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八年级语文教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语文教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语文教师

第1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一、认真钻研教材,总结教学规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为八年级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新版教材。面对八年级教材的重整与改编,教师应当有所心理准备,也应当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进行应对。作为八年级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新版教材,要认真钻研教材,要洞察教材中所蕴含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思想,要以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标准进行教材内容的剖析与内涵的挖掘,要认真钻研教材中的各章、各节,深挖其中的知识联系与贯穿特点,并在生活素材及其他学科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下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八年级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二、创设教学情境,再现课文实景

语文知识是对生活场景与情感的一种锤炼,是对生活中各种情景境界的一种感悟。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衔接,要将语文知识寓于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情境资源进行语文课本内容的真实展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言与文字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领悟到生活的美好。例如,在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性情境:在这个变化超速的时代,学生是想生活在这个繁忙热闹的大都市,还是希望居住在娴静怡然的世外乡村呢?请大家踊跃地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此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探求课本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快速地融入课文之中,让学生将自身置于桃花源之中,感受作者所写文章的大意与主旨。

三、开展合作探究,激发学习情感

第2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根据《彰武三中2016-2017学年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要求,在温校长的带领下,我组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不断突破,基本完成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我组所有教师都上了校内公开课,各年部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教师们积极听课,年轻教师听课均在20节以上,其余教师至少15节。

在各年部教师上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评课和研讨,鼓励创新,肯定了高效优质课型,发现和纠正了一些问题,促进了教师经验交流和素质提高。

(二)本学期我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

1.2016年9月8日,《彰武三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度)》研讨会;

2.2016年10月13日,省级课题《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及实施策略的研究》开题启动会;

3.2016年11月3日,阜新市伊马图学校,自主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4.2016年12月16日,语文主题课堂教学评价研讨会。

(三)学习交流

本学期我组教师主要研读以下书籍和刊物: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

本学期我校承担一次阜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活动,主题是“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活动研讨”。我校张晓燕、侯佳林老师上了两节公开课。我们组织了研究会成员学校的部分老师进行了研讨。

2016年11月3日,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参加了在阜新市伊马图学校主办的自主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并参加了研讨。

(四)研修成果

本学期我组有四名教师的研修成果投稿到《教师博览》期刊:

赵  敏:课堂案例《父爱无价,真情暖暖》

赵小玲:课堂实录《觅文学踪迹,寻诗词奇葩——叩开宋词之窗》

李艳丽:课堂实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侯佳林:教学随笔《半幅对联》

(五)语文主题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听课、评课和研讨,我校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主题学习三大课堂类型的教学流程基本形成。

(六)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1.本学期《彰武诗歌》发表我校学生作品八篇。

2.成功举行了七八年级朗诵比赛和汉字听写大赛。

3.《八年级学生观察日记作品选》编辑成册。

第3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又在初中学段阅读中指出,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的任务量是庞大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名著阅读的编排体现了课标中“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的理念,只以“名著导读”形式附录在读本的最后,教参中也没有相应的阐释和解说,给了语文教师较大的选择、利用的空间。这既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自由,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相关学习,掌握名著阅读整合策略,重新构建名著阅读框架和体系,具备把分散在诸册语文课本中的名著加以整合的能力,以及正确实施名著教学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完整阅读的名著共有14部。这些名著分散在六本书中。相对零散,系统性和序列性的特点不明显。名著阅读整合就是对这些名著从不同角度进行取舍、配置、融合、调整,使名著阅读形成条理性、系统性,充分发挥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精华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1.构建合理化的名著阅读体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以杜绝名著阅读的随意化、零散化。2.选择最优化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读整本书的好习惯。3.制定最合理的阅读目标,力求使名著阅读发挥最大价值,使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整合策略

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情境及需求对名著进行再创造。名著阅读整合的策略包括很多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名著阅读的调整,二是名著阅读的拓展。

(一)名著阅读的调整

主要指对名著篇目在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调整。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名著本身的限制,教师在使用名著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做适当调整。在调整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其次,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再次,要考虑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最终,使名著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按照从易到难,从短到长的顺序,将教材后提供的名著阅读篇目,进行适当的调整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篇目调整分布(一)

名著阅读计划(14篇)

年 级 书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记》

九(下) 《水浒传》

简装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海底两万里》八(下) 《童年》 《昆虫记》

年 (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名人传》八(下)

(下) 《水浒传》 《朝花夕拾》八(上)

九 年 (上) 《简・爱》 《培根随笔》 《傅雷家书》

在上述的表1中,《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因为作者大胆的想象而形成了离奇曲折的情节,内容明白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障碍,非常契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所以被调整至七年级,同《伊索寓言》一起,构成联想想象类名著系列。同时,基于名著篇幅的考虑,将《朝花夕拾》《名人传》做了一下调整。 这样做,使每年级每学期阅读量趋于均衡。同时,将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分配于七、八年级中,从而也可减轻了九年级下册学习的压力。阅读的效率也相应的提高了。

2.按照同课文的联系程度,将名著篇目进行调整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篇目调整分布(二)

名著阅读计划(14篇)

年 级 书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记》

九(下) 《水浒传》

简装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名人传》八(下) 《童年》 《朝花夕拾》八(上)

年 (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昆虫记》七下

(下) 《水浒传》 《海底两万里》八(下)

九 年 (上) 《简・爱》 《培根随笔》 《傅雷家书》

表2的调整是因为七年级下的课文选取了鲁迅的两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却被放在了八年级上。从文章体裁上看,八年级上开始集中学习说明文。这一年级段的名著阅读相应地该把《昆虫记》放入其中。但遗憾的是《昆虫记》被放在了七年级下。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主旨是“我也追星”。课文编排有《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五篇有关名人的文章。而与此有紧密关系的名著《名人传》却并没有放在这一年级段阅读,而是放在八年级下。

(二)名著阅读的拓展

名著阅读的拓展是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名著阅读教材开放性的特点,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对名著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宽名著阅读的范围,构建较为开放的名著阅读体系。

1.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适当补充

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读书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给他们推荐他们爱读的书籍。

比如,7年级即可给学生补充推荐郭敬明的《幻城》、凡尔纳的其余两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人间》;8年级可补充推荐老舍的《四世同堂》、鲁迅的《呐喊》和其他名人传记;9年级可补充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莎士比亚戏剧、《儒林外史》等中外名著。

2.从课内到课外,适度延展

课内文章的精读一定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文章是名家的名篇,这无疑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引进该名家其他优秀作品的绝好的契机。教师利用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在7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到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就可推荐原文的出处之作――《城南旧事》。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名著

社会的发展,科技手段的进步,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机会和空间。课标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第4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关键词】听力;朗诵;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

【Abstract】2004, I with a few colleague together established the city class topic"new the lesson mark descend a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to hear ability of development method research" topic set, in the research the process, establishment obedient the contents and procedure of teaching.Contents:Speech recognition dint;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Procedure:Listen to will listen to into remembering to listen to understand.For grade eight student but speech, heavy criticize the development of dint i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Combine grade eight text speech a text a constitution a characteristics:Concentration(grade seven dispersion at each unit, grade eight concentration at 562 unit), have great capacity(grade seven only 67, grade eight have 10), for the sake of transfer student study text speech text of interest, don't feel lifeless in the text of two unit the speec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learn, so grade eight listen to dint trai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put at the text speech text unit.Train the point is a student to pass to listen to read aloud, sing a text speech text concerning the expert, exaltatio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 criticize dint.

【Key words】Listen to dint; Read aloud;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

前言

听说能力是口头语言的接受和发表能力,也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看来,听说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4年我和几位同事共同成立了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初中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制定了听话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内容:语音辨识力;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程序:听进

记住

听懂

会听。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重在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的培养。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这时,我把眼光投入到了八年级五六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连续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先从文章的朗诵、吟唱入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点拨,这样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了文言文,又达到了听力训练的目的,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训练一:听朗诵,再现美景。

《桃花源记》、《三峡》、《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中写景的句子比较多,意境美,这样的篇章,我采取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力:请闭上眼睛听著名的艺术家林如朗诵《答谢中书书》,再现山川之美。

师:假设你就是这幅画面的摄影师,你的镜头是如何推进的?

生1:首先是山水掩映图,远镜头拍下“高峰入云”,再渐渐地把镜头推近,拍下“清流见底”。接着再聚焦到两岸色彩斑斓的石壁,四时常青的竹子和树林。

师: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拍摄呢?

生2:晨昏变化图。早晨出发到山上,将镜头对准氤氲的、逐渐消散的雾气,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猿鸟的叫声。到了傍晚,远镜头拍下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潜游在水中的鱼时而跃出金色的水面。

师:两位小小摄影家,能否为我们朗诵一下刚才你们捕捉到的画面呢?其他同学再闭上眼睛听,再现画面。

两个学生分别朗诵之后,全班再朗诵。这样三遍朗诵,两边听读,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了,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

训练二:听吟唱,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行路难》、《明月几时有》,文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比较大,这类文章需要老师在网上找朗诵或吟唱的好的篇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比如,教学《明月几时有》,我就在网上找到了杨小勇的吟唱和黑风的朗诵。两者我都放给学生听。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1:我喜欢黑风的朗诵,因为他很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杨小勇的吟唱听起来怪怪的。

生2:我不赞同,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他一唱三叹,虽然里面好像有一些京剧的元素,让我们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唱出了苏轼的心声,让我们能够感觉得到苏轼强烈的情感变化过程。感觉刚开始的时候他内心抑郁、悲愤,才会“我欲乘风归去”,逃避现实。后来心胸开阔,有些释然,才会表达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师:我很欣赏刚才这位同学,他听出了吟唱中所表现的词人的情感变化。其实,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所以杨小勇的吟唱恰当地再现词人当时的境况。我这儿,还有一首王菲关于这首词的歌唱。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喜欢杨小勇的吟唱,还是王菲的歌唱。

生3: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感觉王菲的歌唱没有那种古味,平淡了一些,情感的变化不大,没有那种心潮起伏的感觉,词人那种由苦闷、矛盾转而豁达、乐观的情感表现得不够。

通过这样的小小的争论,在听读对比中,在直观的感受中,让学生既领会到了词人微妙的情感变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

训练三:听诵读,品评作者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怀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这样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伟大思想,要让现代的学生去理解并学习借鉴,教师的巧妙引导非常关键。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先听诵读,边听边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课文中有关于这句话的翻译,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你赞同吗?

生1:我不是很赞同,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忧国忧民我赞同,但是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我不赞同。如果天下人都乐不起来,那么不是永远都快乐不成了吗?

师:我不赞同,《孟子》中有这么一句话:“独乐乐,与人乐,孰乐?”天下人都乐不起来,你一个人乐,那有什么意思?

生2:我赞同,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其实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差不多。对于我们现在的独身子女而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吃的穿的要好的,遇到困难就退缩,以个人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忧乐观。

生3:我也赞同。我记得历史书上曾经讲过孟子的民本思想,范仲淹在这儿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他在被贬谪的苦闷中,还能发出这样的呐喊,是难能可贵的。

……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碰撞中,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位育人的语文教师而言,这是她应尽的责任。当然,学生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后记

前面提到的八年级文言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是带有目的性的训练,所以关键是在听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文章有所侧重,而且尽量单一,多了学生反而难以掌握。当然,现代文阅读的听力训练,那就更不同了,这是后话,希望更多的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听说读写”,“听”是放在第一位的呀。

① 出自《语文教学设计论?听说教学设计论》。

参考文献

第5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农村优势创造性

一份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到30%,经常性有计划开展活动的不到20%,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过活动的不到15%,新课程所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几乎成了一种摆设。问其原因,绝大多数师生的回答是:农村没条件。于是乎,农村学校条件上的弱势成了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天然托辞和心理障碍,教师只是从中考应试的角度,抓几种题型,如对联、仿写、说话、图表解说、材料探究、名著(仅仅是提要)欣赏等,进行大量的讲解与练习,以达到中考拿分的目的,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功利性和短视性成了一种常态。而这往往成为一所甚至大多数农村学校推崇的“短平快“学习方式,这无疑是与新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其实,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有其难于克服的弱势,如教学设施缺乏,学生见识相对狭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获取与交流相对滞缓等,但农村学校自有其独特的语文活动优势,只要教师能去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创造性地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一样甚至于更有特色的实现新课程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利用农村学生优势资源,针对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初中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大多数学习时间都用在课本上,因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想与兴趣,这种愿想与兴趣往往比城市学生来得更强烈。只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好好的组织学生去参与活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这种语文心理需求,才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渐成了学生的“冷饭“,教师的“闲饭”。因此,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充分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而不是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闲事”。其次,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经常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与自然现象打交道,然而他们又经常无法说出这些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名称与特点,常常处于好奇与懵懂状态。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无视这种现象,或者干脆把它看作是生物教师的事,而应把生物学习与语文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适时带学生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再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认识、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再者,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农事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母亲劳作的形象,体会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这也许比从网上搜集一些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或观看一部母爱电影来得更直接、更深切。再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农事或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兴趣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充分挖掘利用农村学校校本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但却自其特色语文资源。像我市不少的农村中学,如朱坊中学、龙华中学、赤土中学、横市中学等,都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办过农校或扫盲学校,有的学校还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农场或林场,有着城市学校没有的农村语文资源。这些语文资源里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如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谚、《百家姓》、《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我们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怎样搜集资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学校资料室,从以前的农校资料中,去搜集那些还有生命力的语言,去积累现在还能用的词语,并从语言的变化中去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再比如,在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关注我们的社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的形式,去调查本村当初这些上农校或扫盲校的爷爷奶奶辈的文化生活和当今农村青壮年的文化情况,尤其调查记录他们在不同年代的不同习惯用语,如问候语、流行语等。借此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脚步,增强对农村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适应能力。

三、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文化,虽然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此耳濡目染,却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汲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对此,我们作为一位有责任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有所作为。至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学生明辨农村文化的优劣,提高他们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学会理性的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如会喂猪,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爱劳动等,让他们从小树立做人的信心。而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就自己亲情“缺失”(农村有近八成孩子是“留守孩”,双亲在外或单亲在外。)的烦恼,讨论自己的理解和自己解决的办法,以书信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诉说,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增进亲子情感。再比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山歌“古文”“道情”(“古文”、“道情”为客家特有娱乐形式,南康市民均为客家人。)等,然后拿到课堂上就其内容与语言形式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和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民风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

总之,只要我们能深刻理解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创造性的用好用活教材(新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开放性语文学习载体),充分挖掘农村语文优势资源,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但能有所为,而且能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第6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学习”部分,其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而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加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准备过程多是在课外时间进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致使很多的活动课流于形式。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下是笔者近几件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所作的一些尝试,列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明确学生的上网任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每册课本都有六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的主题随各单元课文主题的不同而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活动题目和主题布置给学生不同的搜集资料任务。《说不尽的桥》(八年级 上)可布置学生下载各种形式的桥的图片,打印出来带到班上展示,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给有特色的桥建立小档案,内容包括:修建时间、地理位置、主要数据、作用与意义、建造者等,还可以附上关于“桥”的小故事。既锻炼了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有些方面资料的查阅,对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搞不好还会劳而无获,教师可尽可能地提供相关网站的网址。如《到民间采风去》(八年级 下),推荐相关网址可查到“五五回阳九,沿着沙岸插杨柳;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水上走……”等科学准确的农谚。《背起行囊走四方》(八年级 下)西部旅游网,中国旅游网,华夏旅游网。

二.借助网站,活动实践

除了广泛利用互联网这个无所不包的资源,笔者认为要使综合性学习课更加有质量,还可以在学校的专题网站里开设栏目进行探究活动实践。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前,我们在校园专题学习网站下开设了一个栏目:“月球之旅”,成立了我们班自己的“旅行社”,各学习小组又确立了本组的“旅游”主题。有的是开发利用月球资源,有的是揭开月球的面纱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借助网络获得了大量关于月球的信息,他们把这些信息加以筛选,存放在小组文件夹中。“旅客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呢?我们又利用校园网进行了问卷调查:

你知道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吗?你想了解月球上有哪些可利用资源吗?

你认为在月球上能够看到地球上的哪些景观?你像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吗?你想体验在月球上的生活吗?

在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各“旅行社”已经获得大量资料,大家开始编辑处理,有的成员分析统计结果:32%的“旅客”对月球上有哪些可利用资源感兴趣,21%的“旅客”想弄清在月球上究竟能看到地球上哪些景观,27%的“旅客”希望将来能在月球上定居,13%的“旅客”或梦想与嫦娥共舞,或想品尝吴刚的桂花酒,还有7%的旅客希望长大后能做杨利伟、费俊龙式的航天英雄。

经过编辑分析,学生们又各显神通创作了精美的“月球之旅纪念册”,并上传到学校的专题网站上,有的是网页型的,有的是小报式的,有的就是幻灯片。

三.交流,小结评价

信息获取了,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月球驿站”的成员们通过校园网的专题学习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和即时问卷统计的技能,实现了校园网上的,同时在网上散发“月球之旅纪念册”。

通过交流活动,学生对撰写活动小结和体会更得心应手,懂得了“探究创新”“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综合性活动实践中是多么的可贵,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素质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之一。

总之,在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空范围、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第7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一、激发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实践、探索、求知,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之情,进而主动地学习、钻研、创造、体验语文知识,这十分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这节课时,教师首先以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然后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紫藤萝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紫藤萝花的恢弘气势,领略生命的色彩,进而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二、积极参与,构建和谐课堂

在长时间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进初中的学生能够很主动地参加课堂活动,而年级越高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越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想使语文课堂变得高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讲课过程中,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节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并以小组的形式相互讨论,接着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问学生:“题目是一首歌的歌词,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后将每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一起探讨,并让每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

在日常学习中,倘若学生经常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获得学习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满足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答出,没有挑战性,即使答对,也不会让学生获得成功感;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即,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自信心,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精心设置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深度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树立学习自信心,并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可能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给予肯定,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称赞的喜悦心情。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强大的自信心,进而更专心、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语文。

第8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情感的熏陶,又进行规则方面的引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把规则自觉地形成一种习惯,知道用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课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时,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学习《期行》(七年级上册)时,教育学生懂得明礼诚信;学习《背影》《永久的悔》教育学生尊老爱幼等,这些都是极好的教育题材。

二、在综合实践中模拟,形成规则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为学生创设规则意识提供了氛围。教学中,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规则意识教育、法制教育。 比如,八年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环境小课题研究》,结合当前进行的环境综合治理,让学生走出去,亲身体验环境保护。当然,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就要遵守一些规则,这些规则,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让学生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规则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比如,外出活动期间的行车安全规则等。同时,在实际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举止等。

三、在写作活动中关注,规范规则意识

第9篇: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重组学习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主要是按照主题编排的,文章的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就某个主题进行学习探索,文体交叉,兴趣盎然,便于师生就某个话题深入了解。但是,这种编排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文体不清,对于作家作品的学习过于分散,对于习题的创造性训练较少,无序训练较多而科学训练较少……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我们创造性地教学,而创造性教学的第一要义是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只有如此,创造性教学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有良好的凭借。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尝试性地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做法如下:

一、将同一位作家的作品集中学习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又接着学习了他的《五柳先生传》(八下),还学习了他的两首诗歌《归园田居》和《饮酒》(八上和八下)。通过集中学习陶渊明的作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了解了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创始人及代表作家创作的动机及缘由,也更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创作出千古流传的名篇《桃花源记》。结合他的《五柳先生传》我还让学生查阅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较为全面地了解他人生的主要历程,深刻认识其为人秉性,并分析他的生平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后,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陶渊明其人和作品的认识写200字左右的文学评价,学生因为有了大量的学习积累,自拟题目写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作品。

二、将课内外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现行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往往是零散的、不够突出。为弥补教材的不足,我采用专题写作、凝合资源块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学习资源。

三、跨越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在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我们看到有一个单元是文学艺术类,有《社戏》《竹影》《观舞记》等作品。在学习中,我和学生一起认真欣赏了中国画与西方的油画,通过赏析这些美术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结合《竹影》中的介绍,于赏析中更深刻地了解了我们祖国的艺术瑰宝——国画的魅力,增强了学生对国画的兴趣与热爱。在学习《观舞记》时,我们一起观看了印度舞的视频,我建议学生观看印度电影,熟悉舞蹈这种艺术样式,了解印度舞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对于不同的艺术样式都有所认识与了解,增强每一个人的艺术欣赏水平,热爱艺术,热爱美。再例如,在学习八年级说明文《生物入侵者》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生物课程的学习,向大家介绍除了文中列举的生物入侵者之外,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们的生物圈带来了怎样的不可弥补的破坏……这种跨越学科整合教学资源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是统一而又完整的,深刻而又有趣的,也使得学生知道了各门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树立大语文观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