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字词释义 难点 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36-01
1. 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难点
1.1 字词成语的内容很多,本身没有太多的确定性
从总体上讲,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包含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要掌握高中六册语文课本上的生字词,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总结并掌握与课本相关的词语、成语,学会准确地认识字词,音调、字形都要求准确无误地读写;在文言文中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实词和虚词,还要在字词释义的教学中学会拓展,总结相关的实词和虚词。由于高中的语文在这方面的考察上没有确定的考试内容,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种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考试的盲目性,使得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击破。这是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最大的难点所在。
1.2词语的多重意义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力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词语的多重意义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中,有关虚词的认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例如“以”字的用法,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等,在这几句话中,以的解释有着很大的不同。类似的还有,之、而、于等等。很多的学生在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学习中,不能够把这些字词的意思完整地理解和归纳下来,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这些意思理解偏,很难做到准确地理解。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另一大难题。
1.3 字词释义学习的重心认识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对这些知识重心的认识上的偏颇,高考语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语文课外的知识,对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直接考察的很少。但是又因为教学大纲要求对于语文课本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学习和考试两方面的冲突,给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教学造成了困扰。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和浅显,但是要想取得考试上的成功,就需要旁征博引,努力地学习语文课本之外的字词释义的相关内容。因此要想取得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就需要实现字词释义学习重心的稳固,权衡各种因素,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略。
2. 如何取得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的突破
2.1师生应在平时的阅读和训练中积累并理解词义
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语文的平时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将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一一总结下来,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强学习的效果。就拿高中成语的学习来说,容易出现的积累问题是:谦敬错位、褒贬误用、对象不当等,例如,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能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形容创业的艰苦。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来,很多的成语释义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临阵磨枪。
2.2联系特殊的语境来辨别词语的意义
文言文的虚词尤其需要的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释义,拿“之”来说,它的意义有很多,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自然之子;表示修饰,莫逆之交、不速之客;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虚用,久而久之;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果单单是给出某字的意思,就很容易地把意思理解偏,只有结合相关的语境才能够充分地理解这些字义。这种学习的方法也正好给字词释义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尤其是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先大致地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推断出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2.3重视对于课本内容的回顾和把握
从整体上说高中的语文学习是比较注重能力的训练和挖掘的,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于课本的知识,很难将语文学习好;但是如果完完全全地忽视了语文课本的学习,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要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字词掌握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扩充和总结,力求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的语文素质提高,这样对于解决字词释义的问题就显得很简单。在这里所说的语文素质,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文感悟能力、灵感等等,能够在不自觉中将语文的字词释义问题解决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不断地取得考试的成功。所以要想不断地实现语文字词释义学习的提高,就要求能够将课本和课外这两方面权衡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考试 应考能力 优异成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40
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认为,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教学,学生是否努力学习。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学生应考能力的因素,那就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应考能力的方法,本文就几种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高中语文教师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培养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的引导高中学生有效应对考试,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不管是大型的考试,还是小型的考试,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而哪些知识点还是自己所不熟悉的,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提供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尤其一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名次,结果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过于紧张,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发挥,结果反而自己以往比较熟悉的知识点,学生也难以有效的作答,最终也影响了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考试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果。
二、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想要学好该学科,就要将功夫下在平时,注重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逐渐得到提升。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过程中,也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培养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努力的进行知识点的积累。当然,教师在鼓励高中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积累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的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感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长期的记忆。
有些学生在迎战考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日常对知识点积累的重要性,而是想要通过短时间的恶补或依靠一些方法与技巧达到获取优异成绩的目的,结果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启发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积累,厚积薄发,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三、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学科,尤其在要求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今天,考试过程中更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这就启发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点能力的提升过程,是一个十分慢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渗透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语文知识点积累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步实现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在考试的过程中灵活应用知识点作答做好准备。
四、引导学生有效把握题型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考试也是如此,学生只有知道了题型,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更好地应考。虽然进入高中阶段为了强化训练,学生要参加的考试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高中学生在归纳总结考试题型方面的意识还不强,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很好的把握考试题型。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是日常的考试,还是高考真题试卷,都是一样的题型。高考是学生人生的一件大事,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考试,既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的一种考察,同时又可以理解为高考前的“练兵”。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把我题型,在学生把握题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一种题目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例如:阅读作为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占有重要分值,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的作答,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有助于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切实把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通过有效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阅读环节。
五、遵循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
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其中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与技巧,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代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遵循“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设置;选修课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高中语文的传统教材以及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都过于强调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均衡性,所以为了配合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必然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具备高中生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发展结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学习,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就要积极探究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原则与实践策略。
一、新课改下开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发展。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虽然积累了一定量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发展必然是存在着差异的。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缩小其在高中语文学习上的差距,让自身的特长有所发展,这更有利于高中语文的统一性教学。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还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身所喜爱的知识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原则
1.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大多不能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选择。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等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对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上,会更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以考试的需要为教学的基本准则
虽然我国现在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推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实践,但是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还需参加高考,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还是重点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的选修教学过程中,还得以高考的需要为自身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准则。
三、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践策略
1.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
选修课内容很丰富,所以在对高中语文的选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考试的需求等因素,了解、掌握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调整好选修课在高中语文的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既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符合学生考试的需求。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转变
学生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学习中,既要适应自身个性的发展,也要满足学生考试的需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了解、明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意义,从而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有选择性地、有目的性地对其进行教授,才能使选修课的教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比如说,在学生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时,开课教师不能将其总结归纳成知识点,让学生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牢固的记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明白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发展过程、意义等;逐步通过自身对诗词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和对于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诗词鉴赏部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使得学生诗词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还能有助于学生在高考时对于诗词鉴赏题目的有力把握,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信心。
3.教师要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大胆创新
教师在高中语文的传统课堂上,一般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但是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传记选读》选修的教学时,可以选择某篇课文,让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人物资料,还可以进行班级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上,学生可以上台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自身对高中语文问题的探索、解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教师可以使用与必修课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手段。比如,随堂课抽查、研究性活动评比。
研究性活动评比,就是上文所说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选修课本中的某篇文章进行小组讨论、收集资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成为讲解此篇课文的小老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而台下的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评委”,对小组的课堂展示进行评价,从而进行各个小组之间的评比活动。这样的评比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堂参与程度。
四、学校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践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1.建立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践的课题小组,深入挖掘选修课程资源,从而建立起带有学校自身特色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体系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且要具有选择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的课程资源也是影响其选修课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要积极迎合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挖掘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资源。在物质保障方面,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践的课题小组,使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积极进行新的课程资源开发,而且对课堂教学资源、专题教学资源等的整合问题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水平。
2.学校要加强对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加大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力度
因为,教师是学校开发、实践选修课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学校选修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学校要充分考虑高中语文教师的特长以及专业优势,加大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力度,从而可以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其他的高等院校,根据教师与学校的自身特色与实际情况,制定最优的培训方案,对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有所提高,进一步保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学校要对本校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调整
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高中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特别注意学校的必修课教学与选修课教学之间的协调性,合理地安排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时间。
比如说,学校可以将选修课安排在两节必修课之间,或者是学生精神状态较差的下午,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选修课活跃的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另一方面还能确保高中选修课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发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和高中语文选修课实践中的问题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语文的改革要求,适时地转变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学习,响应新课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冬妮.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08).
[2]项正文.在实践中前行:高中语文选修课怎么上[J].读写算,2012(23).
[3]刘扬.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2).
[4]赵文昕.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13).
[5]陈炜.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12(93).
关键词:初中 高中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有很多的高考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有哪些,必背知识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三、温故而知新,总结方法
由于一个专题和另一个专题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考生在复习新的专题时,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效果好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
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改革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概述
常规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地位,常规的互动仅仅是教师的偶尔提问。而当今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这个层面,开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互动,要求师生之间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利用对话、分享、合作等多种方式通力合作,可见,教师的地位由绝对主导变为相对引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融入了更多的情境性及目的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要求双主体各有所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互动现状分析
新课改提出后,大部分课堂教学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习惯的影响等因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没有完全实现,而且很多互动流于形式,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互动本质的缺乏
互动本质的缺乏,是指当今的互动一般是为了迎合课改要求,而非真心互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应当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但是,当今的教学很难有这种投入,即使有些课程为了应付公开课、示范课的要求做成了互动的效果,但是也是流于形式,无太多实质性内容。
2.互动手段的缺乏
高中课程很紧凑,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般都是快速讲述,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高考复习,而且高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学的过程,高考也是对初高中,甚至小学学习效果的考察,因此很多高中语文老师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学与高考并无实质性关联,不如节省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想法不仅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的缺乏,同时也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手段贫乏。即使有些老师及学生意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上其课堂时间很紧张,教师忙于赶进度,导致他们一般采取“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方式,再就是“万能”提问模式,这些都可以看出当今的互动教学流于形式,互动手段严重缺乏,互动的意义荡然无存。
3.互动评价的缺乏
常规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而且一般反映在试卷及点评课程上,这显然是一种教学的误区,因为评价中需要注意到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这才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为不同人阅历及思想不同,会有着不同的取向。当今的教师单纯依靠分数评价,或者将所有学生按照一个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导致最终的评价不够公正,也不够全面,这便是因为没有及时引入互动评价,评价的内容、形式及手法单一造成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互动评价首先要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从课程准备入手,筹划全局,并且及时分析总结评价中的问题,及时更正,通过不断尝试,开拓高中语文互动评价教学新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1.注重课前资料的搜集工作
课堂教学之前少不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只有在双方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互动教学。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善于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及知识掌握、运用能力,教师应当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资料收集工作,积累更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例如,《离骚》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及典故由来,首先让学生理解把握屈原的情感,然后再去进行课堂教学,并且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发问,对屈原壮志未酬选择跳河的无奈及壮举进行一一讲述,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段落及相关知识进行逐一讲述,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主要是扮演解疑答惑及引导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而缓解学生的厌学、紧张情绪,让课堂教学在融洽、欢乐的气氛下进行;另外,学生应当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及主动接受者,对于学生的任何提问,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答复,对于一些无理取闹、吹毛求疵的提问,教师也不可不闻不问,当面呵斥,应当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意识到其提问的错误之处,并且引导他们进行改正。
3.采用多种有效的互动手段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课程教学枯燥一些,但是同样也可以引入多种互动策略。比如,讨论式教学、媒体教学等,这些都是互动情境创造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并非单纯是师生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互动,环境互动,媒体互动,等等,特别是当今社会,教学的手段不断增加,设备也不断优化,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多种互动教学。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互动的手法,高中生到了青春期,对国家大事的热情度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笔者便是运用这一点,让学生讨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如何对待西方发达国家,并且让他们各抒己见,分组讨论之后选代表进行汇报,然后笔者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最终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策略,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4.熟练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结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的检验,当然也是教师教学成绩的考察,常规的教学评价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比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这些评价手段都是采用分数评价的单一方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无法考查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引入多维评价体系,多维评价便是将学生的评价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法,进行及时、准确、多元、立体的评价。对于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同时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亮点,以鼓励评价为主,少批评、多评价,少训斥、多沟通。另外,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及回答进行立刻评价,并且对于互动教学中参与少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单独进行鼓励评价,并且为他们多创造评价机会。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高中语文互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勤于总结,寻找方法,并且实时、适当进行互动教学,并且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含义;根本目标;实践策略
一、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含义
自从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学校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开展了很多诸如情感教育,教育整体改革等,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并没有深刻且清醒的认识,这才使得高中语文素质教育陷入教学误区。
我们首先要明确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含义。语文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根本宗旨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全面生动的发展能力。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要积累所学知识,去理解语言,形成自身的语文素质,并很好的运用在学习生活中。
推行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使得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因此,除了了解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外,还要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语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冲突,不是对其的否定,也不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忽略。意识到这一点后,近些年的语文考试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考察,以考试的形式,让老师更明确教学方法,学生更了解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标准更高,不是对所有人的平均教育,可也不是一种选择性的或者说淘汰式的教育。而是将重点放在每个人能力的发展上,让学生打好基础,广泛的接受新知识,从而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单纯的重视教育方法改变成重视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掌握到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一种能够自己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自己所获取的信息,提高对于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语文素质教育是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实践结果证明, 学生一旦有了自主的学习意识,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和运用能力。可是,教师也不应该忘记协调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下实施应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家长及校方对于分数的关注,也能使学生的能力提高,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在阅读教材时,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自己创造形象,那么面对的只能是枯燥无味的文字,理解的也只是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进入到作者所建构的意境中去,进而无法深刻的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韵味。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置身于作品之中去体会和领悟。
2.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现行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体,产生积极的表现欲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重视意志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直接的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学会用语文教材中的人和事来激励鼓舞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息和积极性,让学生开始主动去了解世界,适应社会,思考自己的人生。
(二)优秀可行的教学模式实例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构想,这里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实例――四部教学模式,即是将教学分为阅读、讨论、模拟、总结四个部分。
(1)阅读。高中生对于新生物比较敏感,但是对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性与感性认识都得到提高。在阅读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融入到文章的环境中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讨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互助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沟通与交流,既能改变自己错误的理解,也能从其他方面去认识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并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案例模拟。案例模拟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运用和发展,已经很成熟。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恰恰欠缺的就是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其和日常教学相结合。这种方法主要注重的是情境,将文章中的内容重现,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去体验和想象,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也能令学生更加贴近作者的创作,从而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4)总结。对前面的实施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探索一条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途径,真正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高中 文言文教学 衔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华的文明古国,其诸多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记载和传承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初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了文言文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都充分说明了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2年以来,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教学。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但一进高中学生似乎把初中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全部忘光了。比如讲到粤教版必修一《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学生依据注释,知道“将”是“动词,请、愿”的意思;但一问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将”是什么意思时,大家则一脸茫然。实际上,后一句的出处《木兰诗》是初中的必学篇章。一方面,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高中所学知识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知识脱节”的现象呢?
事实上,不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广东考试大纲,都明确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初中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1]。《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9.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10.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1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1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2]。前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法,后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考试的基本范围与基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浅易”二字如何界定,我们发现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主要来自课内。就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言文考查而言,文言文必考课内篇目,选考课外篇目(2014年除外)。
这种情况势必会误导教师、学生在复习时猜题押宝,即文言文复习时,老师会在全面复习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依照近几年中考考查的课内文言文篇目,筛选出几篇所谓重要的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把文章的译文死记硬背下来。如此这般,学生只会成为纯粹的考试机器,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文言文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文言文学习的应试化加剧,必然使得学生文言文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欠缺。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初中文言文教学实际上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势必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样看来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和断层。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搭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桥梁,即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结合从教经验,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教材[4],比较2013年至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笔者在做“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中作了探讨:
首先,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明确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意识。其一,建立“大语文”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语文”观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但实际上一般的老师没有真正实践,我们要明确“大语文”教育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的、大众的、普及教育,而不是以选拔少数人为主的精英教育。这就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参,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强记翻译。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及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二,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衔接的具体办法。初中教师应该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亦然,并有意识将初中教学与之衔接;初高中教师要熟知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比如初、高中语文教师要熟悉高、初中的语文教材;初、高中语文教师要常常互相交流,到高、初中听课,更直观地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等。
第二,要对中考的文言文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测学生在7至9年级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比较2013年与2014年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前的选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移至必考的范围。这应该是出题者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角度做的重要改革尝试。很希望这样的探讨、尝试一直继续下去。
第三,在整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很重要,反复诵读是培养良好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可是在初高中的文言文课堂中教学,教师为了抓紧时间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为了记录繁多的笔记,鲜有朗朗书声。早读时间的朗读,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上,更有甚者,很多教师、学生直接将文言文背诵转化为默写,文言文的朗读少之又少。
事实上,在文言文朗读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意境美、音韵美,更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间传达出的真挚情谊。比如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和作者一样沐浴着暮春的暖阳,随他一道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心旷神怡,不由乐在其中。文章中对偶句产生的音韵美,离开了朗读,也无法体会。
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讲到自己曾“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5]。如何达到“立体”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美的、贴切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大量熟读、背诵经典文言文,学会尽情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文义,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最后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
当然从“大语文”观出发,诵读的训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笔者从2014年开始与其他家长结伴组织了“传统文化亲子读书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经典,到目前为止已经读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大学》等,正在读《笠翁对韵》。当然孩子们对读的书几乎完全不懂,孩子们不问,我们就不讲解,我们相信读了若干年之后,他们一定会“豁然开朗”。笔者听说惠州市部分小学早读也会安排学生读国学经典,真是让人欣喜,希望更多的小学、更多的老师能认识到诵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第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继续完善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的缺失往往是造成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每册语文教材后附录了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因为语法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加上语法知识比较枯燥,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这样初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就形同虚设。一般的高一新生分不清词性,不会划分句子的成分,教师讲解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他们只能如听天书。另外,从“大语文”观考虑,初中也应该强化语法知识的教学。
第五,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重视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因为高考的文言文选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认为在课内文言文上不值得下大工夫。但事实上高考的知识点还是课内向课外迁移,也就是说,学好课内文言文,注重课内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解决课外文言文所涉及的考点。落实好课内基础知识是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一,首先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6]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人们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减少。进入高中,学生有必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当然这个复习不是单有语法的理论知识,还应适当配有初中学过的语言环境;语法知识的巩固要贯穿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继续复习、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运用。
其二,不断强化学生的归纳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初中积累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粤教版必修二的《兰亭集序》中三处“修”时,学生应该结合文中的例句,将他归纳总结在笔记本上:1.修禊事也(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2.茂林修竹(修,长、高);3.况修短随化(修,长)。但到这还没总结完整,还要回忆初中所学:4.乃重修岳阳楼(修,修建、修造)。这之后学生可以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学习“修”的其他义项:5.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修,修饰)……如果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坚持如此积累,就定能将文言知识活学活用,课内课外自如迁移,文言文理解能力自然增强,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方法,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能更加有序、有效地开展。
虽然认识到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断层现象,也做了探讨,可实际上笔者苦于无初中教学经验,以上看法肯定有不成熟和错漏的地方,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Z].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五[Z].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