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学习

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

1

0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容积的含义,会给物体标注合适的容积单位。

2、我会推导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3、我能总结出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

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

运用

量杯、量筒、容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1)

一支粉笔的体积是8(

).

(2) 一堆木料的体积是2(

).

3.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班级分好合作小学小组,指名小组全员接力法回答,回答完全正确加最高分10分,其他小组注意倾听,能及时纠错的个人给本小组挣分,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新课讲授】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教学容器、容积的概念。

(1)课件展示魔方和装米的长方体木盒,仔细阿观察:

谁的体积大?魔方和木盒能装东西吗?引出容器,举例说说在我们生活中的容器有哪些?引出容积的概念。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那容积单位可以用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课件演示:1升=1立方分米

推导出

1毫升=1立方厘米

(5)练习:试一试:

4

L

=(

)ml

2.4

L

=(

ml

4800

ml

=(

L

25

ml

=(

L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4)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知识应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墨水约50

一桶色拉油约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约6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900升。

(2)一只杯子装满水是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容积是64毫升。

(4)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5)一个量杯装有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6)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3、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这个水槽最多可以装多少升水?

【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1)

1L=1000mL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40dm3=40L

第2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第3课时

主备人:

武安小学校

周光碧

教学内容:

教材88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十五的3、5、6、8、9题

教学目的: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形如ax?bx=c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初步体验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填空:

果园里有梨树

x

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

3

倍。桃树有(

)棵,桃树比梨树多(

)棵。

2.

列式计算:

比一个数的2倍少10的数是70。求这个数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小刚和小明买一种奥运会纪念邮票。小刚买了8张,小明买了5张,小明比小刚少用了6元。每张邮票多少元?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小刚买邮票用的钱和小明买邮票用的钱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敏比小刚少用6元)

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解答?

(3)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4)小组合作交流。

(5)汇报评议。请学生上台板演自己的解法并说明思路。

等量关系:

小刚用的钱-小明用的钱=6元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答:每张邮票2元。

学生讲完后,找让其他学生说说思路。

2、完成课堂活动。

花卉园里中了牡丹和郁金香,牡丹的株数是郁金香的3倍

(1)牡丹和郁金香一共有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2)牡丹比郁金香多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议一议:这里有两个未知数,怎样设?

试一试:列出方程,并解决。

三、达标训练

练十五的3、5、6、8、9题

四、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

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步骤是:

(1)

审:审请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3)

)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4)

列:根据所设未知数和找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5)

解:解方程,求未知数

(6)

答:检验所求解,写出答案

五、课后作业:

1、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猴子比熊猫多30只,猴子与熊猫各有多少只?

2、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

3、小芳和小兰共储蓄505元,小兰储蓄的钱数是小芳的3倍少15元,小兰储蓄多少元?

4、一个小组的同学凑钱买一件纪念品,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3元钱;如果每人出7元钱,就少3元,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3)

例4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验算:8x2-5x2=6

第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判别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难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轻松引入

1.做一个小游戏(用分数猜成语)。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十拿九稳(

三心二意(

2.教师再补充几个分数:

师:你们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每人任取3个分数化一化。

提示: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这一游戏,很快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二、展开探究

总结方法

(生马上在自己的草稿纸上演算,把分数化成小数)

(师指名回答化后的结果)

师:你能把这些分数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

分为一类,它们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为一类,它们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将分数分成两类)你们有意见吗?

生:(摇头)没意见。

师:你们在化小数时我其实早知道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了,你们信吗?我们来试试,你报分数我来说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设置“让学生出分数教师判断”这一环节,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想要探究的热情。

生1:

师:能化成有限小数,你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生1:老师真的猜对了。

师:我可不是瞎猜的,谁还想来考考我的。

生2:

师: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也来验证验证吧。

生2:是0.3666…

生3:这恐怕有规律吧。

生4:老师有诀窍的。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老师)——“验证”(学生用计数器),把计算器引进课堂用于验证结果,不仅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增强了验证的权威性,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是啊,为什么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这个规律和诀窍可能与分数的什么有关系呢?

(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

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这些分数都是真分数呀。

生3:跟分子有关系,分子是奇数的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4:不可能,

的分子也都是奇数啊。

生5;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生6:分母是偶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那

呢?看来我们不能从分母的奇偶性来判断。

生7:像2、5、4、40这样的数都能乘一个整数后转化成10、100、1000……的数,所以这样的数做分母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很多学生觉得有道理)

生:老师你说吧,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师:好,我给大家一个提示,你们先把这些分母是合数的分解质因数。根据分解后质因数的情况来研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四人小组一起合作。

(生马上在纸上分解质因数,然后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六、七分钟后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生1:分母分解后都是2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解后都是2和5的也能的。

生3:分解后有质因数3、7、11的就不行。

生4:(很迟疑地站起来)我是用1去除以分解后的每个质因数,如果都能除尽的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4:……(很多同学叫起好来)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5: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不同意。如

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5: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6:我猜想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它们的分母中所含有的质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分母中有3、7、11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请你说一说,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的质因数有什么特征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对学生发言对的或基本对的加以肯定。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黑板中的填空,想一想横线上应该怎么填。

三、认知冲突

完善总结

通过一组练习,同学们立刻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失灵了,非常惊奇,人人都希望找出其中的奥妙。经过认真思考,激烈讨论后,他们终于发现仅分析分数的分母是不够的,这个规律只对最简分数适用。学生充分地发表见解,加以验证,通过对几个分数的判断,在解决矛盾冲突之中进一步健全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现在好了,那你觉得我们用这个方法判断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的就要先约分,再把分母分解质因数。

师:好,我们下面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同桌互出3个分数,让对方判断。

(生兴奋地互报互说)

四、运用方法

提高技能

1.判断。

分母含有质因数5和7,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第4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清楚地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长:12cm,宽:10cm高:8cm

求出正面,右面,上面的面积和表面积。

3、把四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呢?如果粉刷墙壁需要计算那些面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

1、观察课本情境图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了解到的数学信息。教室的长8米、宽6米、高4米及门窗、黑板面积25.4平方米。

2、粉刷面积的计算

(1)要粉刷前后的墙面,要除去门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方法。

(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板演。

生1:先计算四面墙壁的面积,再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再加上屋顶的面积。

算式:(8×4+6×4)×2=112(平方米)

112-25.4=86.6(平方米)

86.6+8×6=134.6(平方米)

生2:先把屋顶和四面墙壁的面积加起来,再减去门窗的面积。

算式:(8×4+6×4)×2=112(平方米)

8×6=48(平方米)

112+48-25.4=134.6(平方米)

生3:整个教室是个长方体,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最后减去地面的面积。

算式:(8×4+6×4+6×8)×2=208(平方米)

208-25.4=182.6(平方米)

182.6-8×6=134.6(平方米)

如果有学生把地面

的面积也计算在内,可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粉刷墙壁,一般地面都不粉刷。

三、尝试运用

出示例题:现在制作一个长1.5米,宽和高都是0.8米的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提问:鱼缸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全班交流,并指名学生板演:

生1:1.5×0.8×3+0.8×0.8×2=4.88(平方米)

生2:1.5×0.8×4+0.8×0.8×2-1.5×0.8=4.88(平方米)

生3:1.5×0.8×2+0.8×0.8×2+1.5×0.8=4.88(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理解题意,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计算,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理解题意,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计算,集体交流。

4、做一个长6cm、宽5cm、高2m长方体型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4、5题。

第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圆锥的认识

课型

学+展

学习

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

2、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学习

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学习过程

笔记

【知识链接】

1、圆柱各的部分名称及特征是什么?

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自主学习】

1、圆锥的认识

(1)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圆锥有几个曲面,几个顶点和几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__________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温馨提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交流展示】

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

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1)先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发现转动出来的是(

),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质疑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你认识圆锥了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达标检测(必做、选做)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

2、完成课本32页“做一做”,用铅笔在图上画出。

3、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4、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以8厘米的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高是(

)cm,底面直径是(

)cm.

第6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第七课。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共有8课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轻重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在未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前面的知识学习中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既仅关注到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对沉浮的影响,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对沉浮的影响,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将是个意外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只有具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探究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马铃薯的沉浮还与液体的性质有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也就是液体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个天平称。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蒸发皿、3只烧杯、一个木片、2个滴管、一个玻璃棒等,另外提供盐、味精、白糖、小苏打供实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回顾旧知,演示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引发质疑。

猜测马铃薯的浮沉情况。

思考结果与猜测不同的原因,发现新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发现事实与猜测的不同,和以往的旧认识产生矛盾,发现新问题,引出下面的研究。

二、引导推测,实验验证。

1、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验证方案。

2、帮助学生甄别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3、做称重演示实验。

4、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1、想出验证两种液体不同的各种方法,并用加热实验进行检测,证明猜测。

2、观看演示实验,再次确定两种液体是不同的。

3、思考问题,想到用实验来验证。

让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推测。再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哪些验证办法是建立在合理、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的,哪些是危险的,不可行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测是正确的,突破难点。

三、观察操作,调制液体。

1、引导学生说出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并准备其中的四种。

2、强调实验要求。

3、巡视并及时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4、将学生对观察物体沉浮的注意力引导到液体浓度上,突破难点。

5、简介中国的死海。

6、从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

7、引发思考,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1、说出所知道的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2、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3、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发现问题。

4、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

5、用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为什么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表现不同。

6、提出疑问。

通过在实验中的观察、体验和经历,让学生建立起溶解不同物质的液体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认识。从而接受液体的性质也是改变物体沉浮的一个重要因素的道理。开阔眼界,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秘密。再深入引发思考“为什么液体的浓度必须达到一定时才会改变物体的沉浮”,激发学习下节课的欲望。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出示练习题,明确对错。

判断对错,明白对错的原因。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五、总结整理,完成板书。

展示学习收获,完成板书。

说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六、课外延伸,鼓励探究。

出示课外探究任务。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获得更多探究的乐趣。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

体积

第7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运算律

学员编号:

级: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C四则运算的意义

C混合运算

C混合运算的应用

授课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四则运算的意义

知识点2:四则运算的法则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从左往右算)

异级运算先二后一(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为二级,+

-为一级)

有括号的先里后外(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知识点3: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应用以上知识,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检验,还可以解方程。

知识点4: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1、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运算性质

(1)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2)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3、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1)和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加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另一个数不变,它们的和也加上(或减去)这个数。如果一个加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去(或加上)这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2)差的变化规律:如果被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减数不变,它们的差也加上(或减去)这个数。如果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被减数不变,它们的差就减去(或加上)这个数。如果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差则不变。

(3)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也乘(或除以)这个数。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另一个因数也除以(或乘)这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4)商的变化规律:如果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除数不变,它们的商也乘(或除以)这个数。如果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被除数不变,它们的商就除以(或乘)这个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不为0),它们的商则不变。

便

71×99

3755+2996

8439+1001

446+295

888+999

1125-996

299×101

563×999

2100÷20

6÷0.25

72×156-56×72

25×32×125

13.

709×99+709

14.

0.25×48

75.3×99+75.3

.

4.6×3.7+54×0.37

19.82―6.57―3.43

9.63÷2.5÷4

8.37-3.25-(1.37+1.75)

我们已经学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运算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先来个课前小测吧!

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9+=73+49

+136=+55

(74+39)+61=74+(+)

167+256+333=256+(+333)

2、计算下列各题:

208+45+55=

86+79+14=

23+(159+77)=

(13+29)+11=

256+307=

18+35+5=

15+(25+7)=

24+6+19=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中的三对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例1

、植树节到了,四(1)班的同学一起来到公园植树。要求每排必须种10棵松树,一共要种15排。四(1)班的同学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练一练:

同学们要排队做操,要排成20排,每排站15人,一共有多少同学在做操?

1、先填空,再想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5×(14×9)=(5×

)

×

25×13×4=13×(

×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78×46

=

65×39

=

27×94

=

3、用简便方法计算

7×25×4

5×37×2

8×16×125

14×35

43×5×4

15×12

25×28

4×9×25

45×6

4、明光小学新建了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24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并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题1

选择适合的方法运算

31×38+52×31

45×19+4680÷12

125×64

例题2

小黑、小白、小花去钓鱼,小黑钓了25条,小花钓的数量是小黑的5倍,小白钓的数量是小花4倍,小白钓了多少条鱼?

·

1.新风小学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如下表:

活动地点

军营

儿童福利院

敬老院

社区服务站

人数

114

57

86

43

你能很快算出全校共有多少人参加公益活动吗?

2.活动课上,大家都忙得不停,老师提了个建议:“为了轻松一下,谁能给大家出道题算算?”话音刚落,爱动脑筋的明明就出了这样一道题:求100以内所有奇数的和。聪明的小朋友,你也算一算吧

3.

一次中队会上,明明出了这样一道题:口算一辆轿车以126千米/小时的速度飞奔乙地,8小时到达,这辆轿车行了多少千米?话音未落,聪聪脱口而出:1008千米。你知道聪聪是怎么算的吗?

你这几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交结合律?

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后练习

一、脱式计算。

(1)50+160÷40

(2)

120-144÷18+35

(3)347+45×2-4160÷52

(4)(58+37)÷(64-9×5)

(5)

95÷(64-45)

(6)178-145÷5×6+42

(7)85+14×(14+208÷26)

(8)(284+16)×(512-8208÷18)

(9)(58+37)÷(64-9×5)

二、填

空。

1.(

)法、(

)法、(

)法和(

)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

)依次计算,既有加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应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40减去40除以40的商,所得的差再剩以40,结果是(

)。

三、其他题。

1.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960÷15=64

64-28=36

2.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75×24=1800

9000-1800=7200

3.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4535-500=4035

782-777=5

4035÷5=807

4.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8×15=120

63+120=183

183÷61=3

5.

给下面的式子加上括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7×9+12÷3=91

7×9+12÷3=25

7×9+12÷3=49

48×6÷48×6=1

四、文字叙述题

1、6000除以59与35的差,

商是多少?

2、52与28的差与25相乘,

积是多少?

3、347与34的和,除以75与72的差,

商是多少?

4、从480里减去35的6倍,差是多少?

得到的差再除以9,结果是多少?

第8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余教授的“备课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主题: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练习,撰写教案,集体备课。不必说了解学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设计练习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也不必说撰写教案的多变性和预设性,集体备课的综合性和优化性,单是研读课标和钻研教材两个主题就够用尽心思认真准备一番了。我发现:自己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的备课行为像是例行公事一样,粗略看看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大致想想学生,简单写写教案。在“向课堂要质量”理念的支撑下,这样的数学备课行为简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从书中找到了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研读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目标,有效果,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余教授研读课标的要点是:不仅要读“前言”,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理念,还要读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确立“三维”目标。千万不要忘了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对于课程标准,我只是在暑假里囫囵吞枣地读上一遍,毫不夸张地说,读后就忘了。试想一想: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向标,不去熟读、研究它,又怎能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呢?学生没有掌握,原因是自己没有有效备课,课堂上没有切中目标,只能等到下一节课补上。这又怎能打造有效甚至高效课堂呢?

二、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书中案例提倡“五读”俱全,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五读”即读主题图、读例题、读教师教学用书和旁批、读结论、读练习。

主题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如,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一节,教材呈现了“几个孩子买风筝”的主题图。问题是:买3个风筝多少钱?如果教师认真读过、思考过主题图,教学中会这样做:(1)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有用信息引入小数乘整数:(2)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优化,并能有序地说出算理。

例题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读例题可以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把每个单元的多个例题进行比较,辨析例题的侧重点,可以准确定位课时教学目标。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放入西红柿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题目中有刻度的量杯提供了容积(可以换算为体积)。如果是没有刻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里装入水,又该如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西红柿的体积呢?这时“用教材教”就可以体现出来。教师在读例题后,不妨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测量长方体容器的长、宽(或正方体容器的棱长)和放入(或取出)西红柿前后水的高度(水要淹没西红柿),再想办法利用上升(或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求出西红柿的体积。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每个例题的编写意图、教学建议和练习中习题的教学建议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即使教师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律等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教师读时也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规律并加以验证应用,体现出规律由学生发现,结论由学生建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做一做”与例题对应,多个例题之后才会有一个练习,有的习题与例题针对性很强,有的综合性很强。读练习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习题说明和教学建议,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才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如果研读课标和钻研教材准备得不十分充分,难以想象其他方面能有效准备。在忙着批改厚厚的作业,忙着写一节又一节的教案,忙着催促学生改错题……忙得几乎忘记思考时,余教授的“有效备课六主题”如珍似宝,使我找到了教学航行的路线和目标,找到了有效备课的内容和要点。要想有效甚至高效教学,除了备课外,还要靠教师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巧妙的提问、耐心的聆听、细心的观察、关键的点拨等。

第9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六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97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较高。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如管辉、殷悦、陈炳政、郑晗、赵云杰、万梓桐、乔艺、安秦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金星、付鑫鹏、孔曦、王国良等。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如尹怡康、秦文龙、胡伯威等。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已经形成,本学期认真搞好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与方向”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

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

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

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

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 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 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 复 习 ..............4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方向优于方法,规律重于规则。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

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