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紧急救援范文

紧急救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紧急救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紧急救援

第1篇:紧急救援范文

1、由著名导演林超贤执导的《紧急救援》于2019年5月13日正式杀青,该电影于2018年11月在厦门举办了开机仪式,整部电影的拍摄长达6个月,可以说是经历了春、夏、冬季节。

2、《紧急救援》是由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领衔主演,王雨甜、徐洋、李岷城、刘亦淳等联合主演的动作剧情电影,于2020年12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该片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援事件,讲述了王牌特勤队员高谦和好兄弟赵呈与其他救捞人直面重大灾难的挑战,一同执行惊险的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紧急救援范文

关键词:安全、故障、救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梯――这个“竖向”联系的主要交通工作,正被频繁和广泛的使用在各类高层建筑中,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故障、停电、火灾等因素导致电梯出现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在电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使乘客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是进一步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又一重大课题。

电梯的救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现在电梯救援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在电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电梯的紧急救援方式已从传统的“自救”方式发展到现在最常用的“他救”方式,并继续向 “自动救护”、“远程救护”及“社会专门救护”方向发展。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重点谈一下电梯在故障、停电和火灾情况下的应急救援。

一、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

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对电梯普遍存有恐惧感,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

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告知乘客此时应注意的事项。

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有效接收。

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二、电梯的应急救援方式及其发展

1、传统的“自救”方式:

即利用轿门和安全窗进行的自救。这是一些老电梯的救援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当电梯出现故障被停止在两楼层之间时,乘客可首先考虑用手扒开轿门(设计时,门机曲柄摇杆机构一定要躲过死点,以确保门能被扒开),如此时所处的位置可用手将厅门滚轮拨动将门打开,就考虑从这里离开电梯;如此时所处位置不便将厅门打开,可再考虑打开安全窗攀上轿顶再用相同方法打开厅门。电梯上一般只是在轿顶上装设警铃,高度超过30m时须与机房设对讲系统。另外只需在基站或两端站设紧急开锁装置。由于当时的电梯故障率较高,电梯轿厢里又普遍无紧急救护的操作说明,导致关人及其逃生方法不当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现在生产的电梯已不使用此方法进行救援。

2、现在常见的“他救”方式:

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紧急救护方式,也是目前电梯最常见的救护方式。基本思路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人员进行救护,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

1)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

①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②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③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

④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有关轿厢照明、紧急报警装置要求的条款有:

轿厢应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装置,控制装置上的照度宜不小于50 lx,轿厢地板上的照度宜不小于50lx; 如果照明是白炽灯,至少要有两只并联的灯泡;使用中的电梯,轿厢应有连续照明。对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当轿厢停在层站上,按7.8的门自动关闭时,则可关断照明。应有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照明电源,在正常照明电源中断的情况下,它能至少供1W灯泡用电1h。在正常照明电源一旦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自动接通紧急照明电源;紧急报警装置:为使乘客能向轿厢外求援,轿厢内应装设乘客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该装置的供电应来自8.17.4中要求的紧急照明电源或等效电源;该装置应采用一个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在启动此对讲系统之后,被困乘客应不必再做其他操作;如果电梯行程大于30m,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8.17.4 述及的紧急电源供

报警开关(如有)按钮应是黄色,并标以铃形符号加以识别:黄色不应和于其他按钮。但是,这种颜色可用于发光的“呼唤登记”信号。15.12报警装置:接受轿厢内发出的呼救信号,起报警作用的铃或装置,应清楚地标明“电梯报警字样”。如果是多台电梯,应能辨别出正在发出呼救信号的轿厢。使用单位接到求救信号后的处理措施: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应急中心报告。并及时慰问有关人员。说明书中应有紧急开锁钥匙的使用,救援操作。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①值班人员发现所管理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③值班人员应当了解电梯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因素等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④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可先行实施救援程序,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当配合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实施救援。为了救援的快速方便,各层层门都应设紧急开锁装置。

3、用轿厢安全门相互进行营救的应急救援方式:

在同一井道有多台电梯时,当一台电梯发生故障时利用其它电梯进行互救的救援方式。此时需在轿厢内侧相应位置上都装有轿厢安全门。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关于轿厢安全门的要求如下:

8.12.1 援求轿厢内乘客应从轿外进行,尤其应遵守12.5紧急操作的规定。

8.12.3 在有相邻轿厢的情况下,如果轿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75m ,可使用安全门。安全门的高度不应小于1.80m,宽度不应小于0.35m。

8.12.4 如果装设轿厢安全门,则它们应符合8.3.2和8.3.3的规定,并遵守下列条件。

8.12.4.1轿厢安全门,应设有手动上锁装置。

8.12.4.1.2 轿厢安全门应能不用钥匙从轿厢外开启,并应能用附录, 规定的三角钥匙从轿厢内开启。轿厢安全门不应向轿厢外开启。轿厢安全门不应设置在对重(或平衡重)运行的路径上,或设置在妨碍乘客从一个轿厢通往别一个轿厢的固定障碍物(分隔轿厢的横梁除外)的前面。

8.12.4.2 在8.12.4.1中要求的锁紧应通过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如果锁紧失效,该装置应使电梯停止。只有在重新锁紧后,电梯才有可能恢复运行。

4、自动进行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先放人,再检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急救援方式,一些高档电梯有此功能。国家标准目前对此尚无规定。

1)故障自平层: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电梯可自动检测出故障并就近停梯放人。

2)断电自平层:在电梯突然断电时,依靠备用电源使电梯在就近楼层放人。此类电梯关键要解决所用蓄电池质量、寿命和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远程救援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更先进的一种救援方式,电梯生产厂家( 或其维保中心)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其电梯实施动态监控(轿厢里一般都装有摄像装置、语音系统或字幕),出现故障时,系统可自动提示故障的产生的原因和故障点,监视人员可首先通过语音系统或字幕向被困在轿厢里的人员进行安抚,然后可远程操作电梯就近放人。目前这种最先进的救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6、社会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方式,即由地方政府在市、县范围内成立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电梯的 “110”。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这样应急救援的效率会更高。

7、消防状态下的应急救援

目前电梯设有一级消防和二级消防功能。一级消防功能主要是指返基站功能;二级消防指消防员专用电梯, 发生火灾时,先紧急迫降至基站,之后消防员还要进入到目的楼层救人。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打碎消防功能开关玻璃罩,拨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接行驶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状态,用手关闭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三、电梯的应急管理

(1)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电梯管理人员,落实每台电梯的责任人,配置必备的专业救助工具及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设备。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作为救助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3)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救援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电梯救援中心,组织专业力量,按区域建立救助网络。

(4)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救援中心报告(已设立的),同时由本单位专业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处理。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电梯救援中心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各种电梯紧急情况应对常识的宣传。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和标明注意事项等方式,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常识。

四、结束语

总之,电梯的应急救援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也是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的应急救援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设备的功能制定可行的应急方案极为重要,每年进行至少一次救护演练必不可少,应急救援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电梯应急救援工作还大有文章可做。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3篇:紧急救援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应急通信;紧急响应时间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大型事故灾害时有发生,消防部队为了应对以上问题,需要具有良好通信来实现消防部队信息传递。由于无法对事故及灾害发生地的公共通信网络状况有一个明确的预知,因此,需要对消防部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通信能力来保障消防部队的通信能力。

1 消防部队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对于事故及灾害发生地的公共通信网络无法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公共通信网络也发生承担对于消防指挥调度的需求,同时其对于消防所需的图像与视频的支持不足,所以,需要在消防部队中建立起良好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从而将消防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消防信息指挥中心,以供决策者及时掌握消防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些年来,我国遭遇了例如汶川大地震、冬季大雪灾以及洪涝等一系列大型灾害,在这些灾害中,消防部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应急抢险和公共卫生实践的紧急抢救和隔离的工作中,以及一些大型赛事或者是大型的活动中的应对突发事件等都对消防部队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处理以上的事件中,做好消防部队的在信息不畅地区的应急通信是确保消防部队与指挥中心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保证。

2 紧急响应时间的定义

紧急事件主要指的是一些事前无征兆,且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影响的事件.

3 在紧急响应事件发生时对消防通信的要求

在紧急响应事件发生时,消防部队需要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击,并在到达现场后迅速展开救援,并建立起应急通讯,通过采用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等方式建立起与后方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采用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与后方指挥中心的无缝对接,现场通信网络主要是为了建立起现场的应急指挥中心与救援的消防官兵之间的通信联络,从而确保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及时的通报给现场指挥人员,同时在现场指挥人员依据资料下达命令后及时发送至一线,确保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远程通信网络主要是为了后方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保障前方与后方之间的通讯正常,确保救援现场情况及时传递给指挥中心及指挥中心指令正确、及时下达到现场作战部队;现场应急指挥中心是前后方建立连接的重要环节,因此,现场应急通信应当确保现场通信网络、远程通信网络的稳定与具有多种传输方式的能力,便于将事故现场的信息及时的、准确的传递至后方指挥中心供其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抢险方案。

4 建立消防部队现场应急通信的注意事项

4.1 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建立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

现今的通信信息网络主要采用的是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的方式与有线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了保障有线通信网络的建设需要采用的设备主要有:现场指挥车的外部通信电缆、野战通信光缆、小型交换机、被覆线等,用以保障有线通信网络的顺利建立,确保消防部队应急通信的顺利建成。采用有线通信网络需要受到地形以及事故现场的网络配置的限制。而采用无线与卫星的方式则可以规避这一问题,由于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高频电磁波的发送与接收的方式,具有灵活方便、及时可靠的特点。

4.2 做好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由于大型紧急事件的响应处理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运作,因此需要建立起横跨多个部门的通信协调作战能力,在做好现场消防部队应急通信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与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安指挥协调中心等政府应急部门之间的通信连接,做到现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在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大型应急抢险救援中发现,需要建立起多种的消防部队现场应急通信方式,不能仅依靠一种或几种通信方式,例如在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时,由地震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导致一些城镇基本通信等全面瘫痪,在救援的过程中无法借助当地的通信网络建立起可靠的应急通信,又由于救援现场多处于山区,造成无线、卫星等的通信方式也大受干扰,因此,需要建立起多种应急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保障应急通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应急通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视频监控、救援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一体化设备,采用从空中到地面、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等的高效的一体化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应急通信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具备多种信息格式的传递(包括语音、视频与数据的传递),从而将极为详实的资料发送至后方的指挥中心中,实现多方的通话信息共享,从而保证各部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高效的传递。同时,当遇到较为大型的应急救援任务中,会派出多辆的现场应急指挥车来实现对于现场的信息传递,同时需要建立起一个包括地面指挥中心、指挥车、现场应急车群的集群化的现场信息通信方式,确保任意现场指挥车辆都能够独立建立起现场应急通信网络,并依托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各个车辆之间及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后续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经验都极为过硬的的快速反应的通信应急保障能力的骨干队伍,通过做好对其培训工作,并通过实践演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消防部队应急通信能力的提升与保障工作,确保通信网络的顺利建立。

结语

在发生大型紧急事故的过程中,消防部队的应当及时赶至现场并建立起良好的应急通信,实现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良好沟通,做好对于应急救援的协调与快速信息传递,保障紧急响应救援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友喜.建立全方位应急通信体制[J].通信产业报,2008(21).

第4篇:紧急救援范文

“急”是急救的要素之一,有时甚至分秒之差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也就是急救中心对出车、抵达时间苛刻规定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院前急救可以说是整个急救业务的基础和保障。

急救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院前急救目前有哪些模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又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追本溯源,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一探院前急救的前世今生。

急救历史源远流长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急救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几乎与临床医学相伴相生。

中医经典《内经》准确详细地描述过现代常见急症,如心绞痛、晕厥和猝死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之谓“卒心痛、暴厥、卒死”;《诸病源候论》则对多种急症进行过详尽叙述,对胸痹的描述涵盖了现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多种临床表现;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经使用针刺人中穴位的方法对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在外伤的手术处理中,东汉时期(公元200年)就已经用“麻沸散”进行麻醉。从以上种种看来,中国从古代就有十分发达的急症治疗学,这是我国医学先辈对人类的贡献。

现代急救医学始于西方。上世纪的世界大战以及因之而带来的大量伤亡,客观上推动了急救的发展,而后者也的确大大降低了战士的死亡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兵死亡率高达18%,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降至4. 5%。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交通等意外事故及心脑血管病的不断增多,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美国于1959年、前苏联于1960年、日本于1967年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配备有先进通讯联络设备的消防指挥中心接到呼叫后,立即按管辖区范围就近派车,并装备有直升机进行院前急救和途中救护,使反应时间大为缩短。

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急救医学发展较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大中城市开始建立急救站,但限于当时国家的财力和认识水平,急救站的规模小、设备简陋,实际上只能起到对伤员的转运作用。“”结束以后,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急救医学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诊工作”的文件;1982年3月卫生部召开了“建立城市急诊工作”的咨询会;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规定了急诊科的任务、急诊医疗工作的方向、组织管理以及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1986年10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1987年5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至此,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来,卫生部又明确规定,急诊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是医院必备的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基本建立了急诊科,大中城市建立了独立或附属于医院的急救中心,至此,我国急救医学学科体系初见雏形。2002年成立了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行业协会的成立更是直接推动了院前急救的发展。

院前急救的几种模式

从广义来讲,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前者是急救的基础,后者是急救的延续。院前急救需要由医护人员和院外急救者组成的急救网络,做到及时、正确地处理伤病员。这能大大减少伤病员的痛苦,把垂危的伤病员抢救过来,把致残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大大缩短治愈时间。

当前国际上有两种主要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前者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把伤病员安全转运到医院再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带到医院”;而后者强调由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现场,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救治,然后再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将医院带给现场患者”。

以美国为例,其急救系统是以医助人员为基础的。救护车驻扎于基站中,这些基站分布于城市的医院和警察分局中。每个基站配有一辆救护车、一名医助人员和一名救护车司机,有时会补充一名实习生(医助人员或司机)。在接到急救呼叫以后,调度员最常做出的决定就是派出这些医助人员,救护车也只有为转运患者而配备的简单装备。

美国院前急救系统包括一个利用直升飞机的医疗组,被称为“生命-飞行”任务。队伍由2名飞行员,1名急诊医生及1名护士组成。共有4个坐位及1个担架。直升机医疗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周边医院(或Ⅱ,Ⅲ级创伤中心)向Ⅰ级创伤中心(接收严重伤病患者)的二次转运,及当患者有急诊搭桥或急诊血管成型术的适应症时向心脏中心的二次转运。初次现场任务主要是当一次事故涉及多个伤员或一个意外事件需要对医助人员进行的增援。初次现场任务和二次转运任务的比例分配中,大约90%为二次转运任务。

法国院前急救主张就地稳定、紧急治疗。急救理念是把最好的急救医生送到现场。在第一现场先把伤员的病情稳定下来,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就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然后向急救机构的值班调度人员汇报伤员诊断情况,由调度人员根据病情将患者分配到相关医院,即急救重在院前深入救治。

法国科技人员2004年开发出一种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这套系统能够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有了这种技术,医务工作者就可以及时地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

我国的院前急救最早也是以转运患者为主,现随着技术设备的日益精进及恶劣的交通状况等因素,渐有向德、法模式靠拢的趋势。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急救站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均局限在初级急救的层次,救护车只是简单的运送患者的工具。随着车辆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人员队伍的日益壮大和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北京的院前急救医疗工作向现场抢救、监护运送为一体的现场急救转变,救护车日益成为“浓缩的医院急诊室”。经过奥运医疗急救的实践,坚定了北京将技术精湛的急救医生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实行转运、救治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模式。

信息化助力院前急救

上文所提到的法国院前急救模式之所以能实现“把医院送到患者身旁”,与其开发使用的“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密不可分。正是凭借这套系统可以不间断地传输正在运送途中的患者的医疗信息给医院的医生,后者才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运送条件和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救治意见和指导。

“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急救中心将移动式医疗急救通讯系统与GPRS系统联系在一起,经过安全化处理的ADSL又与救护车联系在一起,使急救中心能够不间断地收到救护车上安装的仪器设备记录下来的数据。急救中心因此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状态。

患者一旦被接上救护车,传感器和电极便可以采集和记录有关生命状况的数据,并跟踪这些数据的变化,比如心电图、血压、氧饱合、呼吸状况和二氧化碳率曲线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记录、婚姻状况、发生事故的情形和救援过程等信息。同时,其他的数据和信息也同时记录进统一的病历,以实时的方式传输给急救中心的调度,使急救中心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运送条件。必要时,急救中心可以指挥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实施就地治疗。

近年来,国内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还以北京为例,北京急救中心(下简称“120急救中心”)和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下简称“999急救中心”)都有成熟完备的调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救护车的动态并发送相关指令。在2011年7月,双方成立了联合调度平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救护车进行统一调度,这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5篇:紧急救援范文

与出国旅游紧密联系的保险自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首先,境外各类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屡次发生,如巴厘岛爆炸、东南亚海啸、香港旅游团埃及出险、法国骚乱等都给出境游增加了风险。其次,旅游保险成为必需品。一些国家如欧盟国家从2004年6月起,要求签证时提供旅游保险,并在保额上不低于3万欧元,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也都有类似规定。

保险公司当然不肯错过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人保、太平洋寿险、平安寿险、美亚、中意人寿、泰康人寿等公司近两年比赛似地推出出国旅游保险,并在保险名称、服务措施上做文章。各家保险公司比拼最多的就是海外“紧急援助”,仿佛没有海外紧急援助就不是出国旅游险,在救援的内容、救援机构分布上较劲,比如有的称救援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3家子公司、34个国际紧急报警中心,以及分布在208个国家和地区的40.1万个服务机构……这种集中宣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没有紧急救援不是出境意外险。其实,紧急援助只不过是出国旅游险的一部分。我们来看看紧急援助在出国旅游险中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

紧急救援的实质

有别于意外险、意外医疗险的风险补偿性质,紧急救援的实质就是一种服务。保险公司借助国际救援机构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如美亚保险与美国国际支援服务公司合作,中意人寿保险与优普全球紧急救援公司合作。当被保险人在国外遭遇保险范围内的意外、疾病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联系当地的救援机构,提供运输、医疗等帮助。

紧急救援的一般服务项目

(1)紧急医疗运转。当被保险人意外或者疾病,保险公司合作的救援机构将及时安排到最近且最合适的所在地医院,并在运送途中,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

(2)当被保险人因医疗需要而回国时,可安排将其自当地接受治疗的医院,送返至国内,并在送返途中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等服务。

(3)亲属探视。被保险人独自在境外医院超过一定时间时,救援机构将提供一张单程机票,让被保险人的亲属或朋友探视。

(4)未成年家属回国。被保险人紧急住院治疗运转,未成年家属由救援机构送回国内。

(5)身故遗体送返附加合同如旅行期间被保险人不幸身故,可安排将被保险人的遗体或骨灰送返至其永久居留地并补偿丧葬费。

此外,被保险人在旅行期间若有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可拨打保险公司指定的救援热线,获得下面内容的及时帮助:24小时电话医疗咨询和建议;提供境外医师、医院、牙科等的名字、地址电话等,;帮助联系保险责任外的疾病所需医院;介绍海外翻译人员和电话翻译协助;提供法律帮助、紧急文件传输等服务。这些协的服务,更加凸现了紧急救援保险的服务性质,上述服务产生的费用全部由被保险人支付。

现有的海外紧急救援保险提供上面的几种或者全部服务。紧急援助险提供的虽然是服务,但保费比较高,以某保险公司的“四海逍遥行”为例,如果投保15天的30万意外险和5万元意外医疗险,保费只需68元;如果附加20万元的紧急援助,则需要保费145万元。这还是保费较低的紧急援助保险。

紧急医疗费的承担

传统的紧急救援以服务为主,主要承担运转和返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不承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而被保险人在境外旅游时,一般不会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者高额度的信用卡。而欧盟、美国等国家的医药费用较高,需要保险公司垫付医疗费用。保险公司紧急救援承担医药费,只要被保险人先行支付医疗费,等回国后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如友邦保险的出境旅游险规定,将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扣除免赔额获得补偿。

紧急救援不解决费用问题,会给理赔带来麻烦。保险条款规定,必要的合理的医疗费用才予以理赔,但是究竟什么才算必要合理,保险双方往往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实际上,监管机构近两年接到的关于境外医疗保险的投诉增多,不少被保险人在境外遭遇意外,在当地医院进行救治,等拿医疗单据到保险公司理赔时,有些项目不能理赔,原因就是费用不合理。被保险人在境外出险时,与国内的保险公司在诊治方法、用药沟通上比较困难,很难判定哪些医药费用是保险规定得合理,哪些不合理,保险双方的矛盾纠纷自然难免。此外,被保险人有时提供的医疗单据等不符合保险公司的需求,需要到救治医院补办,即便国内跑医院补办相关证明、费用单据已经很麻烦,何况到国外,这又是一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紧急救援若仅停留在提供服务层面上,还是不够的。那些参加旅行团或者旅游当地有接待的游客不一定需要购买,因为旅行社及当地机构等也可提供相应的运输、信息等服务。

游客希望紧急救援能够涵盖境外医疗费用支付。需求直接刺激供给,从去年开始,中意人寿、泰康人寿、中德安联等公司推出这种承担医疗费的新型紧急救援。游客在境外遭受意外或突发急性病时可拨打报案电话,由救援公司安排救援和治疗,入住合适的医院,并承担房费、餐费及所需全部治疗和服务费用,确保游客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帮助。这种费用支付的实质就是把紧急救援与旅游医疗保险结合起来,由保险公司在保额范围内预付保险金,大大方便了被保险人,也避免了理赔上的麻烦。如果游客出国旅游地风险较高,或者属于自助游,选择这种紧急救援险最为合适。

当然,这种紧急救援医疗险的保费高于普通紧急救援,如投保14天中意人寿的50万意外险和41.5万境外救援险,需要保费463元,全年投保则要保费4000多元,是普通紧急救援的两倍。此外,不同公司对紧急救援医疗险的额度也不同,有的医疗费用以保单列明的保险金额的50%为限,有的以保额为限,这在投保时需要看清楚。

投保:避重就轻

出国旅游险的内容目前可谓“面面俱到”,游客投保时可以合理搭配,不要只被紧急救援给迷了眼睛。游客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出比较适合的保险。总体来讲,投保出国旅游险要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也就是说,综合考虑旅游的地区、时间、行程安排等,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保险。

从对保险的必需性考虑,签证与保险挂钩的国家,对出国旅游险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国家对险种有明确要求,有的国家对保障额度有明确要求,而有的国家对投保的保险公司有明确要求,如果是到欧盟这类对旅游险有要求的国家,那么就要按照需要投保至少3万欧元的意外险和意外医疗险。这要事先了解清楚,避免花了冤枉钱。此外,游客签证时大多需要提供保单原件,要随身携带,同时复印一份留给家人。

从旅行的地区考虑,如果到欧洲等景点集中、各项设施完善的地区,需要紧急救援的几率小,不一定选择紧急救援险。

从时间上来考虑,出国旅游险都是短期的,有1~2天,3~4天,91~120天等多种时间段,可根据境外停留时间具体选择最佳时段。出国旅游险的保费较高,有一种省保费的办法,即去掉飞机上的时间,比如来回14天,可以投保12天的保险,保费会相差30%左右。但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看,不要把保旅游天数算得刚刚好,以往就有游客到东南亚游玩,结果因台风回不来,投保日期刚过,人却在回程遇上车祸。投保时要看保险有无因飞航等事故而自动延长的条款,让保险留有一定的余地。另外,出国旅游险最长通常不超过180天。

从行程安排来看,如果游客要参加跳伞、骑马、攀岩、滑水等项目,就需要注意了,大多数保险公司将这类项目导致的意外事故列为除外责任。但也有例外,如美亚保险的出国旅游险扩大了保险范围,就将这些项目包含在内;当然,对于车辆表演、车辆竞赛、特技表演还是不承保的。游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要投保的保险公司。

出国旅游险的内容

紧急救援只是出国旅游险的一部分。其实,出国旅游险的内容非常丰富,还包括下列内容:

(1)意外伤害险。提供意外身故或者残疾保障,需要提醒的是,意外伤害险以结果为导向,当死亡或者达到伤残等级才给付保险金,不提供因意外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美亚保险的出国旅游险还包括特定意外险,当被保险人乘坐交通工具时,可以获得2倍意外险保额的给付。

(2)意外医疗保险,提供因意外受伤的治疗费用。包括医生诊断、处方、手术费、救护车费、住院费、药费、X光检查、护理、医疗用品等费用。此外,出国旅游意外医疗险一般还包括急性病,国内旅游险通常不包含这项内容。急性病指在旅游期间首次罹患的疾病或出现的症状,如感染禽流感,不包括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的复发、美容整形等。

从必需性来看,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保险无疑是出国必选的险种。欧盟等国家签证时要看旅客是否投保了旅游医疗险,紧急援助险作为服务,并不是必需品(与医疗保险联系在一起的紧急援助医疗险例外),因此,不少公司只是紧急救援作为附加险种。

第6篇:紧急救援范文

欧盟发展eCall的背景

对于年产量超过1700万辆,路上有超过两亿辆汽车在跑的欧洲大陆来说,现今的汽车技术和基础建设已不能维持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基于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欧盟25个成员国持续推展各项计划以提升道路安全,但每年仍至少发生140万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6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根据欧盟于2001年颁布的交通政策白皮书中,宣布在2010年时要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50%,也就是降到2.5万人以下。

图1:欧盟车祸伤亡统计

为了加速行车安全相关的技术发展及应用,欧盟议会招集包含各国政府、车厂、汽车零组件厂、电信业者、科技厂商、服务提供者、金融保险业者、研究机构等在内约150个会员,于2002年4月成立的eSafety。透过研究与开发,eSafety期盼注入更多新颖且成熟的技术至汽车上,让汽车更智慧化,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特别注重安全的欧系车厂,或多或少已朝智慧车的方向前进。不同的车用电子系统只能改善或提升某方面的不足,所以eSafety研发范围是全面性,从避免车祸发生的主动式安全系统、到车祸发生时保护驾乘者的被动式安全系统。除了汽车本身的保护机制外,碰撞后的救援服务,也是伤者生存与否的重要关键。

现阶段欧系车厂提供的紧急救援服务

无论装配多先进的汽车电子产品,复杂的道路环境以及用路人难以预料的用路习惯,交通事故永远都无法避免。若有一天不幸发生意外,到时候就得仰赖陌生人见义勇为,打电话求救。目前欧洲推行的eCall,就像帮忙报案的好心路人,主动代为通报。其实,eCall这一紧急救援服务的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Telematics服务概念。部分车厂以提高车辆附加价值方式为出发点,已经提供提供类似功能,包括通用的Onstar、丰田G-Book等;甚至于台湾裕隆汽车的TOBE系统,也都早已具备如同eCall的自动报案功能。

图2:欧洲智慧车技术的发展蓝图 Source: SEiSS

不过由于欧洲是由多个国家所连接而成的辽阔地区,在推广Telematics服务时面临到多文化、多语言的发展瓶颈,只能在某些区域实施,新车配载Telematics设备的比例属于缓慢成长的趋势。根据Telematics Research Group的预估,如图3所示。2006年西欧新车装载Telematcs设备的比率才会突破10%。

现阶段,在欧洲有推出包含紧急救援服务在内的Telematics的车厂如下:

Audi:Audi与T-Mobile合作于2000年3月开始在德国提供包含实时路况、导航、保全、紧急救援等在内的Telematics服务。当事故发生后,Audi这套紧急救援服务可以以手动或是自动的方式联络T-Mobile的客服人员,确认车祸严重性,同时将汽车所在地的信息传送给T-Mobile的控制中心,数据汇整后再将信息转达至最近的PSAP。

BMW:1999年BMW与Vodafone合作推出包含紧急救援、道路救援、导航、交通信息等名为BMW Assist的服务。着眼于Vodafone是全球最大的电信业者,在26个国家皆有提供服务。但是,依旧花费4年的时间寻求适当的基础建设与服务内容,2003年意大利才成为继德国与美国之后,第三个国家提供服务,之后于2005年与英国的Orange合作。系统的硬设备是由Siemes VDO所制造,可手动或自动方式联络客服中心。

Mercedes-Benz:与Motorola合作研发的Mecedes-Benz TeleAid系统,最早是适用于2001年的美国车型。当驾驶者手动开启或是自动启动与后台服务中心对话时,系统会自动将信息传送至后台。与Audi一样,Merceds-Benz选择T-Mobile作为其在德国的Telematics服务中心,提供导航、实时交通信息、道路救援等其它服务。

PSA: 2003年PSA开始为旗下两个汽车品牌,Peugeot Citroen推广紧急救援服务。在法国。这套系统已安装在Peugeot 206、307、407、607、807和Citroen Xsara、C5、C8等车型。受限于合作伙伴 IMA (The Inter Mutuelles Assistance) 的平台仅适用于法国,故无法将该服务拓展至欧洲其它国家。

图3:西欧新车Telematics设备装配率 Source: TRG

GM OnStar: 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汔车百分之百的子公司,也是现今全球最大的Telematic服务提供者,所涵盖的服务内容包括保全、远程诊断、远程车辆遥控开启、行动秘书、导航等。最初OnStar是以气囊爆开作为自动与客服中心联络的启动点。2003年后,在美国的车型配备前方碰撞、后方碰撞传感器,增加启动点以准确掌握碰撞。当启动紧急救援服务后,客服人员会与救援单位跟通报者进行三方通话,降低信息传输的遗漏。这套在当时已装载在150万汽车的系统,2002年正式透过Opel进军欧陆,与ADAC服务,不过仅在德国境内。

Volvo On Call:这一套由Autoliv生产的VOLVO OnCall系统,是一项结合电子通信与计算机服务的整合应用,包含与车内网络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工具连接,当需要时,让车子与外界可相互连接,提供适当服务。除了紧急救援服务外,VOLVO OnCall还提供车辆追踪、防盗、道路救援等服务。Volvo可以说是第一间提供泛欧地区Telematics服务的车厂,2006年春天,英国、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7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已完成,之后还会陆续往德国、瑞士、奥地利、丹麦、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发展。

表1:现阶段在欧洲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的车厂

Source: 各公司

其它:由Renault与法国推出的自动紧急救援服务称之为Odysline,是与TEGARON Telematics Gmbh合作共同于2002年开发,但后来却不受到市场青睐,而停止。Ford Media为英国与德国的使用者提供Telematics服务,但是也在2002年12月暂停服务了。

eCall系统架构

(一) eCall运作模式

由于具备双向通信的功能,所以eCall是属于信息通信服务(Telematics)的一环。当至少两个以上布满在车体上的传感器侦测到撞击或是安全气囊爆开,会自动利用移动电话网络,将包含车祸时间、车辆所在位置、车籍和车主数据、事故严重程度等在内的基本信息(Minimum Set of Data, MSD)实时通报给最近的第一层公共安全回应点(Public Safety Answering Point, PSAP),也就是泛欧统一的紧急电话号码112。接通后,接线人员会先处理需求或转至第二层PSAP,如救护车、消防队、警察等做适当响应。如果eCall没有自动启动,车载机(On-Board Unit, OBU)也可让受伤的驾驶人或乘客直接按钮报案。

图4:现有的紧急救援服务与eCall比较 Source: eSafety;TRI整理 2006/07

与各车厂自行推出的紧急救援服务与eCall比较,如图4所示,两者之间的运作原理和本质是差异不大,都是透过移动通信网路将交通事故信息传送至紧急救援中心,以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救援,但eCall涵盖的层面更广。不同于一般车厂受限于市场与软、硬设备的因素、仅能针对某些区域或国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eCall的目标是推广至全欧洲。而且,由于eCall是由政府部门主推,所以救援网络也相对完善。另外,除了车辆地理位置之外,eCall还设定可传送数据数据,以语音和信息双重管道让112接线人员来判定合适的救援方式。

(二) eCall的社会成本支出

医学界有个共识,当不幸发生后,伤者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可以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欧盟研究显示,车辆在郊区发生事故,配备eCall将可使救难单位抵达现场时间缩短10分钟。由于当布满车身的传感器侦测撞击时,会自动将车辆信息传送至PSAP,所以可以大幅减少事故通报、沟通与搜索时间。

而且根据统计,欧盟驾驶者至少有30%的行驶路径是花费在偏远的郊外地区,如图6所示,所以可以想见eCall的重要性。

图5:一般救援与eCall救援时间比较 Source: STORM;拓产业研究所整理 2006/07

图6:部分欧洲驾驶人道路行驶公里数分配 Source: SEiSS

不过,为了要达到拯救生命的目的,所要付出的代价不斐。车载设备的购置、电信业者的基础建设与通信费用、PSAP的建置、运作、维修、人员训练的成本、还有市场推广与教育方面的成本。根据eSafety论坛的预估,实施eCall后每年还需要30.3~45.5亿欧元。其中,车载机(In-Vehicle System; IVS)约需30~45亿欧元;PSAP的设备成本约需3~5百万欧元;人员训练费用约需2.7~4.5亿欧元。但是,相较于每年可从交通事故中所节省的经济损失,约58.7~259亿欧元,这些支出便显的微不足道。

(三) 车载机设备需求

车载系统(In-Vehicle System; IVS)是未来实施eCall后,每年支出最高的一项,换句话说,也是最大的一块肥肉。为了能够大量制造来降低成本,并且符合eCall系统要求,eCall推动小组从功能面上制定规范。IVS必须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判断是否需要启动eCall服务,同时也必须提供手动功能;当启动eCall后,需能透过行动网络业者将数据数据传送至最近的112紧急救援专线;IVS也必须可与112接线人员对话的功能。

依据功能所制定的基本硬件标准有二:一是内嵌式(embedded),另一个是游牧式(nomadic)。不管是何种解决方案,都需与汽车结构作结合,所以是由车厂来决定搭载何种系统。

表2:实施eCall的年成本效益分析

Source: SEiSS

图7是内嵌式与游牧式IVS的设计方块图。内嵌式IVS将所有功能全部放入单一设备内,而游牧式IVS则是透过蓝牙连接便携式产品与IVS。

表3:车载机基本器件要求

Source: eCall

价格是内嵌式与游牧式两者最大的差别。从成本分析表来看,由于游牧式所搭配的其它设备像是智能型手机,已经假设具有定位、通话等功能,所以价格可较内嵌式系统低廉约一半。具备定位、通话、人机操作界面、电力供应等功能的内嵌式系统,为了普及化,价格预定在2009年降到100欧元,甚至更低。虽然游牧式的成本较为低廉,但是相对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比如说,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也会导致新开发的智能型手机与设备无法融合。驾驶者也可能没有智能型手机,或是智能型手机没有电,没有蓝牙设备,没有与游牧式设备连接恰当,导致意外发生时,无法与112联机。另外,一个新的蓝牙Profile需要建立,才能将MSD从游牧式设备传送至智能型手机,然后发送至112。还有,目前便携式产品大都采用锂电池,驾驶人不可能每次离车都带走,所以还须符合耐热要求。而且一台智能型手机价格不斐,游牧式设备是否较为恰当,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图7:车载机设计方块图 Source: eCall

eCall面临的难题

根据欧盟的规划,所有跟eCall相关的利益分享者须在2005年年底签署备忘录,然后在2006年年中的时候完成系统标准的草拟,接着在2007年开始测试实地测试,预计在2009年9月之后,全部新车都要具有eCall的配备。

要顺利达到所订的目标,存在着许多待克服的难题,主要有:

1. 欧洲具有多语言及多文化的特性,加上各国边界都相连,国与国间的旅游相当方便与兴盛,但这也突显出语言障碍的问题。位于英国的PSAP接线人员需能够与来自挪威的游客沟通,否则就丧失在全欧洲推行的目的。因此,语言的训练是一大考验。

2. 112是目前欧盟欲统一的紧急救援号码,可是并不是欧洲各国都通用,而且有些国家会因救援服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电话号码。例如,德国报案号码是110,火灾是112。在英国,甚至要经过一套过滤手续,才能与接线人员通话,以防止错误通报。所以,要重新更新电信设备,会是一个挑战。

3. PSAP具有通话的功能,但却没有接收数据MSD的系统。因此,PSAP的硬设备还需要再提升。

图8:eCall预定时间表 Source: eCall

这项系统牵涉范围太广,介入的层面相当深,所以2009年9月之后是否能如期实施,一般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可是,从图9的eCall价值炼可以发现,eCall实施后,将会为政府部门减少经济损失,为厂商带来营收,所以各利益获得者皆会努力朝此方向迈进。

结论

建构更安全的行车环境,一直是各车厂、各国政府和消费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主动式安全系统,到保护用路人的被动式安全系统,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车辆安全也渐渐扩展至紧急救援服务上。由欧盟主导的eCall,虽然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相信迟早会实施。

由于eCall是众多Telematics服务之一,硬设备基本上已符合提供其它Telematics服务的需求,因此对于车厂与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而言,不会仅单单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而已,一定会在这一接口发掘出更多加值服务。就像台湾的ETC一样,当初远传电收也不是着眼于微薄的扣款服务费用,而是往后从Telematics所带来的庞大服务费用,所以欧洲的Telematics市场会因为eCall的实施而爆发出来。

第7篇:紧急救援范文

免费体检是拳头产品

和方先生一样,已经成为保险公司VIP客户的人们会发现,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由于本身业务性质的因素,有一项内容特别“抢眼”,那就是比较高规格的专业健康体检。这通常是其他金融机构、商业机构和会所等服务团体的俱乐部不大常见的“贵宾礼遇”。(详见表1)

紧急救援显服务含金量

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对于救援这件事,保险公司的“本事”通常更大。保险公司的贵宾会员,即便平常没有购买紧急救援类的具体保险产品,一样能够存危急时紧急联络到相关的机构,享受到快捷的救援服务。

中宏保险就与国际SOS联手,一方面利用SOS的资源,为旗下的VIP尊贵客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困扰提供专业医疗咨询;同时,也为寿险VIP尊贵客户在境外旅游时可能遇到的种种医疗上的不便,如语言不通、临时需要看诊的突况,提供24小时电话医生、医疗服务机构推荐、安排入院许可、紧急医疗转运、紧急医疗转运回国、亲友前往探视等系列救援服务。

中国平安的救援内容,则更显丰富。由于是整合了整个集团的协同作战优势,“平安援助”不仅包括各类海外紧急救援服务,还能提供接电、送水、送油、现场抢修、拖车、更换轮胎等国内道路车辆援助服务;还提供了周内的紧急救援服务,如协助和安排医院人住,医疗费用垫付和担保,安排并支付一位亲友的探病来回交通费用等等。

服务内容更个性化

保险公司VIP俱乐部其实还有很多更丰富的活动和服务内容。比较基础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保单维护类和非保单两大类。保单维护类是指保单的售后服务,包括回访、出险报案、理赔等,多数保险公司都会为高端客户提供特别通道,甚至是理赔专线和贵宾理赔室。非保单类一股又有保健、旅游、文化、购物等几大类,比如特约优惠商户等。

海尔纽约人寿VIP客户俱乐部会员每年可以免费获赠航空意外险,会员只要提前一个工作日致电8008205882免费热线预订航空意外险,每次就可获一份,保额为40万元,每年可以申请五次。又如,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则与工商银行合作,为会员提供银行保管箱服务。钻石卡和金卡会员,可免费获赠一只银行保管箱,此外,如再租用其他所有规格的保管箱,免开户费。贵宾卡和银卡会员,租用特定规格银行保管箱,可以免开户费。

贵宾门槛不低常有分级

第8篇:紧急救援范文

2005年投入使用的天津市急救中心是2003年抗击“非典”后全国建成的首家省级急救中心,它属于院前急救型运行模式。如何建设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建筑设计有哪些特点?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结合天津市急救中心6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

功能需求,用科学流线突显

天津市急救中心在2003年新建规划方案设计时,我们提出了使用功能需求:应体现布局科学合理的相应流线。主要包括:综合行政办公区、通讯调度指挥大厅、预防交互感染、对内对外业务培训、医护人员通道、急救车通道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等流线,将中心直属的两个急救分站设在主楼一层南侧,设立医护人员专用通道门。

在建筑物最高层设指挥调度大厅,独享两层空间

指挥调度大厅净高达5.3m,面积为220,空间开阔。除满足院前急救任务外,预留应对突发事件受理空间、设备管线,且与调度大厅相连处设置指挥室,面积为100,安装了电视电话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等。一旦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人员可通过指挥室直接观察电子大屏幕了解情况,及时确定应对方案调度指挥。

集中设置综合办公区

天津市急救中心设立了综合办公区,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三楼综合办公区办公,形成工作流线,便于沟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财务部门、档案用房应单独设立,便于工作和保密。

救护人员用房设在一层

救护人员用房接近通道门,方便接受急救指令后,能够尽快带齐抢救设备器材,出车执行急救任务。

预防交互感染,设置灵活通道门

急救中心建设好自身预防交互感流线至关重要。天津市急救中心科学总结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在主楼一层西侧设置了通道门,可通往一层南侧的两个急救分站。平时可通过此门进入各层办理内部事务,如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疫情,即可将此门封闭,将中心办公区域与两个急救分站隔离。另在附属用房内,设置急救车辆洗消室,实行人员、车辆分流,医疗废弃物消毒后移至转运处暂存封闭,待医疗垃圾转运车按时清运,最大限度防止交互感染。在2009年防控H1N1甲型流感转送患者期间,由于各项措施到位,中心全体人员无交互感现象发生,经受了实践检验,达到预期效果。

在一层设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

天津市急救中心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房建在一层,面积为137,随着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有库房面积远不能适应需要。该中心同时又是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承担着天津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并参加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救援及2009年防控H1N1甲型流感患者的转送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应急物资调拨等任务。要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必须要有相应的医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设培训用房,用于业务培训及学术交流

天津市急救中心具有对内业务培训、对外学术交流、面向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急救常识及技能的职能。自2005年迁入新址以来,利用主楼二层培训用房(示教室、电教室和培训大教室等约500m2)和培训设备器材,开展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培训。同时走出去,先后为部队、公安、武警、消防、机场、铁路、地铁、厂矿企业进行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10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数万人。

注重后勤保障功能的设计

天津市急救中心新建项目在设计构思中,根据所处新开路与华龙道两条市区主干线道路交口较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本单位急救工作性质及特点,采用如下设计:

――采用双电源配置,外线电源分别由昆纬路220KV变电站和华夏35KV变电站引入,室外设置400KV箱式变电站一座,一楼室内设置低压配电室,保障电力供应正常不中断。

――对120通讯调度室关键部位配备了UPS电源,保障在突况下,通讯指挥调度畅通无阻和数据信息保存。

――根据主楼建筑布局,设计时采用中央空调系统,配置水冷机组,夏季开机自行制冷;并连接外网热源,实行冬季供热。

――根据建筑规范要求:配备安装了消防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和喷淋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报警,组织扑救。

――按照建筑规范要求,设计并安装了主体建筑和通讯调度管网系统防雷设施,并通过市气象主管部门验收取得合格证。按规范定期维护保养和年检。

――在附属用房内设置了120的急救车辆修理车间,标高5m,满足急救车辆维修保养需求。

急救车通道,为环形设计

急救车辆通道和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应保证及时出车,快捷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该中心在院区道路规划时设计为环形通道,在院区西侧设有急救车专用通道,竖立标识牌,安装电动门,值班急救车可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驶出,迅速执行院前急救任务。

停车设施,分设两区

在院区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停车罩棚,其中西侧罩棚为值班急救车辆停放区域、东侧罩棚为非值班车辆停放区,杜绝混杂停放,做到有序管理,确保值班急救车辆接受指令及时出车。

建后感言

*设计上坚持以完善院前急救功能为主,突出急救特点和平战结合

设计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应全面了解掌握所处地区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确定所建急救中心的规模大小。决策时应具有前瞻性,适当超前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应充分考虑院前型急救中心所承担的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援任务,设计上坚持以完善院前急救功能为主,应突出急救特点和平战结合的性质,特别是在经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实践检验后,设计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需满足应对突发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能力。

*新建或改建时,注重前瞻性

要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规模相适应,同时兼顾到今后的发展。新建天津市急救中心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实践,我们感到现有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有些小了,显得不够用,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天津市急救中心现有急救车辆刚超过106辆,若按有关标准5万人/辆急救车配置,天津市的急救车数量要在现有数量基础上增加一倍多,建筑面积相应的也需扩建达到10000m2~12000m2左右。

对于改建急救中心来讲,主要原因就是当初建筑未按急救中心标准或规范设计建设。改建时应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急救流线、注意满足使用功能需求为原则,杜绝资源浪费。

*设置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增加培训用房面积

为适应形势需要,建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是较为必要的,建议合理规划。例如天津市急救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筑面积为1300较为适宜。

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意识的增强,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与之相关的培训用房应考虑长远发展,增加部分面积。

*急救分中心的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院前型急救中心,应加强急救分中心(急救分站)的建设。以天津市急救中心为例,承担着市内六区(中心城区)和北辰、东丽、西青、津南新四区的院前急救任务,现在设有河西、南开、河北、河东、红桥、滨海新区6个急救分站,每个分站下设3~5个站点,另设有一个非急救分站。形成“急救中心――急救分站――急救点”三级网络急救模式。急救半径为5km,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左右,总体承担着以上10个区600多万人的院前急救任务,以及跨省市的外埠伤、患者长途转送业务。

第9篇:紧急救援范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救援措施。金融危机中,政府应承担何种角色和遵循哪些原则,正受到广泛的关注。朱民和边卫红(2009)[1]在比较各国救市措施,分析各国政府救市和刺激方案后,发现一些政府在危机中的决策充满了矛盾和失误。MartinKiefer(2009)[2]以德国萨克森州为例分析当局在金融危机中的救援措施,发现合适的政策可以减小当地金融系统遭受的传染性影响。金碚、原磊(2009)[3]亦详述了德国在金融危机后即时的救援计划,为及时挽救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比较金融危机前后,各国股市在不同措施下产生的不同结果,研究不同国家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结构发生的变化,本文将结合AR-t-GARCH模型和六种Copula函数,构造美、英、法、日、德五个国家股票收益率的相依结构,比较不同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股市上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各国股票收益率的线性相依、尾部相依性和超值相依性,进一步讨论各国股市在危机前后关联结构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不同金融市场间的协整运动一直是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非常关注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走势。Chakrabarti和Roll(2002)[4]通过比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不同股票市场收益率的表现,发现亚洲与欧洲之间股票收益率的相关性在危机后明显增强。Karolyi和Stulz(1996)[5],Longin和Solnik(2001)[6],Fotbes和Rigobon(2002)[7]等学者都集中在使用线性相关和条件相关方法来计算股票或其他资产间的相关系数。而Embrechtsetal(2002)[8]曾指出以线性相关为基础的模型存在着众多局限,经济金融变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远非线性相关所能刻画。过去十几年里随着金融对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基于线性相关的分析已经无法满足风险分析的快速发展。于是,Copula作为研究非线性和非对称相关的统计理论被大量的应用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尤其是作为构造不同金融市场联合分布的相关性模型,已成为金融市场风险研究的热点之一。Copula函数使金融问题的处理更加灵活、方便,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Copula能够较好捕捉到变量间非线性、非对称和尾部相关关系,对分析极值相依性亦更为有利。投资者和金融市场对极端情况描述的要求已非常高,借用Copula理论能精确描述极端情况下的极值相关。Mashal和Zeevi(2002)[9],Cholleteetal(2006)[10]研究了股票市场间的不对称相依性,发现股票市场在熊市中更具协同性,在牛市中尾部相关性则会减弱。Patton(2004)[11]运用Copula-GARCH模型研究股票指数的偏度和非对称相关性。许多学者对Copula模型的构建也在不断探索。Joudeau和Rockinger(2002)[12]在变偏度和峰度的GARCH模型基础上第一次提出Copula-GARCH模型,而GARCH模型第一次提出来是Hansen’s(1994)[13]。Joudeau(2002)[14]利用Copula-GARCH模型研究发现不同金融市场在发生剧烈变动后资产间相依性会增强。此外,对不同金融市场的研究由股票市场延伸到了外汇市场。Patton(2006a)[15]采用Copula函数进一步模拟汇率间的非对称相关性,在熊市中马克和日元分别对美元的汇率相关性大于牛市中的汇率相依性,借用Copula-GARCH模型模拟汇率间的条件相依性,发现马克对美元同日元对美元在贬值时具有更高的关联性。在上述文献中,Copula-GARCH模型广泛用在描述时间序列的非对称相关性和尾部相依性。还有少数的学者在Copula结构上进行了深度的扩展。Patton(2006a)[15]首次构造时变Coupla模型,将Sklar理论扩展到条件分布,并构造一个参数模型来描述Copula函数的进化。龚朴、黄荣兵(2008)[16]使用动态t-Copula创立了新的演化方程。贺学强、易丹辉(2010)[17]将动态Copula和VaR结合起来分析股票相关性及风险。王沁、王璐、程世娟(2010)[18]利用动态Copula研究了沪深股市之间的相关性。HansManner(2010)[19]将已经出现的时变Copula总结分析,讨论不同情况下应当使用的动态模型。也有许多文献采用混合Copula拟合不同股票市场相依性结构,Hu(2006)[20]利用的混合Copula包含了Normal、Gumbel和RotatedGumbelCopula,在众多的Copula中,GumbelCopula对构造相依结构具有明显优势,这一优势在本文中也体现了出来。可是包含GumbelCopula在内的阿基米德Copula无法自由调整秩相关系数矩阵,Student-tCopula则可以调整。所以在许多情况下,Student-tCopula被大量的应用在风险测度中。Kole[21]为风险管理拟合债券、股票的组合风险时,发现Student-tcopula比GaussianCopula得到更好的效果,因为Student-tCopula比GaussianCopula更加灵活。然而Student-tCopula是对称的,无法精确描述非对称相依性。不同的Copula函数在描述相依性时各有优劣,任仙玲、张世英(2010)[22]、李述山(2010)[23]和Mikosch(2006)[24]均讨论过不同Copula的用法,使用何种形式的Copula进行建模仍没有一套公认的准则。

三、Copula-GARCH模型及分析

Copula理论及其在多变量时间序列上的应用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其定义参看Patton(2006a)[15]。Copula多变量时间模型将Copula函数应用到时间序列边缘分布模型中,构建多变量时间序列联合分布。Rockinger和Jondeau(2001)[25]第一次利用Copula-GARCH模型描述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Patton(2001)[26]通过对美元、马克和日元的相依Copula结构的研究说明了Copula的参与可以更好的拟合时间序列相依性。通过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以替代单纯的向量GARCH模型,Copula的应用得以扩展到随机变量间的时变条件相依,可以用来构建Copula-GARCH模型。大量的经验数据表明每日的股票收益率呈厚尾和随机项异方差的特点。当误差项的方差是未知时,我们需要从实际数据估计中得到误差项的方差,这时往往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来构造时间序列条件异方差的误差项。同时,Bollerslev(1987)[27]发现用Student-t分布拟合每日的股票收益率效果会很好。许多的资产收益率除了异方差还具有自回归的特征。为消除异方差和自回归的影响,Patton(2006a)[15]首次使用了AR-t-GARCH模型拟合汇率的相依结构。本文引入AR-t-GARCH模型来拟合股票收益率的边缘分布。边缘分布的模型数学表达式参看Patton(2006a)[15]。大量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更倾向于一起下跌而不是一起上涨,即在股票下跌时相关性会增强,这意味着正的左尾相关和零的右尾相关。有关股票及外汇关联性结构的实证研究不多,为了描述股票收益率可能存在的尾部相依,本文用Copula来灵活处理极端上涨和下跌两种情况的尾部性,这两个尾部性可能对称也可能非对称。其中选取的NormalCopula和FrankCopula是对称的Copula,二者左右尾部相关系数为零;GumbelCopula的左尾相关性为零;ClaytonCopula的右尾相关性为零;Student-t具有对称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将分别探讨Clayton左尾,Gumbel右尾,SJC和Student-tCopula的尾部相关性。Copula模型的参数估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步极大似然估计和两阶段极大似然估计法如Joe和Xu(1996)[28],先估计出边缘分布函数的参数,再将这些参数的估计值作为已知数代入Copula函数中,从而得到Copula函数中参数的估计值。由于本文出现大量的参数和变量,两阶段极大似然估计使Copula模型的参数估计大大简化,本文采用两阶段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边缘分布AR-t-GARCH(p,q)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以及联合分布Copula函数中的参数估计值。

四、各国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