宽容、完整个性的最佳时期。这是由儿童、少年成长期先天缺陷性、先天模仿性决定的。当前,小学阶段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市场机制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工业化模式不断加强,知识、技能培养列在最重要、最主要的位置,排斥、忽视人文素质、身心健康、体能健康成长等各类成长性教育。这在小学语文教学规范中表现十分突出,完成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指标任务,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指导理念。完全漠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关爱成长、志趣成长、人文素质成长。

2.语文教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无可替代,优秀文学作品对成长期人性、人格的陶冶作用无可替代。尽管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但是语文课对孩子的人文素质培养作用不可小视,现场感悟模仿,会影响人的一生。语文科的人文感动,会使人在一生中,不断回味。

3.儿童、少年成长期人格、人性的先天缺陷性,决定这一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儿童、少年处于人生成长发育期,客观存在发育性格、心理不完整,人性、人格缺陷,是生理性关爱需求期,生理性无意识或意识盲动冲动期,生理性好奇渴求知识、技能期,这一切源于生命成长的竞争本能。在这一阶段,如果强化工业化生产链式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教育,就会使大部分孩子形成长期心理性厌烦压力,会对人生后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做好积极的导向,使学生内心得到感触、灵魂得到净化,这是小学语文教育应当肩负的使命。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对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因为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一定是和人格教育、品质教育、道德教育、情操教育等联系在一起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1.提高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文化水平

教师的文化水平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语文教师,可以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感染、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在职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教育管理部门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出台相关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措施;树立一批学有所成的典型,通过适当的媒介加以宣传,影响并带动其他教师,在中小学营造人人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把学历水平和教师的实际效益挂钩,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强大浪潮的冲击,从而作出根本性的改变:要为广大在职深造的教师创造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要加大小学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实行适当的倾斜,要把它当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来抓,给那些业绩突出、爱岗敬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祖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呕心沥血、竭尽所能。政府部门还可以帮助学校扩大融资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切实解决学校在深化语文教学教改中的经济难题,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百年工程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设内容丰富、思想积极向上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开展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诗词背诵、书法展览等。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认真参与、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以活动促教学,以活动促提高,以活动促发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体会,从而引发学生对诸多方面的思考,开拓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话

师生话语过程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师生话语的品质是课堂教学品质的直接表征和集中体现。由于语文课程与师生话语的联系更紧密、内在,因此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开阔的话语空间,自由的交流情境,真诚的表达氛围,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由课文中潜在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活化”成现实的艺术情韵,美的陶冶、思想的渗入、情感的交融、人格的激励,尽在其中。

第7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完善,也是对人类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然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中学生、成人不同,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如何处理好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以人文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与小学语文教程息息相关。人文理念培养意味着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作为教师都要尊重学生文化个性和文化意识,信任肯定每一位学生,充分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当代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转型时期,“转型”至少包含两层内涵:一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是社会形态的转型。在社会的这种巨大转型中,在传统与现实的交锋中,各种新观念纷至沓来,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以及价值取向,使得小学生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1]。当代小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肩负起中国发展与振兴的重任。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今天,提倡与加强小学生的人文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则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任务之一。我们要认识到,人文教育有其独具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人文教育才会真正有成效[2]。那么,人文素养教育有哪些特点呢?

为此,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以自己的思想和激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引领学生产生共鸣或心灵的感动,还要创造课堂的人文思想氛围,一种自由讨论与争鸣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古代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能影口向他们品性之真挚、伟大、高雅的那种令人难忘的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加强小学语文经典文化教育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极易引起人们的急躁情绪和心理失衡,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有点空荡荡,雾蒙蒙。于是乎,商业文化以它扎实的后盾和通俗的形式,漂洋过海,乘虚而入,大有雷霆万钧、无坚不摧的架势,闹得不少人心荡神迷,追腥逐臭。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肯德鸡、麦当劳,最喜欢过的节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嘴上以夹杂几句洋文为时髦,在哲学方面有些人能够大谈特谈亚里士多德,却不知老子哲学……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他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心,社会道德意识急待加强[5]。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的当今世界,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的精神家园日渐贫乏[3]。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职,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国之兴衰,关乎教育。综观我们的当代教育,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教育,却很少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文化经典的启蒙。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个可悲的民族。基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仍然对此无动于衷,就会造成文化经典的断代和失传,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2.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

当前在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仍比较少,能够深入浅出、比较全面系统并且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课程数量则更少。因此,笔者以为,应加强对小学语文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有较多的掌握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与陶冶[4]。同时开设多门人文课程。将它们列人教学计划,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七门人文类课程且成绩合格才准予毕业。这样,就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又有一定的要求和压力。

参考文献:

[1]韩士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J]. 学周刊,2014,11:145.

[2]颜峰. 试述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J]. 才智,2014,17:124.

第8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 新要求 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必须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牢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呈现出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认识上的深入,更加尊重学生个体等特点。

1.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新课程标准更突出人文内涵,强调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育维度的拓展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强化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课程目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并把前瞻性是首要位置。课程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纵向结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二、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必须更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

要在观念上充分尊重学生,教师视学生为平等的沟通对象。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来弘扬和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2.必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指挥棒”作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很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3.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特点

新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也提出的明确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汉字教学。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要树立发展的教学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着想。我们要通过学习、讨论、反思,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教育责任,真正让教育观念的转化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开放教学形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把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还应联系教学与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新知,增强知识的真实度。

3.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内外要积极营造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语文交流与沟通,有丰富的载体运用语文知识。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形式,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自觉整合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目前小学语文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思想不具备创新性,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约束。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之间的联系

教育创新在目前来讲,属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现今社会需要大量新型人才,而语文又是国学教育的中心,尤其是小学语文。其属于学生学习国语的入门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注重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的运用,推动其发展。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对学生而言,具有着极强的启蒙功能,其关系到总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并且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强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语文教学创新符合时展的特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

1.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平时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课外的活动能够对课堂学习起到极大的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利用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其能够拥有更多的活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虽然教材和知识学习很重要,但是想要让学生的总体素养得到提升,需要进行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知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掌握和深入学习。

2.扩张学生语文教学需求内容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重视各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课程不受到孤立,对学生很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强化针对语文课程的具体运用,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让语文和别的学科可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之前语文课程十分单一,缺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仅仅是独立的课程。所以,这也促使语文课的应用性没有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语文实际上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其反映出别的课程内容。在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别的课程内容也是通过语文进行表述的,所以,无论是哪种场合,只要进行文字或者是语言的表述,均需要用到语文。因此,课程关系的内容必须包含多种学科领域的词汇和概念,这样能够提升W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这门课程属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课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提升学生知识储备、锻炼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转变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创新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雨后的森林》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分成两节课程去讲解,教师应该运用两种思想以及两种不一样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传达。其中一节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注重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悟以及积累。而另外一节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学生对语言模式的有关理解,让学生感悟以及运用语言。经过这样两种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强对于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理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而这样同课异构的方法,可以凸显出教师极强的语文创新意识。

4.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想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科学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掌控。因此,必须要将学科当做组织小学语文单元总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实际教学时,要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方向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教学活动,这样能够加快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定要先确定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想要保证单元目标科学地发挥作用,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对课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定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及价值,在这个前提下,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的实际情况,感受整个单元中文章的思想及情感,同时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掌控。此外,还应该确定模块目标,单元目标的完成是在总体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才可以完成的。因此,想要保证每一节课程的效率,一定要采取制定模块教学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语文教师要更加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我们的教育引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