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类的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from the economic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hetorical organizations used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The corpus consists of 40 abstracts published in 2008 from two economics journals: Jingjixue Jikan, edi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respectively.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nits,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the lexical bundles. The result shows potential for the teaching of ESL writing in academic setting.
关键词:英语论文摘要;跨文化;体裁分析;经济学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章的录用与否、信息检索以及同行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传播。同时,许多国际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语写作的文章,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对于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论文摘要作为一种体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征。英语论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日益受到应用语言学界特别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自建的80篇经济学类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采用体裁分析的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两本经济学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宏观结构特征,丰富了体裁分析的实证研究,同时以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依据。
1研究背景
自从John Swales将体裁这一概念作为学术语篇分析的工具,体裁分析法就受到应用语言学界以及EAP和ESP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应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来,由于摘要体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学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中,关于特定领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对于医学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对于信息与图书馆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研究。另外,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领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个不同领域论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动物行为领域论文和生物保护学领域的论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经济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摘要的个人与宣传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数关于摘要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论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学类的论文摘要。鉴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经济学类英语论文摘要其宏观结构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观结构可以分为两类:IMRD结构(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马静,2008)。本文对于摘要宏观结构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于摘要的宏观结构分类,发现经济学论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应当称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2008年发表的中美两本经济学权威期刊论文摘要各40篇。这两本期刊名为:经济学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语料的选取充分考虑到可比性原则的诸因素如时间,体裁,语言等等。
3研究结果
摘要的基本数据特征(表2)显示中国学者的英文摘要总字数和平均字数偏少;句子个数和平均每句字数也同样少于国外同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语摘要在两本期刊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这也符合国内期刊(CEQ)的基本数据特征,即平均句子数为两个。虽然国外同行会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国内学者则更甚,会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两个部分。这一现象与我们的观察(表4)高度吻合。美国期刊(QJE)的摘要通常会以完整的IMRD结构出现,而国内期刊(CEQ)出现两个和三个部分的摘要占所选摘要的大多数。
此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学者的英语摘要在宏观结构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中国学者会将两个部分混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表达,使得摘要的句数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语科研论文的逻辑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经济学期刊英语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发现了两类摘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到各自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学者撰写英语摘要提供参考,并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16] 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摘 要 未来人才应该是复合性的专业人,特别是作为维修技术的学员,更应充分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此,要改革和完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加强用系统的思想理论武装学员;要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学员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丰富的知识引导学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用优良的环境影响学员。
关键词 维修技术类学员 人文素质 途径
Abstract In the future,the person with ability should be complex,especially,the students who study the science,must pay attention for the ability of human culture. Therefore,we must reform teaching system of political theories lesson,open exhibition special subject academic chair etc. ,and use good environment influence student.
Key Word The students who study the science Ability of human culture Method
良好的人文素质,包括一定的人文知识及其精神、“较强的人文素质有助于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1]。”作为维修技术类学员(以下简称“学员”),一方面,其生源绝大多数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毕业生;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又以基础自然科学和维修技术类专业技术为主。这就决定了多数学员人文知识相对贫乏。一是涉及的人文科学知识面窄。学员们大体只在一些笼统单一的基础课中涉及到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知识,而对一些其他人文学科,多数学员则停留在闻所未闻或仅闻其名知之甚少的阶段,不少学员甚至连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也很少涉及。二是掌握的程度浅。就已涉及的人文学科而言,学员们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和简单道理,未能就各种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产生应有的作用。
由于人文素质的贫乏,不少学员,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通过学员作业、论文,以及思想汇报、个人小结中,常见少数学员错别字叠出、标点符号用错、语句不通、篇章结构混乱等现象。在课堂讨论、辩论和演讲活动中,不少学员总低着头,不敢积极参与。第二,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低。部分学员缺乏自我意识,对他人(甚至父母)有较大依赖性,自我认识不清;部分学员盲目的追求自我独立,排斥当前的生活,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由”;此外,还有学员存在焦虑、忧虑、压抑感,自卑,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体能等各方面都差;还有的学员抗击打能力差,学习生活中经受不了一点困难和挫折,一门考试不通过就破罐破摔。第三,对文艺作品缺乏鉴赏、审美能力。面对各类作品,大多学员不能理解其基本内涵,更加无法把握其创作和艺术特色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等。第四,组织、管理指挥能力弱。不少学员在集体活动中要么不敢主动担当组织、管理、指挥任务,要么在担当任务时不善周密策划、不懂合理安排与协调。
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维修技术类学员的人文素质:
第一,改革和完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用系统的思想理论武装学员。
政治理论课是对学员进行系统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员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政治育人、培养政治上合格学员的主阵地。“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2]。”目前开设的政治课,有些本身既是政治理论教育课又是人文素质教育课,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搞好“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同时,有选择地增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文化工作”、“艺术鉴赏”等,培养和提高学员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第二,围绕“如何做人”这个核心问题,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帮助学员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丰富的知识引导学员。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员如何做人。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员中开设下列专题讲座或“大讲堂”: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典籍简介”、“古典名著导读”等,以激发广大学员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立志成才目的。二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鉴赏”,如“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名歌名曲欣赏”等,根据维修类学员的职业特点,突出相关技术人员作品的“文学赏析”的内容,以此陶冶学员的思想情操,丰富学员的人生蕴涵,提高学员的文化品位。三是怎样做人和与人相处。可在学员中进行“交往艺术”、“青年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激励学员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用优良的环境影响学员。
教育环境的好坏对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3]。”校园文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力求达到四季有鲜花,路旁有绿树,教室宿舍办公楼窗明几净。要注意增添校园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如设立新闻动态显示屏幕;对楼堂馆所进行宣传性和规范性命名并建立标记;主干道路、教学区、学员宿舍区增设英模人物形象宣传标语灯箱等。通过这种有形的文化环境改造和宣传媒体,使学员置身于文化与知识的海洋,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在人际环境建设方面,要在全院范围内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营造和建立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勤奋好学、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学术环境建设方面,可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鼓励学有所成的教职员工作专题报告,鼓励和扶持学员中各种学术和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办好学报,开好学术年会,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并逐步形成合理梯队,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营造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良好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崔自铎.人文素质与人的发展:谈谈人的素质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徐艳兵.浅谈政治理论课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职教论坛.2005(17).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案例是真实的典型事件,代表或反映着某一类型的事物、蕴含着该类事物的基本活动原理。通过案例研究,获得理性认识,建立或完善理论架构,是案例研究的价值所在。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在综合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特定类型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应用型学科研究的基础工作。
一般来说,图书馆学有4个分支学科,应用图书馆学是其中之一。馆藏研究属于应用图书馆学。案例实证研究方法应该是开展馆藏研究的主要方法。
馆藏发展研究中有很多案例值得研究,如当代我国图书征订目录研究,包括①“新华书目报”研究;②书商图书征订目录研究;③出版社征订书目比较研究;④可供书目和期货书目的差异分析等。文献剔除研究,包括①各类文献老化周期研究;②图书零利用率分析等。我国文献出版状况研究,包括①对核心出版社的测定;②图书出版冗余现象研究;③地方版图书出版状况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案例。这些案例的研究成果将会对馆藏发展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
本专题选取了关于馆藏发展案例实证研究的4篇论文,分别就我国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的测定、基于核心书目的馆藏测评和采购策略、图书的半衰期计算、出版社书目和书商书目的比较分析开展研究。应该说,这些论文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经济类和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同类品种的图书也非常多,且更新速度快,这些情况给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带来难题。
《基于文献出版统计分析的藏书质量控制》和《基于核心书目的馆藏测评案例分析》两篇文章都利用Google Scholar的引文功能,分别对2002―2005年的经济类图书和计算机类图书进行了引文统计,然后认定具有一定引文数量的图书是有价值的图书,从而形成2002―2005年经济类和计算机类图书的“核心书目”。前文还确定了经济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而后文则采用书目核对法将计算机类图书的核心书目和5家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类图书的馆藏书目进行了比对,然后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类图书的采购并不理想,馆藏图书占核心书目的比例不高。并认为缺乏系统正确的采购思路和方法以及专家没有真正渗透入图书采购过程是核心图书缺藏的主要原因。
馆藏发展包括剔旧,然而,长期以来,别旧工作都是主观经验为主,工作效率不高。《论剔旧的标准――以环境类图书为例》一文运用伯顿一开普勒公式的修正式,选取了1040种环境类图书,对其进行了半衰期的计算,得出了10.3年的半衰期,并对环境类图书的借阅情况、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剔旧的标准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02
1 我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东莞理工学院地处东莞,属于省属市管的地方性高校。我校响应教育部号召,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则成为了今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而作为二级院系的经济贸易系,目前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以及投资学三个经济类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东莞主要以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为主,这无疑为经贸系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战场。
但是,经济贸易系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原有的培养体系下,虽然地处东莞这样企业众多的城市中,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找工作y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并没有很好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主要表现在:(1)培养目标模糊,没有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对其内涵不是很了解;(3)企业并没有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4)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扎实,但是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而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东莞的企业更是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作为主要为东莞本地培养人才的高校,东莞理工学院有责任也有义务率先树立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旗,而经济贸易系则有必要根据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起一种适合地区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 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我们打破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固有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从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学实验班的筹建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现有人才培养的改革。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我校经济类各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受制于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在学生培养上,过分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忽略了他们应用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培养目标仍然是计划时代大而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市场的真正需求,这是学生难就业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将企业引进来,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开设“经贸大讲堂”,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师生讲学,协助广大师生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同时,我们在寒暑假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组织师生到企业特别是企业的工厂去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氛围,了解工厂的运作。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再设计
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整个过程是:(1)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家企业的培训体系以及企业培训课程;(2)将各家企业培训体系进行梳理并且理论化并以课程的方式引入课堂;(3)将各家企业培训课程进行分类整理,条件成熟的培训课程直接以课程的方式纳入培养方案,不成熟的可以进行理论化,非常鼓励双方合作编写教材以满足经济类各专业学生对实操性知识的需求。(4)形成的培养方案,交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听取委员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并根据企业的建议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直至最后完成。
2.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课题授课,是我们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我校经济类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特色。
2.3.1 通过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加大选修课比例
经贸系由于建系时间短,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足。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在课堂上发挥企业的作用将是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最佳办法。因此,在设定的必修内容外,我们将实习基地企业的业内专家引入学校,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将他们在企业的实战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外,还真正的学习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开设的“商业摄影”、“商业伦理”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2.3.2 校企合作,建构短学时课程群
长期以来,经贸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占了大量的学时,这些课程是必要的,但受制于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这些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反而使学生觉得课程冗长无聊。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引入项目教学,加强短学时课程。我们与企业联合,将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一系列短期的项目制课程。这些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担任任课老师,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任课教师提出的项目开展调研,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果。还比如,在我们前期调研中,发现众多企业在新入职员工培训中都有“职业素养教育”以及“商务礼仪教育”,这些教育对于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些课程在企业中都是短期培训项目,很难通过漫长的学期学完,我们就以项目的方式将类似的这些课程集中在一起,形成短学时项目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设置灵活、实用性强,而且由于是短学时,企业的资深讲师也有时间来学校课堂为学生讲授。
2.4 实习环节创新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主要对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
2.4.1 积极走出去,有针对性地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数量
改革前,经贸系共有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承载着我系1208人的实习任务。受制于企业的承载能力,很多学生都难以有机会去实习。因此,我们扩大实习基地的数量。不过这种增大不是盲目性的,而是有针对性和原则性的。该企业应该拥有与我系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且能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企业有符合市场需求并适宜学生承担的生产任务,使学生能在担任兼职教师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这些任务。同时,企业领导层能对校企合作给予大力支持,并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至,我系建立了26个校外实习基地。
2.4.2 改革实习机制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我系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分散在各个学期,而且时间也很短,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实习。具体将实习分为三种形式,即认知性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其中,认知性实习以夏令营和冬令营的方式在寒暑假进行,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组织这些学生赴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氛围,了解企业的流程,从感性上先对企业有个初步的认知;专业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毕业实习主要针对大四学生,时间安排大三的暑假以及大四上学期。
2.5 产学实验班的实施与建设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各个岗位工作的流程直至企业的管理流程。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在校生人数众多,很多企业难以满足大量学生的实习。而且实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则影响学生实习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经贸系建立产学实验班,通过实验班的效应改革学生的实习环节。产学实验班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经贸系各专业学生为基础,通过自愿报名加资格审查的方式,选取30名同学进入经贸系产学实验班。该实验班主要采取“2.5+1+0.5”的模式。
(1)学生利用大一、大二和大三上学期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两年半后,学生利用1年的时间去企业工作(在这里我们强调是工作而不是实习,主要是让企业将学生以正式的员工方式要求学生,跟学生订立用工合同,期限是1年)。在此期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督完成学生的工作,企业先给学生3个月的试用期,不合格的直接淘汰回到普通班级,1年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在企业工作的情况写出心得报告,结合企业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心得给予学生以最终考核。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带着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工作,并且能够在工作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也可以以初稿的形式作为最终考核。
(3)最后半年,学生有选择权。愿意留在工作单位的学生,与企业订立正式用工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不愿意留在原单位工作的学生,可以另找工作。在这个期间,学生除了找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产学实验班本质上是一个“私人定制”班,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我们选择了广东汇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单位。以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依托,在2015级新生中选择了30名同学组建了产学实验班,校企双方全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专业建设委T会共同指导该实验班的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课程的设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该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外实践指导。小班(下转第11页)(上接第4页)教学,精英式培养也是该实验班的特色。通过实验班的设立,校企双方的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2.6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构
我们致力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很多企业都有一整套的培训员工的体系和标准。我们充分综合这些已有的标准,并结合我系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企业的参与,体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参与。这种评价体系主要应用于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给予自己一个评价分数,企业则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给学生客观的评价,学校则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分数。这样的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企业的标准比较类似,企业导师在评分过程中显得得心应手,而校内老师的辅助则保证了评分不会远离高等教育的初衷。
3 改革的效果及展望
经过上述人才培养改革,我校学生目标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对该专业的满意度位居全校各专业的第一位。同时,企业对我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了,2013级,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经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产教融合还有一段距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OBE结果导向的理念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为产学零落差的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2] 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4).
[3] 罗文广等.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关键词:旅游经济类课程;应用型人才;改革
本文为盐城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回顾
目前,一些学者对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相关研究。周丽洁、唐跃工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李伟丽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袁林、张晓明以九江学院旅游学院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李勇汉结合重庆三峡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韦复生总结了以往旅游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定位欠准确、教学方法单一、忽视知识体系关联性和综合专业思维的培养等问题,通过强化课程知识结构,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使旅游经济学成为一门融综合性、应用性、经济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对于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包括培养模式、学校层面的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然而,结合具体门类(包括经济类)的课程的研究比较欠缺,具体体现在:(1)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2)反映现实问题不足,解决现实问题凸显出缺乏理论依据;(3)缺少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二、旅游专业经济类课程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表现
陈学清、郑岩认为,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人才培养注重综合性、实用性、适应性、国际性,因而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多维度的品质素养等三个方面。然而,目前的旅游专业经济类课程在诸多方面滞后于旅游实践,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教材滞后。一是体现在教材中的所采用的理论完全照搬西方经济学,没有结合旅游业的实际;二是案例比较陈旧,现实意义不突出;三是严重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现有《旅游经济学》教材大多机械移植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教材内容则大多流于空泛,且部分章节与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学、旅游投资学、旅游产品规划开发等课程重复,未能体现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生命力,教材对于实践发展的解释和指导作用难以落实和体现。《饭店财务管理》也是完全照搬财务管理学,与饭店这一具体企业结合不足。
(二)实践课时太少,案例教学亟待加强。保继刚等剖析了中国大学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现象,指出目前高校旅游本科的培养方案普遍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实习,培养的是单向度的理论学生,使得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与职高生竞争,在行业内就业无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这是本科教育萎缩的一大原因。
由于相当一部分从事旅游经济概论教学的教师及很多其他专业课教师认识不到旅游经济学这一课程本身的重要意义,简单地认为旅游经济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对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补充,因而得出旅游经济学对课程内容以理论讲解介绍为主、专业应用能力提高为辅的结论。同时,理论讲解以“注入式”为主,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饭店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色,譬如旅客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消费,旅客住店以后的一切交易行为需要立即记入旅客账户,账务处理必须在客人离店以前迅速完成等等。这些知识技能如果没有经过实际操作或者生动的案例教学,是无法使学生深入掌握和领会的。实践教学不足的不良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教学案例的缺乏也是饭店财务管理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案例教学有利于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缺乏相关案例必然会使理论课程的学习显得枯燥无味,抽象而难于理解。
(三)知识陈旧,反映旅游现实问题不足。旅游经济学应是展示旅游经济世界的窗口、快速反馈旅游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热点问题、跟踪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动态的课程。然而,现有授课内容反映旅游现实问题不足,诸如景区定价问题、公地悲剧及反公地悲剧、旅游飞地、政府规制、区域旅游合作等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少涉及。
另外,考核方式不合理也是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
三、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为了解决实际教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完善旅游经济类课程内容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经济类课程既要以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等为基础,又要形成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要反映旅游学科的特点。要系统研究旅游业的特殊性,形成与旅游业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经济类课程与现实的联系,突出解决诸如景区定价、公地悲剧及反公地悲剧、旅游飞地、政府规制、区域旅游合作等现实问题。强化旅游全球化内容。要着重分析、解决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形成系列性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应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因此,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应包括最基本的技能掌握,更应包括规划职业意识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向具体实践的旅游经济类课程教学更不能割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
1、典型案例教学。参观与讲解;建立优秀作品库,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校内外专业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与作品展示;结合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并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2、实地考察式。通过浅层次的信息收集方式,如旅游企业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然后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对比与分析。采用旅游经济案例对比、模拟式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性命题教学等;专题小论文和讲座讨论。
3、科研项目与教学结合教学;规划实践实训教学。涉及社会综合实践、导师课题调研团队、相关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等方面。开展调研设计案例、举办设计论坛与优秀学生设计作业展览,参加校内外各类学生设计竞赛、评优等专业活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缺乏旅游行业的工作实践。为此,高校需要借鉴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国外著名饭店专业的先进经验,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实践,主持或参与企业的各种纵向和横向的科研项目,保证师资走在学科前沿。
(五)考核方式注重多元性。除闭卷考试以外,还可以采用开卷、口试、半开半闭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减少死记硬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进行考核,如要求学生每学期写1~2篇论文或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并结出分数,以考核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丽洁,唐跃工.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5.3.
关键词:经济类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高等学历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还包括不同学历种类、不同学历层灾的教学,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原则
从理论上说,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的动机一则是考虑到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工作实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会计的普遍适用性;二则是基于不同学科内在逻辑联系而架构本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需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掌握会计这样一种价值信息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这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有明显差异。
非会计专业,根据学科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般开设2—4门会计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时学分有限,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移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故课程设置应符合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征,与专业要求相衔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互补与渗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适中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并采用与教学对象相协调的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
二、合理设置各门会计课程
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有的专业(如应用经济学科类的专业)还开设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注意有机衔接,每门课程安排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或实践模拟,具体设置见下表: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
从学科划分看,会计属管理学科,经济学是其基础,反过来会计又服务于经济学。在对非会计专业教授会计课程时,不能就会计将会计,特别是第一门会计课程——会计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导人和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述。会计学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从企业成立、经营活动主体过程到财务成果核算及年终决算;三是会计信息加工程序。按学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渐进的三个关键点:会计对象;会计帐务处理;会计报表,逐步使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综合信息,并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思考经济问题、理性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一个学期开设的行业会计中,减少或删除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会计方法论部分,突出各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要求,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如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外贸会计,重点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对外贸易业务核算、外币结算等。
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财务主体理财环节、理财专题;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一般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部分,突出财务估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投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理解可能较难一点,教师注意掌控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基础理论与投融资部分可以安排章节论文,安排2个学时进行讲评,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评析客观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财务现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根据专业需要与经济动态安排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关方面的问题研究。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注意与前面课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衔接,对于将该课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的经济类专业,比如金融专业,更要注意做一些铺垫与补充,除课程主体内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论、单项分析与财务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会计控制、会计法规、传统行业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解会计信息,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安排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判断提出建议等内容,开展投资理财模拟实验,有条件的参与国家、地方和院校举办的模拟实验竞赛。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不开设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且会计学课程中未曾展开报表分析的有关专业来说,可将报表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运用等内容安排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四、改进并充实教学方法
会计本来是专业性强、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实务性强的专业,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受学时少、教学条件短期内难以改观等制约,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教师潜心策划、精心安排。
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方式,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逻辑关系清晰,关键知识点易于展开,仍不失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处理图、文、声、像,而且成熟的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演示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软件系统的运用,可追踪资本市场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 主编的一个义务——同年轻教师探讨做课题与写经济论文
2. 目的论指导下的经济论文标题英译
3. 试述现代企业经营者撰写经济论文的基本方法
4. 经济论文的写作方法
5. 经济新闻与经济论文
6.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
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语言运用
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几个部分的基本写法(一)
9. 经济论文及调查报告写作指要
1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论点及其提炼
1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谋篇思路
12. 经济论文的答辩
1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标题
14.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提纲的编拟
1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要求
16. 重视并强化经济论文的应用价值
1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选题
18. 经济论文写作概谈
1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
20.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主题及其表现方法
2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漫谈
22. 经济论文的特点与写作
2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概念及特征
24. 浅谈经济论文写作
2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思与谋篇
26. 与统计人员谈经济论文的选题原则
2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论题选择
2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谈谈重视经济论文的局面规范问题
29. 经济论文选题三原则
30. 经济论文写作杂谈
31. 谈经济论文的选题
3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结构安排
33. 谈谈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在经济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34.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材料的选定
3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贵在创新
36.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思
3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引文
38. 经济师怎样写论文(二)——经济论文的六大特点
39. 关于经济论文的写作
4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资料的研究
4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段
4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分析方法
4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成条件
44. 收集材料是经济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再与统计人员谈经济论文的写作
4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琐谈
46. 经济师怎样写论文(三)——经济论文论题的选择
4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写作经济论文要善于抓问题
48. 怎样评述经济论文
49. 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5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推敲修改
51.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文面
52. 初写经济论文六忌
5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几个部分的基本写法注意!(二)
54. 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5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三题
56. 经济论文选题要兼顾客观与承受能力
57. 经济论文选题的创新方法
5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选题中的创造性
59. 漫谈卫生经济论文的写作
6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提纲的编写
61. 把握好经济论文写作的尺度
6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确立经济论文观点的几点要求
63. 怎样写经济论文
64. 经济论文语言的结构特点
65. 谈提高经济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66. 近20年来我国对东盟经济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6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如何选题
68. 经济论文的编辑加工问题探讨
6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格局
70. 经济论文语言优质化浅议
71. 经济论文写作两忌
72.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举行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
73. 首届全国企业统计、经济论文评奖活动即将举行
74. 在“《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1991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
75. 谈谈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76. 谈谈如何写好经济论文
77. 网络信息资源经济管理论文的特征分析与预测
78. 删繁就简与不吝笔墨——谈卫生经济论文主题的展开
79. 苏联经济体制僵化的理论原因——析《沃兹涅辛斯基经济论文选》
80. 举办首届全国企业统计、经济论文评奖活动
81. 全国农垦系统中青年经济论文评选揭晓
82. 经济论文中的数据论证
83. 我省有八篇渔业经济论文获奖
84. 上海市建筑学会组织撰写和征集建筑经济论文
85. 经济论文标题的文体特点及英译技巧
86. 隐性矛盾显性化:经济论文析理技法初探
87. 博采众长与独辟蹊径——谈卫生经济论文的选题
88. 关于经济论文写作的现状及思考
8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谈经济论文的选题
9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写作重在选好主题(下)
91. 关于经济论文的选材
92. 经济类论文摘要英语翻译问题实证探析
9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种类
94. 经济论文写作八要点
9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结构的要求
96. 经济论文选题方法谈
97. 浅谈卫生经济论文的写作
98. 1999年《世界经济》论文总目录
日本留学:总体态势不变
2007年是日本中华年,这是否会影响到今年的留学政策呢?专家表示,留学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个人行为和民间行为,2007年的留日政策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留学日本策略ABC
不要一味选择位于大城市的大学。很多人认为,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各项设施会比较好,而偏远地区则会比较落后。事实上,在日本很多较偏远的城市,经济同样发达,只不过由于人口较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中国家庭容易对其存有偏见,留学时不会多作考虑。由于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人才密集,申请留学者众多,竞争激烈,因此,去一些相对偏远的城市留学不失为一种策略。
学好日语。有留学打算的学生在很长时间以前就应该有计划地提高日语水平,最好能在国内参加日本语能力考试。良好的日语水平至少可以显示出自己对日本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比较欣赏,证明申请者早就有去日本的愿望。语言水平差的申请人,令人很难相信其对日本的热情。
参加高考。尽管已做好不在中国读大学的准备,但是,如果能够参加高考,获得一个还可以的分数,成功几率将大大高于没有高考成绩的竞争者。专家建议,“三校生”如有条件参加高考,最好能够参加,一旦获得了高考成绩,将会被签证审查官认为确实有报考大学的愿望,就获得签证而言是很有利的。
专业选择由文趋理
日本留学的热门专业很多,比如经济、贸易、金融、汽车、电子、动画等,其中读经济类专业的在留学生中占据很大比重。尽管日本的经济类专业较强,获得经济学学位的难度也小于部分理工专业,但大量读完经济专业而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这几年在回国找工作时往往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由于日本企业偏重论资排辈的传统,归国留学生想在企业中很快升到高级职位通常比较困难。
与经济类专业不同的是,很多理工科学生尽管工作较累,但由于掌握技术,所以在公司的地位稳固,薪水也比较高。专家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等专业的人才需求尚有很大空间。因此,留日中国学生应把眼光放宽,适当投向日本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比如电子、汽车、食品加工等。值得提醒的是,相对经济类学科,部分理工专业难度较大。考生在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兴趣。如果学生的专业选择更加理性和科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海归”变“海待”情况的发生。
韩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多
近年来,韩国大学学费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不过韩国许多大学都有奖学金项目。通常来讲,外国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方式大体有两种:
一是获得学校无条件提供的奖学金。韩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学基本上都有奖学金向留学生提供。许多韩国名牌大学对于研究生都给予100%免除学费的奖学金。
二是申请知名理工大学(仅适用于研究生以上)。成绩一流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种方式得到奖学金。该类学生一般应有如下特点:GRE成绩在1300分以上,TOEFL成绩在600分以上,新托福考试100分以上;本科背景好,比如学生本科院校为国际知名或韩国知名的理工大学;学生在本科阶段发表过重要论文,如曾经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能得到知名大学教授的推荐。
专业入学面试难于语言学习
尚未达到韩国大学语言要求的留学生需要在韩国的大学读半年至一年的语言。通过语言能力考试以后,再经过大学的专业入学面试,可获得进入韩国大学学习专业课的机会。
专家建议,尽管一些学生已在中国通过了韩国语能力考试,也最好到韩国读一段时间的语言。然而,一些超一流大学的专业入学面试却比较难,学生即使通过了语言关,也未必能够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学习专业课。因此,建议学生不要盲目地把眼光盯在那些超一流大学上,其实在韩国大学综合排名前20的学校,都是非常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