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民族英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英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英雄故事

第1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古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抵苍穹中,作为你的荣耀见证,请照亮跑道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颁赠优胜者常青树编成的花冠,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辉映,有如一白色斑澜的岩石造成这巨大神殿,膜拜你,啊!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抗金民族英雄岳飞… …他们献出了自己的身躯,维护了民族尊严,我们以他们为榜样而自豪。

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传统美德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现在我们身边依然存在着许多民族英雄,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难道说老师不是民族英雄吗?是,他们是的,老师默默的敬业奉献,发放出他们一生的青春年华,他们为了让我们的将来会更加美好每天都传授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学习,让我们长大后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第2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决战江桥马占山结局是没有抵抗住日军侵略,最终战败,《决战江桥》是由李印执导,李幼斌、施京明、刘金山、刘威、米学东、张光北、魏一等人主演的抗战剧,该剧讲述了“九一八”后在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的带领下,黑龙江省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故事。

马占山是东北边防军第三旅中将旅长,兼黑河镇守使。后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军事总指挥,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马占山集土匪、官僚、军阀于一身,性格多面复杂,身上有匪气,有官气,也有军人的铁血之气。

该剧展现了既匪气又正义的英雄马占山,以及东北边防军的英雄人物群像。这种英雄人物群像的塑造,不同于以往英雄抗战剧以突出个人英雄主义为主,而将更多的镜头和笔墨着重表现里面各种个性突出的人物,感受到这些民族英雄们为家、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民族情怀。

剧中的一些人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比较鲁莽,也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但是却有勇气为了保护自己爱戴、敬重的人和国家而献出生命。正是这些不知名的人物在保家卫国的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一出保家救国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分别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和歌曲独唱《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且随乐跟唱歌曲。

2、通过欣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

3、了解感受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有更多了解,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聆听不同版本的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长调音乐背景下欣赏草原风光。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之旅,现在我们要准备出发去往第一站,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二、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1、马头琴的故事

师:一看见内蒙古大草原,我就不禁想起了马头琴悠扬的声音,关于马头琴这件乐器还有一个传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2、聆听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说了那么多,我都等不及要听听马头琴的声音了,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来自大草原的优美音乐

(说一说音乐表达的情绪)

三、聆听歌曲

1、介绍“嘎达梅林”

这首乐曲叫做《嘎达梅林》,讲述了一个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的故事,“梅林”是他担任的一个职务。嘎达勇于和封建势力做斗争,最后为了民族英勇牺牲。于是人们将这首《嘎达梅林》广为传唱,纪念这位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2、聆听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

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男低音独唱版的《嘎达梅林》

3、师出示乐谱,请生随乐跟唱

4、视唱乐谱

5、请生配合音乐表演舞蹈片段

四、认识新疆

1、请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新疆

2、聆听女中音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疆物产丰富,又是一年大丰收,新疆人都高兴的唱起歌了。

3、简介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4、请生表演新疆舞蹈

5、聆听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五、拓展认识

学生介绍少数民族音乐

我们班的同学音乐知识可丰富了,今天就有同学要把她喜爱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第4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一、以课堂教育、校园教育为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主阵地,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优良传统、悠久历史等内容的文字、图片、绘画都要适时加以拓展、延伸、渗透。如此,中华民族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校园,这个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乐园。要发挥它集校园、学生于一体的优势,为课堂教育搭台铺路。学校宣传窗、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广播台、升旗仪式等都是向学生宣扬民族精神的阵地,要结合各阵地的特点,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修身之道、爱国情操、奉献精神、崇高志向、英雄气概以及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学校各个阵地上,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精神与榜样教育相结合,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

榜样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它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先从大处着手,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上网查阅历代英雄模范、革命先烈的事迹,或是参观、访问,或是从书上学习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点燃学生心中崇拜英雄模范的火种。通过故事会、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交流对英雄的体会和感受,使英雄真正成为他们心中的明星。在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后,引导学生学英雄、做英雄。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在传播民族文化中,体验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成立一条“民族文化街”展示学生的作品。如中国结、剪纸、书法、绘画、篆刻等。活动展示中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民间乐器演奏融入进来。操作的过程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如中国结,它凝结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学生可以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翻阅资料来加深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将民族精神教育向家庭与社区延伸

引导学生与家人体验民族精神,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爷爷奶奶讲讲他们经历的故事,爸爸妈妈教唱他们那个时代的歌曲,讲讲歌词的含义;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根据民间故事创编的小游戏等。

社区是儿童参加实践的重要空间。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应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如:与社区居民联手举行“共建社区,爱我家园”的主题活动,进社区清理白色垃圾,将“民族英雄故事会”搬到社区。扩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宣传面,让社区成员也感受到民族精神教育的氛围,以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第5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苏武”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

“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苏武”的形象已不仅仅代表一位汉朝使臣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我们更多时候已经把“苏武”作为一种具有崇高精神与高贵品格的英雄人物的代称,他代表了一些对国家无比忠诚、对信念执著坚守,有着崇高精神品格的英雄人物。在当今时代演出原创歌剧《大汉苏武》,既体现了陕西省歌舞剧院的胆识与魄力,又体现了当今时代对苏武的时代精神与崇高品格的追求与呼唤。正如该剧导演陈蔚所说:“坚守和信念将成为这部戏中苏武形象的关键词。也是我们在2013年创作这部历史题材歌剧的时代意义。这是从苏武这个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也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的人性价值。”

我们在观看作品之余,不禁会产生追问与反思:苏武既然代表了一个人对信念的坚守、对国家的忠诚,那为什么在大汉会出现苏武这样的英雄人物。大汉出现苏武这样的民族英雄是偶然还是必然,苏武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时代精神是什么?

苏武生活的时代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所说的“汉族”这一名称就是出现于这一时期。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西汉王朝被后世学者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汉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雄健浑厚”四个字来概括,因为生活在汉代的人们,崇尚率直而较少含蓄,思想开通而较少压抑,性格粗朴而稍欠圆通,坚信勇敢而鄙视怯懦。汉帝国拓疆开土,凿空异域,以及社会秩序的形成,都与这些精神风貌息息相关。苏武就是在西汉这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肩负起汉朝的责任与使命出使西域。可见,汉朝的时代精神为苏武这种民族英雄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据史料记载,“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馀辈”。同在天汉元年随同苏武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以及随员常惠等人,那么,历史为什么唯独记住了苏武一人,李陵的出现对于苏武的形象确立又有哪些方面的促进作用?

苏武与李陵的对比与反思

关于李陵的记载,散见于《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李陵为汉代飞将军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可见,历史上的李陵不但是名人之后。而且礼贤下士、赞誉颇佳。笔者在《艺文类聚》卷二十九中找到两首苏武与李陵的送别诗:

《李陵赠苏武别诗》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交相逾。风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去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苏武赠李陵别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在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思情日已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慰我平生亲。

可见二人不仅同为汉朝重臣,而且关系非常密切,造成后人对李陵与苏武截然不同评价的原因在于二人对大汉王朝的“忠”与“叛”,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忠孝节义之别。

反思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出现了不少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唾弃的民族叛臣,但鲜有像汉将李陵这种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他虽在面临不幸遭遇后临难变节,但历史对李陵这位人物更多的是给予同情而非唾骂,他能够在我国忠奸分明的封建时代获得相对解脱,赢得后世人民在痛恨之余的深深同情,更从侧面说明了苏武持节不变的艰难与可贵。

苏武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在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对信念的执著坚守。据编剧党小黄老师介绍。歌剧《大汉苏武》旨在对苏武忠诚品格的赞扬以及对苏武高尚节操的褒奖。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苏武被困匈奴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匈奴为了使苏武屈服,使出各种残酷的手段来折磨他。先是“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后又将其流放到环境更加恶劣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处牧羊。然而苏武硬是凭借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这种坚强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正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让苏武成为中华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永远怀念他、崇敬他。

苏武忠诚品格的反思与呼唤

鲁迅先生曾说过:欲作一部中国的“人史”,“人史”中好坏人物皆有。在好人方面,排在第一的就是“啮雪苦节的苏武”。可见苏武精神之伟大,对后人的影响之深。在当今时代演出歌剧《大汉苏武》亦是对苏武忠诚品格的反思与呼唤。

第6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1、陈夏死了。陈夏在荒木惟的蒙蔽之下成为了日本女间谍,一直以来做错了很多事情,后来知道荒木惟让她所做的事情,都是用来对付自己的哥哥之后,她果断的站向了哥哥一方,后来因为保护哥哥被荒木惟枪杀了。

2、陈夏这个角色在剧中一直饱受争议,毕竟一开始她是一个很单纯善良的姑娘,不过从日本训练回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心机女”,但其实她是受到了荒木惟的蒙骗。

3、《谍战深海之惊蛰》根据海飞的小说《惊蛰》改编,讲述了1941年上海沦陷时期,以陈山与张离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为了保家卫国,在重庆、上海等城市的隐蔽战线上坚持与敌人斗争的谍战故事 。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关键词 哈尼族古歌 神话 联系 区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1哈尼族古歌与神话的联系

首先,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作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或者说,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它主要讲述人类在蒙昧时期试图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一种社会生活或民俗生活。“神话”一词在西方最早来自希腊语的“mythos”一词,其含义是与传奇、故事、寓言混同的。神话是一种活跃于远古时期的体裁。

由于哈尼古歌产生于民族文化的童年时期,它同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在早期,就是用古歌的形式来表述神话和历史传说的。有的角色是神格与人格交融于一体的,许多情节体现了原始思维的特点。

其次,哈尼族古歌是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的。哈尼族古歌中有两个神灵系统:一个是鱼祖系统;另一个是天神俄玛系统。《窝果策尼果》(又名古歌十二调)关于鱼祖系统是这样描述的:“世界之初,宇宙一片混沌,只有一条大金鱼“密吾艾西艾玛”是唯一的生物,一万年后――金鱼娘醒过来,它把天地来生养。鱼娘的左鳍一扇,黑黑的雾气被扇光, 蓝汪汪的天露出来了,鱼娘把它留给天神去在。它的右鳍一扇,茫茫大水扇落千丈,黄生生的地露出来了,鱼娘把它留给地神当家乡。”

《窝果策尼果》中关于天神俄玛系统的描述:“所有的天神都是俄玛生出来的,她十分明智,在生下诸神之前,先生出两个儿女玛白和胭姒,玛白管“规矩”,胭姒管“礼节”,使万物有序。然后又生下了神王。”

哈尼族古歌不仅是一个结构严整的天地人神万物的庞大体系,而且也是优美的神话故事。而古歌中对一些英雄人物的描述也涉及神话基因,因此,具有较强的神话色彩。

最后,古歌中具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在红河哈尼族地区,最为盛大的宗教祭奠“艾玛突”,就是专门祭祀民族英雄艾玛和她的两个儿子的。据古歌《艾玛突》中的描述:远古的时候,寨子里来了一个“策得阿窝”(活活吃人的魔王),轮着吃哈尼人民的儿女,后来轮到艾玛家的儿子了,勇敢的艾玛为拯救哈尼人民,与魔王斗智斗勇。艾玛对魔王说,只要今后不再吃人,就每年送他两个美丽的姑娘做媳妇,魔王应允了。于是艾玛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男扮女装嫁给魔王,并最终杀死了魔王,拯救了哈尼人民。这是一件极其危险且需要极大勇气的事,只要稍微有一点失误,艾玛和她的两个儿子都会有生命危险。但为了为民除害,艾玛这位女英雄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和魔王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了魔王,拯救了整个哈尼民族,由此艾玛成为了哈尼各村寨的寨神。

由此可以看出,哈尼族古歌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神话世界观的基因,早期的古歌更为接近神话,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神话与古歌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着。

2哈尼族古歌与神话的区别

首先是古歌与神话形式上的区别。哈尼族古歌虽然与神话存在着及其深远的联系,但是从整体上看,古歌和神话还是有区别的,除了形式上的韵文体外,古歌在内容上还有民族形成、迁徙、生产、生活、劳动等现实性内容。古歌在口头的传承演变过程中,由于先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人类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的观念逐渐科学化。从而不可避免的按照自己的喜好改变了部分古歌,渗入后代的观念和气息,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渐强,与神话的差别逐渐增大。

其次是古歌与神话内容上的区别。哈尼族古歌记述了哈尼族早期的各种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经验与观念,包含着丰富的现实性知识,其中也有形象化的历史知识。古歌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的图景,如灾难、祭祀等重大社会活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古代习俗,以及地理、农业、音乐等方面的状况,都在古歌中有生动的描述。所以,古歌是了解、研究哈尼族先民文化的宝贵资料。例如,自古流传下来的哈尼女儿出嫁时必唱的婚俗歌,在古歌《窝果策尼果》中就有关于起源、送嫁的礼节等方面的描述:“姑娘到十七,十七是该嫁的年龄,伙子到十八,十八是该讨的年龄,姑娘十七不嫁,尽做自家的针线活,伙子十八不讨,做生意也是为别人。”从中可以看出哈尼族传统习俗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观。

植根于哈尼族人民生活土壤中的古歌,表达了哈尼族人民的心声,展现了绚烂的哈尼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画卷。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享受到哈尼族文化特有的粗犷美,那是哈尼族先民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生活的执着精神的化身。让我们发扬这种民族精神,使哈尼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中华文化界,绽放出绚烂文化之光。

参考文献

[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第1卷・窝果策尼果(一)[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2]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第8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向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致敬

作者 王兴立

岳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尽忠报国的精神也是有口皆碑。小的时候看过关于岳飞的连环画,稍大一些读过钱彩著的《说岳全传》,上师范时欣赏过岳飞的《满江红》,对岳飞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岳飞文韬武略兼备,岳家军响彻寰宇,令敌闻风丧胆。难怪金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矣。”但是如此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竞被秦桧等人残害致死。难能可贵的人才,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怨也,恨也,惜也,痛也。

我既为岳飞的命运而叹息,更为那些残害岳飞的奸佞小人而义愤填膺。这两日看到《齐鲁晚报》上一位省作协主席在《青未了》栏目上写的《君子潜伏》这篇文章,读后感慨万千。象岳飞这样的君子最终还是被小人所害,真是君子难当啊。如果没有君子的报国之志,而是“君子潜伏”,岳飞也许就会在平淡中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但岳飞毕竟是岳飞,国家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领导着岳家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正当挥师北伐时,宋高宗和秦桧让其班师回朝,最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使岳飞入狱。岳飞和岳云带着冤屈和怨恨走完了人生之路。真乃虽有报国之心 ,而无报国之命啊。“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就这样被湮没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之心也破碎了,留下的只有后人对他的无比崇敬和仰慕。39岁,正是人生中的华年,就这样因小人的迫害而在绝望中含怨,愤然与世长辞。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看来是有道理的。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到最后还是授学为生。那么,孔子还教育他的弟子要“学而优则仕”,求仕治国的愿望还在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顷颓也。宋高宗正是亲近了秦桧这样的小人,疏远以致迫害了岳飞这样的贤臣,最后偏安一隅,从而遭受到了后人的垂骂和唾弃。战功赫赫的名将岳飞虽永远的离去了,可后人却对他代代敬仰,顶礼膜拜。

古代武将有如此下场,那么古代文人又有多么好的结局呢?

小时候看过关于《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既为曹操这样的奸雄而气愤,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啧啧赞叹。可历史上的曹操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既具有宽阔的胸襟,又特别注重招闲纳士,知人善任。在文学史上,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优秀,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淋漓悲壮。可是因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仅活了41岁。曹植也是君子,他的悲惨的结局同样令人痛惜。曹植走了,他留给后人的是精美的诗篇。有人把他称作“诗仙”,堪比李白,真乃天妒英才啊。

第9篇:民族英雄故事范文

8月10日,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到杭州去,晚上8点终于到了杭州。

第2天上午,我们跟着旅游团开始杭州一日游。首先我们来到西湖,坐上游船,在西湖荡游。西湖三面都是清秀的山,它们象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导游告诉我们,周围的山上有雷锋塔,六和塔,白塔等;湖面上飘荡着很多游船,旁边盛开着许多粉红色的荷花,让我想起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真是太美了,我多想住在西湖旁边呀!

然后我们到了岳王庙,看了民族英雄岳飞像,知道岳飞是被四个奸臣害死的,听到了一个关于油条的故事。我们又参观了龙井观茶,灵隐寺,还在灵隐寺烧了香。

今天我和姐姐玩得又开心又学会了很多知识。俗话说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以后我还要多出门旅游,增加我的课外知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