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第1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关键词】电网工程;遗留问题;精细化管理;应对策略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我国电力建设脚步也逐渐加快,在此过程中,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然而,电网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电网工程建设实际工作中管理简单粗放、精细化管理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各项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电力基建是为生产服务的,而生产则是为营销服务的,如果电网建设中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工作带来负担,最终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为此,我们有必要站在战略高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充分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消除电网建设遗留问题,为企业创造出更高价值。

1 电网工程建设遗留问题存在的原因

电网工程建设遗留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主要表现在:设计不合理,深度不够,造成实际施工中设计变更问题较多;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对工程施工过程实施全面有效的管控,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失误,未能按照高质量要求完成工程建设目标;物资供应进度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工程施工需求;存在较为突出的青赔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电网公司的生产运行部门没有及时介入基建工程建设中;停电时间协调存在矛盾,导致一些需要停电作业的项目实施无法顺利进行;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未做好财务管理或是资金有限,导致资金预算金额不足。

2 电网工程建设遗留问题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2.1 目标

电网公司决定开展精细化管理项目首先就应当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我们可将其定为: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和理念实行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发现问题,并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寻求解决方案,消除现有的人力和其他有形资源浪费,努力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保证各项工作流程的安全、规范、科学、合理;将电网基建工程建设中遗留的问题予以消除,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竣工后工程的零缺陷,为提升电网架构、提高电网生产运行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方法

首先,由公司组建办公室牵头,成立精细化管理项目小组,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按照计划和分工对电网公司的发展策划、基建工程建设、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电力营销、人力资源、资金、物资等主要部门以及有关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梳理近年来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分析当前管理现状,提炼核心价值创造流程和关键节点。其次,针对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表,引入“二十四节气表”项目管理理念,确定通用性实施模型,形成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和改进方案,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再次,以业主项目部为实施主体,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配合小组进行日常协调管理工作,对工程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对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每个节点都能按计划完成,实现工程项目零缺陷投产。在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中,既要保证具体方案的落实,还要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改进思路,形成新方法,力争精益求精。衡量精细化管理成效指标为:工程竣工验收发现的遗留问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问题得到及时整改,电网工程按期投产并零缺陷移交给生产运行部门。

3 应对策略

3.1 质量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

对于电网工程建设遗留问题的精细化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可发挥自身监督作用,进行中间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质监站在受理质检申报后,先确定质监工程师,制定全面的质量监督计划,在监理单位检查和建设单位验收后,再次进行过程检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节点,及时整改;投运前再进行一次检查,工程合格后可签发质监签证书。

3.2 生产运行部门要介入基建工作

生产运行部门是电网工程和电力设备的直接使用者,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运行设备,也知道工程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生产运行部门应提前介入基建工作,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开展创建样板工程年度评比活动和工程建设规范管理“登高”活动,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业主项目部的管理职能,争先创优,加强工程现场管理;把好设计关,使设计具备一定深度,同时参与变电站和线路可行性研究评审活动,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到工程施工图纸会审工作中,针对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意见,设计单位则要及时反馈并落实意见;参与工程建设的协调管理工作和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施工单位则要及时落实改进措施;在电气安装阶段,生产运行单位要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运行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跟踪施工人员的培训学习。

3.3 其他建议

对各个参建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提出更高要求,从管理和技术上提升参建方的整体水平;要求各个有关部门的人员提前介入,对业主项目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建立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相关领导、各相关部门以及政府的支持,使电网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青赔、民事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力度,不管是在承包商的资质审核方面还是整个管理过程,各个项目经理都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和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多方面协调和沟通,提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的思想认识,保证其具备较高的执行能力。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在管理的各个阶段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同时,明确数量、质量、产出、工期等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保时、保质地完成;通过基于电网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和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估,扭转简单粗放的管理局面,推动企业在短期内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工程能够自然成优。

4 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它是公司实行一体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管理并实现企业高效管理、高效运行的主要手段。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电网发展主线,以中长期发展为统领,以创先为载体,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电力基建管理模式的转变,保证基建工程的安全,打造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电网工程项目,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豪彬.电网工程建设遗留问题的精益化管理分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25).

[2]乐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12).

第2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建设工程合同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国家利益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法律为建设工程的实施设置了一整套严密的强制性程序。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和准备阶段,发包人需办理项目立项及报建等一系列手续,获得相关的行政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民事权利,否则会因行为能力的缺失而对合同的效力造成影响。发包人所需办理的前期审批手续主要指的是获得立项批准(设计任务书)、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通过环境、消防、人防等事项的审核,而且在缔结建设工程合同之后,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实施之前,建设单位尚需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

在发包人需获得的这些行政许可和民事权利中,发包人是否获得项目立项批准以及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发包人的缔约行为能力具有直接联系,如发包人在缔约前未取得这些许可证或民事权利,将导致建设工程合同的无效。需要说明的是,发包人因缺乏相关的行政许可及民事权利上的缺失,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使发包人在缔约行为能力上缺乏必备的要件,而且由于对这种强制性规范的违反,实际上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客体处于不合法的状况,即建设工程项目属于通常所称的违章建筑范围。因此,这类建设工程合同无论从发包人行为能力的标准看,还是从合同标的违法性看,均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另外,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即发包人在缔结建设工程合同时未曾依法办理上述行政许可或取得相关民事权利,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补办了这些行政许可或取得了相关的民事权利,甚至在与承包人发生纠纷后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完善了这些手续,那么此类合同的法律效力应作何认定?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如果在一审诉讼期间补办了法律规定的审批手续,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如未能在一审诉讼期间补办审批手续的,则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这一司法解释的学理依据在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际上可以分为成立要件、特别生效要件和阻却生效要件。违反成立要件则合同未能成立,自然不存在效力问题。违反特别生效要件者,多为形式要件,可以补正。违反阻却要件者,则不存在补正的可能。显然,发包人补办行政许可和取得相应民事权利,属于缺乏特别生效要件可以补正的情形。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范围外为开发房地产项目而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中,并未对超越经营范围的民事行为作出必然无效的认定,但该解释同时规定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是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商品房,国家必然需要对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特别的干预和监督,其具体表现就是通过立法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进行必要的限制,实行特别的许可。我国法律不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条件和领取营业执照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程序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如果房地产开发者未领取营业执照,就意味着房地产开发者根本无法实施房屋预售、登记备案、产权登记等行为,即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对于未依法取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执照的发包人擅自开发房地产项目与承包人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应为无效合同。

第3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一、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审计目标

    独立审计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那时,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其真实性。他们想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因而,此时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业务也日趋复杂,此时,审计对象已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及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情况的关心,整个社会注意力转而集中于收益表上。特别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使审计对象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审计目标也从原来的仅限于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等方面。因此,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便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成为独立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报表审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信息,提出建议,给予帮助。但很多事务所尚无足够的能力或尚未注意紧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工作。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审计缺乏内在需求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事务所的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应牢记,客户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第4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政〔20*〕7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重大意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规范林木资源流转行为,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林权所有者的权益,维护和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承包经营权。

2.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原则。维护林业“三定”方针政策以来落实的林权,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实行民主决策,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

4.坚持权益平等原则。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要公开(即“四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5.坚持稳步推进原则。要先易后难、稳步实施,妥善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三、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改革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1.对目前已经承包到户、落实经营管理权的林木,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经营关系,明晰林木权属。

2.对目前尚未承包到户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木,要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将林地和林木按人平均分配到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

3.对目前经营效果比较好、且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成员较满意的集体经营形式,可以采取“分股分利不分林”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地林木折股折利均等分配。

4.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可以进行评估作价,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转让承包,落实经营主体。

5.对利用贷款营造的集体林木,在落实经营主体时应按“债随林权走”的原则,明确债务偿还主体。

6.对农民在本经济组织土地上种植的林木,按照“树随地走、谁造谁有”的原则落实林木经营主体,核发林权证。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取得沟、河、路、渠或“四荒”等经营权的,也应依法申请登记,核发林权证。

(二)规范流转程序。

1.已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以及通过合理流转取得使用权的林地,其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由经营者自主确定,并可享受林业相关优惠政策。

2.鼓励联户经营、委托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发展林业产业。

3.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林地、林木,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的,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4.放宽对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对农户及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林,在不突破采伐限额的前提下即申即批,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

5.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流转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权流转应向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凭林权证和其他相关材料签订林权流转合同。

6.农村集体经营的林地林木,流转方式、流转基价、流转收入的使用分配等要提前向村民公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流转的有关合同应当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已确权到户的林地林木,流转时应当签订合同。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市政府申请登记。已流转的林地林木再流转时,必须征得原承包人同意,并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取得林权证已经合理流转的林权,只要权属清晰,其林权流转申请和林权登记申请可一并提出,经审查合格后按相应程序办理林权登记或变更手续。

8.已经流转的林地林木,凡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没有违背法律法规,但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大多数村民对某些条款有意见的,应在当地乡镇、办事处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有争议的部分协商解决;对明显不合理、严重侵害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9.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流转体系,条件成熟后可以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及时提供信息、政策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林权变更登记等服务。

10.加大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把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建设的投资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对林业实行优惠信贷政策,积极探索开展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

(三)抓住关键环节。

1.制定方案。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制订林改方案。各村、组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林权承包工作小组,对林权现状调查登记、张榜公示,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拟定《林地、林木承包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同意并张榜公布,报乡镇、办事处和市林改办备案。

2.培训人员。抽调懂政策、业务精、作风实的工作人员参加林改工作,并逐级举办林改工作培训班。

3.勘界确权。对林地进行逐块调查核实、绘制地形图,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经营管理的原则,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明晰到户、张榜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由村、组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经乡镇、办事处初审同意后报市林业部门审核。对林权争议和纠纷,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积极予以解决;纠纷未解决的不得确权和上报。

4.建档发证。勘界确权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林业部门核(换)发全国统一格式的《林权证》。林改过程中签订的所有合同和核(换)发的所有《林权证》都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签名、盖章齐全。林权发生变化核(换)发新的《林权证》后,原有的权属证明要依法予以变更或注销。

5.检查验收。林改工作完成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要组织检查,并报请上一级林改办进行验收。

第5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一、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审计目标

独立审计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那时,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其真实性。他们想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因而,此时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业务也日趋复杂,此时,审计对象已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及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情况的关心,整个社会注意力转而集中于收益表上。特别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使审计对象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审计目标也从原来的仅限于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等方面。因此,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便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成为独立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报表审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信息,提出建议,给予帮助。但很多事务所尚无足够的能力或尚未注意紧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工作。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审计缺乏内在需求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事务所的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应牢记,客户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审计报告,仅仅是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对改进管理的建议在审计报告中不便详细表述,然而众多的对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恰恰是委托人最需要的,也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期盼的,因此,注册会计师除对会计报表“三性”表示意见外,如企业需要,可以出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供了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检查了前期建议改进结果情况。正是这种建议和改进的循环,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高管理水平起了重大的作用,深受委托人的欢迎。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每一个科目都反映着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从每一科目中都可以分析比较,看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强弱点,注册会计师有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对会计报表各科目反映经济事项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给委托人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从管理建议书中获得收益的企业,把审计工作看作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对审计十分欢迎。审计只是规范企业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其最终目标应是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管理建议书虽只是书面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切不可忽视。

三、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发展论审计目标

随着会计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报表审计是难以保住市场份额的。事务所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必须调整审计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会计行为将逐步走向规范。因此,企业的报表审计将处于次要地位,而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将成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第6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集团公司三届五次职代会、2020年党委扩大会、工作会暨党风廉政建设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这次会议是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及“十四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气氛热烈、收获颇丰。为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及党建工作明确了思路。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会议基本情况

会议自筹备到召开历时近一个月时间。会前,集团公司两个调研组对10个单位包括直属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对22个单位进行了书面调研。调研中收集汇总各单位建议和意见231条,收集集团公司机关各部门建议和意见91条。这些来自基层及机关的建议和意见,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同时,会议讨论环节大家又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将组织机关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进行答复。

会议听取了几位集团公司领导的讲话,通报了股份公司巡视整改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印发了2021年经营承揽、施工生产工作安排、2020年提案处理和落实情况报告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报告。职工代表民主评议了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通报了2020年各项奖励。表决通过了各项大会决议。签订了2021年集体合同,相关单位递交了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党委工作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分为六组进行了集中讨论。总之,会议内容丰富、切合实际、鼓舞人心。

二、会议取得的成绩

会议总结了企业“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取得的新成就。查找了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桥梁专业化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基础建设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际、国家、股份公司和企业自身等层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确定了2021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为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找到了落脚点。会议通过展板的方式展示了 “十三五”期间企业发展成果及2020年取得的成绩,研究通过广大职工热切期盼的薪酬办法,表彰了2020年度各类先进,通报了各单位绩效薪兑现事宜,对首届“最美大桥人”等颁发了奖牌。通过展示成绩和表彰奖励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

三、抓好会议的落实

首先,要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机关各部门、各子分公司、各项目要把学习传达本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要采取召开会议、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利用网站、橱窗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将会议精神传达到一线班组、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形成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浓厚氛围,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

其次,要强化措施,分解目标。今天,集团公司与所属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这是不折不扣的“军令状”,我们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让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要细化、量化目标任务,使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都有指标,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体现在岗位职责上和工作效果中,使“军令状”最终成为让组织和职工满意的答卷。

第三,要恪尽职守,不辱使命。我们要时刻牢记集团公司党委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和经验,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困难,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重点,以做强做优为己任,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对标一流,扎实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要着眼当前,确保稳定。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们要以做好安全生产稳定、职工队伍稳定和劳务队伍稳定为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好当前的施工生产工作,安排和履行好节日值班制度,组织开展好节日期间各项活动,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队伍稳定,让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第7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一、当前农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和集体控制的农用地管理状况

当前农村集体建设闲置用地和集体控制的农用地,主要是指集体所有的闲置建设土地和人均三十年承包地以外的农用地。

属农村集体所有的闲置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内空闲地、无人居住的老房屋占用的宅基地、停止使用的学校用地、废弃的村办企业及老村委用地等。村内空闲地及老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基本是谁占有谁控制,多以种树、圈院等方式个人占用。停止使用的学校及废弃的村办企业、老村委所占土地等多以使用者与村委协商后,承包租赁使用,向村里交纳承包费;也有的以拍卖方式转到个人或企业使用,村里一次性收取费用。有的闲置学校尚待处理。

农村集体控制的农用地主要包括:机动地,专业性承包的果园、林地、五荒地、坟地等土地。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对这些土地的管理和发包越来越规范,绝大部分村能够履行民主程序,公开公平发包。

2010年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会以来,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各镇街区都已成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心,与村委一起,逐步加强了对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及集体控制的农用地的管理,把这些土地的承包、租赁和处置纳入了镇级招投标规范管理。通过招投标,一方面使集体资产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增加了集体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发包处置土地的透明度,符合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减少了干群矛盾。目前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街道、开发区、镇、镇、镇等。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对农村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和控制的农用地的管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村内空闲地及老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管理不善。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村内空闲地存在谁占有谁控制的现象,农村“一户一宅”制度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面上存在“一户多宅”和建新不拆旧占用老宅基地的问题。有的村对复垦土地管理不善,承包不规范,群众有意见。

(二)个别村的机动地,专业性承包的果园、林地、五荒地、可农用的坟地等土地发包不规范。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种地效益低,群众对土地的承包热情不高,个别村在发包中没有按照公开、竞价的原则进行,导致了价格较低,影响了集体收入。当前,有的村为了解决眼前经济困难,超长期限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的承包费,影响了村集体长远收入。有的村发包土地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和纳入镇街区招投标管理范围,违法私下发包,不签承包合同或是合同不规范。有的村承包合同履约不利,承包费收不上来、发包到期后也收不回土地。

三、下一步抓好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土地管理及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管理和使用土地的意识。要在农村干部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土地管理及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吃透精神,消除模糊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管理、集约节约用地的舆论氛围。

(二)摸清底子建好台账,打好依法管理的基础。镇村两级要对农村集体的村内空闲地、无人居住的老房屋占用的宅基地、停止使用的学校、废弃的村办企业、老村委办公场所等土地及机动地、专业性承包的果园、林地、五荒地、坟地等土地进行全面清查,彻底摸清每宗土地的底子,建立专门台账。为管理好、利用好、经营好村集体这些土地资源打下基础。对上述土地的使用处置都要由镇级有关部门实行把关管理。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规范化。镇村两级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和控制的农用地的经营管理,要把以上土地的发包处置全面纳入镇级招投标管理范围,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发包,严格实行合同化管理,维护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第8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独立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29-03

一、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企业内部审计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而产生的,本质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起步较晚制约了其发展。但是90年代以来,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显著,2003年至今,我国通过内部审计准则、规范与实务指南建设,基本建构起中国内部审计目标、宗旨、范围、性质与功能定位的科学化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发展空间。

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会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企业投资者角度分析,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资源使用效率、风险等方面的分析,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和充分的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降低其投资风险。

2、从审计委员会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其工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3、从事务所审计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与事务所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均包含有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的检查、监督、控制和评价,有利于降低事务所审计的审计风险。

尽管各种利益关系会驱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但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只有这样,企业内部审计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和职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每一次改变都可以说是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一次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价值不断被发现的过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表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安全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具有识别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查错防弊和监督评价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运营工作的全面监督审查,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避免企业管理层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有效保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已不仅限于监督,而是监督与服务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业务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性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还要对企业整体运营中的内部经营环境、风险、信息的传递与沟通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成。

(三)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内部审计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等层面。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的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还可以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指出不足,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所以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有很好的针对性,并且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四)管理服务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在不断的扩充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是体现其内在价值的一个方面,管理服务正是帮助组织实现价值的最好诠释。企业内部审计在对企业整体状况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决策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会有其成长的过程,在尚未成熟完善之前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如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内部审计失去独立性。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为:进行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处于平行或者隶属关系,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关系,导致部分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财务会计出身,导致其工作更偏重于财务方面,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利用审计报告做出决策。

(二)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存在缺陷,尚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定位的低层次化:财务管理而不是企业治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的目标虽然在制度层面定位于“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第2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却是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的“查错防弊”,甚少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层面,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在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职能作用的单一化:查错防弊而不是风险管理。现有的法律制度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心放在了财务方面,注重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三)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目前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已经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但在中小企业中却很少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部门的身影。部分企业迫于政策、制度的压力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认可度低,权限无法保证。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内部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缺乏足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所以内部审计多为对财务的审计,审计报告也多为对财务方面的建议或意见,而对公司的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方面提出的建议很少,没有透过现象上升到管理层面,难以引起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注意,导致审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五)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较单一,拥有财务、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的综合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较少,难以对企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二是人员资质较浅,缺乏具有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而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三是部分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利用权利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弃公司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所以即便公司有专业性的人才,企业领导也不愿意将其放置于内部审计部门。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两方面着手。首先,应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的独立性是内审人员独立的先决条件。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看,董事会领导及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最理想的选择。

其次,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时,应选择职业道德强、思想作风过硬的人才,这样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才能保持独立客观的状态,而不受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同时企业也应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监督考核,避免损害内部审计成果真实性的事件出现。

(二)健全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审计署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看似详细的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指导性并不是特别强。法律体系的权威性与完备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实现职能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规范势在必行。因此:

一要加快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法律。通过借鉴先进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经验,同时参考国际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 二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方式,其工作成果——内部审计报告,也应具有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同样的法律效力。三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全面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明确内部审计的位置,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说明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部分。确立企业内部审计的位置,赋予其权利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确立内部审计在公司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人员会耗费企业的部分资源,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企业的管理层会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并注重后续学习与培训

审计署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第五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资格和后续教育制度,本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随着国家审计机关的不懈努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的开展与公司领导层意识的觉醒,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被逐渐认识,同时各高校也开设了企业管理、审计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但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在日新月异,即便具备了专业知识,后续的培训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适当时机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 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 履行本企业全部或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将内部审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事务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得到专业的审计服务,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得到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适应了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的要求。当然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对象不可以是为企业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魏昌东.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J].学海,2010,(02).

[2] 乔梁.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J].现代会计,2011,(03).

[3] 汪华、闫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0,(11).

[4] 王猛、卢彦.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J].CFO评论,2011,(10).

[5] 王荣堂.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3).

[6] 周丽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经济师,2012,(02).

[7] 李伟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06).

[8] 刘为.论基于审计重要性视角理解审计意见[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9] 秦荣生.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当代财经,2009,(10):110- 115.

[10] 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2).

[11] 陈留平、张姗姗.基于公司治理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架构[J].江苏大学学报,2010,(06):77- 81.

第9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经济发展的进程的加快,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于之相匹配,并且要以更加现代化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现代化管理模式不但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经济管理的范畴涵盖范围广,方面多,综合性强,各行各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总体表现。一个行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健全的、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管理不到位,经济的发展无从谈起,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管理体系越健全,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今天,势必对我国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指引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必需探寻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三、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一)借鉴经验,结合实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就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理念。但也不能全盘引用,有些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不一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研究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做法和理念,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方向。

(二)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比例

合理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重点在“理”上。比如说一个大企业,有上万的职工,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光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来管理,就算你有分身乏术,也不可能将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人员都管理不了,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所以,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发挥“管”的同时,突出“理”的作用,配置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三)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管理效率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管理体系。将科技成果融入经济管理体系中,利用高科技的管理方法,实现经济管理体系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整个管理体系趋于科学化管理。

四、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一)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工作要在健全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只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在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中而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企业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对企业员工管理上更加人性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也大大提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优势。

(二)企业逐步转变管理理念

自从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也逐步渗透到我国一些比较开放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吸取发达国家好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所以说,转变观念很重要,观念转变了,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管理实现人性化、民主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各种管理都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更能考虑从人的角度出发制定比较接地气的管理制度。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人性化管理理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与企业共患难,同进退。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人的斗志被激发,企业怎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这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能丢掉,企业要时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时常和员工谈心,多采纳员工好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员工,实现民主化决策,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让每一位员工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企业文化也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打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经济管理发展中文化方面发展的主要体现。五、结语经济发展离不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提升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阿世英 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永飞.新时代经济管理需要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