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部门月总结范文

大学部门月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部门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部门月总结

第1篇:大学部门月总结范文

主席团半期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自**系第六届团总支学生会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广大同学们的鼎立协助下,我系学生会紧紧围绕服务校园,实现自我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大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到现在为止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这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因为甲型H1N1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导致我们的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受到相应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就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会内部素质,强化内部管理”为主要工作方向。

学风建设方大学:

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学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我系开展了新生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安全用电抽查等相关活动,让同学了解进入学校应该注意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的管理约束自己,同时我系制定班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标准,统一本系各班班规,从根本上强化班级管理,加大了班级的纪律认识性,凝聚了班级力量,为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即将在校园出版大学服务中心的“IT之声”将为我系专业知识水平展示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系。

校园文化方面:

体育部积极筹备的新学期男篮联赛为我系校园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开展活动中大学部认真务实的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为参赛的各队伍提供可靠有序的比赛流程,让本次男篮联赛增进了各班学生间的友谊与交流,构造了一个新老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新生演讲比赛让大一各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展现自我风采,相信自我能力的活动中来,在比赛中让大一新生锻炼了自我演讲能力,促进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内部建设方面:

在新一届学生会成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各位学生会干部及成员熟悉部门职能,清楚自己部门的大体工作方向与工作任务,对此各部门针对部门情况开展了切实有效的交流活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学习与指导,团结部门内部力量,团结一心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针对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情况,我系还组织了“团干培训大会”“主持人培训大会”以及后期的“学生干部青马班” 等系列素质培训活动,为学生干部工作素质的提高,工作方式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系学生会干部从本质上不断的完善自己。

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比如: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衔接还不到位,致使学生会的一些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相应部门举办活动时,不注重活动的宣传力度,总是在悄无声息的把活动弄完,以至于一些优秀的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宣传。

三、部门在开展活动时还是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是在被动中开展本部门的工作,以至于开展的一些活动没有新鲜感,不具创新力

对于以上的工作出现的不足与缺点,我们将认真反省,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方式,力争在教训中走向成熟。

新一届的学生会还在摸索中进步,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基层学生会的作用,为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开拓出一个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会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逐步走向完善,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认真务实,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2篇:大学部门月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影响力 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高洋(1975- ),女,河北唐山人,天津职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天津 30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引领作用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77-02

随着技能竞赛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赛项设置不断贴近市场需求,职业技能大赛在社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同时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使“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被高职院校接纳并实施。文章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力为切入点,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天津职业大学部分在校生,涉及文、理科共6个专业,235位学生。男生137人,占58.33%,女生98人,占41.67%。

2.调查内容。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级、院系、专业等情况。参赛情况调查,包括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态度;从入学至2013年6月1日,参加过校级或校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情况;对于赛项设置的了解程度;对学校技能大赛开展的必要性和满意度调查。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调查,包括对专业认知、理论课学习、实训课学习、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获取双证书、获得奖学金、钻研精神、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和自信心15项指标进行调研。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包括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工作态度、竞争意识、职业角色适应性、与企业签约成功率、成功面试次数、录用企业规模、企业岗位和对薪酬的影响。

3.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网络填写问卷形式,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为93.2%。采用描述统计和T检验等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参赛情况分析。(1)从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态度”的数据分析,有47.13%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只有9.77%表现得“无所谓”“不积极”,这说明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影响成正方向,形势良好。有43.10%的学生认为技能大赛“一般”,学校应重视该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2)“参加技能大赛情况”和“对赛项设置了解情况”的数据说明,目前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情况非常不理想,有68.9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大赛,58.4%不了解大赛的相关情况,参与度极低,这与学生的主观愿望是背道而驰的,应引起学校的高度注意。

2.学校组织竞赛情况。(1)有90.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组织职业技能大赛,说明学生主观上相当认可。(2)对“学校赛项了解情况”峰值为“不了解”的占44.94%,虽然“了解市级以上赛项情况”比例有所提升,但说明学校对赛项的宣传途径上还存在很大“漏洞”,大赛参与辐射面应再加大。(3)学生对学校组织大赛的“满意度”不甚理想,虽然峰值为“比较满意”的占48.28%,但也有36.2%“不满意”。

3.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经统计,被调查学生中有67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152人未参加过比赛。学生从专业认知、学习和综合素质等15个方面评价职业技能大赛对自身的影响,所有选项均分为4个级别,用1~4表示该项得分,得分越高表示技能大赛对该项素质的影响越高。诊断:(1)均值统计量显示:“动手能力”均值最大,为3.44,说明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大赛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最为明显。(2)“团队精神”“学习积极性”“心理素质”“创新能力”“自学能力”“钻研精神”和“实训课学习”等方面均值大于3(即较有影响),说明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影响力。(3)“专业认知”和“自信心”均值均小于2(即影响甚微),这与预期方向不同,说明学校及教师缺乏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专业认知教育和自信心培养。(4)“获得奖学金”和“获取双证书”的离散程度最大,说明数据参差不齐,分布范围广,大赛影响力因生而异。

4.对就业情况影响。调查对参加过大赛的35位大三学生进行大赛对就业情况影响的调查。诊断:(1)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影响最大,这与学生参加大赛期间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获得参赛资格紧密相关。(2)学生认为大赛对“工作态度”“职业角色适应期”“与企业签约”“企业岗位”等具有积极影响,说明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对学生求职、应聘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大赛对学生的“薪酬”影响最小,这与预期相悖,说明企业对参赛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价值并不十分认可。

5.参赛与否的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可对参赛与未参赛学生各项指标的平均值(X―1)和方差([σ2]x)差异进行检验,通过观察其显著性水平(p)判断差异是否显著。若p

应用spss18.0分析,以学生是否参加过比赛作为分组变量,参赛用1表示,未参赛用0表示,将专业认知等综合素质15项指标作为检验变量。

经检验,在15项指标中,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p[

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建立健全技能大赛保障机制。一是成立技能管理机构,制订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做好应急预案。职业技能大赛宗旨是为了丰富校园学术氛围,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天津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适时推进大赛制度建设,制定《天津职业大学学生技能竞赛工作规范》,将竞赛类型及级别进行界定;明确承办赛事要求,形成由职能部门牵头,相关宣传、后勤、设备等部门紧密配合的技能大赛全程跟踪机制;规范参加各类赛项操作流程,将申报赛项、遴选参赛选手、赛前培训、组织参赛和总结及归档等工作节点,厘清任务;加强竞赛奖励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大赛保障机制。二是建立技能大赛激励机制。师资教师激励。教师的指导质量主要与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自身业务素质有关。要提高教师的指导热情,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激励机制,制定明确的奖励办法,除奖金鼓励外,还要在评优、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我校对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的教师按《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计入工作量,在《天津职业大学职称评审细则》中明确规定优先考虑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教师。只有学校对教师指导工作给予肯定和认可,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技能大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激励。为了进一步提升参赛学生积极性,政府、学校应对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各种推优评选、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天津市对参加天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获一等奖的学生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学生可获得免试推荐到本科院校学习的资格。同时,学校应将各项激励政策宣传到位,宣讲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优势,内驱外引,使学生对技能大赛充分重视。

2.将大赛“嵌入”人才培养,理顺集训与常规教学关系。职业技能大赛技能要求高,需要指导老师和选手除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外,还要进行紧张的集训,这必然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协调好集训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各专业要将技能大赛项目融进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剖析各级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和标准,将原有与赛项内容相关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改造,进一步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我校的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成绩优异,两年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通过比赛,该专业教学团队深刻挖掘赛项考核目标及要求,并通过企业调研、走访、论证等形式,将大赛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会设计、精制造、能创新、高素质和可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建立“全覆盖”的参与制度,解决好个体与全体关系。职业技能大赛应锻炼全体学生技术技能及全面素质,校级以上赛事通常采用“逐级竞赛”机制。但目前有些院校为了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是面向部分在校生,甚至从学生入学就开始重点培养,拼名次,拿荣誉,使大多数学生并不会真正受益。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大赛中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的矛盾,关注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发展,使全部学生参与、体验技能大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办赛满意度。为实现职业技能大赛“普及化”,我校每年举行一次“技能大赛竞赛月”活动,将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技能考试结合起来,通过公正、公平的技能考试,扩大普通学生的参与率,既为技能大赛选拔了优秀的参赛选手,也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素质。

4.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把握好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平衡关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虽然职业技能大赛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但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都将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大赛强调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注意防止“单纯技术化”的倾向。

天津职业大学突出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的导向。在举办技能大赛时,引导学生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与专业理论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为提高综合职业素质而竞赛。根据对赛项设置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体现综合能力的考试题库,实现不分学科的全面考评,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学习偏科的倾向。

[参考文献]

[1]贾丽艳,杜强.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徐建军.“赛教融通”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2(36).

第3篇:大学部门月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科服务;开放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5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84-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guid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providing the subject service for the society.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net surve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society providing the necessity of service disciplines,guiding principle,a service framework.At last the paper summarized specific experience of the Library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in subject service for society,hoping to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community accelerating subject service pace.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open service;local 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话题在图书馆界由来已久,其最早的理论依据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G・诺德(Gabriel Naudé)提出的:“图书馆应该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1]。”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其依据是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2]。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外高校也做了部分探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通过直接联系学科馆员或者填写表单的形式为校外读者提供学科服务[3]。英国班格尔大学部分电子数据库可供读者访问用于教学、科研使用[4]。从检索到的文献和网络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研究咨询、用户培训、文献传递、开放部分授权数据库等。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友、社区居民、游客、合作机构。提供服务方式有在线咨询和馆内服务两种方式。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部分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例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1986年符雄在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科技读者开放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5]。2005年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宣言:“我们认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6]” 2013年王亚平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服务,79%的高校开展了学科参考咨询服务[7],这表明“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欧亮,万慕晨在2014年对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是:全部“985”高校图书馆都以不同形式向社会开放。38所开放了科技查新,32所向社会提供了查收、查引服务[8]。这表明我国“985”高校图书馆也逐渐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的必要性、指导原则、基本服务框架并介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以期推动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步伐。

1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11社会存在大量专业人员需要学科信息

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科研创新离不开各类专业信息。无论地方政府、企业、各级专业机构都有一批专业人员从事科学研究,而且各级领导也需要重大项目决策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都需要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行业资料和前沿信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时间、自身知识储备等原因,不能及时、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提供契机。各行各业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用户,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

12地方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学科信息需求

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表示,“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的情况不容乐观。[9]”光明日报在2015年4月22日报道: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2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支出”[10]。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石,严重的经费不足加之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地方图书馆无力推行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的需求。与之相比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每年经费投入少则几十万,多达几百万,专业人才相对较多,较好地完成了支持教学、科研的任务。特别是经过教学评估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在馆藏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都有了长足发展,有余力为社会技术人员提供深层次学科服务。

13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读者流失,高校读者群体利用电子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库借阅的读者越来越少[11]。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出现从追求信息数量转变为追求信息质量的趋势,从文献服务需求转变为精准知识服务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从普通的文献服务转变为集成学科化、个性化、主动推送的精准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借此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从根本上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其中第21条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2]。地方高校由于其相对地方图书馆的馆藏储备、人才储备优势,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学科服务,应该满足高校读者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信息需求,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指导原则

21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要做好整体规划

图书馆制定校外学科服务的战略规划要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高校内部环境、图书馆内部综合实力。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校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对外学科服务发展动向、国内重点高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国内同档次院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高校内部环境包括本校学科发展长期规划、校内学科服务的信息需求、开展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合作部门。图书馆内部条件要考虑到满足校内学科服务需求后的剩余服务能力,包括:服务学科馆藏、人才储备、服务设施等等。多方位调查分析结合多方面综合规划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校情、馆情的学科服务整体规划。

22服务项目设置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对外学科服务项目的设置要围绕校外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设置对外社会学科服务项目首先要去潜在服务对象所在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或小区做调查研究,收集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次要细化用户群体、研究信息需求,针对有代表性的信息需求设置学科服务项目。再次要考虑自身馆情。要实地调查本地的馆藏资源的多寡、人才数量和素质、可利用设施的多少等等,不能影响高校自身学科服务质量。另外要注意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发挥图书馆的人类文化传承的作用、社会教育职能、传递科学情报职能,增强图书馆的文化中心地位。

23对外学科服务要有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

对外学科服务需要一个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学科服务要整合各类型的资源,并能够通过博客、微博、E-mail、网站、电话、走访或者预约面对面等形式,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特定学科或者特定课题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它是一个集合不同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保障的综合性科研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要以提升学科服务效率为目标,以学科服务项目为骨架,以多部门、多技术集成为基础,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类型信息资源、各种形式的服务内容、多维度的服务工具集成在一起的科研支撑服务平台,为校内外学科信息需求用户提供一站式学科服务。

24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以满足校内需求为前提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为校内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因此开展面向社会的学科服务也应优先考虑校内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状况,有余力才能考虑为社会用户服务。王子舟老师提出:“帕累托最优”是评估“适度开放”的最佳标准,即在为校外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原有在校师生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最优情况:在没有使任何人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好[13]。首先服务学科的设置应尽量选择本校的知名学科或者优势学科;其次,对外服务的学科要考虑现有学科馆员的多少、学科资源的多少、学科馆员是否有精力和能力完成校外服务请求;最后要尽量选择潜在读者多的大众学科,利于比较容易的开展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在服务频次和服务时间的设置尽量避开校内学科服务的高峰期,还需要考虑方便社会服务对象获取学科服务。如果二者冲突比较严重,应优先保证校内学科服务。

25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用户隐私保护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在被用做校外学科服务时,应注意是否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加入了可以被校外读者使用的条款,注意其许可范围、许可时间等信息。如果所使用的资源未在知识产权许可范围内,则不能被用作校外学科服务,要等到签署补充许可协议或者下次续费时将校外服务许可的条款添加在购买合同后,再被用作开展校外学科服务。此外注意保护被服务人员的个人隐私和各项权益,防止因侵权而产生的各种纠纷。

3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基本框架

31资源配置

资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校外学科服务,首先要调查清楚本馆的那些学科资源有富余,可以提供校外学科服务。资源量少的学科如果不能满足校内读者的使用,就不要谈提供校外用户服务。校外学科服务的设置一般要优先考虑本校的优势学科、本馆的优势馆藏、本馆的学科馆员较多的学科。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该学科服务哪些纸本资源可以用来服务、哪些电子资源可以提供服务、本校哪些部门可以合作提供校外学科服务。

32人员配置

在学科服务人员的配置上,同样是在满足校内学科服务的基础上选择的。那些学科配置的学科馆员多,服务经验丰富且可以抽出时间提供校外学科服务的学科优先考虑。除了学科馆员,用于解答普通问题的咨询馆员也要充分配备。校外学科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配备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还要有对外联络人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校外服务的管理人员等等。

33设备配置

学科服务是一种高层次信息服务,除了对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对服务设施要求也比较高。例如在馆内提供校外信息咨询服务,首先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能提供网络服务的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基本设备。特殊学科的服务可能要用到一些专用设备。如果需要外出服务,还需要提前联系协调,印刷宣传页、条幅、出行车辆、服务所需移动设备等等。

34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的选择可以分为网络服务和实体服务两部分。网络部分主要包括RSS信息推送、信息共享社区、即时信息聊天、学科导航、标签服务、代查代检、学科博客、学科门户网站等等。通过这些服务可让用户获取个性化的学科最新信息、新书通报、专业期刊目次、学科资源导航、学科专题报告等专业信息。实体服务主要包括:到馆信息咨询、个人预约服务、借阅专业书刊、信息检索培训等。

35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

一种服务能够长期、有效的延续离不开相应制度保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理论、实践,但是对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讨论很少,处于摸石头过河状态。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制度的制定要从服务目的、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绩效考核、经费来源等多方面考量,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善规章制度。经费来源除了从图书馆经费支出外,可以尝试寻求企业赞助、政府购买等途径。

4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实践分析41服务框架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是泰莱地区的医学情报中心,医学资源特别是影像医学资源特别丰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馆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馆藏资源特色,对校外学科服务做了整体规划,重点开展了医学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培训、开设学科博客群等服务项目(见图1)。

42服务项目及成果简介

我馆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各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在职研究生、社区人员及患者。服务图1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校外学科服务框架图

时间主要是法定工作日或根据用户要求另行安排。服务方式以到馆咨询、电话咨询或预约、E-mail、微信、RSS推送、QQ在线咨询为主,上门服务为辅。

421医学信息咨询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一项传统服务项目,由咨询馆员通过各种方式解答读者各种问题,逐渐发展为信息咨询,具有直面读者、便于交流、个性化的解答读者困惑的特点。临床医护人员奋战在医学第一线上,实践知识很丰富,但是对于本学科某些理论问题、发展趋势把握不准确。这导致他们在做科研、写论文时碰到很多困难,需要通过信息咨询获得自己急需的信息。我馆通过电话、微信、E-mail等方式开展校外医学信息咨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2014-2015年共接受信息咨询400多人次。咨询问题涉及文献索取、分类号咨询、特定数据查询、循证医学证据查询、课题开题查新、专利检索、科研项目申报等等。

422信息检索培训

1984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我馆自1992年开始开展文献检索教学试点活动,1999年之后为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文献检索课,近几年年均近2 000学时,教学经验特别丰富。2000年之后我馆开始为一些医院医护人员开设在职研究生文献检索培训班,先后在肥城市人民医院、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北京煤炭总医院等2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信息检索培训,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

423代检代查

我馆校外服务走出去之后,很多接受过我馆服务的人会再次通过电话、E-mail微信等形式请求代检代查专业文献信息。我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工作时间备课、上课,利用业余时间为校外读者服务。每次课题申报阶段都是我馆学科馆员和信息咨询人员最忙的时间,特别是春节前后课题集中申报期,往往新年的钟声响了,他们还在伏案工作。辛苦的工作换来的是我馆校外学科服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反响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是校外服务请求越来越多,我馆正准备增加学科服务人员,使校外学科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424学科博客群

我馆自2006年就陆续开设了“书疗导员”[14]、“泰医放射学科馆员”[15]、“医学信息检索”[16]、“泰医检索人”[17]等博客。除了为校内读者答疑解惑,还从网络上为社会读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我馆开设的博客的访问量都达到几万次,其中“书疗导员”的访问量已达46万多人次,关注人气8 300多人次,很多读者来信、留言表达对该项服务的肯定。

5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在校外服务项目、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方法等方面还都有很多欠缺之处,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馆为社会读者开展学科服务刚刚开始,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推动国内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校外学科服务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校友服务、社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远程学习支持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值得国内同仁进一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叶莎莎,朱小梅.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88-93.

[2]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EB/OL].http:∥120.52.72.38/legcounsel.house.gov/c3pr90ntcsf0/Comps/HEA65CMD.pdf,2016-04-18.

[3]Visitor FAQs[EB].https:∥bangor.ac.uk/library/visitor/faq.php.en,2016-04-18.

[4]Visitor Services[EB/OL].http:∥library.princeton.edu/visitors,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