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工作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系统工程审计的特点
1.政策性强。
为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国家对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资金制定了许多相关法规及规范标准。正确执行和运用这些法规及规范标准是管好、用好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资金的保证,更是审计人员进行工程审计的重要依据。
2.涉及面广。
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既涉及资金使用、往来结算的资金运动全过程,又涉及材料供应、图纸设计、项目变更、价格浮动等各个环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上述各方面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调查、审核和认定。
3.技术含量高。
对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要精通信息系统工程图纸识读、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确定、金额计算、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正确掌握和运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审计的质量。鉴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性较强,审计中可认真参考工程设计、咨询、监理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专家的评审意见。
二、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内容
1.审核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审计是使用政府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审计一项重要内容。要仔细查阅工程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合法合规。要审核施工企业资质,严格审核施工企业的资质,对挂靠、无资质等级及无取费证书的施工企业,应降低综合单价或审计确定综合单价及造价。
2.审核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依据。
信息系统工程竣工结算涉及工程全部资金使用内容,是信息系统工程审计重点。首先要了解工程竣工结算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相关标准,资料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工程竣工报告、竣工图及竣工验收单;工程施工合同或施工协议书;施工图预算或招标投标工程的合同标价;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及现场施工变更记录;经建设单位签证认可的施工技术措施、技术核定单;预算外各种施工签证或施工记录;合同中规定的设备、材料数量、品牌、配置及预算价格。
3.审核工程施工量。
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核定施工工程量是信息系统工程审计的关键。审计的方法可以根据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结算中的工程量计算表,对照图纸进行审核,也可以依据图纸重新编制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计。要重点审核项目资金使用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如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以及机房工程等项目。要重点审核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如软件工程中子系统数量、机房工程中墙面、防静电地板面积。三是要重点审核容易重复列项计算的项目。如机柜、连接电缆或网络跳线如已计含在相应的机房或综合布线项目中,则不能再计算相应数量。对于只有结算表但无图纸的项目要进行现场核实,必要时可采用现场丈量实测的方法。
4.审核分项项目及变更清单。
信息系统工程金额较大,少则几十万,多则数千万。工程一般由多个系统子项组成。
因此,一是审核结算所列项目的合理性。注意由于清单计价招标中漏项、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纪要等发生的高估冒算、弄虚作假问题;工程项目、工作内容、项目特征、计算单位是否与清单计算规则相符,是否有重复内容;重点审核价高、工程量较大或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保证工程造价准确。同时要审核计算的准确性。计算公式的数字运算是否正确,是否有故意计算错误及笔误等等。
二是审核工程变更内容。对工程变更,要核查原施工图的设计、图纸答疑和原投标预算书的实际所列项目等资料是否有出入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于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的部分,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相应综合单价由施工单位提出,经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审核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审计时以当地的预算定额确定的人工、材料为最高控制线,参考当地市场人、材、机价格,根据施工单位报价合理确定变更价格。
5.审核隐蔽工程的签证。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消防安防、广播音响、门禁一卡通、电子巡更、停车场等基础工程均涉及布线安装等隐蔽工程。这些工程项目因早已入墙埋设,不易核实真实数量。因此,审计人员要详细了解隐蔽工程布线材料签证、施工的手续是否齐全,书写内容是否清楚、合理。含糊不清和缺少实质性内容的要深入现场核查并向现场当事人进行了解,核查后加以核定。
6.审核规费、税金及其他费用。
要审计工程招投标、系统集成、监理、检测等规费、税金费率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费率的计取是否正确。
三、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审计中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有些工程无采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的监督的情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不观范,工程结算计价难以确定。
部分建设、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签订与招投标文件相违背的合同或者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难度的风险。
2.材料成本难以确定。
现阶段IT材料市场不够规范,不同品牌、不同质量的线缆、材料价格较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造成信息系统工程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
3.监理单位没有尽职造成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
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实施信息系统工程审计难以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有时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但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的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等等,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增加了审计难度。
四、信息系统工程审计的步骤
1.做好审计前准备工作,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它依赖于建设单位及部门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包括图纸、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等现场等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是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许多造价审计风险就是由审计资料的不实、不真、不准造成的。为此,内审人员要把对资料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作为核心问题来对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熟悉工程审批文件、设计方案、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竣工图等材料。学习、了解信息系统工程审计范围和所采用标准。明确采用的设备、材料单价及调整原则。
同时要建立完善市场价格调查机制。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通过Internet网络、当地主要经营商建立价格调查网络;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三是调查了解建设单位当地市场情况;四是直接向供应厂商调查取证。
2.优化审计力量配置,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在组成审计组时要努力做到:审计人员数量要与审计任务大小、完成时间长短相适应;审计人员结构与所审项目和专业特点相适应;审计组长或主审驾驭整体项目审计的工作能力与项目审计要求相适应。在审核过程中实行分级审核制度,主审、初审、复审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杜绝风险的形成。同时,由于工程规模不一,合同订立时间不一,施工企业不同,在审计前,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论证,应对不同情况,选择采用不同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3.提高审计技术运用水平,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技术保证。审计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在其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严格审计道德标准、审计工作规范和业务质量标准,以规范审计行为,为防范风险提供制度保证。要做到“五查”:一是查竣工项目是否按原设计图纸施工,有无未施工项目、未完成工程量;二是查实际变更是否与变更签证相符,所办签证是否合理,与工程量清单中所包含内容是否有重复计算;三是查实际施工、工程做法是否与设计相符,有无偷工减料、低档替代现象;四是查变更工程量增减情况,看有无虚报、多报情况;五是查实际使用建设、安装材料规格、品质、等级情况。
五、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办法
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方法有多种方式,采取合理的审计办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逐项审查法,也称全面审查法。项目审计开始前,首先要重视项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解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监理检测人员、施工单位等相关情况,理清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分析环境因素可能对审计业务质量造成的影响。此方法优点是全面、细致,审计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长。
2.标准预算审查法。由于信息系统工程业务的广泛性,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防监控,到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发应用等一应俱全,且各专业间的交叉又不可避免。因此在接到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应首先确定项目的类型和所属工程范围,然后再套用相应的定额和取费标准加以审核,避免所套用的相应取费标准与项目工程“风马牛不相及”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如对某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审计时,对计算机网络及应以按系统集成费标准执行。而对软件系统开发则应套用软件工程取费标准。审计中如若按一种定额和取费标准加以套用,就会增加审计的风险。此方法是一项有效的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方法。
3.重点审查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工程总价合同,审计重点放在变更和索赔上,特别是重点突出,审计时间短,效果好。同时,还可以利用对比审查法,“筛选”审查法,手册审查法等手段做为补充,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加强信息系统工程审计,是审计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信息系统工程审计,可以检查、了解政府资金使用状况,督促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经费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必须认真重视,抓紧抓好。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统计工作 特点 作用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统计工作是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对社会经济及自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工作是提供国民经济运行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各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因此,研究统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对更好地发挥各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特点
(一)基础性统计工作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统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它的统计工作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做好本单位的统计工作,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个不同领域的事业单位从自身所管辖的范围内进行统计工作,从中反映出自身运行和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所提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统计工作除了提供本单位的统计资料,而且还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部门的基础性统计工作,它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统计工作要求真实可靠,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同时统计工作还具有一定的时间持续性。真实性要求统计工作不能出现差错,统计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客观,这个最基本的特征是由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作用决定的,统计工作是为了反映国家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只有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统计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不同事业单位有不同的统计内容,而工作内容的不同势必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带有不同的专业性,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在进行统计工作时要求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如统计数据采用的主要的形式为统计报表,统计方式主要源自实地调查分析,数据强调原始性和准确性等,这些统计工作的规律性为各事业单位间实现统计数据资料的分享和参考提供了一种共通的语言,同时也有助于决策者便捷全面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统计工作具有持续性是由统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决定的,繁复的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统计数据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每一程序都不能马虎,只有在长期坚持的工作态度下才能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二)强调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从法律上来讲,统计人员指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相关人员不但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的统计学知识以顺利开展工作,而且要求统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为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统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统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库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鉴于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对在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它并带有强制性而属于职业自律行为,但是其作用性不言而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职人员的行为表现,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如在工作中要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由于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事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统计,反映地是社会经济的运行情况,统计工作稍有差错,影响地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因此,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的一大特点即是要求统计人员务必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作用
统计是了解事物情况的基础性社会调查活动,具有明显的数量特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人们认识社会经济运行状态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状态
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事业单位作为基层组织单位,其统计工作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水平,因此,经过政府权威统计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其能否正确反映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事业单位根据其所统计的数据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报告出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促进社会经济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对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的反映情况。
(二)监督当前经济发展状态
由于统计工作具备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特点,表明统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因此,利用阶段性的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结果来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动态监督,及时报告监督结果,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民主管理,实现社会基本信息的分享。在政治经济体制深入变革的今天,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机构,人民群众有权利来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状况,事业单位有义务向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在社会基本信息的流通中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对话交流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一个桥梁,从这个角度而言,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有助于人民群众及时准确地关注社会运行的状况,对于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集思广益,在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之下有助于从统计数据中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或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依靠群众的智慧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做出贡献。
(三)提供决策依据
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一系列特征决定了其不但能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制起直接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能对社会经济的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由于统计工作具有明显的数量特征,影响事物的诸多因素在运用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时往往具有一定规律性,对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能够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应用特征。通过对数据背后规律性的发现能够为决策者提高更具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决策依据。因此,各事业单位要对统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效用,通过规律性的结合,找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改进意见的依据。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及其对统计人员素养的高要求,保证了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能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基本统计数据,最终直接影响着国有宏观调控的政策。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不但能正确地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且能对当前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监督,有助于实现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步龙.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特点及作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4,(1)
[2]李燕.统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经贸 ,2013,(20)
【关键词】企业统计 项目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职能将越来越重要。企业统计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职能转变为核算、监督两大职能,成为企业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项目管理是以单个工程项目为核算对象,是从工程项目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一次性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因此,施工项目统计也具有一次性全过程和特征。它随项目存在而存在,随项目竣工而结束。它的统计就是以项目经济活动的开始为起点,以项目的经济活动结束为终点。
一、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统计工作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市场变化,企业统计只有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社会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展。而统计工作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统计指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述,统计工作指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已经开始运用统计工作这一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企业对统计工作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统计工作简单化;统计工作的滞后,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没有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功效;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致使统计的数据和信息不充足,使统计的结果差异大;统计的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运用统计的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致使统计工作不能规范化地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缘于企业或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忽略了统计工作的应用。经济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用科学的理念,现代化的技术,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利用和管理。
二、建筑企业实行统计工作的意义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反映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工程进度,缩短施工周期,从而节约工程开支、降底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每个建筑业企业的首要任务。从项目经营任务――组织实施――监管调控――项目完成整个过程来看,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而制度的建立就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统计工作就是保证经济制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只有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统计工作为企业提供经济数据参考,确保企业经济决策科学化和规范化经济统计是企业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几乎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统计工作首先收集信息,然后分析整理数据,再审核数据,通过数据信息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统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内容多种多样,工作量大,设计的任务复杂,只有经过统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效地将各个方面的具体信息和综合信息一并反映出来,方便企业时刻掌握企业经营董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统计工作有利于实施项目监督控制,防范和规避合同风险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有预见性的作用,可以通过统计工作及时向企业反馈信息,避免风险。比如说,在项目开始阶段,统计工作可以将工程资料进行了解和分析,通过具体的预算和分析,总结出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监督和控制。
三、建筑企业实行统计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制,规范统计工作首先,要重视统计工作,加强统计相关方面的建设。比如,设置综合的统计部门,或是配备专业的统计人才。其次,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形式,规范统计人员的行为,使统计工作有章可循。另外,系统地收集和整体统计信息,各类信息不仅种类多,而且数据容量大,因此,收集信息时不仅仅要追求全面,还要重视信息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才能向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统计结果。
(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统计工作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并且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工作,同样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统计信息网。这不仅仅有利于快速全面地收集信息,而且更加方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较传统的统计方式更具优越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完善统计工作企业内部的部门多,各个部门都有其专门负责的业务和内容,但是统计工作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因此,统计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内容广泛,比如财务、安全、审计、质量等等都与之相关,这就要求各个部门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共同完成各项统计工作,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统计专业人才的培训,在社会新时期,对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等知识,这是缘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接洽增多,综合性要求更高。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得团队,只要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才能将各项工作做好。这个团队里的人才必须具有统计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素质高、施工专业技术知识、责任心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要建立这样一支团地,企业应该定时组织统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鼓励统计工作人员提高自我能力,引导统计工作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我国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统计;信息;人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14.02
信息在当今社会的越来越重要,有效的信息是实现科学的决策与有效管理的基础。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的过程中,统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调控及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统计为行业管理、部门管理提供了大量有效的统计信息,有利于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抓好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质量及其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确保事业单位的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发挥统计的信息及监督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统计是我国政府统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的水平影响着我国的统计工作的水平,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数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事业单位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统计制度之中,事业单位是基层的单位。不论是全国性的普查,还是常规的统计工作,事业单位的统计都是基础性的,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很多统计工作的起点。事业单位的统计作为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统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统计工作的水平,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水平有利于我国政府统计水平的提高。
1.2事业单位统计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虽然不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组织,政府、大众、事业单位人员都关注事业单位的基本状况。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准确地向相关的主体传递信息,以便于相关主体更好地了解事业单位。做好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可以使得事业单位有能力及时、准确及完整地向相关主体提供相关信息,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的透明度。
2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十分重要。但是,我国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统计法律体系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完善的方面,这主要体现在统计的立法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我国的《统计法》的内容不够全面,很多内容没有涵盖,像制定统计工作计划、统计部门的经费等重要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说明。目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与健全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及基础数据库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职能之间尚没有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同时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只是数字游戏,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事业单位不健全的统计工作制度,容易出现工作人员不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做好统计工作,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
2.2事业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依法统计意识薄弱
对于单位的统计工作,很多单位的领导简单地认为统计不过就是简单的加减乘数,填一下报表,工作很简单,同时工作对于本单位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为了完成国家的统计工作。在这种错误的意识下,很多事业单位将统计工作简单化,认为统计岗位可有可无。有的领导认为单位的统计工作只是自己内部的事情,与政府的统计部门无关,不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的管理及协调,这就造成了统计工作受到了认为因素的影响。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虚报及瞒报,降低了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质量。
2.3事业单位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事业单位工作的不断增加,统计任务也不断的增加,部分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却被削减了。一部分事业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统计机构,统计职能不明确,统计人员的学历低,业务水平低。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无法有效地收集与整理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的调查、分析与咨询,这进一步削弱了统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地位。不健全的统计机构,薄弱的统计力量极大地降低了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质量。
2.4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的各个部门是相对封闭的,工商与民政部门负责单位的注册登记工作,税务部门负责纳税登记工作,统计部门负责统计登记工作,这些部门都各自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工作中沟通与协调很少,相对封闭。这种格局容易导致统计数据虚报与漏报问题出现。同时,由于没有建立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换渠道,使得很多有用的统计资料无法得到有效地利用,这就造成了统计信息的浪费。
3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对策
对于事业单位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各方必须努力做出一些努力,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质量,使得事业单位统计更好地为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
健全的统计工作制度可以保障单位的统计工作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可以产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事业单位的统计数据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规范、及时、准确,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工作中严格按照统计工作制度行事,是统计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从源头到过程中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并且能够最后得到想要的统计数据。
3.2加强对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领导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统计工作划分也越来越细致,统计工作的任务也是越来越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领导。各个单位要认识地学习《统计法》,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本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树立新的统计工作理念,建立专门的统计岗位,配备专业的人员,保证统计工作的经费,为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3.3加强事业单位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统计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规范统计工作的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也是决定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单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单位的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守法意识强的统计队伍。同时,在平日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大对于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及业务水平,上岗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建立统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建立恰当的考评制度,以此来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格按照单位的统计工作制度办事,对不违反统计制度的工作人员,要追究其责任。
3.4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综合的统计部门代表政府管理及协调本区域的统计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努力发挥其应有的协调管理的职能,不断探索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建立统计信息的共享机制的过程中,要坚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原则,协调处理好综合统计部门与各部门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事业单位之间要建立指标科学。口径统一的统计工作制度,落实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提高统计效力,发挥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利用好统计信息,使得统计信息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珍.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2,(4).
[2]王艳茹,闫晓娟,刘海燕.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现状与改革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2,(5).
[3]张进.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核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质量[J].时代金融,2011,(15).
关键词:农业统计;困境;职能;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逐渐向前,尤其是当前城镇化趋势日渐明显,真实反映农村经济面貌的农业统计工作作用巨大。农业统计工作将为统计系统的体系化建设与完善提供经验,也将为上层机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农业统计工作将通过其自身工作机制的完善、体制建设的健全以及工作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进程添砖加瓦,也将为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决策论据。实现农业统计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意义重大;发现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将有助于农业统计工作履行其本职工作职能,也正是本文探讨的价值所在。
一、农业统计工作内容及意义
农业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为土地使用分类统计、农村农业人口统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与播种面积统计、养殖畜牧业统计以及包括农林牧渔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总产值统计。可以看出,农业统计工作立足于农村与农业经济,服务于上层建筑对农业发展的决策。就农业统计工作的意义来看,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农业统计就成为国民经济统计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业出现的新变化开始作用于经济,为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我国现代化经济实体的真实面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趋势明显,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形势,如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多经济主体问题,农村全面发展问题,无一不给原有的农业统计工作带来新问题与冲击,这就要求监测与记录农村经济状况的农业统计工作面临经济形势出现的新情况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在保证统计信息质量的条件下,通过农业统计工作还原农村经济的真实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充分的决策论据。
二、做好农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统计存在的管理体制问题、因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频繁变动导致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以及难以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变化,实现对三农问题全面真实地反映,本文提出需要全面建设与健全农业统计工作体系,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促使农业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功能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农业统计工作方法,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统计工作的技术性与复杂性并不高,只要有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就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执行。但是,农业统计工作深入农村,基层工作的烦琐程度高而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通过进一步的培训提高,农业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容易导致农业统计数据连续性的缺失,从而影响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仍是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科学工作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农业统计工作执行。
(二)积极探索体制建设,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是统计工作长久的工作重心。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有人为也有客观因素。人为原因诸如各级地方政府对政绩的渴求而竞相“攀比”,造成了农业统计数据的失真。因此,农业统计工作亟待进行体制上的建设,保证统计工作能够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避免受到相关政府部门为体现政绩而浮夸农业统计数据的影响,所以当前的“分级”管理模式需要在统计机关部门全面贯彻“垂直”模式。同时,需要加强相关统计法规制度的建设,维护农业统计数据保持独立性的可持续性,通过必要的严肃举措惩处影响农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个人或行为。
(三)加强科学调研,全面反映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针对农村经济频繁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各级统计机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的统计调研方法,如贯彻科学的抽样调查工作,针对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农业统计工作为全面反映农村经济的机动性;如针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定期进行调研保持多经济主体样本的可得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样本更新,防止样本老化对政策决策统计数据论据的真实性。
三、结语
本文基于实现农业统计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基于当前农业统计工作现状与困境,发现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将有助于农业统计工作履行其本职工作职能,促使农业统计工作践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分析后,提出需要全面建设与健全农业统计工作体系,从体制建设方面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从统计工作科学化流程化设计保证农业统计数据的质量,从统计工作的方法科学化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促使农业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功能,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乐水芬.论如何搞好农业统计工作及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230.
[2] 杨娜.中国农业统计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3] 周学军.当前农业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J].浙江统计,2008(08):25-26.
[4] 蔡硕聪.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216.
【关键词】农业 统计 网络化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在农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明显,成为发展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统计工作逐步推进和完善的关键步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工作网络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农业数据的完善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农业数据系统建设,因此各地需要在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体系,切实推进相关工作,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水平。
二、农业统计网络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机制方面
任何工作只有在相关执行者充分重视的基础之上,才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某方面的作用。只有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农业统计网络化建设才能拥有良好的运作环境。对于农业统计的网络化建设工作,需要有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为运行标准,才能保障具体措施的顺利执行。目前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在农业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重视的现象,许多“走形式”和“片面工程”存在于实际工作之中,这就更加需要在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总体而言,当下我国农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健全,制约了农业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的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主要是相关管理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直接导致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受制于当地具体外在条件和决策者自身认识水平的影响,缺乏网络化建设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导致管理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管理效率。
(二)技能水平方面
统计工作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壁垒的工作,对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统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总体来看,当下我国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在人员技能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和人员的培养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对于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来说,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建设工作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工作,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人员的培养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人才存在较大不足,不仅仅在人才引进方面做的不足,在后期的人才培训方面也大多“走形式”,形成了一种统计只是简单的数据收集,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的错误观念。
(三)软硬件设施方面
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工作,是建立在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之上的工作,要求当地具有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储备。
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对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例如在网络系统和网络硬件等方面较为落后,许多地方的网络系统还停留在Windows xp、甚至是Windows 98系列,这样不仅不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提高,也由于系统陈旧,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威胁到我国农业统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三、案例浅析
当下时代是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的理念深入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农业大数据正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农业部在官网上文件,主题是关于推进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截至2017年年底,要逐步形成跨区域和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共用格局,为后期建立起全国性的数据共享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网络化,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步骤。各级单位和相关的执行人员都必须在该意见的指导下,逐步开展学习交流研讨会,将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提升到工作日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有特色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总的来看,此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方面,在执行措施方面较为具体,主要集中在重视宣传、提升技能水平和做好软硬件支撑等方面,这也给各级执行者在开展各项工作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农业网络化建设措施建议
(一)管理机制方面
相关的部门和执行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事关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积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也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切实有效的推进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
总体来讲,应该积极建立起农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优化统计管理流程,梳理统计节点和统计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监督体系,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建立上传下达信息通畅的沟通机制,落实责任,明晰统计评价标准和奖惩制度,做好一线统计人员的激励和监督工作。
(二)技能水平方面
在技能水平方面,相关部门和执行人员应该切实推进专业技能的提升工作,一方面以开展学习小组和讲座的形式,推进知识技能的提升和积累;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农业统计行业的整体水平。
具体来讲,技能水平主要包括传统OFFICE操作技能、统计思想和科学的统计方法等方面。在建设工作中,要积极落实网络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落实相关统计思想、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等方面的培训,比如现代统计理论、现代统计方法等。利用先进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从大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为绦姓呓饩鑫侍馓峁辛Φ囊谰荩进一步推进农业统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软硬件设施方面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来说,这里的软硬件设施主要是指在建设和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不足以支瓮络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
具体来说,一方面各级单位和执行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相关软硬件的使用方法,领导者应该积极引导资源流入,建立良好的资源导入渠道,完成硬件设施的及时更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相关新软件的推广应用,例如将所使用的系统更新到Windows7或者Windows10,提升系统安全性和效率;或者积极引进相关的统计工具或者软件,诸如R语言、SPSS、SAS等,提升统计工作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分析水平,为农业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重视的是,安全性是统计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各级单位和执行人员应该在坚决树立保密意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软硬件设施的安防建设,做好反监察工作,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五、总结
农业统计工作是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大数据的基础工作和分析基础,也是推进农业和其他产业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时代,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完善和优化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提升农业统计水平和建设跨区域和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体系的基础。
各级单位和执行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在农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切实提升执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人才建设和培养体系的建设是农业统计工作网络化建设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体来看,各级单位和执行人员只有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之上,才能切实做好农业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万余花等.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统计工作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3).
关键词:统计工作 建议 统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 C32 文献标识码: A
统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统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科学有效的统计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评价、考核、监测、预测和决策的依据,因此,做好统计工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科学、认真地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真正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此,本文对如何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实行科学化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对统计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企业统计管理要主动面向市场,积极吸取国外的统计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适当变通,以应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新难点。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统计指标体系,适当完善调查内容,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自身运营的统计指标体系。
其次,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计部门要遵循全国统一规定的各类标准,由统一管理部门负责实行统计工作,工作的重心放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统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密切配合,善于协调,驾驭全局,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对数据的管理,统计部门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资料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中的风险,要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处理。
二、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从目前我国的统计工作情况来看,很多统计人员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已不能适应企业对统计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展。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对现有统计人员的培训。我国统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借助统计教育,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统计工作的人才。其次,统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应该精通统计业务,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拥有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再次,重视统计人才管理创新。企业统计人才只有不断地进行素质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
三、树立依法统计意识
我国是法治国家,一切活动都要依法进行,统计工作也不例外,要想提高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依法进行统计工作。
首先,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宣传。《统计法》是规范统计行为的基本法律,我们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加强对统计调查对象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宣传,使统计普法宣传深入千家万户。统计人员要带头学习《统计法》,模范地遵守《统计法》,要把统计法制的学习、宣传教育与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身统计法制意识,自觉地遵守统计法规,依法统计。
其次,加大对统计行为的监督力度。我们要加大对统计工作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人员要自觉维护《宪法》和《统计法》,严格执行统计工作制度,以《统计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切实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出努力。
再次,重视对地方统计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统计制度改革的变化,强化统计基础建设,重视各乡镇、党委、政府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确保统计工作权威性。
四、全面加强统计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统计工作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创造者,应该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实行全面创新,迎接严峻的挑战。
首先,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人员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要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对统计人员的管理,要做到责权明确、激励得当,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确保统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确立合适的培训目标,建立统计人员培训规划,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进行效果考核。
其次,统计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要重视抽样调查方式,充分发挥抽样调查的省时、省力、及时、高效等特点;适时调整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调查内容,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监督和预警功能;建立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加大统计检查力度,依法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再次,统计手段的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企业统计手段必须加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的现代化、高效化,使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大缩短了加工数据的时间,有效提高了统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企业统计网络建设,提高计算机综合处理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在加工处理统计资料中的优点,提高企业统计信息综合利用率,实现统计手段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
五、结语
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统计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统计工作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利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快捷、方便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反馈信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使统计内容更加完善,信息提供更加及时,服务更加到位,使统计工作在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梅.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建设有关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正确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的通知》(建综〔2001〕25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城建综合统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城建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城建统计工作是全市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城市建设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监测、指导城市建设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城市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的具体标准。特别是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做好城建综合统计工作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城建综合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
市建设局是我市城建综合统计管理机构,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建设综合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管理城建综合统计工作,拟定城建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和相应的实施办法。
(二)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完成国家、省和市政府的城建统计调查任务,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和市政府报送、提供城建综合统计资料。
(三)审核城建综合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四)组织城建综合统计人员培训和考核,负责城建统计信息化建设。
三、城建综合统计的工作原则
城建综合统计工作要坚持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全面是指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内容要全面、统计地域要全面;准确是指对统计指标理解要准确、统计数据要准确;及时是指统计资料必须要按规定的时限报出、保证统计资料的时效性。
四、城建综合统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城建综合统计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由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及其他投资方式实施的城市供水、燃气、公共交通、道路、桥梁、排水(污水)、路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垃圾处理、河道治理、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有线电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有:规划、建设、环保、土地、城管、财政、公安、交通、水业集团、有线电视台、煤气热力、住房公积金管理以及投资或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
五、统计报表的编报
(一)编报要求
严格按照本通知第三款“城建综合统计的原则”要求编制填报。
(二)上报时间
城建统计报表设有月报、半年报、年度预报和年报。上报市建设局的时间分别为:月报——次月3日前;半年报——当年7月5日前;年度预报——当年10月31日前;年报——次年1月25日前。
其他临时城建统计报表按具体通知要求时限上报。
(三)编报说明
编报说明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送统计数据的同时,应对报表涉及到的项目(投资)内容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完成项目(投资)采取的措施和项目(投资)效果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统计工作;创新分析;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1
一、当前统计工作创新的意义
收集、查询以及监督是目前统计工作的三大社会职能,它主要通过运用科学现代的统计方法与体系,灵敏地采集并处理大量的社会信息,同时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根据统计调查现状准确地反映社会的整体经济状况,以促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例如,我国可以通过分析相关税收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据此了解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状况,并以此决定我国的整体税收走向。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只有创新才可以进一步促进事物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其是依靠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原有的统计制度已经过时,新的统计体系应在加强统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思路,以此确保统计工作的创新性与有效性,使得统计工作更具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关于当前我国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重视程度不足
统计工作主要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资料,做到从源头上进行整体研究。但目前很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整体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对其基础工作也不甚了解,认为统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缺少统计工作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然而,缺失统计工作将产生无形的损害与影响,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统计的重要性,将统计工作的整体内容落到实处,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顺利发展。
2.人员素质不高
近年来,我国对相关行政单位进行了较大改革,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也在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位设置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为基层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开始忽视统计,工作效率与积极性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同时,基层统计需要更具实践性的专业人才,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目前大多数的统计人员并没有实际工作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是统计人员的通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工作开展。
3.工作任务量较大
统计工作应具体分析当前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汇总数据并上报相关部门,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但目前我国基层统计工作量较大,而多数统计工作岗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甚至出现一人担当多职的现象,导致整体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三、统计工作创新的关键点分析
1.借鉴国外经验
统计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这样才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统计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创新,但就其实质而言,现行的统计管理体系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我国应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遵循统计的内在发展规律,对统计行业实行科学分工、协调管理,并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这样才可以建立高效、合理的统计体系,确保其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推进统计信息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现代化以及自动化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因此,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也是改革创新的另一重要途径。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利用现代技术采集、储存以及分析数据资料是创新统计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因此,统计部门应及时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网,建设高效合理的统计平台,开发为公共事业服务的统计数据业务处理平台和统计建设系统,争取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高速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为社会行政部门、团体以及个人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强统计法制化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针对统计的实践工作出台了《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但统计法律体系相关立法尚未完善,执法力度也较为薄弱,面对统计违法案件时常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真实性。为此,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执法力度,健全统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真正实现依法调查、依法统计。
四、结束语
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着经济增长趋势,因此必须做到持续利用科技手段创新统计工作,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资料,促使统计工作的内容、目标及职能顺利实现,以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功能,确保统计创新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